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编辑何以“趋吉避凶”——《周易》天道思想下人类基因编辑“趋利避害”的伦理考量
1
作者 王玉珏 张洪雷 王小丁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4-219,共6页
天道思想是《周易》的思想核心,是为实现人事的“趋吉避凶”或技术的“趋利避害”,其蕴含的“生生”“至诚”“欲望得正”等价值取向,为人类基因编辑技术提供了“趋利避害”的伦理考量。其中,“生生”思想从人类繁衍与个人身心两个层面... 天道思想是《周易》的思想核心,是为实现人事的“趋吉避凶”或技术的“趋利避害”,其蕴含的“生生”“至诚”“欲望得正”等价值取向,为人类基因编辑技术提供了“趋利避害”的伦理考量。其中,“生生”思想从人类繁衍与个人身心两个层面,肯定了基因编辑技术对人类繁衍、诊疗或预防疾病及残疾的潜在价值,且对技术风险持谨慎态度;“至诚”思想提倡基因编辑在遵循客观规律下研究应用;“欲望得正”则对人类基因编辑中的人性欲望问题提出规范;天道思想则就后代自主权问题,为父母出于后代身心健康发展而对后代实施基因编辑提供一定的伦理支持。总而言之,应用《周易》天道思想希望人类基因编辑技术能够造福人类,使其拥有更加广阔的前景与更加美好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技术 周易 天道 伦理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文化的符号重构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红梅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3,共10页
运用《周易》象征体系的理论视角,系统考察石榴文化符号从物质符号到政治符号的演变过程及其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作用机制,可以发现,石榴文化符号的重构体现了“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因象系辞”三位一体的理论框架,形成了从... 运用《周易》象征体系的理论视角,系统考察石榴文化符号从物质符号到政治符号的演变过程及其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作用机制,可以发现,石榴文化符号的重构体现了“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因象系辞”三位一体的理论框架,形成了从自然象征到文化象征、从传统文化到政治文化、从单一民族到多民族共同体的转换机制,在新时代形成了民族团结的象征、文化认同的载体和政治认同的纽带三重内涵。通过考察“石榴籽育人”工程、“石榴红家园”建设、“石榴云”融媒体平台等创新实践,揭示了石榴文化符号在教育领域、社区治理、新媒体传播等方面的实践路径。基于《周易》象征体系的文化符号重构不仅深化了对中国传统符号学理论的认识,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符号学理论体系提供了关键指引,也为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象征体系 石榴文化 符号重构 中华民族共同体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化处理纸张用于古籍修复用补纸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凡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8-136,169,共10页
本研究对竹纸、构皮纸等古籍修复常用手工纸进行紫外光、干热、湿热等条件组合的人工加速老化实验。结果表明,紫外光老化与150℃干热老化组合使用可使实验纸样在300 h内显著变色,接近古籍书叶颜色。老化过程会使纸张酸度增大,使用弱碱... 本研究对竹纸、构皮纸等古籍修复常用手工纸进行紫外光、干热、湿热等条件组合的人工加速老化实验。结果表明,紫外光老化与150℃干热老化组合使用可使实验纸样在300 h内显著变色,接近古籍书叶颜色。老化过程会使纸张酸度增大,使用弱碱性饮用水浸泡可使酸度降低至近中性。与颜色近似的古籍书叶相比,实验纸样的纤维保存状态可能更好,但某些情况如古籍书叶污染而变深色时,同色实验纸样纤维保存状态可能更差。老化实验纸张在光、热条件下的颜色稳定性好于传统染色纸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修复 纸张 老化 变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演进与审美流变主题下的绘本设计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胡衍谨 王晓峰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54-365,共12页
目的分析汉字在不同历史阶段结构与形体的构建、书写载体的演进与审美观念的流变,探究当代以汉字为主题的绘本设计形式与思路,助推当下汉字教育的传承与汉字文化的传播。方法首先,通过资料整理与绘本收集的方式分析汉字主题绘本的特征,... 目的分析汉字在不同历史阶段结构与形体的构建、书写载体的演进与审美观念的流变,探究当代以汉字为主题的绘本设计形式与思路,助推当下汉字教育的传承与汉字文化的传播。方法首先,通过资料整理与绘本收集的方式分析汉字主题绘本的特征,以“兔”字为脉络梳理汉字演进与审美流变;其次,从文字学、语言学、心理学等角度紧扣“源考、形式、受众、展示”四个方面,总结得出绘本设计中汉字“谱系梳理的严谨性”“符号语言的视觉性”“认知层次的接纳性”“媒介呈现的多样性”的设计原则;最后,基于研究理论与设计原则完成绘本创作。结论基于儿童时期识字教育的前提,以绘本的形式讲述汉字的历史变迁,引导读者从根源上认识汉字并强化对汉字体系的宏观认知,提高自身文化认同感,缓和了汉字构造的严谨性与插图绘制的生动性、汉字知识的丰富性与插图视觉语言表达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为汉字主题的绘本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演进与审美流变 汉字传承 “兔” 绘本设计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解读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艳玲 周小川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19,共6页
2024年秋季学期起,中小学进入到新、旧版教材的过渡阶段。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编研力图兼顾思想性、学科性、教学性。思想性上,新教材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核心素养立意,融入科学教育;学科性上,新教材在内容结构、内容组... 2024年秋季学期起,中小学进入到新、旧版教材的过渡阶段。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编研力图兼顾思想性、学科性、教学性。思想性上,新教材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核心素养立意,融入科学教育;学科性上,新教材在内容结构、内容组织、内容要求、内容应用方面都呈现了新特征;教学性上,编写体例呈现了清晰的学习线程、素材呈现利于提高学习兴趣、过程设计突出学习导向、配套教学资源提供教学支持。分析理解新教材的变化与特征,有助于教师基于教材设计组织教学,为学生数学学习提供更好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人教版 数学教材 教材编写 教材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初爻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姜国钧 许婷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4,共8页
《周易》诸卦初爻对应个体成长的童年期,爻辞拟议童年期的各种状态和处境,以及这些状态和处境的吉凶悔吝,其中蕴含了许多仍具当代价值的儿童教育思想。“利用刑人,用脱桎梏”提示我们,在训诫中掌握避免危险、保护生命的行为规范是儿童... 《周易》诸卦初爻对应个体成长的童年期,爻辞拟议童年期的各种状态和处境,以及这些状态和处境的吉凶悔吝,其中蕴含了许多仍具当代价值的儿童教育思想。“利用刑人,用脱桎梏”提示我们,在训诫中掌握避免危险、保护生命的行为规范是儿童摆脱蒙昧,获得自由的第一步。“潜龙勿用,始求勿深”意味着天赋极高的儿童需要得到特别的呵护,父母和老师要有静待花开的恒久耐心。“蒙以养正,素履以往”提醒教育者从小就要培养儿童纪律严明、艰苦朴素、不耽享乐、谦虚谨慎、自立自强、真实无妄的好品格。“思患预防,及早复道”启示教育者要小惩而大诫,轻微的、及时的惩戒更有利于保护儿童善良的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初爻 儿童教育 规训 自由 蒙以养正 预防 复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伤寒论》方证的“三易”思想
7
作者 杨天闯 郭敏 +6 位作者 张近远 徐文倩 杨竹青 刘镇亚 王璐 姚翠翠 李合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4,共5页
《伤寒论》的核心思想是辨证,辨相似的脉、证,予微调的方、药。变化之道无过于《周易》,其以八经卦演变出天、地、人的变化,《伤寒论》以桂枝汤、麻黄汤、柴胡汤、四逆汤等基础方治疗六经辖下百病。作者本着医易同源的思想,在类方的基... 《伤寒论》的核心思想是辨证,辨相似的脉、证,予微调的方、药。变化之道无过于《周易》,其以八经卦演变出天、地、人的变化,《伤寒论》以桂枝汤、麻黄汤、柴胡汤、四逆汤等基础方治疗六经辖下百病。作者本着医易同源的思想,在类方的基础上以《周易》的“简易、变易、不易”核心变化思想,总结先贤关于《伤寒论》113方方证不同变化维度的论述,将方证的简易思想定为保胃气、扶阳气、存津液,“不易思想”定为表传里、上传下、寒化热、热蕴湿、实致虚、微变剧,方的变易思想定为裁、采、穿、化四类,证的“变易思想”定为兼、夹、变、类四种,以期对《伤寒论》方证有个动态的整体定位,临床上以不变的原则,圆活地使用经方治疗多变的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伤寒论》 医易同源 方证相应 方药 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农耕文化“走出去”:中国古农书《耕织图》在日本的跨文化传播 被引量:1
8
作者 朱航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119,共10页
对中国古农书《耕织图》在日本传播过程进行历史考据与分析,考察其如何借助“海上丝绸之路”流布日本,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极具日本民族特色的“四季耕作图”“养蚕机织图”等日式农耕图绘。研究发现,《耕织图》东传日本的历程是一个... 对中国古农书《耕织图》在日本传播过程进行历史考据与分析,考察其如何借助“海上丝绸之路”流布日本,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极具日本民族特色的“四季耕作图”“养蚕机织图”等日式农耕图绘。研究发现,《耕织图》东传日本的历程是一个禅宗语境与日本室町时代幕府文化交融的过程。《耕织图》原有的“劝农课业”与“鉴戒主义”的传播意图在传播过程之中被削弱,居于次要地位的艺术审美功能被放大。而通过将《耕织图》转换为日式艺术作品,连接起禅宗寺庙与幕府将军的权力控制,彰显出统治者的文化品位,实现了文化变迁。这一转变在承袭《耕织图》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象征意味之余,亦赋予日式农耕图绘在文化意象上更加浓厚的宗教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农书《耕织图》 日式农耕图绘 跨文化传播 文化变迁 传统文化“走出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爻辞中心的《周易》创造精神与著作体例解读
9
作者 杜保瑞 王雯雯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5,共10页
解读《周易》经文应以爻辞为主,爻辞是文王及其集团的政治思想与人生智慧,实乃孔子学《易》的文字对象。《易经》之形成,始于卦名之取得,它并没有固定的原理,然则有若干形成思路。其间极具特别意义之处,当属单阴五阳与单阳五阴的卦名构... 解读《周易》经文应以爻辞为主,爻辞是文王及其集团的政治思想与人生智慧,实乃孔子学《易》的文字对象。《易经》之形成,始于卦名之取得,它并没有固定的原理,然则有若干形成思路。其间极具特别意义之处,当属单阴五阳与单阳五阴的卦名构建,此十二卦最能展露六爻爻辞之位阶角色思想。《易传》诸篇与爻辞解释直接相关者,当属《小象传》与《文言传》二篇,及《系辞传》上下各一章阐释孔子的解经文字。疏解《易经》首当揣度卦名之由来,次之乃探赜爻辞,之后方可索隐卦辞之谛。《彖传》与《大象传》均可仅视作后学之创作,与爻辞意旨的疏解关联不甚紧密。而《序卦传》与《大象传》乃与卦名之由来无甚关联,不必据此二者解析卦名,此皆儒家哲学之义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爻辞 卦辞 《彖传》 《大象传》 《周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密码表与《易经》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文清 周成 +2 位作者 刘枫 李凌云 李云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71-480,共10页
首幅大型人类基因图谱的发表绘出了1.6万个基因染色体所在的位置,它说明人的一生的确定性和它们的遗传性程序,是由4个碱基中任取3个,构成64个密码子的基因所控制。《易经》(周易),它也有一个由64个符号组成的系统,每个... 首幅大型人类基因图谱的发表绘出了1.6万个基因染色体所在的位置,它说明人的一生的确定性和它们的遗传性程序,是由4个碱基中任取3个,构成64个密码子的基因所控制。《易经》(周易),它也有一个由64个符号组成的系统,每个符号也是由4个可能的“字母”中的3个组成,它依赖于阴阳极性的基本规律,揭示人的生命和发展受控于一个包含64种可能的状态,每一种状态又有6种可能的变化,使之成为另一个状态的系统所确定的程序。本文介绍如何由二进制表示“卦”的顺序,并以太阴、少阴、少阳、太阳分别表示尿嘧啶(U)、胞嘧啶(C)、鸟嘌呤(G)、腺嘌呤(A)4个碱基的遗传密码表,发现竟似同一个密码系统。提出是否存在一种规律,它的特征(信息)一方面通过遗传密码表的64种三联体密码显示,另一方面又通过64种可能的状态及发展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密码表 遗传密码 易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足《伤寒论》,浅探医《易》同源 被引量:6
11
作者 韩蕊 林明欣 +2 位作者 赵彩燕 朱章志 吕英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0期1157-1158,共2页
《周易》融天道、地道、人道于一身,而中医学以天地人合一为医魂,阴阳五行理论虽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于《周易》,《伤寒论》上秉《周易》神韵,下合《内经》心法,立足"四逆汤浅析"、"六经辨证"及"仲景自序&q... 《周易》融天道、地道、人道于一身,而中医学以天地人合一为医魂,阴阳五行理论虽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于《周易》,《伤寒论》上秉《周易》神韵,下合《内经》心法,立足"四逆汤浅析"、"六经辨证"及"仲景自序"可管窥医《易》同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周易 医易同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易经》理论再论月周律与调周法 被引量:39
12
作者 夏桂成 谈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7-512,共6页
中医学以阴阳学说为理论基础,涵盖的医理和哲学思想几千年颠簸不破。用阴阳的观点广泛深入地认识女性生殖生理的内涵和演变,通过分析阴阳在调周中的整体作用,认为阴阳互根统一是相对性的平衡,是周期稳态的前提,消长对抗所致的不平衡促... 中医学以阴阳学说为理论基础,涵盖的医理和哲学思想几千年颠簸不破。用阴阳的观点广泛深入地认识女性生殖生理的内涵和演变,通过分析阴阳在调周中的整体作用,认为阴阳互根统一是相对性的平衡,是周期稳态的前提,消长对抗所致的不平衡促进了周期的演进,阴阳转化定格了周期圆运动的规律。八卦学说架构多层次阴阳平衡,蕴含阴阳圆运动循环往复周期性规律,其十二辟卦,表示一年中气候阴阳的消长转化,与月经周期中的阴阳消长转化相一致,与妇科的生殖节律及周期节律关系尤为密切。把握中医经典,从中汲取精华,创建中医药调治女性生殖周期更为精准的方法,提升中医妇科学术价值,跟进时代疾病变迁,为防治未病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月经周期节律 调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周易》的符号学思想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先焜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3-647,共5页
中国古代没有符号学学科。公元前22世纪至公元前12世纪,即夏商时代,已有卜筮之术。它通过对一些特殊符号的运作,对未来事件进行预测,其中已有符号学的萌芽。在夏代这种方法称为“连山”,在商代则称为“归藏”。到了周代(公元前11世纪起)... 中国古代没有符号学学科。公元前22世纪至公元前12世纪,即夏商时代,已有卜筮之术。它通过对一些特殊符号的运作,对未来事件进行预测,其中已有符号学的萌芽。在夏代这种方法称为“连山”,在商代则称为“归藏”。到了周代(公元前11世纪起),这一套卜筮之术形式更为完备,解释也日益丰富,名之为“周易”。后来,《周易》被推为六经之首。经过历代学者的注释与补充,其内蕴已远远超出了卜筮之术的原有性质,而具有精湛深邃的哲学、文学、政治、历史与社会学的内容,也包含有系统丰富的符号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符号学 语形学 语义学 语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易经、易传看先秦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衍生——以孔子伦理道德思想为中心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建立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85-89,共5页
《周易》全书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从《易经》到《易传》这一过程,可以看作是先秦时期中国文化从巫术宗教向哲学人文方面发展的一个缩影。而儒学和易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儒家学派的先哲大师以易学充实了儒学,完善了儒家思想体系... 《周易》全书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从《易经》到《易传》这一过程,可以看作是先秦时期中国文化从巫术宗教向哲学人文方面发展的一个缩影。而儒学和易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儒家学派的先哲大师以易学充实了儒学,完善了儒家思想体系。《周易》经过《易传》的发展,把注意力开始集中于世事人伦上,累积了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孔子继承了《周易》中的伦理道德因子并进行了阐发,为儒家伦理思想奠定了基础。《易传》则在对《易经》阐释的基础上,发展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伦理思想,丰富了先秦儒家学说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易经 易传 孔子 伦理道德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武术理论的哲学基础 被引量:17
15
作者 陈义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0-62,76,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武术理论的哲学基础进行探讨。认为,武术在民族文化的总体氛围中,孕育、产生、衍化发展,自然地融合了中国哲学的思想观念。武术理论的哲学基础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易经哲学,即"天人合一"整体观、阴阳辩...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武术理论的哲学基础进行探讨。认为,武术在民族文化的总体氛围中,孕育、产生、衍化发展,自然地融合了中国哲学的思想观念。武术理论的哲学基础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易经哲学,即"天人合一"整体观、阴阳辩证观、八卦哲学;道家哲学,即"道生万物"观、"反者道之动"辩证法、"气论";儒家哲学,即"爱人"与"知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理论 哲学思想 民族文化 易经 道家 儒家 辩证法 气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在中西哲学中的地位及其思想后果 被引量:22
16
作者 张祥龙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9,共9页
本文提出这样一个主张:“性”(sex,gender)是我们理解某个哲学传统时必须考虑的一个维度;即在哲学思维中有没有对“性别”的意识,会深刻影响一种哲学的特点与走向。具体结论如下:(1)西方传统哲学的核心部分(存在论与认识论)中无性别意识... 本文提出这样一个主张:“性”(sex,gender)是我们理解某个哲学传统时必须考虑的一个维度;即在哲学思维中有没有对“性别”的意识,会深刻影响一种哲学的特点与走向。具体结论如下:(1)西方传统哲学的核心部分(存在论与认识论)中无性别意识,但在当代西方哲学中,这种意识正在觉醒;(2)中国传统的主流哲理思想(《易》、儒、道、阴阳、兵、法诸家)中有鲜明的性别意识;(3)这种区别有力地造成了中西传统哲学之间的一些重大不同。比如有性别意识的中国哲理传统看重相对相济的动态生成关系,并犤在儒家中犦重视这关系所生成的世代结构,也就是家庭、家族、民族与文化的长久延续,善于领会活的生存境域中的时机认为技艺而非逻辑、科学是获得真知的最有效手段。而西方传统哲学基本是反其道而行之。文章最后讨论了女性在这两种不同的哲理传统中的地位,触及当前女权主义提出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哲学 存在论 《周易》 阴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土文物与《周易》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学勤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9,共5页
《周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在今天能看到的经典中是最具哲学意味的。利用出土文献中 与《周易》有关的材料,我们可以认识当时《周易》的面貌,对《周易》经传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出土文物 《周易》 孔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易经》语言看中华先民的思维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周谊 张祥平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0-102,共3页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通过对《易经》文本的语言属性及其特征的分析,可以揭示人类早期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同时揭示中华先民特有的乐观积极的价值观体系。
关键词 《易经》 语言 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房援《易》立律学说探微 被引量:16
19
作者 黄黎星 孙晓辉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5-181,共7页
西汉《易》学家京房依据"卦气"说的《易》学像数模式,运用古代音律学之三分损益法,建构了"京房六十律",对古代音律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章对京房援《易》立律学说体系的来源、构造展开探析研究,以纠正某些错解... 西汉《易》学家京房依据"卦气"说的《易》学像数模式,运用古代音律学之三分损益法,建构了"京房六十律",对古代音律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章对京房援《易》立律学说体系的来源、构造展开探析研究,以纠正某些错解与误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房 周易 卦气说 像数模式 六十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周易》溯源太极拳理论基础 被引量:7
20
作者 杜晓红 陈永发 石雷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24-126,共3页
运用文献分析法、逻辑推理法并结合自身的实践体会,从《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的宇宙观、"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辩证思维方式、"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仁义诚敬、刚柔并济"的道德标准和"... 运用文献分析法、逻辑推理法并结合自身的实践体会,从《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的宇宙观、"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辩证思维方式、"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仁义诚敬、刚柔并济"的道德标准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哲学五个方面,分析和探讨太极拳理论与《周易》的渊源和联系,旨在进一步梳理和挖掘太极拳理论所蕴含的传统哲学基础和传统文化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太极拳理论,从而指导太极拳练习实践,更好地发挥太极拳的民族文化传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太极拳 太极宇宙观 阴阳辩证思维 天人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