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教育的内涵深化与功能拓展 被引量:8
1
作者 海路 娄馨月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6-168,共13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策话语的提出,为构建新时代民族教育理论话语体系和实践话语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科学指南。民族教育的内涵及功能也因此得到深化与拓展,呈现从关注少数民族的差异性到立足中华民族的共同性来考虑民族教育问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策话语的提出,为构建新时代民族教育理论话语体系和实践话语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科学指南。民族教育的内涵及功能也因此得到深化与拓展,呈现从关注少数民族的差异性到立足中华民族的共同性来考虑民族教育问题的逻辑走向。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教育的概念可定义为:面向全体受教育者,以培养受教育者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的,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将区域因素与民族因素有机结合,传承创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民族教育的内涵从关注少数民族个体身份的特殊性到强调全体受教育者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囿于民族身份优惠的笼统性转向聚焦区域差别化支持的精准性、从偏重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单一性发展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内核的丰富性。民族教育的政治、经济、文化、语言功能也得到进一步拓展:政治上开展“五个认同”教育,培养共同理想信念;经济上树立“四个与共”意识,夯实共同富裕思想根基;文化上实施“两创”战略,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语言上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教育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推荐技术赋能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逻辑理路、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4
2
作者 田钒平 曹媛媛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算法推荐技术是引领新时代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开展的新兴力量。算法推荐技术与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条件、过程、结果上的关联耦合,为充分发挥算法推荐技术的积极功能,提升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效,提供了适切性与可... 算法推荐技术是引领新时代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开展的新兴力量。算法推荐技术与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条件、过程、结果上的关联耦合,为充分发挥算法推荐技术的积极功能,提升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效,提供了适切性与可行性。通过精准传递、精准生产、精准过滤等优势赋能,算法推荐技术可以助力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现对象大众化、内容智慧化和方式生活化。深化算法推荐理念认识、加强算法推荐素养教育、健全算法推荐技术规范,可以促进算法推荐技术势能充分释放,使之成为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现代化的强大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推荐技术 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教育数字化 算法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改革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孙秀玲 魏功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6,共9页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式,也是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础性工程。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动能。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理念革新、主体协...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式,也是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础性工程。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动能。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理念革新、主体协同、方法拓展、评价改革等方面呈现出全新发展态势,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驱动力。但相关制度和数据标准欠缺、技术至上、智能素养缺乏、数据主义弊端、伦理抉择模糊等问题给人工智能赋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改革带来了一定隐忧,影响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效。为实现人工智能赋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改革高质量发展,应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在制度保障、价值引领、素养培育、数据治理、伦理嵌入等方面加以改革,进而不断延展和深化传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理论视野和实践视域,提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效,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人工智能赋能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践逻辑与推进策略
4
作者 聂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45,共9页
维护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都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属于我国公民道德的基本范畴。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民族高校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阵地,遵循着从个体规范到群体团结再到态度内化的实践逻辑,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 维护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都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属于我国公民道德的基本范畴。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民族高校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阵地,遵循着从个体规范到群体团结再到态度内化的实践逻辑,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发展。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工作新要求下,民族高校应从课程体系、教师角色、集体活动、奖惩体系、审美教育和历史教育等方面重构学校教育系统,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培育各族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责任,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巩固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高校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道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教育资源发展水平如何?——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的证据回应 被引量:25
5
作者 顾小清 王欣苗 李世瑾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3,共13页
数字教育资源是建设高质量智慧教育新生态的基础。在政策和研究层面,相关主体高度重视数字教育资源的配置、共享、应用和评价等方面的理论探讨。然而,尚未有研究从实践层面出发,系统回应“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发展水平如何”这一核心议题... 数字教育资源是建设高质量智慧教育新生态的基础。在政策和研究层面,相关主体高度重视数字教育资源的配置、共享、应用和评价等方面的理论探讨。然而,尚未有研究从实践层面出发,系统回应“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发展水平如何”这一核心议题。鉴于此,通过梳理数字教育资源的内涵及其关键要素,构建数字教育资源发展水平的评估框架,提出从资源配置、资源共享、资源应用和资源评价方面,测评我国数字教育资源的发展水平。在量化层面,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评估对象,客观考察其数字教育资源发展的综合水平和差异表现,据此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路向。评估发现:(1)资源配置方面:主题聚焦于课程教学,小学阶段资源数量占比最多,以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资源为主,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南省、山东省、山西省的资源配置水平位居前五;(2)资源共享方面:资源共享版本主要为英语和数学学科,资源共享的时间高峰值为2019年,资源共享空间呈现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的样貌;(3)资源应用方面:小学学段的资源应用水平最高,资源应用学科主要为语文、数学和英语,湖南省、云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资源应用水平位居前三;(4)资源评价方面:小学学段的资源评价人数占比最高,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和政治学科的点赞人数位居前五。在质性层面,以用户对于数字教育资源的反馈内容为分析对象,分析当前数字教育资源的发展水平。结果表明:目前资源内容建设重点为标准化的数字资源;资源缺少典型应用场景,难以深化使用;亟需构建数据联通的平台体系。基于量化评估结果与质性内容分析,提出推动我国数字教育资源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构建各要素耦合联动的数字教育资源发展机制;打造多主体协同参与的数字教育资源发展模式;建设互联互通的多层级智慧教育平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教育资源 评估框架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量化分析 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三项著名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的比较 被引量:22
6
作者 黄慧娟 王晞 许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41-146,共6页
全国教育进展评价 (简称NAEP)、第三次国际数学和科学教育的再研究 (简称TIMSS -R)和国际学生评价项目 (简称PISA)是当前国际间最为著名的学生评价项目 ,本文拟就 2 0 0 0年NAEP的 8年级评估、TIMSS -R的 8年级评估和PISA三项评价项目... 全国教育进展评价 (简称NAEP)、第三次国际数学和科学教育的再研究 (简称TIMSS -R)和国际学生评价项目 (简称PISA)是当前国际间最为著名的学生评价项目 ,本文拟就 2 0 0 0年NAEP的 8年级评估、TIMSS -R的 8年级评估和PISA三项评价项目的数学和科学领域评估做一比较 ,以便我们了解这些评估的实施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生评价项目 比较研究 全国教育进展评价 “第三次国际数学和科学教育的再研究” NAEP TIMSS—R P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气候变化科学认识进展及未来展望——中国《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第一部分》解读 被引量:13
7
作者 巢清尘 李柔珂 +1 位作者 崔童 魏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4-79,共6页
《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部分反映了自2015年以来,基于气候系统观测、古气候档案、理论研究和气候模拟等科学分析,取得的一系列关于中国气候变化的新证据、新认识,总结了中国大气、海洋、冰冻圈、生物圈等气... 《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部分反映了自2015年以来,基于气候系统观测、古气候档案、理论研究和气候模拟等科学分析,取得的一系列关于中国气候变化的新证据、新认识,总结了中国大气、海洋、冰冻圈、生物圈等气候基本变量以及极端事件、典型区域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了影响气候变化的自然、人类活动驱动因子的变化,预估了中国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比较了此次评估报告与《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在框架结构、结论认识等方面的新特点,指出中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体系性不断丰富、科学基础的认识不断深化。文章最后通过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第一工作组报告的初步比较,提出了未来我国在气候变化监测诊断、检测归因、模拟预估,以及工具方法等方面应加强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国家评估 科学进展 未来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体育课程标准中结果的设计与评价——结果导向教育理念的课程实践与启示 被引量:17
8
作者 颜亮 孙洪涛 +1 位作者 张强峰 申宝磊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33-638,644,共7页
结果是美国近年来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微观角度对美国体育课程标准中结果的设计和评价进行分析。发现,美国体育课程标准近年来的改革是一种结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课程实践,它是对体育教育... 结果是美国近年来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微观角度对美国体育课程标准中结果的设计和评价进行分析。发现,美国体育课程标准近年来的改革是一种结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课程实践,它是对体育教育和结果导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美国体育课程标准中的结果,是对学生完成某阶段课程学习后预期身体素养水平在具体能力方面的清晰描述,能够给教师的课程设计、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第三方的课程质量评估、问责提供明确、具体的框架、参照和数据支持。对我国当下的体育课程改革而言,可以从设计具体、明确的目标,构建科学、系统的学科内容体系,促进多层能力的发展3个方面来提升和保障我国体育课程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体育课程标准 结果设计 结果评价 结果导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2018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实施状况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吕书红 李长宁 +2 位作者 吴敬 卢永 刘继恒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82-1086,1120,共6页
目的回顾分析项目实施10年整体情况,总结经验得失,为更好地推进基公项目健康教育工作提质增效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分类梳理27个省份基公项目健康教育10年总结报告和2009—2018年23省健康教育服务数量及经费信息报表,对各省报告文本进行... 目的回顾分析项目实施10年整体情况,总结经验得失,为更好地推进基公项目健康教育工作提质增效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分类梳理27个省份基公项目健康教育10年总结报告和2009—2018年23省健康教育服务数量及经费信息报表,对各省报告文本进行内容分析,分类总结;工作开展指标数据录入Excel表,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项目实施10年,各项政策、制度和保障机制和服务管理能力逐渐完善,基本公卫健康教育各项服务的开展数量、覆盖人群、经费投入等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自主设计和创作的手册、折页、招贴画及实物材料的种类分别是26667、1146904、6000、10221,制作传统音像制品25657种、累计播放42695624 h,开发手机短信、微信分别是66933872、4688413条,乡、村两级分别制作宣传栏213210和421904块,举办讲座、咨询分别是1731950、1087578次、参加人数分别达到48409321和38446900人,与2009年相比均有显著增加,2017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14.18%。评估也发现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未达预期,群众参与度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服务提供人员数量不足,服务能力与群众健康需求仍有差距。结论10年来,财政制度性的投入加大以及项目对健康教育人员设置和服务设施的配置,巩固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健康教育服务的功能定位,基本公卫健康教育成效显著。未来仍须进一步统筹健康素养促进项目和原有健康教育项目,提升基层健康教育服务能力,创新健康教育形式,更好落实基层健康教育工作并提升教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健康教育 进展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义务教育质量关键影响因素监测框架——构建过程中应考虑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勉 张平平 罗良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44,共8页
义务教育质量关键影响因素监测框架的构建是开展大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影响因素监测工具编制的依据。构建我国义务教育质量关键影响因素监测框架应对框架立足点、构建原则、内容设计、学科属性、检验论证、操作应用... 义务教育质量关键影响因素监测框架的构建是开展大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影响因素监测工具编制的依据。构建我国义务教育质量关键影响因素监测框架应对框架立足点、构建原则、内容设计、学科属性、检验论证、操作应用等方面的问题充分考虑,以使构建的关键影响因素监测框架能够实现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统一、政策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全面性与指向性相统一、一般性和特殊性相统一、对代表性横断数据和纵向追踪数据均有显著预测力和规范性与实用性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影响因素 监测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估(NAEP)体系的产生与发展 被引量:17
11
作者 周红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7-80,共4页
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估是目前美国国内惟一连续、长期的中小学生学业成绩测量体系。文章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对该评估体系的产生、发展与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 美国 NAEP 产生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评估:美国的经验与启示——以美国《全国生涯与技术教育评估》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翠香 庞学光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23,共11页
"教育改革关乎国家安全"的担忧与使命、《政府绩效和结果法案》推动下的"绩效"评估浪潮,历年来美国职业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对"评估"的强调,是推动美国职业教育评估不断专业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重要外部... "教育改革关乎国家安全"的担忧与使命、《政府绩效和结果法案》推动下的"绩效"评估浪潮,历年来美国职业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对"评估"的强调,是推动美国职业教育评估不断专业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重要外部力量。全美生涯与技术教育评估为我们深入了解美国职业教育评估的实施机构、评估方法、评估内容和策略、评估模型及评估保障条件等要素组成的评估运行机制提供了极具代表性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职业教育评估 全美生涯与技术教育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崔载阳的民族中心教育理论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冬梅 杨林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3-103,共11页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教育,深受民族主义的影响。崔载阳是这一时期民族主义教育大潮中较早对民族中心教育进行研究的学者。从对民族中心的小学课程研究开始,到民族中心教育一般理论的提出,直至民族中心教育哲学的形成,崔载阳构建了系统的...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教育,深受民族主义的影响。崔载阳是这一时期民族主义教育大潮中较早对民族中心教育进行研究的学者。从对民族中心的小学课程研究开始,到民族中心教育一般理论的提出,直至民族中心教育哲学的形成,崔载阳构建了系统的民族中心教育理论。这一理论以"协进"的中国民族文化为基础,以涂尔干、杜威的学说为方法论,具有浓厚的理性民族主义色彩;在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关系上,呈现出一种民族主义为目的、自由主义为手段的和谐。这种理论建构方式,也体现了力图化解中西二元冲突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载阳 民族中心教育 协进 理性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2010年全国教育进展评估述评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在花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5-102,共8页
全国教育进展评估是美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持续性的教育质量评估,它对中小学生各学科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测评。2010年美国全国教育进展评估的学科包括历史、地理和公民学,评估的结果为我们了解这三个学科的学习状况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全国教育进展评估是美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持续性的教育质量评估,它对中小学生各学科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测评。2010年美国全国教育进展评估的学科包括历史、地理和公民学,评估的结果为我们了解这三个学科的学习状况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而对此次评估的具体分析阐述也为我们评析美国全国教育进展评估的优点和不足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评估 全国教育进展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EP美国公民教育进步评估 被引量:5
15
作者 马文琴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4-58,共5页
全国教育进步评估组织(NAEP)是美国测试学生学业的权威机构。1998年和2006年NAEP美国公民教育进步评估发现,美国中小学学生的公民课程成绩不理想,经过研究发现,主要原因在于政策支持不够、课程要求不充分、评价项目不够、师资准备不足... 全国教育进步评估组织(NAEP)是美国测试学生学业的权威机构。1998年和2006年NAEP美国公民教育进步评估发现,美国中小学学生的公民课程成绩不理想,经过研究发现,主要原因在于政策支持不够、课程要求不充分、评价项目不够、师资准备不足、教学缺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NAEP 公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价NAEP及其借鉴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任长松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7-92,共6页
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价,即“国家教育报告卡”,是美国一个全国性的教育进展评价项目,旨在测量全关中小学生在阅读、写作、数学、科学、社会等学科领域的学术表现及发展趋势。NAEP是美国目前唯一定期在各个学科领域持续测评学生学业的... 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价,即“国家教育报告卡”,是美国一个全国性的教育进展评价项目,旨在测量全关中小学生在阅读、写作、数学、科学、社会等学科领域的学术表现及发展趋势。NAEP是美国目前唯一定期在各个学科领域持续测评学生学业的全国性评价项目,它提供了大量有关美国中小学生学业表现的基础数据。NAEP在编制、抽样、组织、报告等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对于我们研制中小学各科学业评价标准及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价 国家教育报告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DC背景下研发投资驱动的碳减排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顾高翔 王铮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8-165,共8页
本文采用集成评估模型CIECIA,以提高研发投资、增加知识资本存量,进而驱动过程技术进步的方式实现了包括低碳节能技术进步在内的过程技术进步的内生化,通过设置不同的研发投资情景,模拟了研发投资率的提高对各国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影响... 本文采用集成评估模型CIECIA,以提高研发投资、增加知识资本存量,进而驱动过程技术进步的方式实现了包括低碳节能技术进步在内的过程技术进步的内生化,通过设置不同的研发投资情景,模拟了研发投资率的提高对各国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影响,对其实现国家自主贡献(INDC)目标和全球气候保护目标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中国、俄罗斯、印度和除美国、欧盟外的发达国家可通过提高研发投资率实现INDC目标,而占未来全球碳排放量50%以上的众多发展中国家无法通过提高自主技术创新速度实现INDC目标,进而导致研发投资情景无法实现全球2100年升温控制目标。但是,研发投资措施促进经济发展,从碳治理角度出发,可与经济损害型减排措施集成,提高碳减排政策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主贡献 过程技术进步 研发投资 碳减排 集成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倡导的课堂评价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高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9-82,共4页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倡导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一般模式,师生均需明确的问题:学生想达到什么目标?学生现在所处的是什么位置?如何能够达到目标?评价要遵循平等原则、有效性原则和可靠性原则。评价的重点要转向...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倡导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一般模式,师生均需明确的问题:学生想达到什么目标?学生现在所处的是什么位置?如何能够达到目标?评价要遵循平等原则、有效性原则和可靠性原则。评价的重点要转向最被重视的内容、"活性"知识、科学理解力和推理能力、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及学习机会、学生自我评价以及教师参与外部评价。课堂评价还需要着力避免走进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课堂评价 形成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救国论”论衡 被引量:3
19
作者 熊贤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16,共8页
"教育救国"是中国近现代影响极大的关于教育功能的主张。近现代中国一大批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都信仰教育救国功能,并积极投身于教育救国的实践。但是,就"教育救国论"的评价问题,历来聚讼不清。应当肯定地说,&qu... "教育救国"是中国近现代影响极大的关于教育功能的主张。近现代中国一大批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都信仰教育救国功能,并积极投身于教育救国的实践。但是,就"教育救国论"的评价问题,历来聚讼不清。应当肯定地说,"教育救国论"所遵循的是社会改良的路向,社会改良与社会革命在中国近现代是不能分出伯仲的。尽管教育未能救国,但应看到教育救国是有条件的,近现代中国并没有满足其必要条件。即便如此,在大半个世纪"教育救国"思潮的冲击下,教育自身及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救国论” 价值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问题审视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4
20
作者 蒋士会 谢清理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8-82,共5页
2010年以来,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得到国家政策的积极驱动,认定数量逐年增加,培训条件显著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然而存在区域分布不均、过于注重申报工作、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和管理规范性不强等问题,今后应采取优化布... 2010年以来,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得到国家政策的积极驱动,认定数量逐年增加,培训条件显著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然而存在区域分布不均、过于注重申报工作、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和管理规范性不强等问题,今后应采取优化布局结构、加强培训条件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和强化行政治理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进展 问题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