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5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帝内经》气味配伍理论探析
1
作者
张钰欣
张小虎
+2 位作者
姜婧
张保春
翟双庆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81-888,共8页
气味配伍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该理论架构于运气学说之上,以气为核心,从人体内外环境的气化失衡对疾病进行认识;将四气、五味理论结合,从寒热、盛衰两个方面共同对自然、人体的气化进行调节;强调“谨候气宜,无失病机”,根据运气盛衰...
气味配伍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该理论架构于运气学说之上,以气为核心,从人体内外环境的气化失衡对疾病进行认识;将四气、五味理论结合,从寒热、盛衰两个方面共同对自然、人体的气化进行调节;强调“谨候气宜,无失病机”,根据运气盛衰与气候寒温,针对脏气虚实与病性寒热,运用药食气味抵御气候失常对人体的侵害,并调整五脏气化,使人体恢复至气机调和、阴阳平衡的状态。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的根源,寒热为其表象,以四气平之;盛衰为其根源,以五味补泻。四气与五味的结合实质上是对人体阴阳失衡的多方面调整,而多种气味间的相互配伍,则能扩大药物的作用范围,制约药物的气味偏颇,做到祛邪与扶正并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气味配伍
药性理论
理论探讨
运气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帝内经》“通天”论与中医天人整体哲学解构
2
作者
刘立安
孙永章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5-28,共4页
以《黄帝内经》“通天”相关论述为指引,结合多学科互鉴,考察了中医药乃至中华文明中的天人整体哲学,分析了其中蕴含的天人同构、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层次与路径,并综合多学科知识,呈现了三者相应的内涵解读视角。继而参合所考析之天人...
以《黄帝内经》“通天”相关论述为指引,结合多学科互鉴,考察了中医药乃至中华文明中的天人整体哲学,分析了其中蕴含的天人同构、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层次与路径,并综合多学科知识,呈现了三者相应的内涵解读视角。继而参合所考析之天人整体哲学层次,进行了《黄帝内经》“通天”理论及与之相应的实践要素解构,提要式解诂了“形体之柔”“精神之抟”“形神若一”,并简要探讨了中医运动观、养心观、清静观等养生与技艺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天
整体观念
中医哲学与经典理论
抟精神
《黄帝内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壮火食气”探讨支气管扩张症的病机与治疗思路
3
作者
罗成
叶远航
+1 位作者
宁博
王飞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688-3695,共8页
支气管扩张症(BE)是以支气管出现不可逆的永久性异常扩张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呼吸系统疾病。因此阻断支气管的异常扩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壮火食气”理论,从中西医角度、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方面阐述BE不同时期的病机。正气不足,“壮火”...
支气管扩张症(BE)是以支气管出现不可逆的永久性异常扩张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呼吸系统疾病。因此阻断支气管的异常扩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壮火食气”理论,从中西医角度、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方面阐述BE不同时期的病机。正气不足,“壮火”内盛,阻络损络,消“食”正气是BE急性期的主要病机特点,以“壮火”炽盛为其主要环节;“食气”气日久,“壮火”潜藏,络虚络损,暗“食”正气是BE稳定期的主要病机,以“食气”日久为其主要环节。治疗上确立了清“壮火”、补“虚气”的总治则,但“壮火”不可孤清,“虚气”不可独补,扶正祛邪并用。急性期以“壮火”为主,治标为要,应以清“壮火”兼以补“虚气”,同时注意辨证,根据邪气的偏重辅以相应的治法以提高临床疗效,同时注重肺之生理特性;稳定期以“食气”为主,治本为先,补“虚气”辅以清“壮火”,以防“壮火”复燃,同时注重通络药的使用,搜剔肺络中潜藏之“壮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症
壮火食气
病机
治疗思路
中医药
黄帝内经
壮火
肺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经》所蕴含的中医肾病证治思路探讨
被引量:
14
4
作者
邹燕勤
王铀生
+5 位作者
朱俊
李强
郭小娟
段茜
王玥
王钢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3-517,共5页
邹氏肾科医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团队根据《内经》相关理论结合团队临床实践对常见肾病的中医证治思路进行探讨,认为肾气不足为肾病发病之因,肾元衰竭是发病之本。临床中需注意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强调治病必求于本。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分别...
邹氏肾科医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团队根据《内经》相关理论结合团队临床实践对常见肾病的中医证治思路进行探讨,认为肾气不足为肾病发病之因,肾元衰竭是发病之本。临床中需注意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强调治病必求于本。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分别提出从脾肾、从肝肾、从肺论治肾病,常用治法有健脾温肾、扶正渗利、清肝解毒、养肝滋阴、平肝潜阳、疏肝活络、疏风宣肺、清热宣肺、清热利咽、和法缓治、活血化瘀、疏滞泄浊等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肾病
内经
邹氏肾科医术
临床证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伤寒论》形成渊源探究伤寒其貌
被引量:
5
5
作者
郑玉娇
赵林华
+2 位作者
李青伟
逄冰
仝小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69-71,共3页
张仲景继先人之绝学而创《伤寒论》,集汉以前医学之大成,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后世医家对书中原文的发挥及经方的应用范围扩大,伤寒病之原貌已不得而知。《黄帝内经》、《难经》以及《阴阳大论》作为张仲景撰书的理论基石...
张仲景继先人之绝学而创《伤寒论》,集汉以前医学之大成,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后世医家对书中原文的发挥及经方的应用范围扩大,伤寒病之原貌已不得而知。《黄帝内经》、《难经》以及《阴阳大论》作为张仲景撰书的理论基石,其中多处渗透了《伤寒论》学术思想,并奠定了伤寒传变理论及六经分类方法的创立。研究三本经典古籍中有关伤寒的内容,探寻《伤寒论》形成之渊源,对于探究伤寒其貌具有重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黄帝内经
难经
阴阳大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黄帝内经》中的系统生物学思想及其作用
被引量:
2
6
作者
赵明芬
安冬青
郑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17-1519,共3页
研究发现《黄帝内经》时代的医家们通过对自然界、社会长期观察后,形成了系统生物学雏形思想。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而且还认为人与自然、社会也是一个的统一的大整体系统观,并以此指导养生,预防,诊断及治疗。文章旨在探源《...
研究发现《黄帝内经》时代的医家们通过对自然界、社会长期观察后,形成了系统生物学雏形思想。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而且还认为人与自然、社会也是一个的统一的大整体系统观,并以此指导养生,预防,诊断及治疗。文章旨在探源《黄帝内经》中质朴的系统生物学思想,挖掘其中医理论精髓,提供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即把《黄帝内经》的天人相应,人与社会相应的大系统观,结合基于现代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等系统生物学思想相结合进行研究,了解自然环境、社会、心理、情绪变化对细胞、组织、蛋白质、基因、代谢、免疫等的影响,从而更加了解人类进化、生老病死的规律。对疾病的预测、预防控制、诊断、治疗做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系统生物学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心身同治角度针灸对乳腺癌关节痛患者生命质量改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3
7
作者
卢静
刘晓蒙
+3 位作者
陈莹
徐海萍
薛明新
唐金海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249-254,共6页
目的:评价基于《黄帝内经》心身疾病病因的整体选穴与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AI)关节痛局部配穴相结合的针灸方法,对乳腺癌康复期AI关节痛患者生命质量及局部关节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
目的:评价基于《黄帝内经》心身疾病病因的整体选穴与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AI)关节痛局部配穴相结合的针灸方法,对乳腺癌康复期AI关节痛患者生命质量及局部关节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筛选使用唑来膦酸的乳腺癌AI患者23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针灸意愿分为对照组(n=19)和观察组(n=16),对照组采用唑来膦酸常规镇痛,观察组在唑来膦酸的基础上采用整体及局部取穴相结合的方法针灸治疗,共治疗4周,分别评价治疗前、治疗2周、4周、8周时的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量表(FACT-B)生命质量评分以及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SF)关节痛评分,同时评估针灸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治疗4周以及8周时观察组FACT-B生命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治疗4周时观察组BPI-SF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整体配穴调和心身与局部选穴缓急止痛相结合的针灸方法对乳腺癌康复期AI患者的生命质量以及局部关节症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乳腺癌
生命质量
关节痛
心身同治
黄帝内经
背俞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经》“厥”及相关病名探析
被引量:
4
8
作者
陈士玉
王彩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42-1543,共2页
《黄帝内经》中与厥字相关的病名有多种,部分名称所指的疾病与今天中医内科学的厥证相同或相近,而也有多数疾病并不属于今之厥证,这些名称在后世疾病正名过程中不断被定正。文章将对《黄帝内经》中与厥相关的病名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厥字...
《黄帝内经》中与厥字相关的病名有多种,部分名称所指的疾病与今天中医内科学的厥证相同或相近,而也有多数疾病并不属于今之厥证,这些名称在后世疾病正名过程中不断被定正。文章将对《黄帝内经》中与厥相关的病名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厥字在名称中的含义及其所指的具体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今本《黄帝内经》成编于东汉的一条佐证
被引量:
2
9
作者
傅海燕
李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期15-17,共3页
十八卷本《黄帝内经》的成编下限是西汉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此书当毁于西汉末年的战火。公元121年成书的《说文解字》中不见《黄帝内经》之名,或《素问》、《九卷》之名,也不见"黄帝说"或"岐伯说"或其他医家之说...
十八卷本《黄帝内经》的成编下限是西汉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此书当毁于西汉末年的战火。公元121年成书的《说文解字》中不见《黄帝内经》之名,或《素问》、《九卷》之名,也不见"黄帝说"或"岐伯说"或其他医家之说。《黄帝内经》中的一些医学用语,《说文解字》没有收录,有些医学用语的释义两书也不相同或不尽相同。约成书于建安八九年前后(204—205)的《伤寒杂病论》中首次出现了《素问》、《九卷》之名,当是《素问》、《九卷》成编年代的下限。初步认定今本《黄帝内经》成编于《说文解字》之后《伤寒杂病论》之前的东汉末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成书年代
东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经》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被引量:
11
10
作者
方迪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3期587-588,共2页
《内经》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最鲜明特点之一,本文就脏腑生理、病理的整体联系以及五脏与自然界的整体性,阐述了《内经》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思想。
关键词
内经
五脏
中心
整体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黄帝内经》的医学哲学思想
被引量:
7
11
作者
刘虹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50,56,共3页
被历代医学家奉为“医家之宗”的《黄帝内经》 ,同时也是当之无愧的“医学哲学之宗” :其对医学普遍问题的研究、对医学整体思维观念的创立、对临床思维一般方法的阐述和对医学人文品格的揭示 ,都是中国医学思想史和医学哲学思想史上的...
被历代医学家奉为“医家之宗”的《黄帝内经》 ,同时也是当之无愧的“医学哲学之宗” :其对医学普遍问题的研究、对医学整体思维观念的创立、对临床思维一般方法的阐述和对医学人文品格的揭示 ,都是中国医学思想史和医学哲学思想史上的开山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医学哲学
医学思想史
医学哲学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中医经典探求基础理论研究的方向
被引量:
3
12
作者
黎敬波
马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4年第6期5-9,共5页
如何发挥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开拓有中国文化和科学思想特色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新局面,是目前中医基础研究面临的新问题。如中医的临床治疗范围是否已不能拓展,甚或越来越狭窄了;中医在现代医学、现代科学背景下的优势和作用是否只是光...
如何发挥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开拓有中国文化和科学思想特色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新局面,是目前中医基础研究面临的新问题。如中医的临床治疗范围是否已不能拓展,甚或越来越狭窄了;中医在现代医学、现代科学背景下的优势和作用是否只是光环,甚或已经逐渐丧失,或只是浮在暗流上面的泡沫;中医是否能在国外发展,是否必须用西方科学思想来改装它,才是走向科学的唯一出路等。这些问题又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面临的挑战。因此,如何从中医经典出发,冷静思考,制定合理的研究方向和目标规划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者应高度重视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狭窄
临床治疗
现代医学
中医学
研究
作用
优势
出路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本思想对《黄帝内经》理论构建之影响
被引量:
1
13
作者
步瑞兰
王振国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5-66,共2页
从水崇拜与太一生水入手,探讨了水生万物与肾藏精、主生殖的关系,太一藏于水、行于时与《内经》八风九针的关系,盖天说与《内经》之海的关系,水为道与精气学说理论的关系,阐述了水本思想对《黄帝内经》理论构建的重大影响,以及对中医继...
从水崇拜与太一生水入手,探讨了水生万物与肾藏精、主生殖的关系,太一藏于水、行于时与《内经》八风九针的关系,盖天说与《内经》之海的关系,水为道与精气学说理论的关系,阐述了水本思想对《黄帝内经》理论构建的重大影响,以及对中医继承发展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一
水
气
黄帝内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经》中“阴虚”内涵探析
被引量:
6
14
作者
卢红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年第6期120-123,共4页
鉴于目前针对不同版本的《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阴虚"的内涵不完全一致的问题,为明确"阴虚"的内涵与外延,对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中"阴虚"概念进行了整理研究。研究发现,"阴虚"一...
鉴于目前针对不同版本的《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阴虚"的内涵不完全一致的问题,为明确"阴虚"的内涵与外延,对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中"阴虚"概念进行了整理研究。研究发现,"阴虚"一词在《内经》中共出现11处,其涵义有5种,分别为中土受伤,形气衰少;尺脉不足;五脏精亏;肾虚;阴经气虚。本文就正确理解"阴虚"内涵与外延,界定"阴虚"概念,为中医理论的正确运用和继承发展进行了深入探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阴虚
概念
《内经》
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帝内经·气交变大论》“五星”析
被引量:
1
15
作者
郝葆华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2年第3期217-223,共7页
《黄帝内经·气交变大论》是中国传统医学经典论著之一,其中有关"天人合一",及其有关时间医学方面的论述,对后世影响极大。然而其中有关一些论及"五星"的文字,由于历史的原因,历代都作了各种各样的错误的解释...
《黄帝内经·气交变大论》是中国传统医学经典论著之一,其中有关"天人合一",及其有关时间医学方面的论述,对后世影响极大。然而其中有关一些论及"五星"的文字,由于历史的原因,历代都作了各种各样的错误的解释和注诠。本文认为,《黄帝内经·气交变大论》中关于"五星"的论述,是古代天文学中关于五大行星的观察与论述,是中国历史上这方面最早的论述之一,其观测的详尽和正确,以及关于天体对人体影响的独到看法,在中医理论及科技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学史
中医学
黄帝内经
行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老之学天道环周与《黄帝内经》营卫运行理论的建构
被引量:
3
16
作者
刘鹏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4-65,共2页
通过对黄老之学中“天道环周”思想的内涵及其萌芽、发展和成熟的表述,以及《黄帝内经》中有关营卫运行的概括,分析两者在思维方式和理论构建等方面的相似性,“天道环周”对《黄帝内经》中营卫运行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黄老之学
天道环周
黄帝内经
营卫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帝内经》“人道”思想探微
被引量:
3
17
作者
李振良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年第6期143-145,共3页
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具有丰富的"人道"思想。它以形神兼备的观点看待人,并以此作为指导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础。《黄帝内经》既使医学脱离了神秘力量的干预,又弘扬了医学的神圣性,赋予人类健康至高无上的地...
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具有丰富的"人道"思想。它以形神兼备的观点看待人,并以此作为指导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础。《黄帝内经》既使医学脱离了神秘力量的干预,又弘扬了医学的神圣性,赋予人类健康至高无上的地位。它规定了医学从业者在医疗技术、医疗品德以及职业中的规范,认为医师应精研经典,具备仁爱之心。还对患者在医疗中的地位进行了论述,成为后世医学人道主义奠基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人道
形神观
医德
医学人道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帝内经》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10
18
作者
崔中赏
刘爱峰
+3 位作者
李远栋
巩树伟
何建浩
涂智恒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77-80,共4页
《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年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被尊为中医四大经典之首。本书的问世是中医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标志着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内经》中有关骨伤科疾病的内容散见于《灵枢》和《素问》的诸多篇章...
《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年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被尊为中医四大经典之首。本书的问世是中医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标志着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内经》中有关骨伤科疾病的内容散见于《灵枢》和《素问》的诸多篇章,其中对膝关节疾病作了大量论述,特别是对膝痹、膝痛、骨痹等膝关节疾病的论断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作为中医学经典著作,《内经》提出了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如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气血理论、筋骨并重等,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经过历代医家的发展与创新,这些理论日渐丰富。目前,上述理论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疗效也不断得到肯定。该文主要是探究《内经》中有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症状、治疗诸方面的论述,并从骨伤科角度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为临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痹
筋骨并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黄帝内经》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
被引量:
37
19
作者
吴纯瑜
王银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64,共4页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在中医学发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医学必读的古典医籍。《黄帝内经》中的文化负载词是其英译的重点和难点。以生态翻译学为指导,尝试探究《黄帝内经》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期为中医典籍的翻译...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在中医学发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医学必读的古典医籍。《黄帝内经》中的文化负载词是其英译的重点和难点。以生态翻译学为指导,尝试探究《黄帝内经》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期为中医典籍的翻译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文化负载词
生态翻译学
中医典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黄帝内经》痹证理论探讨硬皮病的病机与治疗
被引量:
6
20
作者
王瑞洁
姜文琦
+2 位作者
张润田
段行武
陈曦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224-228,共5页
硬皮病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黄帝内经》中对痹证定义、分类、病因病机、治疗及预后的阐述,为痹证类疾病的诊治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论证硬皮病所属的痹证范畴可囊括《黄帝内经》中各类五体痹、五脏痹等,以《黄帝内经》痹证理论为指...
硬皮病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黄帝内经》中对痹证定义、分类、病因病机、治疗及预后的阐述,为痹证类疾病的诊治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论证硬皮病所属的痹证范畴可囊括《黄帝内经》中各类五体痹、五脏痹等,以《黄帝内经》痹证理论为指导,结合硬皮病的临床表现和现代病理机制,从邪、虚、瘀和疾病传变等角度,探讨硬皮病的中医病机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硬皮病
痹证
皮痹
五体痹
五脏痹
中医药
治未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帝内经》气味配伍理论探析
1
作者
张钰欣
张小虎
姜婧
张保春
翟双庆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出处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81-888,共8页
基金
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22FY102000,2022FY102002)。
文摘
气味配伍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该理论架构于运气学说之上,以气为核心,从人体内外环境的气化失衡对疾病进行认识;将四气、五味理论结合,从寒热、盛衰两个方面共同对自然、人体的气化进行调节;强调“谨候气宜,无失病机”,根据运气盛衰与气候寒温,针对脏气虚实与病性寒热,运用药食气味抵御气候失常对人体的侵害,并调整五脏气化,使人体恢复至气机调和、阴阳平衡的状态。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的根源,寒热为其表象,以四气平之;盛衰为其根源,以五味补泻。四气与五味的结合实质上是对人体阴阳失衡的多方面调整,而多种气味间的相互配伍,则能扩大药物的作用范围,制约药物的气味偏颇,做到祛邪与扶正并举。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气味配伍
药性理论
理论探讨
运气学说
Keywords
The
yellow
emperor
’
s
Inner
classic
qi-flavor compatibility
medicin
al property theory
theoretical di
s
cu
s
s
ion
yunqi theory
分类号
R221.09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帝内经》“通天”论与中医天人整体哲学解构
2
作者
刘立安
孙永章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处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5-28,共4页
基金
202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2021-QNRC2-B09)
2022年北京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2XCC019)
202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项目(22VJXG041)。
文摘
以《黄帝内经》“通天”相关论述为指引,结合多学科互鉴,考察了中医药乃至中华文明中的天人整体哲学,分析了其中蕴含的天人同构、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层次与路径,并综合多学科知识,呈现了三者相应的内涵解读视角。继而参合所考析之天人整体哲学层次,进行了《黄帝内经》“通天”理论及与之相应的实践要素解构,提要式解诂了“形体之柔”“精神之抟”“形神若一”,并简要探讨了中医运动观、养心观、清静观等养生与技艺哲学。
关键词
通天
整体观念
中医哲学与经典理论
抟精神
《黄帝内经》
Keywords
co
s
mic re
s
onance
holi
s
tic view
Traditional Chine
s
e
medicine
philo
s
ophy and
classic
al theory
s
piritual concentration
The
yellow
emperor
'
s
Inner Canon
分类号
R-02 [医药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壮火食气”探讨支气管扩张症的病机与治疗思路
3
作者
罗成
叶远航
宁博
王飞
机构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
出处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688-3695,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C20031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174347)
四川省科技创新苗子工程培育项目(MZGC20230053)。
文摘
支气管扩张症(BE)是以支气管出现不可逆的永久性异常扩张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呼吸系统疾病。因此阻断支气管的异常扩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壮火食气”理论,从中西医角度、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方面阐述BE不同时期的病机。正气不足,“壮火”内盛,阻络损络,消“食”正气是BE急性期的主要病机特点,以“壮火”炽盛为其主要环节;“食气”气日久,“壮火”潜藏,络虚络损,暗“食”正气是BE稳定期的主要病机,以“食气”日久为其主要环节。治疗上确立了清“壮火”、补“虚气”的总治则,但“壮火”不可孤清,“虚气”不可独补,扶正祛邪并用。急性期以“壮火”为主,治标为要,应以清“壮火”兼以补“虚气”,同时注意辨证,根据邪气的偏重辅以相应的治法以提高临床疗效,同时注重肺之生理特性;稳定期以“食气”为主,治本为先,补“虚气”辅以清“壮火”,以防“壮火”复燃,同时注重通络药的使用,搜剔肺络中潜藏之“壮火”。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症
壮火食气
病机
治疗思路
中医药
黄帝内经
壮火
肺络
Keywords
Bronchiecta
s
i
s
s
trong fire con
s
ume
s
qi
Pathogene
s
i
s
Treatment idea
Traditional Chine
s
e
medicine
Huangdi′
s
internal
classic
s
trong fire
Lung collateral
分类号
R221.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R25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R256.1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经》所蕴含的中医肾病证治思路探讨
被引量:
14
4
作者
邹燕勤
王铀生
朱俊
李强
郭小娟
段茜
王玥
王钢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博大肾科医院邹氏肾科医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室
出处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3-517,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770918,39970915)
江苏省科技厅科技支撑项目(SBE200970349)
文摘
邹氏肾科医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团队根据《内经》相关理论结合团队临床实践对常见肾病的中医证治思路进行探讨,认为肾气不足为肾病发病之因,肾元衰竭是发病之本。临床中需注意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强调治病必求于本。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分别提出从脾肾、从肝肾、从肺论治肾病,常用治法有健脾温肾、扶正渗利、清肝解毒、养肝滋阴、平肝潜阳、疏肝活络、疏风宣肺、清热宣肺、清热利咽、和法缓治、活血化瘀、疏滞泄浊等法。
关键词
中医肾病
内经
邹氏肾科医术
临床证治
Keywords
kidney di
s
ea
s
e
s
in traditional Chine
s
e
medicine
the
yellow
emperor
'
s
Inner
classic
nephrological
s
yndrome and treatment
clinical
s
yndrome and treatment
分类号
R221.09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伤寒论》形成渊源探究伤寒其貌
被引量:
5
5
作者
郑玉娇
赵林华
李青伟
逄冰
仝小林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69-71,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1430097)
文摘
张仲景继先人之绝学而创《伤寒论》,集汉以前医学之大成,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后世医家对书中原文的发挥及经方的应用范围扩大,伤寒病之原貌已不得而知。《黄帝内经》、《难经》以及《阴阳大论》作为张仲景撰书的理论基石,其中多处渗透了《伤寒论》学术思想,并奠定了伤寒传变理论及六经分类方法的创立。研究三本经典古籍中有关伤寒的内容,探寻《伤寒论》形成之渊源,对于探究伤寒其貌具有重大价值。
关键词
伤寒论
黄帝内经
难经
阴阳大论
Keywords
Treati
s
e on Febrile Di
s
ea
s
e
s
Inner Canon of the
yellow
emperor
The
yellow
emperor
′
s
Eighty-one Difficultie
s
classic
Yin Yang Theory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黄帝内经》中的系统生物学思想及其作用
被引量:
2
6
作者
赵明芬
安冬青
郑静
机构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干一科
出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17-1519,共3页
文摘
研究发现《黄帝内经》时代的医家们通过对自然界、社会长期观察后,形成了系统生物学雏形思想。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而且还认为人与自然、社会也是一个的统一的大整体系统观,并以此指导养生,预防,诊断及治疗。文章旨在探源《黄帝内经》中质朴的系统生物学思想,挖掘其中医理论精髓,提供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即把《黄帝内经》的天人相应,人与社会相应的大系统观,结合基于现代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等系统生物学思想相结合进行研究,了解自然环境、社会、心理、情绪变化对细胞、组织、蛋白质、基因、代谢、免疫等的影响,从而更加了解人类进化、生老病死的规律。对疾病的预测、预防控制、诊断、治疗做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系统生物学
中西医结合
Keywords
yellow
emperor'
s
internal
classic
s
y
s
tem
s
Biology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
s
tern
medicine
分类号
R221.3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心身同治角度针灸对乳腺癌关节痛患者生命质量改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3
7
作者
卢静
刘晓蒙
陈莹
徐海萍
薛明新
唐金海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出处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249-254,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9059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872365)
江苏省社会发展“临床前沿技术”重点项目(BE2019731)。
文摘
目的:评价基于《黄帝内经》心身疾病病因的整体选穴与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AI)关节痛局部配穴相结合的针灸方法,对乳腺癌康复期AI关节痛患者生命质量及局部关节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筛选使用唑来膦酸的乳腺癌AI患者23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针灸意愿分为对照组(n=19)和观察组(n=16),对照组采用唑来膦酸常规镇痛,观察组在唑来膦酸的基础上采用整体及局部取穴相结合的方法针灸治疗,共治疗4周,分别评价治疗前、治疗2周、4周、8周时的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量表(FACT-B)生命质量评分以及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SF)关节痛评分,同时评估针灸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治疗4周以及8周时观察组FACT-B生命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治疗4周时观察组BPI-SF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整体配穴调和心身与局部选穴缓急止痛相结合的针灸方法对乳腺癌康复期AI患者的生命质量以及局部关节症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针灸
乳腺癌
生命质量
关节痛
心身同治
黄帝内经
背俞穴
Keywords
Acupuncture
Brea
s
t cancer
Quality of life
Joint pain
Combining treatment of mind and body
The
yellow
emperor
′
s
Inner
classic
Bei
s
hu point
分类号
R246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R273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经》“厥”及相关病名探析
被引量:
4
8
作者
陈士玉
王彩霞
机构
辽宁中医药大学
出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42-1543,共2页
文摘
《黄帝内经》中与厥字相关的病名有多种,部分名称所指的疾病与今天中医内科学的厥证相同或相近,而也有多数疾病并不属于今之厥证,这些名称在后世疾病正名过程中不断被定正。文章将对《黄帝内经》中与厥相关的病名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厥字在名称中的含义及其所指的具体疾病。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厥
Keywords
Huangdi'
s
internal
classic
of
medicin
Jue
分类号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今本《黄帝内经》成编于东汉的一条佐证
被引量:
2
9
作者
傅海燕
李君
机构
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研究中心
中国中医科学院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期15-17,共3页
文摘
十八卷本《黄帝内经》的成编下限是西汉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此书当毁于西汉末年的战火。公元121年成书的《说文解字》中不见《黄帝内经》之名,或《素问》、《九卷》之名,也不见"黄帝说"或"岐伯说"或其他医家之说。《黄帝内经》中的一些医学用语,《说文解字》没有收录,有些医学用语的释义两书也不相同或不尽相同。约成书于建安八九年前后(204—205)的《伤寒杂病论》中首次出现了《素问》、《九卷》之名,当是《素问》、《九卷》成编年代的下限。初步认定今本《黄帝内经》成编于《说文解字》之后《伤寒杂病论》之前的东汉末年。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成书年代
东汉
Keywords
yellow
emperor'
s
internal
medicine
compile
Eea
s
tern Han Dany
s
ty
分类号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经》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被引量:
11
10
作者
方迪龙
机构
浙江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3期587-588,共2页
文摘
《内经》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最鲜明特点之一,本文就脏腑生理、病理的整体联系以及五脏与自然界的整体性,阐述了《内经》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思想。
关键词
内经
五脏
中心
整体观
Keywords
yellow
emperor'
s
canon of
internal
medicine
five
internal
organ
s
centering
entirety watche
s
分类号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黄帝内经》的医学哲学思想
被引量:
7
11
作者
刘虹
机构
江苏职工医科大学
出处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50,56,共3页
文摘
被历代医学家奉为“医家之宗”的《黄帝内经》 ,同时也是当之无愧的“医学哲学之宗” :其对医学普遍问题的研究、对医学整体思维观念的创立、对临床思维一般方法的阐述和对医学人文品格的揭示 ,都是中国医学思想史和医学哲学思想史上的开山之作。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医学哲学
医学思想史
医学哲学思想史
Keywords
The
yellow
emperor
'
s
internal
classic
medicine
philo
s
ophy
the h i
s
tory of thought of
medicine
the hi
s
tory of thought of
medicine
philo
s
ophy
分类号
R-02 [医药卫生]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中医经典探求基础理论研究的方向
被引量:
3
12
作者
黎敬波
马力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4年第6期5-9,共5页
文摘
如何发挥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开拓有中国文化和科学思想特色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新局面,是目前中医基础研究面临的新问题。如中医的临床治疗范围是否已不能拓展,甚或越来越狭窄了;中医在现代医学、现代科学背景下的优势和作用是否只是光环,甚或已经逐渐丧失,或只是浮在暗流上面的泡沫;中医是否能在国外发展,是否必须用西方科学思想来改装它,才是走向科学的唯一出路等。这些问题又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面临的挑战。因此,如何从中医经典出发,冷静思考,制定合理的研究方向和目标规划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者应高度重视的课题。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狭窄
临床治疗
现代医学
中医学
研究
作用
优势
出路
发展
Keywords
fundamental theorie
s
of TCM, modern re
s
earch,
classic
s
, the
internal
Canon of
medicine
yellow
emperor
, Treati
s
e on Febrile Di
s
ea
s
e
s
, difference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
s
e
medicine
and We
s
tern
medicine
分类号
N02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本思想对《黄帝内经》理论构建之影响
被引量:
1
13
作者
步瑞兰
王振国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
出处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5-66,共2页
基金
医史文献重点学科经费资助
文摘
从水崇拜与太一生水入手,探讨了水生万物与肾藏精、主生殖的关系,太一藏于水、行于时与《内经》八风九针的关系,盖天说与《内经》之海的关系,水为道与精气学说理论的关系,阐述了水本思想对《黄帝内经》理论构建的重大影响,以及对中医继承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
太一
水
气
黄帝内经
Keywords
Taiyi, water, qi,
yellow
emperor'
s
classic
of
internal
medicine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经》中“阴虚”内涵探析
被引量:
6
14
作者
卢红蓉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处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年第6期120-123,共4页
文摘
鉴于目前针对不同版本的《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阴虚"的内涵不完全一致的问题,为明确"阴虚"的内涵与外延,对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中"阴虚"概念进行了整理研究。研究发现,"阴虚"一词在《内经》中共出现11处,其涵义有5种,分别为中土受伤,形气衰少;尺脉不足;五脏精亏;肾虚;阴经气虚。本文就正确理解"阴虚"内涵与外延,界定"阴虚"概念,为中医理论的正确运用和继承发展进行了深入探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黄帝内经》
阴虚
概念
《内经》
内涵
Keywords
yellow
emperor'
s
classic
of
internal
medicine
yin deficiency
concept
分类号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帝内经·气交变大论》“五星”析
被引量:
1
15
作者
郝葆华
机构
陕西中医学院
出处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2年第3期217-223,共7页
文摘
《黄帝内经·气交变大论》是中国传统医学经典论著之一,其中有关"天人合一",及其有关时间医学方面的论述,对后世影响极大。然而其中有关一些论及"五星"的文字,由于历史的原因,历代都作了各种各样的错误的解释和注诠。本文认为,《黄帝内经·气交变大论》中关于"五星"的论述,是古代天文学中关于五大行星的观察与论述,是中国历史上这方面最早的论述之一,其观测的详尽和正确,以及关于天体对人体影响的独到看法,在中医理论及科技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天文学史
中医学
黄帝内经
行星
Keywords
a
s
tronomical hi
s
tory, tradiional Chine
s
e
medicine
,
yellow
emperor
'
s
internal
classic
, the five
s
tar
s
分类号
P1-092 [天文地球—天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老之学天道环周与《黄帝内经》营卫运行理论的建构
被引量:
3
16
作者
刘鹏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所
出处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4-65,共2页
基金
山东省教育厅资助项目
项目编号:J04W02
文摘
通过对黄老之学中“天道环周”思想的内涵及其萌芽、发展和成熟的表述,以及《黄帝内经》中有关营卫运行的概括,分析两者在思维方式和理论构建等方面的相似性,“天道环周”对《黄帝内经》中营卫运行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黄老之学
天道环周
黄帝内经
营卫运行
Keywords
HuangLao theory, the
s
urrounding natural law, the
yellow
emperor'
s
internal
classic
, the circulation of ying- Wei
分类号
R-09 [医药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帝内经》“人道”思想探微
被引量:
3
17
作者
李振良
机构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
出处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年第6期143-145,共3页
文摘
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具有丰富的"人道"思想。它以形神兼备的观点看待人,并以此作为指导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础。《黄帝内经》既使医学脱离了神秘力量的干预,又弘扬了医学的神圣性,赋予人类健康至高无上的地位。它规定了医学从业者在医疗技术、医疗品德以及职业中的规范,认为医师应精研经典,具备仁爱之心。还对患者在医疗中的地位进行了论述,成为后世医学人道主义奠基之作。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人道
形神观
医德
医学人道主义
Keywords
yellow
emperor'
s
Canon of
internal
medicine
( Huangdi Neijing )
Humani
s
m
The View of Body and
s
pirit
Medical Ethic
s
Medical Humani
s
m
分类号
R-052 [医药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帝内经》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10
18
作者
崔中赏
刘爱峰
李远栋
巩树伟
何建浩
涂智恒
机构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中医骨伤科诊疗中心
天津中医药大学
出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77-80,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73994,81873316)
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2019KJ064)
文摘
《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年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被尊为中医四大经典之首。本书的问世是中医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标志着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内经》中有关骨伤科疾病的内容散见于《灵枢》和《素问》的诸多篇章,其中对膝关节疾病作了大量论述,特别是对膝痹、膝痛、骨痹等膝关节疾病的论断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作为中医学经典著作,《内经》提出了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如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气血理论、筋骨并重等,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经过历代医家的发展与创新,这些理论日渐丰富。目前,上述理论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疗效也不断得到肯定。该文主要是探究《内经》中有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症状、治疗诸方面的论述,并从骨伤科角度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为临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提供借鉴。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痹
筋骨并重
Keywords
Huangdi Neijing(
yellow
emperor
′
s
classic
of
internal
medicine
)
knee o
s
teoarthriti
s
knee Bi
s
yndrome
balance on mu
s
cle
s
and bone
s
分类号
R274.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黄帝内经》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
被引量:
37
19
作者
吴纯瑜
王银泉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64,共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0BZX029)
文摘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在中医学发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医学必读的古典医籍。《黄帝内经》中的文化负载词是其英译的重点和难点。以生态翻译学为指导,尝试探究《黄帝内经》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期为中医典籍的翻译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文化负载词
生态翻译学
中医典籍
Keywords
the yellow emperor's classic of internal medicine
culture-
s
pecific lexicon
EcoTran
s
latology
TCM
classic
s
分类号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黄帝内经》痹证理论探讨硬皮病的病机与治疗
被引量:
6
20
作者
王瑞洁
姜文琦
张润田
段行武
陈曦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出处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224-228,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1804106)。
文摘
硬皮病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黄帝内经》中对痹证定义、分类、病因病机、治疗及预后的阐述,为痹证类疾病的诊治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论证硬皮病所属的痹证范畴可囊括《黄帝内经》中各类五体痹、五脏痹等,以《黄帝内经》痹证理论为指导,结合硬皮病的临床表现和现代病理机制,从邪、虚、瘀和疾病传变等角度,探讨硬皮病的中医病机与治疗。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硬皮病
痹证
皮痹
五体痹
五脏痹
中医药
治未病
Keywords
The
yellow
emperor
′
s
Inner
classic
s
cleroderma
Impediment
s
yndrome
s
kin impediment
Five-body con
s
tituent impediment
s
yndrome
Five zang-organ impediment
s
yndrome
Traditional Chine
s
e
medicine
Treating di
s
ea
s
e before it
s
on
s
et
分类号
R25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帝内经》气味配伍理论探析
张钰欣
张小虎
姜婧
张保春
翟双庆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帝内经》“通天”论与中医天人整体哲学解构
刘立安
孙永章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壮火食气”探讨支气管扩张症的病机与治疗思路
罗成
叶远航
宁博
王飞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内经》所蕴含的中医肾病证治思路探讨
邹燕勤
王铀生
朱俊
李强
郭小娟
段茜
王玥
王钢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伤寒论》形成渊源探究伤寒其貌
郑玉娇
赵林华
李青伟
逄冰
仝小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黄帝内经》中的系统生物学思想及其作用
赵明芬
安冬青
郑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从心身同治角度针灸对乳腺癌关节痛患者生命质量改善的临床研究
卢静
刘晓蒙
陈莹
徐海萍
薛明新
唐金海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内经》“厥”及相关病名探析
陈士玉
王彩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今本《黄帝内经》成编于东汉的一条佐证
傅海燕
李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内经》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方迪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论《黄帝内经》的医学哲学思想
刘虹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05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从中医经典探求基础理论研究的方向
黎敬波
马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水本思想对《黄帝内经》理论构建之影响
步瑞兰
王振国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内经》中“阴虚”内涵探析
卢红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黄帝内经·气交变大论》“五星”析
郝葆华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黄老之学天道环周与《黄帝内经》营卫运行理论的建构
刘鹏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0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黄帝内经》“人道”思想探微
李振良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黄帝内经》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应用研究
崔中赏
刘爱峰
李远栋
巩树伟
何建浩
涂智恒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黄帝内经》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
吴纯瑜
王银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
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从《黄帝内经》痹证理论探讨硬皮病的病机与治疗
王瑞洁
姜文琦
张润田
段行武
陈曦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