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Public Goods Supplying System
1
作者 JIANG Hua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6年第1期85-89,共5页
In current China, the main problem existing in the rural public goods supplying system is the unbalanced condition of public goods supply, and the chief reason for which is unitary system of supply main body. Thus the... In current China, the main problem existing in the rural public goods supplying system is the unbalanced condition of public goods supply, and the chief reason for which is unitary system of supply main body. Thus the leading countermeasure for comer of public goods supply is to reform the present unitary rural public goods supplying system, to strengthen functional transfer of rural grass-roots directive organization, to adopt diversified mode and provide public goods on the base of overall planning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to implement unitary and diversified supplying strategy. In this way, supplying efficiency of the rural public goods will be im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public goods supplying system supplying unbal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Public Product Supply Problems in New Socialist Rural Construction
2
作者 ZHANG Jing 1,2,and JIANG Hua 3 1 Post-doctoral Mobile Center on History and Cultural College,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100,China 2 College of Liberal and Social Science,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150030,China 3 College of Philosophy,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6,China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0年第2期78-84,共7页
The status of rural public goods supply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China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in new socialist rural construction.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sufficient supply of public goods in rural areas,t... The status of rural public goods supply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China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in new socialist rural construction.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sufficient supply of public goods in rural areas,this article explained the significance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public goods supply system,analyzed the reasons for the shortage of rural public goods supply,and proposed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to solve problems of rural public goods supply,which are of advantages to enh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socialist rural construction rural public goods supply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经济发展与内生型农村公共品供给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8,共12页
在国家大力扶持集体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壮大社区公共财力从而为乡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内生型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大致经历了“制度外”的自上而下供给模式、... 在国家大力扶持集体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壮大社区公共财力从而为乡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内生型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大致经历了“制度外”的自上而下供给模式、“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供给模式和“制度内”自上而下的项目制供给模式,当前我国正出现的是一种“由发展集体经济驱动的、村社主导”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作为项目制的有益补充,这一模式的实践逻辑在于,村社集体通过平台式经营将国家资源转化为村社公共财力,再通过分配型民主激活村庄自治,实现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区别于资源下乡下“国家⁃农户”长循环的公共品供给模式,以资源内生为特征的集体经济模式是一种“村社⁃农户”短循环的供给模式。它通过增强集体的统筹能力、推动农民再组织化,产生了一种“内生性的自下而上”的决策机制,从而将资源使用与村庄民主相结合,实现了供给有效和治理有效双重目标。当前,该模式效能的发挥受到集体经济发育不足、资源分配制度建设滞后的影响。对其进行优化,必须增强村社集体统筹集体经济发展的能力,完善资源分配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集体经济 农村公共品 内生型供给 资源下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何以优化村庄公共品供给?——基于多案例的比较分析
4
作者 曾恒源 高强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108,共18页
农村集体经济蕴含经济和社会“双重属性”,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对于优化村庄公共品供给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社会经济”理论视角,构建“集体经济发展—村庄治理改进—公共品供给优化”的分析框架,并结合三个村庄案例,考察了农村集... 农村集体经济蕴含经济和社会“双重属性”,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对于优化村庄公共品供给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社会经济”理论视角,构建“集体经济发展—村庄治理改进—公共品供给优化”的分析框架,并结合三个村庄案例,考察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优化村庄公共品供给的理论逻辑和实现路径。理论分析表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村庄公共品供给的影响主要通过治理资源支持效应、治理主体重塑效应和治理机制优化效应三个维度来实现,且不同维度之间呈现正向反馈循环的“三圈式”关联机制。案例经验显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仅能够直接强化村庄公共品供给的物质基础,而且有利于推动农民主体性重塑和村庄治理机制优化,进而间接提升村庄公共品供给绩效;在不同的集体经济发展类型和现实情境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村庄公共品供给的方式和侧重点存在一定差异。应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的“双重属性”,进一步激活和发挥其在促进乡村善治、培育提升村庄内生型公共品供给能力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 公共品供给 社会经济 村庄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建设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基于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5
作者 李彩平 张守夫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0,共10页
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时期,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对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但却鲜有学者聚焦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这一政策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展开分析。基于2011—2022年572个县级区面板数据,将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视为... 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时期,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对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但却鲜有学者聚焦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这一政策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展开分析。基于2011—2022年572个县级区面板数据,将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创新性地实证检验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建设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建设对城乡共同富裕产生正向推动作用,且该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相比东、中、东北地区及劳动要素转移程度较高的县级区,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建设对西部、劳动要素转移程度较低的县级区城乡共同富裕驱动作用更为显著。中介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建设主要通过调节资本配置扭曲、均衡公共服务供给间接驱动城乡共同富裕。调节效应检验证实,数字普惠金融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建设促进城乡共同富裕中发挥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既从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建设的政策视角为推动城乡共同富裕提供新经验,也从调节资本配置扭曲、均衡公共服务供给、数字普惠金融视角为更好发挥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建设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 城乡共同富裕 公共服务供给 资本要素配置 数字普惠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公共品供给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效应分析
6
作者 周润香 何寿奎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47-252,F0003,共7页
研究农村公共品供给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以优化公共品供给政策与路径。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测算2004—2020年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指数,通过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教育、医疗等农村公共品供给对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效应。结果表明,城乡融合发... 研究农村公共品供给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以优化公共品供给政策与路径。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测算2004—2020年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指数,通过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教育、医疗等农村公共品供给对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效应。结果表明,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高于全国水平,中西部地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但中部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提高率高于东部地区;人口城镇化水平和财政分权会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外商投资水平将抑制城乡融合发展。提出进一步加强中西部农村公共品供给、完善新型城镇化相关配套设施与政策、持续增加农村公共品供给的财政投入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共品供给 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全局主成分分析 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吗?
7
作者 程波辉 罗培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6,共14页
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实背景下,政府能否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进而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10—2021年26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熵权法分别测度城市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实背景下,政府能否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进而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10—2021年26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熵权法分别测度城市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并引入信息熵概念计算得出均等化程度,据此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并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提升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水平与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两条作用路径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此外,对西部和低均等化城市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研究的政策启示在于: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仍需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需要发挥公共服务财政支出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及其赋能功效;同时根据区域发展情况、均等化程度实施差异化供给策略,提升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公共服务财政支出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西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04
8
作者 卢文云 梁伟 +3 位作者 孙丽 罗飞 孙小兵 王新宇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19,共9页
为全面了解西部地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情况,以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包括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镇(乡)和行政村的体育服务供给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访问调查及统计分析法分别对镇(乡)、行政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现状... 为全面了解西部地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情况,以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包括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镇(乡)和行政村的体育服务供给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访问调查及统计分析法分别对镇(乡)、行政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现状进行了社会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主要结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在镇(乡)村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低、供给的低水平、缺乏针对性以及供给的机制缺陷是西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西部地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要从数量、质量和持续性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 西部地区 公共体育服务 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村公共品供需均衡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樊丽明 解垩 石绍宾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64,共9页
基于3省245个农户的调查表明,农民当前最急需的公共品是卫生医疗、农田基础设施;农民的公共品需求有如下特点:硬品优先于软品;物质需求优先于精神需求;现实优于长远;切身利益重于宏观环境。合意的公共品供给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粮食直... 基于3省245个农户的调查表明,农民当前最急需的公共品是卫生医疗、农田基础设施;农民的公共品需求有如下特点:硬品优先于软品;物质需求优先于精神需求;现实优于长远;切身利益重于宏观环境。合意的公共品供给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粮食直补政策和义务教育,农民对公共品供给最不满意的是农村社会养老、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和农村金融。农民对公共品供给的满意度主要取决于公共品的规模、质量、价格和农户的人口社会学背景。最后,对农村公共品供需均衡矩阵进行了分析,并建议根据公共品供需衔接状况、农民对公共品供给的满意程度,实行不同的公共品供给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需求 农村公共品 供需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产品供求机理一般性分析——兼论生态涵养区“富绿”同步的路径 被引量:71
10
作者 孙庆刚 郭菊娥 安尼瓦尔·阿木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25,共7页
对生态产品概念的历史演变进行了梳理,指出正确理解生态产品的概念要把握其时代特征并应在学术研究中明确其含义。认为生态产品本身是自然的产物,并不是人类生产或创造的,但从人类需求的角度观察,该类产品又是不可或缺的,与物质产品、... 对生态产品概念的历史演变进行了梳理,指出正确理解生态产品的概念要把握其时代特征并应在学术研究中明确其含义。认为生态产品本身是自然的产物,并不是人类生产或创造的,但从人类需求的角度观察,该类产品又是不可或缺的,与物质产品、文化产品一起构成支撑现代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三大类产品。人类从生态产品所提供的生命支持服务和舒适性服务中获得效用。人类经济系统运作中通过消耗生态资源和排放废物对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产生负向冲击;人类通过主动增加生态资源存量提高自然界提供生态产品的能力。封闭区域条件下生态产品的供需均衡模型表明生态产品与人类所需其他产品的相对效用是区域居民决策的微观基础。该模型对封闭区域通常需要依次经历一个求富毁绿、富绿并进的发展进程提供了合理解释,并认为生态产品的供给与收入之间存在一种"微笑"的U型曲线关系。与以往普遍认为将生态涵养区隔离成"孤岛"能更好地保持生态原貌的直观认识不同,开放的两区域生态产品供需均衡模型则表明生态涵养区与城镇化地区区际联系越紧密,越能够使生态涵养区形成专业化提供生态产品的内在激励机制,从而避免封闭区域模型中生态涵养区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路径,有效解决"求富"与"求绿"的现实矛盾。基于研究结论,本文认为,未来中国政府不仅要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同时应将区域补偿金额与该区域生态产品的供给量相联系。另外需要改善生态补偿区与城镇化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增加城镇化地区对生态涵养区的反哺力度,包括实行对生态涵养区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为生态涵养区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等,以实现生态涵养区"富绿"同步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 供求均衡 生态涵养区 生态系统服务 边际效用 公共物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价值审思与现实困境 被引量:73
11
作者 胡庆山 王健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24,30,共6页
回归公共服务的价值本源,审思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价值问题。认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存在民需取向与政绩导向、民生取向与行政任务导向之间的博弈;非衡体育观下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价值偏离,政绩取向下的农村体育公... 回归公共服务的价值本源,审思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价值问题。认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存在民需取向与政绩导向、民生取向与行政任务导向之间的博弈;非衡体育观下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价值偏离,政绩取向下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单一、机制不全,行政任务取向下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保障不力、机构虚设等,构成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现实困境。提出:推广民生体育观,加大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多元供给;培育公共行政精神,促进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机制创新;强化民本服务观,加强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保障力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体育 公共服务 供给 价值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28
12
作者 胡宝珠 杜晓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4-17,共4页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表现出普遍的供 给不足。作者从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供给主体——政府和乡镇财政入手,旨在对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探讨,并努力 寻找可解决的...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表现出普遍的供 给不足。作者从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供给主体——政府和乡镇财政入手,旨在对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探讨,并努力 寻找可解决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供给不足 乡镇财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选择研究——基于地区差异的视角 被引量:20
13
作者 董明涛 孙钰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0-115,128,共7页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的社会转型期,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且多样化。在此形势下,科学设计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本文基于地区差异的视角,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选择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的社会转型期,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且多样化。在此形势下,科学设计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本文基于地区差异的视角,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选择问题进行研究。本文认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选择,应以不同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选择能够满足其发展需要的供给模式。同时本文还提出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选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供给模式 地区差异 公共服务 模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研究——基于西方公共产品相关理论模式分析与启示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小林 白晋湘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1-434,共4页
我国农村体育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属性与特征,西方成熟公共产品理论对其具有重要启示价值。帕累托最优理论为创新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提供了一种思路,要求在我国农民体育公共产品的需求偏好与公共决策之间寻求一种均衡,并重视需... 我国农村体育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属性与特征,西方成熟公共产品理论对其具有重要启示价值。帕累托最优理论为创新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提供了一种思路,要求在我国农民体育公共产品的需求偏好与公共决策之间寻求一种均衡,并重视需求结构差异和空间布局,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合理确定中央及农村基层政府的体育事权职责与范围。但由于搭便车心理以及我国农民缺乏显示偏好及理性"经济人"假设前提,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次优供给似乎成为合理选择。林达尔均衡既是一种良好需求偏好表达机制与理想供给模式,也是一种较好政治决策途径。虽然其实现条件同样具备理想色彩,但其隐含的社会公正原则和群众参与公共决策的民主思想意义重大。而蒂布特模型的迁移偏好与"用脚投票",启示我们重视农民工及其子女体育公共产品资源与服务的均等分享问题,同时推动发展小城镇体育,促进城乡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体育 体育公共产品 供给 需求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6
15
作者 崔国胜 唐忠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1-55,共5页
近年来,我国学者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的解释、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与问题、农民负担、税费改革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关系、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增收关系以及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改革思路和对策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近年来,我国学者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的解释、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与问题、农民负担、税费改革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关系、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增收关系以及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改革思路和对策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采用成本与收益的分析方法,设计一个简单分析模型,以此说明转型期农民自发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期 农村 成本 收益 公共产品供给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农民负担 成本与收益 供给关系 税费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需求表达的理论回顾与述评 被引量:4
16
作者 罗芳 王庆 +1 位作者 张扬 周业旺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37-844,共8页
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对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有重要意义,而有效供给的前提是农民真实表露对公共物品的偏好。关于公共物品及农村公共物品的需求表达研究,国外学界经历了两个理论演绎阶段,即间接表达的传统理论阶段,包... 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对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有重要意义,而有效供给的前提是农民真实表露对公共物品的偏好。关于公共物品及农村公共物品的需求表达研究,国外学界经历了两个理论演绎阶段,即间接表达的传统理论阶段,包括偏好显示与税收制度设计、居民流动性与地方公共物品供给、个人偏好表露与公共选择机制;直接表达的现代实证研究,包括或有估价法以及农村公共物品的需求表达,本文对此进行了梳理与回顾。同时,从需求表达现状及存在问题、表达不畅的原因和完善表达机制的对策研究等3个方面,整理了需求表达理论在中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公共物品 需求表达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意愿分析 被引量:27
17
作者 蔡起华 朱玉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45-51,共7页
利用内蒙古、宁夏、山东三个省份1024户微观农户数据,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为例,引入农户社会信任因子,考虑农户收入水平差异,采用列联表方法,探究农户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的意愿仅为6... 利用内蒙古、宁夏、山东三个省份1024户微观农户数据,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为例,引入农户社会信任因子,考虑农户收入水平差异,采用列联表方法,探究农户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的意愿仅为65%,而愿意参与供给的农户中,68%的农户选择以投资的方式参与供给。农户社会信任与农户参与供给意愿显著正相关,但农户收入水平与农户参与供给意愿的正向关联性较弱。社会信任水平较高的农户倾向于以投劳的方式参与供给,而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倾向于以投资的方式参与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任 收入水平 农村公共产品 供给意愿 供给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社区公共品供给模式变迁:历史断裂与接合——基于乡村秩序演进的理论视角 被引量:15
18
作者 刘祖云 韩鹏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共8页
乡村秩序与乡村社区公共品供给密切相关。在乡村秩序形态的演进中形成了不同的村社公共品供给模式,在传统乡村社会,内生秩序占主导的乡村社会形态形成了村社自足的公共品供给模式。而新中国建立后至税费改革前,外生秩序占主导的乡村社... 乡村秩序与乡村社区公共品供给密切相关。在乡村秩序形态的演进中形成了不同的村社公共品供给模式,在传统乡村社会,内生秩序占主导的乡村社会形态形成了村社自足的公共品供给模式。而新中国建立后至税费改革前,外生秩序占主导的乡村社会形态形成了国家统合的公共品供给模式。时至当下后税费时代,乡村社会外生、内生秩序出现了双向并弱的态势,造成了公共品供给的困境。由此,必须重塑乡村社会秩序,并通过国家与村社的有效接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秩序 公共品供给 变迁 路径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磊 宋英杰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17,34,共6页
国内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农村公共产品不足原因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对农村公共产品不足原因的研究大多是从现实中寻找答案,缺少深入规范的理论分析。在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与供... 国内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农村公共产品不足原因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对农村公共产品不足原因的研究大多是从现实中寻找答案,缺少深入规范的理论分析。在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与供给现状的基础上,将非均衡经济学中的理论分析方法引入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中,给出了政府供给公共产品不足的理论模型,并建立计量模型,用1989-2003年的数据检验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通过理论与实证的分析发现: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财政的预算约束和政府对农民偏好的不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公共产品 供给 非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统筹视阈下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路径探讨 被引量:12
20
作者 马志敏 吴朝阳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72,共4页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诸多问题,如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效率低下,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需求,而且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这些...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诸多问题,如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效率低下,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需求,而且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建国之初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选择、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利益的分化。因此,重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需要切实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建全相关法律制度,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统筹 农村公共产品 供给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