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宪法理论特质与实践指向
1
作者 陈建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5-225,共11页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包含一系列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中国宪法的核心要义,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和实践,标志着我们党对宪法的认识和实践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宪法理论特质与实践指向加以...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包含一系列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中国宪法的核心要义,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和实践,标志着我们党对宪法的认识和实践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宪法理论特质与实践指向加以研究分析,既有助于从宪法视角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刻内涵,也有利于为新时代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更好开展确立行动指南。“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我国政法话语体系中历来居于重要位置,贯穿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系统论述里,是理解中国宪法的政治内涵、人民属性和实践指向的关键线索。其中,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宪法的首要政治内涵。中国宪法由此肩负着重要的政治使命,是巩固和保障党的领导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确保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根本法治保障。坚持人民当家作主集中彰显中国宪法的人民属性。中国宪法是人民的宪法,宪法的核心内容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公平正义是宪法实施的崇高追求,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宪法实施的最终归宿。只有牢牢依靠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宪法才能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宪法全面实施战略布局的实践指向,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有效实现展开。坚持党的领导,是宪法全面实施的根本保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宪法全面实施的根基所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既是宪法全面实施的必然要求,也为宪法全面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法治基础。正是对“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坚持和实现,确保了宪法全面实施不是空洞的宣示,而是有着具体的实践路径和坚实的实施基础,我国宪法所承载的政治内涵、所保障的人民根本利益,才能够切切实实地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对宪法的系统阐释,形成了完全不同于西方宪政话语模式的关于中国宪法的科学完备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这为我们更好地认知和理解中国宪法提供了科学指引,也为中国宪法学的理论研究树立了正确典范。中国宪法学应当根植于中国宪法的历史与实践之中,将研究的视角和重心真正聚焦在中国真实生动的政法实践中,这是认知中国宪法真实,推动中国宪法实施,建立中国宪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中国宪法 政治内涵 人民属性 宪法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文化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探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栾兆星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7,共16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全方位融入当下中国的法治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中华传统礼法文化在近代中国解体造成的社会治理困境以及当下中国对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治理方式的强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全方位融入当下中国的法治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中华传统礼法文化在近代中国解体造成的社会治理困境以及当下中国对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治理方式的强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文化背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了传统德礼观念,增强了法治的道德底蕴。在立法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量入法入规,在形式上类似于中国中古时期法典编纂着力体现德礼的精神;在司法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释法说理中起到的作用,与古代司法裁判所追求的情理法整体性思维与一体化平衡艺术风格类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是当下中国重构“礼法”的尝试,蕴含了“德性法治”这种既在实践上具有中国特色又在理论上具有普世之维的法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礼法 释法说理 整全性 德性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罪谨慎与去罪宽宥:现代化视域中的轻罪治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杰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0,共11页
轻罪治理现代化是刑事法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轻罪治理价值理性包括刑法谦抑慎重理念、刑法机能二元平衡、刑事政策“轻轻重重”以及刑罚宽和适度等内容。以轻罪价值理性为目标予以衡量,当前我国轻罪治理存在入罪范围过于宽泛、罪名设... 轻罪治理现代化是刑事法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轻罪治理价值理性包括刑法谦抑慎重理念、刑法机能二元平衡、刑事政策“轻轻重重”以及刑罚宽和适度等内容。以轻罪价值理性为目标予以衡量,当前我国轻罪治理存在入罪范围过于宽泛、罪名设置相对随意、出罪通道狭窄、轻罪治理过度依赖刑法以及犯罪附随后果严厉等问题。为此,应当围绕入罪谨慎与去罪宽宥的目标,在立法上实现轻罪罪名合理调控、入罪标准适当提升、轻罪行为适度回归治安处罚调整;在司法上发挥程序过滤效应,实现轻罪罪犯处遇宽和,以轻罪记录封存和犯罪附随后果清理实现轻罪去罪宽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法治现代化 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 轻罪治理 犯罪附随后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法治化”意涵
4
作者 金永明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4,I0002,共15页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国际社会发展趋势,符合全球海洋治理要求,体现中国海洋政策的价值和目标,已成为主导中国海洋事务的重要原则和行动指南。为了让海洋命运共同体这一海洋治理新理念为国际社会接受并发展成为海洋法制度的新理念,...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国际社会发展趋势,符合全球海洋治理要求,体现中国海洋政策的价值和目标,已成为主导中国海洋事务的重要原则和行动指南。为了让海洋命运共同体这一海洋治理新理念为国际社会接受并发展成为海洋法制度的新理念,中国不仅需要积极阐释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的原则和精神,大力宣传海洋命运共同体的优势,包括从内容、原则和法理基础方面分析其融入海洋法尤其是国际海洋法制度的可行性及适用范围,而且应借鉴他国发展和丰富海洋法制度的立法经验,在海洋功能性事项上积极作为,进一步修订完善国内海洋法律制度。这些积极作为是促使国际社会认可和接纳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必要条件,也有助于实现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法治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命运共同体 基本内涵 法治化 适用范围 中国的作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中小学一体化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教育策略研究
5
作者 王小一 王雨南 宫麟丰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38-41,共4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法治教育的核心。大中小学一体化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教育是完善大思政育人、提升青少年法治素质进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在分析大中小学一体化推进习近平法治思...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法治教育的核心。大中小学一体化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教育是完善大思政育人、提升青少年法治素质进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在分析大中小学一体化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教育的价值意蕴和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联动机制、增强教师法治教学本领、横纵两维融通资源的实施策略,以期提升大中小学一体化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教育的育人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教育 大中小学一体化 价值意蕴 实施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法制”到“法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教育政策的演进逻辑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4
6
作者 姚佳胜 张慧琳 李颖芳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22,共7页
家庭教育政策是规范与支持家庭教育发展的重要工具,是推进我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教育政策经历了以边缘性探索为中心的萌芽发展阶段、以系统性规划为抓手的改革发展阶段和以体系化建设为重点的深入发展... 家庭教育政策是规范与支持家庭教育发展的重要工具,是推进我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教育政策经历了以边缘性探索为中心的萌芽发展阶段、以系统性规划为抓手的改革发展阶段和以体系化建设为重点的深入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其动力机制、价值取向、实施过程保障及话语规则均有其独特的演进逻辑。家庭教育法治化是我国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家庭教育从“法制”走向“法治”,可采取以下推进路径:形成强化基础建设、优质均衡发展的政策动力机制,秉持兼顾个体与社会、协调多元利益的政策价值取向,深化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组织建设的政策实施过程保障,体现深入了解民情、广泛反映民意的政策话语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以来 家庭教育政策 教育法制 教育法治 政策动力机制 政策价值取向 政策实施保障 政策话语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探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蒙 雷家昂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6-144,共9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凝练和现实表达,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密关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彰显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文化自觉,是推进中华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凝练和现实表达,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密关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彰显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文化自觉,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然选择,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方向指引;通过树牢法律信仰、型构法律原则和融入法律规则,弘扬国家与民族的整体价值导向、概括指引全社会的价值认同,并具体设定微观的行为模式和制度指示,实现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法治实施的指引和推进。新时代新征程,要关注宪法核心价值观条款完善、民族工作基本法律的核心价值观融入等问题,在规律、技术与价值相互交融的视域下促进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的路径优化。着力增强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的系统性、针对性和精准性,推进入法理念的升华和入法技术的完善,在对各族人民现实生活场景的科学指引与能动改造中推动全社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认同 入法入规 中华民族共同体 德法共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程序法理探析
8
作者 拜荣静 罗桂霞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8-167,共10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人民性的法治基本属性,以良法善治为重要价值追求,在关涉程序的立法、法律实施、法律监督等领域提出一系列新的程序法理概念、范畴等重要论述,指导我国程序法治建设在权力规范运行、尊重和保障人权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人民性的法治基本属性,以良法善治为重要价值追求,在关涉程序的立法、法律实施、法律监督等领域提出一系列新的程序法理概念、范畴等重要论述,指导我国程序法治建设在权力规范运行、尊重和保障人权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从法理角度,对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程序法理有关词或语汇进行理论研究和分析,概括提炼其在新时代法治实践中的中国式表达,并对其进行系统化和类型化梳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程序法理 内涵 类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价值观与方法论——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为借鉴 被引量:4
9
作者 罗培新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5,共14页
推进全球制度变革,减少乃至消除绝对贫困,推进共同繁荣,是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的核心价值,与追求“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的法治初始价值一脉相承。优化营商环境的要义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法治嵌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每一项指标... 推进全球制度变革,减少乃至消除绝对贫困,推进共同繁荣,是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的核心价值,与追求“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的法治初始价值一脉相承。优化营商环境的要义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法治嵌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每一项指标的每一个细节,已经成为各项指标内生的一部分。世界银行评估非常注重在企业灵活度与社会整体效益中求取平衡。我国应组建高水平专家队伍,对世界银行BR体系进行精准解读宣传,修正世界银行方法论原文错误,加大我国参与制定国际规则的力度。同时确立经济领域求同、社会领域存异的规则理念,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引入对标国际先进标准的“清单式”管理和“激活式”立法模式,构建以经营者为视角的立法范式及若干核心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银行评估 价值观 方法论 法治化 完善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律:中华文化符号国际传播的理论考察、实践形态与建构路径 被引量:5
10
作者 冯月季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4,共10页
和谐律是跨文化传播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在中西方各自的文化传统中都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中华文化符号在其孕育之初,便以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为根本精神内涵。文明之间的交流互动使中华文化的器物符号、艺术符号与文字符号所蕴... 和谐律是跨文化传播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在中西方各自的文化传统中都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中华文化符号在其孕育之初,便以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为根本精神内涵。文明之间的交流互动使中华文化的器物符号、艺术符号与文字符号所蕴含的天人合一、和合共生的和谐理念与审美精神传播到世界各地,在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中极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需要秉持和谐律的价值原则,通过媒介技术赋能提升中华文化符号国际传播的效果,通过故事性表达建构中华文化符号国际传播的叙事体系,通过沟通对话弘扬中华文化符号的世界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律 中华文化符号 跨文化传播 国际传播 价值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内涵与实现进路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晟 徐明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64,共8页
新时代,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对我国法治提出了更高要求。法治价值是法治的精神内核,是决定法治走向和法治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法治价值的系统视阈下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的三重价值内涵,以及社会主义法治价值对于中外传统法治价值的超越,... 新时代,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对我国法治提出了更高要求。法治价值是法治的精神内核,是决定法治走向和法治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法治价值的系统视阈下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的三重价值内涵,以及社会主义法治价值对于中外传统法治价值的超越,有助于理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实现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治价值 法治价值内涵 法治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规范的跨文化比较 被引量:41
12
作者 凌文辁 郑晓明 方俐洛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6-254,共9页
对中、日、美三国的社会规范进行了比较研究。被试为北京1434人,大阪608人,洛杉矶1409人。在3方共同研讨基础上编制了统一的调查问卷,共67个项目。采用SPSS 10.0软件对结果进行了多元统计、解析。结果表明:(1)三国国民的社会规范的基本... 对中、日、美三国的社会规范进行了比较研究。被试为北京1434人,大阪608人,洛杉矶1409人。在3方共同研讨基础上编制了统一的调查问卷,共67个项目。采用SPSS 10.0软件对结果进行了多元统计、解析。结果表明:(1)三国国民的社会规范的基本维度是一致的,包括伦理道德、价值取向、法律规章和社会习俗4个维度。其中,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组成内控规范,法律规章和社会习俗组成外控规范。(2)中日两国的社会规范都是以内控规范为主,外控规范为辅。中国人在内控规范中,以伦理道德为主,价值取向为次;在外控规范中,法律规章为主,社会习俗为辅。而日本人的内控规范中却以价值取向为主,伦理道德为辅。(3)美国人的社会规范以外控为主,内控为辅。在外控的两大维度中,法律规章为主,社会习俗为次;在内控规范中,以价值取向为主,伦理道德为辅。尽管三国之间有着相同的规范维度,但组成各规范维度的具体规范,既有超越特定文化的共同规范,又存在着依存于特定文化的特殊规范。社会规范的文化差异是导致管理冲突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规范 伦理道德 价值取向 法律规章 社会习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思考——学习党的十八大关于法治建设的论述 被引量:7
13
作者 聂秀华 邱飞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6-89,共4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及"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部署,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由"法律体系"的构建向"法治体系"构建的转变。这一转变,更加明确了法治是治国的机制方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及"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部署,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由"法律体系"的构建向"法治体系"构建的转变。这一转变,更加明确了法治是治国的机制方略和行动纲领及其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的价值意义;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内涵;勾勒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价值分析 基本内涵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人员价值取向的现状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金盛华 李慧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3年第2期100-104,121,共6页
对8省市的428位专业人员所进行的价值取向研究表明,我国专业人员的价值取向总体倾向是积极向上,与社会期待相符合的,重视社会责任、工作、公众利益、法律规范、感情和家庭的价值;性别、文化程度和年龄等人口统计学因素显著影响专业人员... 对8省市的428位专业人员所进行的价值取向研究表明,我国专业人员的价值取向总体倾向是积极向上,与社会期待相符合的,重视社会责任、工作、公众利益、法律规范、感情和家庭的价值;性别、文化程度和年龄等人口统计学因素显著影响专业人员的价值取向的个别侧面,但收入水平、婚姻状况和家庭结构的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人员 价值取向 价值观 法律法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对法治价值实现的支持作用及路径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春明 王重国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9-116,共8页
保障法治价值在当代中国的实现,必须借助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支持。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有助于避免法治在当代中国的扭曲性发展,为法治价值获得人们的认同与接受提供良好的社会土壤。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能够修正法治发展的价值偏差,拓展法治... 保障法治价值在当代中国的实现,必须借助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支持。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有助于避免法治在当代中国的扭曲性发展,为法治价值获得人们的认同与接受提供良好的社会土壤。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能够修正法治发展的价值偏差,拓展法治价值的内涵和外延,促进各项法治价值在当代中国的和谐发展。我们应把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价值联系起来,培养法治价值实现的社会基础;应采取"个人—社会"的法治本位发展路径,在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实现平衡,避免法治价值追求的极端性;应坚持"实质—程序"的正义追求路径,在实质正义和程序正义之间取得平衡,实现法治价值发展的理性化和全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价值 补正 拓展 和谐 个人价值 社会价值 实质正义 程序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法治的概念证成及形态定位 被引量:26
16
作者 罗洪洋 陈雷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35,共11页
"智慧法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定义是"充分运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法治类型",广义定义是"运用现代科技和发挥人类思维智慧以实现法律正义的法治。"智慧法治就是运用人类智慧解决法治理论和实践问... "智慧法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定义是"充分运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法治类型",广义定义是"运用现代科技和发挥人类思维智慧以实现法律正义的法治。"智慧法治就是运用人类智慧解决法治理论和实践问题的一种高级的法治形态,其特征是:法治运行的智能性、正义实现的必然性、问题解决的准确性、证据确定的快速性、信息处理的丰富性、逻辑思维的健全性、价值判断的正确性、判决结论的质优性。法治及其运行与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交融互动,使得智慧法治进一步展现出特定的具体形态,诸如立法形态、执法形态、司法形态和法律服务形态等等,这些法治运行环节的形态共同组成了智慧法治的逻辑框架。智慧法治使我国的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等法治具体形态更加具有科学性和智能性,也提高了我国法治治理和服务的质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智慧法治 形态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中国的内涵与时代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小军 陈建科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70,共8页
新时期,面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法治问题,"法治中国"这一概念应运而生。"法治中国"的中心在"中国";"法治中国"的"法治"环节由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组成;法治经... 新时期,面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法治问题,"法治中国"这一概念应运而生。"法治中国"的中心在"中国";"法治中国"的"法治"环节由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组成;法治经济、法治政治、法治文化、法治社会、法治生态文明是其构成要素;"法治中国"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向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转变;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法治中国的实现路径。法治中国的话语体系具有统一性、系统性、自觉性、责任性、渐进性、宪法依托性、规范性和开放性等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中国 新概念 新内涵 时代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概念的性质探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潘佳铭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4-48,共5页
法治概念是法治理论的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前提。对法治概念性质的不同理解,内在地包含着对法治建设内容的不同规定,甚至内在地规定着法治建设的不同模式。从性质上讲,不能把"法治"概念局限在法律自身范围之... 法治概念是法治理论的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前提。对法治概念性质的不同理解,内在地包含着对法治建设内容的不同规定,甚至内在地规定着法治建设的不同模式。从性质上讲,不能把"法治"概念局限在法律自身范围之内而仅仅将其视为一个纯粹的法学概念,法治内在地包含着道德价值追求和基本政治原则,甚至包含着对法律的热忱和信仰。法治应该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因而法治建设也就是一个融政治建设、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建设 法治理论 法学概念 法治国家 政治建设 法律 政治原则 着法 综合性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荀子“隆礼重法”思想:缘起、内涵与价值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先进 周文宇 张露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2-99,共8页
荀子是先秦时期最后一位思想家,他不仅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荀子将"礼"与"法"有机结合起来,使"礼"从一种普遍的人伦关系上升为社会伦理规范体系,具有社会规范作用,主张"隆... 荀子是先秦时期最后一位思想家,他不仅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荀子将"礼"与"法"有机结合起来,使"礼"从一种普遍的人伦关系上升为社会伦理规范体系,具有社会规范作用,主张"隆礼"。与此同时,荀子意识到了刑罚在国家治理、社会和谐与人伦关系中的强制约束作用,创造性地提出了"重法"思想,从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隆礼重法"思想体系。荀子"隆礼重法"思想充分体现了人文精神和法治精神、仁治思想和法治思想、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对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思想、治国理念和社会管理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今天建设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儒家思想 法治国家 隆礼重法 理论缘起 基本内涵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生态化趋势初探 被引量:66
20
作者 曹明德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4-123,共10页
法律生态化趋势是生态伦理观在法律上的反映 ,从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到可持续发展伦理观的革命是法律生态化的伦理基础 ,正是这种变化了的价值观引发了法律生态化的趋势。这种趋势表现为在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宪法地位以及创设新型权利 ... 法律生态化趋势是生态伦理观在法律上的反映 ,从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到可持续发展伦理观的革命是法律生态化的伦理基础 ,正是这种变化了的价值观引发了法律生态化的趋势。这种趋势表现为在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宪法地位以及创设新型权利 ,承认环境组成部分的内在价值及其有限的法律主体资格 ,承认非人类存在物的诉讼主体资格 ,生态本位的立法目的 ,民法生态化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认 法律主体资格 诉讼主体资格 宪法地位 立法目的 民法 确立 生态化 趋势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