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新评价清初京师贰臣诗人的文学史地位 被引量:5
1
作者 刘丽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2-96,共5页
在清代诗歌发展史中,清初诗歌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为整个清代的诗歌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作为清初诗歌创作主体——遗民诗人与贰臣诗人,理应进入学界研究的视野,得到相应的重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以往学术界囿于传统的政治道德观念... 在清代诗歌发展史中,清初诗歌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为整个清代的诗歌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作为清初诗歌创作主体——遗民诗人与贰臣诗人,理应进入学界研究的视野,得到相应的重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以往学术界囿于传统的政治道德观念,对清初诗坛贰臣诗人群体的评价多失客观。近年来,随着学术气氛的宽松与研究视角的转换,上述现象逐渐得到改变,但对贰臣诗人的研究仍有大量的空白领域,如清初的京师贰臣诗人群体,这是一个在清初诗坛有着重要影响、对清初诗歌发展的走向起到了重要作用的诗歌群体。因此,本文力求立足历史与文本,以期还原这个群体在清代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京师贰臣诗人 遗民诗人 清初诗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初虞山派及其诗文化圈 被引量:2
2
作者 罗时进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37-42,共6页
虞山派是清初影响较大的诗歌流派。本文考察了诗派概念形成、诗派阵容 ,并从文社、藏书传统、琴画艺术等方面论证虞山诗文化圈的存在 ,使这一诗派形成的实况得到揭示 ,由此亦可了解虞山派的诗学倾向和创作风格。
关键词 虞山派 诗文化圈 清朝末年 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初诗坛与诗学趋向论 被引量:1
3
作者 江增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55,共4页
清初诗坛,主要有遗民诗人、贰臣诗人、清初入仕新朝的文臣三大创作群体。清初诗学逐渐从拟"高格逸调"与"独抒性灵"中走向重诗歌的价值功能的复古——儒家诗学政教精神的复归。这种复归在两个层面上展开的:一是主张... 清初诗坛,主要有遗民诗人、贰臣诗人、清初入仕新朝的文臣三大创作群体。清初诗学逐渐从拟"高格逸调"与"独抒性灵"中走向重诗歌的价值功能的复古——儒家诗学政教精神的复归。这种复归在两个层面上展开的:一是主张诗歌的怨刺功能,明显具有抗清、经世的意图,二是主张"温柔敦厚"、"主文而谲谏"的儒家诗学的审美原则的复归,诉求安定与巩固统治现状之目的。清初诗学还对"七子"、"公安""竟陵"诗学等重新审视与反思,由"拟古"之风注重诗歌的高格逸调,而走向现实,重"情"的抒发,再而趋于"神韵"说;伴随着这一进程,宋诗学便悄然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诗坛 儒家诗学的复归 审视 反思 宋诗兴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