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魏晋风雅的叛散与重构
1
作者 袁济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3,181,共13页
魏晋文学历来被称为魏晋风流的彰显,原因正在于传统的风雅之道受到冲击。然而,自东汉末年以来,以仲长统等为代表的士人对风雅传统进行叛散的同时,也作了重构的努力。这种叛散与重构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从消解的因素来说,主要是时代与士... 魏晋文学历来被称为魏晋风流的彰显,原因正在于传统的风雅之道受到冲击。然而,自东汉末年以来,以仲长统等为代表的士人对风雅传统进行叛散的同时,也作了重构的努力。这种叛散与重构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从消解的因素来说,主要是时代与士人命运的变化,形成了不同于两汉时代的文学观念与知识体系。建安文学以气为美、诗赋尚丽即是这种表现,正始玄学与佛学思想的兴起也对传统的风雅之道有所解构。魏晋时代帝王与士人的文学书写,叛散与重构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政教与审美融合一体的文学形态,从而为唐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雅之道 魏晋文学 叛散六经 重构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三大计算的适应性分析
2
作者 徐政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918-3926,共9页
对于如何分析新型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该文分别从非同步机电源单机和新能源场站两个层次,探讨了经典的三大计算,即潮流计算、暂态稳定计算(或称机电暂态过程仿真)和短路电流计算,对新型电力系统的适应性问题,表明不管是非同步机电源单... 对于如何分析新型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该文分别从非同步机电源单机和新能源场站两个层次,探讨了经典的三大计算,即潮流计算、暂态稳定计算(或称机电暂态过程仿真)和短路电流计算,对新型电力系统的适应性问题,表明不管是非同步机电源单机还是新能源场站,在潮流计算中都可以采用既有的3种基本节点类型进行描述。经典的机电暂态过程仿真方法只适用于三相对称故障后的机电暂态过程仿真,并且需要根据非同步机电源所采用的同步控制方式分别处理。对采用锁相同步控制的非同步机电源单机或新能源场站,机电暂态过程仿真时可以采用与模拟负荷类似的方法进行模拟。不管是非同步机电源单机还是新能源场站,短路电流计算时都可以采用电流源进行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非同步机电源 新能源场站 三大计算 潮流计算 暂态稳定计算 机电暂态过程 短路电流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名方导痰汤的古代文献分析与考证
3
作者 李雨丰 张工彧 陈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4,共7页
通过文献溯源,梳理导痰汤的历史源流、药物组成、基原、炮制、剂量、煎服法、主治病证等关键问题,为经典名方导痰汤的开发与临床运用提供文献支撑。经分析与考证,导痰汤出自吴彦夔《传信适用方》,其组方为半夏、天南星、枳实、橘红、赤... 通过文献溯源,梳理导痰汤的历史源流、药物组成、基原、炮制、剂量、煎服法、主治病证等关键问题,为经典名方导痰汤的开发与临床运用提供文献支撑。经分析与考证,导痰汤出自吴彦夔《传信适用方》,其组方为半夏、天南星、枳实、橘红、赤茯苓五味药。除赤茯苓外,其余药物基原皆遵循2020年版《中国药典》。赤茯苓、橘红用生品,半夏为清半夏,枳实为麸炒枳实,天南星为制南星。药物剂量建议半夏18.59 g,天南星4.65 g,枳实4.65 g,橘红4.65 g,赤茯苓4.65g。导痰汤煎煮时须将药物锉碎,过一号筛,加入生姜10 g,加水600 mL,煎至300 mL,滤去药渣,食后服用。该方燥湿祛痰,行气开郁,主要用于治疗痰厥,或胸膈痞塞、胁肋胀满、食少纳呆等多种病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导痰汤 古代文献 考证 药物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子纠缠光源的椭圆偏振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4
作者 牛素俭 解孟雨 +1 位作者 周志远 史保森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0-463,共14页
椭圆偏振测量仪(以下简称偏振仪)是用于测量样品光学性质的重要工具,在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其通过精确测量偏振光在经过样品前后偏振态的变化,并结合特定的理论模型,达到准确评估样品多种光学性质的目的。... 椭圆偏振测量仪(以下简称偏振仪)是用于测量样品光学性质的重要工具,在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其通过精确测量偏振光在经过样品前后偏振态的变化,并结合特定的理论模型,达到准确评估样品多种光学性质的目的。当前,将新型光源应用到椭圆偏振测量技术中,以提升偏振仪的性能并拓展其应用范围,是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而量子纠缠光源因其具有突破散粒噪声理论极限的潜能、极低光强下的抗噪能力以及非局域操控等特性,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人们日趋关注基于量子光源与椭圆偏振测量技术相结合的量子偏振仪的原理和应用研究。本文首先回顾了经典偏振仪的工作原理和类型,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量子偏振仪的基本原理和研究进展,并展望了量子偏振仪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信息 量子纠缠光源 经典偏振仪 量子偏振仪 量子精密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名方温脾汤历史沿革与关键信息考证
5
作者 丁晨雨 郑晓红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2-280,共9页
温脾汤为《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发布的经典名方,通过整理、分析温脾汤的古今文献,系统考证温脾汤的源流、药物组成、功能、剂量、炮制、煎服法、方义、主治、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关键信息,共获得相关古代文献数据165条,现代临床文献... 温脾汤为《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发布的经典名方,通过整理、分析温脾汤的古今文献,系统考证温脾汤的源流、药物组成、功能、剂量、炮制、煎服法、方义、主治、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关键信息,共获得相关古代文献数据165条,现代临床文献114篇,涉及中医古籍66部。分析发现温脾汤首见于东晋《小品方》,唐代孙思邈将其纳入《备急千金要方》中,现行版以《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脾脏热痢”的温脾汤为主流。其组方为大黄、人参、甘草、干姜、附子,药用基原遵循2020版《中国药典》,其中大黄、人参、干姜用生品,蜜炙甘草甘味大于炒甘草,性温不燥,缓和之性进一步增强,符合温脾汤功效,附子应选用炮附片;药物用量方面,大黄18.40 g,人参9.20 g,甘草9.20 g,干姜9.20 g,附子5.00 g;制法服法为加水1400 mL,煎取600 mL,分3次温服。该方古代常用于治疗痢疾、霍乱等病症,经后世医家临证发挥,现亦用于治疗胃肠道、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及失眠症等疾病。该研究可为温脾汤中成药的研发和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温脾汤 文献考证 沿革演变 中医古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于经”观念形成机制探析
6
作者 李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共13页
“文本于经”是在经的权威性统摄下,囊括文章功能价值、体制形式、创作实践、鉴赏批评等在内的一个系统复杂的观念体系。这一观念体系的形成,首先与经的权威性及其权威性的确立和落实有关;其次,随着经的权威性的确立和落实,现实政治走... “文本于经”是在经的权威性统摄下,囊括文章功能价值、体制形式、创作实践、鉴赏批评等在内的一个系统复杂的观念体系。这一观念体系的形成,首先与经的权威性及其权威性的确立和落实有关;其次,随着经的权威性的确立和落实,现实政治走上依经立制的道路,深度参与政教建构和运作的政论文以及配合政教制度运作的应用文体系,在功能价值、体制源流等方面均与经传建立起密切联系;最后,对文人的圣贤化形象期许,使文以载道成为一种自觉,对非政教性文体的经学化意义建构,使原本与经缺少联系或联系不紧密的文体,在立意功能、文体源流、形式风格、批评阐释等方面与经建立起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于经” “依经立制” 文体谱系 经学化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文学”概念特征探赜
7
作者 蔡智力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82,共12页
中国古典“文学”概念以文字为前提,以“缀文成章”的文字驾驭能力为文章写作的基本要求。以声音为原始媒介的词曲与语录体的“文学”合法性,在古代中国备受质疑。这使中国古典“文学”迥异于以“创造先于文字”为特征的西方近代文学。... 中国古典“文学”概念以文字为前提,以“缀文成章”的文字驾驭能力为文章写作的基本要求。以声音为原始媒介的词曲与语录体的“文学”合法性,在古代中国备受质疑。这使中国古典“文学”迥异于以“创造先于文字”为特征的西方近代文学。其次,因为中国古代“文学”与日常实用密切相关,文体以施用场合为基本分类原则,文章写作之成败关键在于文体是否“得体”,不在于近代所标榜的绮靡、抒情或无用。此外,缘于“述而不作”的著述传统,古代中国的创造权力被限制在形式维度,作为西方近代文学核心价值的内容创造,在古典“文学”传统中并不被鼓励。这是西方文学重要体裁小说在古代中国始终处于边缘地位的关键。这些迥异于西方近代文学的概念特征,说明“文学自觉说”标榜的文学概念在古代中国从未出现过,汉魏文学自觉只是近代学者附会西方文学潮流的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文学 文章 文学独立 文学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论骈诗与骈文学的建构
8
作者 王正刚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120,154,共9页
清代骈文理论集历代之大成,论骈诗多作于清代。清代论骈诗的主要内容包括骈文文道论、经典批评和艺术风格诸方面。骈文文道论立足于骈文文体的自足性和兼容性,重在厘清骈文渊源,论证骈文有资政统,追求文道合一;骈文经典批评通过题咏、... 清代骈文理论集历代之大成,论骈诗多作于清代。清代论骈诗的主要内容包括骈文文道论、经典批评和艺术风格诸方面。骈文文道论立足于骈文文体的自足性和兼容性,重在厘清骈文渊源,论证骈文有资政统,追求文道合一;骈文经典批评通过题咏、褒扬历代名家名篇,推崇汉魏六朝骈文,标举徐陵、庾信等名家名篇在骈文史上的经典地位;骈文风格论则重在评骘清代骈文作家作品,指出骈文重“气”的风格,强调“性灵”“简质清刚”“清转华妙”等风格在骈文史上的重要性。这些论述丰富了清代骈文批评的内容,促进了骈文学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骈诗 骈文学 文道 经典 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期战争题材小说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承继与创新
9
作者 聂茂 刘雨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56,共7页
新时期的战争小说既继承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传统,也赋予和生成了新的主题内容与文学意趣,在保持对于革命战争“战壕式”书写的同时,也呈现了历史、情感与人性的复杂多元。在情节转化、人物型塑和主旨传达上,新时期战争小说既融汇了宋元... 新时期的战争小说既继承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传统,也赋予和生成了新的主题内容与文学意趣,在保持对于革命战争“战壕式”书写的同时,也呈现了历史、情感与人性的复杂多元。在情节转化、人物型塑和主旨传达上,新时期战争小说既融汇了宋元通俗小说与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优秀传统,也取消了“英雄传奇小说”潜在的“虚无主义倾向”,更注重人在战争中的品格表现与心灵淬炼,体现出对传统战争小说模式的创新以及对理性精神的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战争小说 中国古典文学 “战壕式”书写 英雄传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文学经典复译现象的译者行为研究——以《金银岛》为例
10
作者 姜淑芹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32,共11页
儿童文学经典复译现象非常突出,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及其产生的翻译效果与译者所处历史时期的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使用“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评价模式对《金银岛》在中国的百年复译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晚清时期出于传播思想、改造国... 儿童文学经典复译现象非常突出,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及其产生的翻译效果与译者所处历史时期的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使用“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评价模式对《金银岛》在中国的百年复译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晚清时期出于传播思想、改造国民的理想,初次翻译时采用了超务实的豪杰译法;民国时期形成“儿童本位”思想、将《金银岛》定位为儿童文学,求真与务实达到了较平衡的状态;改革开放以后外国文学重新受到重视,出现了全译本与适应各种读者群的改编版本,《金银岛》的经典地位得以确立;21世纪以来受中小学新课改政策和市场化运作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新译本,但精细化程度不够。儿童文学复译应同时关注译内环境和译外环境,准确定位符合时代和读者需求的翻译理念,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产出高质量的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批评 “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 《金银岛》 经典复译 儿童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Logistic源的趋化模型在R^N中的全局经典解与渐近行为
11
作者 黄金凤 杜宛娟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5期45-49,98,共6页
研究如下抛物-椭圆Keller-Segel趋化模型的柯西问题■,其中χ>0,a>0,b>0,k>1且N是正整数。首先,对于给定的初始函数u 0(x)=u(x,0;u 0),证明了该模型存在唯一的全局有界的经典解(u(x,t;u 0),v(x,t;u 0))。此外,对于某个常数C... 研究如下抛物-椭圆Keller-Segel趋化模型的柯西问题■,其中χ>0,a>0,b>0,k>1且N是正整数。首先,对于给定的初始函数u 0(x)=u(x,0;u 0),证明了该模型存在唯一的全局有界的经典解(u(x,t;u 0),v(x,t;u 0))。此外,对于某个常数C>0,参数满足a>max{2χC,2b·(2χ/kb)^k(k-1)},我们给出了解的渐近稳态解((a/b)^(1/k),a/b^(1/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ller-Segel模型 Logistc源项 全局经典解 渐近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游记》的分身——论《黑神话:悟空》的文化自信与国际传播 被引量:7
12
作者 林升栋 李悦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28,共13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越来越多的经典文学作品在与当代科技、生活相适应的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公共性,并且在当代审美视域下,激发出新的活力与社会文化价值。国产游戏《黑神话: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越来越多的经典文学作品在与当代科技、生活相适应的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公共性,并且在当代审美视域下,激发出新的活力与社会文化价值。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以《西游记》为背景设定,不仅在国内掀起热潮,在海外也掀起了“悟空热”,展现出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厚魅力。从《西游记》经典文学原著到现代流行的影视改编、动画制作、游戏开发等衍生作品,皆体现了中华经典文学作品的现代化呈现与国际化传播之道,使得语境转换成为传统文艺作品现代化新前提,叙述跨层成为文艺作品现代化呈现的主要手段,内容创新成为传统文艺作品再创经典的关键,技术赋能为现代化呈现与国际化传播提供可能,主体沉浸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经典文学 文化自信 国际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义编码与经典信道编码融合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向际鹰 段向阳 冯雨龙 《中兴通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4-32,共9页
目前的语义通信研究尚未阐明语义编码与经典信道编码之间的关系、语义编码在现有通信框架中的可行性,以及影响语义编码的关键因素等。对基于联合信源信道编码的语义通信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设计了语义编码与经典信道编码的融合实验,展... 目前的语义通信研究尚未阐明语义编码与经典信道编码之间的关系、语义编码在现有通信框架中的可行性,以及影响语义编码的关键因素等。对基于联合信源信道编码的语义通信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设计了语义编码与经典信道编码的融合实验,展示了语义编码的潜在优势,探索了语义编码与经典信道编码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后续将语义通信应用于经典通信框架的基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语义通信 经典信道编码 联合信源信道编码 融合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时期白话与文言关系论
14
作者 高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89,共9页
汉语构成在中国古代是白话与文言并存,文言是主体,白话是补充。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但并不否定文言文,“废除”的不是文言文,而是文言文的主体地位,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文言文在当时都不可能被禁止和弃用,也不应该被禁止... 汉语构成在中国古代是白话与文言并存,文言是主体,白话是补充。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但并不否定文言文,“废除”的不是文言文,而是文言文的主体地位,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文言文在当时都不可能被禁止和弃用,也不应该被禁止和弃用。文言与白话在五四时期经历了巨大的地位变化:白话文最初是争合法地位,后来是争主体地位,维持主体地位;文言文最初是保主体地位,后来是争合法地位,保应用上的“一席之地”。五四时期语言“保守派”从来不否认白话文,他们只是反对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激进派”从来不否定文言文,他们只是提倡在白话文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国语”,他们反对的是文言文的汉语主体地位。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白话与文言都不是互相排斥、“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主次分明、相辅相成、并存竞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运动 汉语 白话 文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地利用/覆被重建数据集历史文献数据源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15
作者 薛樵风 金晓斌 +2 位作者 成一农 杨绪红 周寅康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55-1564,共10页
历史时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是开展长时段LUCC数据集重建的关键数据源。从百年以上历史文献数据源应用的角度分析现有中国LUCC重建数据集,将历史文献中蕴含的土地利用数据源... 历史时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是开展长时段LUCC数据集重建的关键数据源。从百年以上历史文献数据源应用的角度分析现有中国LUCC重建数据集,将历史文献中蕴含的土地利用数据源归纳为统计、列举、描述和图像4种主要类型,从各类数据源应用现状、制备方法等方面对现有重建数据集进行了重点回顾,归纳重建数据集应用历史文献的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并从多重历史数据源综合利用、重建思路调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据源制备效率等方面展望了LUCC重建数据集改进历史文献应用方式、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土地利用/覆被数据集 历史文献 数据源 空间重建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湖提锂关键技术发展态势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靳军宝 郑玉荣 +4 位作者 吴新年 付爽 曹琨 孟欢欢 白光祖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2,18,共8页
全球70%以上的锂矿以盐湖形式存在,对盐湖提锂技术进行全面系统梳理至关重要。以基金项目(探索研究)、会议论文(前沿研究)、科学论文(基础研究)、专利文献(应用研发)等公开文献数据为基础,基于创新价值链不同环节的表征物及其相互之间... 全球70%以上的锂矿以盐湖形式存在,对盐湖提锂技术进行全面系统梳理至关重要。以基金项目(探索研究)、会议论文(前沿研究)、科学论文(基础研究)、专利文献(应用研发)等公开文献数据为基础,基于创新价值链不同环节的表征物及其相互之间的知识关联关系开展了盐湖提锂重点领域全球发展态势分析,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与关联挖掘,描摹驱动技术进步的科学知识演变过程,跟踪前沿技术萌芽、发展、突变的演化轨迹,研判盐湖提锂未来产业与技术重点发展方向。分析结果表明,盐湖资源提取技术主要集中在吸附法、膜分离法、萃取法等技术方向上,另外沉淀法、电化学法、渗析法、结晶法、离子交换法也有一定的研发布局;此外,技术融合及各种技术工艺路线组合应用特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文献 知识关联 盐湖提锂 关键技术 体系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学东渐”背景下的“私藏归公”研究——兼述《书归何处:近代以来藏书文化与社会》的书文化内涵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雨潇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28,共6页
“西学东渐”以来,随着公共图书馆制度的日益完善,私人藏书“化私为公”成为大趋势。文章在分析“西学东渐”背景下“私藏归公”理念与行动的基础上,解读王安功所著《书归何处:近代以来藏书文化与社会》的内容梗概与著述特点,以“书厄... “西学东渐”以来,随着公共图书馆制度的日益完善,私人藏书“化私为公”成为大趋势。文章在分析“西学东渐”背景下“私藏归公”理念与行动的基础上,解读王安功所著《书归何处:近代以来藏书文化与社会》的内容梗概与著述特点,以“书厄”与访书、旧书交易、私藏的保护与归公三点为中心,梳理近代以来文献的递藏状况;由图书馆新思潮的出现、藏书理念的转变与藏书史研究的学术演变三个方面,解读藏书文化的转型;基于书香文化价值观、文化转型与社会史三个理论视角,对我国藏书史研究的角度进行分析与探索,提出藏书史研究需要形成自身研究范式,并对藏书史研究的未来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籍归公 文献递藏 藏书史 藏书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名方小蓟饮子的古今文献研究
18
作者 张钊坤 尚力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433-2440,2447,共9页
小蓟饮子是临床治疗下焦结热的经典名方,针对小蓟饮子的古今文献疏理考证对临床使用具有较大的价值。考证发现,小蓟饮子首见宋代严用和《济生方》,由生地黄、小蓟、通草、滑石、蒲黄、淡竹叶、藕节、当归、栀子、甘草组成,历代方剂组成... 小蓟饮子是临床治疗下焦结热的经典名方,针对小蓟饮子的古今文献疏理考证对临床使用具有较大的价值。考证发现,小蓟饮子首见宋代严用和《济生方》,由生地黄、小蓟、通草、滑石、蒲黄、淡竹叶、藕节、当归、栀子、甘草组成,历代方剂组成较为稳定;基原与炮制方面,小蓟应选择小蓟地上部分,蒲黄为“炒蒲黄”,通草应为“木通科木通”,栀子选择生用,甘草选择火炙而非蜜炙,当归选择中上部分,其他药物则按原方使用;剂量方面,非急性期治疗可选择生地黄8∶余药1或各等分的比例进行使用,急性期根据不同病症进行用量调整;现代临床主要将其应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小蓟饮子 文献 炮制 剂量 严用和 临床应用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名方栀子大黄汤的文献考证及现代临床应用特点分析
19
作者 张鼎 蒋鑫 +1 位作者 赵日开 苗明三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827-3834,共8页
栀子大黄汤是治疗酒黄疸的经典名方,被纳入国家2023年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中。经典名方是中药学中的瑰宝,是中医药文化中璀璨的结晶,因此挖掘整理经典名方,将其古今临床应用实践并标准化是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和在传承中创... 栀子大黄汤是治疗酒黄疸的经典名方,被纳入国家2023年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中。经典名方是中药学中的瑰宝,是中医药文化中璀璨的结晶,因此挖掘整理经典名方,将其古今临床应用实践并标准化是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和在传承中创新的大势所趋。参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0年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原则》,对栀子大黄汤的主治病症、药物组成、制法、煎服法及应用范围的拓展与开发等关键信息进行古今文献考证分析,并对其临床研究病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栀子大黄汤在流传过程中大多与《金匮要略》原方相同,组成为栀子、大黄、淡豆豉、枳实,其中大黄栀子比例11∶12最为普遍;炮制方面栀子建议采用生栀子仁,大黄采用生大黄,枳实经考证应使用现今的枳壳;剂量考证方面,建议栀子12.6 g、大黄13.8 g、豆豉120 g、枳壳11.5 g,以水1200 mL,煮取400 mL,每次133 mL,日服3次。张机所创栀子大黄汤,后世医家将其拓展用于谷疸、大病瘥后、伤食劳役等,但总离不开“湿热内蕴”这一核心病机。通过整理现代临床研究,发现栀子大黄汤主要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为栀子大黄汤的现代临床应用和制剂研发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文献考证 临床应用 栀子 大黄 枳实 枳壳 伤寒杂病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族古典文学与藏传因明学在高等院校教学实践的奠基者——访著名藏学家祁顺来先生
20
作者 才项卓玛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祁顺来先生是青海民族大学终身教授、逻辑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藏传因明学和藏族古典文学。先后出版《藏族历代文学作品选》《藏传因明概论》《藏传因明学通论... 祁顺来先生是青海民族大学终身教授、逻辑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藏传因明学和藏族古典文学。先后出版《藏族历代文学作品选》《藏传因明概论》《藏传因明学通论》《藏传因明思想发展史》等6部专著,填补了全国民族院校无藏族古典文学、因明学教材的空白,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荣誉,发表《关于藏族文学史方面的几个问题》《藏传因明推论式与形式逻辑“三段论”》《试谈量学<心明论>中的因明成分》等40余篇学术论文,为藏族古典文学和藏传因明学的研究做出重大贡献。文章结合祁顺来先生的学术历程和主要研究成果,对藏族古典文学作品的编纂整理,在高等院校开展藏传因明学的教学与研究历程进行了学术专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顺来 藏族古典文学 藏传因明学 民族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