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4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Elastic Strains on Adsorption Energies of C,H and O on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1
作者 XIE Tian SONG Erhong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92-1302,共11页
Platinum(Pt)-based noble metal catalysts(PGMs)are the most widely used commercial catalysts,but they have the problems of high cost,low reserves,and susceptibility to small-molecule toxicity.Transition metal oxides(TM... Platinum(Pt)-based noble metal catalysts(PGMs)are the most widely used commercial catalysts,but they have the problems of high cost,low reserves,and susceptibility to small-molecule toxicity.Transition metal oxides(TMOs)are regarded as potential substitutes for PGMs because of their stability in oxidizing environments and excellent catalytic performance.In this study,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into the influence of elastic strains on the adsorption energies of carbon(C),hydrogen(H)and oxygen(O)on TMOs was conducted.Based 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calculations,these effects in both tetragonal structures(PtO_(2),PdO_(2))and hexagonal structures(ZnO,CdO),along with their respective transition metals were systematically explored.It was identified that the optimal adsorption sites on metal oxides pinpointed the top of oxygen or the top of metal atom,while face-centered cubic(FCC)and hexagonal close-packed(HCP)holes were preferred for the transition metals.Furthermore,under the influence of elastic strains,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disparities in the adsorption energies of H and O between oxides and transition metals.Despite these differences,the effect of elastic strains on the adsorption energies of C,H and O on TMOs mirrored those on transition metals:adsorption energies increased under compressive strains,indicating weaker adsorption,and decreased under tension strains,indicating stronger adsorption.This behavior was rationalized based on the d-band model for adsorption atop a metallic atom or the p-band model for adsorption atop an oxygen atom.Consequently,elastic strains present a promising avenue for tailoring the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TM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adsorption energy elastic strain engineering transition metal oxide CATALY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演化研究综述及其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与探讨
2
作者 李曼 刘贵源 +3 位作者 王艳辉 贾利民 郭湛 张坤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0,共18页
风险内涵分析及风险演化机制是目前风险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研究首先采用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构建国内外风险演化研究的共现网络图,全面剖析了风险演化领域的研究特征、热点主题分布,发现风险演化主要围绕基于图论的风险分析... 风险内涵分析及风险演化机制是目前风险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研究首先采用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构建国内外风险演化研究的共现网络图,全面剖析了风险演化领域的研究特征、热点主题分布,发现风险演化主要围绕基于图论的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估、基于系统论的风险评估、基于机器学习的风险预测与失效分析以及基于仿真与建模技术的风险传播与故障分析4个热点主题开展。其次,构建了风险管理框架,系统性分析并提出了风险演化方法体系。从系统论、因果逻辑、图论、建模仿真以及机器学习5方面详细阐述了风险演化研究方法。最后,研究剖析了轨道交通领域现阶段风险演化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探究了未来研究趋势。研究可为安全生产中的风险防控理论体系构建及技术应用实践提供学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演化 轨道交通 动态风险 图论 系统论 机器学习 仿真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C生长机制下的蒽转化苯并芘机理研究
3
作者 张韦 马珍珠 +3 位作者 陈朝辉 李泽宏 宁硕 毕克刚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7,共9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和过渡态理论(TST),利用苯基加成环化(PAC)机制,对内燃机缸内的苯并芘生成历程进行探索.结果表明:蒽自由边和锯齿边与苯基的入口反应均表现出无能垒、高放热和速率快的特点.分析各路径限速步速率可知,蒽自由边C1...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和过渡态理论(TST),利用苯基加成环化(PAC)机制,对内燃机缸内的苯并芘生成历程进行探索.结果表明:蒽自由边和锯齿边与苯基的入口反应均表现出无能垒、高放热和速率快的特点.分析各路径限速步速率可知,蒽自由边C1位点比锯齿边C2位更易生成苯并芘,最优反应路径限速步能垒仅为176.2 kJ/mol,反应速率为3.7×10^(9) s^(-1).锯齿边C2位的两条主路径限速步为五元环转化成六元环的异构化反应,能垒分别高达417.2 kJ/mol和421.7 kJ/mol,反应速率分别为8.7×10^(4) s^(-1)和5.8×10^(4) s^(-1).此外,芳香环上H迁移反应的难度高于脂肪链上H迁移.该研究提供了苯并芘的PAC生成机理,这为构建苯并芘的化学动力学模型提供理论依据,对预测内燃机缸内的苯并芘生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苯基加成环化 苯并芘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开挖料制备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和微观性能研究
4
作者 陈忠章 段木子 +2 位作者 蔡升宇 苏伟锋 李鹏飞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2,共9页
探讨了利用隧道开挖料中的岩石作为高性能混凝土粗骨料的可行性。当粗骨料对细骨料的替代率在40%以下时,高性能混凝土的流变学性能可达到规范要求,但7、28 d的抗压强度分别下降了22.2%、14.1%,抗折强度变化不大;基于试验结果,利用单纯... 探讨了利用隧道开挖料中的岩石作为高性能混凝土粗骨料的可行性。当粗骨料对细骨料的替代率在40%以下时,高性能混凝土的流变学性能可达到规范要求,但7、28 d的抗压强度分别下降了22.2%、14.1%,抗折强度变化不大;基于试验结果,利用单纯型重心设计法对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流变性能进行了评价;根据紧密堆积理论模型计算了不同粗骨料产量下的堆积密实度,发现开挖粗骨料的针片状粒型改变了材料堆积状态,降低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堆积密实度,从而降低了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分析了开挖粗骨料和天然粗骨料高性能混凝土的微观结构,验证了开挖粗骨料高性能混凝土强度下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工程 开挖粗骨料 高性能混凝土 紧密堆积理论 堆积密实度 界面过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网联公交信号优先的博弈机理和引导策略
5
作者 魏丽英 冯梅 吴润泽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7,共13页
智能网联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实现公交信号优先提供了技术支持,也将助力智能网联公交向“精准公交”“安全公交”方向发展。本文从不同相位间的冲突博弈关系出发,构建智能网联环境下基于斗鸡博弈的公交信号优先引导策略。首先,利用斗鸡博弈... 智能网联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实现公交信号优先提供了技术支持,也将助力智能网联公交向“精准公交”“安全公交”方向发展。本文从不同相位间的冲突博弈关系出发,构建智能网联环境下基于斗鸡博弈的公交信号优先引导策略。首先,利用斗鸡博弈,分析以公交优先相位与非优先相位作为博弈双方的博弈行为,建立以加权延误为收益矩阵的博弈模型;其次,考虑优先公交车的准时性、最小绿灯时长限制、优先相位及非优先相位延误等因素,结合建立的博弈模型,采取主动优先与车速引导相结合的方法,提出智能网联环境下公交优先引导策略及优化流程;最后,利用SUMO(Simulation of Urban Mobility)和采集的交叉口数据对提出的优先引导策略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与初始配时相比,本文提出的公交信号优先策略可有效提高公交优先相位的通行效益,减少对非优先相位的负面影响;50%渗透率条件下,对比未实施策略,20%的优先公交车准点情况优化显著,平均排队长度、平均停车次数、延误等通行效益指标至少降低33.27%,油耗及CO_(2)排放至少降低12.20%;非优先相位各指标的劣化程度均低于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公交信号优先 博弈论 信号交叉口 智能网联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转型视域下的竞技体育运动员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瑞 魏世杰 +2 位作者 曹钰羚 王晨绫 席玉宝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1-348,共8页
运动员退役再就业受到广泛关注,竞技体育运动员的培养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从职业转型视域入手,探究竞技体育运动员核心素养的结构解析、典范模型与培养路径。基于扎根理论,对24名运动员、教练员、体育专家学者、一线体育教育从... 运动员退役再就业受到广泛关注,竞技体育运动员的培养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从职业转型视域入手,探究竞技体育运动员核心素养的结构解析、典范模型与培养路径。基于扎根理论,对24名运动员、教练员、体育专家学者、一线体育教育从业者群体深度访谈资料的编码分析发现,竞技体育运动员的核心素养结构可归结为三大范畴:内在品质、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能力。基于运动员生命周期理论,结合运动员职业化程度和项目运动特性,构建运动员素养典范模型,该模型明确了不同运动类型运动员核心素养的发展方向。竞技体育运动员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强调运动员的核心素养培养是一个系统化且阶段性的过程,将运动员培养划分为基础阶段、专业阶段、持续成长阶段、综合素质提升阶段和职业转型阶段,每个阶段需要专注于特定核心素养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转型 竞技体育运动员 核心素养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脑油催化裂解制烯烃分子水平反应动力学建模
7
作者 李泽 张鑫阳 +6 位作者 杨满军 鲁家荣 张东培 闫昊 刘熠斌 陈小博 杨朝合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1-1006,共16页
为深度解析石脑油催化裂解反应网络,基于结构导向集总方法建立石脑油催化裂解工艺的分子水平反应动力学模型,结合过渡态理论探索烃类分子的差异化裂解机理,制定31条反应规则用于描述石脑油催化裂解反应网络。通过模型计算不同工艺条件... 为深度解析石脑油催化裂解反应网络,基于结构导向集总方法建立石脑油催化裂解工艺的分子水平反应动力学模型,结合过渡态理论探索烃类分子的差异化裂解机理,制定31条反应规则用于描述石脑油催化裂解反应网络。通过模型计算不同工艺条件下的低碳烯烃分布,解析产品收率沿反应器高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通过模型计算证实反应器初段的乙烯和丙烯收率占总收率的60%以上;通过反应条件敏感度曲线确定最优反应条件为温度680℃、停留时间2 s;反应路径竞争比例计算结果证实,反应温度高于675℃时热裂解机理占主导作用,催化裂解反应比例降低和缩聚反应比例增加是限制丙烯收率的主要因素。基于该模型成功实现了石脑油催化裂解反应网络的可视化开发与反应路径深度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导向集总 石脑油催化裂解 过渡态理论 差异化裂解机理 反应网络 反应机理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欲降先升”理论探讨“风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
8
作者 方美娟 陈怀仁 +3 位作者 付晓硕 魏佳丽 钱海华 张丹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2,共4页
慢传输型便秘的病机本质为大肠传导功能不利,临证时医者常常基于“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的治疗原则施以泻下通腑之品,但是疗效却不尽满意,临床治愈率较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蕴意着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上升、外出属... 慢传输型便秘的病机本质为大肠传导功能不利,临证时医者常常基于“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的治疗原则施以泻下通腑之品,但是疗效却不尽满意,临床治愈率较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蕴意着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上升、外出属阳,下降、内入归阴,注重降气通腑的同时不妨佐以升提气机之品,合“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之意,体现了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基本特点。“风药”质轻气锐,味辛性散,作用趋势偏于向上、向外,与多个脏腑的生理特性相顺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用此类药物,往往可达宣肺发表、提壶揭盖、斡旋中焦、升阳散湿,调达肝胆、理气泻火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气机升降理论 整体观 风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环境下双α-Ala螯合Zn(Ⅱ)手性转变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9
作者 赵红迪 张雪娇 +5 位作者 陈静思 吴铁丽 王钦富 王佐成 姜春旭 杨应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9,共11页
该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M06和MN15方法,研究了双α-Ala螯合Zn(Ⅱ)配合物(A_(2)→Zn(Ⅱ))的手性转变机理.研究结果发现:S-A_(2)→Zn(Ⅱ)手性转变是其先异构为R-allo-A_(2)→Zn(Ⅱ),而后再异构为R-A_(2)→Zn(Ⅱ).反应通道有2个:1)H质子以... 该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M06和MN15方法,研究了双α-Ala螯合Zn(Ⅱ)配合物(A_(2)→Zn(Ⅱ))的手性转变机理.研究结果发现:S-A_(2)→Zn(Ⅱ)手性转变是其先异构为R-allo-A_(2)→Zn(Ⅱ),而后再异构为R-A_(2)→Zn(Ⅱ).反应通道有2个:1)H质子以羰基O为桥从α-C的一侧迁移到另一侧;2)H质子以氨基N为桥从α-C的一侧迁移到另一侧.势能面计算结果表明:H以N为桥迁移反应有优势,S-A_(2)→Zn(Ⅱ)向R-allo-A_(2)→Zn(Ⅱ)的异构在隐性溶剂效应下速率决定步骤的自由能垒是210.9 kJ·mol^(-1),来自H从α-C向N迁移的过渡态,在显性溶剂效应下该能垒降至120.1 kJ·mol^(-1).对于R-allo-A_(2)→Zn(Ⅱ)向R-A_(2)→Zn(Ⅱ)的异构,在隐性溶剂效应下速率决定步骤的自由能垒是213.0 kJ·mol^(-1),来自H从α-C向N迁移的过渡态,在显性溶剂效应下该能垒降至123.1 kJ·mol^(-1).研究结果表明:在生理环境下S-A_(2)→Zn(Ⅱ)很难手性转变,双α-丙氨酸螯合锌用于生命体补充锌元素和α-丙氨酸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价锌 双α-丙氨酸 手性转变 密度泛函理论 自洽反应场理论 过渡态 吉布斯自由能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过渡理论的健康教育在早产儿照护者出院准备中的应用
10
作者 袁敏 吴丽芬 +5 位作者 刘恋 李娇 汪雅倩 汪梦迪 张素 李晶晶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过渡理论的健康教育提高早产儿照护者出院准备度的效果。方法将80名早产儿照护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名。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基于过渡理论制订健康教育方案用于早产儿... 目的探讨基于过渡理论的健康教育提高早产儿照护者出院准备度的效果。方法将80名早产儿照护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名。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基于过渡理论制订健康教育方案用于早产儿出院准备服务。比较两组早产儿照护者出院准备度和出院3个月内早产儿再入院率。结果观察组照护者出院准备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早产儿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过渡理论开展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早产儿照护者的出院准备度,减少早产儿再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照护者 过渡理论 出院准备度 出院准备服务 健康教育 再入院 儿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在ZnO表面反应制合成气的微观机理研究
11
作者 黄琼谊 楼波 +1 位作者 丁佳欣 王水安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共9页
利用密度泛函(DFT)和过渡态理论对甲烷分子在ZnO表面的微观反应过程进行第一性原理研究,通过建立ZnO表面的吸附模型,计算了吸附能、过渡态参数和态密度,探讨了甲烷分子在氧化锌晶体表面H解离以及H_(2)和CO的生成过程,结果表明:CH_(4)在Z... 利用密度泛函(DFT)和过渡态理论对甲烷分子在ZnO表面的微观反应过程进行第一性原理研究,通过建立ZnO表面的吸附模型,计算了吸附能、过渡态参数和态密度,探讨了甲烷分子在氧化锌晶体表面H解离以及H_(2)和CO的生成过程,结果表明:CH_(4)在ZnO(010)表面的最佳吸附位点为Zn位,吸附能为-4.65 kcal/mol,甲烷在氧化锌ZnO(010)面四次解离H(反应动力学上最有利路径)所需克服的能垒分别为38.6 kcal/mol、90.8 kcal/mol、53.2 kcal/mol和35.8 kcal/mol,其中甲烷第二次解离H_(2)过程能垒最高,是反应过程的决速步,降低该基元反应的活化能是关键,而-OH的形成抑制了-CH_(3)的解离.氧空位的形成增加活性位点的数量与提高位点的活性.甲烷与氧化锌表面的反应有两次H_(2)生成反应,第一次生成H_(2)的反应难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重整 甲烷 反应机理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理论视域下低龄老年人职业教育发展路径
12
作者 游鸯 张璇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7-73,共7页
低龄老年人力资源是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力补充的重要资源,开展老年人职业再教育是积极应对新时代老龄化的关键举措。施洛斯伯格的过渡理论为低龄老年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体现了低龄老年人在进入、经历和走出职... 低龄老年人力资源是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力补充的重要资源,开展老年人职业再教育是积极应对新时代老龄化的关键举措。施洛斯伯格的过渡理论为低龄老年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体现了低龄老年人在进入、经历和走出职业过渡阶段的动态需求。因此,低龄老年人职业教育发展应从职业过渡的不同阶段推进:在进入阶段,加强制度保障、认知转变、学习互动;在经历阶段,推动资源联动、数字赋能、课程改革、教学适老;在走出阶段,加强实践、促进终身学习、完善适老评价体系,从而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在积极应对老龄化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理论 低龄老年人 职业教育 人口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液相下沙利度胺与羟基自由基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13
作者 王佐成 赵宇 +5 位作者 杨静 孙鸣 林哲 吴静 姜春旭 孙冠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72,共15页
该文使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M06-2X和MN15方法,结合自洽反应场理论的SMD模型方法,研究了在水液相下沙利度胺分子(Thd)与羟基自由基(OH)的反应机理.反应通道研究发现:Thd与OH的反应有抽氢、加成和单电子转移3个通道.反应势能面研究表明:O... 该文使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M06-2X和MN15方法,结合自洽反应场理论的SMD模型方法,研究了在水液相下沙利度胺分子(Thd)与羟基自由基(OH)的反应机理.反应通道研究发现:Thd与OH的反应有抽氢、加成和单电子转移3个通道.反应势能面研究表明:OH抽H的自由能垒为15.0~56.6 kJ·mol^(-1),且均为热力学允许的过程;OH加成到不饱和C的自由能垒为15.4~67.8 kJ·mol^(-1),且均为热力学允许的过程;加成到不饱和N的吉布斯自由能垒在181.0 kJ·mol^(-1)以上,且为热力学不允许的过程;单电子从Thd向OH转移的吉布斯自由能垒是510.4 kJ·mol^(-1).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液相下Thd可以通过抽H和向不饱和C的加成过程清除羟自由基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度胺 羟基自由基 密度泛函理论 自洽反应场理论 过渡态 单电子转移 吉布斯自由能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集体影响力的公交-轨道双层网络韧性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14
作者 李治君 牟凤云 +2 位作者 邵志豪 李卓文 王贵林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8-165,共8页
为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抗灾韧性,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为例,采用复杂网络理论中Space-L法构建公交网络与轨道网络,耦合半径为500 m的公交-轨道双层交通网络;分析静态网络抗灾韧性并基于节点度值与集体影响力大小,采用随机攻击与蓄意攻击方式... 为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抗灾韧性,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为例,采用复杂网络理论中Space-L法构建公交网络与轨道网络,耦合半径为500 m的公交-轨道双层交通网络;分析静态网络抗灾韧性并基于节点度值与集体影响力大小,采用随机攻击与蓄意攻击方式,模拟单站点和多站点在遭受城市突发灾害破坏时城市公共交通失效情况,分析动态网络抗灾韧性。研究结果表明:单层交通网络比双层交通网络更易瘫痪;公交-轨道双层网络高集体影响力站点受到影响后更易产生网络层间分裂导致公共交通系统瘫痪。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整体韧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交网络 轨道网络 公交-轨道双层交通网络 复杂网络理论 韧性 集体影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IZ理论的搅拌摩擦焊工艺装备优化方案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林 王世君 +2 位作者 耿明 范明保 魏宏迪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51,56,共5页
[目的]搅拌摩擦焊是新一代焊接技术的重要工艺。为解决搅拌摩擦焊存在的焊接质量缺陷问题,应对搅拌摩擦焊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其工艺装备的优化方案。[方法]对搅拌摩擦焊的工作机理进行研究,得到搅拌摩擦焊4类常见的质量缺陷类型。... [目的]搅拌摩擦焊是新一代焊接技术的重要工艺。为解决搅拌摩擦焊存在的焊接质量缺陷问题,应对搅拌摩擦焊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其工艺装备的优化方案。[方法]对搅拌摩擦焊的工作机理进行研究,得到搅拌摩擦焊4类常见的质量缺陷类型。基于TRIZ(萃智)理论,对焊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质量缺陷进行了问题分析,得到搅拌摩擦焊质量缺陷的3对技术矛盾。查询TRIZ理论的矛盾矩阵,根据矛盾矩阵提示的发明创新原理,对搅拌摩擦焊现有的焊接工艺及焊接工器具进行了优化,提出了搅拌头轴肩结构优化、搅拌头结构优化、金属保温圈罩优化3个优化方案。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这3个优化方案进行了比选,得到最佳优化方案。[结果及结论]最佳优化方案为搅拌头轴肩结构优化方案。该方案能有效克服搅拌摩擦焊的焊接质量缺陷,提高焊接质量,且能提高焊接加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车辆 车体焊接 搅拌摩擦焊 工艺装备优化 萃智理论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S理论的智能家居照明系统设计及应用策略研究
16
作者 孟昭娜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81-490,512,共11页
目的针对智能家居照明“高能效技术低社会渗透”的矛盾现象,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STS理论),构建政策、技术与用户三元互动框架,探索智能家居照明系统设计策略及其应用的有效途径,助力居民生活场景低碳化转型。方法通过文献综述梳理国... 目的针对智能家居照明“高能效技术低社会渗透”的矛盾现象,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STS理论),构建政策、技术与用户三元互动框架,探索智能家居照明系统设计策略及其应用的有效途径,助力居民生活场景低碳化转型。方法通过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分析阻碍用户使用智能家居照明产品行为的因素,构建“政策推动-技术适配-用户响应”闭环模型。结果研究发现,用户认知不足、交互设计缺陷、隐私顾虑是主要阻碍因素,据此提出设计策略,即政策协同优化,通过动态评估用户数据,进一步完善政策规制;技术双适配创新,企业端完成政策转译,引导用户行为;用户行为激励,用户的认知提升带来主动参与使用智能家居照明产品的动力。结论STS理论框架下政策、技术、用户的三元互动路径,能有效弥合技术供给与社会需求鸿沟,推动智能家居照明系统设计和应用,从而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家居照明系统 社会技术系统理论(STS理论) 三元互动框架 用户行为 低碳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环城快铁乘客通勤意愿影响因素--以贵阳环城快铁为例
17
作者 王晓欢 赵航 +3 位作者 何莎 陈如凤 熊锡微 郭亚浩 《绿色科技》 2025年第7期181-187,共7页
为挖掘城市市域环城快铁通勤客流低迷的内在原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利用贵阳市环城快速铁路乘客通勤意愿调查数据,考虑快铁满意度、站点条件感知等指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了贵阳市乘客快铁通勤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为挖掘城市市域环城快铁通勤客流低迷的内在原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利用贵阳市环城快速铁路乘客通勤意愿调查数据,考虑快铁满意度、站点条件感知等指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了贵阳市乘客快铁通勤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引入快铁满意度、站点条件感知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解释性更强。快铁满意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态度、感知有用性显著正向影响通勤意愿,其中态度是最显著的变量,感知易用性通过感知有用性、态度间接正向影响通勤意愿,而站点条件感知负向影响通勤意愿。总效应影响程度呈知觉行为控制(0.405)>快铁满意度(0.364)>感知有用性(0.302)>态度(0.288)>站点条件感知(-0.213)>感知易用性(0.199)>主观规范(0.163)的特征。乘客对市域快铁的长距离通勤能够节约费用成本持肯定态度、对换乘接驳问题最为敏感,应加强完善交通一体化,提高通勤便捷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环城快铁 通勤意愿 计划行为理论 技术接受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S^S型配体的Pt(Ⅱ)配合物二聚体的磷光性质
18
作者 周艳 栾雪垠 +1 位作者 乔立歌 张玉贞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2-240,共9页
以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为基础,研究8种含S^S型配体的Pt(Ⅱ)配合物二聚体的磷光发射机制,揭示构效关系,定性探索聚集诱导发光(AIE)机制。结果表明:配合物1、2和3的二聚体的发光特性为^(3)ILCT/^(3)MLCT/^(3)L... 以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为基础,研究8种含S^S型配体的Pt(Ⅱ)配合物二聚体的磷光发射机制,揭示构效关系,定性探索聚集诱导发光(AIE)机制。结果表明:配合物1、2和3的二聚体的发光特性为^(3)ILCT/^(3)MLCT/^(3)LLCT,配合物4的发光特性为^(3)ILCT/^(3)MLCT,均以^(3)ILCT为主;4种配合物在二氯甲烷溶液中无磷光发射的原因是Stpip上苯环的旋转导致大的非辐射衰变常数,而配合物的聚集限制了苯环旋转;配合物3有最大量子产率的主要原因是其^(3)MLCT成分最大以及单重态和三重态分裂能ΔE_(ST)最小;非稠合主配体ppy适中的共轭扩展程度、稳定的π-π堆积和有效的分子内转动限制有利于产生大的量子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金属配合物 磷光 聚集诱导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ordinated scheduling model for intermodal transit hubs based on GI/M^K/1 queuing system
19
作者 贾洪飞 曹雄赳 杨丽丽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8期3247-3256,共10页
Coordinated scheduling of multimode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the rapid gathering and dissipating of passengers in transport hubs.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the whole-day reaching time distribution at transfer points of... Coordinated scheduling of multimode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the rapid gathering and dissipating of passengers in transport hubs.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the whole-day reaching time distribution at transfer points of passengers from the dominant mode to the connecting mode was achieved. A GI/M K/1 bulk service queuing system was constituted by putting the passengers' reaching time distribution as the input and the connecting mode as the service institution. Through queuing theo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verage queuing length under steady-state and headway of the connecting mode was achieved. By putting the minimum total cost of system as optimization objective, the headway as decision variable, a coordinated scheduling model of multimode in intermodal transit hubs was established. At last, a dynamic scheduling strategy was generated to cope with the unexpected changes of the dominant mode. The instanc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is model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passengers' queuing time by approximately 17% with no apparently increase in departure frequency, which provides a useful solution for the coordinated scheduling of different transport modes in hu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ffic engineering coordinated scheduling queuing theory intermodal transit hub HEADWA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投资者进入与企业绿色转型——基于融资约束与绿色创新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晨 陈学瑾 +1 位作者 曹文晴 汪文隽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3-63,共11页
文章基于资源编排理论,以2008—2022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绿色投资者进入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绿色投资者进入可促进企业的绿色转型,在使用工具变量法和PSM法等缓解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机制检验发... 文章基于资源编排理论,以2008—2022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绿色投资者进入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绿色投资者进入可促进企业的绿色转型,在使用工具变量法和PSM法等缓解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机制检验发现,绿色投资者进入可以通过优化资本配置和提升绿色创新能力显著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并且存在“绿色投资者进入—缓解融资约束—激励绿色创新—促进绿色转型”的链式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绿色投资者进入对企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西部地区和重污染企业中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转型 绿色投资者 融资约束 绿色创新 资源编排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