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连续纤维复合筋珊瑚混凝土梁式拉拔粘结应力分布研究
1
作者 王磊 余涵 +3 位作者 章明明 谷健 卢家慧 朱得祥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61-2469,2489,共10页
为探究钢-连续纤维复合筋(SFCB)在珊瑚混凝土中的粘结应力分布,使用梁式拉拔试验方法,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筋和不同直径SFCB珊瑚混凝土进行拉拔,并采用光纤Bragg光栅(FBG)传感技术对筋材应力分布变化动态监测。研究结果表明:SFC... 为探究钢-连续纤维复合筋(SFCB)在珊瑚混凝土中的粘结应力分布,使用梁式拉拔试验方法,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筋和不同直径SFCB珊瑚混凝土进行拉拔,并采用光纤Bragg光栅(FBG)传感技术对筋材应力分布变化动态监测。研究结果表明:SFCB直径和钢芯直径均会影响荷载-滑移曲线形状;箍筋对筋材初始粘结刚度和SFCB纤维层加载端应变有明显提升;箍筋一定程度可以增强螺纹钢芯的粘结,对光圆钢芯粘结影响不大;SFCB屈服后的粘结应力分布与屈服前有明显差异,钢芯屈服后应力传递现象更明显;由于钢芯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在相同荷载下SFCB纤维层粘结段各处粘结应力均要大于CFRP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CB 珊瑚混凝土 梁式拉拔试验 粘结应力分布 SFCB应变 光纤光栅传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视域下数字孪生技术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徐丹凤 陈冰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3期132-134,共3页
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数学建模和仿真,将真实物理系统与数字技术相结合,以实现系统的监测、分析和优化。机械制图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一门互动性和实验性较强的综合性课程。该文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对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 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数学建模和仿真,将真实物理系统与数字技术相结合,以实现系统的监测、分析和优化。机械制图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一门互动性和实验性较强的综合性课程。该文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对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进行优化,通过模拟和仿真,学生可以观察不同因素对系统行为的影响,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机械工程的基本原理,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课程。通过实践测试可知,优化后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教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技术 机械制图 机械工程教育 理论知识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泡水对泡沫沥青粘聚/粘附性的多尺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培研 刘圣洁 +1 位作者 李晓超 曾俐豪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7-261,共5页
综合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水煮法实验、表面自由能实验和拉拔实验等宏微观方法,研究发泡水对沥青粘聚和粘附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分子尺度上水分子排斥沥青分子,从而削弱沥青间界面能量;宏观尺度发现泡沫沥青与集料的抗水煮剥落性有... 综合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水煮法实验、表面自由能实验和拉拔实验等宏微观方法,研究发泡水对沥青粘聚和粘附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分子尺度上水分子排斥沥青分子,从而削弱沥青间界面能量;宏观尺度发现泡沫沥青与集料的抗水煮剥落性有所降低,发泡水对沥青的粘聚及粘附性不利,且发泡水越多对沥青的粘聚和粘附性损害越明显。泡沫沥青界面能与其粘聚和粘附性能具有高度相关性,可从宏观尺度和微观分子尺度解释发泡水对泡沫沥青粘聚/粘附性的多尺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沥青 分子模拟 水煮法实验 表面自由能实验 拉拔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前车门加强板冲压工艺设计及成形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万志远 倪传东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77,共7页
针对汽车前车门加强板变形复杂、材料流动不易控制、成形开裂等问题,首先分析了汽车前车门加强板结构特点,确定了“一模两件”的总体成形方案,并详细设计了拉延成形、修边-冲孔-整形、修边-侧冲和侧修边-侧冲孔-冲孔-切断的成形过程。... 针对汽车前车门加强板变形复杂、材料流动不易控制、成形开裂等问题,首先分析了汽车前车门加强板结构特点,确定了“一模两件”的总体成形方案,并详细设计了拉延成形、修边-冲孔-整形、修边-侧冲和侧修边-侧冲孔-冲孔-切断的成形过程。其次以材料减薄率为切入点,采用数值模拟探究了压边力、模具间隙和冲压速率对零件成形质量的影响规律,预测了零件开裂的位置和程度,得到了较为优异的工艺参数:压边力控制在400 kN以内,模具间隙不小于1.10 mm,冲压速率不高于3000 mm·s^(-1)。最后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得到了各因素各水平最大减薄率平均值,计算出压边力、模具间隙和冲压速率这三者的极差分别为3.223%、1.489%和0.763%。基于分析结果得到了压边力300 kN,模具间隙1.15 mm,冲压速率3000 mm·s^(-1)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并进行了生产试验验证,制出了合格成形零件实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车门加强板 工艺设计 最大减薄率 拉深模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矿作用下改性尾砂覆盖层颗粒磨蚀性实验研究
5
作者 张亚宾 黄琛泷 +3 位作者 马姣阳 陈超 李胜辉 陈丽媛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29,共6页
作为覆盖层的改性尾砂损耗程度对露天转地下矿山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为此,依托庙沟铁矿露天转地下矿山回采条件,采用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改性尾砂作为覆盖层在放矿过程中的运动规律与磨蚀性。实验结果表明:受侧面墙体限制的左右区域的... 作为覆盖层的改性尾砂损耗程度对露天转地下矿山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为此,依托庙沟铁矿露天转地下矿山回采条件,采用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改性尾砂作为覆盖层在放矿过程中的运动规律与磨蚀性。实验结果表明:受侧面墙体限制的左右区域的改性尾砂颗粒,其整体运移要比中间区域的改性尾砂颗粒整体运移量大;在放矿过程中改性尾砂颗粒的质量损失与其运移距离成正比;根据区域初始总质量、放矿循环数与放矿后的区域质量拟合得到放矿循环数与放矿后改性尾砂颗粒整体质量的关系式,由此得到了改性尾砂颗粒磨蚀性在前三个循环放矿过程中不断降低,之后其磨蚀性相对稳定的结论。研究成果对覆盖层磨蚀导致的安全问题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层 露天转地下 放矿 模型试验 改性尾砂 磨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弯曲半径管材绕弯成形壁厚增厚行为预测
6
作者 万涛 方军 +3 位作者 尚文瑄 向军淮 鲁世强 王克鲁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33,共8页
为了有效预测和控制0Cr21Ni6Mn9N高强不锈钢管小弯曲半径绕弯成形壁厚增厚行为,实现精确绕弯成形,基于所建立的可靠的有限元模型,并结合正交试验,研究了工艺参数对高强不锈钢管小弯曲半径绕弯成形壁厚增厚影响的显著性及规律。结果表明... 为了有效预测和控制0Cr21Ni6Mn9N高强不锈钢管小弯曲半径绕弯成形壁厚增厚行为,实现精确绕弯成形,基于所建立的可靠的有限元模型,并结合正交试验,研究了工艺参数对高强不锈钢管小弯曲半径绕弯成形壁厚增厚影响的显著性及规律。结果表明:影响壁厚增厚的显著性工艺参数依次为:管材与防皱块间隙C_(w)、管材与压块间隙C_(p)、管材与防皱块摩擦因数f_(w)、管材与芯棒间隙C_(m)和芯棒伸出量e;壁厚增厚率随着C_(w)、C_(p)和e的增加而减小,随着f_(w)和C_(m)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建立了最大壁厚增厚率与显著性工艺参数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其预测结果与正交试验结果之间的最大相对误差为4.20%,可用于快速准确地预测高强不锈钢管小弯曲半径绕弯成形壁厚增厚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不锈钢管 小弯曲半径 绕弯成形 壁厚增厚 有限元模拟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型框类零件双向拉深成形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雷青哲 王悉颖 +3 位作者 姜涛 周健 段崇 翟攀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5,共8页
针对U型框类零件成形质量不稳定、修整手工量大等问题,通过对零件结构的分析研究,借助CATIA对其进行了工艺补充面设计,并借助数值模拟对成形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了双向拉深成形工艺,设计了一种特有传力方式的双向拉深模具结构;选取凸凹... 针对U型框类零件成形质量不稳定、修整手工量大等问题,通过对零件结构的分析研究,借助CATIA对其进行了工艺补充面设计,并借助数值模拟对成形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了双向拉深成形工艺,设计了一种特有传力方式的双向拉深模具结构;选取凸凹模间隙、摩擦因数、压边力及拉深速度4个因素为优化变量,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即压边力大小为30 kN、摩擦因数为0.1、凸凹模间隙为1.6 mm、拉深速度为6000 mm·s^(-1);最后针对拉深后回弹现象,对校正模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并修整。生产试验表明,此模具结构可以很好地改善零件成形质量,提高效率并满足生产及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型框类零件 数值模拟 双向拉深成形 正交试验 拉深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和BP神经网络的轧制差厚板筒形件充液拉深成形性能预测
8
作者 张华伟 李渊 吴佳璐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6-80,共5页
将充液拉深工艺引入轧制差厚板的成形过程中,以解决其在传统拉深工艺中的缺陷问题。基于LS-DYNA完成了差厚板筒形件充液拉深成形仿真,并通过正交试验讨论了不同工艺参数对差厚板成形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对差... 将充液拉深工艺引入轧制差厚板的成形过程中,以解决其在传统拉深工艺中的缺陷问题。基于LS-DYNA完成了差厚板筒形件充液拉深成形仿真,并通过正交试验讨论了不同工艺参数对差厚板成形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对差厚板的充液拉深成形性能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差厚板筒形件充液拉深成形性能的因素依次为摩擦因数、薄侧压边力、厚侧压边力、厚侧液池压力、薄侧液池压力,即摩擦因数影响最大、液池压力影响最小,基于正交试验分析结果建立了BP神经网络模型对差厚板筒形件充液拉深成形性能进行预测,获得了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制差厚板 充液拉深 厚度减薄率 过渡区移动量 BP神经网络 正交试验 筒形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压自适应锚索锚固性能及其在软岩隧道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李海波 郭鸿雁 +1 位作者 储亮 龙茜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0期227-232,共6页
软岩隧道围岩自稳能力差、变形扩容效应显著,软岩大变形灾害是隧道施工过程中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传统锚杆在软岩隧道中锚固效果不佳的问题,研发了一种新型单/双泡让压自适应锚索,对比分析了新型锚索的力学性能,并探讨了其在... 软岩隧道围岩自稳能力差、变形扩容效应显著,软岩大变形灾害是隧道施工过程中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传统锚杆在软岩隧道中锚固效果不佳的问题,研发了一种新型单/双泡让压自适应锚索,对比分析了新型锚索的力学性能,并探讨了其在某软岩隧道中的锚固效果。结果表明:研发的单泡让压自适应锚索不仅保证了锚索强度,而且显著提高了弹性和塑性让压变形能力,较无让压锚索其塑性让压距离达30 mm;某软岩隧道采用该让压自适应锚索后,通过监测锚索受力和围岩变形量,发现该让压自适应锚索对该隧道围岩变形及其稳定性控制是有效的。研究结果对提高软岩隧道施工质量和安全性,以及指导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锚索 拉拔试验 承载性能 变形控制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桩未达破坏时单桩极限承载力的估算方法 被引量:23
10
作者 赵春风 于明章 +1 位作者 吴水根 高大钊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74-477,共4页
对常用几种估算未达破坏试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方法进行了总结、讨论,从理论上证明了麦随基威克司法(作图法)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编制了程序.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关键词 试桩 极限承载力 作图法 单桩 桩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的研究 被引量:30
11
作者 汪明武 王鹤龄 +1 位作者 罗国煜 谢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72-76,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无损检测锚杆锚固质量的新技术。通过模型试验,分析了声频应力波在锚固体系中的反射相位特征和能量衰减变化规律,探讨了测定锚固力的无损拉拔试验,并将结果成功应用于潘一矿巷道锚杆锚固工程的施工质量检测。
关键词 锚杆 无损检测 声频应力波 锚固质量 煤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画钟测验在认知障碍老人中的鉴别作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若燕 唐牟尼 +7 位作者 佘生林 孙彬 林康广 郁俊昌 陈映梅 郭伟坚 肖頔 王怀坤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58-462,共5页
目的探讨画钟测验(clock drawing test,CDT)对认知障碍老人的诊断作用。方法使用7分法画钟测验对社区流行病调查中有认知功能损害高危因素的222名老人进行检查。对各诊断组建立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纳入性别、年龄、教育年限和... 目的探讨画钟测验(clock drawing test,CDT)对认知障碍老人的诊断作用。方法使用7分法画钟测验对社区流行病调查中有认知功能损害高危因素的222名老人进行检查。对各诊断组建立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纳入性别、年龄、教育年限和画钟测验分数为自变量,采用模型所得的各组估计反应概率logit(P)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分析,并分析模型诊断价值。结果222名老人中82名无认知障碍诊断,75例诊断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48例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17例中重度AD。4组间画钟测验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1±3.03)vs.(1.92±2.61)vs.(0.45±1.27)vs.(0.00±0.00),P〈0.05]。模型识别有无认知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9(95%CI:0.73~0.85),特异度70%,灵敏度77%;识别有无MCI的AUC为0.55(95%CI:0.47~0.63),特异度21%,灵敏度93%;识别有无轻度AD的AUC为0.75(95%CI:0.68~0.82),特异度49%,灵敏度96%;识别有无中重度AD的AUC为0.85(95%CI:0.76~0.93),特异度71%,灵敏度88%。结论含CDT的模型能较好地鉴别痴呆,但是对于MCI的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钟测验 认知障碍 痴呆 灵敏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体院女子赛艇运动员最大力量素质测试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华杰 郑伟涛 +3 位作者 马勇 赖寒 韩久瑞 黄斌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9-73,共5页
对武汉体育学院女子赛艇运动员不同重量下卧拉(benchpull)的最大力量素质测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能拉起的杠铃重量、拉起的速度、加速度、功率等都是最大力量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提出了拉重比的概念,利用拉重比可以比较准确的预测... 对武汉体育学院女子赛艇运动员不同重量下卧拉(benchpull)的最大力量素质测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能拉起的杠铃重量、拉起的速度、加速度、功率等都是最大力量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提出了拉重比的概念,利用拉重比可以比较准确的预测最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艇 女子 最大力量素质 测试 拉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生的科学家形象刻板印象及科技场馆学习经历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伍新春 季娇 +1 位作者 尚修芹 谢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64,共7页
学生对科学家形象的认知反映了学生的内隐科学观,因此树立正确的科学家形象,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同时也会影响他们未来的职业选择。本研究选取北京某中学初一年级两个平行班,采用科学家形象绘画测验(Draw-a-ScientistTest)和... 学生对科学家形象的认知反映了学生的内隐科学观,因此树立正确的科学家形象,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同时也会影响他们未来的职业选择。本研究选取北京某中学初一年级两个平行班,采用科学家形象绘画测验(Draw-a-ScientistTest)和相关调查问卷,评定了学生心目中的科学家形象,同时考察了学生了解科学家形象的渠道,最终检验了作为了解渠道之一的科技场馆学习经历对学生心目中科学家形象改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初中学生所持有的科学家形象在外貌、性别、人格特征上存在着刻板印象;电视、网络和书籍杂志是初中生获取科学家形象的主要渠道;科技场馆学习经历能显著改变初中学生所持有的科学家形象刻板印象,同时也让初中学生未来选择与科学技术相关的职业更加清晰化和具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家形象 刻板印象 场馆学习 科学家形象绘画测验(DA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损检测锚杆锚固质量的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36
15
作者 汪明武 王鹤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6-58,共3页
利用声频应力波法和无损拉拔试验,现场在潘一矿检测了锚杆支护的施工质量,得出声频应力波在锚固体系中的传播、相位和衰减变化规律,以及锚固质量普查检测的分级标准和精确无损测定锚固力的方法。
关键词 锚杆 声频应力波 无损检测 拉拔试验 锚固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ynaform和正交试验的汽车后备箱拉延工艺优化 被引量:9
16
作者 孙庆东 张翔 +3 位作者 张军 尹晨 卓宇 王基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0-64,共5页
针对某汽车后备箱结构复杂,冲压过程中易出现破裂和起皱等成型缺陷的问题,选取对成型质量影响较大的模具间隙、摩擦系数、压边力和冲压速度作为主要因素设计正交试验方案,并运用Dynaform软件构建仿真模型进行成型仿真。以最大减薄率作... 针对某汽车后备箱结构复杂,冲压过程中易出现破裂和起皱等成型缺陷的问题,选取对成型质量影响较大的模具间隙、摩擦系数、压边力和冲压速度作为主要因素设计正交试验方案,并运用Dynaform软件构建仿真模型进行成型仿真。以最大减薄率作为评价指标,利用Minitab软件进行试验数据处理,获得了最优的冲压工艺参数组合,即模具间隙为0.700 mm、摩擦系数为0.085、压边力为80 kN和冲压速度为2400 mm/s。在得出的最优冲压工艺参数组合的基础上进行了成型仿真和生产验证,最终汽车后备箱实物的成型区域表面质量较好,没有出现破裂、起皱等成型缺陷,验证了正交试验方案和Minitab软件数据处理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后备箱 正交试验 Dynaform软件 Minitab软件 拉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压速度对铝合金5182-O拉深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居龙 毛婷婷 +1 位作者 李洪波 张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643-2649,共7页
成形速度不仅关系到生产效率,且对成形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伺服驱动压力机可实现滑块任意运动模式调节与控制,为多样化冲压过程提供可能性。采用传统机械式和恒速成形式2种滑块运动模式,基于Pamstamp有限元仿真确定了板料尺寸、压边力... 成形速度不仅关系到生产效率,且对成形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伺服驱动压力机可实现滑块任意运动模式调节与控制,为多样化冲压过程提供可能性。采用传统机械式和恒速成形式2种滑块运动模式,基于Pamstamp有限元仿真确定了板料尺寸、压边力和拉深深度,利用伺服压力机对汽车通用铝合金材料5182-O进行常温下不同速度下的拉深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冲压速度增加,拉深件关键圆角区域颈缩及破裂趋势减小,并且冲压力相比于低速成形时减小量可达8.9%。从材料力学属性及润滑状态2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讨论,结合有限元计算,对比分析不同冲压速度下所选截面处板料相对于模具的滑动速度,指出局部区域润滑状态的动态变化成为冲压速度影响拉深成形质量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拉深试验 成形速度 拉深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拉深力智能化预测系统 被引量:7
18
作者 吕冬 丁柯 +4 位作者 何丹农 张永清 阮雪榆 彭大暑 江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20-425,共6页
结合塑性力学理论、正交试验法及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精确计算杯形件拉深力的智能化预测系统。根据Hill的各向异性理论导出了新的计算杯形件拉深过程中拉深力变化的理论公式 ,并求出了最大拉深力。应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最大... 结合塑性力学理论、正交试验法及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精确计算杯形件拉深力的智能化预测系统。根据Hill的各向异性理论导出了新的计算杯形件拉深过程中拉深力变化的理论公式 ,并求出了最大拉深力。应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最大拉深力的影响。针对在应用BP网络时遇到的两个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把理论公式与试验数据结合在一起建立了智能化预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深力 塑性力学 正交试验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钣金成形中润滑剂润滑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韩志仁 祁桂根 +1 位作者 裴玉华 余春艳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0-162,176,共4页
钣金成形中润滑状况是影响成形的一个重要因素,成形过程中局部润滑状况的改善可以提高成形性。通过杯形件拉深试验,在需要润滑的局部涂抹润滑剂,采用3种不同的成形性评价方法研究润滑剂的润滑效果。对试验中使用的4种润滑剂进行了润滑... 钣金成形中润滑状况是影响成形的一个重要因素,成形过程中局部润滑状况的改善可以提高成形性。通过杯形件拉深试验,在需要润滑的局部涂抹润滑剂,采用3种不同的成形性评价方法研究润滑剂的润滑效果。对试验中使用的4种润滑剂进行了润滑效果研究,结果表明,4种润滑剂的润滑效果(由好到差的顺序)为,聚四氟乙烯薄膜,肥皂,猪油,鸡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 润滑 钣金成形 拉深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扫描技术在木材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葛浙东 侯晓鹏 +1 位作者 李早芳 周玉成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9-52,共4页
为实现木材缺陷的自动、高效检测,提高木材利用率,应用自主研发的CT设备扫描原木木段横切面,并重建其二维图像和三切面视图。结果表明:通过二维图像可观察横切面年轮、节子和裂纹等信息;结合三视图和透视图可精确定位缺陷位置。为无损... 为实现木材缺陷的自动、高效检测,提高木材利用率,应用自主研发的CT设备扫描原木木段横切面,并重建其二维图像和三切面视图。结果表明:通过二维图像可观察横切面年轮、节子和裂纹等信息;结合三视图和透视图可精确定位缺陷位置。为无损检测木材内部结构特征,及木材分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检测 木材 CT技术 三视图 透视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