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滹滏平原地下水系统脆弱性最佳地下水水位埋深探讨 被引量:13
1
作者 严明疆 张光辉 +3 位作者 王金哲 聂振龙 申建梅 郝明亮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3-248,共6页
笔者以滹滏平原为研究区,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地下水防污性与地下水资源脆弱性随地下水位埋深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当地下水位埋深增大时,地下水防污性增强的地区,地下水资源脆弱性也增高;通过二者之间变化关系,认为受地下... 笔者以滹滏平原为研究区,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地下水防污性与地下水资源脆弱性随地下水位埋深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当地下水位埋深增大时,地下水防污性增强的地区,地下水资源脆弱性也增高;通过二者之间变化关系,认为受地下水位埋深制约及地下水位埋深对二者的不同影响,存在使地下水系统脆弱性最佳的地下水位埋深区间;通过地下水位埋深对地下水防污性与地下水资源脆弱性影响及其制约关系,确定滹滏平原淡水区和咸水区地下水系统脆弱性最佳地下水位埋深分别为27~30m和15~19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系统脆弱性最佳地下水位埋深 地下水资源脆弱性 地下水防污性 变化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草原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贾利民 郭中小 +4 位作者 龙胤慧 刘华琳 梁文涛 宋一凡 廖梓龙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4-69,共6页
以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为研究区域,针对典型草原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建立适用于典型草原区的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典型草原区地下水脆弱性划分为低、较低、中等、较高和高5个等级,对研究区现状地下水脆... 以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为研究区域,针对典型草原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建立适用于典型草原区的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典型草原区地下水脆弱性划分为低、较低、中等、较高和高5个等级,对研究区现状地下水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旗典型草原区地质条件复杂,5个地下水固有脆弱性等级均有分布;受人类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影响,地下水特殊脆弱性等级为高或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旗政府所在的巴拉嘎尔高勒镇和西部农牧业、工业重镇巴彦花镇;西乌珠穆沁旗地下水脆弱性综合评价等级为高或较高,划分地下水开采控制区和制定地下水开采管理方案是改善研究区地下水脆弱性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脆弱性 水质 地下水位埋深 典型草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与GIS耦合的DRASTIC地下水脆弱性模糊优选评价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保祥 万力 +1 位作者 余成 孟凡海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0-156,共7页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与编图是保护地下水环境工作的基础,DRASTIC模型是目前国际上最普遍应用的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在利用G IS进行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基础上,引进基于熵权的模糊优选评价方法,构建了基于熵权与G IS耦合的DRASTIC地下水...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与编图是保护地下水环境工作的基础,DRASTIC模型是目前国际上最普遍应用的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在利用G IS进行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基础上,引进基于熵权的模糊优选评价方法,构建了基于熵权与G IS耦合的DRASTIC地下水脆弱性模糊优选评价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黄水河流域,计算出了各评价参数的熵权和各叠加分区基于熵权的隶属度,据此将地下水脆弱性划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结果表明,评价过程中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更能真实地反映客观情况,为地下水脆弱性的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脆弱性 DRASTIC模型 GIS 熵权模糊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脆弱性的地下水污染监测网多目标优化方法 被引量:12
4
作者 林茂 苏婧 +4 位作者 孙源媛 周吉峙 纪丹凤 崔驰飞 席北斗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9-86,共8页
区域地下水监测井的优化布设对于区域地下水系统管理有很重要的作用.为了以最少的监测费用最大化地获取区域污染风险和污染现状信息,以监测井数量最小、区域污染监测有效性最大、监测到的区域脆弱性分值最大为目标,建立了基于脆弱性评... 区域地下水监测井的优化布设对于区域地下水系统管理有很重要的作用.为了以最少的监测费用最大化地获取区域污染风险和污染现状信息,以监测井数量最小、区域污染监测有效性最大、监测到的区域脆弱性分值最大为目标,建立了基于脆弱性评价的地下水污染监测网多目标优化模型.通过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和溶质运移模型计算得到不同点位地下水脆弱性分值和污染物浓度,针对不同脆弱性等级提出区域监测井初设密度,采用改进非劣支配遗传算法(NSGA-Ⅱ)基于初设监测网求解该多目标优化模型,结合质量误差分析确定监测网优化方案.结果表明,阿什河漫滩区和樊家沟流域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相对较严重;地下水脆弱性高和较高等级区域分别分布在抽水井群影响范围和河漫滩;结合NSGA-ⅡPareto最优解及质量误差分析结果,得到该区域地下水监测井最优数量(12口)及其最优布设位置.研究显示,该优化监测网与初设监测网插值所得污染羽的质量误差小于15%,满足监测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监测网 多目标优化 数值模拟 脆弱性评 NSGA-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RBF神经网络在泾惠渠灌区地下水位埋深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慧 周维博 +2 位作者 刘博洋 李娜 马聪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7-130,共4页
针对不恰当地选取RBF神经网络的网络结构和参数会使网络收敛慢的问题,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RBF神经网络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RBF神经网络模型(PSO-RBF模型),对泾惠渠灌区地下水位埋深进行了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 针对不恰当地选取RBF神经网络的网络结构和参数会使网络收敛慢的问题,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RBF神经网络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RBF神经网络模型(PSO-RBF模型),对泾惠渠灌区地下水位埋深进行了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与单一的RBF神经网络相比,PSO-RBF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再根据时间序列预测法预测的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渠灌引水量、地下水开采量、气温等模型的输入变量,用训练好的PSO-RBF模型预测了泾惠渠灌区2009-2020年地下水位埋深,发现该灌区地下水位埋深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埋深 预测 粒子群优化算法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时间序列预测法 泾惠渠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泉州沿海地区地下水易污性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仪彪奇 胡立堂 +1 位作者 王金生 楚敬龙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42,227,共4页
针对地下水易污性评价是识别含水层天然防污特性的基础,介绍了地下水易污性评价中常用的DRASTIC方法,指出该法忽略了指标连续变化的缺陷,基于模糊优选理论提出了三标度两步骤的AHP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含水层易污性的模糊评价方法,并以泉... 针对地下水易污性评价是识别含水层天然防污特性的基础,介绍了地下水易污性评价中常用的DRASTIC方法,指出该法忽略了指标连续变化的缺陷,基于模糊优选理论提出了三标度两步骤的AHP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含水层易污性的模糊评价方法,并以泉州市沿海地区为例,与传统方法及地下水综合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修正的AHP法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易污性 DRASTIC模糊优选 AHP层次分析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下水合理埋深的井渠结合灌区水资源联合调控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慧 周维博 +3 位作者 贺军奇 王金凤 董起广 党永仁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9-32,共4页
以泾惠渠灌区为例,针对井渠结合灌区地下水超采及地下水位上升而导致的农田灌溉水环境等问题,从水位调控水量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地下水位合理埋深的水资源调控模式。在确定不同水文地质单元和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地下水位合理埋深上... 以泾惠渠灌区为例,针对井渠结合灌区地下水超采及地下水位上升而导致的农田灌溉水环境等问题,从水位调控水量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地下水位合理埋深的水资源调控模式。在确定不同水文地质单元和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地下水位合理埋深上下限的基础上,结合PSO-RBF神经网络对地下水位埋深预测的结果,设计了基本、节水两种水资源联合方案,对不同保证率下的灌区水资源进行了联合调控。结果表明:泾惠渠灌区地下水位合理埋深上限介于1.76-3.50m,下限介于8.7-25.0m,不同水文地质单元、植被类型的水位埋深上下限值差异较大;水资源联合调控时,局部地区出现地下水超采,需加强节水灌溉和多水源的联合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泾惠渠灌区 PSO-RBF神经网络 水资源联合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环境脆弱程度图编图方法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林山杉 武健强 张勃夫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3期6-8,24,共4页
由于地下水的过量开采 ,导致地下水资源乃至地下水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引起许多与其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此 ,本文引用地下水环境脆弱性概念 ,并以松嫩平原为例 ,采用先进的理论和方法 ,以包气带厚度、包气带渗透系数、地下水补... 由于地下水的过量开采 ,导致地下水资源乃至地下水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引起许多与其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此 ,本文引用地下水环境脆弱性概念 ,并以松嫩平原为例 ,采用先进的理论和方法 ,以包气带厚度、包气带渗透系数、地下水补给强度及地下水水力坡度等为定量化指标划分不同脆弱程度地区 ,编制了为统一协调资源与环境 ,优化开采提供依据的一种新的地下水环境脆弱程度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环境脆弱程度 图编图法 地下水补给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混沌模糊神经网络模型
9
作者 盖兆梅 刘仁涛 +1 位作者 付强 姜秋香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1-4,共4页
建立了基于混沌优化算法的模糊神经网络评价模型。与单纯的模糊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模型相比,具有更快的计算速度、更高的计算精度及更好的评价效果,同时该方法还具有良好的聚类效果。应用该模型对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下水脆弱性进行了评价... 建立了基于混沌优化算法的模糊神经网络评价模型。与单纯的模糊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模型相比,具有更快的计算速度、更高的计算精度及更好的评价效果,同时该方法还具有良好的聚类效果。应用该模型对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下水脆弱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前人评价结果相互吻合,可以为有关决策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环境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脆弱性 评价 混沌优化算法 模糊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灌区地下水动态变化影响因素及种植结构优化分析--人民胜利渠灌区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Magzum Nurolla 张彦 +1 位作者 张嘉星 齐学斌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0-195,共6页
为了探究人民胜利渠灌区近年来地下水动态变化并通过调整灌区种植结构充分利用灌区水资源,利用ArcGIS和Matlab软件分别对灌区地下水埋深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且构建了灌区优化模型。结果表明,近年来人民胜利渠灌区地下水平均埋深呈明显... 为了探究人民胜利渠灌区近年来地下水动态变化并通过调整灌区种植结构充分利用灌区水资源,利用ArcGIS和Matlab软件分别对灌区地下水埋深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且构建了灌区优化模型。结果表明,近年来人民胜利渠灌区地下水平均埋深呈明显的增加趋势,中游3区和下游6区地下水埋深较大且中游3区已经形成了地下水下降漏斗;灌区地下水埋深与降雨量、引黄水量和井灌水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根据优化模型,当中游3区和下游6区分别削减种植面积477.84和569.56万m^2,上游1区和中游3区分别削减水稻种植面积14 160.18、101.95万m^2时,可以使灌区有限引黄水量和井灌水量具有最大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时空动态变化 种植结构 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系列观测资料的干旱区降水入渗补给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齐子萱 周金龙 +3 位作者 季彦桢 孙英 王新中 郑玉莲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5期124-133,共10页
利用新疆昌吉地下水均衡试验站地中蒸渗仪长系列(1992-2015年)降水入渗实测资料,探讨降水入渗补给过程中的滞后现象,分析影响降水入渗补给的主要因素;依据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研究降水入渗补给量随潜水埋深的变化规律,确定不同地层的最佳... 利用新疆昌吉地下水均衡试验站地中蒸渗仪长系列(1992-2015年)降水入渗实测资料,探讨降水入渗补给过程中的滞后现象,分析影响降水入渗补给的主要因素;依据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研究降水入渗补给量随潜水埋深的变化规律,确定不同地层的最佳潜水埋深和稳定埋深。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砂卵砾石地层和细砂地层最佳潜水埋深点为0.5 m,轻黏土地层最佳潜水埋深点为0.0 m;降水入渗补给量随潜水埋深的增大而减小并趋于稳定,稳定潜水埋深为6.0 m。依据最佳潜水埋深点和稳定点建立了年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与潜水埋深间的指数型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入渗补给 最佳潜水埋深 稳定潜水埋深 经验公式 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EMD的区域地下水埋深PSO-ELM预测模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契宗 王立权 +1 位作者 刘东 李光轩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5-51,共7页
针对区域地下水埋深时间序列预测问题,本文将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粒子群算法(PSO)和极限学习机(ELM)组合,构建了EEMD-PSO-ELM地下水埋深预测模型。选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友谊农场地下水埋深的时间序列数据,首先利用EEMD将地下水埋... 针对区域地下水埋深时间序列预测问题,本文将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粒子群算法(PSO)和极限学习机(ELM)组合,构建了EEMD-PSO-ELM地下水埋深预测模型。选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友谊农场地下水埋深的时间序列数据,首先利用EEMD将地下水埋深时序数据分解成若干个IMF分量,根据各分量均值将IMF分量分组叠加为高频部分、低频部分和余项;然后针对3个新序列分别构建不同的PSO-ELM模型,进而得到3组预测值,最后将预测值叠加就得到原始地下水埋深序列的最终预测值。通过精度检验发现,该组合预测模型预测效果很好;与径向基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RBF)、PSO-ELM模型和ELM模型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EEMD和PSO均能有效改善ELM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ELM神经网络在区域地下水埋深预测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粒子群算法 极限学习机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和PSO的区域地下水埋深ELM预测模型 被引量:3
13
作者 曹伟征 李光轩 +1 位作者 张玉国 刘东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7-53,共7页
针对传统区域地下水埋深预测方法精度不高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相空间重构(PSR)、粒子群算法(PSO)的极限学习机(ELM)的非线性预测模型。首先利用C-C法对地下水埋深原始时序数据进行相空间重构(PSR),然后利用PSO-ELM对地下水埋深进行预测。... 针对传统区域地下水埋深预测方法精度不高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相空间重构(PSR)、粒子群算法(PSO)的极限学习机(ELM)的非线性预测模型。首先利用C-C法对地下水埋深原始时序数据进行相空间重构(PSR),然后利用PSO-ELM对地下水埋深进行预测。将模型应用于中国黑龙江省红兴隆管理局红旗岭农场地下水埋深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后验差比值C为0.074,小误差频率p为1,相对均方误差E1为6.36%,拟合准确率E2达到92.66%,试预报效果指标E3达到95.80%;与PSR-ELM、PSR-RBF等模型相比,PSR-PSO-ELM在试预报方面可使RMSE分别降低49%和70%,使误差区间分别降低28.2%和68.6%,证明PSO能够有效改善ELM模型的预测性能;分析了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对当地地下水埋深动态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粒子群算法 极限学习机 相空间重构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RASTIC-LU参数和数据驱动模型的地下水硝酸盐脆弱性分区 被引量:1
14
作者 Seyed Ahmad Eslaminezhad Mobin Eftekhari Mohammad Akbari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38-1359,共22页
从开采、管理和控制不同地区的污染的角度,评估地下水脆弱性以确定这些资源的优先次序是重要的.研究的目的是基于DRASTIC-LU参数以及空间和非空间数据驱动的方法来估算Birjand平原含水层的地下水(硝酸盐质量浓度)脆弱性.研究提出新的组... 从开采、管理和控制不同地区的污染的角度,评估地下水脆弱性以确定这些资源的优先次序是重要的.研究的目的是基于DRASTIC-LU参数以及空间和非空间数据驱动的方法来估算Birjand平原含水层的地下水(硝酸盐质量浓度)脆弱性.研究提出新的组合方法来确定(Birjand平原含水层)地下水脆弱性分区中合适的DRASTICLU参数,即将具有指数和双平方核的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与二进制粒子群优化算法(binary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BPSO)相结合.计算结果为:对于ANN、指数核GWR和双平方核GWR的适应度函数(1-R^(2))的最佳值分别为0.1060、0.0745和0.0065,这表明双平方核的兼容性比其他方法更高.研究表明DRASTIC-LU参数对研究区域的硝酸盐质量浓度估计的地下水脆弱性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脆弱性 DRASTIC-LU参数 地理加权回归 人工神经网络 二进制粒子群优化算法 数据驱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LSTM-NFC的地下水埋深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鑫 韩宇平 +1 位作者 刘中培 黄会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0-85,97,共7页
为了提高地下水埋深预测的精度,提出了双向长短时记忆循环神经网络(BiLSTM)融合非全连接神经网络(NFC)的深度学习模型。使用自适应矩估计优化函数(Adam),耦合双曲正切(Tanh)、软最大逻辑回归(Softmax)和线性整流单元(ReLU)3个激活函数,... 为了提高地下水埋深预测的精度,提出了双向长短时记忆循环神经网络(BiLSTM)融合非全连接神经网络(NFC)的深度学习模型。使用自适应矩估计优化函数(Adam),耦合双曲正切(Tanh)、软最大逻辑回归(Softmax)和线性整流单元(ReLU)3个激活函数,且将学习率设置为动态的,以黄河下游人民胜利渠灌区1993—2018年的地下水埋深预测为例,将BiLSTM-NFC与BiLSTM、长短时记忆循环神经网络(LSTM)及LSTM-NFC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双向网络的性能优于单向网络,NFC可以防止过拟合,还能明显降低模型的均方误差(MSE);与BiLSTM、LSTM-NFC和LSTM相比,BiLSTM-NFC的学习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及泛化能力最强;BiLSTM-NFC在测试集上的准确率(Acc)可以达到100%,最接近无偏估计,MSE比LSTM的减小96.60%,平均相对误差(MRE)减小85.63%,相关系数(r)增大34.81%;模型在图形处理单元(GPU)上比在中央处理单元(CPU)上训练时间明显缩短,合理设置多种激活函数可以解决单一激活函数的弊端;使用BiLSTM-NFC可以准确地预测地下水埋深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预测 双向长短时记忆循环神经网络 非全连接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模型 自适应矩估计优化函数 耦合激活函数 动态学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