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户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多元驱动路径研究——以江西省蔬菜种植大户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连英 李文斌 +1 位作者 邓永胜 刘文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2-310,共9页
为探究农户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驱动的具体路径,基于整合型技术接受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以406份蔬菜种植大户数据为调研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运用组态分析诠释前因条件与农户高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 为探究农户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驱动的具体路径,基于整合型技术接受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以406份蔬菜种植大户数据为调研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运用组态分析诠释前因条件与农户高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单一要素不构成蔬菜种植大户高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的必要条件,但高社会影响和政府支持在产生高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方面起着更普遍的作用;存在4类产生高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的适配组态路径:便利条件与政府支持驱动型、绩效期望与社会影响驱动型、努力期望与社会影响驱动型、多维协同驱动型;高绩效期望和高努力期望在实现高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的过程中互为替代关系;存在2类导致非高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的适配组态路径,即绩效便利缺失型和政府支持缺失型,且与产生高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的适配组态存在非对称关系。基于此,提出坚持系统观念,发挥多要素协同作用;重视社会影响,发挥推广示范作用;优化政策支持环境,发挥精准化政策引导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种植大户 物联网技术 采纳意愿 多元驱动 智慧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性感知、地方依恋与未来行为意向关系研究——以江西省靖安县三坪村寄宿避暑度假者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屏 陈振东 +1 位作者 夏淑芳 赵丽红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79,共10页
乡村旅游吸引力的本质在于乡村性,以往研究鲜有以乡村性感知为驱动因素探讨度假者的未来行为意向影响机制。本文选取江西省靖安县三坪村为案例地,开发寄宿避暑度假者乡村性感知、地方依恋与未来行为意向关系测量量表并构建概念模型。实... 乡村旅游吸引力的本质在于乡村性,以往研究鲜有以乡村性感知为驱动因素探讨度假者的未来行为意向影响机制。本文选取江西省靖安县三坪村为案例地,开发寄宿避暑度假者乡村性感知、地方依恋与未来行为意向关系测量量表并构建概念模型。实证研究表明:度假者乡村性感知显著正向影响地方依赖、地方认同、未来行为意向;度假者地方依赖显著正向影响地方认同、未来行为意向,地方认同显著正向影响未来行为意向;度假者地方依赖、地方认同在乡村性感知与未来行为意向间均具有显著中介效应,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在度假者乡村性感知和未来行为意向间具有显著链式中介效应。因此,三坪村应关注具身范式旅游体验,精准把控度假者乡村性感知;多维度提升乡村性感知,助力度假者正向行为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性感知 地方依恋 未来行为意向 乡村寄宿避暑度假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持续使用意愿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钟栎娜 董英超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6,共12页
地方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已经成为各地全域旅游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平台的持续使用一直是学术和行业界讨论的重点。文章以“游云南”平台为案例,基于刺激-机体-反应理论框架,运用混合研究方法对地方智慧旅游公... 地方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已经成为各地全域旅游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平台的持续使用一直是学术和行业界讨论的重点。文章以“游云南”平台为案例,基于刺激-机体-反应理论框架,运用混合研究方法对地方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持续使用意愿进行研究,并提出“因素-感知-使用”地方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持续使用意愿综合分析模型,得到如下研究结果。1)在地感知、地方依恋均能够显著提高游客对地方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感知信任和情感依恋,进而提高满意度。其中,平台情感依恋在提高平台持续使用意愿方面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具体而言,在地感知会通过信息拓展、形象匹配之机制,地方依恋会通过情感外溢、期待满足之机制促进平台情感依恋和信任的产生,并最终提高持续使用意愿。2)功能集群、享乐体验均能够显著提高游客对地方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信任,进而提高游客使用满意度,最终提高持续使用意愿。功能集群通过“信息全面、减少成本”之机制,享乐体验通过“逃离惯常、精美设计”之机制影响游客对平台的积极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智慧旅游服务平台 持续使用意愿 功能集群 在地感知 地方依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服务场景如何唤起旅游电商直播观众的购买意愿——基于场所依恋的链式中介模型 被引量:15
4
作者 余军 谢朝武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102,共14页
在互联网时代,直播已成为旅游产品营销的重要渠道之一。然而,尚未有研究审视过娱乐氛围和名人光环在旅游电商直播中对观众购买意愿影响的场景效应。文章基于刺激-机体-反应分析框架和场所依恋理论,构建了一个以电商直播娱乐氛围和名人... 在互联网时代,直播已成为旅游产品营销的重要渠道之一。然而,尚未有研究审视过娱乐氛围和名人光环在旅游电商直播中对观众购买意愿影响的场景效应。文章基于刺激-机体-反应分析框架和场所依恋理论,构建了一个以电商直播娱乐氛围和名人光环为自变量、以场所依赖和场所认同为中介变量、以观众购买意愿为因变量的链式中介模型,并基于688份问卷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文章使用了PLS-SEM和Bootstrapping等分析方法,研究发现:1)娱乐氛围场景和名人光环场景均能正向影响场所依赖和场所认同;2)旅游电商直播场所依赖能正向影响场所认同,且场所依赖和场所认同均能正向影响购买意愿;3)场所依赖在服务场景和购买意愿关系中的简单中介效应显著,但场所认同只能简单中介名人光环和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在娱乐氛围和购买意愿之间简单中介效应较弱;4)场所依赖和场所认同在服务场景对购买意愿的间接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文章基于旅游电商直播场景,对娱乐氛围景观和名人光环景观的场所依恋机制及其对观众购买意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为电子服务场景的场所依恋效应提供了新的认知,并为电商直播场所认同和观众购买意愿的激发提供了有益的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 旅游电商 电子服务场景 场所依恋理论 购买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客地方依恋、满意度与重游意愿关系研究——求新求异动机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9
5
作者 朱峰 王江哲 王刚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0-187,共8页
本文以威海为案例地,探讨求新求异动机是否在满意度和重游意愿之间起调节作用,并分析其对地方依恋、满意度与重游意愿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求新求异动机既调节满意度与重游意愿的关系,也调节地方依恋、满意度与重游意愿之间的... 本文以威海为案例地,探讨求新求异动机是否在满意度和重游意愿之间起调节作用,并分析其对地方依恋、满意度与重游意愿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求新求异动机既调节满意度与重游意愿的关系,也调节地方依恋、满意度与重游意愿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依恋 满意度 重游意愿 调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疫音乐视频中的地方意象对潜在旅游者地方依恋与行为意愿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芳 薛涛 +1 位作者 王婷 吴必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25,共12页
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以感官营销理论为指导,构建了抗疫音乐视频中的地方意象对地方依恋和行为意愿的关系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①抗疫音乐视频中的认知意象和情感意象对潜在旅游者地方依靠和地方认同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②抗... 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以感官营销理论为指导,构建了抗疫音乐视频中的地方意象对地方依恋和行为意愿的关系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①抗疫音乐视频中的认知意象和情感意象对潜在旅游者地方依靠和地方认同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②抗疫音乐视频中的认知意象和情感意象对潜在旅游者行为意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潜在旅游者地方依靠和地方认同对其行为意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③潜在旅游者地方依靠和地方认同在抗疫音乐视频中的认知意象和情感意象与潜在旅游者行为意愿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探讨了抗疫音乐视频中的地方意象对潜在旅游者地方依恋与行为意愿的作用机制,拓展了旅游者决策的理论内容,丰富了音乐视频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管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音乐视频 地方意象 地方依恋 行为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场所感知系统初探 被引量:4
7
作者 朱博 戴先中 李新德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6-221,共6页
近年,随着物联网相关研究工作的深入进行和新业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各种应用系统不断涌现。通常,人们希望智能物具有环境场所感知能力,因此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场所感知应用系统。首先,围绕信息物品维、自主网络维... 近年,随着物联网相关研究工作的深入进行和新业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各种应用系统不断涌现。通常,人们希望智能物具有环境场所感知能力,因此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场所感知应用系统。首先,围绕信息物品维、自主网络维、智能应用维3个维度构建该系统的体系结构,并分析了系统中主要实体间的关系;其次,讨论了体系结构中面向场所感知的专门部件的关键支撑技术及其发展方向,主要涉及环境物位姿传感、场所感知智能应用两个方面,其中,特别地给出一种物联网条件下可行的场所感知算法;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的感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场所感知 概念感知 位姿传感 原型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PB拓展模型的出境游客文明旅游行为意向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88
8
作者 邱宏亮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85,共11页
提升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培育其文明旅游行为已刻不容缓。文章基于TPB视角,引入道德规范与地方依恋,构建了出境游客文明旅游行为意向影响机制模型。以出境游客为研究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探讨了主观规范、行为态度、感知行... 提升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培育其文明旅游行为已刻不容缓。文章基于TPB视角,引入道德规范与地方依恋,构建了出境游客文明旅游行为意向影响机制模型。以出境游客为研究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探讨了主观规范、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道德规范及地方依恋对文明旅游行为意向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道德规范及地方依恋均通过行为态度间接影响出境游客文明旅游行为意向;(2)主观规范不仅直接影响行为态度,且通过道德规范间接影响行为态度;(3)行为态度是驱动出境游客文明旅游行为意向的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旅游行为意向 TPB 道德规范 地方依恋 出境游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税法解释类型化方法 被引量:11
9
作者 曾远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8-106,共9页
传统税法解释类型化方法以"事物本质"作为类型化的基础,从"简驭繁、统一公平课税与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价值推演出稽征经济原则、课税平等原则和私人领域之尊重这三大立论依据。但在实践中,由"事物本质"... 传统税法解释类型化方法以"事物本质"作为类型化的基础,从"简驭繁、统一公平课税与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价值推演出稽征经济原则、课税平等原则和私人领域之尊重这三大立论依据。但在实践中,由"事物本质"概念模糊性产生的过度类型化等行为,动摇了稽征经济原则与课税平等原则,其合法性问题一直困扰着实务界与理论界。类型化方法在税法解释中的适用应在解决立法意旨的"存在"与"认知"存疑的前提之下,将其与立法意旨相结合。立法意旨有助于人们认定税法规范中的类型标准、框架,继而依据类型标准、框架判定税法现象、事实是否符合税法规范所规定的相关类型,以图缓解"事物本质"所引发的适用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化 立法意旨 事物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距离产生美?——代际差异视角下感知距离对游客行为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韵江 刘博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76,共14页
文章引入感知距离作为前置因素,通过多维度辨析以明确这一构念的内涵,随后从代际差异视角构建理论模型,对比分析不同个体特质的游客行为意愿产生机制,深度解析距离的二律背反定律。研究结果表明:(1)感知距离对青年组、壮年组游客行为意... 文章引入感知距离作为前置因素,通过多维度辨析以明确这一构念的内涵,随后从代际差异视角构建理论模型,对比分析不同个体特质的游客行为意愿产生机制,深度解析距离的二律背反定律。研究结果表明:(1)感知距离对青年组、壮年组游客行为意愿产生倒U形曲线影响,而实年组游客则不具备上述曲线效应;(2)感知距离对不同代际游客感知价值均产生倒U形曲线影响;(3)游客感知价值在感知距离和游客行为意愿之间发挥中介作用;(4)地方依恋能够调节感知距离对游客行为意愿的影响;(5)地方依恋在主效应中的调节作用通过游客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传导。研究所得结论能够进一步提高旅游者目的地决策模型的预测力和科学性,为全球化背景下不同代际游客的出游意愿和动机分析提供了新的解释,也为旅游目的地营销人员针对感知距离的精准营销措施的设计给予了决策参考和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差异 感知距离 地方依恋 感知价值 行为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向实事本身”之思——从笛卡儿到海德格尔 被引量:3
11
作者 余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3-81,共19页
摘要:跟随现象学的"朝向实事本身"这个著名口号,我们被直接送入近代西方哲学的根本意向之中。经过笛卡儿哲学的奠基,哲学构建起了内在的"家园"和踏实的"陆地":在自我意识之光中追逐绝对确定性。自笛卡儿... 摘要:跟随现象学的"朝向实事本身"这个著名口号,我们被直接送入近代西方哲学的根本意向之中。经过笛卡儿哲学的奠基,哲学构建起了内在的"家园"和踏实的"陆地":在自我意识之光中追逐绝对确定性。自笛卡儿到黑格尔,哲学都栖息在此家园中,在此陆地上播种、耕耘和收获。于是,从自我意识的突围势在必行。经过作为"严格科学"的胡塞尔现象学的扫荡,深陷于自我意识的十面埋伏中的"实事本身"终于走出来了吗?正是在这种困境的压迫下,海德格尔的运思终于脱颖而出。海德格尔以"在-世界-中-存在"化解掉意识哲学的不破金身,进而击中了认识论哲学一直够不着的那幽静而又弥漫的自在存在,亦即那种滚滚而来激荡并席卷着我们的"实事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事本身 意向 在世界中存在 自在-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支持感、零售环境满意度与农村消费者外购意愿——地方依恋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保玲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9-114,共6页
本文以山东省农村消费者为调查对象,探讨组织支持感与零售环境满意度对其外购意愿的影响以及地方依恋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组织支持感与零售环境满意度是地方依恋的关键前因;组织支持感对外购意愿有显著的正效应,地方依... 本文以山东省农村消费者为调查对象,探讨组织支持感与零售环境满意度对其外购意愿的影响以及地方依恋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组织支持感与零售环境满意度是地方依恋的关键前因;组织支持感对外购意愿有显著的正效应,地方依恋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零售环境满意度与外购意愿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地方依恋在其中起着完全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支持感 满意度 地方依恋 外购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权法律冲突与物之所在地法原则的适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岩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9-103,共5页
各国有关物权的法律制度,在内容上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在处理国际物权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法律冲突。物之所在地法原则是解决物权法律冲突的基本原则。但是,物之所在地法只能解决国际物权关系的一般问题,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中国... 各国有关物权的法律制度,在内容上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在处理国际物权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法律冲突。物之所在地法原则是解决物权法律冲突的基本原则。但是,物之所在地法只能解决国际物权关系的一般问题,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中国在有关的立法实践中应该更加注意采用物之所在地法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 法律冲突 物之所在地法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非本意结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和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59-66,共8页
非本意结果指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人们事先做了调查研究,制定了周密计划步骤,再去实践过程中或其后所出现的与本意预期结果不同的或相反的结果;其基本特性是实践前不能完全或充分认识,是对人们本意结果更高一层的本意结果的偏离。非... 非本意结果指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人们事先做了调查研究,制定了周密计划步骤,再去实践过程中或其后所出现的与本意预期结果不同的或相反的结果;其基本特性是实践前不能完全或充分认识,是对人们本意结果更高一层的本意结果的偏离。非本意结果问题,在当代的发生及作用越来越具有某种规模性、某种高频性、某种普遍性。不宜将"非本意结果"视为逻辑矛盾而简单地予以摒弃,实际上它具有某种悖论性质。对"非本意结果",人们应当承认它、正视它、认识它并有所作为。对非本意结果的基本应对办法:摸着石头过河。非本意结果问题,在当代已经上升为普遍性和全局性问题,上升为全球性和长远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本意结果 实践新特性 当代突出问题 摸着石头过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污名化解析与思考——基于传统儒家文化视角
15
作者 贺苗 李红英 +1 位作者 尹梅 辛军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年第1期53-57,共5页
运用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引发的污名化现象进行调查,在解析污名内在本质的基础上,阐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特征,即污名内容日益泛化、污名方式日趋多样化、污名风险日渐加剧。基于传统儒家文化视角,深入反... 运用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引发的污名化现象进行调查,在解析污名内在本质的基础上,阐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特征,即污名内容日益泛化、污名方式日趋多样化、污名风险日渐加剧。基于传统儒家文化视角,深入反思人们在重大灾难面前的认知态度和去污名化的内在心理机制。在全球一体化、文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有价值的普世的伦理思想对于现代人正确审视人与人之间、人与万物之间的关系,改善人们内在精神需求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与世界之间,传统儒家文化倡导的仁民爱物的宇宙观,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是人们反思公共卫生危机、推行人性治理、寻求美好生活的一面文化之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污名 去污名化 儒家伦理 仁民爱物 推己及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新动机对游客重游意愿的调节作用研究——以西塘古镇为例 被引量:20
16
作者 寿东奇 姜洪涛 +3 位作者 章锦河 周佳梅 喻皓 丁风芹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0-137,共8页
以西塘古镇为案例地,利用问卷调查所获取的数据,通过层次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了重游意愿的形成机制以及不同求新动机水平下旅游者重游意愿的差异。结果表明:1满意度和地方依恋对短期、中期和长期重游意愿均有显著影响,求新动机仅对长期... 以西塘古镇为案例地,利用问卷调查所获取的数据,通过层次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了重游意愿的形成机制以及不同求新动机水平下旅游者重游意愿的差异。结果表明:1满意度和地方依恋对短期、中期和长期重游意愿均有显著影响,求新动机仅对长期重游意愿有显著影响,而目的地形象对重游意愿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2求新动机对目的地形象与短期、中期和长期重游意愿的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不同求新动机水平下,目的地形象对重游意愿的影响程度不同。即随着求新动机增强,目的地形象对重游意愿的作用得到加强。3求新动机对满意度与短期、中期和长期重游意愿的关系存在负向调节作用,不同求新动机水平下,满意度对重游意愿的影响程度不同。即随着求新动机增强,满意度对重游意愿的作用削弱。4求新动机对地方依恋与重游意愿的关系不存在显著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新动机 重游意愿 调节作用 目的地形象 满意度 地方依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犯罪侦查启动程序研究
17
作者 曹文智 曹云清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63,共6页
我国侦查程序的启动模式沿袭了前苏联的启动模式,与西方国家有着很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把立案程序作为与侦查并列的一个单独阶段。这种模式在我国过去的普通刑事犯罪侦查实践中,发挥了分流案件、保障人权、制约侦查权的扩张等诸多功能... 我国侦查程序的启动模式沿袭了前苏联的启动模式,与西方国家有着很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把立案程序作为与侦查并列的一个单独阶段。这种模式在我国过去的普通刑事犯罪侦查实践中,发挥了分流案件、保障人权、制约侦查权的扩张等诸多功能。但是近十年的经侦实践表明,这种侦查程序的启动模式,在应对经济犯罪时表现出诸多不相适应之处,抑制了侦查的效率、增加了犯罪黑数、削弱了对经济犯罪被害人诉权的保障。为了应对严峻的经济犯罪形势,应当遵循认识论的规律,增加立案审查阶段的调查手段,降低立案追诉实体要件的证明标准,并深入研究和梳理出涉及经济犯罪侦查的行政认定和鉴定,制定统一的操作规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犯罪侦查 立案前审查 数额犯 目的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联网搜索技术综述 被引量:27
18
作者 高云全 李小勇 方滨兴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7-76,共20页
随着物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物联网搜索是摆在学术界和工业界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物联网搜索因此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面对越来越多的传感器以及它们所产生的数据,只有结合智能的物联网搜索,才能体现这些数据的生命力。与传统的Ba... 随着物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物联网搜索是摆在学术界和工业界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物联网搜索因此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面对越来越多的传感器以及它们所产生的数据,只有结合智能的物联网搜索,才能体现这些数据的生命力。与传统的Baidu、Google、Bing、Yahoo等搜索引擎不同,物联网搜索从搜索对象、物理网数据的特点(大规模的、实时变化的、高度动态的、异构的、复杂的安全环境等)到物联网搜索的架构均与传统互联网不同,这导致了物联网搜所面临的挑战将更大。由此,阐述了物联网搜索的概念、特点、相关技术,对现有的典型系统和算法进行了比较性总结,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搜索引擎 综述 意图理解 情景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方情感的游客乡村游憩行为意向模型建构与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圆刚 余向洋 +1 位作者 程静静 余润哲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96-1805,共10页
地方情感作为游客游憩行为意向的重要因素,是近年来游憩地理学的热点论题。以安徽黟县西递、宏村和江西婺源县江湾景区为研究案例地,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研究方法,通过对计划行为理论、自我调节理论和目标导向行为模型进行拓展和重塑... 地方情感作为游客游憩行为意向的重要因素,是近年来游憩地理学的热点论题。以安徽黟县西递、宏村和江西婺源县江湾景区为研究案例地,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研究方法,通过对计划行为理论、自我调节理论和目标导向行为模型进行拓展和重塑,建构游客乡村游憩行为意向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建构游客乡村游憩行为意向模型的解释与预测配适度指标良好,且模型具有复核效化的稳定性;地方情感对游客游憩行为意向的作用效果最显著,其次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游客在乡村旅游地选择意向总效果呈现不同的影响趋势;通过对态度因素进行重塑,提升了整体模型的解释与预测力;加入愿望(欲望)因素,相当于地方情感、知觉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通过态度诱发具有情感性动机的愿望(欲望),扮演了催化愿望(欲望)的角色,进而产生了游憩行为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理论 地方情感 乡村游客 行为意向 SE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疫情下潜在旅游者风险承受力对出游意愿的作用机制——基于音乐视频地方意象的前因影响与熟悉度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9
20
作者 王婷 吴必虎 +1 位作者 王芳 薛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3,共13页
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研究了重大疫情下潜在旅游者风险承受力对出游意愿的作用机制,并分析了音乐视频中地方意象的前因影响和熟悉度的调节作用.通过对945份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①重大疫情下基于抗疫音乐视频... 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研究了重大疫情下潜在旅游者风险承受力对出游意愿的作用机制,并分析了音乐视频中地方意象的前因影响和熟悉度的调节作用.通过对945份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①重大疫情下基于抗疫音乐视频的情感意象对潜在旅游者风险承受力具有正向作用,风险承受力对出游意愿具有正向作用,风险承受力在情感意象与出游意愿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②重大疫情下基于抗疫音乐视频的认知意象对情感意象具有正向作用,情感意象在认知意象与风险承受力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③重大疫情下潜在旅游者熟悉度在风险承受力与出游意愿之间具有调节作用.该研究将风险承受力引入重大疫情这一特殊情境中,探讨了潜在旅游者风险承受力对出游意愿的影响,拓展了旅游者决策的理论机制,并为旅游目的地危机管理提供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音乐视频 地方意象 风险承受力 出游意愿 危机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