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论国共内战时期国民党的“戡乱动员” 被引量:5
1
作者 汪朝光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39,共6页
1947年中,为了挽救其统治的重大危机,国民党被迫实行“戡乱动员”的应变之举,企图集中全力与中共一搏。其后,国民党加强了对其后方的控制与镇压,对舆论的钳制不断加强,异议声音的表达也日渐受限。但是,以严刑峻法为表征的“戡乱动员”,... 1947年中,为了挽救其统治的重大危机,国民党被迫实行“戡乱动员”的应变之举,企图集中全力与中共一搏。其后,国民党加强了对其后方的控制与镇压,对舆论的钳制不断加强,异议声音的表达也日渐受限。但是,以严刑峻法为表征的“戡乱动员”,非但没有能实现国统区的社会稳定,反而凝聚了社会各阶层对国民党统治的不满之心,加速了他们对国民党统治之离心离德,最终亦未能挽救国民党统治之败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员 国民党统治 战时 简论 1947年 社会稳定 大危机 国统区 挽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事件与清治藏政策的转变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群 李红坦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9-143,共5页
清乾隆时的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事件,及其后制定的“钦定西藏善后章程”标志着清统治西藏的政策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由“政教分立”的郡王制转向“政教合一”政策,此转变对西藏政治体制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事件 清政府 钦定西藏善后章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筹藏观试析——以《西藏戡乱问题》为中心的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康欣平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60-66,共7页
宣统二年(1910)二月一日,梁启超在报纸上发表了《西藏戡乱问题》一文,对清廷筹治西藏政策等发表自己观点。同年二月二十日,他又发表《驭藏政策之昨夕》,继续关注西藏局势。文章以《西藏戡乱问题》为中心,兼及其他相关史料,梳理和分析梁... 宣统二年(1910)二月一日,梁启超在报纸上发表了《西藏戡乱问题》一文,对清廷筹治西藏政策等发表自己观点。同年二月二十日,他又发表《驭藏政策之昨夕》,继续关注西藏局势。文章以《西藏戡乱问题》为中心,兼及其他相关史料,梳理和分析梁启超的筹藏观,探究其筹藏观背后的思想意蕴。梁启超的筹藏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他认为清廷筹藏政策有两次“大失机”;他虽对褫夺十三世达赖喇嘛名号不赞成,但主张清廷对已做出的决定不能收回;他反对用兵西藏;他对西藏地方面临英俄干涉有客观而深刻的分析;等等。梁启超筹藏观背后的思想意蕴,体现了“国家主义”本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筹藏观 《西藏戡乱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隋炀帝的历史功绩 被引量:3
4
作者 朱子彦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4期99-103,共5页
隋炀帝虽为暴君 ,但仍作出不少影响当时及后代的重大功绩 ,因此可以说炀帝是个功过参半。
关键词 运河 进士科 隋炀帝 历史评价 历史攻绩 文化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光六年清廷平定南疆用人决策述略 被引量:2
5
作者 赵珍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8-134,共7页
道光六年,清廷为迅速平定南疆张格尔之乱,于六月至九月间,在将帅任用、将领选派与兵员调动方面果断决策,为顺利平叛及最后取胜奠定了基础。从最初任命署理陕甘总督杨遇春为钦差大臣,总统军务,至重发谕令以伊犁将军长龄为扬威将军总理全... 道光六年,清廷为迅速平定南疆张格尔之乱,于六月至九月间,在将帅任用、将领选派与兵员调动方面果断决策,为顺利平叛及最后取胜奠定了基础。从最初任命署理陕甘总督杨遇春为钦差大臣,总统军务,至重发谕令以伊犁将军长龄为扬威将军总理全盘,前后不到二十天,显示清廷对南疆战事的重视程度。有益于西北局势的稳定。由于路途遥远,清廷谕令传递、兵员将帅集结延时,故而在初期二个多月里战事部署者杨遇春所起的作用显著,亦反映了清中期政治军事转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平定南疆 杨遇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战视角下1959年西藏反动上层发动的全面武装叛乱--美、印、苏三国的角色与行动比较
6
作者 杨亚波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6-124,共9页
二战后,随着“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国际关系进入冷战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一边倒”外交方针,美国为了对付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围绕1959年西藏反动上层发动的全面武装叛乱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构成了对中国的遏制政策的一... 二战后,随着“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国际关系进入冷战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一边倒”外交方针,美国为了对付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围绕1959年西藏反动上层发动的全面武装叛乱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构成了对中国的遏制政策的一部分。与此同时,获得民族独立不久的印度,全盘继承英帝国主义的殖民遗产,在加紧侵占中国领土的同时,也在十四世达赖集团武装叛乱失败后逃亡印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中苏关系经过一段“蜜月期”后,随着1956年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友好关系逐渐破裂。苏联在西藏反动上层发动的全面武装叛乱及边境冲突上采取支持印度的立场,成为中苏关系恶化的一个征兆。这一过程中,也伴随着美国、苏联对作为“中间地带”国家代表印度的争夺。通过1959年西藏反动上层发动的全面武装叛乱和边境冲突可以看出,两个阵营、两极理论并不能恰当地解释当时的国际关系,毛泽东关于“中间地带”的划分更加符合当时的国际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全面武装叛乱 遏制政策 政治遗产 中间地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期劲直黄芪根浸提液对8种西藏野生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包赛很那 王向涛 +3 位作者 武俊喜 苗彦军 贾祥 田彦婷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1-220,共10页
为了研究苗期劲直黄芪根浸提液对8种西藏野生植物即天蓝苜蓿、垂穗披碱草、小叶棘豆、羊茅、紫花针茅、丝颖针茅、藏北嵩草和黑穗画眉草的化感作用规律,采用室内生物学测定法,研究不同浓度(0.1、0.05、0.025、0.0125g·mL^(-1))劲... 为了研究苗期劲直黄芪根浸提液对8种西藏野生植物即天蓝苜蓿、垂穗披碱草、小叶棘豆、羊茅、紫花针茅、丝颖针茅、藏北嵩草和黑穗画眉草的化感作用规律,采用室内生物学测定法,研究不同浓度(0.1、0.05、0.025、0.0125g·mL^(-1))劲直黄芪根浸提液对8种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阐明劲直黄芪根浸提液对8种植物的化感作用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劲直黄芪根浸提液对8种植物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高、根长、苗干重和根干重具有显著的化感作用(P<0.05),且8种植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浸提液对天蓝苜蓿、小叶棘豆和羊茅种子萌发生长具有促进作用(SE>0),而对垂穗披碱草和紫花针茅种子萌发生长具有抑制作用(SE<0),对丝颖针茅和黑穗画眉草种子萌发生长的作用无明显规律。采用植物平均敏感指数分析劲直黄芪根浸提液对8种植物种子萌发生长的化感作用发现,其对劲直黄芪根浸提液的平均敏感性趋势总体为:垂穗披碱草>紫花针茅>丝颖针茅;促进作用大小顺序为:小叶棘豆>藏北嵩草>黑穗画眉草>羊茅>天蓝苜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劲直黄芪 化感作用 西藏野生植物 萌发生长 抑制率 化感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9年西藏叛乱后《人民日报》对印度涉藏报道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高大为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5-131,共7页
1959年3月17日,十四世达赖集团叛逃,由于印度在此过程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其成了世界各国媒体关注的对象。《人民日报》作为中国主流官方媒体,对这一时期印度官方、政界、媒体等方面的涉藏言论和公开表态进行了较全面的报道。这一时... 1959年3月17日,十四世达赖集团叛逃,由于印度在此过程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其成了世界各国媒体关注的对象。《人民日报》作为中国主流官方媒体,对这一时期印度官方、政界、媒体等方面的涉藏言论和公开表态进行了较全面的报道。这一时期,印度不同政党和媒体对“西藏问题”的立场差异较大,因而具有一定复杂性。通过对此问题研究可以看出,在冷战环境下,印度干涉“西藏问题”的国内舆论形成背景,以及《人民日报》对印度干涉“西藏问题”的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日报》 印度 西藏叛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振翧和他的《西征集》 被引量:1
9
作者 胡万梅 梁海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7-113,共7页
毛振翧是清代为数不多长期任职于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官员,所到之处多有吟哦之作。其咏藏诗集《西征集》,从多角度、多层面反映"卫藏战争"时期,康藏地区的政治、军事、民俗状况以及由滇入藏的交通路况,对研究清朝中央政府治理... 毛振翧是清代为数不多长期任职于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官员,所到之处多有吟哦之作。其咏藏诗集《西征集》,从多角度、多层面反映"卫藏战争"时期,康藏地区的政治、军事、民俗状况以及由滇入藏的交通路况,对研究清朝中央政府治理西藏方略的转变,以及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演进、茶马古道西道滇藏道的交通路况、汉藏人民亲密友好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振翧 咏藏诗 阿尔布巴之乱 茶马古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