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说献疑 被引量:1
1
作者 尚小明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共22页
辛亥鼎革时期的袁世凯并没有在理念上经历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的转变。出于维系多民族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及自身利益考虑,袁氏实际上是想造成虚君共和。他首先坚持以十九信条为宗旨,力图主导国民会议之组织,以防唐绍仪和伍廷芳会谈所... 辛亥鼎革时期的袁世凯并没有在理念上经历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的转变。出于维系多民族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及自身利益考虑,袁氏实际上是想造成虚君共和。他首先坚持以十九信条为宗旨,力图主导国民会议之组织,以防唐绍仪和伍廷芳会谈所定国民会议方案造成民主共和结果。接着因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及国民会议商谈走进死胡同,他又意图由清廷授权其组织临时政府,以取消南京临时政府。为此他采取了模棱两可的策略,一方面劝导清廷“速定大计”,改建共和,使南方以为清帝将要退位,另一方面在预拟的相关诏书中竭力避用“退位”一类字眼,并试图将由其“全权组织临时政府”写入诏书。在遭到满蒙亲贵和革命党两方反对后,袁氏转而依靠段祺瑞等北洋将领联衔电奏,要求“立定共和政体,以巩皇位而定大局”,仍未放弃清帝。在得到与南方协商皇室优待条件的授权以后,袁氏奉旨反复拒绝将“逊位”二字写入诏书,主张改用“辞政”。因南方坚决反对虚君共和,袁氏才不得不于最后时刻经清廷授权,同意南方的提议,以“辞位”替代“逊位”。一系列史实证明,所谓袁氏“逼迫清帝退位”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这种观点实际上放大了袁氏对推翻帝制和建立共和的贡献,而真正要逼迫清帝退位的,其实是革命党人和那些转向民主共和的立宪派人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南北议和 袁世凯 虚君共和 民主共和 段祺瑞 清帝退位诏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帝逊位诏书》的思想渊源及其历史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丹丹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1-226,共6页
《清帝逊位诏书》的颁布标志着中国以“和平统一”的方式结束了君主专制体制。但《清帝逊位诏书》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是清朝《大义觉迷录》所凸显的“华夷一家”理念发展进程中的顶峰,对于此后中国历史的走向及“中华民族”的形成曾发... 《清帝逊位诏书》的颁布标志着中国以“和平统一”的方式结束了君主专制体制。但《清帝逊位诏书》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是清朝《大义觉迷录》所凸显的“华夷一家”理念发展进程中的顶峰,对于此后中国历史的走向及“中华民族”的形成曾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肯定清王室舍弃“一姓尊荣”的同时,《清帝逊位诏书》的思想渊源及历史价值,亦是须深思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帝逊位诏书》 华夷一家 禅让 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逊清皇室与《优待条件》的入宪 被引量:1
3
作者 滕德永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22,共9页
《优待条件》形成于辛亥革命时期,对逊清皇室具有重要意义,是其政治特权、经济生活的重要保障。民国初年,《优待条件》遭遇危机。为了给《优待条件》提供安全保障,逊清皇室借助民国制宪之机,积极运作《优待条件》的入宪,但由于民国政局... 《优待条件》形成于辛亥革命时期,对逊清皇室具有重要意义,是其政治特权、经济生活的重要保障。民国初年,《优待条件》遭遇危机。为了给《优待条件》提供安全保障,逊清皇室借助民国制宪之机,积极运作《优待条件》的入宪,但由于民国政局混乱,最终功败垂成。逊清皇室的努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优待条件》做了宣传,彰显了其法律地位。不过,《优待条件》入宪是一次执行的错位,面对乱局,即使入宪成功,亦不能为其提供所需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逊清皇室 优待条件 民国 入宪 政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帝逊位诏书》的“中国观”探析
4
作者 张丹丹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59,共9页
《清帝逊位诏书》的颁布虽意味着清朝统治的终结,但其中“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一句所表述的“中国观”,不但继承了《大义觉迷录》的“中国”认同与“民族”认同,而且在维护清朝领土完整的同时,更从法理... 《清帝逊位诏书》的颁布虽意味着清朝统治的终结,但其中“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一句所表述的“中国观”,不但继承了《大义觉迷录》的“中国”认同与“民族”认同,而且在维护清朝领土完整的同时,更从法理层面赋予了“中华民国”承继这一领土的合法性。这对此后中国人的“中国认同”以及“中华民族”认识产生了重要影响。唯此,所有中国版图内的人民对于自身“中国人”的定位,开始成为无须赘言的自明前提,《清帝逊位诏书》的重要历史意义由此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帝逊位诏书》 中国观 中华民族 历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