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资融券、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与大股东掏空抑制 被引量:12
1
作者 洪昀 李婷婷 姚靠华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7-72,79,共7页
采用2010-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融资融券机制、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两权分离度越高,大股东掏空越严重。而融资融券抑制了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引起的大股东掏空。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投资者... 采用2010-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融资融券机制、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两权分离度越高,大股东掏空越严重。而融资融券抑制了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引起的大股东掏空。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投资者保护环境更差、信息披露质量较低、内部治理机制更差的公司中,融资融券的掏空治理效应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资融券 两权分离 掏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购失败原因研究——基于终极控股股东利益攫取的视角 被引量:8
2
作者 于江 张秋生 王逸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1-28,共8页
本文构造了理论模型用于探究上市公司开展的兼并收购是否由终极控股股东利益攫取动机所引发,并运用2007-2011年并购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在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私人收益共同决定最终控制人收益的背景下,终极控股股东对上市公... 本文构造了理论模型用于探究上市公司开展的兼并收购是否由终极控股股东利益攫取动机所引发,并运用2007-2011年并购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在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私人收益共同决定最终控制人收益的背景下,终极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度越大,上市公司在非关联并购中支付的并购溢价越高,而在关联并购中情形相反。第二,终极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度越大,并购的累计超额收益越低且并购后经营绩效越差。此外,本文为揭示并购失败的管理层代理假说、自傲假说以及市场择时假说提供了进一步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购 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 并购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股股东控制、管理层激励与公司过度投资 被引量:18
3
作者 杨兴全 张丽平 吴昊旻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8-39,共12页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大小股东间严重代理冲突、控股股东政府性质,以及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背景,从公司过度投资的视角对管理层激励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并以2004-2009年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程度及其性质对于管理层激励...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大小股东间严重代理冲突、控股股东政府性质,以及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背景,从公司过度投资的视角对管理层激励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并以2004-2009年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程度及其性质对于管理层激励抑制过度投资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不论是货币薪酬激励还是管理层持股激励都起到了抑制过度投资的作用,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程度会削弱管理层激励的这种治理效应;而且,公司的政府控制性质在弱化管理层激励抑制过度投资作用的同时,还会强化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对管理层激励效应的负面影响。对股权分置改革影响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股改强化了管理层激励对于公司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同时又弱化了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对管理层激励治理效应的负面影响。研究结果不仅为现有文献关于管理层激励与企业绩效关联的结论分歧提供新的解释,对于理解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的有效性,以及切实改进管理层激励契约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也从新的视角为我国股改的有效性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层激励 控股股东 两权分离 过度投资 股权分置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权分离的实质与我国股份制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被引量:10
4
作者 潘敏 谢献谋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7-93,共7页
股份制企业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源于股份制企业制度下的企业法人资产制度和股权自由交易的股票市场制度。以经营管理者为代表的内部人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权的控制是两权分离下的股份制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我国股份制企业公司治理... 股份制企业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源于股份制企业制度下的企业法人资产制度和股权自由交易的股票市场制度。以经营管理者为代表的内部人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权的控制是两权分离下的股份制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我国股份制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显著特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内部人控制,而是国有股股东的外部控制。国有股股东外部控制下的企业法人资产制度不健全、融资结构不合理以及缺乏有效的企业破产制度是导致当前我国股份制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 内部人控制 企业法人资产制度 公司治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控制程度、混合所有制结构与企业绩效 被引量:9
5
作者 任广乾 刘莉 +1 位作者 毕钰 赵哲耘 《预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5-51,共7页
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的推进,外部政府控制行为与内部混合所有制结构的交互作用及其影响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分析了政府控制程度、混合所有制结构影响企业绩效的机理和效果,并以2014~2018年我国A股上市的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实... 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的推进,外部政府控制行为与内部混合所有制结构的交互作用及其影响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分析了政府控制程度、混合所有制结构影响企业绩效的机理和效果,并以2014~2018年我国A股上市的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政府控制程度与企业绩效呈正U型关系,阈值为0.554;混合所有制结构与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阈值为0.631;当政府控制程度低于阈值时,混合所有制结构能够发挥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缓解政府控制程度对企业绩效的负面影响,当政府控制程度高于阈值时,混合所有制结构的正向调节效应不显著,政府控制程度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更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控制程度 混合所有制结构 企业绩效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企实际控制人、市场化程度与企业绩效 被引量:7
6
作者 刘莉 刘玉敏 +1 位作者 任广乾 陈青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2-62,共11页
以政府为实际控制人的国有企业承担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责任使命,其绩效水平对国民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2007—2018年中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了国有企业内部不同类型实际控制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市场... 以政府为实际控制人的国有企业承担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责任使命,其绩效水平对国民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2007—2018年中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了国有企业内部不同类型实际控制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市场化程度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国企实际控制人会正向影响企业绩效,且在中央控股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市场化程度能正向调节国企实际控制人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且在中央控股国企中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国企实际控制人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以及市场化程度调节作用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后和媒体监督较强的国企中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实际控制人 市场化程度 企业绩效 混合所有制改革 媒体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微博舆情引控研究 被引量:37
7
作者 晏敬东 杨彩霞 张炜南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8-93,75,共7页
[目的/意义]提出针对微博舆情不同阶段的引导控制工作流程,降低微博舆情危机的发生频次和影响程度。[方法/过程]借鉴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扎根理论的方法,以反映舆情事件的关键词被提及累计次数和变化幅度作为表征量,对微博舆情生... [目的/意义]提出针对微博舆情不同阶段的引导控制工作流程,降低微博舆情危机的发生频次和影响程度。[方法/过程]借鉴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扎根理论的方法,以反映舆情事件的关键词被提及累计次数和变化幅度作为表征量,对微博舆情生命周期阶段进行划分,并寻找各阶段舆情的特征,提出相应的引控工作流程。[结果/结论]微博舆情可划分为潜伏期、预热期、热议期和衰退期等四个阶段,其中潜伏期的工作重点在于识别、监控和研判,预热期的工作主要突出信息的控制、对称化及舆情主体的引导工作,热议期应更加重视舆情应急和控制工作,衰退期则着重于对整个舆情过程的评价、反馈及持续追踪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舆情 生成要素 生命周期 引控系统 沉默螺旋效应 六度分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权偏离度、政府干预与目标债务期限决策——来自民营上市公司的证据 被引量:6
8
作者 涂瑞 邓娜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4-40,共7页
本文在债务期限结构相关理论的指引下,揭示终极控制股东会基于代理冲突和财务风险的权衡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债务期限结构,并结合我国的制度环境,理论推演终极控制股东和政府干预如何影响企业的目标债务期限决策,并采用民营上市公司的面... 本文在债务期限结构相关理论的指引下,揭示终极控制股东会基于代理冲突和财务风险的权衡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债务期限结构,并结合我国的制度环境,理论推演终极控制股东和政府干预如何影响企业的目标债务期限决策,并采用民营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模型检验终极控制股东现金流权和控制权偏离度(两权偏离度)、政府干预程度和企业目标债务期限水平的关系。具体来讲:(1)终极控制股东的两权偏离度和目标债务期限水平显著负相关;(2)政府干预与目标债务期限水平的正相关关系并不显著;(3)政府干预削弱了两权偏离度和目标债务期限水平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极所有权结构 两权偏离度 政府干预 目标债务期限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极控制、利益一致性与公司价值 被引量:19
9
作者 冉戎 郝颖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3-94,共12页
在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背景下,对代表不同利益一致性的控制权私利的定性与作用进行了理论阐释,并以1998~2006年的数据为样本对代表不同利益一致性的控制权私利作用及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我国的上市公司当中,存... 在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背景下,对代表不同利益一致性的控制权私利的定性与作用进行了理论阐释,并以1998~2006年的数据为样本对代表不同利益一致性的控制权私利作用及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我国的上市公司当中,存在超额控制权私利和合理控制权私利.(2)超额控制权私利具有侵害性质,会对公司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公司价值的贬损;合理控制权私利,它具有补偿和激励作用,对公司产生积极地正向效应,有助于公司价值增加.(3)不同的两权分离度对控制权私利影响公司价值的效用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而言,较低的两权分离度,促进了合理控制权私利对公司价值的正向影响;较高的两权分离度加剧了超额控制权私利对公司价值的负面影响.上述研究发现,可以为当前"控制权悖论"以及公司价值与控制权私利间的不确定关系提供一种解释,同时还能为公司治理中控制权私利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个有益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权分离度 控制权私利 股东利益一致性 公司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股东所有权、控制权与公司治理绩效的灰色关联分析——基于三一重工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马磊 徐向艺 《财贸研究》 CSSCI 2010年第4期110-117,共8页
以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第一股"——三一重工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三一重工的公司治理绩效和控制性大股东的所有权、控制权以及两权分离度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三一重工的最终控制大股东所持有的... 以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第一股"——三一重工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三一重工的公司治理绩效和控制性大股东的所有权、控制权以及两权分离度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三一重工的最终控制大股东所持有的的所有权(现金流量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进行"隧道挖掘"的行为,起到了利益汇聚的激励效应,并且随着其所有权比例的上升,公司治理绩效随之提高。同时,三一重工的最终控制大股东虽然通过采用金字塔控股结构分离所有权与控制权,用较少的所有权掌握大部分的控制权,但是两权分离并没有降低上市公司的治理绩效,即两权分离并未产生隧道挖掘的防御效应。但是激励效应和防御效应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权 两权分离 激励效应 防御效应 治理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化进程、股权结构特征与亏损逆转程度——基于2003~2011年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
11
作者 杜勇 刘星 干胜道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68,共8页
以股权结构特征对上市公司亏损逆转程度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选取中国证券市场上2003~2011年发生亏损的1508家公司年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特征对其亏损逆转程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国有股比例对上市... 以股权结构特征对上市公司亏损逆转程度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选取中国证券市场上2003~2011年发生亏损的1508家公司年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特征对其亏损逆转程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国有股比例对上市公司的亏损逆转程度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管理层持股与否对上市公司的亏损逆转程度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控制权市场并没有对亏损上市公司的亏损逆转程度产生明显的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市场化进程会对股权结构特征与亏损逆转程度之间的相关程度产生影响,即在市场化进程较慢的地区,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特征对其亏损逆转程度的影响较强;反之,在市场化进程较快的地区,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特征对其亏损逆转程度的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结构特征 市场化进程 亏损逆转程度 控制权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极控制股东对债务期限结构选择的影响: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58
12
作者 肖作平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5-35,共11页
本文结合中国制度背景,从代理成本视角理论推演终极控制股东与债务期限结构之间的关系。采用包含2004—2008年间可连续获得相关信息的1076家在深、沪上市的非金融公司组成的平衡面板数据(总共5380个观察值),在控制相关变量下应用广义最... 本文结合中国制度背景,从代理成本视角理论推演终极控制股东与债务期限结构之间的关系。采用包含2004—2008年间可连续获得相关信息的1076家在深、沪上市的非金融公司组成的平衡面板数据(总共5380个观察值),在控制相关变量下应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参数和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实证检查终极控制股东对债务期限结构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终极控制股东确实影响债务期限结构选择。具体而言:(1)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高的公司具有显著短的债务期限;(2)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度与债务期限显著负相关;(3)与终极控制股东是家族等非国有公司相比,终极控制股东是国有的公司具有相对多的长期债务。总的来说,本研究提供的经验证据支持这样的论点:"与长期债务相比,短期债务在处理公司治理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债务期限的缩短可以减缓终极控制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冲突,抑制终极控制股东的掠夺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极控制股东 控制权 控制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度 债务期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法律环境和两权分离的利益侵占研究——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1
13
作者 吴宗法 张英丽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0-98,共9页
利用2003—2007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计量分析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利益侵占,实证检验控制权和所有权的分离、法律制度环境对公司利益侵占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度越低,利益侵占水平就越低;上市公司所在地区的... 利用2003—2007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计量分析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利益侵占,实证检验控制权和所有权的分离、法律制度环境对公司利益侵占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度越低,利益侵占水平就越低;上市公司所在地区的法律制度环境越好,利益侵占水平就越低;控制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为控制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提供了动机和便利,使得这类公司存在更大的代理问题,而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善法律制度的环境和加强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权和控制权 股权结构 两权分离 代理问题 利益侵占 法律制度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极所有权结构对银行贷款契约的影响——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7
14
作者 肖作平 张樱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30,共12页
本文从代理成本视角理论推演终极所有权结构(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现金流量权、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之间的分离度、金字塔层级、终极控制股东类型)对银行贷款契约(贷款利率、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贷款担保)的影响机制。实证研究发现:(1... 本文从代理成本视角理论推演终极所有权结构(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现金流量权、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之间的分离度、金字塔层级、终极控制股东类型)对银行贷款契约(贷款利率、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贷款担保)的影响机制。实证研究发现:(1)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越强、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之间的分离度越大、金字塔层级数量越多,银行贷款契约越紧缩(贷款利率越高、贷款金额越少、贷款期限越短、贷款担保越严格),反之亦然;(2)终极控制股东的现金流量权越多、终极控制股东类型是国有属性,银行贷款契约越宽松(贷款利率越低、贷款金额越多、贷款期限越长、贷款担保越宽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极所有权结构 控制权 现金流量权 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的分离度 银行贷款契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字塔股权结构与会计谨慎性——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证据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茜 夏坤 王学亮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21,共4页
两权分离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通常较为复杂,存在实际控制人通过多层股权链条控制上市公司的金字塔结构,且股东与管理层、大小股东之间存在双重委托代理关系,这些股权结构特点导致的代理问题最终会影响会计谨慎性。本文以2010-2012年我国... 两权分离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通常较为复杂,存在实际控制人通过多层股权链条控制上市公司的金字塔结构,且股东与管理层、大小股东之间存在双重委托代理关系,这些股权结构特点导致的代理问题最终会影响会计谨慎性。本文以2010-2012年我国深沪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实证方法研究金字塔结构与会计谨慎性之间的关系,以得到金字塔股权结构影响会计信息谨慎性的证据。最终发现,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谨慎性不仅与金字塔股权结构中两权分离程度正相关,还与金字塔层级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权分离 金字塔层级 金字塔股权结构 会计谨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制环境、两权分离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 被引量:5
16
作者 邹萍 厉国威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3-71,共9页
本文实证检验了法制环境以及控股股东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程度越高,实际资本结构偏离最优资本结构的幅度越大,资本结构调整速度越慢;上市公司所处的法制环境越好... 本文实证检验了法制环境以及控股股东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程度越高,实际资本结构偏离最优资本结构的幅度越大,资本结构调整速度越慢;上市公司所处的法制环境越好,实际资本结构偏离最优资本结构的幅度越小,资本结构调整速度越快;法制环境的改善能够显著的缓解两权分离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负面影响;结合中国的制度背景,基于公司产权性质的分析发现,相比国有上市公司,非国有上市公司受法制环境和两权分离的影响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环境 两权分离 资本结构动态调整 资本结构偏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企业两权分离与跨国并购——基于“掏空”行为视角的机制解释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轻宇 王云开 +1 位作者 张峰 杜国臣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2-188,共17页
控股家族将企业资产和利润转移,致使企业自身被“掏空”,使得家族企业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发生利益冲突。以此为切入点,本文利用2003—2019年我国上市家族企业为研究样本,探讨了在两权分离条件下实施的跨国并购是否具有更强的“掏空”性... 控股家族将企业资产和利润转移,致使企业自身被“掏空”,使得家族企业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发生利益冲突。以此为切入点,本文利用2003—2019年我国上市家族企业为研究样本,探讨了在两权分离条件下实施的跨国并购是否具有更强的“掏空”性质,以更深入理解近年家族企业日益活跃的跨国并购活动以及引发的一系列违规行为。研究结果显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越高,家族企业跨国并购的可能性越大。进一步,本文利用双重和三重差分模型证实,在两权分离条件下,家族企业实施跨国并购后,控股股东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现象更加严重,即两权分离加剧了跨国并购的“掏空”行为。本文结论有助于从内部治理结构的视角识别家族企业实施跨国并购的“背后”动机,为政府有效监管家族企业海外投资并实现“高质量”走出去战略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企业 两权分离 跨国并购 “掏空”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司治理演进轨迹与问题把脉:基于"两权分离”与"两权偏离” 被引量:7
18
作者 关鑫 高闯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7-117,共11页
根据两权分离程度和两权偏离程度变化的不同组合,我国公司治理大致经历了萌芽期、试水期、跟进期、改进期和完善期五个阶段。公司治理渐渐由股东单边治理模式向大股东主导下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转化,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有了较... 根据两权分离程度和两权偏离程度变化的不同组合,我国公司治理大致经历了萌芽期、试水期、跟进期、改进期和完善期五个阶段。公司治理渐渐由股东单边治理模式向大股东主导下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转化,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有了较大改进,并呈现出显著的经济型治理特征。但是,由两权分离与两权偏离导致的两类委托代理问题依旧存在,无论是国有上市公司,还是民营上市公司,终极股东控制下的经理人败德问题、终极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剥夺问题、股东合谋和控制权争夺问题都亟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治理 两权分离 两权偏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公司治理理论基础的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磊 闫存岩 孟宪伟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17,共4页
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提出了公司制企业"两权分离"的著名命题。而新制度经济学家通过对公司产权的分解与剖析,指出应当通过剩余控制权分配从而实现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事前的制度安排。基于信息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与利益相... 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提出了公司制企业"两权分离"的著名命题。而新制度经济学家通过对公司产权的分解与剖析,指出应当通过剩余控制权分配从而实现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事前的制度安排。基于信息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使得理论界对公司治理问题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现代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角度出发,对现代公司治理的发展渊源及理论基础进行简要回顾和分析,进而说明治理结构与机制的设计则重在对各利益相关者做出相关制度安排,以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寻求利益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治理 理论基础 现代企业制度 两权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周期视角下两权分离和股权制衡对信息披露的影响——来自深圳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被引量:6
20
作者 谢赤 杨俊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7-154,共8页
文章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视角,探讨上市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以及股权制衡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其上市公司2009-2014年的信息披露考评结果,实证研究发现:成熟期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优于成长期和衰退期公司;... 文章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视角,探讨上市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以及股权制衡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其上市公司2009-2014年的信息披露考评结果,实证研究发现:成熟期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优于成长期和衰退期公司;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越大,其信息披露质量越差,尤其是成熟期和成长期公司更为显著;与"一股独大"的公司相比,股权制衡度高的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削弱两权分离对信息披露质量的负面影响,特别是成熟期和成长期公司比衰退期公司的股权制衡的作用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披露 两权分离 股权制衡 企业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