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宪法委员会制度初论 被引量:9
1
作者 江国华 彭超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28,共8页
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背景下,加强宪法实施、维护法制统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内在地需要有专门的宪法监督机关。设立宪法委员会,将其作为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专门负责监督宪法实施,能够有效破解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自我... 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背景下,加强宪法实施、维护法制统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内在地需要有专门的宪法监督机关。设立宪法委员会,将其作为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专门负责监督宪法实施,能够有效破解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自我监督"的尴尬悖论和"无暇监督"的现实问题。宪法委员会的核心职能是违宪审查和解释宪法。建立宪法委员会制度应当处理好宪法委员会与党的领导、全国人大、改革开放三者的关系,确立党内法规不审查、基本法律不审查、特别授权立法不审查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委员会 全国人大常设机关 宪法监督 宪法实施 宪法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地方变通立法的创新与规制——以授权上海制定浦东新区法规为视角 被引量:5
2
作者 许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9-81,共13页
浦东新区法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授权决定创设的新型地方性法规,旨在比照经济特区法规,在非经济特区的浦东变通适用法律和行政法规,为我国地方变通立法制度开创了重要先例。从创设依据看,尽管在授权时缺少《立法法》的直接依据,但总... 浦东新区法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授权决定创设的新型地方性法规,旨在比照经济特区法规,在非经济特区的浦东变通适用法律和行政法规,为我国地方变通立法制度开创了重要先例。从创设依据看,尽管在授权时缺少《立法法》的直接依据,但总体上遵循了宪法的职权范围和央地国家机构职权划分原则,与宪法序言精神相契合,因而具备必要的合宪性基础。鉴于变通立法与法制统一原则的内在紧张关系,法规的制定应当严控准入门槛,准确把握权限范围与变通幅度,建立健全备案审查和自我监督机制,着力实现预留创新空间、严守法治底线的总体目标与核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浦东新区法规 立法变通权 全国人大常委会 授权决定 法制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爱国公约运动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富文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9-93,共5页
社会主义爱国公约运动是在1957年开始普遍推行的,其目的是为了改造不良分子,维护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改变旧的、落后的风俗习惯,形成社会主义新风尚,增强人民内部团结,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爱国公约是经过人民群众民主讨论,在... 社会主义爱国公约运动是在1957年开始普遍推行的,其目的是为了改造不良分子,维护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改变旧的、落后的风俗习惯,形成社会主义新风尚,增强人民内部团结,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爱国公约是经过人民群众民主讨论,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制订出来的,由人民群众互相监督和在人民调处委员会的监督下贯彻执行,对提高人民觉悟、促进生产、移风易俗、减少纠纷、加强人民团结、预防犯罪和加强法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爱国公约 人民调处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制度,建立衔接机制的思考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毅俊 沈梦雪 +3 位作者 陈王涛 黄阿红 陈默 乐虹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7-289,共3页
为有效应对新形势下的医患纠纷,全国各地纷纷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但医调委建立后,未在医疗纠纷解决上发挥核心作用,主要原因是相关衔接机制尚未建立和完善。建立良好的衔接机制,有助于提高医调委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是医调委可... 为有效应对新形势下的医患纠纷,全国各地纷纷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但医调委建立后,未在医疗纠纷解决上发挥核心作用,主要原因是相关衔接机制尚未建立和完善。建立良好的衔接机制,有助于提高医调委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是医调委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衔接机制建立的必要性,文章提出了建立衔接机制的初步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纠纷 医调委 第三方调解 衔接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