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Notch信号通路探讨芪蛭皱肺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Th1/Th2免疫平衡的调节机制 被引量:4
1
作者 马若飞 苏苗 +4 位作者 李金田 李娟 张毅 徐韦玮 姜佳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9-189,共11页
目的探讨果蝇双翅边缘缺刻同源基因(Notch)信号通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辅助性T细胞1(Helper T cells 1,Th1)和辅助性T细胞2(Helper T cells 2,Th2)失衡中的作用及芪蛭皱肺颗粒的干预机制。方法70只Wistar大鼠随机挑选10只作为空... 目的探讨果蝇双翅边缘缺刻同源基因(Notch)信号通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辅助性T细胞1(Helper T cells 1,Th1)和辅助性T细胞2(Helper T cells 2,Th2)失衡中的作用及芪蛭皱肺颗粒的干预机制。方法70只Wistar大鼠随机挑选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大鼠均采用香烟烟雾(CS)联合气管滴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法建立COPD模型,空白对照组及造模组各随机挑选3只大鼠验证造模是否成功。造模结束进行灌胃给药干预,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67.5μg·kg^(-1))及芪蛭皱肺颗粒高中低剂量组(3.24、1.62、0.81 g·kg^(-1)),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醋酸地塞米松混悬液、芪蛭皱肺高、中、低剂量混悬液进行灌胃干预,空白对照组同模型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经28天造模及28天治疗后,采用动物肺功能测试系统检测吸气峰流速(Peak Inspiratory Flow,PIF)和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处死大鼠提取肺脏、脾脏、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评价肺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测定血清及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Th1/Th2细胞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Notch1、Hes家族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es1)、Hey家族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ey1)蛋白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RT-PCR)检测肺组织Notch1、Hes1、Hey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肺功能显著降低(P<0.05),肺组织出现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结构破坏等病变,血清及BALF中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脾Th1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Th2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肺组织Notch1、Hes1、Hey1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肺功能显著升高(P<0.05),肺组织病理损伤均有所减轻,血清及BALF中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脾Th1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Th2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肺组织Notch1、Hes1、Hey1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芪蛭皱肺颗粒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调节Th1/Th2平衡,从而改善COPD大鼠肺功能及病理损伤,影响其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蛭皱肺颗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果蝇双翅边缘缺刻同源基因(Notch)信号通路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免疫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相关眼病与Th1/Th2免疫平衡 被引量:7
2
作者 杨于力 罗清礼 吕红彬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71-977,共7页
背景 甲状腺相关眼病(GO)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的研究发现Th1/Th2型免疫平衡反应的失调是导致GO的主要原因. 目的 采用脂质体包裹的人促甲状腺激素受体(hTSHR)胞外段基因重组质粒免疫同系雌性BALB/c小鼠... 背景 甲状腺相关眼病(GO)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的研究发现Th1/Th2型免疫平衡反应的失调是导致GO的主要原因. 目的 采用脂质体包裹的人促甲状腺激素受体(hTSHR)胞外段基因重组质粒免疫同系雌性BALB/c小鼠以建立GO动物模型,研究关于在GO小鼠模型血清Th1/Th2型免疫反应平衡状态,探讨GO的病理机制.方法 采用计算机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同系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32只分为重组质粒注射组、空白对照组、空质粒注射组和脂质体注射组.重组质粒注射组分别于实验的0、3、6周采用脂质体包裹的重组质粒pcDNA3.1 +/hTSHR289各30 μg行双胫前肌内注射,再于腹腔内注射40 μg以免疫小鼠,空质粒注射组和脂质体注射组分别采用pcDNA3.1+和脂质体以同样的方法进行免疫,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注射前及各次注射后第4天及第17周末处死小鼠行心脏采血,采用ELISA法检查各组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及IL-4质量浓度,计算IL-2/IL-4值.于初次免疫后17周末处死重组质粒注射组小鼠,取甲状腺及眼眶组织制作病理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标本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对有炎性细胞浸润的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计算B细胞特异标志物CD20阳性细胞(B)与T细胞特异标志物CD3ε阳性细胞(T)的比值,B∶T>1.0者为Th2反应,相反者为Th1反应.结果 在第2次和第3次注射后,重组质粒注射组小鼠血清中IL-2质量浓度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脂质体注射组、空质粒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组间小鼠血清IL-4质量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组质粒注射组小鼠在第2次、第3次免疫后血清IL-2质量浓度明显低于免疫前及第1次免疫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注射前:P=0.009、0.019;第1次注射后:P=0.002、0.004),而处死时小鼠血清IL-2质量浓度有所回升,明显高于第3次免疫后IL-2质量浓度[(44.31±1.77) pg/ml与(42.43±2.29)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空白对照组、空质粒注射组、脂质体注射组、重组质粒注射组第2次、第3次注射后血清IL-4质量浓度及IL4/IL2值均明显高于注射前和第1次注射后,其处死时重组质粒注射组小鼠血清IL-4质量浓度明显高于第3次注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处死时重组质粒注射组苏木精-伊红染色有炎性细胞浸润的7只小鼠12个眼眶标本中4个眼眶B∶T值>1.0. 结论 采用脂质体包裹的TSH受体胞外段基因重组质粒免疫同系雌性BALB/c小鼠可成功建立GO动物模型,重组质粒注射组小鼠在初次免疫后17周内以Th1型反应为主,小鼠第2次免疫后免疫平衡开始向Th2型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眼病 th1/th2免疫平衡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4 动物模型 近交系 BALB/C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病菌量及其与Th1/Th2细胞免疫应答的关系 被引量:51
3
作者 李菁 包军 +3 位作者 鲍一笑 刘全华 嵇若旭 林芊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81-685,共5页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BALF)病菌量及其与Th1/Th2细胞免疫应答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9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BALF中肺炎支原体DNA(MP-DNA)含量,并分为低菌量组(≤106/ml)和高菌量组(>106/...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BALF)病菌量及其与Th1/Th2细胞免疫应答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9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BALF中肺炎支原体DNA(MP-DNA)含量,并分为低菌量组(≤106/ml)和高菌量组(>106/ml),采用ELISA法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BALF中白介素4(IL-4)、干扰素(IFN-γ)、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血清总Ig E和ECP水平,以及MP-DNA拷贝数和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高菌量组BALF中IL-4水平和IL-4/IFN-γ明显高于低菌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80、2.076,P均<0.05);两组BALF中IFN、IL-8和TNF-α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菌量组的血清总Ig E和ECP阳性率均明显高于低菌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38、6.392,P均<0.05)。患儿BALF中IL-4水平与MP-DNA拷贝数呈显著正相关(r=0.509,P<0.05),IFN、IL-8及TNF-α与MP-DNA拷贝数则无相关性(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BALF中高菌量可诱导Th2免疫炎症因子产生,导致Th1/Th2免疫偏移,以Th2免疫反应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th1/th2免疫平衡 肺泡灌洗液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AHS患儿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4
作者 施俊 吕静荣 吴皓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43-1245,共3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血清Th1/Th2免疫平衡相关细胞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1例OSAHS患儿内镜下腺样体阻塞程度数据,并测定患儿血清中Th1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和干扰素-γ(IFN-γ),Th...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血清Th1/Th2免疫平衡相关细胞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1例OSAHS患儿内镜下腺样体阻塞程度数据,并测定患儿血清中Th1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和干扰素-γ(IFN-γ),Th2细胞因子IL-10、IL-13和IL-12的水平。同时收集26名正常儿童样本为对照组,进行相同血清细胞因子检测。结果 OSAHS患儿血清IFN-γ的水平要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OSAHS患儿其他血清Th1/Th2免疫平衡相关细胞因子(TNF-β、IL-10、IL-13和IL-12)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AHS患儿IFN-γ水平与其腺样体肥大阻塞后鼻孔程度之间并无相关性。结论 Th1和Th2免疫反应间存在制衡机制。儿童OSAHS病例中,血清IFN-γ的水平下降表明,由此导致Th1细胞介导的保护性细胞免疫反应下降,Th1/Th2失衡,从而使儿童腺样体扁桃体过度肥大而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th1/th2免疫平衡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多糖和黄芪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调节的研究 被引量:66
5
作者 颜爱 李波 +2 位作者 李润成 喻凯 余兴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99-1001,1005,共4页
目的:研究香菇和黄芪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检测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模型小鼠的迟发型变态反应程度(DTH,足跖增厚法)、脏器指数、NK细胞活性(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淋巴细胞增殖能力(MTT试验)以及IL-2、IL-4、IL-1... 目的:研究香菇和黄芪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检测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模型小鼠的迟发型变态反应程度(DTH,足跖增厚法)、脏器指数、NK细胞活性(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淋巴细胞增殖能力(MTT试验)以及IL-2、IL-4、IL-10、IFN-γ水平变化(ELISA试剂盒)来评价香菇和黄芪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实验表明,环磷酰胺能显著抑制正常小鼠DTH程度、NK细胞活性及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均为P<0.05);香菇和黄芪两种多糖能显著恢复DTH程度(P<0.05),极显著增高NK细胞包活性(P<0.01),同时能提高血清中IL-2、IL-4、IL-10、IFN-γ的含量。结论:香菇及黄芪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具有显著的免疫功能恢复效果;香菇多糖的免疫调节效应明显优于黄芪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调节 黄芪多糖(APS) 香菇多糖(LNT) th1 th2免疫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味五灵片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慧敏 韩延忠 +6 位作者 郭玉明 牛明 张雅铭 沈宏辉 王伽伯 柏兆方 肖小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3-140,共8页
目的研究六味五灵片(Liuweiwuling Tables,LWWL)对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诱导的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对照组、模型组、双环醇组(Bicyclol,39 mg·kg^(-1))、六味五灵片低剂量... 目的研究六味五灵片(Liuweiwuling Tables,LWWL)对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诱导的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对照组、模型组、双环醇组(Bicyclol,39 mg·kg^(-1))、六味五灵片低剂量组(8 g·kg^(-1))、六味五灵片高剂量组(16 g·kg^(-1)),各给药组每天给药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1 h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尾静脉注射Con A(15 mg·kg^(-1))制备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比色法检测小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实时定量RT-q PCR测定法检测肝组织中白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FCM)观察脾脏Th1(IFN-γ)/Th2(IL-4)细胞的变化;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Th1/Th2转录因子T-bet/GATA-3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LT、AST、TBIL明显升高,小鼠肝组织病理损伤严重,肝细胞大量坏死、凋亡,表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六味五灵片低、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ALT、AST、TBIL的水平明显降低;脾脏中Th1细胞减少,Th2细胞增多。肝组织中IL-12、IFN-γ、TNF-α的mRNA表达下降,IL-4、IL-10的mRNA表达上升,GATA-3蛋白表达上调,T-bet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六味五灵片通过调节Th1/Th2的平衡,保护Con A诱导的急性免疫性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五灵片 CONA 急性免疫性肝损伤 th1/th2免疫平衡 保肝 T-BET/GATA-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炎康泰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T-bet/GATA3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张程斐 王明慧 +5 位作者 孙伯菊 吴悠 秦帅 吴丽丽 秦灵灵 刘铜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437-3442,共6页
目的观察甲炎康泰(JYKT)复方颗粒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utoimmune thyroiditis,AIT)大鼠Th1/Th2细胞转录因子T-bet/GATA3的影响。方法50只Lewis大鼠,雌性,每组1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JYKT低、中、高剂量组。模型组与给药组... 目的观察甲炎康泰(JYKT)复方颗粒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utoimmune thyroiditis,AIT)大鼠Th1/Th2细胞转录因子T-bet/GATA3的影响。方法50只Lewis大鼠,雌性,每组1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JYKT低、中、高剂量组。模型组与给药组大鼠皮下多点注射猪甲状腺球蛋白和弗化剂的方法建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AIT大鼠),大鼠造模6周后,正常、模型组大鼠每日予以0.9 mL/100 g双蒸水,中药组大鼠予以同体积药物混悬液连续8周。给药结束后RT-PCR检测各组大鼠脾脏中T-bet、GATA3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脾脏中T-bet、GATA3的蛋白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甲状腺组织T-bet、GATA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bet、GATA3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甲炎康泰低、中、高剂量组T-bet、GATA3 mRNA及蛋白均下降(P<0.05,P<0.01)。结论T-bet/GATA3是影响Th1/Th2平衡的关键转录因子,甲炎康泰可调控T-bet/GATA3表达,从而影响了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炎康泰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th1/th2细胞免疫平衡 转录因子T-bet/GATA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味消风颗粒药效学实验研究及机制探讨
8
作者 赵静 张翼 +3 位作者 王健 王帅 殷紫 贾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0期2315-2317,共3页
目的:观察六味消风颗粒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的疗效及其探讨其免疫学作用机制。方法:用二硝基氯苯(DNCB)建立小鼠慢性ACD模型,观察六味消风颗粒对小鼠耳肿胀、耳厚度差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慢性ACD... 目的:观察六味消风颗粒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的疗效及其探讨其免疫学作用机制。方法:用二硝基氯苯(DNCB)建立小鼠慢性ACD模型,观察六味消风颗粒对小鼠耳肿胀、耳厚度差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慢性ACD小鼠血清中的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含量;采用透射电镜检测六味消风颗粒对慢性ACD小鼠耳组织棘细胞形态及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六味消风颗粒可明显改善DNCB引起的慢性ACD模型小鼠的耳部肿胀,抑制慢性ACD模型小鼠血清中IFN-γ水平,提高IL-4含量,并可以减轻慢性ACD模型小鼠棘细胞形态学变化程度。结论:六味消风颗粒对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药理学机制与其抗炎、调节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消风颗粒 ACD 细胞因子 thl/th2免疫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茶调散对变应性鼻炎小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任孟月 肖颖 +1 位作者 唐铭蔚 王宓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014-4018,共5页
目的探讨川芎茶调散对变应性鼻炎小鼠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地塞米松,0.05 mg/mL)及川芎茶调散低、中、高剂量组(0.25、0.5、1 g/mL),通过腹腔注射卵清蛋白(OVA)致敏加滴鼻激发制备小鼠变应性鼻... 目的探讨川芎茶调散对变应性鼻炎小鼠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地塞米松,0.05 mg/mL)及川芎茶调散低、中、高剂量组(0.25、0.5、1 g/mL),通过腹腔注射卵清蛋白(OVA)致敏加滴鼻激发制备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给药组灌胃相应药物,连续2周,灌胃后30 min给予4%OVA滴鼻刺激,末次滴鼻后,观察30 min内小鼠挠鼻及喷嚏次数。小鼠摘眼球取血,取鼻黏膜,制备苏木素-伊红和过碘酸雪夫染色切片。ELISA法检测血清中OVA-sLgE水平,RT-qPCR法检测鼻黏膜IL-6、IL-1β、IL-4、IFN-γ、T-bet、GATA3、STAT 1、STAT 6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喷嚏和挠鼻次数增多(P<0.01),出现严重鼻黏膜组织间水肿、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杯状细胞增生,OVA-sIgE水平和IL-6、IL-1β、IL-4、GATA-3、STAT 6 mRNA表达升高(P<0.01),IFN-γ、T-bet、STAT 1 mRNA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川芎茶调散中、高剂量组均可改善上述指标(P<0.05,P<0.01)。结论川芎茶调散可有效改善OVA所致小鼠变应性鼻炎,可能是通过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回调Th1/Th2漂移,从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茶调散 变应性鼻炎 th1/th2免疫平衡 JAK/STA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