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心雕龙·辨骚》篇“博徒”“四异”争论探源
1
作者 普慧 郑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105,共7页
关键词文本的差异、段落层次的不同划分,对人们理解《文心雕龙》篇章的主旨有重要影响。《辨骚》篇的原貌可以依据文献,用语文学方法进行还原。“博徒”一词,或释为“赌徒”“贱者”,或释为“博通之人”,皆误。此词本身不含褒贬,仅具角... 关键词文本的差异、段落层次的不同划分,对人们理解《文心雕龙》篇章的主旨有重要影响。《辨骚》篇的原貌可以依据文献,用语文学方法进行还原。“博徒”一词,或释为“赌徒”“贱者”,或释为“博通之人”,皆误。此词本身不含褒贬,仅具角力之义,至于褒贬与否应视其所搭配的文辞而定。在《辨骚》的语境中,“四异”实为《楚辞》“自铸伟辞”,得与《诗经》抗衡之由,并不含有贬义之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辨骚》 语文学 博徒 四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勰论赋“爰锡名号,与诗画境”说考论
2
作者 罗剑波 雍寒清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20,共10页
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梳理赋体递延流变脉络时,提出“荀况《礼》《智》,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将荀况《礼》《智》与宋玉《风赋》《钓赋》作为赋体“别诗之原始,命赋之厥初”的标志... 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梳理赋体递延流变脉络时,提出“荀况《礼》《智》,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将荀况《礼》《智》与宋玉《风赋》《钓赋》作为赋体“别诗之原始,命赋之厥初”的标志。荀况《礼》《智》与宋玉《风赋》《钓赋》所呈现的客主问答、铺陈渲染、作赋以讽、博引谏君、修齐治平等特征,既与刘勰“征圣”“宗经”观念下“君臣所以炳焕,军国所以昭明”的文章功用论相一致,又与先秦时期的咨询制度、卜筮预言、讽谏制度、讲史制度、礼教制度等礼乐制度密切相关。刘勰选择这四赋作为赋体独立的标志,既是其兼顾赋体功用与“丽词雅义”批评观的表现,又是基于其“折衷”于赋体之“势”“理”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 “折衷” 荀况赋 宋玉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基博骈文批评对刘勰文学批评的继承与发展
3
作者 于景祥 张力仁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121,共7页
钱基博在文学批评方面对刘勰特别推崇,其《骈文通义》一书就是明证。该书一方面继承刘勰《文心雕龙》中“擘肌分理,唯务折衷”的总体批评方法,对骈文产生的原因、流变过程、典型作家与作品,以及骈文与散文之关系等问题做了深刻的阐释;... 钱基博在文学批评方面对刘勰特别推崇,其《骈文通义》一书就是明证。该书一方面继承刘勰《文心雕龙》中“擘肌分理,唯务折衷”的总体批评方法,对骈文产生的原因、流变过程、典型作家与作品,以及骈文与散文之关系等问题做了深刻的阐释;另一方面又取法刘勰《文心雕龙》中“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的文体批评方法,深入辨析骈体文。同时,在继承的基础上,他又自出机杼,进一步发展创新:一方面,将“骈文话”引入书中,并且加以改造,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文体批评的方式和方法,另一方面,在论证体制上将《文心雕龙》文体论中各个步骤都由原来的语段状态发展成专题论文,形成完整的议论体系,在当时和以后的骈文批评中都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骈文通义》 《文心雕龙》 继承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成书详考
4
作者 周兴陆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88,172,共11页
黄侃早年在北京大学授课,有《文心雕龙札记》传世,已成为现代文史学术经典。该书从讲义到公开出版,过程颇为复杂。最早采用油印和铅印形式,凡31篇。铅印的下半部16篇庋藏北大图书馆,至今缺乏研究。1920年代初,顾名将最初油印31篇的下半... 黄侃早年在北京大学授课,有《文心雕龙札记》传世,已成为现代文史学术经典。该书从讲义到公开出版,过程颇为复杂。最早采用油印和铅印形式,凡31篇。铅印的下半部16篇庋藏北大图书馆,至今缺乏研究。1920年代初,顾名将最初油印31篇的下半部20篇改题《文心雕龙笔记》作为平民大学讲义铅印。1927年文化学社版即据该本,并附录骆鸿凯《物色》。黄侃离开北大后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和中华大学任教,约于1923年铅印31篇本讲义,并在《华国》月刊连载,因《华国》停刊而中辍。1935年黄侃去世,中央大学《文艺丛刊》刊发讲义上半部11篇。1947年,四川大学将《文艺丛刊》与文化学社本合集为31篇本刊印,流传不广。1962年,中华书局再次将两者合集出版。但已非《札记》的原貌,须要进行文本复原的工作。黄侃《文心雕龙札记》是现代大学讲义的形态演变的一个典型个案,产生于近现代思想转型期骈散相争、文白对立的北大讲坛,因此更有细致探讨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侃 《文心雕龙札记》 讲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化描述与理性论述:《文心雕龙》书写语言的两种模式 被引量:5
5
作者 吴建民 唐萌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7-70,共4页
《文心雕龙》作为具有文论和文学双重性质的著作,其文论与文学双重成就的取得与书写语言密切相关。本书书写语言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诗性描述式形象化语言,二是理性论述式理论化语言。描述性形象化语言主要体现为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大... 《文心雕龙》作为具有文论和文学双重性质的著作,其文论与文学双重成就的取得与书写语言密切相关。本书书写语言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诗性描述式形象化语言,二是理性论述式理论化语言。描述性形象化语言主要体现为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大量的比喻及典故运用等;论述性理论化语言主要是对理论观点、概念范畴进行阐述诠释,具有明晰性、逻辑性及简约性等特点。由于两种书写语言各有利弊,刘勰采用交互并用之法,取长补短,不但使"体大虑周"的文论思想得到明晰透彻地阐释,而且赋予了本书丰富深厚的文学韵味,从而使《文心雕龙》成为中国古代文论史乃至世界文论史上最具文学性和审美色彩的文学理论宏伟巨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书写语言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辞与汉代骚体赋流变 被引量:13
6
作者 易闻晓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9-79,共11页
汉人辞、赋不分,及王逸《楚辞章句》以书定名、南朝《文心雕龙》《文选》辞、赋二分,不害本来为一。屈原人格精神系于三代理想与楚人气性,屈《骚》等怨怼激发,以抒情为主线,重沓繁复,散语长短参差,广托名物,富于描写,多述楚地、楚物及... 汉人辞、赋不分,及王逸《楚辞章句》以书定名、南朝《文心雕龙》《文选》辞、赋二分,不害本来为一。屈原人格精神系于三代理想与楚人气性,屈《骚》等怨怼激发,以抒情为主线,重沓繁复,散语长短参差,广托名物,富于描写,多述楚地、楚物及远古三代“虚无”之事,迥异《诗》四言重章叠句的咏唱,别立一体,独守乡风,略无祖《诗》之证。汉儒将《诗》《书》等据为经典,从经义立场对屈原及其作品予以扬抑褒贬,固无所契。汉代骚体赋取效屈宋等,所祖不一,衍为弔屈与自悼、《太玄》与《思玄》、自我抒情或代为抒情、述志纪行,以及骚体叙物,或参大赋,大都系于一己进退、宠辱、生死,或“心存魏阙”,以理节情,归于经义,叙事纪行,由虚转实,结构严谨,句式整饬,多以议论抒情,名物、描写为寡,卒至不克铺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 骚体赋 屈原 《文心雕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心雕龙》及唐人论转韵 被引量:2
7
作者 卢盛江 邹欣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共4页
转韵问题曹魏时期即已提出。刘勰之后,唐代王昌龄、《八种韵》均论及转韵。刘勰只是各种转韵说中的一家。从创作看,押韵转韵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这是《文心雕龙》转韵之说的创作背景。刘勰没有把转韵和风骨问题联系起来,没有考虑转韵... 转韵问题曹魏时期即已提出。刘勰之后,唐代王昌龄、《八种韵》均论及转韵。刘勰只是各种转韵说中的一家。从创作看,押韵转韵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这是《文心雕龙》转韵之说的创作背景。刘勰没有把转韵和风骨问题联系起来,没有考虑转韵即无力的问题,没有考虑到诗体观念影响着押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转韵 掷韵 押韵 王昌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唯务折衷”——刘勰《文心雕龙》的研究方法新论 被引量:9
8
作者 高华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10,共6页
“唯务折衷”是刘勰《文心雕龙》的基本研究态度和方法 ,过去学者一般以为它就是儒家的“折中”方法。这是不确切的。“唯务折衷”的“折衷” ,乃折之于“素心” ,即以研究主体独立、公正的主体精神去进行学术研究和鉴赏判断。刘勰之所... “唯务折衷”是刘勰《文心雕龙》的基本研究态度和方法 ,过去学者一般以为它就是儒家的“折中”方法。这是不确切的。“唯务折衷”的“折衷” ,乃折之于“素心” ,即以研究主体独立、公正的主体精神去进行学术研究和鉴赏判断。刘勰之所以会形成这样一种“折衷”说 ,与当时哲学思想界佛学取代玄学地位而注重心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折衷 心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道行志:刘勰文学本原论 被引量:2
9
作者 雷恩海 苏利国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21,共10页
《文心雕龙》是贯注着刘勰哲学性思考的文学纲领。刘勰志在经世,以撰著入道见志之子书的态度、注经的严谨与诚挚,写成《文心雕龙》一书,力探文学本原,在文学场阈实践其体道成圣、行志济世的理想,并且将这一思想,始终贯穿全书,将形而上... 《文心雕龙》是贯注着刘勰哲学性思考的文学纲领。刘勰志在经世,以撰著入道见志之子书的态度、注经的严谨与诚挚,写成《文心雕龙》一书,力探文学本原,在文学场阈实践其体道成圣、行志济世的理想,并且将这一思想,始终贯穿全书,将形而上的高远追求与形而下的表现方式相结合,形成了体大虑周的巨著,为后世揭示了伟大文学应具备的基本因素,对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有其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体道行志 文学本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务折衷”:《文心雕龙》文论思想的文化品格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振复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5-90,共6页
本文提出并论证 :“唯务折衷”是《文心雕龙》文论思想独特的一种文化选择。其文论思想具有亦道亦儒亦佛又非道非儒非佛的趋于圆融的精神品格与人文内涵 ;其为学的观念、方法 ,体现了刘勰站在道儒佛之上俯瞰三学与古今的“弥纶群言”的... 本文提出并论证 :“唯务折衷”是《文心雕龙》文论思想独特的一种文化选择。其文论思想具有亦道亦儒亦佛又非道非儒非佛的趋于圆融的精神品格与人文内涵 ;其为学的观念、方法 ,体现了刘勰站在道儒佛之上俯瞰三学与古今的“弥纶群言”的精神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儒道佛 文论 折衷 文化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文学创作三思 被引量:7
11
作者 汪春泓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1-177,192,共8页
随着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其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人工智能之写作究竟能达到何等高度、是否可替代人类的文学创作,是亟需中国文学研究者认真思考的一个课题。从文学传统、文学本体以及文学所表达人心隐微曲折的心理活动等方面... 随着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其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人工智能之写作究竟能达到何等高度、是否可替代人类的文学创作,是亟需中国文学研究者认真思考的一个课题。从文学传统、文学本体以及文学所表达人心隐微曲折的心理活动等方面来看,人工智能尚不能置换人的主体意识,故而人工智能之创作有其不可跨越的铁门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文心雕龙 创意写作 主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写作心理学论著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霖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3-97,共5页
《文心雕龙》的书名,清楚地表明了全书的性质与主旨。"文心",即"为文之用心",就是写作时的整个心理活动。"文心雕龙"的本意是将写作的心理活动用精美的文辞予以细密地论述。可以说,《文心雕龙》是一部以... 《文心雕龙》的书名,清楚地表明了全书的性质与主旨。"文心",即"为文之用心",就是写作时的整个心理活动。"文心雕龙"的本意是将写作的心理活动用精美的文辞予以细密地论述。可以说,《文心雕龙》是一部以写作心理学为核心的文章学。《原道》等五篇论"文之枢纽",揭示了指导写作心理活动的总的原则。以下二十篇,通过对不同文体写作特点与历史的考察,进一步具体论证了以上原则的正确性。下篇从《风骨》至《总术》篇,是在上篇确立的原则下,将各种文体打通后,正面论述了一系列临文写作时心理活动的特点、规则、方法与问题。后面《时序》至《知音》五篇,补充论述了一些与临文写作心理活动密切相关的几个重要问题,使得全书的结构更加完整、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刘勰 写作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之“骨”的特殊位置与刘勰“风骨”论的特殊内涵 被引量:6
13
作者 姚爱斌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8-139,共12页
"骨"在生命整体结构中亦内亦外、内层居外、外层居内的特殊位置,使得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能够组成多种类型的喻体组合,以譬喻不同形式的文章整体结构。"骨鲠—肌肤(毛发)"组合譬喻"志(意)—辞(言)"二分... "骨"在生命整体结构中亦内亦外、内层居外、外层居内的特殊位置,使得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能够组成多种类型的喻体组合,以譬喻不同形式的文章整体结构。"骨鲠—肌肤(毛发)"组合譬喻"志(意)—辞(言)"二分式文章结构,其中"骨"统喻文章之意;"神明—骨髓—肌肤—声气"组合譬喻"情志—事义—辞采—宫商"四分式文章结构,其中"骨"特喻文章内容的外层"事义";《风骨》篇独创的"风—骨—采"组合譬喻的则是"骏爽之情—端直之言—修饰之辞"这种特殊的三分式文章结构,其中"骨"又特喻文章的内层之辞即"端直之言"。刘勰针对南朝"采滥忽真"的不良文风,一方面以"风"规定文意,喻骏爽之情,以防"忽真";一方面着意将文辞分为"骨""采"两层,"骨"喻端直之言,为文辞主干,以摈除"腴辞"和"芜词",同时又要求适当饰以文采,以构成文质兼备、华实相济的理想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风骨 生命结构 文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心雕龙·原道》之“道-德-圣-文”含义及其关系疏解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凯 缪勇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9-168,共10页
通过细读文本并结合中西哲学有关理论,文章评述了前人对《原道》之"道"的不同解释及其存在的缺憾;重新解读了《原道》之"道"的内涵并梳理了《原道》之"道"与儒释道之道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了刘勰征儒家之... 通过细读文本并结合中西哲学有关理论,文章评述了前人对《原道》之"道"的不同解释及其存在的缺憾;重新解读了《原道》之"道"的内涵并梳理了《原道》之"道"与儒释道之道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了刘勰征儒家之圣、宗儒家之经与视老子为贤、《道德经》为子书的理由。通过上述工作,文章重新梳理了《原道》之"道—德—圣—文"内涵及其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原道》 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心雕龙·风骨》新释及延伸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才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7-94,共8页
《文心雕龙·风骨》篇众说纷纭,本文立足元典,对风、骨进行语义还原。"风"有两层含义,分别关乎"情"和"气"。"骨"与文辞相关,是一种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关乎作者的才气。"风骨"具... 《文心雕龙·风骨》篇众说纷纭,本文立足元典,对风、骨进行语义还原。"风"有两层含义,分别关乎"情"和"气"。"骨"与文辞相关,是一种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关乎作者的才气。"风骨"具有"风"和"骨"各自的意义之外,强调了对经典的重视。"风骨"的意义具有包容性,应该赋予它朦胧的意会之美。正是"风骨"具有广泛的理解空间,在人物品藻、绘画、书法、文学艺术中得以拓展,形成一个成熟的诗学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风骨 意会 艺术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心雕龙》是一部子书 被引量:8
16
作者 邬国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76,共9页
《文心雕龙》在《隋志》及以后的目录里多归在集部。尽管也有认为《文心》是子书的,但这种说法影响甚微,不足以改变《隋志》影响所致而形成的普遍看法。由《序志》和《诸子》两篇的对照可见,两文对作者著述用心和《文心》著作性质的表... 《文心雕龙》在《隋志》及以后的目录里多归在集部。尽管也有认为《文心》是子书的,但这种说法影响甚微,不足以改变《隋志》影响所致而形成的普遍看法。由《序志》和《诸子》两篇的对照可见,两文对作者著述用心和《文心》著作性质的表述高度一致,这就证明,刘勰本人是将《文心》当作子书来写的。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认识刘勰撰写《文心》的态度,也有助于理解该书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子书 《序志》 《诸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史传》篇看《文心雕龙》文体论的得失 被引量:5
17
作者 江震龙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8-62,共5页
本文以刘勰《文心雕龙》中的《史传》篇作为解剖对象 ,在梳理刘勰文体论的框架设计、研究原则、内在理路、实际成效的基础上 ,将其置于中国古代文体论和史传演变的历史视野中考查审视 ,概括和总结了《史传》
关键词 《史传》 《文心雕龙》 刘勰 文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心雕龙》瑕疵辨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国庆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8-75,共8页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一部卓越的巨著,向以"体大、虑周、思精"而为世所称誉。然而它也有小疵:《乐府》篇的某些观点明显保守、某些处理安排不尽妥当;《哀吊》篇的"赞"语未得要领;《丽辞》篇论先秦对...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一部卓越的巨著,向以"体大、虑周、思精"而为世所称誉。然而它也有小疵:《乐府》篇的某些观点明显保守、某些处理安排不尽妥当;《哀吊》篇的"赞"语未得要领;《丽辞》篇论先秦对偶辞句而举例有所缺失;《指瑕》篇对个别汉字的用法有误解,并有简单否定文字引申而泥古不变的倾向;《程器》篇对《文心雕龙》全书整体结构的安排与表达有美中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常为学者们批评的《练字》篇的一个所谓瑕疵,却并不一定是瑕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瑕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沧浪诗话》结构、主旨与《文心雕龙》之关系新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雷恩海 田竞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6-119,共14页
严羽《沧浪诗话》乃诗论名著,事实上深受《文心雕龙》之影响,其结构、体制与论诗主旨,一脉相承。《诗辨》即《文心雕龙》之“文之枢纽”,《诗体》即“论文叙笔”,《诗法》与《诗评》即“剖情析采”,《考证》即《时序》至《程器》五篇的... 严羽《沧浪诗话》乃诗论名著,事实上深受《文心雕龙》之影响,其结构、体制与论诗主旨,一脉相承。《诗辨》即《文心雕龙》之“文之枢纽”,《诗体》即“论文叙笔”,《诗法》与《诗评》即“剖情析采”,《考证》即《时序》至《程器》五篇的杂论补充,而《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实乃《序志》。如此,《沧浪诗话》则事实上构成了一个有意味的结构形式,其具体论述,也效法学习,体大虑周,折衷群言,深于诗学之理,由资闲谈的随笔式札记转变为比较有理论体系的诗学专著。《沧浪诗话》理论体系严密,努力解决古典诗学“什么是诗”这一根本性问题,彰显其理论内涵以及对唐风宋调不同特质的体认,以盛唐诗为典范,不仅重其风格,亦重其精神与思想内容,是对古典诗歌发展所做的理论上的反拨,以一个新的视阈探讨宋诗发展之路,寄予热切的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浪诗话》 《文心雕龙》 严羽 诗学 诗道 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心雕龙》与《汉书·艺文志》渊源关系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汪春泓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1,共11页
《文心雕龙》之所以体大虑周,离不开"述""作"两端的卓越成就。就"述"而论,极其重视知识储备的刘勰以整理佛典为契机,继承、借鉴了《汉书·艺文志》在目录文献学上的杰出成果,提纲挈领,温故知新,运用... 《文心雕龙》之所以体大虑周,离不开"述""作"两端的卓越成就。就"述"而论,极其重视知识储备的刘勰以整理佛典为契机,继承、借鉴了《汉书·艺文志》在目录文献学上的杰出成果,提纲挈领,温故知新,运用提炼学术的手段和眼光形成创新思维,在《文心雕龙》的内在思想和外在框架上将刘向父子由重经学到重诗赋的文章学观念转变进一步落实。在这一过程中,其文章文体学、文体史学等观念亦深受《汉书·艺文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汉书·艺文志》 刘勰 刘向 刘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