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2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hLhcb2A1基因在陆地棉低温和干旱响应中的功能
1
作者 蔡肖 刘存敬 +4 位作者 张素君 李兴河 王海涛 唐丽媛 张建宏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共8页
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在植物光合进程及非生物胁迫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陆地棉GhLhcb2A1基因特征、表达特性以及在低温和干旱响应中的功能,以冀棉262叶片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了GhLhcb2A1基因的CDS全长,通过生物信... 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在植物光合进程及非生物胁迫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陆地棉GhLhcb2A1基因特征、表达特性以及在低温和干旱响应中的功能,以冀棉262叶片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了GhLhcb2A1基因的CDS全长,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了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基本特征,利用qRT-PCR技术检测了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以及低温和干旱响应表达模式,采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验证了GhLhcb2A1基因在低温和干旱响应中的功能。研究结果表明,GhLhcb2A1基因CDS全长为798 bp,编码265个氨基酸。GhLhcb2A1在叶片中高表达,在低温和干旱处理的叶片和根中显著上调表达,并在低温和干旱处理3 h的叶片中达到最大值,分别是对照叶片中的17.42,30.03倍,在低温处理6 h和干旱处理12 h的根中达到最大值,分别是对照根中的11.65,65.04倍。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GhLhcb2A1蛋白在细胞叶绿体中表达。GhLhcb2A1基因沉默植株与对照植株相比,低温和干旱处理造成的植株失水干枯等表型更严重,叶片积累的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则显著降低,说明GhLhcb2A1基因沉默植株对低温和干旱胁迫的抵抗力降低。以上研究表明,GhLhcb2A1基因在低温和干旱响应中发挥正调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GhLhcb2A1 低温 干旱 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M32的小麦籽粒含水率在线检测系统设计
2
作者 姬虹 李康 +3 位作者 宋东方 王万章 李保谦 冯伟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101,共8页
为满足联合收获机小麦含水率在线检测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的小麦籽粒含水率在线检测系统。该系统使用STM32F103RCT6嵌入式芯片作为硬件开发平台,采用同侧圆弧电容式含水率检测传感器作为采集终端,经过电路与STM32单片机处理后,将RS... 为满足联合收获机小麦含水率在线检测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的小麦籽粒含水率在线检测系统。该系统使用STM32F103RCT6嵌入式芯片作为硬件开发平台,采用同侧圆弧电容式含水率检测传感器作为采集终端,经过电路与STM32单片机处理后,将RS485采集的数据通过4G发送到云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的M2M双向数据传输设备,实现串口设备的无线长距离数据传输,进而实现远程数据通信管理,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性。台架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性能可靠,检测含水率最大绝对误差为0.87%,最小绝对误差为0.07%,其平均绝对误差为0.29%,相对误差值均小于10%,平均相对误差为4.7%,系统含水率检测值与实际含水率检测值拟合,R^(2)=0.9685能够满足联合收获机谷物含水率在线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籽粒 联合收获机 含水率 在线检测 STM32 同侧圆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联合收获机双层割刀割台设计与试验
3
作者 何勋 魏文贺 +3 位作者 陈旭 袁玲合 兰明明 王万章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1-722,共12页
【目的】针对黄淮海南部地区使用的联合收获机作业效率低、脱分系统能耗高的问题,为实现小麦留低茬收割,在原有机型基础上通过加装下层割刀方式设计了双层割刀割台。【方法】该割台上层割刀与下层割刀相对高度在30~190 mm内调节,可在一... 【目的】针对黄淮海南部地区使用的联合收获机作业效率低、脱分系统能耗高的问题,为实现小麦留低茬收割,在原有机型基础上通过加装下层割刀方式设计了双层割刀割台。【方法】该割台上层割刀与下层割刀相对高度在30~190 mm内调节,可在一次切割与二次切割作业之间进行功能转换。为优化下层割刀切割作业参数进行了台架与田间试验研究。以降低切割功耗为优化目标,以小麦茎秆喂入速度、割刀平均切割速度、茎秆喂入角度、茎秆切割部位为试验因素,开展了小麦茎秆切割力学特性台架试验;以联合收获机行进速度、拨禾轮转速、拨禾轮高度、上层割刀切割部位为试验因素,设定割茬高度目标值为100 mm,以割台损失率、油耗量为评价指标进行了样机田间试验。【结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联合收获机行进速度为5.64 km·h^(-1)、拨禾轮转速为44.09 r·min^(-1)、拨禾轮高度为850 mm、上层割刀切割部位为小麦生长高度的380 mm处最优工作参数组合条件下,割茬高度平均值为108 mm,割茬高度变异系数为1.37,割台损失率平均值为0.35%,油耗量为1.19 L·min^(-1)。【结论】对比试验发现,配置下层割刀后,整体功耗并未增加且降低14.1%。该研究能够为推进小麦秸秆综合利用和低碳农业装备技术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收获 割台设计 双层割刀 切割试验 切割功耗 割台损失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粒小麦新品种宁紫麦1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4
作者 杨学明 姚金保 周淼平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5年第2期74-78,共5页
宁紫麦1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宁麦8号为母本、紫粒种质宁0726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育成的春性硬质紫粒小麦新品种,202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麦20200008),是江苏省首个通过审定的彩... 宁紫麦1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宁麦8号为母本、紫粒种质宁0726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育成的春性硬质紫粒小麦新品种,202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麦20200008),是江苏省首个通过审定的彩色小麦品种,适宜在江苏淮南麦区种植。该品种中早熟,富含花青素和多种人体必需微量矿质元素。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该品种产量均超过6750 kg/hm^(2),在区域试验中平均成穗数444万个/hm^(2),穗粒数37.8粒/穗,千粒质量44.0 g,中抗赤霉病和条锈病,中感黄花叶病毒病,抗穗发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紫麦1号 彩色小麦 花青素 赤霉病 穗发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花前籽棉加湿对北疆机采细绒棉加工质量的影响
5
作者 秦建锋 史书伟 +2 位作者 孟永法 李梦辉 夏彬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6-102,共7页
为探究我国新疆北部棉区机采细绒棉加工过程中轧花前籽棉加湿对皮棉加工质量的影响,选取奎屯市某机采棉加工生产线,改造二道干燥单元为调湿单元,采用同一块地同一时段采摘、储存条件相同的籽棉为试验材料,以二道调湿环节空气温度为试验... 为探究我国新疆北部棉区机采细绒棉加工过程中轧花前籽棉加湿对皮棉加工质量的影响,选取奎屯市某机采棉加工生产线,改造二道干燥单元为调湿单元,采用同一块地同一时段采摘、储存条件相同的籽棉为试验材料,以二道调湿环节空气温度为试验因素,以回潮率、含杂率、棉纤维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和断裂强度为棉加工质量指标,设计单因素试验分析因素对评价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轧花前籽棉加湿对棉花回潮率影响显著,且回潮率增加,但相比籽棉回潮率的增加量,皮棉回潮率提升的量较小;轧花前籽棉加湿对皮棉含杂率影响不显著,对皮棉棉纤维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及断裂强度的影响显著,且棉纤维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及断裂强度与棉花回潮率增加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机采棉 轧花 调湿 回潮率 含杂率 棉纤维长度 断裂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棉机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6
作者 石茂林 高小雅 +3 位作者 张卫东 冉康力 钟良意 徐立章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7-183,共17页
机采棉已经成为我国、特别是棉花主产区的主要种植模式。采棉机是用于机采棉收获的关键装备,也是农业机械高端装备的典型代表。本文从采棉机的作业过程与原理出发,围绕籽棉采摘、籽棉汇集输送、籽棉压缩打包、底盘驱动行走、整机智能调... 机采棉已经成为我国、特别是棉花主产区的主要种植模式。采棉机是用于机采棉收获的关键装备,也是农业机械高端装备的典型代表。本文从采棉机的作业过程与原理出发,围绕籽棉采摘、籽棉汇集输送、籽棉压缩打包、底盘驱动行走、整机智能调控等方面进行文献梳理,分析了当前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与不足。我国采棉机经过政府引导发展与市场自由竞争,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已经形成完备的采棉机科研与制造体系。我国采棉机在采摘头堵塞机理、气力输送流场动态演变、底盘载荷谱等方面存在基础科学问题尚未解决;打包机构等结构设计方案创新性、原创性不足,仍受制于国外专利;运行状态监测、智能作业水平较高,但缺乏籽棉流量、棉包密度/湿度等高精度专用传感器。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从棉花采摘机理、气力输送高保真度仿真分析、行走底盘动力学分析与优化、打包机构创新设计、整机智能调控等方面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提出了未来应对采棉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以重点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收获机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P的联合收获机小麦含水率检测模型研究
7
作者 安晓飞 代均益 +3 位作者 李立伟 卢昊 尹彦鑫 孟志军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5-332,共8页
为进一步提高基于介电特性的联合收获机小麦含水率检测装置模型检测精度和适用范围,本研究以“京冬22号”、“蜀麦1958”、“涡麦33”3个品种小麦为研究对象,测量含水率范围为8.41%~21.6%,检测温度范围为5~40℃,容重范围为714.44~777.58... 为进一步提高基于介电特性的联合收获机小麦含水率检测装置模型检测精度和适用范围,本研究以“京冬22号”、“蜀麦1958”、“涡麦33”3个品种小麦为研究对象,测量含水率范围为8.41%~21.6%,检测温度范围为5~40℃,容重范围为714.44~777.58 kg/m^(3)的小麦相对介电常数。试验结果表明,同一温度条件下,容重越大,相对介电常数越大;在同一容重条件下,相对介电常数会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也随含水率升高而变大。采用校正集样本150个,预测集样本42个,基于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GA-BP)的方法建立了相对介电常数、温度、容重与小麦含水率的关系模型,模型采用3-5-1结构,最大迭代次数1000次,学习误差阈值1×10^(-6)。校正集R^(2)、RMSE、MAE分别为0.996、0.241%、0.189%;预测集R^(2)、RMSE、MAE分别为0.993、0.295%、0.189%,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和稳定性,为不同品种小麦含水率在线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收获机 小麦含水率 检测模型 遗传算法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留棉捡拾收获机械发展现状与展望
8
作者 何磊 卢雨 +2 位作者 宋龙 王风磊 温浩军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45,共6页
棉花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采棉机收获后仍有较多的棉花遗留在棉田,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随着我国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的发展,现有的收获技术制约着遗留棉收获机械产业的发展,遗留棉机械化收获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遗留棉机械化收... 棉花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采棉机收获后仍有较多的棉花遗留在棉田,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随着我国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的发展,现有的收获技术制约着遗留棉收获机械产业的发展,遗留棉机械化收获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遗留棉机械化收获体系亟待完善。国内外现有的遗留棉捡拾收获机械可分为静电吸附式、机械式以及气力式,通过总结遗留棉捡拾收获机械的结构、特点以及工作原理,指明现阶段遗留棉捡拾收获机械存在机型多杂、无统一的作业质量标准和规范、棉纤维损伤严重、含杂率高、适应性和可靠性差等问题,并对遗留棉捡拾收获机械未来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未来遗留棉捡拾收获机械发展应全面面向标准化、集成化、智能化、拥有更强的适应性与可靠性,以满足不断发展的棉花产业需求。为遗留棉捡拾收获机械的改进优化提供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留棉 采棉机 捡拾收获机械 静电吸附式 机械式 气力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VDF和同面弧面电容的小麦产量检测系统设计
9
作者 李从鹏 王淼森 +3 位作者 陈旭 姬虹 黄文康 王万章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0-237,共8页
为获得小麦联合收获机作业产量信息,设计一种集成式、低成本小麦产量实时检测系统。硬件系统包括PVDF压电薄膜传感器、同面弧面式U型电容传感器、4G通信、卫星定位模块等,以集成的方式安装在粮箱输粮搅龙出口。基于KEIL5嵌入式开发平台... 为获得小麦联合收获机作业产量信息,设计一种集成式、低成本小麦产量实时检测系统。硬件系统包括PVDF压电薄膜传感器、同面弧面式U型电容传感器、4G通信、卫星定位模块等,以集成的方式安装在粮箱输粮搅龙出口。基于KEIL5嵌入式开发平台,设计人机交互界面,实现小麦联合收获机作业过程中小麦产量及含水率等信息的显示、存储与通信等功能。搭建小麦产量与含水率检测试验台,通过试验构建小麦产量及含水率的检测数学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决定系数分别为0.949和0.989。将该检测系统安装在小麦联合收获机粮箱上方输粮搅龙出粮口处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产量检测整体误差≤4.01%,含水率检测整体误差≤3.88%。该检测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特点,可实现小麦联合收获机产量及含水率的实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联合收获机 产量 水分 实时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采棉加工质量追溯系统构建方法研究
10
作者 路程 孙文磊 +3 位作者 王丽鑫 常赛科 肖磊峰 王顺利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73,共10页
针对机采棉加工环节质量信息链断裂、可追溯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标识解析的质量追溯方法。分析棉花加工过程各环节的全要素信息,构建棉花加工厂人、机、料、法、环、测的标识物元模型,设计一种机采棉数据存储和检索的层次编码方法,... 针对机采棉加工环节质量信息链断裂、可追溯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标识解析的质量追溯方法。分析棉花加工过程各环节的全要素信息,构建棉花加工厂人、机、料、法、环、测的标识物元模型,设计一种机采棉数据存储和检索的层次编码方法,为机采棉加工过程每个关键节点赋予唯一编码,实现机采棉加工过程全要素信息的结构化关联;通过建立机采棉收购、分垛、加工、包装、标识和销售出库全生命周期过程的Petri追溯网络,能够精准分析机采棉质量问题的传播路径,快速定位机采棉质量异常的来源和产生原因;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和上述质量追溯模型,开发机采棉质量追溯系统,并对比系统测试时间与标识追溯时间。结果表明,Hbase数据库在所提追溯方法中具有良好的表现,且追溯时间分别是MySql、SQL Server与Elasticsearch的2.1倍、1.8倍和1.2倍,实现机采棉生产全流程质量的高效溯源和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 标识解析 全要素 PETRI网 质量追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收获小麦后熟期间碳水化合物变化对面粉粉质及糊化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张玉荣 梅雪丽 +5 位作者 张鸿一 吴琼 宋涛 张咚咚 吴晓寅 万世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50-158,共9页
新收获小麦因后熟期的存在导致加工利用受限。该文以河南省广泛种植的中筋小麦滑昌麦26(HCM26)和周麦36(ZM36)为实验对象,于25℃条件下贮藏至后熟完成,期间定期取样对小麦后熟期间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粉质和糊化特性的变化进行测定与分... 新收获小麦因后熟期的存在导致加工利用受限。该文以河南省广泛种植的中筋小麦滑昌麦26(HCM26)和周麦36(ZM36)为实验对象,于25℃条件下贮藏至后熟完成,期间定期取样对小麦后熟期间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粉质和糊化特性的变化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HCM26和ZM36均在30 d完成生理后熟,之后进入工艺后熟阶段。在整个后熟期间,2种小麦的总淀粉含量变化较小,还原糖、可溶性糖含量和α-淀粉酶活性在前期急剧下降,70~90 d达到平稳,支链淀粉含量和β-淀粉酶活性波动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直链淀粉、干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增加。2种小麦的面团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峰值黏度、衰减值均呈上升趋势。表明2种小麦经过后熟作用,粉质和糊化特性得到改善。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小麦后熟期间碳水化合物含量与粉质和糊化特性的相关性较强,表明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使淀粉与面筋蛋白的相互作用增强,提高了面团的弹性、韧性和稳定性,使其表现出更高的黏度和更稳定的糊化行为,促进了小麦加工品质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收获小麦 后熟 碳水化合物 粉质特性 糊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中添加机采棉渣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12
作者 路顺萍 吴启辉 +4 位作者 赵明鑫 万婕 王娇 陈雪文 张苏江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27-2637,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机采棉渣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120只体重相近的健康35日龄断奶伊拉肉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10%、20%和30%机采棉渣的...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机采棉渣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120只体重相近的健康35日龄断奶伊拉肉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10%、20%和30%机采棉渣的饲粮,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公母各占1/2)。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机采棉渣对肉兔平均日采食量、腹泻率和死亡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10%机采棉渣添加组终末体重和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10%机采棉渣添加组肉兔宰前活重和全净膛率显著高于20%和30%机采棉渣添加组(P<0.05),半净膛重和全净膛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30%机采棉渣添加组(P<0.05),半净膛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饲粮中添加机采棉渣对肉兔心脏指数、肾脏指数、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30%机采棉渣添加组肝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以及10%和20%机采棉渣添加组(P<0.05),10%和20%机采棉渣添加组肝脏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4)饲粮中添加机采棉渣对肉兔背最长肌pH、肉色、滴水损失和剪切力均无显著影响(P>0.05)。10%机采棉渣添加组背最长肌蒸煮损失显著低于对照组和30%机采棉渣添加组(P<0.05)。5)30%机采棉渣添加组肉兔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机采棉渣添加组(P<0.05),且对照组与10%机采棉渣添加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0%和30%机采棉渣添加组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机采棉渣可提高肉兔生长性能,改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对器官指数和血清生化指标无负面影响,以添加1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渣 肉兔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肉品质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六种粮棉油作物发育期人工观测图像数据集
13
作者 张全军 宋善俊 吴东丽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2期378-385,共8页
作物发育期观测是监测作物长势和评估作物产量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依托全国642个国家级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历史图像数据和观测员补拍的图像数据,从数以万计的发育期图像中遴选出2891张高质量图像,其中水稻661张、小麦853张、玉米698张、棉... 作物发育期观测是监测作物长势和评估作物产量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依托全国642个国家级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历史图像数据和观测员补拍的图像数据,从数以万计的发育期图像中遴选出2891张高质量图像,其中水稻661张、小麦853张、玉米698张、棉花204张、油菜237张、大豆284张。通过分类、筛选、专家人工鉴定等质量控制和评估环节,严格按照《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主要作物卷)》中规定的作物发育期标准,遴选出668张作物发育期图像构建成本数据集,包括6个子文件夹,分别存放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大豆关键发育期图像数据,其大小合计为2.05 GB。本数据集依照作物观测对象分类,系统展示六种粮棉油作物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不同阶段的生理结构和形态特征,是开展六种粮棉油作物发育期观测的基准参考,能够帮助观测人员在短期内,快速、准确、全面掌握作物发育期观测技术,进而整体提升农业气象观测业务能力、水平和质量,对农业气象人工观测技术研究与培训、作物发育期科普教育等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小麦 玉米 棉花 油菜 大豆 发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棉区棉秆机械化采收技术的综述与发展趋势
14
作者 亚森江·白克力 张佳喜 +1 位作者 郭刚 艾热帕提·买合木提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92-300,共9页
棉秆是棉花收获后留在田地中的茎秆残留部分,在农业、畜牧业、工业、能源和环保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新疆作为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棉秆产量尤为丰富,对其处理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传统的棉秆处理方法(如直接粉碎还田、切... 棉秆是棉花收获后留在田地中的茎秆残留部分,在农业、畜牧业、工业、能源和环保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新疆作为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棉秆产量尤为丰富,对其处理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传统的棉秆处理方法(如直接粉碎还田、切割收获等)不仅导致农田承载力下降、生态失衡,而且茎秆根部残留物还可能引发土壤病虫害。为此,对棉秆机械化收获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综述。首先,针对新疆棉区不同棉秆收获机械的原理、工作方式、结构形态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其次,阐述了相应的优缺点和应用效果;最后,基于文献回顾,总结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方法和建议,旨在为新疆棉秆机械化采收的研究提供参考,进一步促进我国棉花秸秆产业的健康和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秆 采收 机械化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品质与抗性基因的KASP分型检测
15
作者 王志 李寒冰 +3 位作者 王伟 张玉杰 田蜜 王伟伟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51-57,121,共8页
为解析黄淮麦区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主导品种的品质与抗性遗传基础,利用12个小麦品质、抗病、抗旱和抗穗发芽相关的KASP标记对该区99个小麦品种(系)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品质方面,发现33份携带Glu-D1d基因编码的优质麦谷蛋白亚基5... 为解析黄淮麦区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主导品种的品质与抗性遗传基础,利用12个小麦品质、抗病、抗旱和抗穗发芽相关的KASP标记对该区99个小麦品种(系)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品质方面,发现33份携带Glu-D1d基因编码的优质麦谷蛋白亚基5+10类型材料及39份含有Glu-A1基因编码的Ax1/Ax2*强筋单倍型材料;抗病性方面,仅12份具备Lr68叶锈病抗性基因,所有参试材料中均未检出抗赤霉病Fhb1基因;抗穗发芽检测中,TaSdr-B1a、Rio Blanco型及Hap-H抗穗发芽单倍型分别见于9份、73份及13份材料中;抗旱性方面,53份材料为COMT-3B基因的3Ba抗旱单倍型,45份为TaDREB-B1a抗旱单倍型,而89份材料为TaSST-4A基因的A2a抗旱单倍型。由此可知,黄淮麦区小麦品种中,所检测的抗旱基因分布广泛且占比较高,而抗病性方面优异单倍型占比较少,在育种策略上迫切需要强化抗病基因的引入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品质 抗病 抗旱 抗穗发芽 基因检测 KASP分型技术 黄淮麦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轻型棉花收获机的履带底盘选型分析及展望
16
作者 王振龙 陈长林 +3 位作者 孙勇飞 谢庆 孔凡婷 王建合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5-270,共6页
针对我国长江、黄河流域棉花种植区种植面积小、地形复杂、机械化收获效率低及大型轮式收获机适应性不足的问题,系统分析国内外大型棉花收获机的研究进展,揭示该区域棉花机收困难的主要原因。通过研究履带式底盘在农业领域的优势,分类... 针对我国长江、黄河流域棉花种植区种植面积小、地形复杂、机械化收获效率低及大型轮式收获机适应性不足的问题,系统分析国内外大型棉花收获机的研究进展,揭示该区域棉花机收困难的主要原因。通过研究履带式底盘在农业领域的优势,分类概述普通型、三角型、轮履复合型及倒梯型履带底盘的特点与适用场景,并阐述国内农用履带式底盘的重点研究方向,强调农作物农艺要求对底盘选型的重要性。结合棉花76 cm等行距标准化种植的农艺要求,提出一种适用于长江、黄河流域棉区的后驱式轻型棉花收获机履带底盘,该底盘具有良好的爬坡能力和稳定性,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作业环境,进一步提高棉花收获装备的适应性和收获效率。为促进我国长江和黄河流域棉区机械化收获装备的不断提升,推动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农机农艺相融合、基础研究与先进技术相结合、机电液数字化应用等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底盘 棉花 轻型收获机 智能化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刷辊式履带棉花收获机底盘车架CAE分析与优化
17
作者 王振龙 谢庆 +3 位作者 孔凡婷 张湲湲 孙勇飞 陈长林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0-266,共7页
由于我国长江、黄河流域棉花种植区地形复杂、田间作业行驶不稳定,为适应田间收获作业,研制刷辊式履带棉花收获机。为确保该收获机的整体底盘车架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了解整体底盘车架的振动特性,首先使用SolidWorks对整体底盘车架进行... 由于我国长江、黄河流域棉花种植区地形复杂、田间作业行驶不稳定,为适应田间收获作业,研制刷辊式履带棉花收获机。为确保该收获机的整体底盘车架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了解整体底盘车架的振动特性,首先使用SolidWorks对整体底盘车架进行三维建模,结合ANSYS Workbench对整个底盘车架进行静力学以及模态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静态载荷条件下,该底盘车架整体变形结果为最大部分变形量为1.929 mm,履带行走底盘最大变形量为1.4363 mm,整体底盘车架的最大等效应力为226.97 MPa,平均等效应力为5.5879 MPa,综合静态结构的仿真结果来看,该收获机可以达到安全使用标准。整体底盘车架采用8阶模态分析,确定底盘车架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8阶模态结果的固有频率范围都在100 Hz以下,整体底盘车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主要受到低阶频率振动的影响,符合整体结构设计的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收获机 履带底盘 ANSYS 结构优化 静态结构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秆拔秆粉碎一体收获台设计与试验
18
作者 廖培旺 于家川 +3 位作者 邵蓉蓉 刘凯凯 张爱民 宋科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39,共7页
针对棉秆拔秆效果差、拔秆后直接进行压捆质量差等问题,设计一种配套自走式棉秆联合收获打捆机使用的棉秆拔秆粉碎一体收获台,能够一次性完成拔秆、粉碎和输送功能。该收获台通过安装有松土叶片和拔秆齿板的拔秆机构将棉秆从田间拔除,... 针对棉秆拔秆效果差、拔秆后直接进行压捆质量差等问题,设计一种配套自走式棉秆联合收获打捆机使用的棉秆拔秆粉碎一体收获台,能够一次性完成拔秆、粉碎和输送功能。该收获台通过安装有松土叶片和拔秆齿板的拔秆机构将棉秆从田间拔除,可以提高拔净率,降低拔断率;通过拔秆机构和粉碎机构的配合作业将拔除后的棉秆进行粉碎,可以提高棉秆后续压捆作业的压捆质量。田间性能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机具前进速度、拔秆机构入土深度、拔秆机构转速、粉碎机构转速、输送辊转速和棉秆压缩频率分别为1.2 m/s、0.1 m、135 r/min、1 800 r/min、350 r/min和110次/min时,机具的棉秆拔净率、棉秆拔断率、压捆密度、成捆率、抗摔率和规则棉捆率分别为98.4%、1.31%、159.28 kg/m^(3)、98.5%、99.48%和99.78%;与棉秆不对行拔秆台对比,各试验性能指标分别提高4.79%、-63.61%、8.83%、2.48%、3.73%和1.51%,表明所设计的棉秆拔秆粉碎一体收获台作业性能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秆拔秆 粉碎一体收获台 拔秆机构 粉碎机构 输送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小麦籽粒含氮量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
19
作者 任羡 王丹丹 +1 位作者 张翀 巨晓棠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5-1055,共11页
【目的】小麦籽粒含氮量是计算氮管理指标的关键参数,研究我国不同农业生态区小麦籽粒含氮量及其影响因素,是制定小麦增产提质科学管理措施的重要基础。【方法】以“小麦”、“产量”、“氮”为关键词,在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检索... 【目的】小麦籽粒含氮量是计算氮管理指标的关键参数,研究我国不同农业生态区小麦籽粒含氮量及其影响因素,是制定小麦增产提质科学管理措施的重要基础。【方法】以“小麦”、“产量”、“氮”为关键词,在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检索了1980—2023年间发表的文献,筛选条件为:数据需来源于田间原位试验,重复次数不少于3次,至少涵盖一个完整的小麦种植季,且必须报道实测的籽粒含氮量(或通过籽粒吸氮量和产量间接计算得出)。最终得到333篇论文,其中涉及籽粒产量的样本有3086个,涉及籽粒含氮量的样本有1789个。统计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西南地区这4大农业生态区的小麦籽粒产量和含氮量,并计算不同农业生态区小麦收获氮和氮素盈余的差异。同时,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Meta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方法,探究气候、土壤、氮肥管理以及品种差异等因素对小麦籽粒含氮量的影响,进而分析导致中国小麦籽粒含氮量存在空间差异的原因。【结果】我国小麦籽粒平均含氮量为2.37%,不同农业生态区存在显著差异。华北平原和西北地区的小麦籽粒含氮量相对较高,分别为2.43%和2.37%;西南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小麦籽粒含氮量相对较低,分别为2.21%和2.18%。基于全国平均籽粒含氮量和区域化籽粒含氮量计算的小麦收获氮(氮盈余)存在差值,在西北地区、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西南地区该差值分别为0、-4、10和8 kg/hm^(2)。籽粒含氮量与年均降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与年均气温和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不同筋型小麦的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中筋(6.25 t/hm^(2))>强筋(5.99 t/hm^(2))>弱筋(5.76 t/hm^(2))。小麦籽粒产量与含氮量无直接关联,产量在中等水平时能实现产量和含氮量的协同。不同品种小麦的籽粒含氮量也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品种选择和合理施氮是协同提高小麦产量和籽粒含氮量的有效措施。【结论】在进行小麦收获氮估算时,需要考虑不同农业生态区籽粒含氮量的差异,以准确评估区域氮素盈余和氮素利用率等指标。影响小麦籽粒含氮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年均降雨量、年均气温和施氮量。通过优化施氮方式,如分次施氮、减少基肥比例和氮肥深施,可显著提升小麦籽粒含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产量 籽粒含氮量 收获氮 氮素盈余 农业生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机收减损关键技术探讨
20
作者 席锦锦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3期16-18,共3页
垣曲县是山西省小麦主产区之一,小麦种植面积大,在农机装备不断升级、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的同时,小麦机收损失问题日益凸显,如何降低小麦机收损失十分重要。通过介绍小麦机收损失的主要表现形式,分析了造成小麦机收损失... 垣曲县是山西省小麦主产区之一,小麦种植面积大,在农机装备不断升级、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的同时,小麦机收损失问题日益凸显,如何降低小麦机收损失十分重要。通过介绍小麦机收损失的主要表现形式,分析了造成小麦机收损失的主要原因,结合垣曲县小麦种植特点,提出了适用当地的机收减损关键技术,旨在更好地贯彻落实“两强一增”行动,保障当地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机收减损 关键技术 垣曲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