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公路夜间养护作业区事故风险辨识及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河山 曾长坤 +3 位作者 王海洋 田丰铭 郑展骥 张羽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7-168,226,共13页
复杂多变的夜间环境和压缩的行驶空间显著增加养护作业区的交通事故风险。为辨析风险特征以及捕捉影响因素与事故风险的内在联系,本文通过无人机航拍重庆市某段高速公路夜间养护作业区的交通流视频,利用Tracker软件提取车辆微观轨迹数据... 复杂多变的夜间环境和压缩的行驶空间显著增加养护作业区的交通事故风险。为辨析风险特征以及捕捉影响因素与事故风险的内在联系,本文通过无人机航拍重庆市某段高速公路夜间养护作业区的交通流视频,利用Tracker软件提取车辆微观轨迹数据,揭示夜间养护作业区时空轨迹、车速和车头时距分布等交通流特征;基于时间和能量的安全替代指标分别研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事故后果的严重性;最后,通过极限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构建车辆碰撞损失能量指数(Z_(LEI))预测模型,并结合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算法量化解释速度、车头时距、交通冲突和避免碰撞减速度等特征因素对潜在碰撞损失能量指数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从警告区到过渡区的车头时距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车头间距在2.5~3.0 m易发生严重追尾事故,大货车换道风险比小型车更大;避免碰撞减速度、换道冲突(t~c_(TTC))、车头时距、速度和行程时间等是影响车辆Z_(LEI)的重要特征因素;当车流量大于1000 pcu·h~(-1),且车辆速度在(1.25,2.50)m·s~(-1)范围时,Z_(LEI)随相邻车距离的减小而增大,随避免碰撞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车流量小于等于1000 pcu·h~(-1),且车头时距在(3.0,8.0)s范围时,Z_(LEI)随1 t~c_(TTC)的增大而增大,车辆速度在(12.5,20.0)m·s~(-1)时,Z_(LEI)随避免碰撞减速度(A_(DRAC))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潜在事故严重程度 碰撞损失能量指数 高速公路夜间养护作业区 车辆轨迹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发事故下人机混驾交通流的影响机理研究
2
作者 张文会 施鑫涛 周舸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1-72,共12页
考虑当前车路云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人工驾驶车辆(HDV)和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车辆(CAV)构成的人机混驾交通流将是未来交通的主要组成方式。为探索偶发事故下CAV类人行驶策略以及感知信息能力对人机混驾交通流的影响机理,改进KKW(Kerner-Kleno... 考虑当前车路云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人工驾驶车辆(HDV)和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车辆(CAV)构成的人机混驾交通流将是未来交通的主要组成方式。为探索偶发事故下CAV类人行驶策略以及感知信息能力对人机混驾交通流的影响机理,改进KKW(Kerner-Klenov-Wolf)模型框架下的元胞自动机规则,引入考虑CAV类人行驶策略的同步因子,针对不同跟驰模式构建HDV和CAV跟驰规则;基于事故场景车辆换道需求,构建考虑中间车道选择意愿的HDV和CAV多车道自由换道策略,建立考虑换道压力的CAV强制换道规则,分析不同换道压力参数的敏感性;经过数值模拟仿真,分析不同交通量、CAV渗透率、CAV事故信息感知范围、CAV类人行驶策略对人机混驾交通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AV的增加可以有效缓解偶发事故后交通流的拥堵,限制拥堵时空范围,且CAV渗透率由0增加到1时,低交通量的平均速度和平均流量分别提高11.74%和6.32%,提升程度低于中、高交通量;在渗透率大于0.4的中、高交通量情形下,随着CAV事故信息感知范围的增加,合流区的拥堵空间逐渐分散,交通效率得到提高;CAV类人行驶策略由激进型过渡到保守型的过程中,人机混驾交通流的流量逐渐降低,排队缓行范围扩大,交通拥堵逐渐恶化,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车道速度波动趋势逐渐趋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车辆 偶发事故 元胞自动机 人机混驾交通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驾驶行为评价模型研究及应用
3
作者 褚强 郑文龙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55,71,共7页
随着汽车的快速发展,车辆驾驶行为评价越来越受到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视,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车载定位数据的车辆驾驶行为评分模型。通过全面采集车辆的经纬度、速度、方向角等关键数据,精确计算超速、急加速、急减速、急转弯等十项驾驶行为指... 随着汽车的快速发展,车辆驾驶行为评价越来越受到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视,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车载定位数据的车辆驾驶行为评分模型。通过全面采集车辆的经纬度、速度、方向角等关键数据,精确计算超速、急加速、急减速、急转弯等十项驾驶行为指标,并采用双曲正切函数将其转换为百分制评分;通过改进的层次分析法,量化了各指标在驾驶行为评价中的权重,并生成最终的驾驶行为评分;对驾驶行为的评分模型进行大量的实验验证。结果显示,所提模型在多种驾驶环境中表现出高度的适应性与准确性,能够有效预测违章和交通事故的发生风险。该模型为交通监管部门提供了先进的实时监控和事故预防手段和精准的驾驶行为分析工具,展现出跨学科、跨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行为 车辆速度 交通事故 评分模型 车载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事故智能定责深度学习集成方法研究
4
作者 黄钢 高岩 +1 位作者 赵冬 寿任祯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9-307,共9页
为研究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智能认定方法,将双方当事人责任结果划分为全责-无责、主责-次责、同等-同等、次责-主责、无责-全责。在基于特征分析和特征工程筛选训练样本特征的基础上,深度离散并独热编码事故特征,结合线性模型和深度... 为研究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智能认定方法,将双方当事人责任结果划分为全责-无责、主责-次责、同等-同等、次责-主责、无责-全责。在基于特征分析和特征工程筛选训练样本特征的基础上,深度离散并独热编码事故特征,结合线性模型和深度神经网络,训练交通事故智能定责深度学习集成模型;对模型的网络结构和超参数进行优化,建立复杂网络结构下的交通事故责任智能认定模型;基于历史交通事故交叉验证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深度学习集成方法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准确率有明显提升,对于全责-无责和无责-全责类事故,模型准确率达到0.91,其他认定结果的准确率达到0.78;深度学习集成方法对比传统机器学习准确率提高30%以上,对比单一全连接神经网络准确率提高8%以上。深度学习集成方法对交通事故智能定责的边界确定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智能定责 深度学习 交通事故 集成算法 动态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交通事故影响的电动汽车路径规划和充电导航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博 胡博 +3 位作者 谢开贵 邵常政 林铖嵘 黄威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47-59,共13页
针对交通事故对电动汽车用户驾驶和充电体验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这一现状,提出了一种弱化交通事故对用户不良影响的路径规划和充电导航策略。首先,以电动汽车用户重点关注的行驶能耗和行驶时间两项指标为导向,建立了基于实时交通信... 针对交通事故对电动汽车用户驾驶和充电体验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这一现状,提出了一种弱化交通事故对用户不良影响的路径规划和充电导航策略。首先,以电动汽车用户重点关注的行驶能耗和行驶时间两项指标为导向,建立了基于实时交通信息的交通网综合道路阻抗模型,实现了交通流拥塞水平的动态表征。然后,考虑交通流量和道路拓扑的耦合作用,建立了基于交通事故“发生-持续-消散”动态过程的后果评估模型,实现了交通事故后果的精准量化。最后,建立了以提升电动汽车用户体验为目标的路径规划和充电导航优化模型,提出了基于Dijkstra算法的滚动优化算法,实现了模型的快速求解。以配电网与交通网组成的耦合系统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减少交通事故发生后的电动汽车用户综合出行成本,并缓解交通网拥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事故 电动汽车 实时交通 路径规划 充电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成学习的交通事故严重程度预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单永航 张希 +2 位作者 胡川 丁涛军 姚远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2,共10页
目前自动驾驶技术重点是关注如何主动避免碰撞,然而在面对其他交通参与者入侵而导致不可避免的碰撞事故场景时,预测车辆在不同行驶模式下的碰撞严重程度来降低事故严重程度的研究却很少。为此,提出一种双层Stacking事故严重程度预测模... 目前自动驾驶技术重点是关注如何主动避免碰撞,然而在面对其他交通参与者入侵而导致不可避免的碰撞事故场景时,预测车辆在不同行驶模式下的碰撞严重程度来降低事故严重程度的研究却很少。为此,提出一种双层Stacking事故严重程度预测模型。基于真实交通事故数据集NASS-CDS完成训练,模型输入为车辆传感器可感知得到的事故相关特征,输出为车内乘员最高受伤级别。在第1层中,通过实验对不同学习器组合进行训练,最终综合考虑预测性能以及耗时挑选K近邻、自适应提升树、极度梯度提升树作为基学习器;在第2层中,为降低过拟合,采用逻辑回归作为元学习器。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率达到85.01%,在精确率、召回率和F1值方面优于其他个体模型和集成模型,该预测结果可作为智能车辆决策规划模块先验信息,帮助车辆做出正确的决策,减缓事故损害。最后阐述了模型在L_(2)辅助驾驶与L_(4)自动驾驶车辆中的应用,在常规车辆安全防护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车辆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交通事故严重程度预测 智能车辆 集成学习 K近邻 自适应提升树 极度梯度提升树 逻辑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交通事故处置安全管控措施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田景涛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3,共5页
针对车辆交通事故类型多样、事故突发、调度力量多、救援危险性大、易引发次生灾害的5个特点,深入分析并归纳总结了造成消防救援人员伤亡的3方面原因,包括风险研判不足、阵地设置不当、安全措施不当等,并进一步提出交通事故处置过程中... 针对车辆交通事故类型多样、事故突发、调度力量多、救援危险性大、易引发次生灾害的5个特点,深入分析并归纳总结了造成消防救援人员伤亡的3方面原因,包括风险研判不足、阵地设置不当、安全措施不当等,并进一步提出交通事故处置过程中力量调派、人员分工、安全评估、现场警戒、救人排险、现场清理6个重点环节的安全管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交通事故 事故处置 抢险救援 安全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 被引量:1
8
作者 沈小军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97,共14页
在完全和高度自动驾驶阶段,使用者因对机动车的运行无法施加影响,已经成为机动车责任保险的第三者,而非被保险人。在有条件自动驾驶阶段,使用者对系统发出动态驾驶任务接管请求负有适当干预的义务,这一过错责任仍然受到机动车责任保险... 在完全和高度自动驾驶阶段,使用者因对机动车的运行无法施加影响,已经成为机动车责任保险的第三者,而非被保险人。在有条件自动驾驶阶段,使用者对系统发出动态驾驶任务接管请求负有适当干预的义务,这一过错责任仍然受到机动车责任保险的保障。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需要引入抽象的保有人作为事故责任主体,机动车责任保险应为保有人和生产者提供保险保障。除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内的保险给付外,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保障范围内的自动驾驶汽车事故也应当适用无过错责任。交强险的责任限额和分项限额限制了受害人的救济,在引入最低投保金额并统一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后,保险给付应回归完全赔偿原则。为强化对受害人的保护,保险人向其主张保险内部关系的抗辩应受到限制,并可在赔付受害人后向生产者或其保险人追偿,但驾驶行为存在缺陷不再是向被保险人行使追偿权的事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 机动车责任保险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 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 受害人保护 追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与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道文 董鑫驰 +5 位作者 雷毅 黎华惠 罗晶 张诚龙 赵成一 汤楷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61-1069,共9页
为探究影响新能源汽车与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诱因,基于英国近4 a发生的1819条新能源汽车与行人交通事故数据,从驾驶员、行人、新能源车辆、道路、时空和环境5个方面选择了19个影响因素作为协变量,并根据数据特征将因变量分为轻伤和... 为探究影响新能源汽车与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诱因,基于英国近4 a发生的1819条新能源汽车与行人交通事故数据,从驾驶员、行人、新能源车辆、道路、时空和环境5个方面选择了19个影响因素作为协变量,并根据数据特征将因变量分为轻伤和严重伤害两类。考虑到数据异质性,首先通过因子分析法与k-means聚类进行聚类分析,然后采用Logistic模型对聚类分析得到的两类集群进一步分析,从预测准确率和协变量共线性指标两个方面确认了模型的适用度。结果表明:基于聚类分析构建的Logistic模型预测准确率均达到80%以上;变道或超车、车龄、支路及环形交叉口、双幅路(有中央分隔带)对事故伤害严重程度有异质性影响;行人年龄大于46岁和夜间行车会明显增加事故严重程度;其中,变道或超车和行人年龄对新能源汽车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比传统人-车事故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新能源汽车 行人交通事故 严重程度 聚类分析 二项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驾驶汽车交通事故综合因素调查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雁宾 周文辉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1-187,共7页
为开展辅助驾驶汽车交通事故深度调查工作,还原事故发生过程中辅助驾驶系统功能、控制环节和控制策略的运行情况,基于系统理论事故及过程模型(STAMP)思想研究优化系统安全分析方法(STPA),从“人-车-路-环”等综合因素角度出发,结合相关... 为开展辅助驾驶汽车交通事故深度调查工作,还原事故发生过程中辅助驾驶系统功能、控制环节和控制策略的运行情况,基于系统理论事故及过程模型(STAMP)思想研究优化系统安全分析方法(STPA),从“人-车-路-环”等综合因素角度出发,结合相关辅助驾驶汽车交通事故典型案例构建辅助驾驶汽车交通事故综合因素控制框架,挖掘交通事故致因的关联规则,建立面向辅助驾驶汽车交通事故的深度调查方法和综合因素调查内容。研究结果表明:辅助驾驶汽车交通事故综合因素调查方法可以对驾驶指挥层、车辆控制层、车辆执行层、道路环境干扰层进行控制动作关联分析,确定辅助驾驶汽车交通事故致因关联清单。研究结果可为辅助驾驶汽车交通事故致因的关联分析和致因链提取提供方法支撑,提高辅助驾驶汽车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驾驶汽车 交通事故综合因素 交通事故调查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STPA) 交通事故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交通事故现场三维实景建模的无人机航拍参数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焱松 王长君 +1 位作者 郑金子 褚宇航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4-201,共8页
在交通事故现场三维实景建模的图像采集过程中,针对无人机(UAV)航拍参数主要依靠人工经验设置,导致模型测量误差大、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无人机航拍关键参数自动计算方法。首先,确认单镜头无人机环绕事故现场航拍的关键参数为航拍高... 在交通事故现场三维实景建模的图像采集过程中,针对无人机(UAV)航拍参数主要依靠人工经验设置,导致模型测量误差大、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无人机航拍关键参数自动计算方法。首先,确认单镜头无人机环绕事故现场航拍的关键参数为航拍高度、云台角度和拍摄间隔角,并分析其与成像范围、成像精度以及重叠度的数值关系;然后,构建无人机航拍关键参数计算模型,以给定事故现场场景、无人机技术参数、图像长宽比以及重叠度要求为输入,在事故现场处于有效成像范围且无成像盲区的前提下,以提高图像利用率保障模型精度和呈现效果为目标,自动计算得到航拍参数;最后,结合实例,应用该方法计算无人机航拍参数完成事故现场的图像采集,经测算,构建的事故现场三维实景模型的平均测量误差为1.72%,测量精度为3.54 cm,相较于人工经验法平均误差降低47.56%,精度提高48.40%。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实现交通事故现场三维实景建模的航拍参数自动计算,构建厘米级误差的三维实景模型,可提升无人机航拍的参数化和自动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事故现场 三维实景建模 无人机(UAV) 航拍参数 倾斜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事故非机动车安全技术状况鉴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志勇 穆雨晴 赵明辉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9期172-177,共6页
目前,道路交通事故司法鉴定行业内对涉案非机动车安全技术状况鉴定的内容及技术方法缺少系统性的分析研究,为进一步规范道路交通事故司法鉴定行业的发展,针对非机动车安全装置的特点,对涉案非机动车相关安全装置的技术状况鉴定进行研究... 目前,道路交通事故司法鉴定行业内对涉案非机动车安全技术状况鉴定的内容及技术方法缺少系统性的分析研究,为进一步规范道路交通事故司法鉴定行业的发展,针对非机动车安全装置的特点,对涉案非机动车相关安全装置的技术状况鉴定进行研究,系统讨论鉴定中的具体问题、鉴定方法及鉴定意见的表述,为交通事故案件责任认定、司法诉讼判决提供坚实有力的事实调查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事故 非机动车 安全技术状况 检验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之法律经济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朱崇实 陈丕 +2 位作者 杨晓莉 林文琴 袁敏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39,47,共9页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之后,第76条有关司机责任的规定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借助法律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进行剖析,从社会成本、交通效率、道德风险等几个方面加以利弊权衡,可以看出:在这种责任分配体制下,...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之后,第76条有关司机责任的规定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借助法律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进行剖析,从社会成本、交通效率、道德风险等几个方面加以利弊权衡,可以看出:在这种责任分配体制下,将预防或注意的成本过多地分配给司机会产生道路交通的低效率;过高的赔偿风险将极大地增加整个社会保险(含商业保险)的成本;举证的困难大大增加诉讼成本并引起对法律的失望;不合理的责任分配会引发道德风险及由此引来的违法行为。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采取一些相应的立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经济学 侵权责任 无过错责任 交通事故 损害赔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人碰撞事故再现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邹铁方 蔡铭 +1 位作者 杜荣华 何兴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5-100,共6页
车人碰撞事故再现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提高结果可信性为事故再现的核心。根据事故再现所需痕迹将再现方法分为6类,即"行人抛距"、"车辆制动距离"、"行人损伤"、"车辆变形"、"其他"... 车人碰撞事故再现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提高结果可信性为事故再现的核心。根据事故再现所需痕迹将再现方法分为6类,即"行人抛距"、"车辆制动距离"、"行人损伤"、"车辆变形"、"其他"以及"仿真"。通过分析各类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可综合利用这些方法获得客观、可信的事故再现结果。然后探讨提高车人碰撞事故再现结果可信性的新发展方向:开发国产、高精度的事故再现软件,研究事故再现结果的不确定性问题,以及研究痕迹间关系在事故再现中的应用。而其中仿真所得事故再现结果的不确定性问题、车人碰撞事故再现区间不确定优化方法以及事故现场痕迹间关系为值得期待的新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事故再现 车人碰撞事故 痕迹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自动驾驶汽车交通侵权责任构造分析 被引量:73
15
作者 张力 李倩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5-43,156,共9页
高度自动驾驶汽车(Highly Automated Vehicle,下称HAV)虽已超出"自动化"阶段而向"智能化"发展,但其本质仍为客体而非主体。在HAV道路交通事故侵权归责问题上,因其驾驶人的弹性驾控模式与产品缺陷的自助形成机理较... 高度自动驾驶汽车(Highly Automated Vehicle,下称HAV)虽已超出"自动化"阶段而向"智能化"发展,但其本质仍为客体而非主体。在HAV道路交通事故侵权归责问题上,因其驾驶人的弹性驾控模式与产品缺陷的自助形成机理较为特殊,难以直接援引现有认定规则。基于对与之近似的典型特殊侵权场景比对,以及科技创新和受害人保护的利益平衡考量,目前高度危险责任模式与劳务派遣责任模式均不宜适用于HAV侵权,现阶段应遵循"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产品责任"的归责路径,并应对法律文本中相关概念作扩大解释以涵盖HAV的智能技术特征。此外,未来应设立HAV交通事故强制责任保险以分散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度自动驾驶汽车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 产品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通事故数据的汽车安全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30
16
作者 李一兵 孙岳霆 徐成亮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41-253,共13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汽车技术的进步,国内外交通事故呈现新的宏观特征,包括:弱势道路使用者及"非标准人群"的死亡率较高、存在车身碰撞相容性问题、单车事故致死率高、驾驶员感知缺陷引起的交通事故高发。基于2000年以来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汽车技术的进步,国内外交通事故呈现新的宏观特征,包括:弱势道路使用者及"非标准人群"的死亡率较高、存在车身碰撞相容性问题、单车事故致死率高、驾驶员感知缺陷引起的交通事故高发。基于2000年以来中国、欧洲以及美国的交通事故统计数据的特征分析,阐述了汽车主被动安全技术各子系统的发展趋势。被动安全方面包括:弱势道路使用者的保护、自适应的乘员保护、车身碰撞的相容性与自适应性;主动安全方面包括:车辆动力学管理及智能辅助驾驶。未来汽车安全技术总体的发展方向是:主被动一体化的综合安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车辆碰撞 交通事故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Crash软件的人-车碰撞事故仿真规律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邹铁方 余志 蔡铭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4-58,共5页
以Pc-Crash软件为平台,仿真分析两例实际的人-车碰撞试验。通过对比仿真结果与试验的吻合情况,并结合其他学者所提及的现象,总结了仿真中人-车接触部位、行人终止点位置及抛距、行人被车辆抛出后的运动情况等与实际情况的耦合程度的规... 以Pc-Crash软件为平台,仿真分析两例实际的人-车碰撞试验。通过对比仿真结果与试验的吻合情况,并结合其他学者所提及的现象,总结了仿真中人-车接触部位、行人终止点位置及抛距、行人被车辆抛出后的运动情况等与实际情况的耦合程度的规律。发现利用Pc-Crash软件实现对人-车碰撞事故仿真时,人-车接触部位与实际情况可以耦合得很好,行人终止点位置一般总体抛距与实际情况差不多,而行人被车辆抛出后的运动情况则与实际不符,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一些建议。对更好地利用Pc-Crash软件实现对人-车碰撞事故的仿真分析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人-车碰撞 仿真 Pc-Crash软件 事故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交通事故中行人事故碰撞地点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建军 董大伟 +3 位作者 黄海波 李平飞 张志勇 张诗波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2-166,共5页
阐述了碰撞地点的确定对人车碰撞交通事故再现和事故责任划分的重要性。比较分析了传统的公式推理法和利用PC-Crash软件计算这两种方法的差异,提出利用软件进行事故再现应结合传统方法进行辅助验证。在此基础上,用一例行人参与的人车碰... 阐述了碰撞地点的确定对人车碰撞交通事故再现和事故责任划分的重要性。比较分析了传统的公式推理法和利用PC-Crash软件计算这两种方法的差异,提出利用软件进行事故再现应结合传统方法进行辅助验证。在此基础上,用一例行人参与的人车碰撞交通事故进行了两种分析方法的讨论。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事故碰撞地点及车速确定具有一致性,通过结合传统的方法,利用计算机仿真能达到对行人碰撞地点的确定,且更具有事故再现的直观可视性,可用于交通事故再现及司法鉴定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碰撞地点 交通事故 行人 车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对车碰撞事故计算机模拟再现方法 被引量:7
19
作者 黄靖 金先龙 +2 位作者 张晓云 亓文果 陆玉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49-1451,1456,共4页
研究了车对车碰撞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据对车辆停止位置进行优化的方法反推车辆碰撞前的运动状态,结合使用Pc-Crash软件来实现车对车碰撞事故在计算机上的模拟再现.通过该方法在具体事故案例中的应用,验证了其对于车对车碰撞事故... 研究了车对车碰撞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据对车辆停止位置进行优化的方法反推车辆碰撞前的运动状态,结合使用Pc-Crash软件来实现车对车碰撞事故在计算机上的模拟再现.通过该方法在具体事故案例中的应用,验证了其对于车对车碰撞事故类型分析的有效性,从而为该类事故的分析鉴定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及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碰撞 车对车碰撞 交通事故 事故再现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对车碰撞事故再现系统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涛 魏朗 +1 位作者 龚标 周维新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71-776,共6页
为研究事故再现系统参数对汽车碰撞事故车速计算值的影响,分析了车对车碰撞3个阶段的影响因素,建立了敏感性分析模型,并通过具体的事故案例分析了这些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碰撞前后阶段,主要的影响参数是路面摩擦因数和轮胎模型... 为研究事故再现系统参数对汽车碰撞事故车速计算值的影响,分析了车对车碰撞3个阶段的影响因素,建立了敏感性分析模型,并通过具体的事故案例分析了这些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碰撞前后阶段,主要的影响参数是路面摩擦因数和轮胎模型参数;而在碰撞阶段,主要的影响参数是碰撞点、车辆碰撞方位角和车辆质量;当两车的碰撞夹角在170°~190°时,影响最大的参数是碰撞方位角,且质量较小的车辆对碰撞夹角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车对车碰撞 事故再现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