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2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台零工就业加剧新生代农民工过度劳动了吗
1
作者 马红梅 毛德姿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0,共10页
基于2023年滇黔桂三省区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平台零工就业对新生代农民工过度劳动的影响。区别于传统就业模式,文章以数字平台的零工经济为切入点,深入探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过度劳动问题。研究发现:平台零工... 基于2023年滇黔桂三省区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平台零工就业对新生代农民工过度劳动的影响。区别于传统就业模式,文章以数字平台的零工经济为切入点,深入探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过度劳动问题。研究发现:平台零工就业显著提高了新生代农民工过度劳动概率,该结果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平台零工就业加剧过度劳动的影响更多存在于低家庭参与程度和低数字技能水平的个体中。机制分析显示,弹性工作和社会保障是平台零工就业加剧过度劳动的重要影响机制。进一步讨论发现,平台零工就业对新生代农民工过度劳动时间深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鉴于此,有必要制定针对性对策改善平台零工经济下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和福利待遇,以期促进平台零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零工就业 过度劳动 新生代农民工 弹性工作 社会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耗抑或改善:平台灵活就业与新生代农民工健康——基于滇黔桂三省区的调查
2
作者 马红梅 尚嘉豪 《人口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101,共11页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平台灵活就业迅速兴起,引发了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健康的关注。基于滇黔桂三省区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采用内生处理效应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平台灵活就业对新生代农民工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平台灵活就业显著提...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平台灵活就业迅速兴起,引发了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健康的关注。基于滇黔桂三省区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采用内生处理效应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平台灵活就业对新生代农民工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平台灵活就业显著提高了农民工的健康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平台灵活就业的健康促进效应在省会城市、受教育程度较低及主动选择就业的农民工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平台灵活就业通过收入提升效应、环境改善效应和工作平衡效应,提升农民工的健康状况。进一步分析显示,平台灵活就业对健康水平的影响呈上升趋势,但工作时间的增加会抑制平台灵活就业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研究据此提出了支持和规范发展平台灵活就业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灵活就业 新生代农民工健康 新就业形态 内生处理效应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嵌入、资源获取与新农人创业成长绩效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练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7,共12页
将互联网思维纳入互联网嵌入变量,依据江西、河南和安徽512户新农人调查数据,运用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考察了互联网嵌入对新农人创业成长绩效的影响效应,并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资源获取在二者之间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 将互联网思维纳入互联网嵌入变量,依据江西、河南和安徽512户新农人调查数据,运用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考察了互联网嵌入对新农人创业成长绩效的影响效应,并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资源获取在二者之间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嵌入显著提升了新农人创业成长绩效,同时扩大了新农人创业成长绩效的差距;相对于返乡创业农民工和本土农业创业者,互联网嵌入对返乡创业大学生和跨界创业者创业成长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大,相对于非新型经营主体,互联网嵌入对新型经营主体新农人创业成长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大。机制结果分析显示:互联网嵌入有利于提升新农人的人力资源、社会资源、财务资源、政策资源,进而提高其创业成长绩效。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新农人互联网嵌入水平,提升其互联网的资源获取能力,增强互联网嵌入对创业成长绩效的作用,同时采取差异化支持政策,加强对弱势新农人支持力度,促进新农人创业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人 农民工 返乡创业 互联网嵌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市民化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阐释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桂文 王耀晨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77,共17页
将农民工市民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进程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农民工城市融入工资测算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基础上,基于2009—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农民工市民化对城乡融合发展... 将农民工市民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进程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农民工城市融入工资测算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基础上,基于2009—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农民工市民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能够显著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分区域看,农民工市民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更加明显;通过加快农业现代化、加快农村现代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等作用渠道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市民化 城乡融合发展 农业农村现代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新型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高质量就业的关键因素与解决措施
5
作者 刘健 姚志 《农业展望》 2024年第10期69-75,共7页
一直以来,农民工的就业质量保障是一个热点问题,通过分析农民工就业政策演化,从人力资本理论和推拉理论出发,探讨了影响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关键问题:一是人力资源问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蕴藏的人力资本质量是影响其就业质量的关键因... 一直以来,农民工的就业质量保障是一个热点问题,通过分析农民工就业政策演化,从人力资本理论和推拉理论出发,探讨了影响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关键问题:一是人力资源问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蕴藏的人力资本质量是影响其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二是培训内容问题,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与需求不匹配;三是就业环境问题,就地就近就业创业环境不稳定。在学习借鉴欧盟及泰国处理移民工人的政策法令的基础上,提出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对策建议: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知识教育,提高文化水平;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新职业新业态和新技术培训,培养实用型人才;强化返乡就业创业新生代农民工的政策支持和激励,优化创业就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高质量就业 推拉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 职业技能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的家庭再生产与乡村发展——基于打工地和输出地的城乡多点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欧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71,共21页
新生代农民工“离土出村”之后,其家庭再生产安排深刻影响乡村发展。基于打工地和输出地的城乡多点研究发现,由于打工城市的排斥,新生代农民工将家庭再生产嵌入乡村社会,形成代际联系紧密的直系留守家庭,通过拓展留守家庭经营、为下一... 新生代农民工“离土出村”之后,其家庭再生产安排深刻影响乡村发展。基于打工地和输出地的城乡多点研究发现,由于打工城市的排斥,新生代农民工将家庭再生产嵌入乡村社会,形成代际联系紧密的直系留守家庭,通过拓展留守家庭经营、为下一代加盖房屋等促进了乡村发展。然而,近年来农民工输出地的县域城镇化提供了新的家庭再生产空间,很大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的家庭再生产发生上移,家庭劳动力和家庭经济资源从乡村抽离,造成留守家庭规模锐减、经营萎缩、盖房停滞等乡村空心化现象。与此同时,大量新生代大龄单身男工因难以实现家庭化而陷入家庭再生产残缺,与留守家庭的联系逐渐疏离,不愿参与留守家庭经营和房屋营建,导致农地抛荒、房屋破败、照护危机等乡村发展困境。本研究有助于修正新生代农民工“离土出村”造成乡村空心化的线性变革观点,突显家庭再生产分析对理解其与乡村发展的复杂关系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乡村发展 家庭再生产 县域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困境及对策建议
7
作者 张培鸽 丁文娟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3期78-81,共4页
新生代农民工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经济主体,吸引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成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基于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基于困境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更好推进... 新生代农民工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经济主体,吸引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成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基于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基于困境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更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返乡创业 创业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徘徊在“三岔路口”:两代农民工发展意愿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4
8
作者 悦中山 李树茁 +1 位作者 费尔德曼 杜海峰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66,共9页
利用2005年深圳农民工调查数据,全面考虑了农民工所面临的返乡务农、返乡非农就业和留城发展等三种发展选择,对两代农民工的发展意愿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于将外出打工看做是人力资本... 利用2005年深圳农民工调查数据,全面考虑了农民工所面临的返乡务农、返乡非农就业和留城发展等三种发展选择,对两代农民工的发展意愿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于将外出打工看做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积累过程并借此来谋求非农职业转化。老一代农民工的非农职业转化的发展意愿不如新生代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新生代 回流迁移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态度和行为选择 被引量:212
9
作者 李培林 田丰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3,共23页
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现已达到约1亿人,成为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关键人群。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则等已发生很大变化。本... 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现已达到约1亿人,成为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关键人群。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则等已发生很大变化。本文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2008年"全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比较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状况、受教育水平、工作技能、消费特征和地位认同,并重点分析了"代际"(新生代)和"阶层"(农民工)两个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处境、行为取向和社会态度的影响,以及收入、生活压力和社会态度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生活压力的变化和个人权利意识的增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态度和行为取向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社会态度 行为选择 生活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市民化抑制 被引量:22
10
作者 周密 张广胜 黄利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4-137,共4页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终结是市民化,但是目前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存在市民化阻碍,这不利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沈阳和余姚两地区进行了案例调查,得到了两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运用调查数据,首先采用需求可...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终结是市民化,但是目前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存在市民化阻碍,这不利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沈阳和余姚两地区进行了案例调查,得到了两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运用调查数据,首先采用需求可识别的biprobit模型对新生代的农民工市民化抑制程度进行了测度,并预测出新生代农民工个体的市民化抑制程度。在对新生代农民工个体的市民化抑制程度指标进行分位数回归分解的基础上,分析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抑制程度的影响,以期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资本水平是影响其市民化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只有在市民化抑制程度高于80%时才会使市民化抑制程度下降。因此,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政府应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公共服务的享用水平;发展和健全农民工工会组织;在市民化抑制程度较高的地区应特别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的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市民化 市民抑制 分位数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技能培训与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增长——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晓恒 朱战国 +1 位作者 刘余 周应恒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4-120,共7页
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6 704个有外出务工经历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数据,通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模型,纠正以往模型未能有效解决的样本自我选择偏误问题,测算职业技能培训对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 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6 704个有外出务工经历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数据,通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模型,纠正以往模型未能有效解决的样本自我选择偏误问题,测算职业技能培训对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收入的影响。在充分保证匹配质量的基础上,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日均工资因为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而增加3.157元到3.484元,月工资增幅大约为5.9%。这说明中国实施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同时,研究结果还表明,职业技能培训对具有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新生代男性农民工收入的促进作用更强,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在进行新一轮职业技能培训项目设计时,应该更多关注这类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职业技能培训 教育 收入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3
12
作者 石丹淅 赖德胜 李宏兵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36,共6页
基于2012年河南省问卷调查数据,笔者借助欧洲基金会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统计分析和计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状况。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总体上不高;Porbit和Ordered Probit模型计量... 基于2012年河南省问卷调查数据,笔者借助欧洲基金会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统计分析和计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状况。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总体上不高;Porbit和Ordered Probit模型计量结果表明,职业类型、工会、工资水平、工作强度、加班情况、培训状况等是影响就业质量不高的主要因素。建立通畅的信息传递机制、深入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关系和谐度等有助于他们尽早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和社会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职业技能培训 就业质量 劳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守经历与新工人的工作流动 农民工生产体制如何使自身面临困境 被引量:45
13
作者 汪建华 黄斌欢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8-104,共17页
本文批评了"农民工"和"留守儿童"两种研究问题意识割裂的现状。通过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调查数据的分析,本文试图在两种问题之间建立系统性的关联。研究发现,有留守经历的新工人相比其同辈... 本文批评了"农民工"和"留守儿童"两种研究问题意识割裂的现状。通过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调查数据的分析,本文试图在两种问题之间建立系统性的关联。研究发现,有留守经历的新工人相比其同辈群体更频繁地转换工作。对工种性质进行进一步划分后的统计模型表明,体力工种相对非体力工种、非熟练工种相对熟练/半熟练工种,有留守经历的新工人相比其同辈群体,表现出更高的工作流动性。这说明有留守经历的工人更难适应世界工厂高强度、异化的劳动方式。父母外出打工造成亲子分离,儿童家庭责任感淡薄,但也带来更优越的经济条件和更少的务农经历,由此共同导致了有留守经历的工人频繁的工作流动。留守经历是"拆分型农民工生产体制"的产物,但某种程度上它又加剧了这一体制持续运行所面临的困境。逐步赋予工人公民权,修复家庭生活,是解决系统性危机的基本立足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经历 农民工生产体制 新工人 工作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满意度评价及其比较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18
14
作者 汪昕宇 陈雄鹰 邹建刚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4-95,共12页
超大城市面临稳定保有一定数量农民工劳动力和控制人口规模的平衡问题,合理评价城市劳动力新生力量——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满意度,有利于客观反映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状态与现实诉求,并为超大城市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提供支持。以北京地... 超大城市面临稳定保有一定数量农民工劳动力和控制人口规模的平衡问题,合理评价城市劳动力新生力量——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满意度,有利于客观反映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状态与现实诉求,并为超大城市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提供支持。以北京地区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在明确就业满意度构成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适合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特点的就业满意度模型和评价量表,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满意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中更看重工作环境、职业发展和晋升机会,对报酬的关注度有所下降,这与已有研究结果有所不同;新生代农民工整体的就业满意度较低,其中更换工作的机会、涨薪机会、晋升机会、与老板关系的不满是导致满意度低的最主要原因;新生代农民工内部存在代际分化,"90后"农民工的就业满意度显著高于"80后";文化程度、所从事的岗位、婚姻状况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满意度都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 新生代农民工 就业满意度 代际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实证研究 被引量:66
15
作者 许传新 许若兰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44,共6页
本文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探讨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状况及影响因素。本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还没有完全融入城市居民的生活圈,存在着一定的社会隔离。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城市生活体验、社区参与程度、相... 本文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探讨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状况及影响因素。本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还没有完全融入城市居民的生活圈,存在着一定的社会隔离。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城市生活体验、社区参与程度、相对剥夺感对其与城市居民的社会距离感有显著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城市居民 社会距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4
16
作者 陈昭玖 艾勇波 +1 位作者 邓莹 朱红根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6-12,共7页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其就业稳定性值得关注。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情况的调研,并对调研数据采用Logit模型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特征与传统农民工相比存在较大的...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其就业稳定性值得关注。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情况的调研,并对调研数据采用Logit模型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特征与传统农民工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普遍表现出就业稳定性差的现象;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受年龄、择业机会识别、工资、企业用工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年龄、工资、企业用工环境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呈正相关,择业机会识别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就业稳定性 就业特征 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租房与农民工留城意愿——基于上海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胡金星 朱曦 公云龙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45,168,共8页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租房仍是我国农民工满足住房需求的主要途径。在上海就业的农民工主要通过市场租赁住房与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其住房问题。两类住房在投资主体、租赁住房管理、住房服务群体、租金定价、区位布局和政府支持等方面存...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租房仍是我国农民工满足住房需求的主要途径。在上海就业的农民工主要通过市场租赁住房与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其住房问题。两类住房在投资主体、租赁住房管理、住房服务群体、租金定价、区位布局和政府支持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统计分析发现,租房对农民工留城意愿有着显著的影响。具体而言,农民工受教育水平、在城镇就业时间、住房居住的稳定性、农民工对住房内部生活配套的满意度感知以及农民工对上班通行时间的满意度感知等都对其留城意愿产生显著的影响。这启示政府可以从支持与鼓励农民工不断提高受教育水平、给予居住时间长的农民工更多的政策支持、保障农民工租房租期的稳定性、加快租赁住房配套设施的建设及其服务标准的建立、提高租赁住房布局规划的科学性和加强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农民工的留城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租赁住房 农民工 留城意愿 新型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实证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5
18
作者 赵智晶 吴秀敏 +1 位作者 陈科宇 杨易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5-251,共7页
基于成都市266个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建立了农民工工作满意度高阶测量结构方程模型(HCFA)。研究结果表明:报酬待遇对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解释能力下降,劳动时间安排、工作环境的解释能力上升,社会保障的解释能力最差,反映出新... 基于成都市266个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建立了农民工工作满意度高阶测量结构方程模型(HCFA)。研究结果表明:报酬待遇对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解释能力下降,劳动时间安排、工作环境的解释能力上升,社会保障的解释能力最差,反映出新生代农民工对报酬待遇的关注降低,对劳动时间安排、工作环境等的关注加强,而对社会保障的关注程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工作满意度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探析——基于生活满意度视角 被引量:48
19
作者 李丹 李玉凤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1-155,共5页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当前重大社会问题,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需求与驱动力对于促进其主动市民化,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就是其在城镇就业、定居进而构建并不断提高生活满意程度的过程,因而生...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当前重大社会问题,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需求与驱动力对于促进其主动市民化,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就是其在城镇就业、定居进而构建并不断提高生活满意程度的过程,因而生活满意度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实质驱动力。利用四川省成都市的实地调查数据与实证分析,基于296份新生代农民工的问卷调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技术,探讨了经济收入、社会福利、社会地位及社会关系等对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追求平等、发展与融入城市的强烈愿望,其生活满意程度取决于经济收入、社会福利、社会地位及社会关系等方面与城市人的横向比较结果。最后提出了就业环境公平化、社会福利均等化及市民化教育等对策建议,从而有利于促进其从经济、社会到心理的城市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市民化 生活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二元化”消费方式与身份认同研究——基于2010年上海市外来农民工的调查 被引量:27
20
作者 纪江明 陈振营 赵毅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共8页
利用"2010年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情况"问卷调查数据,建立多分类因变量Lostic模型,从消费社会学角度,对新生代农民工消费方式转型与身份认同困境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消费行为和身份认同上具有自我的、个体... 利用"2010年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情况"问卷调查数据,建立多分类因变量Lostic模型,从消费社会学角度,对新生代农民工消费方式转型与身份认同困境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消费行为和身份认同上具有自我的、个体化特征;他们试图讲上海话、和上海人交朋友、模仿上海市民的消费方式,不断加强和建构对自身"新上海人"身份的认同;由于受到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消费方式呈现农村与城市特征并存的"二元化"状态,这种情况抑制了他们对自身的新市民身份认同。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消费方式 身份认同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