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之际传教士与中国古籍流散 被引量:7
1
作者 潘德利 张洪钢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7-180,共4页
中国古籍大量流散海外与明清之际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不无关系。文章揭示了法、英、美、德等多国传教士直接或间接运走中国古籍文献的方式;分析了传教士与中国古籍流散的关系;指出了明清之际来华传教士扮演的华夏文化传播者之角色。
关键词 传教士 古籍文献 流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佚书整理中的谶纬辑佚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郑杰文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9-142,共4页
古籍佚文可分为今存书佚文和古佚书佚文。古籍整理工作中应重视古佚书佚文的整理。对古佚书佚文中的谶纬文献进行整理,应包括确定主据本和参考本、缀合与剔重、核校原始出处、补充佚文、点校注译等工作程序。而对谶纬文献进行研究,则应... 古籍佚文可分为今存书佚文和古佚书佚文。古籍整理工作中应重视古佚书佚文的整理。对古佚书佚文中的谶纬文献进行整理,应包括确定主据本和参考本、缀合与剔重、核校原始出处、补充佚文、点校注译等工作程序。而对谶纬文献进行研究,则应进行谶纬文献产生流传史、谶纬与经学的关系、谶纬与上古文化的关系、谶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学术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佚书佚文 谶纬文献 整理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佚书整理与谶纬辑佚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郑杰文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5-69,共5页
古籍佚文可分为今存书佚文和古佚书佚文。古籍整理工作中应重视古佚书佚文的整理。对古佚书佚文中的谶纬文献进行整理,应包括确定主据本和参考本、缀合与剔重、核校原始出处、补充佚文、点校注译等工作程序。而对谶纬文献进行研究,则应... 古籍佚文可分为今存书佚文和古佚书佚文。古籍整理工作中应重视古佚书佚文的整理。对古佚书佚文中的谶纬文献进行整理,应包括确定主据本和参考本、缀合与剔重、核校原始出处、补充佚文、点校注译等工作程序。而对谶纬文献进行研究,则应注意谶纬文献产生流传史、谶纬与经学的关系、谶纬与上古文化的关系、谶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学术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佚书佚文 谶纬文献 整理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中的黄帝形象及其生成语境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姚圣良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5-130,共6页
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中的黄帝形象,一是以道为本,又兼具法家色彩,从老庄的“虚无”转向了黄老的“务实”;二是集国家权力于一身,表现出一统天下的封建君主化特征;三是神性彻底消失,由此前的人神合一变成了纯粹的世俗... 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中的黄帝形象,一是以道为本,又兼具法家色彩,从老庄的“虚无”转向了黄老的“务实”;二是集国家权力于一身,表现出一统天下的封建君主化特征;三是神性彻底消失,由此前的人神合一变成了纯粹的世俗之人。该书中的黄帝形象,是战国秦汉间“百家言黄帝”这一特殊背景下的产物。在黄帝人文初祖形象发生发展的链条上,该书的贡献虽不及《史记》,但也构成了不可或缺的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 黄帝形象 生成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郑樵对古籍文献散亡研究的理论创新
5
作者 李玉安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8-93,共6页
中国古籍文献的散亡研究,肇始于隋代牛弘的书厄论。郑樵在其《通志·校雠略》中,从不同的角度和视野,研究了中国古籍文献散亡的多种原因,提出了"亡书之学"的理论观点,主旨之一便是探讨、总结图书散亡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 中国古籍文献的散亡研究,肇始于隋代牛弘的书厄论。郑樵在其《通志·校雠略》中,从不同的角度和视野,研究了中国古籍文献散亡的多种原因,提出了"亡书之学"的理论观点,主旨之一便是探讨、总结图书散亡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这个理论对后世学者影响颇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樵 文献学 文献散佚校雠略 中国古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