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0—2021年鄱阳湖及其河口渔业资源调查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斌 章海鑫 +5 位作者 吴子君 张桂芳 傅培峰 王昌来 张燕萍 付辉云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10,共12页
调查鄱阳湖及其邻近河口水域渔业资源状况,为禁捕后长江流域通江湖泊的渔业资源养护提供科学依据。2020—2021年在鄱阳湖水域7个监测站位开展了84次渔业资源调查,获渔获物14333尾、10300.048 kg,经鉴定有93种。7个站位优势种分别为2~7种... 调查鄱阳湖及其邻近河口水域渔业资源状况,为禁捕后长江流域通江湖泊的渔业资源养护提供科学依据。2020—2021年在鄱阳湖水域7个监测站位开展了84次渔业资源调查,获渔获物14333尾、10300.048 kg,经鉴定有93种。7个站位优势种分别为2~7种,其中湖口站位优势种仅2种,都昌站位和鄱阳站位优势种均为7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2.158~2.909、4.265~6.459和0.617~0.822。与2012年相比,2021年主要经济鱼类的变化体现在3个方面,即体长更长,增幅为6.1%~61.26%;体重更大,增幅为15.14%~291.57%;年龄结构更优,1龄和2龄所占比例明显减少,3~4龄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其中鳜(Siniperca chuatsi)是禁捕下上述变化的代表性鱼类之一。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青鱼(My-lopharyngododon piceus)数量仍然较少,且未发现4龄及以上个体,但2龄所占比例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 多样性 禁捕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保护生物地理学看长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2
作者 陈隽 王海军 +1 位作者 张亮 谢平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0,共8页
20世纪50年代以来,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如开垦、水利工程(防洪、灌溉、发电等)等导致长江生物地理单元的严重破碎化,大大改变了其格局和过程,再叠加上过度捕捞等,很多物种的生存受到了严重威胁,一些旗舰物种(如淡水豚类、鲟等)濒临灭绝甚... 20世纪50年代以来,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如开垦、水利工程(防洪、灌溉、发电等)等导致长江生物地理单元的严重破碎化,大大改变了其格局和过程,再叠加上过度捕捞等,很多物种的生存受到了严重威胁,一些旗舰物种(如淡水豚类、鲟等)濒临灭绝甚至灭绝。文章试图从保护生物地理学的视角探讨长江濒危物种的拯救问题,论述长江生物地理单元的起源与演化,分析迄今为止对濒危物种拯救的努力及其困境,探索如何在保护生物地理学新范式的指引下,对长江生物地理单元的完整性进行修复及再自然化,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生物地理学新范式 长江生物地理单元 破碎化 十年禁渔 再自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退捕禁捕”后对湖鲚资源量影响调查
3
作者 黄鹤忠 索维国 +3 位作者 夏涛 李治由 朱明胜 曹萍 《水产养殖》 2025年第5期8-12,22,共6页
于2021—2023年2个年度的冬春秋3个季节对太湖6个点位的湖鲚和银鱼进行了空间分布、种群生物学调查,并根据“退捕禁捕”前太湖湖鲚渔获量与相关鱼类渔获量的统计资料,评估太湖“退捕禁捕”对湖鲚资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退捕禁捕”后2... 于2021—2023年2个年度的冬春秋3个季节对太湖6个点位的湖鲚和银鱼进行了空间分布、种群生物学调查,并根据“退捕禁捕”前太湖湖鲚渔获量与相关鱼类渔获量的统计资料,评估太湖“退捕禁捕”对湖鲚资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退捕禁捕”后2022年冬(12月份)、2023年春(5月份)和秋(9月份)季,6个区域湖鲚平均生物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了74.50%、41.88%和64.97%,湖鲚在湖鲚和银鱼总生物量的占比也较上年同期出现了明显下降;2023年秋季各湖区湖鲚的平均体长和体质量相比上年同期,分别减少了18.85%和52.23%。“退捕禁捕”前4年(2017—2020年),湖鲚渔获量与鲢、鳙以及银鱼渔获量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R=-0.727 9,P<0.01和R=-0.940 0,P<0.01以及R=-0.980 6,P<0.01),与鲌渔获量间呈显著负相关(R=-0.597 8,P<0.05)。指出,太湖“退捕禁捕”后,湖鲚资源量随着鳙、银鱼、鲢和鲌资源量的不断增长而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退捕禁捕 湖鲚 资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年禁渔初期三峡库区干流鱼类分布特征及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何仕文 倪达富 +7 位作者 谢伟 唐成 邓华堂 段辛斌 田辉伍 邵俭 王珂 张辉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3,共13页
为掌握长江十年禁渔初期三峡库区干流江段鱼类的分布特征,研究于2023年鱼类繁殖期和越冬期在库区干流江段开展了水声学探测,同步进行渔获物的调查。水声学的调查结果显示,繁殖期和越冬期鱼类平均密度分别为(5.52±10.43)和(3.26... 为掌握长江十年禁渔初期三峡库区干流江段鱼类的分布特征,研究于2023年鱼类繁殖期和越冬期在库区干流江段开展了水声学探测,同步进行渔获物的调查。水声学的调查结果显示,繁殖期和越冬期鱼类平均密度分别为(5.52±10.43)和(3.26±5.60)ind./1000 m^(3),无显著性差异(P>0.05);鱼类平均目标强度为(–59.54±6.89)和(–57.82±6.79)dB,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估算得到繁殖期鱼类体长范围为1.24—156.68 cm,均值为4.15 cm,越冬期鱼类体长为1.25—155.96 cm,均值为5.06 cm。两次水声学所探测的鱼类密度在水平方向上无显著性差异;在垂直方向上,两次调查超过85%的鱼类分布在0—30 m的水深内,鱼类目标强度呈现出随着水深的增加逐渐增大的分布规律。渔获物调查显示,三峡库区以䱗(Hemiculter leucisculus)、似鳊(Pseudobrama simoni)、蛇鮈(Saurogobio dabryi)等小个体鱼类为主,外来鱼类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数量占比较高。与蓄水175 m运行前相比,此次调查的鱼类资源分布特征未发生太大变化,平均目标强度增大,鱼类小型化趋势得到遏制。研究初步揭示了禁渔后三峡库区干流江段鱼类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积累了禁捕初期鱼类资源研究素材,可为长江十年禁渔效果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渔初期 三峡库区 不同时期 水声学 鱼类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江下游及支流长溪河鱼类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马维宋 张煜 +5 位作者 吴开阳 陈贞鑫 任军全 付梅 吕红健 姚维志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30,共14页
为探究乌江下游及其一级支流长溪河的鱼类物种组成与多样性,于2022-2023年在乌江下游及长溪河开展了渔业资源调查。结果显示,乌江下游共有鱼类41种,隶属于4目9科35属,其中优势种为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鳜(Siniperca chuat... 为探究乌江下游及其一级支流长溪河的鱼类物种组成与多样性,于2022-2023年在乌江下游及长溪河开展了渔业资源调查。结果显示,乌江下游共有鱼类41种,隶属于4目9科35属,其中优势种为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鳜(Siniperca chuatsi)、鲤(Cyprinus carpio)、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dabryanus)、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子陵吻鰕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长溪河共有鱼类22种,隶属于4目7科19属,其中优势种为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泉水鱼(Semilabeo prochilus)、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云南光唇鱼(Acrossocheilus yunnanensis)。乌江下游的鱼类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G指数、F指数、G-F指数均高于长溪河,但均低于同时期的乌江中、上游,且随时间呈现下降趋势。结果表明,在长江全面禁渔的背景下,乌江下游的渔业资源情况呈现一定的恢复趋势,但鱼类物种组成和多样性仍受到梯级电站建设、水体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丰富了全面禁捕后乌江的鱼类资源数据,为长江“十年禁渔”的效果评估提供了数据支持,同时为长溪河鱼类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江下游 长溪河 物种组成 多样性 十年禁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十年禁渔”初期长江口水域渔业资源的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成功 王婷 +1 位作者 韩东燕 赵静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3-143,共11页
为了解长江“十年禁渔”期间长江口水域渔业资源的变动,研究基于2017—2023年长江口水域渔业资源调查数据,从资源量、优势种、群落多样性等方面分析了禁渔前后长江口水域渔业资源的变动情况。结果表明, 2017—2023年间,长江口水域共监... 为了解长江“十年禁渔”期间长江口水域渔业资源的变动,研究基于2017—2023年长江口水域渔业资源调查数据,从资源量、优势种、群落多样性等方面分析了禁渔前后长江口水域渔业资源的变动情况。结果表明, 2017—2023年间,长江口水域共监测到渔业资源126种,其中鱼类68种,虾蟹类43种,软体动物15种,禁渔前后渔业资源种类和资源量存在明显的变化。禁渔前(2017—2020年)长江口渔业资源状况持续衰退,种类数由2017年的37种降低到2019年的30种,资源丰度由2017年的0.56 kg/(kn·h)降低到2019年的0.25 kg/(kn·h);禁渔后(2021—2023年)种类数及资源丰度呈上升趋势,种类数上升至2023年的86种,资源丰度上升至5.20 kg/(kn·h)。长江口水域优势种由禁渔前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安氏白虾(Exopalaemon annandalei)等甲壳类为主转变为禁渔后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刀鲚(Coilia nasus)、凤鲚(Coilia mystus)等鱼类为主,表明长江口鱼类的资源有所恢复。2017—2023年,长江口水域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不一致, ShannonWiener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 Margalef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Peilou指数历年来波动较小。随着禁渔政策的持续,长江口水域渔业资源逐步向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渔业资源 十年禁渔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十年禁捕初期石臼湖鱼类群落多样性及环境影响因子研究
7
作者 曹乐乐 王银平 +2 位作者 葛坤 徐少远 刘凯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22,共14页
为掌握长江十年禁捕初期石臼湖鱼类群落多样性及关键环境影响因子,于2023年平水期(6月)、丰水期(8月)、枯水期(12月)在石臼湖开展了3次调查。调查期间共采集鉴定鱼类56种,隶属8目14科41属,其中鲤科鱼类物种数最多(38种),占比67.86%。石... 为掌握长江十年禁捕初期石臼湖鱼类群落多样性及关键环境影响因子,于2023年平水期(6月)、丰水期(8月)、枯水期(12月)在石臼湖开展了3次调查。调查期间共采集鉴定鱼类56种,隶属8目14科41属,其中鲤科鱼类物种数最多(38种),占比67.86%。石臼湖鱼类优势种为鳙、贝氏■、似鳊、鲢等4种,其中鳙为第一优势种。生态类型上,群落优势类群为定居性鱼类(78.57%)、杂食性鱼类(46.43%)、底层鱼类(35.71%)。石臼湖鱼类多样性指数不同水期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枯水期多样性指数(H')与均匀度指数(J')最高,平水期最低;鱼类物种数不同水期间差异不显著(P>0.05),丰水期最多(47种),平水期最少(41种)。聚类(Cluster)与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结果表明,鱼类聚为入湖口、湖心区—湖汊区—沿岸带2个类群,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R=0.989,P<0.01)。冗余分析(RDA)显示,水位、水温、总氮和浊度是影响鱼类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石臼湖禁捕后鱼类资源恢复效果明显,鱼类物种数较禁捕前(2017年)增加20种,多样性指数(H')从1.64提升至2.24。但总体来看,鱼类资源现状与历史记录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需进一步巩固禁捕成效,加强执法监管,强化鱼类资源养护及栖息地生态修复等保护措施。本研究成果可为石臼湖鱼类资源养护、管理提供科学支撑,也为石臼湖禁捕效果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十年禁捕 鱼类群落 环境影响因子 石臼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禁捕初期鄱阳湖江湖通道鱼类早期资源时空特征
8
作者 沈迎东 王银平 +6 位作者 华忠 余进祥 王生 葛坤 杨彦平 王慧 刘凯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99-1708,I0006,I0007,共12页
为了解禁捕初期鄱阳湖江湖通道鱼类早期资源现状,于2023年4月5日-8月21日在鄱阳湖江湖通道逐日开展仔稚鱼调查。调查期间共采集到仔稚鱼142054尾,鉴定出仔稚鱼38种,隶属于7目9科;其中优势种6种,刀鲚(Coilia nasus)为第一优势种,其仔稚... 为了解禁捕初期鄱阳湖江湖通道鱼类早期资源现状,于2023年4月5日-8月21日在鄱阳湖江湖通道逐日开展仔稚鱼调查。调查期间共采集到仔稚鱼142054尾,鉴定出仔稚鱼38种,隶属于7目9科;其中优势种6种,刀鲚(Coilia nasus)为第一优势种,其仔稚鱼丰度相比禁捕前恢复明显,其余优势种依次为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子陵吻虾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Hemiculter leucisculus)、飘鱼(Pseudolaubuca sinensis)、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调查期间,仔稚鱼丰度高峰期出现在7月,7月21日达到峰值(11476 ind./100 m^(3))。空间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南岸仔稚鱼丰度显著高于北岸和河道中心。冗余分析表明,浊度、流速和水位是影响仔稚鱼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浊度与仔稚鱼丰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依据亲鱼洄游习性分类,仔稚鱼以淡水定居性鱼类为主,物种数和数量占比分别为76.32%和68.29%;依据产卵方式分类,仔稚鱼以产漂流性卵鱼类为主,物种数和数量占比分别为47.37%和48.94%。研究表明,鄱阳湖江湖通道仔稚鱼种类较为丰富,但以小型鱼类为主,仔稚鱼平均丰度整体表现为南岸(1743 ind./100 m^(3))大于北岸(431 ind./100 m^(3))和河道中心(258 ind./100 m^(3))。本次调查成果补充了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后鄱阳湖江湖通道鱼类早期资源的基础数据,为鄱阳湖鱼类资源养护和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禁捕 江湖通道 仔稚鱼 时空特征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禁捕初期长江上游长江鲟增殖放流效果
9
作者 刘文成 李君轶 +4 位作者 吴金明 叶海明 李鹏程 沈丽 杜浩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1,共8页
为科学评估长江上游长江鲟增殖放流效果,研究基于2021—2023年宜宾、泸州和合江3个江段渔业监测数据,对长江上游长江鲟野外种群恢复情况进行了分析。监测期间,3个江段共采集长江鲟849尾,其体长分布为14.70—93.00 cm[平均体长(45.19... 为科学评估长江上游长江鲟增殖放流效果,研究基于2021—2023年宜宾、泸州和合江3个江段渔业监测数据,对长江上游长江鲟野外种群恢复情况进行了分析。监测期间,3个江段共采集长江鲟849尾,其体长分布为14.70—93.00 cm[平均体长(45.19±14.01)cm],优势组体长为25.10—65.00 cm,占总体的88.98%;体重分布为24.0—6850.0 g[平均体重(892.7±960.8)g],优势组体重为0—1250.0 g,占总体的83.18%。分析显示:(1)2022年和2023年监测到的长江鲟体长、体重均值均显著高于2021年(P<0.05),体长均值均高于当年放流群体体长均值;(2)监测的长江鲟群体呈正异速生长,体重增长速率大于体长增长速率,且宜宾至合江江段的生长条件因子、异速生长参数具有明显的地点和时间差异(P<0.05);(3)长江鲟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为0.1—35.0 ind./(net·d),不同季节间呈显著差异(P<0.05);(4)在2018—2023年各大单位加大放流力度且2021年长江十年禁捕政策出台并执行后,2021—2023年监测期间长江鲟采集数量明显增加。研究结果表明,禁捕后长江上游长江鲟资源正逐渐恢复,且生长状况良好,增殖放流效果初步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禁捕初期 增殖放流 体长–体重 长江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鱼类体长结构分析的鄱阳湖禁渔效果评估
10
作者 邵涵文 鲁文楷 +1 位作者 黎明政 刘焕章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6,共12页
研究分析了禁捕前(2017—2019年)和禁捕后(2021—2022年)鄱阳湖25种主要鱼类种群平均体长、体长比例分布(Proportional size distribution,PSD)及性成熟个体占比等3个指标的变化,从鱼类种群体长结构变化方面评估鄱阳湖禁渔效果。结果显... 研究分析了禁捕前(2017—2019年)和禁捕后(2021—2022年)鄱阳湖25种主要鱼类种群平均体长、体长比例分布(Proportional size distribution,PSD)及性成熟个体占比等3个指标的变化,从鱼类种群体长结构变化方面评估鄱阳湖禁渔效果。结果显示:鄱阳湖持续禁渔2年后,大部分评估鱼类物种个体小型化现象有效缓解,种群中大个体及性成熟个体占比增加,种群结构得到优化。具体而言,在25种评估鱼类中,24个物种平均体长增加2.3%—115.0%(P<0.05)、种群PSD值增长3—71(P<0.05);20个物种种群性成熟个体占比增长23.2%—10712.8%。但不是所有物种都呈现一致性的变化,其中有1种鱼类(飘鱼)平均体长下降5.0%(P<0.05),种群PSD值下降21(P<0.05);5种鱼类(鲤、鳊、花?、飘鱼、大鳍鱊)种群性成熟个体占比下降23.5%—79.8%。在种群稳定状况评估方面,禁渔前处于不稳定状况(PSD<50及PSD≥80)的鱼类有21种,仅4种处于稳定状况(50≤PSD<80);禁渔后种群处于不稳定状况的鱼类减少至15种,处于稳定状况的增长至10种。总体来说,禁渔措施促进了鄱阳湖大多数评估物种种群结构的优化,但也有一部分物种的种群结构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因此,鄱阳湖应持续执行全面禁渔措施,同时建立和完善鱼类种群动态的长期监测体系,通过科学评估与管理,以实现鄱阳湖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恢复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优化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长结构 体长比例分布 禁渔 鱼类种群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十年禁渔后长江上游圆筒吻鮈生长特征及其变化
11
作者 韩毓 何勇凤 +4 位作者 苟钟友 李承君 马宝珊 林鹏程 高欣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0,共9页
2022—2023年在长江上游干流江段开展圆筒吻鮈(Rhinogobio cylindricus Günther)生长特征和自然死亡系数的调查,与长江十年禁渔前对比,分析禁渔后的变化,评估禁渔效果。结果显示,2022—2023年在长江上游合江和木洞江段采集圆筒吻鮈... 2022—2023年在长江上游干流江段开展圆筒吻鮈(Rhinogobio cylindricus Günther)生长特征和自然死亡系数的调查,与长江十年禁渔前对比,分析禁渔后的变化,评估禁渔效果。结果显示,2022—2023年在长江上游合江和木洞江段采集圆筒吻鮈417尾,体长为200—250 mm的个体占总尾数的45.56%,体重为100—200 g的个体占总尾数的49.88%。体长与体重关系式为W=8.02×10^(-6)L^(3.08),呈正异速生长。其中,285尾个体取鳞片进行年龄鉴定,年龄范围为1—7龄,3龄个体最多,占总尾数的50.18%。对生长特征进行拟合分析,结果显示,L_(t)=379.9[1–e^(–0.19(t+1.59))]和W_(t)=720.4[1–e^(–0.19(t+1.59))]^(3.08)(R^(2)=0.87;n=285),表观生长指数为4.44,自然死亡系数平均值为0.30。与禁渔前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禁捕后,长江上游干流江段圆筒吻鮈各年龄组的个体规格增大,生长状况明显改善,自然死亡系数减小,说明禁渔对鱼类生长和种群资源恢复有显著的作用。为进一步保护圆筒吻鮈种群资源,建议加强圆筒吻鮈生活史过程及产卵场和栖息地环境条件的监测和研究,开展河漫滩等重要栖息地的保护和修复,以及在长江十年禁渔之后仍继续禁渔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特有鱼类 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 自然死亡系数 禁渔效果 保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禁渔初期长江中游沅水流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历史变化
12
作者 张棠斯 刘良国 +2 位作者 罗丛强 谢晓 孙远东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共14页
为了解禁渔初期长江中游沅水流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历史变化,于2022—2023年采用传统的渔具捕捞法,对沅水流域的7个采样站点进行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鉴定鱼类120种,隶属9目19科69属,其中鲤形目鱼类最多(85种),占70.83%,在科级分类单... 为了解禁渔初期长江中游沅水流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历史变化,于2022—2023年采用传统的渔具捕捞法,对沅水流域的7个采样站点进行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鉴定鱼类120种,隶属9目19科69属,其中鲤形目鱼类最多(85种),占70.83%,在科级分类单元,以鲤科鱼类最多(73种),占60.83%;优势种有细鳞鲴(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鳙(Aristichthys nobilis)、伍氏华鳊(Sinibrama wui)、鲤(Cyprinus carpio);生态习性、食性、栖息地类型分别以湖沼定居型(53.33%)、杂食性(65.00%)和底栖型(43.33%)鱼类为主;不同采样站点的鱼类多样性指数存在差异,季节变化上春夏季的鱼类多样性指数均大于秋冬季;群落相似性及聚类分析表明,沅水鱼类可分为4个类群,除靖州和洪江的鱼类群落呈中等相似外,其余站点之间均呈中等不相似。与禁渔前十年(2010—2011年)的鱼类调查结果比较,禁渔初期沅水土著鱼类物种数增加15种,其中鳤(Ochetobius elongatus)、白甲鱼(Onychostoma simum)、瓣结鱼(Folifer brevifilis)、湘华鲮(Decorus tungtin)等珍稀特有鱼类频繁出现;在鱼类群落中,小型鱼类数量和重量占比相对下降,中大型鱼类数量和重量占比相对上升;一些常见经济鱼类的平均体重比禁渔前明显增加。调查结果表明,沅水流域十年禁渔效果初步显现,但与20世纪70—80年代鱼类资源相比仍然存在差距,沅水水电梯级开发等其他人类活动对鱼类资源的影响依然存在。研究为沅水及长江流域后续禁渔、鱼类增殖放流和渔业渔政部门管理等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年禁渔初期 沅水流域 鱼类资源 多样性指数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禁捕初期菜子湖两种典型生境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13
作者 李博文 杜士威 +3 位作者 王慧丽 姜潮 张晓可 刘凯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1-196,共16页
为了解禁捕初期菜子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本研究于2022—2024年对菜子湖两种典型生境(湖滨带和敞水区)开展了季节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共采集底栖动物83种,隶属于3门7纲17目32科,其中中国淡水蛏(Novaculina chinensis)和背瘤丽蚌(La... 为了解禁捕初期菜子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本研究于2022—2024年对菜子湖两种典型生境(湖滨带和敞水区)开展了季节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共采集底栖动物83种,隶属于3门7纲17目32科,其中中国淡水蛏(Novaculina chinensis)和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为菜子湖首次记录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整个调查区域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08 ind./m^(2)和75.8 g/m^(2),且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菜子湖西侧湖区及出湖河流长河底栖动物现存量明显高于其他区域。两种不同生境相比,湖滨带共采集底栖动物66种,以小划蝽(Micronectra sp.)和环足摇蚊(Cricotopus sp.)为主要优势种;敞水区共采集44种,主要以小摇蚊(Microchi ronomus sp.)和长足摇蚊(Tanypus sp.)优势度最高。湖滨带平均生物量占比以十足目(虾类)最高,且不同功能摄食类群的相对丰度变化较大;敞水区平均生物量占比主要以软体动物最高,且不同功能摄食类群相对丰度较为恒定。然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生境类型、季节及其交互作用均对菜子湖底栖动物的现存量没有显著影响。单因素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典型生境底栖动物群落明显分离且差异显著;不同季节底栖动物群落虽有一定重叠,但也存在显著差异。植被盖度、底质类型和水温是造成不同季节两种典型生境底栖动物群落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与禁捕前历史数据相比,此次调查底栖动物种类数和现存量明显增加,但敞水区主要优势种已由摇蚊幼虫、寡毛类和软体动物共存演变为摇蚊幼虫为主。后续研究中仍需持续跟踪监测从而为底栖动物资源恢复和禁捕效果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子湖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十年禁渔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白马湖禁渔初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
14
作者 罗思 葛超 +6 位作者 焦昱斌 王启烁 王泽鑫 杨瑞琪 王少康 周俊杰 金诗语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07-1418,I0038,I0039,共14页
白马湖是淮河流域下游具有滞涝、供水、生态、文化景观、旅游、养殖等多种功能的重要湖泊。为掌握白马湖禁渔初期的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本研究于2023年6月-2024年4月对白马湖的鱼类资源进行调查。4个季度共采集到鱼类48种,隶属于7... 白马湖是淮河流域下游具有滞涝、供水、生态、文化景观、旅游、养殖等多种功能的重要湖泊。为掌握白马湖禁渔初期的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本研究于2023年6月-2024年4月对白马湖的鱼类资源进行调查。4个季度共采集到鱼类48种,隶属于7目13科38属,以鲤科鱼类和小型杂食性鱼类为主。似鳊(Pseudobrama simoni)、鳙(Aristichthys nobilis)、大鳍鱊(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和红鳍原鲌(Culterichthys erythropterus)是白马湖全年的优势鱼类,而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达氏鲌(Culter dabryi)、似鱎(Toxabramis swinhoni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等物种仅在部分季节为优势物种。白马湖鱼类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分别为4.860、2.424、0.637和0.844。尽管各个湖区和季节的鱼类物种多样性差异不显著,但Cluster聚类和NMDS排序分析结果显示,白马湖鱼类群落结构存在较为明显的时空差异。在52.28%相似性水平上白马湖鱼类可分为3组,其中中部湖区和北部湖区的鱼类群落为组Ⅰ,而南部湖区春、夏、秋3季为组Ⅱ,南部湖区冬季为组Ⅲ。除北部湖区鱼类群落稳定性波动较大外,白马湖其他湖区的群落结构均较为稳定。结果表明,白马湖鱼类资源呈现良好的恢复态势,但仍存在小型杂食性鱼类占比较高、保护物种资源量较低、北部湖区鱼类群落稳定性较低等问题。建议从增殖放流、栖息地修复、控源截污、渔政监管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白马湖鱼类资源养护,并对白马湖鱼类资源开展持续跟踪监测。研究结果不仅可为白马湖十年禁渔效果评估提供基础前期数据,而且可为白马湖以及其他全面禁捕湖泊的鱼类资源保护和渔业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湖 禁渔 鱼类资源 种类组成 优势种 群落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禁渔初期鄱阳湖碟形子湖浮游动物群落季节演替特征及影响因素
15
作者 张诗苑 徐志文 +5 位作者 龚磊强 罗浩 余定坤 孙敏芳 商静雯 秦海明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67-1380,I0036,I0037,共16页
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后,鱼类资源的恢复情况会对浮游动物群落季节演替特征产生一定影响。本研究于2022年7月、10月及2023年1月、4月、7月在鄱阳湖保护区的两个碟形子湖——沙湖和大湖池进行浮游动物定量调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 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后,鱼类资源的恢复情况会对浮游动物群落季节演替特征产生一定影响。本研究于2022年7月、10月及2023年1月、4月、7月在鄱阳湖保护区的两个碟形子湖——沙湖和大湖池进行浮游动物定量调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禁渔初期浮游动物的群落季节演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动物82种,包括61种轮虫、11种枝角类和10种桡足类。5个调查月份的共有物种为9种,其中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广布多肢轮虫(Polyarthra vulgaris)、跨立小剑水蚤(Microcyclops varicans)、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和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属于优势物种。自2022年夏季至2023年夏季,沙湖和大湖池浮游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季节变化特征均为先下降后上升。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均呈现春冬季低、夏秋季高的特点,且差异显著。非度量多维尺度排序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个调查月份的浮游动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可区分为5个群落:2022年夏季群落、2022年秋季群落、2022年冬季群落、2023年春季群落与2023年夏季群落,其中2022年冬季群落与2023年春季群落相似性较高,2022年夏季群落与2023年夏季群落相似性较高。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水环境因子可以解释87.2%的浮游动物变化率,进一步的蒙特卡罗检验结果揭示,水温、浊度和溶解氧对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研究发现极端干旱事件导致禁渔初期鄱阳湖子湖浮游动物的群落稳定性明显降低。对比分析禁渔前(2020年)和禁渔后(2022年)浮游动物的现存量,发现禁渔初期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有一定程度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演替 季节动态 禁渔措施 鄱阳湖 碟形子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革与自觉:长江十年禁渔背景下退捕渔民可持续生计研究——基于鄱阳湖区的调研数据
16
作者 龚梦玲 朱顺东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5-135,共11页
当前,长江禁渔正处于“三年强基础”向“十年练内功”转段推进的关键节点,探讨退捕渔民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路径,对于提升长江全流域禁捕退捕实效、共抓长江大保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综合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从制度变革... 当前,长江禁渔正处于“三年强基础”向“十年练内功”转段推进的关键节点,探讨退捕渔民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路径,对于提升长江全流域禁捕退捕实效、共抓长江大保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综合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从制度变革与文化自觉多重视角,测量退捕渔民生计资本结构及其对生计可持续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生态认知资本均对生计资本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从长期主义来看,制度资本的作用不显著,生计资本对生计可持续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有序稳步开展渔村治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渔村、深化金融政策协调联动、实施人力资源开发、优化配置自然资源、强化渔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等建议,保障退捕渔民生计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十年禁渔 退捕渔民 生计资本 可持续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陵县实施长江十年禁渔打击非法捕捞典型案例
17
作者 李文军 尹峥花 戴策银 《黑龙江水产》 2025年第5期650-652,共3页
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背景下,安徽省南陵县侦办了潘某某使用禁用的工具在禁渔区、禁渔期非法捕捞案。案件的办理过程,实现了行政处罚与刑事司法的双向衔接,既充分体现了司法机关实事求是地贯彻执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又体现了行政机关... 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背景下,安徽省南陵县侦办了潘某某使用禁用的工具在禁渔区、禁渔期非法捕捞案。案件的办理过程,实现了行政处罚与刑事司法的双向衔接,既充分体现了司法机关实事求是地贯彻执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又体现了行政机关坚持处罚与教育并重的行政处罚基本原则。该案例为长江生态保护提供了行刑协作的典型范例,彰显法律威慑与教育引导并重的治理效能,对长江“十年禁渔”执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十年禁渔 非法捕捞 行刑衔接 处罚与教育并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耳石微化学的长江禁捕前后鄱阳湖都昌水域刀鲚群体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姜涛 杨健 +2 位作者 刘洪波 陈修报 薛竣仁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6,共9页
为了解长江禁捕对鄱阳湖都昌南部水域刀鲚(Coilia nasus)资源的影响,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分别对该水域禁捕前(2014年)和禁捕后(2019年)刀鲚的洄游生态学特征开展了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刀鲚个体耳石自核心至边缘均依次具有锶钙比(... 为了解长江禁捕对鄱阳湖都昌南部水域刀鲚(Coilia nasus)资源的影响,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分别对该水域禁捕前(2014年)和禁捕后(2019年)刀鲚的洄游生态学特征开展了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刀鲚个体耳石自核心至边缘均依次具有锶钙比(Sr/Ca×1000)<3、3~7以及<3的生境履历特征,表现为典型的溯河洄游履历。禁捕后刀鲚数量(17尾)明显多于禁捕前(2尾),体长[(28.1±2.3)cm]也长于禁捕前[(21.3±4.7)cm],且长于禁捕前的已有报道。此外,刀鲚耳石边缘低值区呈现多样化特征[2014年(125.0±63.6)μm、80~170μm,2019年(173.5±73.6)μm、20~290μm],表现出多个上溯群体在该水域混栖的现象。结合该水域多数个体性腺尚未成熟,且都昌南部水域(大矶山至和合乡水域)是刀鲚群体自江湖通道出入鄱阳湖中部和南部湖区及通湖河流(如饶河、信江等)的必经之路,得出都昌水域主要行使刀鲚洄游通道的生态功能,亟须加强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耳石 电子探针微区分析 长江禁渔 鄱阳湖 都昌水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copath模型的鄱阳湖生态系统“十年禁渔”效果评估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舒帆 叶少文 +2 位作者 徐军 黎明政 刘焕章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02-1413,I0004-I0010,共19页
基于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构建了鄱阳湖禁渔前后(2018和2021年)的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比较了两个时期生态系统规模、食物网及营养结构、能量流动、系统稳定性等特征的变化,以评估"十年禁渔"措施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十年禁... 基于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构建了鄱阳湖禁渔前后(2018和2021年)的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比较了两个时期生态系统规模、食物网及营养结构、能量流动、系统稳定性等特征的变化,以评估"十年禁渔"措施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十年禁渔"政策实施后,鄱阳湖生态系统规模扩大了8.07%,总生物量增加了35.7%;生态系统的能量与物质转换效率由10.7%增长到11.3%,能够恢复到1998年水平;生态系统成熟度、稳定性增强;食物网的高营养指标从28.6%增长到35.7%,食物链长度从3.63增长到3.86。综上所述,禁渔之后鄱阳湖生态系统规模扩大,各功能组间的营养交互关系变强,生态系统的物质流转速度和物质再循环的比例升高,复杂性、稳定性和成熟度增加,表明"十年禁渔"政策已取得明显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十年禁渔 ECOPATH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渔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禁捕前后鳜(Siniperca chuatsi)生长特性及种群参数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子君 章海鑫 +5 位作者 张桂芳 王昌来 余建芳 阙祥尧 冯广朋 张燕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0-231,共12页
【目的】旨在研究禁捕对鄱阳湖鳜(Siniperca chuatsi)生长特性和种群参数的影响,了解鄱阳湖鳜种群恢复情况,为鄱阳湖鳜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以及评估禁捕效果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使用FiSATⅡ软件分析禁捕前(2016—2019年)和禁捕后(2... 【目的】旨在研究禁捕对鄱阳湖鳜(Siniperca chuatsi)生长特性和种群参数的影响,了解鄱阳湖鳜种群恢复情况,为鄱阳湖鳜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以及评估禁捕效果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使用FiSATⅡ软件分析禁捕前(2016—2019年)和禁捕后(2020—2022年)湖区6个采样区域的鳜资源调查数据,评估鄱阳湖鳜资源状态和生长特征。【结果】鳜平均体长和体质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且禁捕后鳜平均体长[(316.20±95.55)mm]和体质量[(1104.80±927.90)g]均显著高于(P<0.05)禁捕前的鳜平均体长[(213.22±63.90)mm]和体质量[(294.07±272.47)g],禁捕后鳜体长大于200 mm或体质量大于250 g的个体数量占比增加,体长变动系数的平均值(SVL=29.14±3.64)显著小于(P<0.05)禁捕前(SVL=35.01±3.46);禁捕后鳜生长参数平均值(K=0.49±0.15、b=3.1651±0.0892)大于禁捕前(K=0.41±0.10;b=3.0715±0.2276),鳜渐进体长[L_(∞)=(581.0±84.9)mm]、渐进体质量[W∞=(6270.77±3088.52)g]和生长性能指数(φ’=5.198±0.233)的平均值均大于禁捕前[L_(∞)=(420.0±61.8)mm;W∞=(2188.44±941.19)g;φ’=(4.846±0.221)];鳜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加速度在禁捕后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禁捕后鳜平均拐点年龄(2.25龄)相比于禁捕前(2.48龄)降低,但对应平均拐点体长[L_(i)=(278.61±101.30)mm]和拐点体质量[W_(i)=(1269.01±482.86)g]相比于禁捕前[L_(i)=(242.20±70.69)mm;W_(i)=(460.28±403.67)g]有所增加;禁捕后平均捕捞死亡率(u=0.29±0.01)显著小于(P<0.05)禁捕前(u=0.35±0.03),各采样点鳜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也大于禁捕前。【结论】禁捕可以改善鄱阳湖鳜资源小型化的趋势,提高鳜的种群数量,对恢复鳜资源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捕 鄱阳湖 生长特性 资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