期刊文献+
共找到468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sign of control sequence of pulses for the population transfer of high dimensional spin 1/2 quantum systems
1
作者 Cong Shuang Lou Yueshe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8年第6期1226-1234,共9页
On the ba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amiltonian of spin 1/2 quantum system under control and the energy level structure and transitions, a radio frequency pulse sequence is designed using intuitive and half c... On the ba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amiltonian of spin 1/2 quantum system under control and the energy level structure and transitions, a radio frequency pulse sequence is designed using intuitive and half counter-intuitive sequences of pulse to transfer the population of the 3-qubit system coherentl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designed control sequence is verified through the system simulation experiment of the evolution of state. In principle, the design method of the control pulse sequence proposed can be generalized to use in the quantum systems of higher dimen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ntum system control population transfer pulse sequence design intuitive sequence half counter-intuitive sequ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ree-dimensional attack area based on improved backtracking and ALPS-GP algorithms of air-to-air missile
2
作者 ZHANG Haodi WANG Yuhui HE Jiale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025年第1期292-310,共19页
In the field of calculating the attack area of air-to-air missiles in modern air combat scenarios,the limitations of existing research,including real-time calculation,accuracy efficiency trade-off,and the absence of t... In the field of calculating the attack area of air-to-air missiles in modern air combat scenarios,the limitations of existing research,including real-time calculation,accuracy efficiency trade-off,and the absence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attack area model,restrict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s.To address these issues,an improved backtracking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improve calculation efficiency.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solution time and maintenance of accuracy in the three-dimensional attack area are achieved by using the proposed algorithm.Furthermore,the age-layered population structure genetic programming(ALPS-GP)algorithm is introduced to determine an analytical polynomial model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attack area,considering real-time requirements.The accuracy of the polynomial model is enhanced through the coefficient correction using an improved gradient descent algorithm.The study reveals a remarkable combination of high accuracy and efficient real-time computation,with a mean error of 91.89 m using the analytical polynomial model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attack area solved in just 10^(-4)s,thus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real-time combat scenari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 combat three-dimensional attack area improved backtracking algorithm age-layered population structure genetic programming(ALPS-GP) gradient descent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na-Matthews-Olson捕光复合物中的冗余结构(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冷轩 梁先庭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8-116,共9页
研究了绿色硫细菌中捕光天线复合物Fenna-Matthews-Olson的一个子单元和反应中心的能量传递.通过细菌叶绿素分子的能量和耦合强度,构建了包含反应中心的哈密顿量及约化模型.通过级联运动方程研究了不同分子间和反应中心的激子布居演化.... 研究了绿色硫细菌中捕光天线复合物Fenna-Matthews-Olson的一个子单元和反应中心的能量传递.通过细菌叶绿素分子的能量和耦合强度,构建了包含反应中心的哈密顿量及约化模型.通过级联运动方程研究了不同分子间和反应中心的激子布居演化.计算了Fenna-Matthews-Olson及其约化模型的二维三阶光子回波谱,获得能量传输过程中不同激子态间的相干性.结果表明在能量捕获过程中,Fenna-Matthews-Olson复合物存在冗余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光谱 能量传输 布居演化 相干性 Fenna-Matthews-Ols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人口流动何以影响宅基地流转?
4
作者 郭君平 曲颂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8-65,共8页
为探究农村人口流动下如何规范管理宅基地流转问题,文章基于2019年全国31288个行政村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IV-Probit模型、IV-2SLS模型及PSM模型等实证分析农村人口流动对宅基地流转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村人口流动可显著促进... 为探究农村人口流动下如何规范管理宅基地流转问题,文章基于2019年全国31288个行政村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IV-Probit模型、IV-2SLS模型及PSM模型等实证分析农村人口流动对宅基地流转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村人口流动可显著促进宅基地流转;异质性分析显示,农村人口流动对宅基地出租的促进效应强于转让,且对宅基地村内转让的促进效应强于村外转让;编制村庄规划、完善村级管理规定及开展宅基地确权可增强农村人口流动对宅基地流转的促进效应。未来,应通过完善宅基地流转激励机制、建立差异化支持体系、搭建数字化交易平台、强化规划管理及确权赋能等系统性措施,推动宅基地规范流转和权益保障,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乡村产业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口流动 宅基地流转 促进效应 人口净流入 人口净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元素X(B、Al、Sn、Co)对IDB-X/Diamond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简小刚 姚文山 +4 位作者 张毅 梁晓伟 胡吉博 陈哲 陈茂林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5,共9页
基于量子力学第一性原理,建立了IDB-B/Diamond、IDB-Al/Diamond、IDB-Sn/Diamond和IDB-Co/Diamond 4种膜基界面模型,计算了膜基界面结合能、差分电荷密度和布居数,以探究孕镶金刚石钻头(impregnated diamond bits,IDB)基体中的常用元素X... 基于量子力学第一性原理,建立了IDB-B/Diamond、IDB-Al/Diamond、IDB-Sn/Diamond和IDB-Co/Diamond 4种膜基界面模型,计算了膜基界面结合能、差分电荷密度和布居数,以探究孕镶金刚石钻头(impregnated diamond bits,IDB)基体中的常用元素X(X=B、Al、Sn、Co)对IDB-X/Diamond膜基结合强度的影响机制。计算结果表明:膜基界面结合能大小为W_(ad-B)>W_(ad-Al)>W_(ad-Co)>W_(ad-Sn);B、Al是增强膜基结合强度的有益元素,因为B、Al原子的电荷主要转移到掺杂位点附近的C1~C3原子,其与C1~C3原子的键合作用强;Sn、Co会削弱膜基结合强度,这是由于Sn、Co原子与C1~C3原子的键合作用弱,同时膜基界面间的其他C原子因俘获电荷而相斥。压痕对比的实验结果与仿真结论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金刚石涂层 膜基结合 电荷转移 布居数 压痕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域自适应对抗生成样本的金属损伤导波智能迁移识别方法
6
作者 王莉 刘国强 +2 位作者 杨宇 张超 裘进浩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1-201,209,共12页
针对工程场景下缺乏大量标注完备的真实损伤样本,而难以学习到可用的智能诊断模型的难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域自适应对抗生成样本的金属损伤导波智能迁移诊断方法。首先,采用有限元仿真得到了大量标签丰富的模拟损伤导波监测数据;然后... 针对工程场景下缺乏大量标注完备的真实损伤样本,而难以学习到可用的智能诊断模型的难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域自适应对抗生成样本的金属损伤导波智能迁移诊断方法。首先,采用有限元仿真得到了大量标签丰富的模拟损伤导波监测数据;然后,采用生成对抗神经网络(wasserstei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with gradient penalty,WGAN-GP)实现了模拟损伤监测样本至真实损伤的域自适应对抗样本的生成;最后,构建了基于对抗生成样本的损伤智能诊断模型,实现了对未知标签真实损伤监测样本的高可靠分类诊断。金属开孔结构疲劳裂纹导波监测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实现模拟损伤导波识别知识至疲劳损伤的跨域迁移,且在无真实损伤标注样本时也可实现对裂纹损伤的高精度智能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裂纹 导波 生成对抗神经网络(WGAN-GP) 卷积神经网络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转方管内局部努塞尔数减小机制的数值模拟
7
作者 郭安宁 张金龙 +2 位作者 王璐 王良璧 龚志山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0-1437,共8页
针对扭转方管内局部努塞尔数减小问题,本文应用热通量对流传输方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分析直方管和扭转方管内热通量的输运机制。结果发现:雷诺数为1200,截面边长为2 cm的直方管某区域内局部努塞尔数是扭率为4的扭转方管内的1.11倍,而扭... 针对扭转方管内局部努塞尔数减小问题,本文应用热通量对流传输方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分析直方管和扭转方管内热通量的输运机制。结果发现:雷诺数为1200,截面边长为2 cm的直方管某区域内局部努塞尔数是扭率为4的扭转方管内的1.11倍,而扭转方管内平均努塞尔数是直方管的1.80倍。直方管内速度项和速度梯度项均促进热通量传输,而扭转方管这一区域内速度梯度和其自身对热通量传输作用相反引起热通量传输抑制。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进一步理解扭转方管强化传热效果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转方管 直方管 对流传热 热通量传输 速度项 速度梯度项 机制 努塞尔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产业转移的人口规模回旋空间作用研究——基于跨国投入产出表产业转移测量结果
8
作者 王金营 周昊然 《人口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48,共18页
国际产业转移和分工促进了全球经济增长,而要素成本和要素质量是国际产业转移和全球产业分工体系重构的基本因素,人口作为基础生产和市场要素对国际产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已有的国际产业转移理论和研究文献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 国际产业转移和分工促进了全球经济增长,而要素成本和要素质量是国际产业转移和全球产业分工体系重构的基本因素,人口作为基础生产和市场要素对国际产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已有的国际产业转移理论和研究文献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全球乃至各国人口规模增大以及人口素质提升这一基础性因素。那么,在国际产业转移由“梯度单向”向“双向转移”演变过程中,全球人口规模增大以及分布结构非均衡化发展到底起到怎样的作用?未来全球人口增长趋缓,各国人口增减呈现显著分化,国际产业转移将会如何发展?为此,本文将人口因素(特别是人口规模因素)纳入国际产业转移的分析框架,通过文献析出的方法探究人口规模在产业转移中的优势。进一步利用2000—2021年全球跨区域投入产出表测量各国国际产业转移强度,将人口规模以及人口素质因素纳入模型,定量检验分析人口规模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具体作用和影响途径。结果表明:已有的产业转移理论中无论是比较优势理论还是竞争优势理论所提及的要素优势都体现或者决定于人口规模的优势,人口规模还会通过增大创新潜力和市场规模的驱动效应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使国际产业呈现“双向转移”。实证结果验证了由文献析出的推论,证明人口规模对本国的国际产业转出具有抑制效应;单位劳动力成本和创新增进能力在人口规模对国际产业转出的影响机制方面分别发挥中介和遮掩效应。2008年金融危机后人口规模较大的国家呈现产业“双向转移”;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若拥有较大的人口规模则为产业本土化建设成长提供丰裕劳动力和人才存量,承担更多产业转移;人口负增长的国家其人口规模对产业转移具有正向推动作用,这也进一步验证了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是人口规模而非人口的变动速度。最后,将人力资本(人口素质)纳入模型发现国际产业转出取决于人口规模与人口素质的交互促进作用。这一方面证明人口规模对于产业转移具有回旋空间作用;另一方面也提示我国应充分发挥巨大人口规模所拥有的回旋空间优势,培育本国全产业链,推动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工布局,预防“产业空心化”现象发生,实现国内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产业分工协同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韧性和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规模 国际产业转移 人口回旋空间 人力资本 投入产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中国制造业转移与人口迁移对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
9
作者 王国霞 任朝锋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5,共8页
基于人口普查和制造业统计数据,探究2000—2020年人口迁移和不同类型制造业转移的时空变化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从空间视角分析了人口迁移和不同类型制造业转移对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1)资本、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均呈... 基于人口普查和制造业统计数据,探究2000—2020年人口迁移和不同类型制造业转移的时空变化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从空间视角分析了人口迁移和不同类型制造业转移对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1)资本、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均呈现先集聚后扩散的趋势,能源密集型制造业则一直呈扩散态势。(2)人口迁移格局表现出中西部部分省份对迁移人口的吸引力持续增强的态势。(3)从重心变动看,4类制造业重心均呈向西向南部转移的趋势,人口迁移重心变动有一定的滞后性。(4)4种类型制造业转移对缩小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解释力由大到小依次为资本、技术、能源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人口迁移的解释力最弱。双因子交互作用探测结果表明,人口迁移与制造业转移的交互作用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解释力显著增强,尤其是人口迁移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交互作用。(5)分期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当人口迁移与制造业转移的方向一致时,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制造业转移 地区经济增长差距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间断均衡变迁及其内在机理--基于658份政策文本的分析
10
作者 李燕凌 李民梁 《人口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8,共15页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对于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至关重要。为理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变迁的内在逻辑,基于间断均衡理论建构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变迁分析框架,选取1949—2024年期间中国发布的658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对于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至关重要。为理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变迁的内在逻辑,基于间断均衡理论建构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变迁分析框架,选取1949—2024年期间中国发布的658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经历了“探索均衡”“强势间断”“弱势间断”“发展均衡”和“完善均衡”五个阶段,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发展特征,符合间断均衡的基本逻辑;政策变迁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核心内涵、城镇化发展状态产生显著影响;引导政策变迁的内在机理本质是政策形象和政策场域的交互作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执政理念创新、焦点事件爆发、多元主体互动通过对政策形象和政策场域施加影响,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的间断均衡变迁。未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应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保证政策变迁的连贯性与平稳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政策目标的适配性与导向性;密切关注政策环境的动态变化,增强政策系统的适应性与协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间断均衡 政策变迁 政策文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动态质量流的变梯度钻井井筒压力预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锐尧 王文明 +3 位作者 樊鹏 巨江涛 李军 张伟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9,共10页
为了探究注空心球多梯度钻井中被分离的空心球由钻柱内进入环空时所产生的动态质量流对井筒温压场的影响规律,考虑动态质量流动对传热与传质过程影响、井筒与地层间能量交换和多梯度参数对钻井液物性参数影响,建立了多梯度钻井瞬态井筒... 为了探究注空心球多梯度钻井中被分离的空心球由钻柱内进入环空时所产生的动态质量流对井筒温压场的影响规律,考虑动态质量流动对传热与传质过程影响、井筒与地层间能量交换和多梯度参数对钻井液物性参数影响,建立了多梯度钻井瞬态井筒温度压力耦合场模型,结合经典模型和测试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对比分析了传统钻井、双梯度钻井和考虑动态质量流变梯度钻井井筒温压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弥补了以往模型只考虑多梯度参数所导致的预测误差,利用经典模型和测试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模型精度最高可以提升7%;动态质量流会减小分离器处环空温度约5℃,使得分离口处的钻井液密度增大,井底压力升高1.75~3.05 MPa;井筒压力在分离器处存在拐点,整体呈“折线形”分布,分离器位置和数量与拐点的位置数量相同。该研究可以为多梯度钻井井筒压力预测和控压钻井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梯度钻井 动态质量流 传热与传质 井筒温压场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人口分布和天气影响的溃坝洪水应急避难选址研究
12
作者 李巍 衣建妮 +1 位作者 葛巍 焦余铁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4-160,共7页
针对现有选址研究对人口分布差异考虑不充分,以及选址方案难以满足溃坝洪水灾害发生时人口避难需求的问题,可利用土地类型和夜间灯光遥感数据进行人口分布模拟,结合溃坝洪水模拟结果确定受灾人数及分布情况,在筛选合格候选避难场所的基... 针对现有选址研究对人口分布差异考虑不充分,以及选址方案难以满足溃坝洪水灾害发生时人口避难需求的问题,可利用土地类型和夜间灯光遥感数据进行人口分布模拟,结合溃坝洪水模拟结果确定受灾人数及分布情况,在筛选合格候选避难场所的基础上,分析量化其在正常天气和极端降雨天气下的有效容量和可达性信息;综合考虑人口转移效率、建设成本、避难场所容量限制等因素构建多目标选址模型,利用NSGA-Ⅱ算法求解得到最终的选址方案。将该方法应用于安徽省合肥市大房郢水库溃坝避难模拟,结果表明:下游35个街道的人口模拟整体平均相对误差为11.16%,拟合精度较高,可真实反映人口的分布情况;正常天气情景筛选得到合格的候选避难场所数量为352个,极端降雨天气下保留的避难场所数量为266个。人口分布和天气因素对避难场所的选择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坝洪水 人口分布 天气因素 应急转移 避难选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层功能梯度设计进展
13
作者 李艺彤 郭航 +1 位作者 陈浩 叶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7-650,共14页
催化层作为电化学反应的场所,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重要组成部件。为了促进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以及考虑到催化层中反应物质的不均匀分布,催化层组成成分被考虑设计成梯度分布以提高各成分和反应物的利用率,从而... 催化层作为电化学反应的场所,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重要组成部件。为了促进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以及考虑到催化层中反应物质的不均匀分布,催化层组成成分被考虑设计成梯度分布以提高各成分和反应物的利用率,从而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提高燃料电池性能。功能梯度催化层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该文从不同组成成分、不同方向详细综述了催化层的功能梯度分布设计。催化层成分的梯度分布研究主要以催化剂载量和离聚物载量为对象,从燃料电池3个不同方向,以不同的非均匀分布形式进行分布设计。功能梯度催化层可以有效地改善反应物、温度和电流密度分布的均匀性以及提高燃料电池性能,是发展高性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催化剂 离聚物 梯度分布 传热传质 催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求解GSTP问题的新型黏菌优化算法
14
作者 王军霞 王晓峰 +3 位作者 华盈盈 何飞 唐傲 刘建平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2-168,共7页
针对图的Steiner树问题(GSTP)的NP难特性,提出一种融合多策略改进的黏菌优化算法。首先,定义种群初始化方法,由于STP是二进制解空间中的优化问题,而标准的黏菌优化算法迭代更新后每个维度的值是连续的。因此,为搜索个体确定最佳的S型传... 针对图的Steiner树问题(GSTP)的NP难特性,提出一种融合多策略改进的黏菌优化算法。首先,定义种群初始化方法,由于STP是二进制解空间中的优化问题,而标准的黏菌优化算法迭代更新后每个维度的值是连续的。因此,为搜索个体确定最佳的S型传递函数,对连续的个体位置进行离散化处理。其次,为避免种群陷入局部最优,对二进制的黏菌优化算法引入新的位置更新策略。最后,将改进后的黏菌优化算法在OR-Library标准测试集上的计算结果与其他经典启发式算法、近似算法以及深度强化学习算法进行实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黏菌优化算法能够有效避免陷入局部最优,收敛精度更高,在求解GSTP时有一定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iner树问题 黏菌优化算法 传递函数 位置更新 离散化处理 种群初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农村流动人口土地流转
15
作者 张岚欣 蒲艳萍 袁柏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67,147,共15页
现阶段中国农村流动人口从“离土”到“易土”转变仍然滞后,缩小非农转移规模与土地流转规模差距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CMDS(2017)数据测度城镇区县层面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实证研究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如... 现阶段中国农村流动人口从“离土”到“易土”转变仍然滞后,缩小非农转移规模与土地流转规模差距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CMDS(2017)数据测度城镇区县层面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实证研究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如何影响农村流动人口的土地流转。研究发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显著促进了农村流动人口参与土地流转,该作用主要是通过帮助农村流动人口提升城镇相对收入和增强城镇社会认同感实现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在推动农村流动人口流转土地的同时,还推动其土地流转圈层向市场化、匿名化方向发展。长期而言,这些影响随农村流动人口城镇居住时间延长呈现先增强后减弱,总体呈现“倒U型”特征。从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获取视角,本文为推动农村流动人口土地流转提供了新思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应深化以常住地为基础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改革,推动农村流动人口家庭的城镇福利全覆盖和保障农民合法土地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农村流动人口 土地流转 市场化流转 城乡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终端数据识别生物传热过程中空间热源的反问题
16
作者 铁旭玮 杨柳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04-915,共12页
研究探讨了重构生物体热波扩散模型中空间热源的反问题.与传统的抛物型生物传热模型不同,该文聚焦于更复杂、更实用的双曲型模型,特别适用于生物医学工程应用.首先,基于最优控制理论,将反问题转化为一个最优控制问题.为了克服全变差函... 研究探讨了重构生物体热波扩散模型中空间热源的反问题.与传统的抛物型生物传热模型不同,该文聚焦于更复杂、更实用的双曲型模型,特别适用于生物医学工程应用.首先,基于最优控制理论,将反问题转化为一个最优控制问题.为了克服全变差函数不可微性带来的控制问题唯一最优解难题,引入了一个精心设计的磨光全变差正则化项.然后,详细讨论了最优解的存在性及其必要条件.随后,在终端时刻较小的假设条件下,利用Sobolev嵌入理论证明了最优解的唯一性和稳定性.最后,基于必要条件设计了一种梯度型优化算法,并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问题 生物传热 空间热源 梯度型算法 数值算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泡沫铜强化相变材料蓄热特性的数值分析
17
作者 袁艳平 高启发 +1 位作者 张楠 孙钦荣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00-3109,共10页
泡沫铜的高导热可以强化相变材料的导热传热,但其孔隙结构会阻碍相变材料的对流传热。为了优化其对相变材料的传热强化效能,本工作提出构建梯度孔隙的泡沫铜优化其对相变材料传热特性,并通过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泡沫铜孔隙梯度方向和跨... 泡沫铜的高导热可以强化相变材料的导热传热,但其孔隙结构会阻碍相变材料的对流传热。为了优化其对相变材料的传热强化效能,本工作提出构建梯度孔隙的泡沫铜优化其对相变材料传热特性,并通过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泡沫铜孔隙梯度方向和跨度对相变材料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一维水平方向梯度均可以强化相变材料的传热,正向梯度的传热速率随孔隙跨度的增加而增加,而负向梯度的传热速率随孔隙跨度的增加而降低,在负向4%的跨度下最大提高了5.8%。一维垂直方向梯度下,正向梯度表现出较好的强化效果,且在跨度10%时传热速率最大提高了11.5%。二维梯度孔隙传热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底部设置较低的孔隙率可以增加传热速率,最大提高了5.5%。综合发现,一维垂直正向梯度泡沫铜在10%的孔隙跨度下具有更好的强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泡沫铜 梯度设计 相变传热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化铁还原“电”耦合甲烷化处理蛋白质有机废水
18
作者 周欣玮 符祥壮 +2 位作者 郭梦霞 徐文 王德欣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7-178,共12页
针对蛋白质有机废水厌氧消化过程中出现的产甲烷性能不佳、易于酸积累等问题,利用Fe_(3)O_(4)作为外源电子介体构建Fe_(3)O_(4)介导的蛋白质有机废水厌氧消化体系,考察体系的运行效能,分析反应器中污泥的生理特征,并探究群落演替对不同F... 针对蛋白质有机废水厌氧消化过程中出现的产甲烷性能不佳、易于酸积累等问题,利用Fe_(3)O_(4)作为外源电子介体构建Fe_(3)O_(4)介导的蛋白质有机废水厌氧消化体系,考察体系的运行效能,分析反应器中污泥的生理特征,并探究群落演替对不同Fe_(3)O_(4)剂量的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每克VSS中添加40 mg的Fe_(3)O_(4)能够实现体系厌氧发酵性能的最大优化,相较于未添加Fe_(3)O_(4)的对照组,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降解率与累积CH4产量分别提高了(27.23±4.16)%和(26.50±3.25)%,累积CO_(2)产量降低了(82.08±2.43)%。污泥生理特征分析表明,Fe_(3)O_(4)的添加能够促进污泥团聚,增强电子转移能力。微生物群落变化分析表明,添加40 mg/g的Fe_(3)O_(4)可促进互营菌属Syntro⁃phomonas、铁还原菌属Clostridium和嗜乙酸型产甲烷古菌Methanosaeta的富集,从而形成异化铁还原耦合甲烷化的电子传递模式,提升种间电子传递效率,强化蛋白质有机废水中污染物的降解以及最终甲烷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蛋白质有机废水 磁铁矿 微生物种群 直接种间电子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内梯度多孔镀层强化R245fa流动沸腾传热
19
作者 曹泷 刘贺 +3 位作者 郭家驹 胡春霞 杨卧龙 吴学红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794-3803,共10页
基于梯度多孔表面定向输运原理,采用烧结与电镀耦合的方法在不锈钢换热管内壁面制备一层轴向三梯度微-纳多孔镀层,以R245fa为工质进行管内流动沸腾传热实验,并同光滑管对比。两测试管内径均为10mm,有效加热长度800mm。实验工况为:饱和... 基于梯度多孔表面定向输运原理,采用烧结与电镀耦合的方法在不锈钢换热管内壁面制备一层轴向三梯度微-纳多孔镀层,以R245fa为工质进行管内流动沸腾传热实验,并同光滑管对比。两测试管内径均为10mm,有效加热长度800mm。实验工况为:饱和压力维持在0.6MPa;质量流速为200~700kg/(m^(2)·s);热通量为5~75kW/m^(2);实验段入口干度为0.01~0.9。得益于三梯度强化管内镀层具有的定向输运及较强的表面再润湿特性,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系数显著提升,相较光滑管最大可达1.71倍。同时通过控制调节实验段热通量、入口干度、质量流速等工况参数,得出了一系列传热系数随工况参数变化的规律,揭示了不同工况下沸腾传热效率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表面 润湿性 流动沸腾 强化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利用匝间电容分段补偿线圈的设计与分析
20
作者 孔德乐 赵晋斌 +2 位作者 毛玲 尹伊凡 张俊伟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803-3814,共12页
磁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线圈的补偿是系统的重要研究内容。通常会外接电容进行补偿,但这不仅增加了系统的尺寸和成本,而且增加了线圈的电压梯度。该文提出一种利用线圈匝间电容实现线圈分段补偿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平面螺旋线圈... 磁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线圈的补偿是系统的重要研究内容。通常会外接电容进行补偿,但这不仅增加了系统的尺寸和成本,而且增加了线圈的电压梯度。该文提出一种利用线圈匝间电容实现线圈分段补偿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平面螺旋线圈相邻两匝部分长度的Litz线进行紧密贴合,在高频条件下紧密贴合线圈匝间表现出更明显的电容效应,最终实现对线圈分段补偿的效果。为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搭建一台开关频率500 kHz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匝间电容可实现对线圈的分段补偿,分段补偿线圈最大接收功率比外接电容集中补偿线圈最大功率提高了54.3%,效率提高了2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匝间电容 分段补偿 电压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