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侵权责任法司法解释的历程与经验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新宝 《现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61,F0002,共22页
从《民法通则》至《侵权责任法》及《民法典》侵权责任编,我国侵权责任法司法解释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解决精神损害赔偿和人身损害赔偿的问题,第二个阶段主要解决《侵权责任法》适用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第三个阶段主要是... 从《民法通则》至《侵权责任法》及《民法典》侵权责任编,我国侵权责任法司法解释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解决精神损害赔偿和人身损害赔偿的问题,第二个阶段主要解决《侵权责任法》适用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第三个阶段主要是配合《民法典》的正确实施。我国侵权责任法司法解释的发展具有以下特征: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规范体系不断完善;实现了从规则创设到法律解释的转变;及时回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适应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准确发现和化解社会突出矛盾;解释水平显著提高,紧密围绕实践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作出具有指导价值的解释。但总体而言,也存在个别需要注意和完善的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权责任法 司法解释 法律解释 民法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活动中自甘风险的构成及适用——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76条的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俊友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69,共8页
体育活动是本土化自甘风险适用的典型领域。体育活动中自甘风险的确切含义蕴含在其整体结构及其各个构成部分之中。体育活动中自甘风险规则的构成包括适用范围、自甘风险行为的成立条件、法律效果三大部分。自甘风险是体育活动中的一项... 体育活动是本土化自甘风险适用的典型领域。体育活动中自甘风险的确切含义蕴含在其整体结构及其各个构成部分之中。体育活动中自甘风险规则的构成包括适用范围、自甘风险行为的成立条件、法律效果三大部分。自甘风险是体育活动中的一项法定免责事由,它可以免除加害人的一般过失侵权责任。自甘风险也是一项独立的侵权抗辩事由,它排斥与被害人同意、与有过失、公平责任同时适用。在具体适用上,它可以作为行为规范,指导体育活动参加者的行为并引领体育活动精神;作为证据法上的抗辩事由,行为人可以用来积极抗辩;作为裁判依据,权威机构可以用来驳回受害人的赔偿请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活动 自甘风险 构成要件 正确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遍服务义务及其私法实现——兼论《民法典》第494条内蕴的公法与私法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谢鸿飞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106,共12页
《民法典》第494条规定了三种强制缔约方式,其第2款为落实普遍服务义务最重要的私法措施。普遍服务义务的性质为最终由国家对公民承担的行政给付义务,并非市场主体的义务。其正当性源于技术革新和经济发展对“体面和有尊严的生活”的新... 《民法典》第494条规定了三种强制缔约方式,其第2款为落实普遍服务义务最重要的私法措施。普遍服务义务的性质为最终由国家对公民承担的行政给付义务,并非市场主体的义务。其正当性源于技术革新和经济发展对“体面和有尊严的生活”的新要求、因国家职能变迁而兴起的“担保国家”观念、部分基础设施的自然垄断属性等。普遍服务义务的设置需厘定公私畛域,防范企业不当扩张自然垄断的范围,从而阻碍市场化进程。依我国现行法,特定企业承担的普遍服务义务为法定义务,并非其社会责任。我国有必要承认间接强制缔约理论,在所有公共事业领域类推适用电力、电信和邮政领域的普遍服务规范。普遍服务的义务人应获得基金补贴,而不应通过其业务获得交叉补贴。普遍服务义务的实现程度受经济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双重限制,故强制要约义务原则上不宜强制履行;在强制承诺时,相对人的要约必须合理。违反强制承诺义务的,义务人应承担缔约义务,因此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承担侵权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遍服务 强制缔约 强制要约 强制承诺 《民法典》第494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恶意串通条款的独立价值与规范释义 被引量:2
4
作者 鲍伊帆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8,共12页
恶意串通行为并非违反公序良俗行为之子情形。在体系定位上,《民法典》第154条属于独立的合同无效制度。在适用范围上,《民法典》第154条可以对以股权等投资性权利为标的的转让、非商品房与动产的一物多卖、债务人的诈害行为损害担保人... 恶意串通行为并非违反公序良俗行为之子情形。在体系定位上,《民法典》第154条属于独立的合同无效制度。在适用范围上,《民法典》第154条可以对以股权等投资性权利为标的的转让、非商品房与动产的一物多卖、债务人的诈害行为损害担保人利益等案型中的恶意串通行为加以规制,具有独立的制度价值。恶意串通的主观构成聚焦于对“串通之恶意”的判断,当事人既需存在明知或应知行为可能导致损害之“观念”,又需具备积极追求或放任损害结果发生之“意思”。《民法典》第154条所称“他人合法权益”中的“他人”仅指向特定第三人。恶意串通的客观构成以“特定第三人财产利益”为中心,并以“造成实际损害”作为其必要条件。基于比例原则的考量,《民法典》第154条中的“无效”应为相对无效之法律效果,其只能由受害方主张,且仅相对该受保护的特定第三方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意串通 法律行为 《民法典》第154条 相对无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民法典》看乡村治理中急需关注的十个法治问题 被引量:33
5
作者 孙宪忠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48,共8页
结合我国《民法典》的实施,研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乡村治理中的问题,意义重大。研究这些问题时,要重视两个核心的民法规则:一个是《民法典》第96条关于农村集体法人作为民法特别法人的规定;另一个是《民法典》第261条关于农村集体经济... 结合我国《民法典》的实施,研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乡村治理中的问题,意义重大。研究这些问题时,要重视两个核心的民法规则:一个是《民法典》第96条关于农村集体法人作为民法特别法人的规定;另一个是《民法典》第261条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权的规定。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集体组织及其所有权制度的重大变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完善乡村治理的法律制度,需要进一步准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土地理论、农村集体化理论,遵循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在涉及农业的经济基础已发生本质变化的情况下,勇敢地推出农村地权流转的政策思路。在乡村治理的法制建设中,要解决村民自治组织和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相区分的问题;解决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制度中建立股东大会、成员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的问题;完善集体组织中的成员和成员权的制度设计;重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特别法人地位;把“三权分置”当作一项重要的制度予以推广,搞清楚地权运作的法律基础问题;把紧宅基地审批关,推行宅基地的“三权分置”;修订《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满足解决农村建设用地权利及新型农村合作社问题的需要;解决农村集体、农民家庭和个人的各种土地权利登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乡村治理 法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安宁权:一种特殊的隐私权 被引量:55
6
作者 王利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6-55,共10页
生活安宁权是20世纪初产生并得到发展的概念。该项权利不仅是一种私权,而且是一种人格权,有必要在人格权法中加以规定。该项权利不宜作为一般人格权,也不宜作为与隐私权相分离的单独人格权,而应将其视为隐私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个人安... 生活安宁权是20世纪初产生并得到发展的概念。该项权利不仅是一种私权,而且是一种人格权,有必要在人格权法中加以规定。该项权利不宜作为一般人格权,也不宜作为与隐私权相分离的单独人格权,而应将其视为隐私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个人安宁利益又与其他隐私利益存在区别,其客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而可以将其作为特殊的隐私权。我国民法典应当在人格权编的隐私权部分明确规定生活安宁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安宁权 民法典人格权编 隐私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找现代《民法典》:中国与俄罗斯不同的立法进程 被引量:4
7
作者 鄢一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5-72,共8页
改革前中国与俄罗斯具有相类似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法律体系。20世纪80—90年代,两国先后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俄罗斯在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着手制定民法典,历经十几年,完成一部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民法典》,而中国至今仍未形成民法... 改革前中国与俄罗斯具有相类似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法律体系。20世纪80—90年代,两国先后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俄罗斯在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着手制定民法典,历经十几年,完成一部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民法典》,而中国至今仍未形成民法典。文章着重分析了中俄两国在寻找现代《民法典》的进程中的不同特点,以及俄罗斯的民法法典化进程对中国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中国 民法典编纂 民事立法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视域下生态环境损害归责原则及其司法适用 被引量:6
8
作者 薄晓波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8-61,共4页
《民法典》及环境保护法关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中生态环境损害归责原则的规定不尽相同,有可能造成立法逻辑混乱、法律适用不统一。市场主体在公法设定的私权边界内行使权利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应当适用过错责任原... 《民法典》及环境保护法关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中生态环境损害归责原则的规定不尽相同,有可能造成立法逻辑混乱、法律适用不统一。市场主体在公法设定的私权边界内行使权利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应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否则会使法律设定的权利边界丧失对社会主体的行为指引作用。《民法典》规定生态环境损害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具有合理性,司法适用中要考虑“国家规定”的具体范围,生态环境损害与人身、财产损害的归责原则区分,同一行为引发多重诉讼时的顺位,未违反法律规定情况下生态环境损害的补救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生态环境损害 归责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全面贯彻实施民法典的现实路径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利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9-36,157,共9页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它是市民生活的百科全书,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也是经世济民、治国理政的重器。民法典的颁布必将为实现人民群众美好幸福生活、全面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市场经济...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它是市民生活的百科全书,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也是经世济民、治国理政的重器。民法典的颁布必将为实现人民群众美好幸福生活、全面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市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全面实施民法典,需要清理现行的法律法规,做好新旧法律之间的相互衔接,应加强相关法律的立改废工作,同时应当将立法解释作为民法典规则补充、更新、解释、完善的重要手段。还必须强化依法行政以规范公权、保障私权,全面贯彻实施民法典也应当加强司法解释的清理和制定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依法行政 司法解释 保障私权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中连带债务抗辩权的解释论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傅强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8-64,共7页
《民法典》就连带债务人抗辩权的规定需要通过体系解释加以限缩。《民法典》对连带债务人抗辩未加限制的规定与连带债务免除的限制绝对效力规定存在利益失衡的风险。《民法典》未明确规定的其他连带债务人对债权人抗辩的范围、时效和效... 《民法典》就连带债务人抗辩权的规定需要通过体系解释加以限缩。《民法典》对连带债务人抗辩未加限制的规定与连带债务免除的限制绝对效力规定存在利益失衡的风险。《民法典》未明确规定的其他连带债务人对债权人抗辩的范围、时效和效力等事项都需要通过对民法典连带之债规定的理论基础分析后才能获得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连带债务 追偿 抗辩 限制绝对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施行背景下足球伤害法律适用的新发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毅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3,共13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施行背景下,足球伤害法律适用出现了新发展,对足球治理带来新挑战和新影响。就足球伤害的侵权归责原则而言,过去广为适用的公平责任原则不再适用,这将极大地增强社会足球和校园足球活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施行背景下,足球伤害法律适用出现了新发展,对足球治理带来新挑战和新影响。就足球伤害的侵权归责原则而言,过去广为适用的公平责任原则不再适用,这将极大地增强社会足球和校园足球活动参加者、组织者的信心。《民法典》第1176条第1款明确规定了文体活动自甘风险规则的构成要件,对于足球运动参加者明确足球伤害法律适用规则提出了新要求。在三阶层的体育伤害侵权构造下,足球伤害的法律适用将从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和有责性三个层次递次考量。其中,对于作为违法阻却要件的自甘风险规则认定和作为有责性组成部分的重大过失认定将成为《民法典》时代足球伤害法律适用的核心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足球伤害 自甘风险 重大过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保护和发展蓝碳的法治路径 被引量:17
12
作者 韩立新 逯达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5-77,共13页
我国承诺争取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增加海洋碳汇是实现碳中和与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手段之一。保护和发展蓝碳的目的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加强海洋生态保护是保护和发展蓝碳的保障。保护和发展蓝碳与实现碳中... 我国承诺争取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增加海洋碳汇是实现碳中和与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手段之一。保护和发展蓝碳的目的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加强海洋生态保护是保护和发展蓝碳的保障。保护和发展蓝碳与实现碳中和主要体现的法理有实现环境权、维护环境公平与正义、环境法学中的环境利益理论等。为了加强相关法治建设,应建立健全保护和发展蓝碳的法律体系、执法监管体系、司法体系以及守法体系。从行政法、私法与社会法维度出发,建立健全蓝碳法律体系。在行政法维度,其立法理念为生态保护与环境义务,其主体包括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强化保护和发展蓝碳行政行为的规制,保障行政程序的正当性,健全蓝碳监管机制,明确规定包括新建项目蓝碳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保护和发展蓝碳规划制度等在内的有关蓝碳行政法律制度。在私法维度,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绿色条款的解释工作,出台司法解释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绿色条款与环境公法的衔接与适用,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法"中蓝碳保护相关条款来回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绿色规则。在社会法维度,加强蓝碳保护宣传教育立法以及保护和发展蓝碳项目促进立法。从加强蓝碳生态系统污染与破坏行为的行政规制,蓝碳交易市场的监管以及蓝碳监管与海洋生态监管的协调角度出发,完善蓝碳执法监管体系。建立健全蓝碳损害民事公益诉讼、蓝碳交易纠纷产生的私益诉讼、蓝碳行政公益诉讼等。完善政府及其官员守法机制、企业守法机制以及公众守法机制,形成良好的蓝碳守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碳中和 蓝碳 蓝碳监管 蓝碳诉讼 环境权 行政法 社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望权独立身份权说--以《民法典》第1086条为中心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春斌 《法治研究》 CSSCI 2022年第6期101-109,共9页
实证考察系列探望权案件,发现《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第1086条之适用:未能穷尽父母之外的第三人;法律定性未能达成共识;裁判说理部分援引法源千差万别。进而怀疑,立法关于探望权规定的定性及体系归属有误。探望权是具有独立权利地... 实证考察系列探望权案件,发现《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第1086条之适用:未能穷尽父母之外的第三人;法律定性未能达成共识;裁判说理部分援引法源千差万别。进而怀疑,立法关于探望权规定的定性及体系归属有误。探望权是具有独立权利地位的身份权,不从属于抚养权、监护权、亲权等,是自然人享有的以会面、交流等合理方式对与其不共同居住的近亲属进行探望、探视的权利和义务。只要满足探望人和被探望人之间存在着近亲属关系且事实上处于不共同居住的状态之要件,双方间就具有探望之权利和义务。基于探望身份权请求权对内的相对性,该权除了针对身份上的义务人即父母外,还可针对身份关系之外的第三人。祖父母及其他近亲属甚至是有利害关系的亲属,均有探望之权利和义务。《民法典》关于探望权的规定应从“离婚”章移至“家庭关系”章中的“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近亲属关系”专节,并将法条内容表述为:“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及有利害关系的近亲属,有探望被探望人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之外第三人 探望权 身份权 独立身份权说 民法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英译本问题及分析——基于高频程式语搭配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芳 汤文华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26,共14页
程式语搭配特征是分析立法翻译规范化的重要方式。本文基于语料库工具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英译本中的高频程式语搭配特征。通过与《魁北克民法典》英文本对比,发现两个文本中的高频程式语在使用频率和搭配上的差异比较大。文... 程式语搭配特征是分析立法翻译规范化的重要方式。本文基于语料库工具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英译本中的高频程式语搭配特征。通过与《魁北克民法典》英文本对比,发现两个文本中的高频程式语在使用频率和搭配上的差异比较大。文章从语言和法律两个维度研究搭配差异,认为造成此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传统法律文化对立法技术的影响、译者对立法文本的理解欠深刻、译者对程式语在原生英语语境下的使用规律掌握不够熟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程式语 搭配 法律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担保物权存续期限的制度构造——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第419条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秋宇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3-90,共8页
担保物权存续期限是我国《担保法》遗留的一个法律漏洞。虽然《担保法司法解释》和《物权法》都试图填补此漏洞,但由于担保物权在经过特定期间后是否消灭仍不明确,司法实践和学说长期难以统一。《民法典物权编(草案)》两次审议稿和《民... 担保物权存续期限是我国《担保法》遗留的一个法律漏洞。虽然《担保法司法解释》和《物权法》都试图填补此漏洞,但由于担保物权在经过特定期间后是否消灭仍不明确,司法实践和学说长期难以统一。《民法典物权编(草案)》两次审议稿和《民法典(草案)》审议稿继承《物权法》第202条对抵押权存续期限规定的做法不可取。担保物权是定限物权和有期限物权,基于促进担保物流通的法政策考量,担保物权应当有存续期限。尽管担保物权的存续期限与被担保债权的诉讼时效没有法理上的因果关系,但二者在规范构造上有相当的牵连关系。未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应在完善《物权法》抵押权存续期限规定的基础上,将之提至担保物权总则部分并与担保物权的法定消灭事由规范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担保物权 存续期限 制度构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权处分一般规则之“回归”——以《合同编通则解释》(征求意见稿)第20条为中心 被引量:2
16
作者 易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5-93,194,共10页
相较于《民法典》第597条第1款,《合同编通则解释》(征求意见稿)第20条在重建无权处分一般规则、确立消弭履行行为(或物权变动)效力未定状态的具体方法、凸显权利人的自主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这两条均以“处分权”控制交易过程,但... 相较于《民法典》第597条第1款,《合同编通则解释》(征求意见稿)第20条在重建无权处分一般规则、确立消弭履行行为(或物权变动)效力未定状态的具体方法、凸显权利人的自主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这两条均以“处分权”控制交易过程,但不同的物权变动理论对处分权如何具体控制交易过程有不同理解。债权形式主义是以处分权控制“事实行为”(交付或登记的物权公示方法),物权形式主义则是以处分权控制“法律行为”(处分行为)。由于前者与民法基本原理有所抵牾,使无权处分在我国民法(理论)体系上殊难定位,易使无权处分与无权代理疏离乃至造成价值判断失衡,应以后一理解为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权处分 《合同编通则解释》第20条 物权变动模式 处分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所有权抛弃规则在我国《民法典》中的缺失与补全
17
作者 尤明青 谢孟祥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6-60,共5页
所有权抛弃规则在支持物尽其用、阻断法律风险、便于物的清运回收处置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也为很多法律规则的适用提供制度基础。我国《民法典》中所有权抛弃规则缺失,会影响法律体系的完整性,影响侵权责任、合同责任以及相关公法责任的... 所有权抛弃规则在支持物尽其用、阻断法律风险、便于物的清运回收处置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也为很多法律规则的适用提供制度基础。我国《民法典》中所有权抛弃规则缺失,会影响法律体系的完整性,影响侵权责任、合同责任以及相关公法责任的适用。对此,有必要基于现实需求,遵循我国《民法典》中的公示公信原则、绿色原则、诚信原则、合法原则,以填补漏洞的方式续造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所有权抛弃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权抛弃规则 《民法典》 制度续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民用建筑疏散通道设计规范的对比与仿真验证 被引量:3
18
作者 冯绍权 刘少博 花向红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4-160,共7页
为研究世界不同地区民用建筑防火规范中对疏散通道设计相关规定的差异性及其对消防评估结果的影响,以中国大陆地区和中国香港地区为例,针对两地的民用建筑防火规范中对建筑物内楼梯数量以及疏散通道相关参数的不同规定,构建了两个多层... 为研究世界不同地区民用建筑防火规范中对疏散通道设计相关规定的差异性及其对消防评估结果的影响,以中国大陆地区和中国香港地区为例,针对两地的民用建筑防火规范中对建筑物内楼梯数量以及疏散通道相关参数的不同规定,构建了两个多层居住建筑应急疏散场景,使用AnyLogic软件对两个场景进行了仿真模拟计算,并将不同规范的差异所导致的结果进行了量化比较。结果表明两地的民用建筑防火规范在体系结构与适用对象、人员载荷设定以及疏散通道设计等方面都存在不同:(1)在人员载荷设置的计算系数上有很大不同;(2)对安全出口数量的设置方法、对疏散通道和疏散单元宽度的计算方法也存在差异;(3)中国香港地区的规范对人员疏散方面的规定更有针对性且要求更明确,相比之下,中国大陆地区的规范为性能化防火设计留下了更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用建筑 防火规范 疏散通道设计 人员疏散 AnyLogic仿真 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背景下中国足协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志强 刘兵 冯晓丽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3-129,共7页
法人治理结构是中国足协脱钩后实体化再造的内生动力。中国足协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以治理逻辑为起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法人制度规范为法理逻辑,以利益相关者与委托代理理论为逻辑支撑,其内在逻辑关系揭示了中国足协法人治理... 法人治理结构是中国足协脱钩后实体化再造的内生动力。中国足协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以治理逻辑为起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法人制度规范为法理逻辑,以利益相关者与委托代理理论为逻辑支撑,其内在逻辑关系揭示了中国足协法人治理结构的现实缘起、法律依据和理论支撑。当前,中国足协法人治理结构改革面临诸多困境:制度改革创新举措缺乏,治理结构体系碎片化;权力中心主义的根深蒂固导致多元主体协同参与边缘化;治理结构利益关系复杂,利益结构关系刚化和固化;激励机制偏弱,依靠“精英治理”效能低下;对外部环境适应性较差,协会的“社会合法性”有待提升。打破法人治理结构优化路径在于技术突破,只有通过技术治理打破旧的治理结构才是协会改革的方向。中国足协法人治理结构的技术治理路径包含两个维度:1)治理结构转型中的技术治理,指治理方式的“法治化、规范化、技术化和标准化”,以及外部司法监管是技术治理的核心议题;2)科技进步和信息时代中的技术治理。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的盛行,这种数据化和网络化的治理手段不断被引入协会内部治理,进而推动协会治理方式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中国足协 法人治理结构 技术治理 治理结构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完善 被引量:6
20
作者 钟瑞栋 杨静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6-74,共9页
编纂民法典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理当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奠基石和助推器。《民法总则》确立的绿色原则必须贯彻和体现于民法典各分编的具体制度和规范配置之中。因此,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制定,必须以绿色原... 编纂民法典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理当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奠基石和助推器。《民法总则》确立的绿色原则必须贯彻和体现于民法典各分编的具体制度和规范配置之中。因此,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制定,必须以绿色原则为指引,在厘清生态环境损害法律概念和明确环境侵权行为类型的基础上,细化多因一果环境侵权的责任划分与责任承担,确立生态环境侵权的惩罚性赔偿制度,通过制度创新和规范的合理配置实现侵权责任编的“绿色化”,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 绿色原则 生态损害赔偿 惩罚性赔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