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omprehensive Human Essence and the New Evolution of Human Beings 被引量:3
1
作者 Wu Kun Da Kaiya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5-195,共11页
Human beings have no absolute,fixed essence. The essence of human beings is the combination of an innate substrate and acquired creation. As the degree of machine intellige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conti... Human beings have no absolute,fixed essence. The essence of human beings is the combination of an innate substrate and acquired creation. As the degree of machine intellige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continues to increase,human beings are constantly changing and creating their own essence,and they are also constantly liberated from the bondage of a certain single old essence,creating and enriching the richer and more diverse aspects of its essence. The transformation of labor from its alienation to its return is also a transformation of labor from the centralized form to the non-centralized form of human essence according to Karl Marx. The new fus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bioengineering will lead to a new tracks of evolution that"reshapes and regenerates"life itself. This new evolutionary path will fuse the two-track evolution,biological evolution and cultural evolution,which have been relatively isolated in the traditional sense. If human beings are able to work hard together to design and implement a new social system that adapts to the future intelligent development,then what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ce bring human beings about would be not a disaster,but a bright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LLIGENCE HUMAN essence NEW EVOLUTION of HUMAN beings SOCIAL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tional Spirit Mobilization in Response to Pandemics
2
作者 Zhan Xiaomei Jie Xijie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3-202,共10页
The cohesion of social“emotion–norm–goal”in response to major pandemics means the intention coordination of the involved group attitude,the value regulation of joint participations and the system optimization of p... The cohesion of social“emotion–norm–goal”in response to major pandemics means the intention coordination of the involved group attitude,the value regulation of joint participations and the system optimization of power concentration.Social cohesive mobilization includes the core role and key variables of the government’s initiative and public response,with social rectification functions of centralized leadership,social coordination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as derivatives.The mobilization of national spirit in the process of cohesion emphasizes the formation of guidance,persuasion and influence of internal driving force based on value concept,which are mainly re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emotional mobilization,normative mobilization and goal mobilization.The“emotional paradigm”of national spirit mobilization that enters the practical level focuses on the“heart-warming”function of emotional strategy rituals;“normative paradigm”shows the function of“heart-winning”in the sense of norms and shapes interpretation scheme as well as social regulations of social cohesion value reproduction;“goal paradigm”reflects the“confidence strengthening”function led by collective actions,and conducts the goal transmission and framework construction of“idea+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jor PandEMIC RESPONSE SOCIAL COHESION national spirit MOBIL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十九大以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研究述评
3
作者 张端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0,共9页
一门学科的基本理论是该学科的学术支撑,是持续推动学科建设的理论基础。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理论界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和较为丰富的学术成果。这些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本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科... 一门学科的基本理论是该学科的学术支撑,是持续推动学科建设的理论基础。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理论界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和较为丰富的学术成果。这些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本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等方面。学者们对这些基本理论问题有诸多新认识和新见解,有力地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在新时代的新发展,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但同时,学术界的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总结概括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审视和分析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这对于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研究,促进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十九大以来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出版到服务:科技期刊出版活动本质的时代拓展
4
作者 胡小洋 曹启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5-801,共7页
科技期刊是人类社会知识体系记录、筛选、保存、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动社会科技创新发展进程的重要参与者,为人类社会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全面认识和理解科技期刊出版活动的本质内容及其发展变化,充分洞察科技期刊社会价值及... 科技期刊是人类社会知识体系记录、筛选、保存、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动社会科技创新发展进程的重要参与者,为人类社会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全面认识和理解科技期刊出版活动的本质内容及其发展变化,充分洞察科技期刊社会价值及其演变,以更全面的认知理论指引当下中国科技期刊事业沿着办刊初心和社会需求及其变化的方向科学发展,本研究试图从科技期刊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孕育条件出发,深入剖析科技期刊出版活动在不同发展阶段及出版技术变革时期的社会功能演化过程,并努力从这些变化中挖掘出科技期刊出版活动的本质随着时代发展的变化轨迹.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期刊出版技术的不断革新迭代,科技期刊在内容生产技术、载体呈现形态、传播及转化途径等方面不断向前发展,其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社会功能边界也在不断延伸,科技期刊出版活动的本质已从最基本的“知识的筛选、认证和传播载体”到“信息的组织、记录和留存系统”,再到“科学共同体的连接和互动桥梁”,以及“科学交流与服务平台的搭建者”的渐进式拓展.新的发展时代,科技期刊正迈步在从传统出版机构向高端专业服务平台转型的发展道路上,不少科技期刊的业务活动已经在大规模践行着出色的服务本质.未来,“一本由新兴出版技术和理念加持的专业期刊”+“一个基于‘政产学研用’交织的知名品牌会议”+“一个专业的面向社会大众需求的服务产品(平台)”的“一体两翼”发展模式或将成为一流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主流选择.高质量的内容组织和出版传播是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基本内容,高质量的“政产学研用”综合服务供给则是坚守办刊服务初心、推动科技期刊真正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期刊 出版技术 社会功能 期刊出版活动的本质 内容组织 出版传播 服务平台 “一体两翼”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与政治的互动:延安精神的话语建构及扩散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军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6,共12页
作为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的典型样本,延安精神的话语建构及其社会扩散,以媒介为枢纽打通了物质与精神、记忆与政治互动转换的通路。考察不同时期史料发现,该过程从实体化开始,经历象征化、历史资源化、精神化和多重媒介化阶段。作为地理空... 作为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的典型样本,延安精神的话语建构及其社会扩散,以媒介为枢纽打通了物质与精神、记忆与政治互动转换的通路。考察不同时期史料发现,该过程从实体化开始,经历象征化、历史资源化、精神化和多重媒介化阶段。作为地理空间的延安被建构为“延安精神”,经过物质、组织与文本的固化与刻写实现社会扩散。因而建构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需要以时代需求为目的,激活既往的记忆资源,创造符合时代的新政治记忆,并综合利用各类媒介对其进行社会扩散,在日常生活中凝聚全社会的政治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精神 话语建构 政治记忆 社会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同政策的发展历程、演进逻辑与未来趋向 被引量:1
6
作者 靳小玲 南海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3-28,共6页
党和国家一贯重视通过合适的政策来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同政策经历了以提升社会对职业教育“是什么”的辨识程度为主的探索阶段(1978-1998年)、以提升社会对职业教育“有什么独特性”的理解程... 党和国家一贯重视通过合适的政策来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同政策经历了以提升社会对职业教育“是什么”的辨识程度为主的探索阶段(1978-1998年)、以提升社会对职业教育“有什么独特性”的理解程度的锚定阶段(1999-2011年)、以提升社会对职业教育“能够发挥更大价值”的信任程度的夯实阶段(2012年至今)。在这一进程中,体现出从“职业技能”到“工匠精神”提升文化认同,从“层次教育”到“类型教育”提升身份认同,从“宏观引导”到“具体保障”提升供给认同,从“单一教育思维”到“产教科一体”提升模式认同的演进逻辑。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同政策的未来趋向是培育完善的“互联网+AI+”职业教育供需平台、构建全面的大众化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与创建坚实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职业教育 社会认同政策 工匠精神 类型教育 具体保障 产教科一体 供需平台 质量评价体系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社会主义的回潮:事实、认识与启示——基于俄罗斯联邦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政治战略研究中心调查数据的分析
7
作者 武卉昕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8,共11页
俄罗斯联邦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政治战略研究中心调查数据显示了俄罗斯社会主义回潮的事实。该调查表明,2022年,48%的俄罗斯被访者希望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希望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被访者占比只有12%。富足的物质生活、正义的政治生活... 俄罗斯联邦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政治战略研究中心调查数据显示了俄罗斯社会主义回潮的事实。该调查表明,2022年,48%的俄罗斯被访者希望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希望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被访者占比只有12%。富足的物质生活、正义的政治生活和高尚的道德生活是俄罗斯民众对“社会主义”的当前理解。在全面私有化的市场原教旨主义中、非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导向下、传统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失落中都能看到社会主义回潮的动因。俄罗斯社会主义回潮是俄罗斯人对历史的反思,更是对未来的期许。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物质和精神世界的双重丰盈,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交易网络地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全过程创新赋能和企业家精神调节作用
8
作者 高自旺 王珊珊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5-46,共12页
技术交易可以弥补企业技术不足、优化企业技术结构,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利用2007—2023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考察城市技术交易网络地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技术交易网络地位显著促进了企业全要... 技术交易可以弥补企业技术不足、优化企业技术结构,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利用2007—2023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考察城市技术交易网络地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技术交易网络地位显著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且技术交易网络入度中心度和出度中心度都发挥了显著的正向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在内部强化和外部溢出机制下,技术交易网络地位通过人力资本水平强化、研发配置优化、协同创新、知识溢出、创新成果转化等多个创新维度发挥作用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企业家精神在此过程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同时,上述效应也会受到城市级别、行业竞争强度、企业数实融合程度、生命周期阶段等差异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交易网络 社会网络 全要素生产率 创新要素配置 知识溢出 企业家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20年代的《娜拉》演出与五四精神传导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桂妹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5,共10页
易卜生的名剧《娜拉》经由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洗礼,成为五四精神的象征,《娜拉》的舞台演出即是五四精神向社会传导的过程。1920年代,承载着个性解放思想和新兴话剧样式双重内涵的《娜拉》演出,从案头到舞台、从学校到社会、从... 易卜生的名剧《娜拉》经由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洗礼,成为五四精神的象征,《娜拉》的舞台演出即是五四精神向社会传导的过程。1920年代,承载着个性解放思想和新兴话剧样式双重内涵的《娜拉》演出,从案头到舞台、从学校到社会、从禁演到公演、从女扮男装到男扮女装、从同性登台到男女合演,经历了曲折而繁难的过程,而在观演之间更是激发了有关中国观众配不配看新剧、易卜生是否适合中国、娜拉该不该出走等问题的论争。由1920年代的四种《娜拉》演出,我们可以清晰地透视五四精神向社会传导的路径及效果,进而重审五四精神的丰富性和启蒙的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娜拉》演出 1920年代 五四精神 社会传导 启蒙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庚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艺明 马晴晴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28,共9页
在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集美校友总会的回信中,嘉庚精神首次被提升到国家层面,被确立为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忠公、诚毅、勤俭、创新”的嘉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一致,二者的内在契合性在多个层面... 在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集美校友总会的回信中,嘉庚精神首次被提升到国家层面,被确立为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忠公、诚毅、勤俭、创新”的嘉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一致,二者的内在契合性在多个层面得到体现。陈嘉庚先生的思想和实践对中国式现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嘉庚精神所蕴含的爱国、奉献、重德、自强、清廉、创新等核心价值观,正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强大动力源泉。新时期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嘉庚精神的论述为指引,致力实现民族复兴,促进国家统一和繁荣,坚守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庚精神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共同富裕的社会保障演进:逻辑动因、实践要义与政策因应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鹏 张奇林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7,共12页
社会保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历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新时代,社会保障既有历史性发展机遇,也担负更大使命和角色,需要根据共同富裕的实践要求,不断丰富自身理论体系、政策体系和治理体系,推动发展中国特... 社会保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历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新时代,社会保障既有历史性发展机遇,也担负更大使命和角色,需要根据共同富裕的实践要求,不断丰富自身理论体系、政策体系和治理体系,推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保障新制度文明。文章从共同富裕目标下社会保障历史演进出发,分析了社会保障发展的逻辑动因,阐释了新时代社会保障可以积极广泛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变革之中,在增长、就业、分配等环节有效协同,以及与政府、市场和社会机制深入互动的实践要义。同时,大力促进和完善社会保障的财富创造、分配协调配套与促就业、稳就业功能。最后从整体性角度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社会保障 实践要义 政策因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教育的契合逻辑与耦合策略 被引量:8
12
作者 邓德艾 王频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98,共8页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匠精神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校园文化与工匠精神教育所需要的环境影响、奖惩强化和观察模仿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能引起行为观的共情、规则观的共振以及价值观的共鸣。在校园文...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匠精神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校园文化与工匠精神教育所需要的环境影响、奖惩强化和观察模仿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能引起行为观的共情、规则观的共振以及价值观的共鸣。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将“显匠风”的校园物质文化作为外化层,将“塑匠行”的校园制度文化作为固化层,将“弘匠心”的校园精神文化作为内化层,并通过提高校园物质文化在“显匠风”上的表现力、强化校园制度文化在“塑匠行”上的执行力、增加校园精神文化在“弘匠心”上的感召力,以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教育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建设 工匠精神教育 社会学习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人的本质论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借鉴与超越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蕾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97,共7页
学界通常把马克思人的本质论概括为人的现实劳动基础上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种研究思路没有注意到马克思在把握人的本质问题上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借鉴与超越。精神现象学蕴含着丰富的人的现实劳动以及在此基础上所结成的共同体本... 学界通常把马克思人的本质论概括为人的现实劳动基础上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种研究思路没有注意到马克思在把握人的本质问题上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借鉴与超越。精神现象学蕴含着丰富的人的现实劳动以及在此基础上所结成的共同体本质的思想,对马克思形成人的本质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马克思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现实性对象关系,深刻揭示了人的现实的劳动以及共同体本质的理论,实现了对精神现象学所蕴含的人的本质思想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精神现象学 自我意识 劳动 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引领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伦理诉求与实现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李洪修 蒋维西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1,共8页
教育家精神具有深刻的伦理意蕴,其在目的论上蕴含“至善”的伦理归旨,过程论上体现“从善”的德性实践。它的提出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伦理遵循。教育家精神引领下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三重伦理诉求:学术研究向度体现为从克己他... 教育家精神具有深刻的伦理意蕴,其在目的论上蕴含“至善”的伦理归旨,过程论上体现“从善”的德性实践。它的提出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伦理遵循。教育家精神引领下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三重伦理诉求:学术研究向度体现为从克己他律的被动约束到多种语境下的修身自为;教学育人向度体现为从单向的知识传输到师生人伦关系的情感重构;社会服务向度体现为从自我中心的身份取向到融入共同体的家国情怀。这需要大学教师追求学术实践的价值理性,达成“主体责任”与“自由意志”的契合;秉持学生主体立场的道德倾向,发挥公正的育人效力;挖掘教师身份的“社会价值”,实现公共与个体间的意义澄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教师专业发展 伦理诉求 学术研究向度 教学育人向度 社会服务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论治衰老所致认知障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雅文 李红蓉 +5 位作者 陆璇 申晓刚 张洁晗 张润涛 牛坤旭 张世雄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4-239,共6页
衰老以认知障碍为主要表现,随老龄化加剧,已然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认为精为生命起源,气是生命动力,神是生命体现。以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为指导提出衰老所致认知障碍的关键病机及相应治法,肾精虚衰,脑髓失充为根本,元气亏虚,脑络失... 衰老以认知障碍为主要表现,随老龄化加剧,已然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认为精为生命起源,气是生命动力,神是生命体现。以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为指导提出衰老所致认知障碍的关键病机及相应治法,肾精虚衰,脑髓失充为根本,元气亏虚,脑络失通为关键,脑神失养、神机失用为表现,治以补肾填精充脑髓,温扶元气通脑络,充养脑神运神机,以期对延缓和防治衰老所致认知障碍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络学说 精气神理论 衰老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迁精神”指引下医务人员获得感的提升路径分析
16
作者 屈阿敏 杨敏 +1 位作者 吴楠 杨娟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74-979,共6页
在分析西迁精神内涵、精髓及在医疗领域独特表现和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强化医务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优化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加强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培训、加强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和关怀等具体措施,以期增强医务人员... 在分析西迁精神内涵、精髓及在医疗领域独特表现和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强化医务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优化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加强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培训、加强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和关怀等具体措施,以期增强医务人员获得感,更好履行自己的职责,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西迁精神 获得感 医患关系 社会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弘扬斗争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俊 刘银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125,共12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三个务必”的重要内容,并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党同志必须“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精神底色,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三个务必”的重要内容,并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党同志必须“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精神底色,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弘扬斗争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其生成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百年现代化探索的历史逻辑和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逻辑。中国式现代化是“五位一体”的现代化,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多变的严峻考验和重大斗争,“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困境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之间相互矛盾,必然要求以弘扬斗争精神凝魄聚力,助推“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必须牢牢把握斗争精神,在经济建设上注重战略策略、提升斗争艺术;在政治建设上保持战略清醒、坚定斗争意志;在文化建设上提升战略自信、增强斗争底气;在社会建设上把握战略主动,锻炼斗争本领;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筑牢战略定力、坚持斗争原则,才能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斗争精神 中国式现代化 “五位一体”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视域下的中共二大与伟大建党精神
18
作者 韦博 忻平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115,共12页
伟大革命造就伟大精神。伟大建党精神贯穿了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和伟大自我革命的百年历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史的主流本质。从北大红楼到中共二大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起始阶段,在明确社会革命目... 伟大革命造就伟大精神。伟大建党精神贯穿了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和伟大自我革命的百年历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史的主流本质。从北大红楼到中共二大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起始阶段,在明确社会革命目标的同时,也以坚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形成了具有深刻历史内涵与鲜明特质的伟大建党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伟大革命征程的精神源头。中共二大是党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重要历史节点。中共二大从革命客观规律出发,在积极推动社会革命以促进自我革命,为伟大建党精神注入丰富内涵的同时,也通过自我革命以应对社会革命的需求,不断丰富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内涵,完善其内在要求。由此,中共二大不仅是党推进社会革命,坚持自我革命的出发点,更是伟大建党精神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点。一部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积极进行社会革命,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历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实现自我革命与自我完善,不断在精神上成长的历史。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伟大历程中熠熠生辉,引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断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二大 伟大建党精神 社会革命 自我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学习理论融入高校劳动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兴业 徐佳琪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6-111,共6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新时代劳动精神的培育是推动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动力,通过探究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三元交互决定理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新时代劳动精神的培育是推动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动力,通过探究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三元交互决定理论、观察学习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与高校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内在契合性,明确在社会学习理论指导下劳动精神培育的重要根基、正确方向及内在动力,以此提出高校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路径,通过打造多元联动的劳动精神培育场域、创设科学丰富的劳动榜样示范库、构建学生为主的三维劳动评价机制等举措以期提升新时代高校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习理论 高校学生 劳动精神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拯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38,共3页
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明了方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的行动纲领与精神指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对于丰富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 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明了方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的行动纲领与精神指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对于丰富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凸显课程价值意义重大。高校要明确“融入目标”、理清“融入思路”、敲定“融入重点”、创新“融入方法”,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的思想性和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的二十大精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融入目标 融入思路 融入重点 融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