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贩卖毒品罪认定中的几个争议问题 被引量:29
1
作者 梁彦军 何荣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4-98,共5页
贩卖毒品罪中,贩卖行为的本质是以毒品作为支付手段的对价交易。在为吸毒者代购毒品的场合,代购者即便出于牟利目的,事实上赚取的是介绍费,不宜将代购行为认定为贩卖毒品罪的实行行为。贩卖毒品罪属于行为犯,司法实践宜以毒品是否进入&q... 贩卖毒品罪中,贩卖行为的本质是以毒品作为支付手段的对价交易。在为吸毒者代购毒品的场合,代购者即便出于牟利目的,事实上赚取的是介绍费,不宜将代购行为认定为贩卖毒品罪的实行行为。贩卖毒品罪属于行为犯,司法实践宜以毒品是否进入"实际交易状态"作为认定犯罪既遂的标准。当前,司法实践对于贩卖行为的认定大量采取推定方式,司法机关在处理该类案件时,要特别注意给被告人充分反证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贩卖毒品罪 为吸毒者代购毒品 犯罪既遂 推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资金类诈骗罪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3
2
作者 刘颖 杨萌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电子资金类诈骗罪的行为方式独特 ,它不仅涉及现实空间 ,而且涉及虚拟空间。本文认为 ,该类犯罪的犯罪对象是财物 ,犯罪的着手始于虚拟空间的特定时刻 ,犯罪既遂的条件是发生现实结果 ,在认定是构成电子资金类诈骗罪还是盗窃罪时 ,应充... 电子资金类诈骗罪的行为方式独特 ,它不仅涉及现实空间 ,而且涉及虚拟空间。本文认为 ,该类犯罪的犯罪对象是财物 ,犯罪的着手始于虚拟空间的特定时刻 ,犯罪既遂的条件是发生现实结果 ,在认定是构成电子资金类诈骗罪还是盗窃罪时 ,应充分考虑进入虚拟环节前的现实性环节行为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诈骗罪 电子资金 盗窃罪 犯罪既遂 认定 犯罪对象 财物 若干问题 虚拟空间 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法修正案(九)》关于恐怖犯罪的规定 被引量:102
3
作者 张明楷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36,共14页
《刑法修正案(九)》关于恐怖犯罪的规定,在总体上具有法益保护早期化、处罚范围扩大化与处罚程度严厉化的特点。从构成要件的角度来说,则存在帮助犯的正犯化、预备犯的既遂化与构成要件的交叉化三个特点。帮助犯的正犯化与对帮助犯单纯... 《刑法修正案(九)》关于恐怖犯罪的规定,在总体上具有法益保护早期化、处罚范围扩大化与处罚程度严厉化的特点。从构成要件的角度来说,则存在帮助犯的正犯化、预备犯的既遂化与构成要件的交叉化三个特点。帮助犯的正犯化与对帮助犯单纯设置量刑规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规定;《刑法修正案(九)》所增加的第120条之一第2款以及被修正的第1款,对帮助犯实行了正犯化;对于实施上述两款行为的,应当作为正犯处理;教唆、帮助他人实施该两款行为的,应认定为两款犯罪的教唆犯与帮助犯。《刑法修正案(九)》增设的第120条之二第1款,对预备犯实行了既遂化(独立预备罪);该款规定的行为属于实行行为,而不再是预备行为;教唆、帮助他人实施本款规定行为的,成立准备恐怖活动罪的教唆犯、帮助犯;为他人实施恐怖活动进行准备的行为,也可能成立准备恐怖活动罪;按独立预备罪论处导致处罚程度轻于从属预备罪时,应按从属预备罪论处。《刑法修正案(九)》关于恐怖犯罪构成要件的规定存在大量交叉现象,但不能将这种交叉关系解释为法条竞合,而应认定为想象竞合,从而发挥想象竞合的明示机能,实现预防恐怖犯罪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九)》 恐怖犯罪 帮助犯的正犯化 预备犯的既遂化 构成要件的交叉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成要件说”作为犯罪既遂判定标准的不合理性──与王志祥博士商榷 被引量:15
4
作者 侯国云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8-102,共5页
王志祥博士在《法制日报》上发表论文专门为犯罪既遂“构成要件说”进行辩解。但笔者认为,在犯罪既遂的判定标准上,“构成要件说”与犯罪构成理论自身相矛盾、与刑法第20条的规定相矛盾、与汉语词典对“遂”字的解释相矛盾、与犯罪人的... 王志祥博士在《法制日报》上发表论文专门为犯罪既遂“构成要件说”进行辩解。但笔者认为,在犯罪既遂的判定标准上,“构成要件说”与犯罪构成理论自身相矛盾、与刑法第20条的规定相矛盾、与汉语词典对“遂”字的解释相矛盾、与犯罪人的心理状态相矛盾,这就使它在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至于王博士所说的不同的犯罪停止形态具有不同的修正的犯罪构成的观点、脱离犯罪构成后就不能正确认定犯罪的停止形态的观点、区分犯罪停止形态属于定罪活动的应有内容的观点,以及犯罪构成符合性评价与犯罪形态符合性评价同一的观点,都是难以成立的。简言之,“构成要件说”关于犯罪既遂的判定标准不具有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既遂 犯罪构成 判定标准 不合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安全犯罪现状与治理 被引量:9
5
作者 陈涛 潘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27,共7页
各种社会因素的融合引发了我国食品安全犯罪高发,并严重危害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从目前来看,食品安全犯罪已经广泛蔓延,整个生产链条都受到侵蚀,作坊式与规模化生产并存,并从实体空间延伸到网络空间,犯罪手法不断翻新... 各种社会因素的融合引发了我国食品安全犯罪高发,并严重危害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从目前来看,食品安全犯罪已经广泛蔓延,整个生产链条都受到侵蚀,作坊式与规模化生产并存,并从实体空间延伸到网络空间,犯罪手法不断翻新。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二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三是法律体系不完备;四是行政执法监督有漏洞;五是侦查力量薄弱。因此,应通过创新机制、重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现代市场体制、健全食品法律体系、加强行业自律、推动综合执法、提升侦查力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等措施实现对食品安全犯罪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现状 原因 犯罪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险犯犯罪形态之辨正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志祥 吴占英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33,共5页
危险犯是犯罪既遂的类型之一 ,这本是学界通行的见解。但近年来众多论者对此通说提出质疑。
关键词 危险犯 犯罪形态 犯罪既遂 犯罪未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受贿罪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 被引量:18
7
作者 刘明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24-29,共6页
把"为他人谋取利益"作为收受型受贿罪的要件,符合我国现在的国情。"为他人谋取利益"是收受型受贿罪的客观要件,但不以已着手实行为限,还包含"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作准备的行为;是否"为他人谋取利益&qu... 把"为他人谋取利益"作为收受型受贿罪的要件,符合我国现在的国情。"为他人谋取利益"是收受型受贿罪的客观要件,但不以已着手实行为限,还包含"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作准备的行为;是否"为他人谋取利益"不影响受贿罪既遂的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贿罪 为他人谋利 既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犯罪预测及其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对“中国知网”的内容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赵军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5-160,共6页
对"中国知网"犯罪预测论文的内容分析显示,我国犯罪预测及其研究的滞后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技术准备不足,预测方法落后;二是预测目的错位,脱离实务需求;三是缺乏时代视野,与犯罪预测的主流趋势脱节。相应地,改进预测方法和... 对"中国知网"犯罪预测论文的内容分析显示,我国犯罪预测及其研究的滞后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技术准备不足,预测方法落后;二是预测目的错位,脱离实务需求;三是缺乏时代视野,与犯罪预测的主流趋势脱节。相应地,改进预测方法和技术,强化犯罪预测与犯罪控制实务的联系,紧跟犯罪预测的国际主流,是我国犯罪预测发展的应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预测 现状 问题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我国刑法分则条文设立模式的解读 被引量:8
9
作者 何荣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5期34-38,共5页
刑法分则条文的立法模式既是一个立法论问题,也是刑法解释论中的一个基础问题。我国"犯罪成立模式说"对传统刑法"犯罪既遂模式说"的批判并不成立,"犯罪既遂模式说"不仅在解释论上具有可行性,也符合我国... 刑法分则条文的立法模式既是一个立法论问题,也是刑法解释论中的一个基础问题。我国"犯罪成立模式说"对传统刑法"犯罪既遂模式说"的批判并不成立,"犯罪既遂模式说"不仅在解释论上具有可行性,也符合我国刑法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分则 立法模式 犯罪既遂模式 犯罪成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网络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新形势与对策 被引量:7
10
作者 罗海敏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4-25,107,共2页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与未成年网民的增加,网络影响未成年人社会化过程并在现实生活中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现象,已经成为当前比较严重的教育和社会问题。鉴于网络对未成年人犯罪作用机制的特殊性,有必要以"综合治理、宽严相济"...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与未成年网民的增加,网络影响未成年人社会化过程并在现实生活中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现象,已经成为当前比较严重的教育和社会问题。鉴于网络对未成年人犯罪作用机制的特殊性,有必要以"综合治理、宽严相济"为原则,建立有效的预防和处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未成年人犯罪 形势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阶段高校教师权威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红 姚春梅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85-88,93,共5页
 文章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提出现阶段高校教师权威变化的问题,总结影响权威变化的因素:一是外部社会状况的改变对教师权威的影响;二是学生差异对教师权威的影响;三是教师自身素质对其权威的影响,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教师权威 社会状况 学生差异 教师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场观众暴力传统理论解释质疑与犯罪学重建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龙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26,共7页
对传统球场观众暴力解释如观众、体育自带暴力论、观众'乌合之众'论、体育'社会安全阀'论进行质疑,认为这些传统理论解释存在机械化、静态化的不足,应从犯罪学相关理论对球场观众暴力原因进行重新解读。研究认为,球场... 对传统球场观众暴力解释如观众、体育自带暴力论、观众'乌合之众'论、体育'社会安全阀'论进行质疑,认为这些传统理论解释存在机械化、静态化的不足,应从犯罪学相关理论对球场观众暴力原因进行重新解读。研究认为,球场观众暴力是一种犯罪行为,其发生与犯罪情景直接相联,是球场暴力情景催生了观众球场暴力的发生。通过犯罪学理论中的环境犯罪论、匿名效应、头羊效应、争议错觉、安保漏洞理论重新探讨了球场观众暴力的发生原因。基于犯罪情景预防理论,认为球场观众暴力的消减应该从消除观众匿名感、铲除球场观众暴力犯罪情景线索、提升现场安保水平、与观众建立沟通渠道、打造看台文化、对暴力犯罪者从快公开惩戒等举措来进行预防与消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场观众暴力 暴力犯罪 犯罪情景 情境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挪用公款罪的数额计算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明楷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8-63,共16页
挪用公款的数额对定罪与量刑具有重要作用。挪用公款存在不同用途的,根据举重以明轻的解释原理,可以将用于非法活动与营利活动的数额评价为用于其他活动的数额;对每一笔挪用行为及其数额的认定必须以刑法规定为标准,只有当挪用行为能够... 挪用公款的数额对定罪与量刑具有重要作用。挪用公款存在不同用途的,根据举重以明轻的解释原理,可以将用于非法活动与营利活动的数额评价为用于其他活动的数额;对每一笔挪用行为及其数额的认定必须以刑法规定为标准,只有当挪用行为能够被我国《刑法》第384条规定的构成要件所涵摄时,才能将挪用数额计入挪用公款罪的数额;既不能仅挑选其中用途最多的数额作为定罪量刑的根据,也不能按用途分别计算数额,更不能一概以总数额作为挪用公款罪的数额。多次挪用公款,并以后次挪用的公款归还前次挪用的公款的,并不是刑法意义上的归还,不能一律以案发时未还的实际数额认定,也不能仅按其中一次最高数额计算;对于归还前已经构成挪用公款罪的数额,应当累计计算。对携带部分挪用的公款潜逃的案件,为了确保罪刑相适应,也可能将贪污的公款数额评价为挪用公款的数额;在使用人与挪用人构成共同犯罪的案件中,使用人应当对与其行为具有因果性的挪用数额负责,而不是仅对使用数额负责;对共同挪用公款数额的认定,必须采取共犯从属性说并贯彻责任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挪用公款罪 数额计算 举轻以明重 多次挪用 共同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中国犯罪形势与刑事政策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靳高风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18,共11页
2011年中国犯罪总量变化不大,群众安全感持续上升。严重暴力犯罪下降趋势明显,电信诈骗、拐卖妇女儿童、危险驾驶等犯罪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涉众型经济犯罪比较突出。2011年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政策,全国积极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机制构建... 2011年中国犯罪总量变化不大,群众安全感持续上升。严重暴力犯罪下降趋势明显,电信诈骗、拐卖妇女儿童、危险驾驶等犯罪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涉众型经济犯罪比较突出。2011年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政策,全国积极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机制构建和社会管理制度创新。2011年进一步贯彻和深化宽严相济的刑事立法政策和司法政策,全国公安机关采取了一系列的专项打击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活动。人民法院加强了刑事审判的监督指导力度,规范了刑事法律适用和量刑标准。2012年全国政法机关将围绕着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十八大的胜利召开进一步加强犯罪控制和预防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1年 中国犯罪形势 刑事政策 2012年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证罪的疑难问题研究——从128份刑事判决书说起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若思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1期53-61,共9页
伪证行为严重干扰刑事诉讼活动的正常运行,正确认定伪证罪能够维护刑事诉讼追求的公平正义价值。此文对近二年的伪证罪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之后分别讨论了伪证罪的主观目的问题,伪证罪主体之"证人"的范围问题,以及伪证罪的既... 伪证行为严重干扰刑事诉讼活动的正常运行,正确认定伪证罪能够维护刑事诉讼追求的公平正义价值。此文对近二年的伪证罪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之后分别讨论了伪证罪的主观目的问题,伪证罪主体之"证人"的范围问题,以及伪证罪的既遂状态问题,并分别得出了以下结论,即伪证罪的主观目的应限定在"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主体之"证人"的范围不应包含被害人和被告人,伪证罪的既遂状态应排除在侦查机关做假证后又翻供做真实证明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证罪 主观目的 身份犯 既遂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虚假破产罪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晶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90-192,共3页
破产是经济活动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它能够淘汰不健全或者无法存续的公司、企业。虚假破产罪与妨碍清算罪以是否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为界分标准不够科学,应将两者合并为破产诈欺一罪;虚假破产罪应取消"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q... 破产是经济活动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它能够淘汰不健全或者无法存续的公司、企业。虚假破产罪与妨碍清算罪以是否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为界分标准不够科学,应将两者合并为破产诈欺一罪;虚假破产罪应取消"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的规定;虚假破产罪犯罪主体设定范围不合理,应当肯定自然人和单位都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破产 成立时间 既遂标准 犯罪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渎职侵权犯罪查办之困境及化解——基于中南某地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哲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9-127,共9页
腐败问题,是当前社会的热门问题、焦点问题,日前,国家正在一些地方开展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势必将反贪工作进一步深化。相较于贪污贿赂犯罪而言,渎职侵权犯罪是一种更为隐蔽、更易引起人们认识分歧的腐败行为。调取某地区2008年至2012年... 腐败问题,是当前社会的热门问题、焦点问题,日前,国家正在一些地方开展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势必将反贪工作进一步深化。相较于贪污贿赂犯罪而言,渎职侵权犯罪是一种更为隐蔽、更易引起人们认识分歧的腐败行为。调取某地区2008年至2012年五年间的渎职侵权犯罪案例,从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理判决四个诉讼阶段,展示渎职侵权犯罪的查办现状,并分析了案件办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渎职侵权案件查办罪名上看,司法实践适用罪名仅立法设置罪名的三分之一;从案件办理过程看,有效线索来源不足,定罪证据严重依赖于犯罪嫌疑人的供述,非证据原因引起的认识分歧较大;从案件处理结果看,渎职侵权犯罪打击偏离法律轨道。以上问题的产生,有立法与复杂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原因,也有司法运行过程中相关制度、机制设置的原因,还有社会认识层面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渎职侵权犯罪 查办现状 影响因素 建议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现场分类的新视角及其意义——中美犯罪现场分类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郝宏奎 《公安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4-68,共5页
我国有关论著对犯罪现场的传统分类主要有 :原始现场与变动现场 ;主体现场与关联现场 ;真实现场、伪装现场、伪造现场 ;预备现场、实施现场、掩盖现场 ;第一现场、第二现场。美籍华人李昌钰博士关于现场分类的标准 ,既有同国内分类相同... 我国有关论著对犯罪现场的传统分类主要有 :原始现场与变动现场 ;主体现场与关联现场 ;真实现场、伪装现场、伪造现场 ;预备现场、实施现场、掩盖现场 ;第一现场、第二现场。美籍华人李昌钰博士关于现场分类的标准 ,既有同国内分类相同之处 ,也有其独特的新视角。其现场分类 :第一现场与第二现场 ;有组织型现场与临时起意型现场 ;动态现场与静态现场 ;宏观物证现场和微观物证现场。李昌钰博士的现场分类法为侦查过程中的现场分类和现场重建提供了一种理论铺垫和认识角度与路径 ,促成了新现场分类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现场 分类 新视角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犯罪既遂标准说”的反思——“犯罪对象侵害说”之倡导 被引量:1
19
作者 陆诗忠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0-130,共11页
"构成要件齐备说"作为犯罪既遂的认定标准存在重大缺陷。王志祥教授、徐光华博士为"构成要件齐备说"所进行的辩护难以奏效。学界对"犯罪目的实现说"、"犯罪结果发生说"还存在着重大误读。新近... "构成要件齐备说"作为犯罪既遂的认定标准存在重大缺陷。王志祥教授、徐光华博士为"构成要件齐备说"所进行的辩护难以奏效。学界对"犯罪目的实现说"、"犯罪结果发生说"还存在着重大误读。新近出现的"类型化标准说"提倡不同的犯罪类型适用不同的既遂标准,其旨在增强犯罪既遂标准理论的实践功效。可是,该学说不仅未跳出"构成要件齐备说"的藩篱,而且又制造了一些新的"麻烦"。当下的"犯罪既遂标准说"存有"立场错误"、"操作性差"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构建新的"犯罪既遂标准说"———"犯罪对象侵害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既遂标准 “构成要件齐备说” “犯罪结果发生说” “犯罪对象侵害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情境预防理论的实验室保密工作路径选择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仪 杨清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57-261,共5页
对当前高校实验室保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情境预防策略运用于预防高校实验室失泄密事件发生的合理性及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情景预防的具体路径:增加失泄密事件发生的难度、提高失泄密行为面临的风险、降低失泄密行... 对当前高校实验室保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情境预防策略运用于预防高校实验室失泄密事件发生的合理性及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情景预防的具体路径:增加失泄密事件发生的难度、提高失泄密行为面临的风险、降低失泄密行为获得的收益、减少实施失泄密行为的诱惑、消除失泄密事件发生的借口,以期为研究高校实验室失泄密的预防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为加强高校实验室保密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预防 高校实验室 保密工作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