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4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Restricting Factors & System Arrangements of Chinese Land Tenure Marketization
1
作者 YU Peng-yi,ZHANG Wei-dong(Business Schoo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Hubei,430074,PRC)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3年第2期166-172,共7页
As a general rule of Economics of Development,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require rational institution guarantee.Land Tenure.As a main institution factor i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closely relates to the reform o... As a general rule of Economics of Development,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require rational institution guarantee.Land Tenure.As a main institution factor i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closely relates to the reform of Chinese agriculture.Based on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Economics of Institution and Economics of Development,and combined with the marketization process of Chinese Land Tenure of Property Rights,the articl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institutional factors and put forward some choi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which is of both significant and practical impor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tenure of property rights institution choice rural refor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产权重构的制度演变与现实挑战——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潘璐 刘启慧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7-143,共17页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集体经济重新界定产权的重要过程。本文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回溯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历程和问题挑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变迁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至2006年的“一次改制”和2007年至今的“二次改制”两...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集体经济重新界定产权的重要过程。本文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回溯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历程和问题挑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变迁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至2006年的“一次改制”和2007年至今的“二次改制”两个阶段。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原则下,不断调整农村集体产权关系,通过理顺所有权主体、产权主体与经营权主体之间的关系,提高农村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推动产权制度安排的合法性与社会适当性,以实现集体所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融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制度环境的耦合互动,不仅重构了组织形态和运行机制,还重塑了利益分配机制和利益联结关系。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需要持续深化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重点探讨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所需的多元制度基础及其相互关系,拓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制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新制度主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产权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融合视角下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路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琦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6,共7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意愿、能力和地方政府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积极性均有待提升的难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意愿、能力和地方政府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积极性均有待提升的难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城乡成员资格与公共服务权益和财产权益高度关联,使得农业转移人口面临多重选择难题;另一方面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公共成本分担机制有待优化。为此,可通过分离成员资格、公共服务权益和财产权,深化“人地钱”制度及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改革等措施进一步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员资格 公共服务权益 财产权益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城乡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退出的规范逻辑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2
4
作者 罗瑞芳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63,共19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在确认农民集体成员资格及成员权的基础上,首次在法律层面提出了成员退出的概念并作出原则性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集体具有同一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退出实质上即为农民集体成员退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在确认农民集体成员资格及成员权的基础上,首次在法律层面提出了成员退出的概念并作出原则性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集体具有同一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退出实质上即为农民集体成员退出,会产生退出集体产权及组织的法律后果。其成员退出遵循以自愿退出为主、严格限制法律强制退出、同时尊重集体自治退出的原则。其成员退出制度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及集体收益分配权等“三权”退出制度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动。以自愿申请退出为主线,可以将“三权”退出纳入成员退出程序;针对进城落户农民,可以通过集体自治方式要求成员退出并反作用于“三权”退出的实现。成员退出的协商补偿机制和保留财产权益的补偿方案,有利于弥补“三权”退出制度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成员退出 “三权”退出 退出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撤村建居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何去何从——基于Z省N市B区的案例考察
5
作者 徐旭初 钦纪傲 吴彬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3-362,共10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逐渐完善,在政府引导下大量农村地区推进撤村建居工作,原本与村级行政单位紧密相连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得以保留,成为独立的撤村社,面临着资源性资产枯竭、组织内部结构矛盾等发展困境。以Z省N市B区为例,采用案例分析...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逐渐完善,在政府引导下大量农村地区推进撤村建居工作,原本与村级行政单位紧密相连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得以保留,成为独立的撤村社,面临着资源性资产枯竭、组织内部结构矛盾等发展困境。以Z省N市B区为例,采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以产权理论为依据,从权利产权和关系产权的双重视角,分析撤村建居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困境的根源,探索撤村社的若干发展路径和模式。结果表明:撤村社的发展难题本质上是农村集体资产产权问题,权利产权和关系产权共同构成撤村社运行的现实基础进而决定其未来发展选择。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案例提出存续与终止两条发展路径,并进一步探索出存续路径下的区域并社模式、片区联合模式和终止路径下的委托运行模式、公司化运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撤村建居 权利产权 关系产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绩效评价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业东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99-202,共4页
以层次分析法理论为指导,以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脉络为主线,构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绩效评价模型,运用yaahp软件进行问卷生成、统计与分析,得出各层级指标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绩效的贡献度(权重),... 以层次分析法理论为指导,以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脉络为主线,构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绩效评价模型,运用yaahp软件进行问卷生成、统计与分析,得出各层级指标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绩效的贡献度(权重),从而评价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绩效。结果表明:第二层评级指标对决策目标的贡献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清产核资与成员界定、资产量化与股权配置、运营方式与收益分配、发展模式与资源开发、民主管理与财务制度。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农业产业体系和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层次分析法 运行绩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标志保护与管理的中国探索——基于两套话语体系的演化与创新
7
作者 全世文 张慧云 魏后凯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33,205,共16页
地理标志保护对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和管理制度存在明显差异,制度设计主要基于保护知识产权和促进乡村发展两种话语体系展开。系统梳理两种话语体系的研究范式,并对其兼容性进... 地理标志保护对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和管理制度存在明显差异,制度设计主要基于保护知识产权和促进乡村发展两种话语体系展开。系统梳理两种话语体系的研究范式,并对其兼容性进行分析,发现两种话语体系的根本差异并不在于保护模式不同,而在于保护理念不同。知识产权话语体系中的不同保护模式总体上都侧重于消极保护理念;乡村发展话语体系下的地理标志保护则更侧重于积极保护理念。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与管理的制度设计不应局限于保护模式之争,而应更多地关注保护理念差异及其实践意义,从国情出发,兼顾两种保护理念,建立地理标志多部门协作管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标志 特色农产品 知识产权 乡村振兴 乡村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引资产权的属性、结构与实践路径
8
作者 左冰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9,共16页
文章突破西方主流理论关于财产属性的公/私二元分野,基于吸引资产的集合性、协同性和价值弱可分割性的特征,论证了吸引资产的“俱乐部”产品性质,阐明了吸引资产权作为用益物权的共有产权属性。文章进而结合乡村旅游发展背景,在区分吸... 文章突破西方主流理论关于财产属性的公/私二元分野,基于吸引资产的集合性、协同性和价值弱可分割性的特征,论证了吸引资产的“俱乐部”产品性质,阐明了吸引资产权作为用益物权的共有产权属性。文章进而结合乡村旅游发展背景,在区分吸引资产系统和吸引资产单元的基础上,刻画出公权性与私权性吸引资产的结构性嵌套关系,并提出了管理跨边界、跨尺度吸引资产系统的原则性方法。文章建议基于中央深化农村土地改革的“三权分置”精神,构建“吸引资产权(集体地权)+(成员)不动产股权+(个体)不动产经营收益”的权利结构体系,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这一方案不仅能够最大程度地坚持集体土地所有制本质,妥善平衡公私关系,实现维护人民福祉与保障财产权利的有效结合,亦可为国家在文化和旅游相关的商业和经济领域创造出新的资本形式。文章丰富了公共资源管理理论,从发展旅游的角度提供了对土地以及地上物的价值的新认识和对其权益属性的新理解,为基于中国独特的土地所有权制度创新吸引资产权的实践形式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引资产权 用益物权 俱乐部产品 集体土地所有制 嵌套产权 三权分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县域创业促进效应
9
作者 万陆 翟少轩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6,共14页
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以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县域新产业新业态和创业活动繁荣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基于2010—2019年工商企业注册信息数据和县域社会经济数据,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 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以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县域新产业新业态和创业活动繁荣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基于2010—2019年工商企业注册信息数据和县域社会经济数据,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分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县域创业的促进效应。研究发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提升县域创业活跃度,有效产生县域创业促进效应。通过效应分解发现,改革不仅能够提高农业和农村乡镇地区的创业活跃度,而且能够通过产业联动和空间外溢促进非农领域和非乡镇地区的创业,从而形成全产业全范围的县域创业促进效应。机制分析表明,改革的县域创业促进效应是通过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和资本流入3种机制实现的。而且,这种县域创业促进效应主要存在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市场环境较好、政府治理能力较高以及地理条件较好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县域创业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产业联动 空间外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收益分配权担保:制度原理和规范设计
10
作者 房绍坤 崔炜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29,共12页
集体收益分配权是农民基于成员身份取得的一项财产性权利,在不同阶段呈现出具体和抽象之分。具体的集体收益分配权系特定金额的债权,抽象的集体收益分配权则属于具备基础法律关系的将来债权,不属于成员权的范畴。集体收益分配权具有财... 集体收益分配权是农民基于成员身份取得的一项财产性权利,在不同阶段呈现出具体和抽象之分。具体的集体收益分配权系特定金额的债权,抽象的集体收益分配权则属于具备基础法律关系的将来债权,不属于成员权的范畴。集体收益分配权具有财产性和可让与性,是适格的担保客体。基于物权法定原则和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改革目标,集体收益分配权担保宜选择质押方式,并采登记生效主义,其设立无需经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意,也不受贷款用途的限制。就实现方式而言,质权人可以通过折价或拍卖、变卖等方式实现质权,也可以选择强制管理的方式收取集体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收益分配权 农民集体成员权 将来债权 债权质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经济组织统筹能力与农业机械化发展——来自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证据
11
作者 李琴 潘奇禧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7-505,共9页
基于2016—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使得农户使用农业机械的概率显著提高了3.6%;机制分析显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主要通过... 基于2016—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使得农户使用农业机械的概率显著提高了3.6%;机制分析显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主要通过提高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统筹能力和社会化服务统筹能力,促进农业机械的利用;异质性分析表明,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显著促进低龄、高学历户主和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使用农业机械,且在粮食主产区和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也有更强的促进作用。据此,建议政府深层次挖掘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资源整合上的潜力,引导集体经济组织提供多元化的社会化服务,并发挥集体在乡村基建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集体经济组织 统筹能力 农业机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退出补偿规则研究
12
作者 高飞 朱婷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8,共9页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退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丧失成员身份,将不再享有成员权。基于农村集体所有权是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法律实现形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村集体所有权的实现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是农村集体财产利益的最终享有者,《...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退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丧失成员身份,将不再享有成员权。基于农村集体所有权是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法律实现形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村集体所有权的实现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是农村集体财产利益的最终享有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确立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退出补偿规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退出补偿规则的内容较为粗略,以致在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补偿决策制度和成员退出的风险防范等方面均面临实践的挑战,应当系统解读其中与成员退出相关的法律规范,确立成员退出的补偿标准,明晰成员退出的补偿方式,细化成员退出补偿方案的民主决策制度,建立成员退出补偿规则实施的风险防范机制,以化解成员退出补偿的实践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成员权 自愿退出 法定退出 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视野下的承包地细碎化治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圣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71,共12页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承包地细碎化治理是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的关键一环。承包地细碎化治理模式中,“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在法律上的技术路径是三权分置之下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承包权互换...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承包地细碎化治理是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的关键一环。承包地细碎化治理模式中,“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在法律上的技术路径是三权分置之下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承包权互换,承包地连片”在法律上的技术路径是两权分离之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承包地细碎化治理中发挥着统筹协调、组织服务等功能,按照法定的程序形成集体意志,还可以充当承包农户在土地经营权外部流转时的代理人,以破除集体行动困境。承包地的调整仅限于个别农户之间,并在符合法定条件的前提之下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得以承包地细碎化治理为由扩大承包地调整的适用范围而进行“打乱重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承包地细碎化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承包地调整 农地“三权分置” 土地承包经营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所有制改革: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市场化发展新路径探寻 被引量:4
14
作者 曾恒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1,共12页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经验,对农村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概念内涵、现实动因、基础条件和理论机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经验,对农村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概念内涵、现实动因、基础条件和理论机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遵循“资本混合-产权混合-机制混合”的底层逻辑,在设立企业法人并与社会资本合作组建混合所有制经营实体的基础上,引入职业经理人行使集体资产经营权,同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能够有效聚合内外部资源、协调双重职能和提升运营效率,最终实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市场化运行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强调的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仅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路径之一,其核心在于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让市场机制在集体资源要素配置和运营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未来应当在坚持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在有条件的村庄加快实施农村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时注重严格防控改革风险、多维创新改革形式、稳步开放产权结构、有效维护各方利益以及强化集体资产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混合所有制改革 资本混合 产权混合 机制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地产权安全对林农非木质林产品经营投入的影响
15
作者 谢芳婷 施建玲 +1 位作者 朱臻 沈月琴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4-218,共15页
【目的】量化分析林地产权安全对林农非木质林产品经营积极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2023年江西和浙江两省集体林区582户农户调研数据,考虑到林地经营的长周期性,综合使用熵值法、Tobit模... 【目的】量化分析林地产权安全对林农非木质林产品经营积极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2023年江西和浙江两省集体林区582户农户调研数据,考虑到林地经营的长周期性,综合使用熵值法、Tobit模型分析法律和事实维度产权安全对林农非木质林产品经营投入的影响,构建感知产权安全的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感知产权安全在法律和事实产权安全对林农投入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结果】1)法律和事实产权安全对林农非木质林产品经营中用工投入和资本投入均有显著促进作用。2)感知产权安全在法律产权安全对林农非木质林产品经营用工投入和资本投入的影响中会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强度分别为36.5%和49.1%;同样,感知产权安全在事实产权安全对林农非木质林产品经营用工投入和资本投入的影响中也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强度分别为24.9%和26.1%。3)产权安全水平对不同林地规模、不同收入的林农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林地规模较小、林业收入水平较低的林农更易受产权安全的影响。【结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要加强法律、事实层面上的政策实施,还应将政策效果有效转化为林农的主观认知,促进林农非木质林产品经营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产权安全 非木质林产品 用工投入 资本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的私法实现 被引量:1
16
作者 管洪彦 张蓓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8,共10页
政策文本中频繁强调要“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但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的法律制度供给却存在明显缺失。宅基地集体所有权是一项私法权利,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应当具有明确的所有权权利主体和行使主体、健全的所有权权能体系,以及有... 政策文本中频繁强调要“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但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的法律制度供给却存在明显缺失。宅基地集体所有权是一项私法权利,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应当具有明确的所有权权利主体和行使主体、健全的所有权权能体系,以及有效的所有权行使和保障机制。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是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基础,是保障农民居住权益的要求,也是解决宅基地问题的路径。但当前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仍面临行使主体弱势、权能体系羸弱、行使和保障机制匮乏等制度困境。从私法上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应从宅基地规划、分配、流转、继承、收回等关键环节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行使主体地位,从管理权能、收益权能、处分权能方面健全宅基地所有权的权能体系,并通过拓宽成员集体形成决议的渠道、完善宅基地所有权行使的自治规则、建立宅基地矛盾纠纷的多元调处化解机制等方式丰富宅基地所有权的行使和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 集体所有权 宅基地使用权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成员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集体租”的三种实现机制
17
作者 宋健 何慧丽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110,共16页
在当前过剩经济阶段,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亟须探索“集体租”的收益方式。本文以三种资源下乡为例,归纳了当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实现机制及其效果,包括政府涉农项目下乡的集体“资源租”赋能机制,农交所业务下乡的集体“物... 在当前过剩经济阶段,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亟须探索“集体租”的收益方式。本文以三种资源下乡为例,归纳了当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实现机制及其效果,包括政府涉农项目下乡的集体“资源租”赋能机制,农交所业务下乡的集体“物业租”激活机制以及金融机构服务下乡的集体“服务租”支持机制。为助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集体租”收益与可持续发展,政府可从统筹项目资源,激励农村产权交易机构与社会资本下乡,强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公共服务职能,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等方面发挥“顶层设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集体租 资源租 物业租 服务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共富——理论逻辑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梦黎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6,共7页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是维护农民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创新。通过理论分析发现,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可以通过直接的组织建设和间接的产业培育对农民收入产生正面推动作用。进一步基于DID模型和P...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是维护农民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创新。通过理论分析发现,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可以通过直接的组织建设和间接的产业培育对农民收入产生正面推动作用。进一步基于DID模型和PSM-DID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实对农民增收共富具有正面影响;在第一产业增加值的中介影响方面效应是显著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民增收共富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等。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农业产业 增收共富 产业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经营主体-村级组织”多维耦合视角下乡村林业协调发展研究
19
作者 黄衍 汪佳伟 戴永务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544,共9页
基于福建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项目的监测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莫兰指数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福建省乡村林业发展的空间特征及耦合协调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乡村林业发展存在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在空间特征方面,乡村林业... 基于福建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项目的监测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莫兰指数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福建省乡村林业发展的空间特征及耦合协调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乡村林业发展存在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在空间特征方面,乡村林业发展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63.3%的地区表现为较为集聚的发展状态,整体形成西北高、东南低的阶梯式分布格局;在耦合协调特征方面,森林、经营主体和村级组织三个维度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地区差异,仅15.8%的改革重点县为高度协调,42.1%的改革重点县处于失调状态。据此,建议加强乡村林业在森林、经营主体和政府之间的协调发展,创新乡村林业的区域化协同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自身禀赋优势,促进乡村林业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协调 乡村林业 “社会-生态”系统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经营性财产收益权份额继承的实践检视与优化路径——基于16省份34个县(市、区)调研的实证分析
20
作者 任怡多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104,共14页
作为未来《农村集体经营性财产收益权量化办法》的重点规范内容,农村集体经营性财产收益权份额继承涉及收益权份额的代际传承,关乎广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切实利益。为实现成员的集体经营性财产收益权份额继承权能,亟须全面审视目... 作为未来《农村集体经营性财产收益权量化办法》的重点规范内容,农村集体经营性财产收益权份额继承涉及收益权份额的代际传承,关乎广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切实利益。为实现成员的集体经营性财产收益权份额继承权能,亟须全面审视目前各地区的改革实践,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财产收益权份额继承的法律表达。通过对16省份34个县(市、区)的118个村(社区)开展实践调研,发现目前各地在继承的开始时间、继承人范围界定、多个人共同继承及继承后份额比例上存在现实困惑。对此,需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个人死亡之时是继承开始时间,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亦能成为农村集体经营性财产收益权份额继承人,化解多人继承农村集体经营性财产收益权份额与现行表决规则之间的冲突,并对农村集体经营性财产收益权份额继承后的继承人存在份额比例进行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营性财产收益权份额继承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 农村集体资产股权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