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适应模型的力修正迭代混合试验方法
1
作者 王涛 张佳辉 +3 位作者 孟丽岩 浩杰敦 郑欢 贺林慈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19,共10页
传统的力修正迭代混合试验方法采用了固定的模型进行恢复力修正,存在模型不够精准导致迭代轮次增加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基于自适应模型的力修正迭代混合试验方法。该方法采用迭代所有轮次的恢复力修正值与每轮迭代物理子结构的真实... 传统的力修正迭代混合试验方法采用了固定的模型进行恢复力修正,存在模型不够精准导致迭代轮次增加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基于自适应模型的力修正迭代混合试验方法。该方法采用迭代所有轮次的恢复力修正值与每轮迭代物理子结构的真实恢复力搭建自适应模型进行迭代恢复力修正,提高了迭代收敛速度与迭代收敛精度。以单层框架黏滞阻尼器减震结构为例,分析了不同的权重分配系数与初始模型参数对于迭代收敛速度和收敛精度的影响;通过对不同自振周期的结构分别验证,分析结构自振周期对该方法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权重分配系数和模型参数对迭代收敛速度与迭代收敛精度有较大影响;在权重分配系数为0.025,初始模型参数为0.80时,迭代收敛速度和收敛精度远高于传统的力修正迭代混合试验方法;基于自适应模型的力修正迭代混合试验方法在不同的单层框架结构迭代收敛速度与迭代收敛精度远优于传统的力修正迭代混合试验方法,对于自振周期小于1.0 s的结构,该方法优势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迭代混合试验 自适应模型参数 权重分配 力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电动车转向横向稳定性力矩适应性分配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艳华 孟永凯 +3 位作者 邓吉琛 王耀勋 管权才 刘雨涛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4,共9页
为了提高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转向行驶的横向稳定性,基于Matlab/Simulink和CarSim建立了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二自由度动力模型,并设计了车辆的横向稳定性控制策略。控制系统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层力矩计算控制器,主要基于PID控制策略计算... 为了提高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转向行驶的横向稳定性,基于Matlab/Simulink和CarSim建立了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二自由度动力模型,并设计了车辆的横向稳定性控制策略。控制系统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层力矩计算控制器,主要基于PID控制策略计算车辆所需的附加横摆力矩;下层力矩分配控制器,根据车辆转向行驶时所需附加横摆力矩的大小,在差动驱动、差动制动、摩擦制动3种力矩分配方式中选取相适应的分配方式将力矩合理分配到各个轮毂电机上。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横向稳定性控制系统最大能够使车辆横摆角速度减小58%,并且可以良好地追踪理想质心侧偏角,且波动减少,有效提高了车辆转向行驶时的横向稳定性。在差动驱动分配方式控制下车辆对追踪期望速度具有良好的效果;车辆所需附加横摆力矩较大时,下层力矩分配控制器采用差动制动、摩擦制动分配方式将牺牲对期望速度的追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 横向稳定性 PID控制 力矩适应性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电驱动车辆纵-横-垂向力协同控制 被引量:8
3
作者 曹坤 罗禹贡 +3 位作者 戴一凡 褚文博 陈龙 李克强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85-991,共7页
针对现有研究多采用经验工况划分、主动悬架力简单分配等轮胎力解耦控制方法,难以实现车辆性能最优化的问题,提出了分层式轮胎纵-横-垂向力协同优化控制系统,在制定上层行驶期望目标和下层执行控制策略的同时,重点研究了中层轮胎纵-横-... 针对现有研究多采用经验工况划分、主动悬架力简单分配等轮胎力解耦控制方法,难以实现车辆性能最优化的问题,提出了分层式轮胎纵-横-垂向力协同优化控制系统,在制定上层行驶期望目标和下层执行控制策略的同时,重点研究了中层轮胎纵-横-垂向力优化分配。建立了融合轮胎负荷率和垂向力动态系数的统一优化目标函数,综合考虑了车辆行驶期望目标、轮胎附着极限和执行器特性等约束条件,最终解决了轮胎纵、横、垂向力的协同优化控制难题。基于Matlab/Simulink和CarSim的联合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分层协同控制系统能同时有效控制车辆行驶姿态和改善车辆操纵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电动车辆 纵-横-垂向力分配 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场模拟水平分布式滑坡推力的抗滑桩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戴自航 张晓咏 +2 位作者 邹盛堂 卢才金 郑也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13-1518,共6页
为较真实地揭示全埋式抗滑桩在水平分布式滑坡推力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性状,依托福建省浦南(浦城-南平)高速公路金斗山大型滑坡治理的一根工程抗滑桩进行了现场大型推桩试验,利用抗滑桩施工现场自行设计的试验槽,通过5台液压油泵控制5排... 为较真实地揭示全埋式抗滑桩在水平分布式滑坡推力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性状,依托福建省浦南(浦城-南平)高速公路金斗山大型滑坡治理的一根工程抗滑桩进行了现场大型推桩试验,利用抗滑桩施工现场自行设计的试验槽,通过5台液压油泵控制5排共计10个千斤顶对该桩分别近似按三角形、矩形、抛物线形施加水平分布荷载,以模拟滑坡推力的可能分布形式,实测了抗滑桩的内力和变形。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设置在滑坡体某级平台上的全埋式抗滑桩,为大截面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而构筑的桩顶钢筋混凝土挡土护墙和桩身护壁可显著减小桩身最大正弯矩,有利于提高抗滑桩的实际承载力,如能在现行设计中考虑这些积极因素,将使抗滑桩的设计更为科学合理;当作用在抗滑桩上的滑坡推力较小,滑动面较浅时,因不同分布形式的合力作用点位置变化不大,使桩身锚固段弯矩的变化不大,因而在设计计算中对滑坡推力分布形式假定的不同,对结果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滑桩 滑坡推力 推桩试验 水平分布荷载 内力和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转向/防抱死制动协同控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果 刘华伟 王旭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99-1704,共6页
为了解决汽车转向过程中防抱死制动稳定性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协同控制系统.该协同控制结构由转向控制器和制动控制器组成.在转向控制中设计滑模鲁棒自适应控制器和横摆力矩控制器力求改善汽车动态响应,鲁棒自适应性和稳定性.此外定义协... 为了解决汽车转向过程中防抱死制动稳定性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协同控制系统.该协同控制结构由转向控制器和制动控制器组成.在转向控制中设计滑模鲁棒自适应控制器和横摆力矩控制器力求改善汽车动态响应,鲁棒自适应性和稳定性.此外定义协同误差,建立汽车协同误差模型并设计汽车防抱死制动鲁棒自适应控制系统.为了减少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之间的补偿控制律难以确定的困难,提出耦合误差补偿原理与同一给定控制相结合的新的耦合控制策略.最后用仿真结果验证所设计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棒自适应控制 转向制动 制动力分配 协同控制 耦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矿扰动和矿体倾角对散体侧压力分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洋 何荣兴 +1 位作者 任凤玉 张东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7-60,共4页
针对放矿扰动和矿体倾角对散体侧压力分布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测试散体侧压力的实验方案,设计了散体侧压力测试系统和实验设备。通过对比不同通道散体侧压力变化曲线,分析了放矿过程和矿体倾角对不同高度散体侧压力的影响。结... 针对放矿扰动和矿体倾角对散体侧压力分布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测试散体侧压力的实验方案,设计了散体侧压力测试系统和实验设备。通过对比不同通道散体侧压力变化曲线,分析了放矿过程和矿体倾角对不同高度散体侧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位于松动体范围内的散体,受到放矿扰动的影响,散体发生移动和松散,导致散体侧压力减小;位于松动体范围以外的散体基本不受放矿扰动的影响,而是受到摩擦系数的影响,导致散体侧压力呈现出增大的趋势;随着矿体倾角的减小,矿体上盘散体侧压力的降低率逐渐增大,矿体下盘则与之相反,随着矿体倾角的减小而逐渐减小;不同矿体倾角条件下散体侧压力的变化趋势基本相近,矿体倾角对散体侧压力的减小速率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矿扰动 矿体倾角 散体侧压力 分布规律 崩落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技术发展综述 被引量:10
7
作者 郭建国 彭谦 周敏 《航空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3,共13页
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的本质是利用直接力响应速度快的特性提升被控飞行器的机动性和快速性,能够有效补偿气动力不足导致的气动力控制响应慢问题。本文阐述了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系统的特性及关键问题,从发动机配置方式、国内外直接... 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的本质是利用直接力响应速度快的特性提升被控飞行器的机动性和快速性,能够有效补偿气动力不足导致的气动力控制响应慢问题。本文阐述了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系统的特性及关键问题,从发动机配置方式、国内外直接力建模研究现状、以及直接力控制干扰建模三方面介绍了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系统建模方法,从控制方式、国内外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研究现状、以及脉冲发动机点火算法三方面介绍了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方法,给出了可行的发动机复合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对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力 气动力 制导控制系统 直接侧向力 控制分配 脉冲发动机 点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电动车自适应巡航纵向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初亮 李天骄 孙成伟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7-282,296,共7页
本文中为纯电动车提出一种自适应巡航纵向控制方法。首先根据前轴驱动的纯电动轿车构型设计了制动力分配策略,并采用加权最小二乘算法建立了驱动和制动的模式切换规律。接着基于迭代学习方法设计了自适应巡航驱动和制动控制算法。最后在... 本文中为纯电动车提出一种自适应巡航纵向控制方法。首先根据前轴驱动的纯电动轿车构型设计了制动力分配策略,并采用加权最小二乘算法建立了驱动和制动的模式切换规律。接着基于迭代学习方法设计了自适应巡航驱动和制动控制算法。最后在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对本文的纵向控制方法进行仿真,并与传统PID控制方法对比。结果表明,虽然两种方法在车速和车间距的跟随效果相差不大,但与纵向控制相比,PID控制方法的前后轴制动压力和电机转矩有较大波动;在期望加速度的跟随上存在较大误差,而在基准点附近工作时模式切换较为频繁。本文设计的纵向控制方法无论在动态跟随还是稳态保持中对期望加速度都有较好的跟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电动车 自适应巡航控制 制动力分配 模式切换策略 迭代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基础刚度的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 被引量:11
9
作者 傅学怡 邸博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37,共9页
从框架-剪力墙结构协同工作基本微分方程入手,推导基于有限基础刚度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侧移刚度以及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和内力计算方法。重点研究剪力墙下和框架柱下基础刚度对框架-剪力墙结构侧移刚度、最大层间相对水平位移及内力分... 从框架-剪力墙结构协同工作基本微分方程入手,推导基于有限基础刚度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侧移刚度以及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和内力计算方法。重点研究剪力墙下和框架柱下基础刚度对框架-剪力墙结构侧移刚度、最大层间相对水平位移及内力分布的影响规律,揭示现行规范对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调整的必要性。提出框架-剪力墙结构合适基础刚度的理念和确定方法,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分析结果和震害情况表明,剪力墙下基础刚度退化,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重分布显著,框架内力沿竖向分布有所增大,特别是底层框架柱剪力、弯矩急剧增大,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剪力墙结构 基础刚度 侧移刚度 内力分布 剪力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位移的改进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7
10
作者 龚胡广 沈蒲生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23,共6页
静力弹塑性分析作为一种新的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近些年得到很大的推广。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通过一种基于位移控制的多阶振型组合的静力推覆分析,采用自适应的水平加载方式,考虑高阶振型的影响。对一中等高度的结构进行推覆分析... 静力弹塑性分析作为一种新的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近些年得到很大的推广。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通过一种基于位移控制的多阶振型组合的静力推覆分析,采用自适应的水平加载方式,考虑高阶振型的影响。对一中等高度的结构进行推覆分析,结果表明,与采用不变的水平菏载分布形式的一般静力推覆分析比较,基于本文Pushover分析所得的结构响应与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所得结构的响应更为近似,尤其在受结构高阶振型影响较明显的结构层间位移角及层间剪力方面,其结果同动力时程分析所得更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弹塑性 位移控制 水平加载方式 PUSHOVER分析 振型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不规则结构Pushover侧向力分布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春良 刘洪兵 +1 位作者 方钊 彭鲲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17,共6页
本文研究了竖向不规则结构Pushover分析中的侧向力分布问题,建立了3个竖向不规则平面框架结构模型,提出了振型组合自适应分布的实现方法。利用5种不同的侧向力分布模式对3个结构模型进行了Pushover分析,并与弹塑性时程分析进行了对比。... 本文研究了竖向不规则结构Pushover分析中的侧向力分布问题,建立了3个竖向不规则平面框架结构模型,提出了振型组合自适应分布的实现方法。利用5种不同的侧向力分布模式对3个结构模型进行了Pushover分析,并与弹塑性时程分析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振型组合自适应分布与时程分析结果最为接近,对复杂的竖向不规则结构,可以利用该分布模式进行Pushover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向不规则结构 PUSHOVER分析 侧向力分布 振型组合自适应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再生制动优化的电动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策略 被引量:8
12
作者 初亮 李天骄 孙成伟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96-1602,共7页
为了提高纯电动车自适应巡航系统的经济性,提出面向再生制动优化的自适应巡航控制策略.分析前轴驱动纯电动车再生制动系统特性,设计自适应巡航(ACC)模式下制动力分配策略.基于该策略得到车速、制动强度与回收能量的关系.以回收能量作为... 为了提高纯电动车自适应巡航系统的经济性,提出面向再生制动优化的自适应巡航控制策略.分析前轴驱动纯电动车再生制动系统特性,设计自适应巡航(ACC)模式下制动力分配策略.基于该策略得到车速、制动强度与回收能量的关系.以回收能量作为经济性优化指标,将设计跟随性、安全性、舒适性作为自适应巡航优化指标,利用模型预测控制(MPC)理论构建并优化自适应巡航控制策略.将策略在Matlab/Simulink和CarSim平台下仿真,与未优化的控制策略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策略满足了自适应巡航跟随性、安全性、舒适性的要求,相较于未优化算法,能量回收率提高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制动 制动力分配策略 自适应巡航(ACC) 模型预测控制(MPC) 纯电动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跨结构主梁剪力横向分布实用计算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肇滋 熊家才 +1 位作者 钱寅泉 吴宜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10,共10页
本文通过模型实验和有限差分法电算,对桥跨结构主梁剪力横向分布进行了研究。由于采用板肋组合结构的力学模型和梁式边界条件,得出了较为正确的剪力分布。最后,根据电算及解析推理,提出了简支桥跨主梁剪力荷载横向分布的三种实用公式。
关键词 结构 剪力 横向分布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型耦合的适应性水平荷载模式对结构POA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成 李英民 熊振勇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6-72,共7页
适应性水平荷载模式在结构POA(Pushover Analysis)中能够针对结构逐步加深的非弹性性能做出调整,较固定型水平荷载模式能更好地体现实际地震作用。但由于其在分步调整的过程中通常采用SRSS法而未考虑结构阻尼增加引起的振型耦合,所以分... 适应性水平荷载模式在结构POA(Pushover Analysis)中能够针对结构逐步加深的非弹性性能做出调整,较固定型水平荷载模式能更好地体现实际地震作用。但由于其在分步调整的过程中通常采用SRSS法而未考虑结构阻尼增加引起的振型耦合,所以分析精度较固定型加载模式及Chopra提出的MPA(Modal Pushover Analysis)方法没有优势,影响了适应性水平加载模式的工程应用。文中以两栋高柔体型钢筋混凝土框架为例解释了在结构POA中阻尼系数增加和基本振型滑移的现象;认为在此过程中大幅增加的阻尼加剧了结构振型耦合,所以在高柔结构POA过程中振型耦合不可忽略。提出了一种在POA加载中考虑振型耦合的CQC法适应性水平加载模式,与原有的SRSS法适应性加载模式做了对比,同时给出了适用于工程分析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水平加载模式 结构POA CQC法 振型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形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框架结构在近场地震下的弹塑性侧向力分布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连鸣 苏明周 郭艳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5-173,共9页
为研究近场地震作用下Y形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框架结构(Y-HSS-EBF)的弹塑性侧向力分布,本文精细设计了4个不同层数的Y-HSS-EBF结构,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且考虑了结构层数、近场地震及其速度脉冲效应对结构的影响,获得了Y-HSS-EBF结构在罕... 为研究近场地震作用下Y形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框架结构(Y-HSS-EBF)的弹塑性侧向力分布,本文精细设计了4个不同层数的Y-HSS-EBF结构,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且考虑了结构层数、近场地震及其速度脉冲效应对结构的影响,获得了Y-HSS-EBF结构在罕遇水准近场地震下的侧向力分布,基于底部剪力法得到了Y-HSS-EBF结构弹塑性侧向力分布模式,并与已有侧向力分布模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近场地震波的速度脉冲效应对Y-HSS-EBF结构的侧向力分布影响较大,应考虑其对结构侧向力分布的影响;本文建议的侧向力分布模式在精度上与时程分析结果平均值最为接近,能够为Y-HSS-EBF结构基于性能的塑性设计方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偏心支撑 弹塑性 侧向力分布 近场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式力传感器三向分载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军 胡沛锴 +2 位作者 马奕萱 王郁赫 任宗金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3-126,共4页
针对测力仪中因敏感元件自身量程上限不能满足重载测试需求的问题,以压电力传感器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分载研究。通过建立传感器分载装置模型,对模型的三向分载公式及理论分载比进行推导计算,并利用有限元仿真与标定实验对影响分载效果的... 针对测力仪中因敏感元件自身量程上限不能满足重载测试需求的问题,以压电力传感器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分载研究。通过建立传感器分载装置模型,对模型的三向分载公式及理论分载比进行推导计算,并利用有限元仿真与标定实验对影响分载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分载环横截面积变化及高度差异是影响分载效果的主要因素,分载比计算值与实验测试值的相对误差在4.6%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力值 轴向分载 侧向分载 分载比 压电传感器 静态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转弯制动过程中的制动力动态分配控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彦 谢里阳 +1 位作者 何辉 张立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02-1005,共4页
提出了一种对制动力进行动态分配控制的新方法·在车辆的转弯制动过程中,采用转向角前馈控制原则,对左、右车轮的制动力进行动态分配控制,使之在各种路况下均能满足制动稳定性的要求·并且通过建立的两自由度三轮车辆模型,进行... 提出了一种对制动力进行动态分配控制的新方法·在车辆的转弯制动过程中,采用转向角前馈控制原则,对左、右车轮的制动力进行动态分配控制,使之在各种路况下均能满足制动稳定性的要求·并且通过建立的两自由度三轮车辆模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模拟结果显示采用转向角前馈控制的制动力动态分配的方法,大大降低了在制动起作用时间内实际横摆率与理想横摆率之间的差值,从而验证了该方法对提高车辆转弯制动过程中的操纵性和稳定性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角 前馈控制 横摆率 制动力 动态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支桥跨剪力、主拉应力横向分布模型实验及电算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熊家才 钱寅泉 胡肇滋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79-85,共7页
剪力和主拉应力计算,是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设计计算的重要内容之一,剪力有时直接控制主梁截面尺寸及箍筋设计。本文通过五梁式简支T梁桥钢模型实验和电算分析,得出简支桥跨结构各截面剪力、主拉应力、弯矩横向分布系... 剪力和主拉应力计算,是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设计计算的重要内容之一,剪力有时直接控制主梁截面尺寸及箍筋设计。本文通过五梁式简支T梁桥钢模型实验和电算分析,得出简支桥跨结构各截面剪力、主拉应力、弯矩横向分布系数皆为弹性分布,且剪力分布峰值由L/4截面分别向h截面和跨中截面递增,弯矩分布峰值由跨中截面向h截面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分布 剪力 主拉应力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层砌块砌体结构Pushover分析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屈成忠 谢礼立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124-129,共6页
对3种不同中高层砌块砌体结构(分别为10层、15层和18层砌块砌体结构)进行大量时程分析,对结构的惯性力分布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新的适用于中高层砌块砌体结构Pushover分析的侧向力分布模式-抛物线型分布模式,并用该模式分别对3种砌块砌体... 对3种不同中高层砌块砌体结构(分别为10层、15层和18层砌块砌体结构)进行大量时程分析,对结构的惯性力分布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新的适用于中高层砌块砌体结构Pushover分析的侧向力分布模式-抛物线型分布模式,并用该模式分别对3种砌块砌体结构进行Pushover分析。通过将Pushover得到的结构能力曲线与时程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构能力曲线进行比较,将10层砌块砌体结构的Pushover分析结果与一座1/4比例的10层砌块砌体模型结构的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表明:笔者所提出的侧向力分布模式适用于中高层砌块砌体结构的Pushover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层 砌块砌体结构 时程分析 PUSHOVER分析 侧向力分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转向/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协调控制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果 刘华伟 王旭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4-408,共5页
协同控制结构由执行级和协调级组成。在执行级中,设计基于最佳滑移率的汽车防抱死制动可调节滑模控制器。针对滑模控制中固有抖振缺陷,自动适时调节控制参数增益以消弱抖振。此外,设计基于鲁棒自适应控制的横摆力矩控制器和主动前轮转... 协同控制结构由执行级和协调级组成。在执行级中,设计基于最佳滑移率的汽车防抱死制动可调节滑模控制器。针对滑模控制中固有抖振缺陷,自动适时调节控制参数增益以消弱抖振。此外,设计基于鲁棒自适应控制的横摆力矩控制器和主动前轮转向控制器力求改善汽车动态响应、鲁棒自适应性和稳定性。在协调级中,设计适用于复杂工况的制动力分配策略,并提出一种协调控制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的新方法。最后用仿真结果验证所设计控制算法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棒自适应控制 转向制动 制动力分配 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