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4c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调节灵敏度的变化
1
作者 周京 蒋浩 +4 位作者 龙秀 龙秋蓉 石昕 陈芷璿 谷浩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2-527,共6页
目的利用新型智能翻转拍检测V4c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调节灵敏度的变化。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行V4c型ICL植入术并完成随访的高度近视患者40例80眼... 目的利用新型智能翻转拍检测V4c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调节灵敏度的变化。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行V4c型ICL植入术并完成随访的高度近视患者40例80眼。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视力,采用iFLIP翻转拍测量单眼、双眼调节灵敏度、调节时间、放松时间。结果单眼、双眼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裸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眼及双眼调节灵敏度随术后时间的延长均逐渐升高,但幅度逐渐减小,逐渐趋于平稳。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单眼调节灵敏度分别为(7.99±3.42)、(10.19±4.25)、(12.03±4.24)、(13.10±4.66)、(13.64±4.40)cpm,双眼调节灵敏度分别为(9.01±3.63)、(9.56±3.38)、(11.58±4.00)、(13.31±3.64)、(14.03±3.72)cpm,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02、14.46,均P<0.001),其中术后不同时间点单眼调节灵敏度均较术前升高,术后1、3、6个月均较术后1周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3、6个月双眼调节灵敏度较术前和术后1周升高,术后3、6个月较术后1个月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术后时间延长,单眼和双眼调节时间和放松时间均逐渐缩短,但幅度逐渐减小,逐渐趋于平稳。术后不同时间点单眼调节时间和放松时间均较术前缩短,术后1、3、6个月单眼调节时间较术后1周缩短,术后3、6个月单眼调节时间较术后1个月缩短,术后3、6个月单眼放松时间较术后1周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3、6个月双眼调节时间均较术前和术后1周缩短,术后3、6个月均较术后1个月缩短,术后不同时间点双眼放松时间均较术前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CL植入术后裸眼视力、调节灵敏度、调节时间、放松时间较术前明显改善,并随时间推移逐渐趋于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调节 屈光手术 智能翻转拍 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调节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traflex KH-3500型可调节性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眼调节力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静华 张远平 +3 位作者 赵学英 查旭 刘杰 李洪英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5-157,160,共4页
目的研究植入式TetraflexKH-3500型可调节性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的调节能力。方法24例(32眼)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植入Tetraflex KH-3500型可调节性后房型IOL做为试验组,26例(32眼)植入AMOSI40NB单焦点IOL做为... 目的研究植入式TetraflexKH-3500型可调节性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的调节能力。方法24例(32眼)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植入Tetraflex KH-3500型可调节性后房型IOL做为试验组,26例(32眼)植入AMOSI40NB单焦点IOL做为对照组。观察患者术后的裸眼远、近视力,矫正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调节幅度。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2组患者的裸眼远视力、矫正远视力、矫正近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试验组的裸眼近视力和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移近法测得试验组调节幅度为(1.81±0.19)D,对照组调节幅度为(0.67±0.15)D,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试验组调节幅度为(1.64±0.20)D,对照组调节幅度为(0.49±0.15)D,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etraflex KH-3500型可调节性后房型IOL可明显提高近视力,使白内障患者术后获得一定的调节力,但是在术后6个月时,患者的调节幅度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人工晶状体 tetraflex KH-3500型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线追迹法对Tetraflex调节型人工晶状体的表观调节 被引量:1
3
作者 史鹏飞 尚庆丽 +2 位作者 张斌 马景学 苏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44-646,共3页
目前,白内障手术已进入屈光手术时代,如何能在获得良好远视力的同时改善白内障患者术后的近视力,从而使其拥有部分调节功能,成为医患双方共同的目标。理论上,单焦点IOL眼是没有调节力的,自Sugitani等[1]在1979年首次报道了IOL眼的伪调... 目前,白内障手术已进入屈光手术时代,如何能在获得良好远视力的同时改善白内障患者术后的近视力,从而使其拥有部分调节功能,成为医患双方共同的目标。理论上,单焦点IOL眼是没有调节力的,自Sugitani等[1]在1979年首次报道了IOL眼的伪调节力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 人工晶状体 光线追迹 白内障手术 白内障患者 屈光手术 医患双方 I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焦点、可调节和单焦点人工晶状体临床视觉质量的观察 被引量:13
4
作者 郑登易 叶剑 谭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4-357,共4页
目的比较植入多焦点(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es,MIOL)、可调节(accommodative intraocular lens,AIOL)和单焦点(monofocal/single focus intraocular lens,SIOL)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采用同期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0... 目的比较植入多焦点(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es,MIOL)、可调节(accommodative intraocular lens,AIOL)和单焦点(monofocal/single focus intraocular lens,SIOL)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采用同期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期间,在本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分别植入3种人工晶状体,其中多焦点ZMA00组30例(43只眼),可调节FLEX组33例(49只眼),单焦点AKROS组32例(47只眼)。术后1 d,1、3个月随访,测定患者裸眼及矫正远视力、矫正远视力下近视力及中视力;离焦法测伪调节力;MFVA-100多功能视力检测仪测量对比敏感度视力,并问卷调查其脱镜率。结果裸眼远视力ZMA00组和FLEX组略高于AKRO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远视力3组无明显差异(P>0.05);矫正远视力下中视力,ZMA00和FLEX组均明显优于AKROS组(P<0.05),但ZMA00和FLEX 2组间无差异(P>0.05);矫正远视力下近视力及人工晶体眼伪调节力均表现为ZMA00组最佳,FLEX组次之,AKROS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镜率ZMA00组86.7%(26/30),FLEX组63.6%(21/33),均优于AKROS组18.8%(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百分比对比度下,3组患者的对比敏感度视力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3种人工晶状体均可获得较好的远视力,但多焦点和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均拥有更佳的远、中、近视力及较高的调节力和脱镜率。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未带来对比敏感度的缺失,且在近视力及伪调节力方面,比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具有更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可调节人工晶状体 单焦点人工晶状体 调节 对比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与可调节型人工晶状体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田亚宾 马忠旭 +1 位作者 黄婉荣 马瑶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57-1160,共4页
目的对比植入非对称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MIOL;SBL-3)与可调节型IOL(accommodating IOL,AIOL;Tetraflex HD)后的视觉质量。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在我院诊断为单纯性白内障,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 目的对比植入非对称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MIOL;SBL-3)与可调节型IOL(accommodating IOL,AIOL;Tetraflex HD)后的视觉质量。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在我院诊断为单纯性白内障,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的患者26例(38眼)为研究对象,其中植入SBL-3 MIOL者18眼为MIOL组,植入Tetraflex HD AIOL者20眼为AIOL组。术后1个月、3个月分别检查患者裸眼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近视力及远视力矫正下近视力,3个月时使用视觉质量分析系统评估患者斯特列尔比率、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cutoff)值及客观调节幅度。采用SPSS 18.0分析数据。结果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间裸眼远视力及最佳矫正远、近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MIOL组裸眼近视力及远视力矫正下近视力分别为(0.245±0.079)log MAR、(0.279±0.074)log MAR,均优于AIOL组的(0.303±0.094)log MAR和(0.339±0.077)log MA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时,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测得MIOL组和AIOL组斯特列尔比率值分别为0.19±0.29和0.15±0.05,客观调节幅度分别为(2.72±0.49)D和(2.19±0.49)D,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非对称区域折射型MIOL与AIOL在视觉质量方面具有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可调节人工晶状体 非对称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视觉质量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全程视力和拟调节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6
作者 吴杰 朱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72-575,共4页
目的对比AcrySof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和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早期临床疗效及拟调节力。方法选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38例158眼,根据植入的人工晶状体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 目的对比AcrySof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和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早期临床疗效及拟调节力。方法选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38例158眼,根据植入的人工晶状体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73眼,植入AcrySof ReSTOR SN6AD1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对照组78例85眼,植入AcrySof Natural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比较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两组患者的裸眼及最佳矫正远、中、近视力,并对比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拟调节力和生活质量调查评分。结果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两组患者均能获得满意的远视力,观察组裸眼中视力分别为0.49±0.19、0.72±0.21、0.77±0.23,对照组分别为0.24±0.21、0.27±0.22、0.28±0.2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裸眼近视力观察组分别为0.47±0.20、0.70±0.22、0.80±0.24,对照组分别为0.21±0.23、0.23±0.19、0.26±0.1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的裸眼远视力及最佳矫正远、中、近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视远拟调节力和视近拟调节力分别为(2.56±0.82)D、(3.19±1.13)D,对照组分别为(0.87±0.57)D、(1.03±0.59)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患者VF-14量表评分和视近时戴镜评分分别为(92.21±4.22)分、(4.23±0.85)分,对照组分别为(71.23±3.96)分、(2.01±0.7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能够帮助患者获得全程视力,解决单焦点人工晶状体视中、视近的不足,改善拟调节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单焦点人工晶状体 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琳 李筱荣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3期231-233,共3页
具有调节能力的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可为白内障患者提供较好的全程视力。目前主要的3种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已被临床证实有一定的调节功能。用于检测白内障患者术后调节力的方法也逐渐增多,并各有其优势及局限性。本文就以上内容做一综述。
关键词 白内障 调节 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和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远平 查旭 +1 位作者 赵学英 李静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8-179,185,共3页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植入Array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和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后的调节能力。方法26例(4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植入的人工晶状体的种类不同分为2组:Array组:14例20眼...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植入Array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和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后的调节能力。方法26例(4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植入的人工晶状体的种类不同分为2组:Array组:14例20眼,植入Array多焦点人工晶状体;1cu组:12例20眼,植入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分别于术后3个月、18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远视力、35cm处最佳矫正远视力基础上获得的近视力及调节幅度。结果术后3个月时,2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远视力、35cm处最佳矫正远视力基础上获得的近视力及调节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8个月时,Array组患者的35cm处最佳矫正远视力基础上获得的近视力为0.36±0.12,优于1cu组的0.28±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P<0.05);Array组的调节幅度为(1.39±0.40)D,大于1cu组的(0.87±0.30)D,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65,P<0.001)。术后18个月时,Array组患者的35cm处最佳矫正远视力基础上获得的近视力及调节幅度与术后3个月(0.35±0.10,1.31D±0.50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1cu组患者的35cm处最佳矫正远视力基础上获得的近视力及调节幅度与术后3个月(0.38±0.11,1.44D±0.40D)相比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均为P<0.05)。结论植入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或Array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均能为患者提供较好的近视力及调节能力,但植入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患者的远期调节能力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 调节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发性白内障治疗前后对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姝燕 张敏 +1 位作者 杜驰 温秀媚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7-380,共4页
背景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使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1CUAIOL)的拟调节力及远近视功能明显下降,影响其远期临床效果。目前国内外关于后发性白内障对IOL眼内移动度的影响及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是否可恢复IOL眼内移动度的研究报道较... 背景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使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1CUAIOL)的拟调节力及远近视功能明显下降,影响其远期临床效果。目前国内外关于后发性白内障对IOL眼内移动度的影响及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是否可恢复IOL眼内移动度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后发性白内障及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对1CUAIOL眼内移动度的影响。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试验设计。收集因单纯性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联合1CUAIOL植入术后发生后发性白内障者20例24眼,分别于IOL植入术后3个月、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前1d、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检测术眼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DCNVA),并用IOLMaster检测10g/L匹罗卡品滴眼液点眼前及点眼后的前房深度,计算其差值作为IOL的眼内移动度。比较上述3个时间点IOL的眼内移动度变化,评价后发性白内障及激光治疗对1CUAIOL眼内移动的影响。结果1CUAIOL植入术后3个月IOL的眼内移动度为(0.44±O.21)mm,发生后发性白内障后,术眼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前1dIOL的眼内移动度为(0.27±0.11)mm,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3个月IOL的眼内移动度为(0.34±0.10)mm,3个时间点间IOL的眼内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80,P=0.001),与IOL植入术后3个月比较,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前1dIOL的眼内移动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与后囊膜切开术前1d相比,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3个月IOL的眼内移动度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1CUAIOL植入术后3个月术眼DCNVA为(3.1±O.9)J,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前1d为(6.2±0.8)J,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3个月为(3.4±O.7)J,3个时间点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0。270,P=0.000),其中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前1d术眼DCNVA明显低于IOL植入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后囊膜切开术前1d相比,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3个月术眼DCNVA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OL植入术后3个月、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前1d、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3个月DCNVA与1CUAIOL的眼内移动度均无显著的相关性(r,=-0.150,P1=0.486;r2=-0.320,P:=0.122:r3=-0.100,P3=0.633)。结论后发性白内障使1CUAIOL的眼内移动度明显下降,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对IOL的移动度并无明显影响,但术后术眼仍可恢复较好的视近功能,可能与多种因素产生的拟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性白内障 可调节人工晶状体 ND YAG激光 后囊膜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光可调节型人工晶状体眼调节幅度的计算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0
作者 金海鹰 郭海科 张洪洋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32-935,共4页
目的推导计算双光可调节型人工晶状体(DO-AIOL)植入术后眼调节幅度(AA)的数学公式,分析影响人工晶状体眼AA的相关因素。方法根据高斯近轴光学理论推导得出计算AA的数学计算公式,以眼轴长(AL)、角膜屈光力(K)、DO-AIOL两个光学部的屈光力... 目的推导计算双光可调节型人工晶状体(DO-AIOL)植入术后眼调节幅度(AA)的数学公式,分析影响人工晶状体眼AA的相关因素。方法根据高斯近轴光学理论推导得出计算AA的数学计算公式,以眼轴长(AL)、角膜屈光力(K)、DO-AIOL两个光学部的屈光力(IOL1IMP,IOL2IMP)、人工晶状体(IOL)的有效位置(ELP)、IOL光学部的移动量(ΔELP)、DO-AIOL两个光学部的距离(d)、DO-AIOL两个光学部距离的变化量(Δd)计算AA,分析以上各参数对AA的影响。结果双光可调节IOL眼AA与AL、IOL2IMP及两个光学部的距离不相关。在IOL1IMP=32D,ELP=4mm,ΔELP=1mm,Δd=1mm时,DO-AIOL可为任意眼轴长患者提供的AA为2.49D。AA为IOL1IMP的二次函数,AA随IOL1IMP的增大而增大,表明通过增大IOL1IMP可获得较大的AA。AA为K的二次函数,AA随角膜屈光力的增大而增大。AA与ELP呈负相关,与ΔELP、Δd呈正相关,与两个光学部的距离无关,对于DO-AIOL设计的改进具有指导意义。结论研究推导得出计算双光可调节IOL眼的AA的数学公式,AA受IOL1、K、ELP、ΔELP、Δd等多因素影响,不受AL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光可调节人工晶状体 人工晶状体 调节幅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眼的波前像差及拟调节力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璐 黄振平 +1 位作者 薛春燕 蒋峰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66-669,共4页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非球面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植入术后患者的波前像差及拟调节力。方法将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且年龄45~70岁的36例50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MIOL组患者17例25眼植入AcrysofReSTOR...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非球面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植入术后患者的波前像差及拟调节力。方法将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且年龄45~70岁的36例50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MIOL组患者17例25眼植入AcrysofReSTORMIOL,单焦点人工晶状体(SIOL)组患者19例25眼植入AcrysofSIOL。术后3个月检查裸眼及矫正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DCNVA)、波前像差、调制传递函数(MTF)、拟调节力,并比较脱近用镜率。结果术后3个月,2组患者术后裸眼远视力和最佳矫正远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OL组术后裸眼近视力和DCNVA明显优于SIOL组(P<0.05);球面像差ZernikeC12、4阶高阶像差及总体高阶像差比较MIOL组与SIOL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TF值在各空间频率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近拟调节力:MIOL组为(0.925±0.549)D,SIOL组为(0.390±0.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近用镜率:MIOL组(80%)优于SIOL组(24%)(P=0.000)。结论 ReSTOR衍射型MIOL眼能提供良好的远近视力,拟调节幅度较SIOL大,能有效改善白内障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 人工晶状体 波前像差 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远、近视力
12
作者 赵刚平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9期690-690,共1页
关键词 眼内人工晶状体 可调节 近视力 患者 亲水性丙烯酸酯 医师评价 随访观察 白内障 眼外科 英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对不同年龄段人工晶状体眼伪调节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红 陈彬川 +2 位作者 王永成 薛晓乐 赵焕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8-460,共3页
目的研究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对不同年龄段人工晶状体眼伪调节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56例(60眼),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0例、对照组26例),每组各30眼。试验... 目的研究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对不同年龄段人工晶状体眼伪调节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56例(60眼),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0例、对照组26例),每组各30眼。试验组术后应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和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滴眼,每天3~4次;对照组术后仅使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滴眼,每天3~4次。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4周检查患者的裸眼远视力、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矫正状态下的近视力,应用负镜片法测量人工晶状体眼的调节幅度,并对各项指标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各年龄段人工晶状体眼术后4周的最佳矫正远视力为0.83±0.19,对照组最佳矫正远视力为0.81±0.1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为0.31±0.05,对照组的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为0.20±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试验组各年龄段的人工晶状体眼的伪调节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试验组各年龄段人工晶状体眼的伪调节力的影响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r=-0.312)。结论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可以增加人工晶状体眼的有效伪调节力,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对人工晶状体眼的伪调节力的影响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 年龄 人工晶状体 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患者对比敏感度视觉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Luay Radi Hasan Tayeh 陈伟蓉 林振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3-54,58,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患者对比敏感度视觉恢复的影响,并分析相关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8例(96只眼)白内障患者。其中38例46只眼行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可调节...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患者对比敏感度视觉恢复的影响,并分析相关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8例(96只眼)白内障患者。其中38例46只眼行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为研究组),40例50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矫正远、近视力,屈光度数,对比敏感度的变化以及并发症数量。结果两组治疗后矫正近、远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敏感度视觉检查结果显示,研究组有32例34只眼对比敏感度曲线在参考范围内;对照组29例32只眼对比敏感度曲线在正常范围内。研究组在高频段对比敏感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比较虹膜色素播散(13.15%vs.7.50%)、角膜内皮褶皱(18.42%vs.10.00%)、瞳孔变形(18.42%vs.5.00%)、角膜水肿(23.68%vs.7.50%)、前房纤维性渗出(21.05%vs.5.00%)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患者对比敏感度视觉具有一定调节作用,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术 可调节人工晶状体 对比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长深度扫描OCT测量人工晶状体眼调节下眼轴变化的重复性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磾 邵一磊 +5 位作者 袁一民 陈绮 冷林 陈鼎 吕帆 沈梅晓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23-1027,共5页
背景调节是指人眼为看清近物改变屈光力的能力,调节过程中眼轴长度(AL)的变化一直是研究难点。目的本研究中利用超长深度扫描OCT(UL—OCT)对人工晶状体(IOL)眼调节下AL变化的重复性进行评价,为研究眼轴变化与眼调节的关系提供... 背景调节是指人眼为看清近物改变屈光力的能力,调节过程中眼轴长度(AL)的变化一直是研究难点。目的本研究中利用超长深度扫描OCT(UL—OCT)对人工晶状体(IOL)眼调节下AL变化的重复性进行评价,为研究眼轴变化与眼调节的关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纳人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白内障摘出联合单焦点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2例20眼,年龄56~84岁,平均(69.9±7.6)岁,用自主研发的UL—OCT经瞳孔对放松状态或调节状态下的全眼图像进行拍摄。uL—OCT光源中心波长为840nm,轴向分辨率为7μm,扫描深度为37.71mm(空气中),采用自主开发设计软件对所得图像进行分析计算,获得中央角膜厚度(CCT)、前房深度(ACD)、IOL厚度、玻璃体深度(VL)及AL,放松状态下和调节状态下均测量2次,计算2次测量的重复性系数(COR)百分比;采用Bland—Ahman一致性检验分析重复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调节放松状态下2次重复测量的AL平均值为(23.241±0.882)mm,重复测量的差值为(-0.008±0.026)mm,2次重复测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3);调节状态下2次重复测量的AL平均值为(23.274±0.889)mm,重复测量的差值为(0.002±0.028)mm,2次重复测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4)。调节过程中,AL较放松状态下增加约(32±35)μm。COR数值在放松状态和调节状态分别为0.222和0.240,COR%分别为1.03%和0.96%。一致性检验显示,各参数2次重复测量95%LoA范围较窄,一致性良好。结论UL—OCT重复测量CCT、ACD、IOL厚度、VL及AL的可重复性良好,是观察IOL眼AL随调节变化的有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测量 人工晶状体 调节 眼轴长度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宪巍 何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1CU(德国HumanOptics公司)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UY型(日本HOYA公司)传统单焦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效果之间的差异。方法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18例20眼患者1CU...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1CU(德国HumanOptics公司)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UY型(日本HOYA公司)传统单焦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效果之间的差异。方法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18例20眼患者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及20例20眼患者UY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周、1个月时,患者等效球镜、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近视力(35cm)及矫正远视力的近视力(35cm)、主观调节近点、10g.L-1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30min后利用A型超声波测量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变化等多项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术后1个月时利用主观调节近点测定的调节幅度1CU组均值为(1.88±0.60)D,对照组均值为(1.02±0.46)D,组间调节幅度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利用ACD减少值测定的调节幅度分别为1CU组(1.31±0.36)D,对照组(0.23±0.16)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2组其他指标间比较,除术后等效球镜、裸眼远视力及最佳矫正远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相对于传统单焦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具有更高调节力、更佳的近视力,同时也具有良好的远视力。但术后调节幅度有限,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 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形态学角度评价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
17
作者 冷林 陈绮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37-1042,共6页
模拟人眼调节功能的可调节人工晶状体(AIOL)可为白内障患者术后提供远、中和近距离连续的清晰视觉。然而,临床工作和研究发现,部分术前评估良好的患者即使植入AIOL,其近视力仍不佳,或即使植入初期效果良好,但拟调节效果随植入时... 模拟人眼调节功能的可调节人工晶状体(AIOL)可为白内障患者术后提供远、中和近距离连续的清晰视觉。然而,临床工作和研究发现,部分术前评估良好的患者即使植入AIOL,其近视力仍不佳,或即使植入初期效果良好,但拟调节效果随植入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因此,AIOL是否能够像设计者最初的设计理念那样发挥调节效果仍存争议。临床大多采用近视力、主客观调节幅度等指标来评价AIOL的临床疗效,但由于受到伪调节等因素的影响,它们并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其重建人眼调节功能的实际效果。随着眼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从形态学角度评价AIOL调节效果得以实现。本文就国内外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几种AIOL在眼内调节过程中的形态学参数改变特征进行综述,以帮助了解其实际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可调节 调节 形态学 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可调节人工晶状体临床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18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11期874-874,共1页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人工晶状体 可调节 临床 大酒店 深圳市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可调节人工晶体1CU改善白内障患者术后远近视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祁勇军 梁凤鸣 +2 位作者 杨旸 邓建华 谢晓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0-232,共3页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与传统单焦后房型UV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效果之间的差异。方法:39例患者(40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植入德国HumanOptics公司1CU人工晶体(1CU组);对照组20例患者(20只眼)...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与传统单焦后房型UV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效果之间的差异。方法:39例患者(40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植入德国HumanOptics公司1CU人工晶体(1CU组);对照组20例患者(20只眼)植入德国Acry.Tec公司53N型人工晶体。观察患者术后1、6、12、18个月术眼的调节幅度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无手术并发症,1CU组在1年内有2例后发障,行YAG激光截后囊;采用动态视网膜验光法测量术后1CU组在1、6、12、18个月的调节幅度为(2.23±0.45)、(1.96±0.44)、(1.74±0.41)、(1.61±0.42)D,而对照组的调节幅度为(1.00±0.33)、(0.71±0.27)、(0.21±0.16)、(0.19±0.24)D,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1CU晶体可为患者提供较好的远近视力调节幅度,虽然随着时间推移,调节幅度会逐渐减弱,但仍不失为白内障患者的一个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晶状体 人工 可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调节性晶体术后效果比较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Luay Radi Hasan Tayeh 陈伟蓉 林振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75-1378,共4页
目的:比较Tetraflex和1-CU可调节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植入人工晶体患者,分别分组为1-CU组和Tetraflex组。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行眼科检查,检查裸眼... 目的:比较Tetraflex和1-CU可调节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植入人工晶体患者,分别分组为1-CU组和Tetraflex组。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行眼科检查,检查裸眼远视力及最佳矫正远视力、近视力及远视力矫正后的近视力,采用主观移近法和动态检影法测量调节力。结果:最佳矫正远视力于1周、1个月、3个月时2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最佳矫正远视力也越来越好。2组患者裸眼近视力以及最佳远矫正视力下的近视力在3个月时均呈现下降趋势(P<0.05)。1-CU组于1周、1个月和3个月时的裸眼远视力均高于Tetraflex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traflex组于1周、1个月和3个月时的裸眼近视力均高于1-CU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类型人工晶体均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Tetraflex型可提供患者更好的裸眼近视力,1-CU型可提供患者更好的裸眼远视力。两型人工晶体均可增加患者假晶体眼的伪调节力,改善患者的主观视功能。然而,对于可调节晶状体的远期效果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 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