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色金融强国建设的短板约束及重要举措 被引量:1
1
作者 完颜素娟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71,共12页
金融强国是金融强大的国家,更是金融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强国的过程。加快金融强国建设是必由之路,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世界经济强国在崛起的进程中,金融均起到了引领和加速作用。我国金融强国建设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金融强国是金融强大的国家,更是金融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强国的过程。加快金融强国建设是必由之路,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世界经济强国在崛起的进程中,金融均起到了引领和加速作用。我国金融强国建设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客观全面地认识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内在优势,同时也要认清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诸多风险和挑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体系在主权货币的国际地位、银行业等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资本市场的深化发展、国际投资效率等方面仍存在短板约束。对此,本文提出推进高水平开放,增强金融发展动力;健全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构建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建立完备高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持续强化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鲜明导向等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 人民币国际化 金融市场体系 金融高质量发展 国际金融中心 金融监管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理论逻辑
2
作者 董昀 延缘 《宁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6,共10页
金融文化是影响金融行为选择和金融活动取向的价值系统。不同类型的金融文化塑造不同特点的金融发展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根脉”,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两个结合”的产物。因此,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理论... 金融文化是影响金融行为选择和金融活动取向的价值系统。不同类型的金融文化塑造不同特点的金融发展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根脉”,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两个结合”的产物。因此,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理论逻辑内嵌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大逻辑。在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总体框架中,诚实守信是行为根基,以义取利是行为目标,稳健审慎是行为基调,守正创新是行为动力,依法合规是行为规则,它们共同构成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理论内核。“第二个结合”不仅筑牢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道路根基,也打开了我国金融学理论创新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理论逻辑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本质特征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3
3
作者 孔令帅 王超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1,63,共12页
高质量发展是教师教育领域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反映和具体方式,对加快建成教育强国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全局性作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严密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逻辑,表现为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 高质量发展是教师教育领域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反映和具体方式,对加快建成教育强国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全局性作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严密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逻辑,表现为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追求,以优秀文化为重要根基,以数字技术为新型动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彰显了我国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鲜明的人民性、实践性、全面性和开放性等本质特征。未来,需要从价值引领、制度保障、文化赋能、技术支撑及内外联动等维度入手,才可能消解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存在的壁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教师教育 高质量发展 内在逻辑 本质特征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理论内涵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5
4
作者 何德旭 郭晓婧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3,共10页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选择。通过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得出金融发展具有全局性、系统性、前瞻性的特点,金融强国具有主权货币...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选择。通过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得出金融发展具有全局性、系统性、前瞻性的特点,金融强国具有主权货币国际化、金融体系完备化、金融服务高效化、金融风险低少化等标志特征。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需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强国 本质规律 标志特征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内涵与路径 被引量:4
5
作者 蒲蕊 沈胜林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5,共7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被进一步提上日程,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必须彰显中国特色。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内涵表现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秉持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被进一步提上日程,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必须彰显中国特色。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内涵表现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秉持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立德树人为终极目标。推进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必须确保党在高等教育治理中的核心领导地位,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等教育治理新发展,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改革导向,优化高等教育治理的权责配置,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高等教育治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治理体系现代化 中国特色 高质量发展 内涵与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成逻辑、辩证特性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国亮 胡玉翠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35,共12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而孕育出的理论结晶,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探寻—借鉴—超越”的百余年探索结出的实践果实,体现出继承性与发展性相统一、自主性与开放性相统...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而孕育出的理论结晶,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探寻—借鉴—超越”的百余年探索结出的实践果实,体现出继承性与发展性相统一、自主性与开放性相统一、借鉴性与超越性相统一、全面性与协调性相统一、人民性与人类性相统一的辩证特性。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立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这一新的时代方位,继续开拓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遵循正确的原则导向、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体活力、不断构建完善社会发展体系上下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生成逻辑 辩证特性 推进路径 发展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被引量:3
7
作者 胡海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28,F0002,共9页
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金融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动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 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金融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动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服务实体经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统筹发展与安全、赢得大国博弈主动权的迫切需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必须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持续增强金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体制改革 金融强国 金融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强大的金融机构:理论逻辑、形势评估及政策取向——关于“金融强国”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家强 梁斯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8,共16页
金融机构是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强大的金融机构”更是金融强国应当具备的关键要素之一。强大的金融机构应当具有优质的服务、高效的创新及全球领先的竞争力等。在建设金融强国进程中,打造强大的金融机构不仅是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机构是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强大的金融机构”更是金融强国应当具备的关键要素之一。强大的金融机构应当具有优质的服务、高效的创新及全球领先的竞争力等。在建设金融强国进程中,打造强大的金融机构不仅是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及参与全球竞争的关键。本文从强大的金融机构发展的历史与理论逻辑出发,分析我国建设强大的金融机构具备的基础条件、优势与不足,并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强国 金融机构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五篇大文章 国际化战略 金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水治理现代化发展评估及时空特征
9
作者 王敏 李云 +1 位作者 刘莹莹 程哲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6-183,190,共9页
水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水治理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式水治理现代化进行精准识别和系统评估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工作。以中国式现代化的... 水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水治理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式水治理现代化进行精准识别和系统评估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工作。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为指引,结合水治理的行业特色和实际需求,从人口、经济、协调以及生态等4个维度,构建中国式水治理现代化综合评价体系,基于2008-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分析方法探究中国式水治理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中国式水治理现代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式水治理现代化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中国式水治理现代化的区域异质性特征较为显著,呈现出“东部高、中部次之、西部较低”的梯度格局,且区域差距存在扩大趋势;城镇化率、城市用水普及率、城市污水处理率、人均综合用水量、总人口数、生态用水占比等指标与水治理现代化发展水平关联程度最大。建议制定具有差异化、针对性、前瞻性的发展战略和政策,西部地区应进一步增加生态用水投入量,中部区域可以通过优化人均综合用水量的方式提升水治理现代化发展水平。研究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也为中国式水治理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水治理 时空特征 发展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模式 被引量:8
10
作者 邹新月 张锦鸿 张友泽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0,共7页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实现金融强国建设目标、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金融发展路径,具体可阐释为金融国际化之路、金融市场化之路、金融开放化之路和金融法治化之路。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高效协作是中国特色金融体...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实现金融强国建设目标、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金融发展路径,具体可阐释为金融国际化之路、金融市场化之路、金融开放化之路和金融法治化之路。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高效协作是中国特色金融体系建设的基本发展模式。通过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金融要素将进一步生成与集聚,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将大大提升,科技金融与绿色金融等“五篇大文章”将高质量做好,经典的“三元悖论”将得到有效调和,金融强国坚实的法治保障将加快筑牢。探究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模式,有助于切实学懂、弄通、做实金融强国建设的行动路线图,也有利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金融学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金融国际化 金融市场化 金融开放化 金融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建设金融强国的基础、内涵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邓宇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5,共13页
经过数十年的改革发展,中国现代金融体系逐渐走向成熟,金融市场建设、金融机构发展和金融监管改革等取得实质性进展,上海、香港地区等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稳步提升,已经具备建设金融强国的金融要素。本文认为,构建中国现代金融体系与金融... 经过数十年的改革发展,中国现代金融体系逐渐走向成熟,金融市场建设、金融机构发展和金融监管改革等取得实质性进展,上海、香港地区等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稳步提升,已经具备建设金融强国的金融要素。本文认为,构建中国现代金融体系与金融强国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要契合中国的国情特色和具体实践,尊重经济和金融发展规律,也要汲取国外金融发展的经验教训,准确把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独特性。本文以问题为导向,提出金融强国的核心议题,阐释中国金融强国建设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义,从国际比较视角提出中国建设金融强国的现实逻辑,从坚实的经济基础、完备的制度保障和健全的金融体系三个维度研判中国建设金融强国的可行性,探讨中国金融强国建设的独特性,最后提出金融强国建设的路径建议,即着眼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着力推进金融治理现代化,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稳步推进高水平金融开放。本文强调,金融强国建设是系统工程,立足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从根本上区别于西方模式,既要匹配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也要植根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从打基础、利长远和固根本的角度持续推进现代金融体系与金融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强国 现代金融体系 高质量发展 金融治理 系统性金融风险 金融安全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金融强国:国际经验、发展基础与相关建议 被引量:3
12
作者 娄飞鹏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5,共12页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金融强国。建设金融强国不仅要提升金融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还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以更好支撑强国建设。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巨大的经济体量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支撑,金...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金融强国。建设金融强国不仅要提升金融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还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以更好支撑强国建设。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巨大的经济体量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支撑,金融改革发展也取得明显成效,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日益提升,但金融强国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为此,需要深刻认识金融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发展好金融强国关键核心金融要素,构建好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营造好金融强国建设内外部环境,运用好数字信息科技创新,以更好推进金融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强国 经济强国 现代金融体系 金融开放 高质量发展 金融要素 国际金融中心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金融治理现代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耿小烬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7,共13页
金融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胸怀“两个大局”,以“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思想为指导,从货币、市场、金融的基本关系出发,说明推动中国特色金融治理现代化... 金融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胸怀“两个大局”,以“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思想为指导,从货币、市场、金融的基本关系出发,说明推动中国特色金融治理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在此基础上,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理念为根本要求,提炼推动中国特色金融治理现代化的理念观点。从探索金融发展创新、维护金融安全稳定、兼顾经济—社会目标三个方面提出推动中国特色金融治理现代化的思路。从资本治理、货币政策、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区域金融五个方面提出推动中国特色金融治理现代化的方法。构建从理念—思路—方法的新时代中国特色金融治理现代化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金融治理现代化 金融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金融开放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空间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灏 钟锦宸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92,共11页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高水平金融开放应当成为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空间的关键一环。文章通过对金融资本空间化介入经济循环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认为金融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空间逻辑紧密相连,并遵循“生成—延展...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高水平金融开放应当成为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空间的关键一环。文章通过对金融资本空间化介入经济循环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认为金融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空间逻辑紧密相连,并遵循“生成—延展—巩固”的递进式逻辑链路,分别从要素配置空间、融资合作空间以及安全韧性空间三大维度阐释了高水平金融开放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空间的作用机制。基于此,提出应以更广泛的金融开放范围,吸引国际金融资源,促进国内要素优化配置与价值提升;以更多维的金融开放领域,聚焦更为前沿、交叉复合的国际金融合作,把握新兴金融业态增长点;以更深入的金融开放层次,积极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与新秩序构建,防范化解重点风险,确保金融市场统筹好开放发展和经济安全,继而持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金融开放 中国式现代化 逻辑链路 发展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党百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笔谈 被引量:48
15
作者 曹卫东 李崟 +11 位作者 徐雁冰 黄道峻 刘青 姚守齐 何明 王欢 米银俊 王毅 朱传耿 郑永奎 兰景力 申富平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4,共34页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为系统总结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的经验与规律,本刊组织全国14所高等体育院校的专家以笔谈的形式,专题研讨“建党百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北京体育大学曹...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为系统总结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的经验与规律,本刊组织全国14所高等体育院校的专家以笔谈的形式,专题研讨“建党百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北京体育大学曹卫东提出,应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体育的4个重要作用,即“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发挥体育的多样功能和前置性作用,助力体育强国建设。上海体育学院李崟提出,人民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体育思想的价值追求与实践归旨:从价值主体看,中国共产党百年体育思想深刻体现了“体育发展为了人民”的根本导向;从实践主体看,中国共产党百年体育思想深刻体现了“体育发展依靠人民”的动力之源;从共享主体看,中国共产党百年体育思想深刻体现了“体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归宿。武汉体育学院徐雁冰提出,中国共产党红色体育精神主要表现为服务需求的大局精神、体育为民的健民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兼容并蓄的包容精神和拼搏不止的奋斗精神,并从强种救国、强体认同和健康自信3个阶段对红色体育精神的历史赓续进行阐述。西安体育学院黄道峻提出,延安时期红色体育思想有其独特的形成基础和发展演进过程,在其指导下陕甘宁边区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不仅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开局起步积累了宝贵经验。成都体育学院刘青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道路的基本经验包括:坚持党对体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体育事业;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推动体育各领域协调发展;坚持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坚持对外开放走向世界,与时俱进推动体育改革创新。沈阳体育学院姚守齐认为,红色体育丰富了红色精神的内涵,壮大了红色文化,其对助力体育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育和成长,助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与完善,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全方位发展,促进体育文化实力的增长等具有重要启示。首都体育学院何明提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通过发展体育事业尤其是奥林匹克运动,与世界人民在交流中消除隔阂和误解,在互鉴中携手前行,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天津体育学院王欢认为,天津体育事业的百年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体育强国的梦想,应在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实践中探索有特色、有成效的群众体育发展模式。广州体育学院米银俊提出,作为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及其“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站起来”的生动诠释和精神标志,至今仍具鲜活的时代价值,需要永续传承和不断升华。山东体育学院王毅提出,党的历任领导人都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从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出发,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思想体系,成为实现体育强国梦的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南京体育学院朱传耿提出,中国体育百年发展历经启蒙革新的“体育救国”阶段、改造创建的“体育兴国”阶段、改革创新的“体育报国”阶段、全面提升的“体育强国”阶段,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以人民为中心、为国家中心任务服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之路等是中国体育百年发展经验的重要启示。吉林体育学院郑永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的根本特征为:坚持党的领导,注重体育价值的体现;坚持宗旨意识,注重体育功能的实现;坚持制度优势,注重体育强国的建设;拓展开放视野,注重全新格局的打造;坚持奥运精神,注重体育灵魂的彰显。哈尔滨体育学院兰景力提出,应准确把握党的百年体育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新时代高等体育院校的发展定位,加快推进新时代高等体育院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办学模式、内部治理体系的转型。河北体育学院申富平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期间体育工作的理念与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改革举措体现了战略眼光与务实思维,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和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体育发展道路 红色体育 人民主体性 体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的中国个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逻辑起点 被引量:8
16
作者 乔耀章 巩建青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6-103,共8页
逻辑起点有别于研究起点和历史起点。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政治、"现实的人"与"现实的个人"的有关理论,结合我国现实的政治实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逻辑起点应当是"现实的中国个人"... 逻辑起点有别于研究起点和历史起点。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政治、"现实的人"与"现实的个人"的有关理论,结合我国现实的政治实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逻辑起点应当是"现实的中国个人"。现实的中国个人既有别于现实的中国人,又有别于历史的中国人、未来的中国人及外国人。现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靠中国人自己走。中国现实的政治生活同现实的中国个人息息相关,不能自觉不自觉地远离政治生活,这就需要现实的中国个人通过各种学习途径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技术水平及能力,从自然人自我修炼为社会人、政治人,并积极创造条件,为主动参与社会、国家不同层次的政治生活做好必要准备。只有现实的中国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是真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发展道路 逻辑起点 人与政治 现实的中国个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组织发展道路探索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苍松 张向前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5期75-83,共9页
中国特色社会组织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组织发展道路,有利于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中国特色社会组织发展道路由中国社会组织特殊的历史进... 中国特色社会组织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组织发展道路,有利于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中国特色社会组织发展道路由中国社会组织特殊的历史进程和现实需求所决定,面临着特殊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必须基于中国国情,实施党的领导与自主发展相结合、依法自治与民主发展相结合、扎根民众与合作政府相结合、竞争与合作相结合和放管结合的特殊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组织 发展道路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价值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14
18
作者 黄群慧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共12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发达水平达到世界先进和前沿、世界各国现代化共同的量的规定,又有符合人口规模巨大国情、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发达水平达到世界先进和前沿、世界各国现代化共同的量的规定,又有符合人口规模巨大国情、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中国自身特色的质的特性。作为一条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基于本国国情探索发展道路、坚持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和平发展,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为人类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了新方案、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路径是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重点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实体经济根基。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光明的前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未来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高质量发展 实体经济 经济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服务养老路径 被引量:5
19
作者 江世银 刘欢 曹嘉宝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42,共7页
走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服务养老路径,是基于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与金融欠发达的现状,既要遵循金融服务养老的国际惯例,又要结合中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实际。当前需要努力维持金融服务养老的良好运行,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服务养... 走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服务养老路径,是基于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与金融欠发达的现状,既要遵循金融服务养老的国际惯例,又要结合中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实际。当前需要努力维持金融服务养老的良好运行,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服务养老监管机构,充分发挥金融审计对金融服务养老的监督作用,通过加强金融服务养老的预期管理来引导和调节,建立与完善更加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服务养老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服务养老 中国特色 人口老龄化 养老制度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历史语境、现实障碍与未来选择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煜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40,156,共8页
在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时空维度中,"中国特色"所独具的语词弹性包容了其不同向度与内涵:它既折射出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变迁的历史语境,透析着中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现实障碍,也能够昭示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未来选择。把握不同时... 在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时空维度中,"中国特色"所独具的语词弹性包容了其不同向度与内涵:它既折射出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变迁的历史语境,透析着中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现实障碍,也能够昭示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未来选择。把握不同时期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中国特色",认清农村金融法律制度"中国特色"式发展过程中积累而成的问题,既是破解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困境的前提,也是改革并最终形成满足农村金融需求、与农村金融发展良性互动的"新""中国特色"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农村金融 法律制度 历史语境 现实障碍 未来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