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朝鲜王朝早期青花白瓷溯源及纹样审美风格 被引量:1
1
作者 章婷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5,共6页
中、朝贸易为朝鲜王朝早期的青花白瓷生产提供了必要条件。自世宗时期起,朝鲜陶瓷需求渐增,从青瓷发展为使用高岭土的白瓷,烧造技术难度随之增加。这种变化始于高丽与朝鲜交替时期,官方和民间窑炉均生产兴旺。朝鲜青花白瓷的特点在于“... 中、朝贸易为朝鲜王朝早期的青花白瓷生产提供了必要条件。自世宗时期起,朝鲜陶瓷需求渐增,从青瓷发展为使用高岭土的白瓷,烧造技术难度随之增加。这种变化始于高丽与朝鲜交替时期,官方和民间窑炉均生产兴旺。朝鲜青花白瓷的特点在于“留白”,这是朝鲜“尚白”审美意识的体现,也是儒家思想影响的结果。到16世纪末,朝鲜青花白瓷已体现出自身的民族特色,不再受到中国三段式纹样的局限,展现了更多自由和清新的绘画感,在融合了传统的、文人式的审美因素后,开始形成独特的朝鲜风格,这一时期的青花白瓷因此成为反映世俗愿望和代表朝鲜王朝早期大胆创新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王朝 青花白瓷 纹样题材 简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金元时期山西民间白瓷艺术风格和装饰技法研究——以浑源县界庄窑为例
2
作者 王宁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7-143,共7页
辽金元时期,山西民间生产的白瓷在北方陶瓷产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中浑源界庄瓷器被认为是当时北方白瓷的代表。浑源界庄窑白瓷研究对于理解辽金元时期山西民间瓷器的生产至关重要,是对北方陶瓷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将浑源界庄窑白... 辽金元时期,山西民间生产的白瓷在北方陶瓷产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中浑源界庄瓷器被认为是当时北方白瓷的代表。浑源界庄窑白瓷研究对于理解辽金元时期山西民间瓷器的生产至关重要,是对北方陶瓷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将浑源界庄窑白瓷与定窑的白瓷进行比较,并将窑址发掘出的白瓷技术资料与白瓷生产的遗留信息相结合,略谈辽金元山西民间白瓷的工艺、艺术风格和装饰技法,为研究民间白瓷的同仁们提供参考。本研究对保护和传承传统白瓷工艺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金元 民间 白瓷 粗犷 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件瓷器修复补配材料研究——以元青花大盘修复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洪梅 黄苗 +2 位作者 李其江 袁枫 王宪旅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6-133,共8页
古陶瓷修复材料存在局限性和复杂性,修补缺损较多的瓷器会因为重心偏离而存在损坏风险,同时因为材料结构、机理等因素的差异也会使修复材料难以达到与古陶瓷同等的质感。本工作以景德镇陶瓷大学所藏元代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盘为例,从元... 古陶瓷修复材料存在局限性和复杂性,修补缺损较多的瓷器会因为重心偏离而存在损坏风险,同时因为材料结构、机理等因素的差异也会使修复材料难以达到与古陶瓷同等的质感。本工作以景德镇陶瓷大学所藏元代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盘为例,从元青花大盘本体材质特征出发,通过透光度、密度、硬度等对补配材料进行适配性分析研究,最终确认适合补配元青花大盘的粘接剂为Hxtal(NYL-1),而200目、800目、3000目氧化铝混合后掺入红星509环氧胶是最接近元青花工艺特点的补配材料。研究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古陶瓷修复材料应用的科学性,在遵循修复原则的基础上,既减少了文物的安全隐患,同时也使器物展陈具有更好的整体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青花 粘接 补配 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青花钴料微区化学组成差异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熊露 郁永彬 +3 位作者 李锦伟 吴强 吴琳 李其江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1-607,共7页
同一元青花瓷子母线旋纹与主题纹蓝彩色泽等装饰效果存有异同,本研究为探索其微区化学组成特征差异,采用能谱仪(EDXRF)对景德镇陶瓷大学博物馆馆藏元青花绘饰内容进行无损分析并进行实验模拟,取得以下成果:(1)探明了这批标本所用钴料组... 同一元青花瓷子母线旋纹与主题纹蓝彩色泽等装饰效果存有异同,本研究为探索其微区化学组成特征差异,采用能谱仪(EDXRF)对景德镇陶瓷大学博物馆馆藏元青花绘饰内容进行无损分析并进行实验模拟,取得以下成果:(1)探明了这批标本所用钴料组成特征以及其类别归属;(2)揭示了子母线旋纹与主题纹饰化学组成差异以及其特征;(3)厘清了钴料工艺提纯对形成特征差异之间的关系;(4)佐证了元青花瓷已开始出现不同的绘饰用料,继而影响明清时期青花瓷绘体系。该研究不仅为元青花瓷科技研究提供新的角度,同时为进一步探索中国青花瓷绘饰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青花 微区差异 实验模拟 提纯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青花水波纹构图来源及其流行原因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万晓惠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3-129,共7页
通过对传世馆藏和考古发掘出土带有水波纹装饰元青花瓷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可知元青花瓷上水波纹样式多达三类五种。然后,运用图像学研究方法和对比研究法,将上述水波纹与其他中国工艺美术品上同类纹饰进行比较,以此揭示出各类水波纹构图... 通过对传世馆藏和考古发掘出土带有水波纹装饰元青花瓷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可知元青花瓷上水波纹样式多达三类五种。然后,运用图像学研究方法和对比研究法,将上述水波纹与其他中国工艺美术品上同类纹饰进行比较,以此揭示出各类水波纹构图来源多样性,尤以南宋马远所绘《水图》影响最大。然后,结合文献资料,论证了元青花瓷上典型水波纹流行背后原因可能与1330年中期至1352年之间文人画复古之风兴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青花 水波纹 版画 吉州窑 水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青花装饰纹饰风格及其形成背景 被引量:17
6
作者 施茜 王一伟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5-78,共4页
从元青花瓷的形成背景,分析了元青花纹饰风格的形成原因。元青花瓷在生产过程中,针对不同使用群体的风俗、文化、宗教信仰,形成了其各异的装饰风格。
关键词 元青花 纹饰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符号学的元代青花人物故事纹饰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陈健毛 肖绚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34,共4页
从符号学的角度来审视陶瓷文化艺术,为解读陶瓷文化艺术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基于符号学的视角,对元代青花人物故事纹饰进行研究,会得出迥异于以前公认观点不同的结论。元青花人物故事纹饰以其隐喻性的符号表明:其并不是元蒙统治者崇青... 从符号学的角度来审视陶瓷文化艺术,为解读陶瓷文化艺术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基于符号学的视角,对元代青花人物故事纹饰进行研究,会得出迥异于以前公认观点不同的结论。元青花人物故事纹饰以其隐喻性的符号表明:其并不是元蒙统治者崇青尚白审美追求的展现,而是汉族劳动人民情感和意志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 元青花 人物故事纹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互文的青花——透过元青花看土耳其伊兹尼克与景德镇青花瓷的文化互涉 被引量:9
8
作者 康青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3-106,共4页
对比景德镇元青花和土耳其伊兹尼克陶瓷的产生背景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现象,可以发现元青花的产生除了当时高岭土的发现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在元朝政府特殊的背景和与西亚的贸易中形成的。这个因素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而... 对比景德镇元青花和土耳其伊兹尼克陶瓷的产生背景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现象,可以发现元青花的产生除了当时高岭土的发现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在元朝政府特殊的背景和与西亚的贸易中形成的。这个因素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而土耳其伊兹尼克的陶瓷从产生之初就是把来自中国的青花瓷作为能够到达的终点站从模仿开始到最后形成自己的文化内涵。本文试图探讨不仅伊兹尼克陶瓷风格的产生是在汲取景德镇青花营养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曲华丽乐章,而且景德镇元青花的产生除了技术和高岭土的发现,也是拜元朝的蒙古皇帝和被西亚直接订制所要求的风格中转换所赐,元青花无论造型或青花料还是装饰风格都带有明显的西亚风格,这种国家间的传播方式也直接促成了元青花迅速代替影青等单色釉,成了中国符号。元青花产生在先,但其产生的根源在伊斯兰和波斯文化需求和对青花画料以及装饰风格的直接影响,伊兹尼克陶瓷产生在后,但其对元青花风格显而易见的模仿是伊兹尼克陶瓷的直接动力所在。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所在;即寻找出元青花与西亚文化之间,以及土耳其陶瓷与元青花关系的互动和关联关系,来试图说明当代文化产生的潜在影响并非是寻找独创,而是生成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伊兹尼克 元青花 伊斯兰文化 模仿 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器的产生与发展 被引量:6
9
作者 曹建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30,101,共5页
本文首先对青花瓷器的概念及其形成进行了界定和考证,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唐代青花瓷器的起源与景德镇青花瓷器的产生时间与成熟时代,最后分析了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器产生与发展的原因。文章认为青花瓷器在景德镇的产生和成熟应该说是中国文... 本文首先对青花瓷器的概念及其形成进行了界定和考证,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唐代青花瓷器的起源与景德镇青花瓷器的产生时间与成熟时代,最后分析了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器产生与发展的原因。文章认为青花瓷器在景德镇的产生和成熟应该说是中国文明与西亚文明交流的结果,是景德镇宋元高质量青白瓷制瓷技术与磁州窑、吉州窑成熟的釉下彩绘技术和西亚优质的进口钴料相结合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瓷器 元代 景德镇 西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青花瓷装饰艺术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斌 王莹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5-77,共3页
元青花瓷作为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位置的一个品种,她所蕴涵的传统文化内涵、民族特征和艺术审美等各方面,都拥有无可估量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针对元青花瓷进行装饰艺术风格的研究,从元朝时期青花瓷的兴起原因探寻,到元青花... 元青花瓷作为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位置的一个品种,她所蕴涵的传统文化内涵、民族特征和艺术审美等各方面,都拥有无可估量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针对元青花瓷进行装饰艺术风格的研究,从元朝时期青花瓷的兴起原因探寻,到元青花的器型、图案、装饰及微观特征各个方面的分析,力求系统全面地认识和总结元青花的整体艺术风格和装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青花 装饰艺术 艺术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域艺术对元代青花瓷装饰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禹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64,共3页
通过对元代的历史环境和元代青花瓷装饰的特点、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对元代青花瓷装饰的特点和内容及结合元代大规模海外贸易的历史背景和佛教艺术本土化的论述,详细阐述了异域艺术对元代青花瓷装饰的影响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 元青花 装饰 异域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青花斑点的笔法研究——以元明墓葬出土文物为中心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殿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8-123,共6页
由于青花料淘洗和研磨得不够细致,加之使用画笔的笔法不同,导致元代青花瓷器上所绘青花纹样存在各种各样的斑点。这些斑点大小、形状各异,其名称和形成原因各不相同。本文以元明墓葬出土元青花瓷器为中心,总结出来元青花绘饰中的斑点的... 由于青花料淘洗和研磨得不够细致,加之使用画笔的笔法不同,导致元代青花瓷器上所绘青花纹样存在各种各样的斑点。这些斑点大小、形状各异,其名称和形成原因各不相同。本文以元明墓葬出土元青花瓷器为中心,总结出来元青花绘饰中的斑点的形成与青花的笔法息息相关,出现斑点的笔法中,线条主要集中在铁线和鱼骨线上,箍线一般不出现斑点;填色中的斑点则主要形成于点按填色法、涂料填色法和抹料法中,搨料法一般不出现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葬 元青花 斑点 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青花瓷器上的“携琴访友图”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蒋小兰 高颖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2-94,共3页
明代青花瓷器上的"携琴访友图"是青花装饰中的一种,是明代高士文化在器物上的反映。青花瓷"携琴访友图"在明代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其在绘画技法、表现手法以及青料运用上都有着不同的特色,是值得借鉴的艺术题材。
关键词 携琴访友图 明代 青花瓷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民窑青花瓷上的民俗文化探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晓梅 薛野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1-238,共8页
民俗文化是民间民众风俗生活和风俗文化的统称。从明代民窑青花瓷上的民俗文化题材、民俗文化根源、典型图式及其文化意蕴等几个方面来探索其上的民俗文化内涵,力求比较全面地展示明代民窑青花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关联性。
关键词 明代民窑 青花瓷 民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青花瓷的历史地位评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练缤艳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4-66,共3页
元青花虽产自中国,但长期不为人知,不被人认同。通过对元青花的历史背景、艺术成就及其对世界陶瓷的影响等方面的阐述,评析了元青花的历史地位。指出元青花是中国陶瓷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分水岭,是中国艺术品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品种之一。
关键词 元青花 历史 艺术成就 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景德镇青白瓷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雨前 《陶瓷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96-303,共8页
元代景德镇青白瓷是对宋代的继承和发展。本文对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在元代的流变情况以及对宋、元时期景德镇青白瓷在胎釉、装烧、装饰、造型等方面的不同特征,作了较为深入的讨论。
关键词 元代 景德镇 青白瓷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青白瓷蕴含的儒之德、释之空与道之静 被引量:1
17
作者 蔡锐 成珊珊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8-92,共5页
宋代青白瓷的质朴之感拒绝了华贵、繁杂的色彩与装束,让欣赏之人告别了尘世的喧嚣,换上凝静之心来真切的体会、感悟。通过中国本土或被本土化的儒释道三家审美思想来论述青白瓷之美。
关键词 宋代青白瓷 儒释道 仁德 空灵 虚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青花与磁州窑釉下黑彩纹饰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冯冕 汪柠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84,共10页
本文从纹饰布局、常见装饰纹样以及绘饰笔法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了元青花与磁州窑釉下黑彩的异同,通过大量图片资料证明元青花与磁州窑釉下黑彩并无亲缘关系,而与同时代的丝绸、金银器等受元统治者喜爱的工艺美术品装饰有高度的相似性。
关键词 元青花 磁州窑釉下黑彩 纹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制”还是“内销”——论明代中前期青花瓷的主要消费群体 被引量:2
19
作者 谈谭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7-55,共9页
明代中前期青花瓷器大量出现在中东、西亚和东非等地的考古发掘中,其特殊的造型、纹饰、工艺和色料曾引起中外学者的广泛兴趣。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中东西亚等地的穆斯林商人从明代中国大量"定制"青花瓷器后运回国内。然而,... 明代中前期青花瓷器大量出现在中东、西亚和东非等地的考古发掘中,其特殊的造型、纹饰、工艺和色料曾引起中外学者的广泛兴趣。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中东西亚等地的穆斯林商人从明代中国大量"定制"青花瓷器后运回国内。然而,明代御窑厂的设立、制度和使命,明青花的造型和纹饰,特别是明代"回回瓷器"的种类、样式以及作为核心装饰的阿拉伯文或波斯文内容,都与"定制"说法难以吻合,它们都显示了明代中前期青花瓷的内销性质,其中以宫廷和皇室需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青花瓷 定制瓷 内销瓷 回回瓷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祥翠 《陶瓷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201-204,共4页
青花瓷首先在元代的景德镇获得划时代发展。元代,在商品经济、市民社会的发展下,雅文化开始向俗文化过渡,雅俗文化呈现合流的趋势。加之民族融合的现实,必然使景德镇的青花瓷呈现与以往不同的时代审美特性。它既不同于唐代陶瓷的雍容华... 青花瓷首先在元代的景德镇获得划时代发展。元代,在商品经济、市民社会的发展下,雅文化开始向俗文化过渡,雅俗文化呈现合流的趋势。加之民族融合的现实,必然使景德镇的青花瓷呈现与以往不同的时代审美特性。它既不同于唐代陶瓷的雍容华贵,也有别于宋代的精巧秀丽。本文从造型、装饰、色彩等方面论述了元代景德镇青花瓷所具有的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青花瓷 审美 景德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