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ent advances in the management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natural hypoglycemic substances 被引量:4
1
作者 Chong Ning Yuhan Jiao +7 位作者 Jiaqi Wang Weiwei Li Jingqiu Zhou Yi-Chieh Lee Dik-Lung Ma Chung-Hang Leung Rugang Zhu Hui-Min David Wang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2022年第5期1121-1133,共13页
Diabetes has become a global concern at present,among whic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accounts for approximately 90%-95%of patients.T2DM is a type of metabolic disorder syndrome that results from a genetic defect,... Diabetes has become a global concern at present,among whic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accounts for approximately 90%-95%of patients.T2DM is a type of metabolic disorder syndrome that results from a genetic defect,and it is based on insulin resistance and an insulin secretion disorder.The occurrence of T2DM is usually the outcome of both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heir interactions.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diabetes have not been fully elucidated,and no radical therapeutic cure has been found.Patients with T2DM suffer from complications such as the development of a chronic hyperglycemic condition and even serious metabolic disorders and organ damage in the body and depression and dementia,in addition to other chronic complications.Many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diet is crucial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abetes and the control of blood glucose.Natural substance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toxicity and few side effects and may b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diabetic health products and preventive treatments.This paper reviews the etiology,pathogenesis,risks,treatments and diets related to T2DM to summarize the types of recently available natural products,from both local and foreign sources,for lowering blood glucose at home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supplementary hypoglycemic foods.The key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suggest that there are various known T2DM-inducing factors,including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hree types of hybrid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SITY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Etiological agent DIET Insulin resistance Natural substanc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传统半固态自然发酵醋与液态深层发酵醋品质比较
2
作者 张飞 常国立 +6 位作者 鲁东昊 许伟江 姜翼鹏 朱军莉 王新宇 刘雪莹 陆海霞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4-189,共6页
为比较浙江传统半固态自然发酵醋(编号为M1和M3)与液态深层发酵醋(编号为M2和M4)的品质,测定M1~M4的理化性质、活性成分、挥发性风味物质及抗氧化性,评价其感官特性,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M1和M3还原糖、氨基酸态氮、总多... 为比较浙江传统半固态自然发酵醋(编号为M1和M3)与液态深层发酵醋(编号为M2和M4)的品质,测定M1~M4的理化性质、活性成分、挥发性风味物质及抗氧化性,评价其感官特性,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M1和M3还原糖、氨基酸态氮、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高于M2和M4,M1~M4中共检出8种有机酸和17种游离氨基酸(包含8种必需氨基酸),其中M1和M3中呈现甜味和苦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M2和M4(P<0.05),而M2和M4乙酸含量(5.64 g/100 mL、6.43 g/100 mL)显著高于M1和M3(3.87 g/100 mL、3.42 g/100 mL)(P<0.05)。与液态深层发酵醋相比,传统半固态自然发酵醋抗氧化活性更强,感官品质更好。M1~M4中共检出11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四种醋样挥发性风味物质总含量排序依次为M4(801.21 mg/L)>M3(615.16 mg/L)>M1(562.37 mg/L)>M2(241.03 mg/L)。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丙酮和3-乙酰基-2-丁酮有助于提升醋的酯香和甜味,氨基酸态氮与甜味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综上,传统半固态自然发酵醋在品质和感官特性上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醋 传统半固态自然发酵 液态深层发酵 挥发性风味物质 抗氧化活性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天然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3
作者 吕永乐 郑雯 +4 位作者 王签慧 朱家琦 黄晓琦 曹中赞 栾新红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62,共18页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是一种与代谢紊乱相关的慢性肝疾病,通常由体内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代谢紊乱引起,其发病机制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和肠道菌群稳态失调等有关。该病严重影响人和动物的肝健康,导致肝损伤、肝衰竭...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是一种与代谢紊乱相关的慢性肝疾病,通常由体内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代谢紊乱引起,其发病机制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和肠道菌群稳态失调等有关。该病严重影响人和动物的肝健康,导致肝损伤、肝衰竭甚至肝癌的发生,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乃至死亡的发生风险。源自蔬菜、水果、谷物及植物药材中的具有调节糖和脂类物质代谢、抗氧化应激、缓解炎症反应、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天然活性物质可以调节肝代谢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修复肝损伤,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总结了能够调节糖脂代谢、抗氧化应激、缓解炎症反应、改善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代谢紊乱的天然活性物质,并阐述了这些活性物质在人和动物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中的潜在防治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以期为临床医学或畜牧业生产实践中开发防治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新药物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活性物质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防治 研究进展 人和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植物提取物复合脱腥剂对牛胃脱腥效果评价及工艺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马玉琴 韩玲 +3 位作者 张锐 罗进 余群力 张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0-188,共9页
为提高牛胃综合利用,该研究旨在开发一种纯天然绿色、对产品品质影响较小的复合脱腥方法。以新鲜牛胃为原料,采用迷迭香提取物、海藻糖及食盐对其进行脱腥处理,以感官腥味值作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响应面优化脱腥条件,通... 为提高牛胃综合利用,该研究旨在开发一种纯天然绿色、对产品品质影响较小的复合脱腥方法。以新鲜牛胃为原料,采用迷迭香提取物、海藻糖及食盐对其进行脱腥处理,以感官腥味值作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响应面优化脱腥条件,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EM-GC-MS)技术对牛胃脱腥前、后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牛胃最佳脱腥条件为迷迭香提取物0.17 g/100 mL,海藻糖2.25 g/100 mL,食盐0.64 g/100 mL,在此条件下脱腥效果显著。经HS-SPEM-GC-MS分析得出瘤胃的腥味活性物质可能是己醛、正辛醛、壬醛、1-辛烯-3-醇;网胃的腥味活性物质可能是己醛、正辛醛、壬醛;瓣胃的腥味活性物质可能是己醛、正辛醛、壬醛、4-甲基苯酚;皱胃的腥味活性物质可能是己醛、正辛醛、壬醛、反-2-辛烯醛、1-辛烯-3-醇、己酸、油酸。脱腥后4个胃室中醛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显著下降,酯、醇、酸类等物质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因此,天然植物提取物复合脱腥剂在解决牛胃腥味和改善牛胃加工产品风味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胃 天然植物提取物 脱腥 腥味物质 HS-SPEM-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辅助提取植物天然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居秀荣 李加友 +4 位作者 于建兴 丁煜涛 邹若楠 张景驭 徐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9期202-211,共10页
该文总结酶辅助提取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特点以及在提高多糖、黄酮、油脂、生物碱、皂苷和有机酸等各类天然活性物质提取率方面的应用。同时,比较酶辅助提取与传统方法在天然活性物质品质和生物活性方面的差异。酶辅助提取已发展为多... 该文总结酶辅助提取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特点以及在提高多糖、黄酮、油脂、生物碱、皂苷和有机酸等各类天然活性物质提取率方面的应用。同时,比较酶辅助提取与传统方法在天然活性物质品质和生物活性方面的差异。酶辅助提取已发展为多种技术联合运用的方法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植物活性成分提取方法。该文针对酶辅助提取的技术难题和生产成本高等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法 天然产物 辅助提取 生物活性 得率 联合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异质图卷积神经网络的论点对抽取模型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议丹 朱小飞 尹雅博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0-907,1049,共9页
针对论点对抽取任务中存在着评审段和反驳段之间交互信息难以捕获以及忽略了对句子间的相对位置信息进行建模问题,提出基于异质图卷积神经网络的论点对抽取模型.该模型在评审段和反驳段中构建异质图,定义2种不同类型的节点及4种不同类... 针对论点对抽取任务中存在着评审段和反驳段之间交互信息难以捕获以及忽略了对句子间的相对位置信息进行建模问题,提出基于异质图卷积神经网络的论点对抽取模型.该模型在评审段和反驳段中构建异质图,定义2种不同类型的节点及4种不同类型的边,通过关系图卷积神经网络来更新图中节点的表示.提出位置感知的句子对生成器,利用旋转位置编码来建模评审段和反驳段句子间的相对位置信息.在RR-passage和RR-submission-v2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模型的性能均优于所有的基线模型.这表明通过构建异质图区分不同的节点类型和边的类型,设计位置感知的句子对生成器,能够提升论点对抽取模型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辩挖掘 论点对抽取 图神经网络 旋转位置编码 自然语言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抗氧化剂在肉制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7
作者 章林 黄明 周光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99-303,共5页
肉制品中的脂肪、蛋白质含量丰富,水分活度高,在贮运过程中易被氧化而产生酸败味和褪色,从而失去食用价值和商业价值。因此,如何提高肉制品的货架期成为肉品工业的挑战之一。天然抗氧化剂具有安全性高、抗氧化能力强、无副作用和防腐保... 肉制品中的脂肪、蛋白质含量丰富,水分活度高,在贮运过程中易被氧化而产生酸败味和褪色,从而失去食用价值和商业价值。因此,如何提高肉制品的货架期成为肉品工业的挑战之一。天然抗氧化剂具有安全性高、抗氧化能力强、无副作用和防腐保鲜等优点,将在肉类工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文章概述了天然抗氧化剂的来源、活性成分和抗氧化作用机理以及天然抗氧化剂在肉制品中的应用,讨论了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现状及以后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抗氧化剂 活性物质 抗氧化机理 肉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产物中硒含量测定及形态分析 被引量:26
8
作者 陈小娥 夏文水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51-254,共4页
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 ,具有抗肿瘤、防衰老、防辐射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多种功能。文章概述了国内近年来硒含量测定方法和国内外对硒形态分析的现状。
关键词 天然产物 硒含量 测定 形态分析 人体 微量元素 荧光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 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 催化吸光光度法 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9
作者 董锦艳 李铷 张克勤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15,共7页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松材线虫生物防治的研究报道,提出了目前生物防治松材线虫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有害生物生物防治 松材线虫 线虫天敌 杀线虫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外部因子对春石斛组培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潘虹虹 孙丹 +1 位作者 廉美兰 朴炫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9期12591-12592,12594,共3页
[目的]为春石斛种苗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春石斛组培增殖的不定芽为外植体,研究MS培养基浓度、IBA浓度、活性炭浓度及天然物质等外部因子对春石斛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结果]MS培养基浓度对试管苗生根影响较大,试管苗在1/2... [目的]为春石斛种苗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春石斛组培增殖的不定芽为外植体,研究MS培养基浓度、IBA浓度、活性炭浓度及天然物质等外部因子对春石斛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结果]MS培养基浓度对试管苗生根影响较大,试管苗在1/2 MS培养基中生根效果较好,生根率达95%,根多且长。在1/2 MS培养基中加入0.5 mg/LIBA和0.5 mg/L活性炭对试管苗生根及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在培养基中添加天然物质对试管苗生根有促进作用,其中添加100 g/L椰子汁时生根效果最佳,生根率可达97%。[结论]当培养基配方为1/2 MS+0.5 mg/LIBA+0.5 mg/L活性炭+100 g/L椰子汁时,春石斛试管苗生根及生长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石斛 培养基浓度 活性炭 天然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发酵与人工接种发酵法发酵泡菜的品质比较 被引量:41
11
作者 陈大鹏 郑娅 +3 位作者 周芸 王晓璇 宋勇强 史立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368-372,共5页
以甘肃大宗蔬菜高原夏菜中娃娃菜的尾菜为主要腌制原料,在传统泡菜工艺腌制的基础上,以0.5%的接种量接种混合菌种(柠檬明串珠菌∶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短乳杆菌=2∶3∶1,浓度比),于20℃条件下发酵,通过测定泡菜中还原糖、总酸、氨基酸... 以甘肃大宗蔬菜高原夏菜中娃娃菜的尾菜为主要腌制原料,在传统泡菜工艺腌制的基础上,以0.5%的接种量接种混合菌种(柠檬明串珠菌∶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短乳杆菌=2∶3∶1,浓度比),于20℃条件下发酵,通过测定泡菜中还原糖、总酸、氨基酸肽氮、亚硝酸盐含量及挥发性成分对自然发酵和人工接种发酵泡菜的品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整个发酵过程中,两种发酵方式的还原糖、氨基酸态氮含量均逐渐降低,人工接种发酵的亚硝酸峰值为9.03 mg/kg,自然接种发酵为32.1 mg/kg,在自然发酵和人工接种发酵泡菜中,所含的风味物质主要以烯类、醇类和酯类为主,这三类主要风味物质在自然发酵中占总体香气成分的71.8%,人工接种发酵中占比65.6%。因此,与自然发酵相比,人工接种发酵可以明显地减少亚硝酸盐的含量,缩短泡菜发酵周期,自然发酵的泡菜中风味物质更加丰富,但两种发酵方式生成的风味物质已经非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发酵 人工接种发酵 泡菜 亚硝酸盐 风味物质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天然防腐保鲜液对Mozzarella干酪贮藏期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会平 卫永华 +1 位作者 宗学醒 马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9-143,共5页
采用无盐渍新工艺法制作部分脱脂Mozzarella干酪,使用复合天然防腐保鲜液(0.69%茶多酚+0.013%Nisin和溶菌酶(1∶1)+0.0043%那他霉素)对成熟干酪样品进行浸泡处理,并在4℃冷藏,通过每间隔7d测定干酪不同贮藏时间的水分含量、pH、滴定酸... 采用无盐渍新工艺法制作部分脱脂Mozzarella干酪,使用复合天然防腐保鲜液(0.69%茶多酚+0.013%Nisin和溶菌酶(1∶1)+0.0043%那他霉素)对成熟干酪样品进行浸泡处理,并在4℃冷藏,通过每间隔7d测定干酪不同贮藏时间的水分含量、pH、滴定酸度、可溶性氮含量(SN)、SDS-凝胶电泳、未融化干酪质构特性、融化干酪功能特性、微生物指标和感官评定等一系列指标的变化,评定复合天然防腐保鲜液对Mozzarella干酪贮藏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浸泡处理组4℃冷藏49d时的贮藏效果与对照组28d时相当,复合天然防腐保鲜液的使用可有效延长Mozzarella干酪的贮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ZZARELLA干酪 复合天然防腐保鲜液 贮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NPP的自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茜 杨忍 任志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4-250,共7页
以SPOT NDVI和多种自然地理要素数据为基础,利用改进光能利用率计量模型,探究影响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变化的自然因素差异及各地貌类型区NPP变化的主导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1998—2010年黄土高原地区NPP物质量平均值为9.884~50.790 g C... 以SPOT NDVI和多种自然地理要素数据为基础,利用改进光能利用率计量模型,探究影响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变化的自然因素差异及各地貌类型区NPP变化的主导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1998—2010年黄土高原地区NPP物质量平均值为9.884~50.790 g C·m^(-2)·a^(-1),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42 g C·m^(-2)·a^(-1)。2影响NPP变化的自然因素差异显著。台塬区保水性好,水土流失强度较低,NPP物质量增加显著,风蚀地貌区NPP水平低,降幅明显;干湿条件是影响NPP变化的重要自然要素,半湿润区NPP增幅量较大;坡度对NPP变化的影响显著,陡坡区林、草植被覆盖度增加,NPP增幅明显;微观尺度上水热空间分布与海拔高度相关,研究区海拔200~1000 m范围NPP增幅显著,海拔高于1 000 m的区域NPP呈下降趋势。3影响NPP空间分布格局差异的主导因素为水热条件,但决定黄土粱卯地貌类型区的NPP物质量水平正相关的主导因素为高程因子,0.01置信水平下相关系数为0.52;太阳辐射对NPP物质量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关系,尤其对气候干旱区域表现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P CASA模型 自然影响因素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及葡萄属植物中的天然活性物质研究与利用现状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杨勇 杨俊祥 +2 位作者 宫霞 金蕊 杨明挚 《酿酒科技》 2011年第6期75-79,共5页
葡萄(Vitis vinifera)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的果树作物。葡萄果实可制成葡萄酒、葡萄汁和葡萄干等多种大众商品,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作物。葡萄富含矿物质、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其营养价值丰富。葡萄中含有的天然活性物质,如... 葡萄(Vitis vinifera)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的果树作物。葡萄果实可制成葡萄酒、葡萄汁和葡萄干等多种大众商品,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作物。葡萄富含矿物质、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其营养价值丰富。葡萄中含有的天然活性物质,如白藜芦醇、齐墩果酸、花色苷及原花青素等具有重要的医疗保健价值。综述了葡萄及葡萄属植物中多种天然活性物质及其生理活性、主要活性物质的提取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和利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天然活性物质 生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工艺对酱兔产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佳敏 郭强 +3 位作者 王卫 白婷 赵志平 唐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1-177,184,共8页
分别采用仿天然风干工艺和热风烘烤干燥工艺加工传统酱兔,并将2种干燥工艺下的酱兔产品进行比较,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产品理化、微生物及风味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热风烘烤干燥产品相比,仿天然风干产品在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水平上显著较... 分别采用仿天然风干工艺和热风烘烤干燥工艺加工传统酱兔,并将2种干燥工艺下的酱兔产品进行比较,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产品理化、微生物及风味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热风烘烤干燥产品相比,仿天然风干产品在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水平上显著较高,尤其是酵母菌和微球菌,分别达到4.25 lgCFU/g和3.82 lgCFU/g;2组产品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值相差不大,但仿天然自控冷风干产品的pH和硫代巴比妥酸值显著较低;仿天然风干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检出79种,比热风干燥组高出22种,除醇类物质外各类风味物质含量均高于热风烘烤干燥组,仿天然风干组在口感、色泽、香味、组织状态的感官得分也均高于热风烘烤干燥组。采用仿天然风干工艺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产品氧化,提升产品风味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发酵 酱兔 仿天然风干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论证的本质、价值及教学策略 被引量:21
16
作者 胡红杏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1年第2期42-49,共8页
科学论证是以事实资料为基础,借助证据或理论依据支持自己的主张、反驳他人的观点,通过逻辑推理形成最终结论的科学活动。开展科学论证教学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以及培育基于证据意识的科学思维方法... 科学论证是以事实资料为基础,借助证据或理论依据支持自己的主张、反驳他人的观点,通过逻辑推理形成最终结论的科学活动。开展科学论证教学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以及培育基于证据意识的科学思维方法等。中学生科学论证能力的培养需设计适于开展科学论证的核心教学主题;选择适于不同主题情境的论证教学模型和策略;加强科学论证能力的评价和水平测查以及开展科学论证教学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论证 科学本质 科学素养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蓝藻活性物质及海洋药物研究进展与对策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东辉 施定基 《盐业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3-46,共4页
概述了海洋微藻中的蓝藻毒素及活性肽种类,在分析国内外海洋活性物质及新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在海洋天然产物药用研究中应采取的可行性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 海洋蓝藻 天然代谢产物 海洋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莓果实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田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4-127,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环境条件及辅色物质对蛇莓果实色素在紫外和可见光区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pH2的酸性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溶剂,对色素提取液在200~600nm范围内进行紫外扫描获得其3个吸收峰,而后分别探讨pH、碳水化合物、氧化剂以及辅色... 目的:研究不同环境条件及辅色物质对蛇莓果实色素在紫外和可见光区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pH2的酸性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溶剂,对色素提取液在200~600nm范围内进行紫外扫描获得其3个吸收峰,而后分别探讨pH、碳水化合物、氧化剂以及辅色物质对色素在紫外和可见光区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该色素的三个吸收峰波长分别为338、490、540nm;蛇莓果实色素对热较稳定,但不耐高温;pH对其影响很大,在低酸性条件下使用;氧化剂对其有一定的影响;防腐剂、碳水化合物对其影响不显著;各种辅色剂中谷氨酸能够起到一定的稳定色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莓果实 色素 辅色物质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防腐物质对发酵辣椒质量控制作用初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钟敏 宁正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2-33,共2页
将天然防腐物质大蒜1g/100g、生姜1g/100g、紫苏0.5g/100g加入辣椒中,不影响辣椒自然乳酸发酵,而可以防止发酵产品过酸、抑制表面生花、降低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生成量。这种采用天然防腐物质用于发酵蔬菜的质量控制的方法,符合安全、... 将天然防腐物质大蒜1g/100g、生姜1g/100g、紫苏0.5g/100g加入辣椒中,不影响辣椒自然乳酸发酵,而可以防止发酵产品过酸、抑制表面生花、降低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生成量。这种采用天然防腐物质用于发酵蔬菜的质量控制的方法,符合安全、健康食品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防腐物质 辣椒 自然乳酸发酵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透接装纸对降焦减害及感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梁洁 翟继岚 《中华纸业》 CAS 2017年第16期54-57,共4页
滤嘴通风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应用较为普遍的降焦手段之一,因其技术较为简便,且降焦效果明显而被广泛使用。目前主要是通过使用激光打孔接装纸,辅以高透成形纸的通风滤嘴实现。用自然透气度的接装纸代替打孔接装纸,可以免去打孔工序。将不... 滤嘴通风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应用较为普遍的降焦手段之一,因其技术较为简便,且降焦效果明显而被广泛使用。目前主要是通过使用激光打孔接装纸,辅以高透成形纸的通风滤嘴实现。用自然透气度的接装纸代替打孔接装纸,可以免去打孔工序。将不同透气度的自透接装纸卷制成香烟样品,分析样品的主流烟气中有害物质的释放量、通风率、通风率变异系数,并对卷烟感官进行了评吸。在同等条件下与激光打孔烟用接装纸对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透气度的情况下,自透接装纸样品的一些有害成分如烟碱、焦油、巴豆醛、CO等的释放量更低,通风率变异系数均值为5.84%,低于打孔接装纸样品(6.67%)。当透气度低于160CU时,自透接装纸样品烟香更丰满、细腻、谐调,余味更纯净舒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装纸 自然透气度 降焦减害 卷烟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