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年漾濞M_(S)6.4地震前重力段差指标量分析及场源特征反演
1
作者 郑秋月 黄江培 +3 位作者 吴宇琴 陈政宇 刘东 王青华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1,共10页
基于2016-2021年云南地区流动重力重复观测资料,利用流动重力段差变化可视化方法及重力场变化显著性程度指标量G和C值研究了2021年漾濞M_(S)6.4地震前的重力变化,并反演了其与地震孕育相关的场源分布特征,开展了对研究区重力变化及场源... 基于2016-2021年云南地区流动重力重复观测资料,利用流动重力段差变化可视化方法及重力场变化显著性程度指标量G和C值研究了2021年漾濞M_(S)6.4地震前的重力变化,并反演了其与地震孕育相关的场源分布特征,开展了对研究区重力变化及场源特征的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段差表示法的大小和方向对地下物质的运移方向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震前重力指标量呈显著上升,震后又迅速回落,重力变化指标量G和C值可作为评价测网区域重力变化显著性程度的定量依据;②反演得到的重力变化场源位置主要集中在红河断裂带北段至滇西北一带,且表现出与维西-乔后断裂及红河断裂带走向较为一致的分布特征,这可能与地震前中上地壳的深部物质运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段差 定量分析 重力变化指数 场源反演 漾濞m_(s)6.4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中的共轭走滑断层研究
2
作者 黑贺堂 王光明 +3 位作者 匡泳庄 茶文剑 杨建文 张源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7-228,共12页
基于全国地震编目系统提供的地震编目报告和地震事件波形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法对2021年5月21日漾濞M_(S)6.4地震序列(2021年5月18日至10月31日,M_(L)0.0以上)进行重新定位,得到7138次地震事件的精确震源位置;同时,利用震源机制波形反演(C... 基于全国地震编目系统提供的地震编目报告和地震事件波形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法对2021年5月21日漾濞M_(S)6.4地震序列(2021年5月18日至10月31日,M_(L)0.0以上)进行重新定位,得到7138次地震事件的精确震源位置;同时,利用震源机制波形反演(CAP)方法,获得了序列中39次M S≥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以此勾勒出更多的构造细节和清晰的共轭断层形迹,并结合地震序列分布区域的野外地质调查,对此次走滑型地震的破裂过程与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漾濞M_(S)6.4地震主震断层为一组宽度约5 km、长度约60 km、走向约130°,向西南陡倾的右旋走滑断裂;该断裂属简单剪切模式,主断层两侧发育与其相交呈斜列式排列的R剪切破裂、R′剪切破裂、伸展破裂等次级共轭断层,地震序列的分布明显受到简单剪切的约束,呈现出单斜对称特征(整个地震序列北端东侧与南端西侧呈现出扫帚状、马尾状分布,而南端东侧与北端西侧则存在明显的地震平静区),其中M_(S)≥5的强震均发生在共轭断层与主断层相交的区域。(2)整个地震序列均分布于维西—乔后断裂西侧中生代沉积地层之上,主震断层的延伸方向与维西—乔后断裂存在一定的夹角,断层性质则与左白达断裂差异较大。研究认为,此次漾濞M_(S)6.4地震的发震构造为一组位于维西—乔后断裂与左白达断裂之间相对独立且未出露地表的隐伏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1年漾濞m_(s)6.4地震 重定位 震源机制 共轭断层 简单剪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5月21日M_(S)6.4漾濞地震GNSS同震变形场及其约束反演的破裂滑动分布 被引量:40
3
作者 张克亮 甘卫军 +6 位作者 梁诗明 肖根如 代成龙 王阅兵 李长军 张玲 马广庆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53-2266,共14页
2021年5月21日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发生了M_(S)6.4强震.地震未产生明显的地表破裂,但前震-主震-余震大致呈线状展布于维西—乔后—巍山断裂的西南侧.我们基于覆盖震中区域的高密度连续GNSS观测台阵,观测获得了震区周围50 km范围的高精度、... 2021年5月21日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发生了M_(S)6.4强震.地震未产生明显的地表破裂,但前震-主震-余震大致呈线状展布于维西—乔后—巍山断裂的西南侧.我们基于覆盖震中区域的高密度连续GNSS观测台阵,观测获得了震区周围50 km范围的高精度、高密度三维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地震破裂为明显的右旋走滑兼拉张;地表形变场呈现出走滑断裂前端压缩隆升、尾端拉张下沉的典型变形模式;GNSS观测到最大水平位移和垂直下沉分别达46 mm(漾濞县淮安村周围)和-44 mm(漾濞县秀岭林场周围);发震断裂的地表错动从漾濞淮安村GNSS观测站和秀岭林场GNSS观测站之间的狭小地带穿过.在此基础上,我们以前震和主震精定位结果为约束,推测发震断层面走向135°、倾向SW、倾角80°,进而通过弹性半空间断裂位错模型,对发震断层面的同震滑动分布进行了反演.初步反演结果表明:同震滑动主要集中分布在3~12 km深度范围内,矩震级为M_(W)6.04,滑动量分布与前震序列呈现较好的空间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m_(s)6.4地震 GNss观测 同震形变 破裂滑动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_(S)6.4地震震区地壳结构特征与孕震背景 被引量:22
4
作者 李大虎 丁志峰 +4 位作者 吴萍萍 刘韶 邓菲 张旭 赵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083-3100,共18页
本文基于“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南北地震带南段”密集布设的流动地震台阵和川滇区域数字测震台网等共计634个台站所记录的观测资料,先采用地震体波层析成像(TOMO3D)方法反演获得川滇区域的地壳速度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剖析云... 本文基于“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南北地震带南段”密集布设的流动地震台阵和川滇区域数字测震台网等共计634个台站所记录的观测资料,先采用地震体波层析成像(TOMO3D)方法反演获得川滇区域的地壳速度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剖析云南漾濞M_(S)6.4地震震区及周边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再采用三维视密度反演方法,获得漾濞震区壳内视密度的横向变化特征,最后综合分析漾濞M_(S)6.4地震震区地壳结构特征与地震活动关系、深部孕震背景等科学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漾濞震区P波速度结构与视密度展布特征在深度和分区特征上均具有较好的联系和可比性,震区三维速度结构和视密度反演结果均表现出明显的横向不均匀分布特征,漾濞M_(S)6.4地震位于高低异常值的过渡带附近,震区南、北两侧速度结构和视密度分布特征各异,综合说明了震区地壳物质存在显著的横向差异.漾濞M_(S)6.4地震序列集中分布在主震的SE侧,并沿着NW-SE向呈条带状与维西—乔后断裂近似平行展布,长约20 km,主震震源深度为8.6 km,序列震源深度优势分布层位在5~15 km,漾濞M_(S)6.4地震序列处于高低速异常过渡带附近,震区壳内介质结构的非均匀分布是控制漾濞地震及其序列展布形态的深部构造因素.我们的研究结果还揭示了漾濞M_(S)6.4地震震区北侧洱源附近存在地壳尺度的低速、低密度异常这一最显著特征,该结果与该部位地表温泉较发育、大地热流值显著偏高等地热分布高度一致,这些均暗示着漾濞地震机制除了与青藏高原东缘深部物质SE向逃逸有关外,可能还与来自上地幔的热异常和深部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m_(s)6.4地震 地壳速度结构 地震活动 深部孕震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发震构造及其与2013年洱源、2017年漾濞地震的异同 被引量:15
5
作者 崔华伟 郑建常 +6 位作者 万永革 程宇豪 杨帆 孙庆山 赵瑞 许鑫 柴光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20-636,共17页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发生M_(S)6.4地震.为深入了解该地震的发震断层及发震构造特征,探讨其与2013年洱源与2017年漾濞地震发震构造及背景的异同,本文基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观测报告,使用双差方法对漾濞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并从全球矩...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发生M_(S)6.4地震.为深入了解该地震的发震断层及发震构造特征,探讨其与2013年洱源与2017年漾濞地震发震构造及背景的异同,本文基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观测报告,使用双差方法对漾濞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并从全球矩心矩张量(GCMT)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搜集了9个震源机制解计算了震源区构造应力场,初步得到如下结论:(1)2021年漾濞地震序列呈NW-SE向展布且SE端余震数量多于NW端,余震区地壳应力不均匀释放,致使5.0级及以上地震周边余震稀少;4个5.0级及以上地震初始破裂深度大于矩心深度,推测发震断层是从断裂底部向浅部破裂.(2)发震断裂是维西—乔后—巍山断裂西南侧的未知断裂F2、F3,其走向NW-SE、倾向SW、倾角近垂直,具有右旋走滑特征.其中F2贯穿整个地震序列,长约30 km,F3主要发育在中南段,长约11 km,两条发震断层相交于地震丛集中间位置.(3)震源区构造应力场是走滑的应力机制,呈SSE向(174.57°)低倾伏角(18.79°)挤压,及SWW向(-93.65°)近水平(5.21°)拉张状态.震源区的发震构造受川滇块体与滇南块体形成的右旋走滑边界控制.(4)这3个地震均发生在川滇块体右旋走滑西南边界形成的走滑应力机制作用背景下.2013年洱源地震可能更多的受控于局部构造的垂向差异运动;2017年漾濞地震仅受到川滇块体西南边界的右旋走滑作用;2021年漾濞地震则主要受控于川滇块体西南边界的右旋走滑运动,还存在少量局部构造垂向差异运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m_(s)6.4地震 双差重定位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发震构造异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异常跟踪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付虹 刘自凤 +5 位作者 胡小静 李智蓉 洪敏 彭关灵 王光明 倪喆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1-308,共8页
对云南漾濞M_(S)6.4地震前出现的前震序列、地震学、定点形变和流体观测异常进行系统梳理和回顾,结果表明:前震序列较为复杂,能找到一些地震学的异常特征,但难以通过这些特征对震后趋势进行正确判断;定点形变观测异常出现时间早、异常... 对云南漾濞M_(S)6.4地震前出现的前震序列、地震学、定点形变和流体观测异常进行系统梳理和回顾,结果表明:前震序列较为复杂,能找到一些地震学的异常特征,但难以通过这些特征对震后趋势进行正确判断;定点形变观测异常出现时间早、异常幅度大,可为震级预测提供依据;流体观测异常出现时间短、异常相对集中,为时间预测提供了更好的支撑;形变和流体异常与亚失稳后期阶段具有较为相似的时空特征,可能与亚失稳过程有关。前震序列的判断结合区域地震危险性,可能是提高判断准确性更好的方法,合理利用地震孕育不同阶段的异常特征,是做好综合预测需要提倡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m_(s)6.4地震 前震序列 定点形变 流体异常 综合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预警处理结果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李丹宁 张国权 +4 位作者 缪素秋 高洋 秦敏 马红虎 崔庆谷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9-406,共8页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发生M_(S)6.4地震,云南地震预警处理系统对观测数据进行了有效处理并产出预警信息。首先分析了观测记录的走时—震中距关系以及不同类型台站的信噪比,说明该系统震相拾取正确,确保了震中位置和发震时刻测定的高准...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发生M_(S)6.4地震,云南地震预警处理系统对观测数据进行了有效处理并产出预警信息。首先分析了观测记录的走时—震中距关系以及不同类型台站的信噪比,说明该系统震相拾取正确,确保了震中位置和发震时刻测定的高准确度;鉴于此次地震预警震级整体偏小,对比了不同类型台站的震级偏差,其中一般台震级偏差最小、测震台次之、基准台第三、基本台最大。云南地震预警处理系统在2021年5月接入基准台和基本台后,对于漾濞地震的震中位置和发震时刻测定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均有提高,震级偏差变化不明显,仍然整体偏小。这说明了云南地震预警处理系统台站布局合理,系统具备一定的预警能力,但震级算法还有待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台站类别 震级偏差 漾濞m_(s)6.4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的时空演化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凯英 金明培 +4 位作者 黄雅 党文杰 李文涛 卓燕群 何昌荣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30-1039,共10页
"亚失稳"研究试验区滇西北短周期测震台网测得的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6.4级地震序列显示,主震发生前约3d内在破裂区北西段依次出现相邻区域的前震时空丛集;后续临震时段(主震前约1h)的前震从破裂区中心开始对称地向两端快速... "亚失稳"研究试验区滇西北短周期测震台网测得的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6.4级地震序列显示,主震发生前约3d内在破裂区北西段依次出现相邻区域的前震时空丛集;后续临震时段(主震前约1h)的前震从破裂区中心开始对称地向两端快速扩展,随后爆发主震。不同时段的前震空间分布显示了地震进入短临阶段后断层不同部位破裂的时空迁移及快速扩展,扩展速度由前震丛集过程的约5km/d提高至临震时段的约96km/d;主震震中位于前震丛集的边缘、最终破裂区的北西端,主震后余震向SE迁移,约0.5h后扩展至整个破裂带,最终破裂带长度> 20km,显示了本次地震的单向传播特征;该台网建立以来,漾濞地区的小地震活动显示本区域近3a时段内b值平稳(为0.9~1.1),6.4级主震前b值异常持续下降至0.6以下,反映了漾濞地震前存在显著的应力增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6.4级地震 前震时空丛集 震前快速扩展 单向传播 震前 b值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洱源井水温在2021年漾濞M_(S)6.4地震前的异常特征 被引量:7
9
作者 马玉川 晏锐 胡小静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74-677,I0002,共5页
2021年5月21日21时48分(北京时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99.87°E,25.67°N)发生M_(S)6.4地震。该地震发生后,我们对震中附近的地下流体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结果显示云南省地震台在2021年2月24日提出洱源井水温异常... 2021年5月21日21时48分(北京时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99.87°E,25.67°N)发生M_(S)6.4地震。该地震发生后,我们对震中附近的地下流体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结果显示云南省地震台在2021年2月24日提出洱源井水温异常,该井水温在漾濞M_(S)6.4地震前呈现明显的异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水温 异常特征 地震台 地下流体观测 大理白族自治州 洱源 漾濞县 异常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漾濞M_(S)6.4地震中土木结构房屋抗震加固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贺素歌 冉华 +3 位作者 周青云 于江 罗伟东 白仙富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99-806,817,共9页
对漾濞6.4级地震灾区开展土木结构房屋加固情况与破坏形式调查。从云南相近震级地震破坏情况的对比、加固与未加固房屋的对比、强震动记录、与烈度衰减关系对比等方面进一步分析,认为抗震加固能减轻土木结构建筑的破坏。甚至可降低其宏... 对漾濞6.4级地震灾区开展土木结构房屋加固情况与破坏形式调查。从云南相近震级地震破坏情况的对比、加固与未加固房屋的对比、强震动记录、与烈度衰减关系对比等方面进一步分析,认为抗震加固能减轻土木结构建筑的破坏。甚至可降低其宏观烈度1~2度,对抗震加固的防震减灾效果进行评估;就抗震加固工作及烈度评估工作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6.4级地震 抗震加固 土木结构 烈度评估 地震灾害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烈度与震害特征 被引量:9
11
作者 卢永坤 张建国 +2 位作者 张方浩 杜浩国 杨黎薇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9-438,共10页
基于应急阶段现场调查、强震动观测,结合震区地质构造、震源机制解、地震序列空间分布等,评定了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的烈度分布。通过对各类震害现象的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归纳了本次地震震害的基本特征并对震害原因进行了初步... 基于应急阶段现场调查、强震动观测,结合震区地质构造、震源机制解、地震序列空间分布等,评定了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的烈度分布。通过对各类震害现象的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归纳了本次地震震害的基本特征并对震害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对照云南地区其他同等级别地震烈度与震害,总结了现场调查得到的初步认识。本次地震形成了呈不规则椭圆状的Ⅷ度、Ⅶ度和Ⅵ度3个等级的烈度区,且长轴均为NNW方向,与震中附近的维西—乔后断裂走向一致,也与强震动观测记录、地震序列空间分布及震源机制解相吻合。此次地震灾害与云南同等级别地震相比明显偏轻,其原因主要是主震前持续多日、不断升级的前震活动警示作用,以及各级党委政府采取了及时有效的动员和疏散避险措施;震区的土木结构房屋震害严重,应科学规划城乡建设布局,逐步减少土木结构房屋存量,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加大帮扶地震中房屋遭到严重破坏的山区农村居民,避免因灾返贫的情况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m_(s)6.4地震 地震烈度 震害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震源区断层系统的几何复杂性 被引量:7
12
作者 梁姗姗 徐志国 +3 位作者 张广伟 邹立晔 刘艳琼 郭铁龙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27-846,共20页
地震精定位及震源机制反演能够提供发震构造信息,特别在地表无明显断层迹线的震源区,可有效揭示隐伏断裂的深部几何结构。文中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21年5月18日—6月4日期间云南区域台网记录到的漾濞M_(S)6.4地震序列进行精定位,得到主... 地震精定位及震源机制反演能够提供发震构造信息,特别在地表无明显断层迹线的震源区,可有效揭示隐伏断裂的深部几何结构。文中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21年5月18日—6月4日期间云南区域台网记录到的漾濞M_(S)6.4地震序列进行精定位,得到主震前4d和主震后14d共3233次地震事件的空间位置,并计算了漾濞震源区的b值;进一步利用云南和四川区域台网记录的波形数据,采用近震全波形反演方法得到了包括主震在内10个4.0级以上地震的全矩张量解,并反演得到震源区构造应力场。地震定位结果显示,前震序列和余震序列在时空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前震主要在NW-SE方向呈条带状分布,且震中位置存在往返迁移现象;余震主要在NW和NE 2个方向分布,呈不对称共轭断层分布形态,在NW向地震带南端存在多组不同走向的余震分布,暗示震源区介质及断层几何结构的复杂性。b值随时间变化的结果显示,主震前b值已有上升趋势,表明震前震源区应力积累已开始逐步得到释放,可能和本次地震为前震-主震-余震的序列类型有关;而主震发生后b值的变化幅度较大,可能反映余震活动较为剧烈,应力释放变化较大。震源机制结果显示地震以走滑型为主,正断分量其次,并包含显著的非双力偶成分,可能表明震源区NW及NE向断裂交错分布,地震破裂并非简单地沿断层平面滑动。综合上述结果以及近SN向挤压、EW向拉张的应力场环境,我们认为漾濞M_(S)6.4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为位于宝山地块内部一条NW向的高倾角右旋走滑断裂,可能是与维西-乔后-巍山断裂平行的次级断裂,并且该断裂在南段包含多条NE向分支断裂。文中结果表明漾濞震源区断层系统几何结构的复杂性控制了地震序列时空分布范围及震源破裂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m_(s)6.4地震 分支断层 B值 全矩张量 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重定位及发震构造探讨 被引量:13
13
作者 姜金钟 付虹 李涛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0-329,共10页
利用云南地震台网提供的地震编目快报观测报告和地震事件波形数据,采用联合波形互相关分析的双差地震定位方法,对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_(S)6.4地震前3天至震后2天期间发生的地震事件进行了重定位,并基于两种不同的区域速度模型,采用CA... 利用云南地震台网提供的地震编目快报观测报告和地震事件波形数据,采用联合波形互相关分析的双差地震定位方法,对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_(S)6.4地震前3天至震后2天期间发生的地震事件进行了重定位,并基于两种不同的区域速度模型,采用CAP方法反演了序列中3次M_(S)≥5.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矩心深度。结果表明:双差重定位获得了漾濞地震序列中1012次地震的精确位置,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定位误差分别为1.1 km和3.0 km。3次M_(S)≥5.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深度均有所不同,初步分析认为这可能是由断裂深浅部的结构、形态差异或地震破裂后震源区附近的应力调整或流体运移导致的断层成核破裂变化所致。综合地震重定位、震源机制解反演及区域活动构造资料,初步分析认为漾濞M_(S)6.4地震的发震破裂面走向约为140°,倾角约为80°,滑动角约为-160°,发震断层可能为维西—乔后断裂中段的一条或多条次级断裂,且具有右旋走滑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m_(s)6.4地震 双差地震定位 波形互相关分析 震源机制解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_(S)6.4地震序列的活动特征和发震构造 被引量:5
14
作者 崔仁胜 赵翠萍 +1 位作者 周连庆 陈阳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9-344,共16页
文中利用新疆地震台网固定台站和流动台站的观测资料研究了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_(S)6.4地震序列的活动特征和发震构造。重定位结果显示,地震序列呈NNW和近EW 2个优势方向分布,其中NNW向余震条带长约20km,近EW向余震条带长约40km。NN... 文中利用新疆地震台网固定台站和流动台站的观测资料研究了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_(S)6.4地震序列的活动特征和发震构造。重定位结果显示,地震序列呈NNW和近EW 2个优势方向分布,其中NNW向余震条带长约20km,近EW向余震条带长约40km。NNW向条带的发震断层倾角较陡,倾向W;近EW向条带的发震断层西侧倾角较陡,向E逐渐变缓,略S倾。M_(S)6.4主震深度为14.9km,地震序列优势分布于10~20km深度,近EW向的余震深度呈现由西向东逐渐变浅的特征。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M_(S)6.4主震和2次5级以上余震的震源机制以逆冲为主,2020年1月18日M_(S)5.7前震以走滑为主。利用ISOLA方法对M_(S)6.4主震进行多源模型反演,结果显示主震由走滑和逆冲性质的2个子事件组成。推测M_(S)6.4地震发生在柯坪逆冲推覆构造带滑脱面以下的中下地壳,主震由NNW向W倾的高角度隐伏断裂和近EW向S倾构造先后破裂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师 m_(s)6.4地震 重定位 震源机制解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仪器地震烈度与宏观地震烈度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明小娜 崔建文 +1 位作者 杨健强 于江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2-428,共7页
利用云南省强震动及地震预警台网获得的漾濞M_(S)6.4地震地震动记录数据,根据《中国地震烈度表》的仪器烈度计算方法,得到各台站的仪器地震烈度。对比分析了漾濞M_(S)6.4地震的仪器烈度图与宏观烈度图的异同,发现二者最高烈度相同、等... 利用云南省强震动及地震预警台网获得的漾濞M_(S)6.4地震地震动记录数据,根据《中国地震烈度表》的仪器烈度计算方法,得到各台站的仪器地震烈度。对比分析了漾濞M_(S)6.4地震的仪器烈度图与宏观烈度图的异同,发现二者最高烈度相同、等震线长轴走向相似,但各烈度区面积与形状不相同;对比分析了仪器烈度与调查点的评估烈度的吻合性,发现二者完全吻合的比例为81.25%,偏差±1度的比例为93.75%,说明仪器地震烈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客观反映实际的震害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地震烈度 宏观地震烈度 漾濞m_(s)6.4地震 地震动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特征及强余震判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小艳 王光明 +3 位作者 张潜 贺素歌 樊文杰 刘自凤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9-319,共11页
利用云南地震台网观测资料,对2021年漾濞M_(S)6.4地震序列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漾濞地震序列的空间展布可分为4段,且余震活动衰减非常迅速。通过分析历史地震序列类型、h值、等待时间法、累计频次曲线、初动方向等,判断漾濞... 利用云南地震台网观测资料,对2021年漾濞M_(S)6.4地震序列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漾濞地震序列的空间展布可分为4段,且余震活动衰减非常迅速。通过分析历史地震序列类型、h值、等待时间法、累计频次曲线、初动方向等,判断漾濞M_(S)6.4地震序列为前震-主震-余震型。利用云南地区6级地震最大余震发震时间统计和震级差分布特征分析,认为漾濞M_(S)6.4地震最大余震已经发生。最后讨论了漾濞地震序列4级余震偏多的现象及可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m_(s)6.4地震 地震序列 强余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漾濞M_(S)6.4地震前后的地磁场变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宋成科 陈政宇 +2 位作者 周思远 徐玉健 陈斌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58-971,共14页
漾濞M_(S)6.4地震发生后,在震中周边100km内的地磁重复测点开展了原位观测工作。结合地震前60d内的观测数据,使用丽江地磁台连续观测资料,消除了地磁场的日变化和长期变化成分,获得了地震前后的区域地磁场变化。实测结果表明,震中S侧区... 漾濞M_(S)6.4地震发生后,在震中周边100km内的地磁重复测点开展了原位观测工作。结合地震前60d内的观测数据,使用丽江地磁台连续观测资料,消除了地磁场的日变化和长期变化成分,获得了地震前后的区域地磁场变化。实测结果表明,震中S侧区域地磁场以负变化为主,震中N侧区域地磁场以正变化为主,距离震中20km测点处的地磁场变化量为-2.82nT,在距离震中100km处未观测到明显的、高于误差水平的磁场变化。进一步利用均匀的断层滑动模型计算了漾濞地震的压磁效应,当选择较大的岩石磁性参数时(应力敏感系数为5×10^(-3)MPa^(-1)),距离震中最近测点的压磁场为-0.3nT。动电效应的计算结果表明,若不存在较大的电导率(0.1S/m)和较高的孔隙压力变化(10MPa),由孔隙流体流动产生的磁场变化将比实测的地磁变化小1个量级。因此,压磁效应和动电效应仅能定量解释部分地磁场变化,还有其他震磁效应影响了地磁场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m_(s)6.4 地震 地磁场变化 压磁效应 动电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区域特征的地震动模拟——以2020年伽师M_(S)6.4地震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宏伟 温瑞智 任叶飞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30-446,共17页
为研究伽师地区地震动的区域特征,提高地震动预测的可靠性,文中利用伽师地区近10a收集的强震动观测记录,采用非参数谱反演方法分离了地震动的震源、传播路径及场地影响,建立了反映伽师地区地震动区域特征的路径衰减、路径持时、场地线... 为研究伽师地区地震动的区域特征,提高地震动预测的可靠性,文中利用伽师地区近10a收集的强震动观测记录,采用非参数谱反演方法分离了地震动的震源、传播路径及场地影响,建立了反映伽师地区地震动区域特征的路径衰减、路径持时、场地线性反应等经验模型,并给出了伽师地区46次地震的震源参数(矩震级、拐角频率和应力降)。文中确定的伽师M_(S)6.4地震的矩震级为5.893、拐角频率为0.362Hz、应力降为6.684MPa。伽师地区地震动的近场路径衰减较慢,而远场更快的路径衰减与显著的非弹性衰减有关,文中将伽师地区的路径衰减近似地描述为双段线性几何扩散经验模型和品质因子Q=60.066f 0.988表示的非弹性衰减项的叠加;伽师地区地震动的路径持时较长,明显高于四川地区;对比SS14场地线性反应模型,伽师地区局部场地对10~30Hz频段地震动的线性放大效应很弱,其他频段的场地线性反应与SS14模型接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伽师地区的SS14调整模型。文中进一步将伽师地区地震动区域特征应用于伽师M_(S)6.4地震的地震动模拟,震源破裂过程采用随机产生的震源运动学破裂模型表示,通过对比观测和模拟记录的峰值和反应谱,检验了区域特征的可靠性,最后给出了伽师M_(S)6.4地震的地震动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师 m_(s)6.4地震 震源参数 路径衰减 区域特征 地震动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漾濞M_(S)6.4地震强震动特征和震害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斌 李小军 +3 位作者 荣棉水 俞言祥 王玉石 王继鑫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27-1139,共13页
2021年5月21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发生M_(S)6.4地震,中国国家强震动观测台网在此次地震中获得了一批高质量的强震动加速度记录。文中对该地震的29组强震动加速度记录进行处理,绘制了3个方向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 2021年5月21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发生M_(S)6.4地震,中国国家强震动观测台网在此次地震中获得了一批高质量的强震动加速度记录。文中对该地震的29组强震动加速度记录进行处理,绘制了3个方向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空间分布图;将观测的地震动PGA、加速度反应谱值(SA)与国内常用的地震动衰减关系计算值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观测地震动的幅值、时频特征,并将近场台站记录的反应谱与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谱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结合现场震害调查分析了极震区结构震害较轻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漾濞M_(S)6.4地震水平向地震动PGA和PGV的最大值都位于震中附近,地震动沿NNW向衰减最慢;漾濞地震中土层场地的实际观测值与中国常用的中国西部、川藏区水平向基岩地震动衰减关系的计算值吻合较好,而基岩场地的观测值则小于常用衰减关系计算值。距离震中最近的漾濞台(53YBX)水平向加速度记录的能量主要集中在0.07~0.13s周期,加速度反应谱在T<0.14s时显著高于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罕遇地震动设计谱,反应谱卓越周期为0.1s。震中附近主要建筑物为自振周期0.1s的1层老旧穿斗木构架结构和2~3层砖混、框架结构。上述地震动特征分析很好地解释了此次地震破坏最严重的是1层的老旧穿斗木构架结构,而2~3层的砖混、框架结构几乎没有破坏或破坏很轻的震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m_(s)6.4地震 强震动特征 空间分布 震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房屋震害与烈度评定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健强 叶阳 +2 位作者 卢永坤 刘绍昌 于江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9-445,共7页
根据云南省漾濞县M_(S)6.4地震现场调查资料,详细阐述了本次地震的烈度分布和房屋震害,计算给出各烈度区各类房屋结构的平均震害指数,并与《中国地震烈度表》和2014年云南鲁甸6.5级、景谷6.6级地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漾濞地... 根据云南省漾濞县M_(S)6.4地震现场调查资料,详细阐述了本次地震的烈度分布和房屋震害,计算给出各烈度区各类房屋结构的平均震害指数,并与《中国地震烈度表》和2014年云南鲁甸6.5级、景谷6.6级地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漾濞地震灾区土木结构和框架结构房屋的震害现象较为明显,砖混结构房屋震害较轻,而砖木结构房屋因数量较少,没有调查到太多的震害现象;(2)各烈度区各类房屋平均震害指数与烈度对应关系良好,表明本次地震烈度评定结果符合国家标准和云南地区地震烈度分布规律;(3)对比分析云南省两次震级相近地震的各类房屋平均震害指数,发现本次地震房屋震害整体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m_(s)6.4地震 房屋震害 烈度评定 平均震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