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零模型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固定沙地种群点格局分析
1
作者 曲文杰 王磊 +4 位作者 杨新国 屈建军 张力 张波 孙向波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7-45,共9页
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是种群生物学特性、种内或种间关系以及与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明确植物空间分布格局对认识植物生态适应性与多样性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腾格里沙漠东南缘30~40年固定沙地,基于点格局的完全空间随... 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是种群生物学特性、种内或种间关系以及与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明确植物空间分布格局对认识植物生态适应性与多样性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腾格里沙漠东南缘30~40年固定沙地,基于点格局的完全空间随机模型、泊松聚块模型和嵌套双聚块模型分析并检验了小画眉草、狗尾草、虎尾草、猪毛菜、雾冰藜5种常见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种群密度大小排序为:小画眉草>狗尾草>虎尾草>雾冰藜>猪毛菜。完全空间随机模型下,小画眉草种群在0~1000 cm尺度呈现出从聚集分布过渡到均匀分布,再转换为聚集分布的变化规律;其余4个物种在0~295 cm尺度表现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分布尺度随种群密度降低而降低。泊松聚块模型下,小画眉草、雾冰藜和猪毛菜物种在0~35 cm尺度内表现为聚集分布,其他尺度为随机分布;而狗尾草和虎尾草种群分别在0~55 cm、405~835 cm和0~75 cm、465~945 cm尺度表现为聚集分布,其他尺度均随机分布。嵌套双聚块模型下,5个物种在0~1000 cm尺度基本呈现随机分布,即在大聚块中都分布着小聚块。综合3种模型的检验结果,种子扩散限制、灌木的“沃岛”效应和藻结皮特性引起的微生境异质性共同决定了腾格里沙漠东南缘30~40年固沙区植被空间多聚块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 生境异质性 扩散限制 点格局 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光伏阵列对沙漠地区微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呈春 张维福 +1 位作者 董智今 展秀丽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8-236,245,共10页
【目的】为更好地掌握沙漠地区光伏阵列对局地微气候的影响。【方法】选取宁夏中卫沙漠光伏产业园作为研究区域,采用自动气象站实地观测,对比分析光伏电站内与流动沙丘(对照点)气象要素和土壤温湿度的变化特征及差异。【结果】与流动沙... 【目的】为更好地掌握沙漠地区光伏阵列对局地微气候的影响。【方法】选取宁夏中卫沙漠光伏产业园作为研究区域,采用自动气象站实地观测,对比分析光伏电站内与流动沙丘(对照点)气象要素和土壤温湿度的变化特征及差异。【结果】与流动沙丘(对照点)相比,光伏电站内2 m高度空气温度增加了0.13℃,空气湿度提高了0.85%,太阳辐射量降低了11.87 W/m^(2),平均风速减少了1.35 m/s;站内偏南北方向的风明显减少,主风向由原来的东北风转变为东风,风向更加单一;光伏电站内空气温度日较差显著高于站外,空气湿度日较差大于站外,夜间差异明显。电站内土壤温度分别为22.76℃(10 cm)、23.13℃(20 cm)、22.94℃(30 cm),较流动沙丘(对照点)分别降低1.5℃、1.11℃、0.74℃;电站内土壤含水量分别为7.35%(20 cm)、8.58%(30 cm),较流动沙丘(对照点)分别增加了1.2%、0.73%;与流动沙丘(对照点)相比,夜间(8时前和21时后)光伏电站内土壤温度(10 cm)上升,4时至9时光伏电站内土壤温度(20 cm)上升;不同时刻光伏电站内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均高于流动沙丘(对照点)。【结论】光伏阵列对近地表气象要素和土壤温湿度影响明显,站内空气温湿度具有复杂的昼夜变化特征;光伏阵列的布设可改善沙漠地区的环境因子,增加空气湿度、土壤含水量,降低太阳辐射和风速,发挥着防风固沙的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沙漠地带未来光伏电站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对荒漠区风光电建设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候 土壤温湿度 光伏阵列 腾格里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植被重建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高艳红 张志山 +1 位作者 刘立超 贾荣亮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6-633,共8页
植被重建是防止和控制沙漠化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探讨腾格里沙漠植被重建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利用Li-6400-09土壤呼吸室于2007年观测了1989年建立的植被重建区和流沙区土壤呼吸差异,并采用根系隔离法区分了植被重建区的土壤基础呼吸和根际... 植被重建是防止和控制沙漠化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探讨腾格里沙漠植被重建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利用Li-6400-09土壤呼吸室于2007年观测了1989年建立的植被重建区和流沙区土壤呼吸差异,并采用根系隔离法区分了植被重建区的土壤基础呼吸和根际呼吸。结果表明,植被重建18a显著影响了该区土壤CO2的释放过程,总土壤呼吸速率由流沙区的CO20.107±0.008μmolm-2s-1显著增加到植被区CO20.483±0.033μmolm-2s-1,而且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季节波动。植被重建不但导致根际呼吸速率增加,而且影响了土壤基础呼吸速率。此外,植被重建区灌木的缀块状分布格局和养分的空间异质性导致了土壤呼吸的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格里沙漠 植被重建 土壤呼吸 土壤基础呼吸 根际呼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南缘唐古特白刺克隆分株生长格局及枝系构型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周资行 李真 +2 位作者 焦健 李毅 令凡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21,共10页
选取腾格里沙漠南缘景泰点(JBDZ)、古浪点(GMLT)和民勤点(MQQF)及对照点兰州(LZNS)天然分布的唐古特白刺克隆种群,结合统计检验和分形理论分析研究唐古特白刺克隆分株生长格局及枝系构型的环境异质性。结果表明,唐古特白刺表现出较为明... 选取腾格里沙漠南缘景泰点(JBDZ)、古浪点(GMLT)和民勤点(MQQF)及对照点兰州(LZNS)天然分布的唐古特白刺克隆种群,结合统计检验和分形理论分析研究唐古特白刺克隆分株生长格局及枝系构型的环境异质性。结果表明,唐古特白刺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形态可塑性,克隆分株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水分梯度递减,分株间距逐渐增大,对照点LZNS分株各指标普遍高于沙漠南缘三地,分株克隆生长格局呈现密集型,MQQF分株克隆生长格局有一定的游击趋势。克隆整合使得唐古特白刺克隆种群枝系构型表现复杂,LZNS的各级分枝角最小,MQQF最大;枝径比波动大,LZNS各级枝径比普遍最大,MQQF最小;LZNS唐古特白刺克隆植株总体分枝率和逐步分枝率均显著高于MQQF,但与JBDZ和GMLT差异不大;枝系分枝强度和各分维数表现较为一致,均以LZNS较大,沙漠南缘三地则表现出随水分梯度递减,白刺克隆植株分维数逐渐下降,枝系的空间格局趋于简单。研究表明在水分条件差的生境,唐古特白刺克隆种群获取资源的主要对策是,分株间距增加,分枝角度加大,而分枝强度变小,克隆生长格局趋于游击型,利于基株跨越和逃离逆境以获取水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白刺克隆种群 分株 生长格局 枝系构型 形态可塑性 分维数 腾格里沙漠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马全林 张锦春 +1 位作者 李得禄 杨昊天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26,共11页
腾格里沙漠地处亚洲中部荒漠区和草原区的过渡地带,具有较为丰富的物种组成和复杂的植物区系。运用植物区系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在开展大量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参考相关植物和标本数据库及文献,对腾格里沙漠天然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地理... 腾格里沙漠地处亚洲中部荒漠区和草原区的过渡地带,具有较为丰富的物种组成和复杂的植物区系。运用植物区系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在开展大量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参考相关植物和标本数据库及文献,对腾格里沙漠天然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地理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腾格里沙漠植物区系位于中国西北植物地理区中间过渡带,属典型荒漠植物区系,由60科201属382种荒漠种子植物组成。其植物区系优势现象明显,区系植物趋向于集中在>10种的优势科内,优势科物种比例高达64.40%。区系植物分化程度较大,单种属和寡种属多达178属,占区系植物总属数的88.56%。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植物属分布有14个分布型和9个分布变型,为中国植物属分布类型数的50.00%,其中温带成分分布属比例大,为44.78%,具有典型的温带性质;古地中海成分分布属为21.39%,对植物组成具有重要影响。植物科分布以世界分布型占优势,包含38个世界广布科,世界分布的优势科和表征科分别占到优势科和表征科总数的77.78%和40.00%,与沙漠气候严酷性相一致;热带成分涉及11个科,占区系总科数的18.33%,说明腾格里沙漠植物区系的发生具有热带亲缘性。腾格里沙漠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并兼有新生进化成分,分布有原始多心皮类植物科、一定数量起源古老的孑遗成分和较多的间断分布类型,以及相当年轻和进化的科,反映出腾格里沙漠植物区系起源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物区系 优势科 表征科 区系地理成分 腾格里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东缘沙障布设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晓佳 姜洪涛 +2 位作者 周瑞平 武志博 海春兴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0-58,共9页
为探索沙障布设方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对比垂直和平铺方式布设的4种沙障材料(树枝、棉花秸秆、玉米秸秆和尼龙网)对土壤性质的影响,运用土壤质量指数评价了沙障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沙障区土壤有效氮... 为探索沙障布设方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对比垂直和平铺方式布设的4种沙障材料(树枝、棉花秸秆、玉米秸秆和尼龙网)对土壤性质的影响,运用土壤质量指数评价了沙障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沙障区土壤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pH值与对照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土壤容重与对照具有显著差异(p<0.05),土壤容重和土壤有效氮是监测土壤质量改善的重要指标;(2)沙障区(铺设了44个月)土壤表层0—60 cm的土壤质量平均提高了17.990%,其中棉花杆平铺方格沙障对0—60 cm土壤质量的改善效果最好(提高了30.752%);(3)沙障的平铺布设对土壤质量的改善效果比垂直布设好,特别是在0—40 cm土层,沙障平铺布设区土壤质量提高了18.437%,垂直布设区提高了6.725%。因此沙区沙障的布设对土壤性质的改善与土壤质量的恢复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障 布设方式 土壤质量指数 土壤性质 腾格里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沙区新月形沙丘形态参数观测 被引量:13
7
作者 任孝宗 刘陶 王振亭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3-166,共4页
新月形沙丘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沙漠,是最基本的沙丘形态之一。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沙丘形态参数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沙丘高度和宽度间存在线性关系。通过对河西沙区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边缘典型新月形沙丘形态的高精度测量,并结合前人对民... 新月形沙丘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沙漠,是最基本的沙丘形态之一。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沙丘形态参数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沙丘高度和宽度间存在线性关系。通过对河西沙区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边缘典型新月形沙丘形态的高精度测量,并结合前人对民勤地区新月形沙丘的观测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发现高度和宽度呈正比例关系。并与库姆塔格沙漠5个新月形沙丘的比例系数比较,发现不同自然环境条件下发育的新月形沙丘的比例系数不一致,该系数可以作为描述新月形沙丘的一个特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形沙丘 地貌特征参数 巴丹吉林沙漠 腾格里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沙漠地理空间数据库设计 被引量:14
8
作者 尹文华 王旭 +2 位作者 张易辰 刘志博 李良英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7-12,36,共7页
特殊环境地区的数据库管理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综合性工作,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对海量气象观测数据与矢量数据的整合管理存在一定限制,尤其是在空间关系与分析上.为此以腾格里沙漠公路为研究背景,基于ArcGIS地理空间数据库(ArcGIS Geodataba... 特殊环境地区的数据库管理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综合性工作,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对海量气象观测数据与矢量数据的整合管理存在一定限制,尤其是在空间关系与分析上.为此以腾格里沙漠公路为研究背景,基于ArcGIS地理空间数据库(ArcGIS Geodatabase)实现空间数据库的构建,依不同要素类型划分图层单元实现沙漠地区数字地图的矢量化,通过概念框架设计、逻辑模型构建、物理分层设计、数据库实施,使多种类型数据互相关联、集成于同一数据库中.这一地理空间数据库不仅具有传统数据库储存和管理数据的性质,更对所储存的空间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二者建立起了联系,实现特殊环境下的数据可视化管理、风沙情况分析、空间分析、专题图制作等功能,能够为空间数据和资料的分析提供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空间数据库 腾格里沙漠 公路 数据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南缘唐古特白刺无性系种群分株年龄结构及其动态 被引量:3
9
作者 周资行 焦健 +2 位作者 李毅 李永兵 张世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共9页
对腾格里沙漠南缘景泰点、古浪点和民勤点及对照点兰州天然分布的唐古特白刺无性系种群分株年龄结构及其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地唐古特白刺年龄结构均呈增长型;由南向北随着水分梯度递减,各地唐古特白刺无性系种群中龄分株比重增大... 对腾格里沙漠南缘景泰点、古浪点和民勤点及对照点兰州天然分布的唐古特白刺无性系种群分株年龄结构及其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地唐古特白刺年龄结构均呈增长型;由南向北随着水分梯度递减,各地唐古特白刺无性系种群中龄分株比重增大,呈现出幼龄居群向成年居群过渡的趋势;静态生命表均显示唐古特白刺无性系种群幼龄分株随着年龄增加,生活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增强,期望寿命逐渐增大,Ⅴ龄级后分株期望寿命逐渐减小,Ⅲ和Ⅳ龄级死亡率和亏损率明显增大;存活曲线均趋于Deevey-Ⅲ型;兰州点唐古特白刺种群繁育旺盛,导致空间制约强烈,使得幼龄死亡率较高;景泰点和古浪点中龄分株死亡率低;民勤点各龄级死亡率均较大,Ⅵ龄级分株数反常增加;4地唐古特白刺无性系种群分株生存分析整体较为一致,均显示出随龄级增大,生存率单调递减,相应的累积死亡率逐渐上升;由于竞争激烈,兰州点的累积死亡率和危险率较高,而民勤点则在长期的恶劣条件下形成适应环境的种群更新策略,死亡率和危险率均较小;谱分析表明,唐古特白刺分株年龄结构和动态变化受整个生命周期中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较为明显,总波序末的周期振幅A4能够反映出种群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力和抗干扰能力;动态指数表明,由南向北唐古特白刺无性系种群增长潜力逐渐降低:兰州南山(1.27%)>景泰白墩子(0.37%)>古浪马路滩(0.35%)>民勤勤峰农场(0.24%),腾格里沙漠南缘3地,特别是民勤勤峰农场,唐古特白刺无性系种群分株的增长潜力有限,需要加强抚育保护,增进种群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白刺 无性系种群 分株 年龄结构 动态指数 静态生命表 生存分析 谱分析 腾格里沙漠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和ETM的腾格里沙漠北缘沙丘形态特征提取 被引量:8
10
作者 丛殿阁 庞红丽 +3 位作者 方苗 陈孝劲 刘超 田颖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53-159,共7页
本文以腾格里沙漠北缘为研究区,探索沙丘地貌形态提取方法的可行性研究。首先,利用分辨率30m的DEM数据派生出坡度和起伏度两个地形因子。依据坡度(3°)和起伏度(15m)的提取指标,按照形态特征初步判定沙地和沙丘地貌的边界线。其次,... 本文以腾格里沙漠北缘为研究区,探索沙丘地貌形态提取方法的可行性研究。首先,利用分辨率30m的DEM数据派生出坡度和起伏度两个地形因子。依据坡度(3°)和起伏度(15m)的提取指标,按照形态特征初步判定沙地和沙丘地貌的边界线。其次,结合数学形态分析法,通过斑块指数值的大小初步确定复合流动沙丘的类型。最后,利用ETM影像的色调、纹理、结构等特征,并结合专家经验知识和野外实地观测,建立腾格里沙漠北缘沙丘地貌特征的遥感影像特征图谱,依据特征图谱进一步确定沙丘的类型。本次研究结果表明:DEM和ETM相结合的方法基本上实现了腾格里沙漠北缘的沙丘地貌形态的提取。提取出的沙丘形态主要有: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线性沙丘,纵向沙垄、新月形沙垄、复合型沙丘及沙丘链、金字塔形沙丘及沙丘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格里沙漠北缘 DEM ETM 沙丘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3种沙丘4种微地貌上土壤水分与地形-植被因子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世才 王慧娟 +1 位作者 张定海 吴贤忠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60-168,179,共10页
【目的】针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固定、半固定和流动沙丘4种微地貌类型(背风坡、迎风坡、丘顶和丘底)0~300 cm的土壤水分与对应的地形-植被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可对今后该地区植物固沙措施的建立和固沙植被的保护提供科学指导。... 【目的】针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固定、半固定和流动沙丘4种微地貌类型(背风坡、迎风坡、丘顶和丘底)0~300 cm的土壤水分与对应的地形-植被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可对今后该地区植物固沙措施的建立和固沙植被的保护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多重比较、Pearson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对3种沙丘类型4种微地貌上不同深度(表层0~40 cm、中层40~200 cm和深层200~300 cm)的土壤水分特征和地形-植被变量间的关系开展研究。【结果】不同类型沙丘0~300 cm平均土壤水分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与半固定和流动沙丘相比,固定沙丘表层、中层和深层之间土壤水分在不同微地貌类型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半固定和流动沙丘迎风坡和丘底的土壤水分高于背风坡和丘顶。【结论】地形因子中坡度和高差对土壤水分具有显著的负效应,植被因子在固定和流动沙丘上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地形因子 植被因子 结构方程模型(SEM) 腾格里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南缘不同恢复阶段沙质草地植被的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婧 郭方君 +2 位作者 邹枝慧 孙琳 陈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3-210,共8页
植被的季节动态变化是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最敏感且最直观的反映。在腾格里沙漠南缘,以紧邻的地带性植被荒漠草原为对照,选择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作为沙质草地恢复序列,对比分析不同恢复阶段沙质草地植被盖度、物种多样... 植被的季节动态变化是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最敏感且最直观的反映。在腾格里沙漠南缘,以紧邻的地带性植被荒漠草原为对照,选择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作为沙质草地恢复序列,对比分析不同恢复阶段沙质草地植被盖度、物种多样性在生长季5-10月的动态变化特征,以确定开展沙质草地调查监测的恰当时间及数量指标,为沙质草地地面调查、遥感监测、恢复及利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腾格里沙漠南缘不同恢复阶段沙质草地的植被盖度和物种多样性明显不同,荒漠草原生长季的平均植被盖度与固定沙地接近,是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的27.6和2.3倍;其Shannon多样性指数是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的2.7、1.5和1.7倍。沙质草地的季节变化明显,植被盖度、物种丰富度、草本植物盖度均呈持续增加趋势,物种多样性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9-10月是沙质草地调查的适宜时间。但是,不同恢复阶段沙质草地的季节变化程度及变化规律又明显不同,流动沙地植被盖度、草本植物盖度的季节变异系数最大,Gleason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最小,荒漠草原植被盖度、草本植物盖度、多样性指数季节变异系数均低于流动沙丘,反映出恢复早期沙质草地的稳定性差。人工固沙植被建设促进了沙质草地的恢复演替,改变其季节变化特征,增强了其群落稳定性,但要继续推进固定沙质草地向地带性荒漠草原的恢复演替,仍需要加强封禁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质草地 腾格里沙漠 植被盖度 物种多样性 生长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额公路路堤风积沙填料最大干密度的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选刚 蔡庆娥 刘军勇 《路基工程》 2016年第5期102-105,共4页
依托穿越腾格里沙漠地区的公路路堤填筑工程,以路堤填料风积沙为试验对象,对风积沙进行了室内表面振动法、振动台法压实,分析了不同振动参数(振动时间、振动频率和振幅)对风积沙最大干密度的影响。现场铺筑试验段,采用不同的振动参数对... 依托穿越腾格里沙漠地区的公路路堤填筑工程,以路堤填料风积沙为试验对象,对风积沙进行了室内表面振动法、振动台法压实,分析了不同振动参数(振动时间、振动频率和振幅)对风积沙最大干密度的影响。现场铺筑试验段,采用不同的振动参数对路堤进行压实。通过现场试验段和室内试验最大干密度对比,得到了风积沙路堤最大干密度的确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振动法所得最大干密度与现场试验结果较为接近。通过试验研究与工程实践,提出了风积沙填料现场振动压实参数和施工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格里沙漠 通额公路工程 风积沙填料 最大干密度 确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旱生灌木种子萌发与幼苗复活对模拟干湿处理的响应
14
作者 曲文杰 赵文智 +2 位作者 王磊 屈建军 杨新国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9-187,共9页
降水稀少、不可预测及其所带来的干湿变化深刻影响着旱区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定居过程。柠条和花棒是腾格里沙漠常见的并广泛用于沙漠化治理的两种典型旱生灌木,本研究采用室内模拟干湿处理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两者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复活的... 降水稀少、不可预测及其所带来的干湿变化深刻影响着旱区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定居过程。柠条和花棒是腾格里沙漠常见的并广泛用于沙漠化治理的两种典型旱生灌木,本研究采用室内模拟干湿处理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两者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复活的响应。结果表明,与CK相比,湿润-干旱处理显著提高了柠条种子的萌发率(P<0.05),而对花棒种子的萌发率无显著影响,同时显著提高了柠条种子第1天的萌发率(27.99%,P<0.05)和花棒种子第2天的萌发率(46.88%,P<0.05)。干旱复水处理的花棒早期幼苗平均复活率高于柠条。根长为0~0.2cm的柠条和花棒早期幼苗遭受45 d干旱后都可复活。根长为0.5~1.0 cm的柠条和花棒早期幼苗的干旱不归点分别是21和45 d;根长为1.0~1.5 cm时不归点分别是7和14 d。总体而言,干湿处理有利于种子萌发,但是随幼苗生长,对干旱的耐受程度也随之降低;相对而言,花棒对持续干旱的适应性要强于柠条。在长期气候变化背景下,建议研究区人工固沙植被可以更多选择花棒一类的灌木,从而提高固沙植被的相对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格里沙漠 种子萌发 幼苗复活 干湿处理 柠条 花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公路盐渍化软弱地基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哈图 段康进 +2 位作者 刘振正 张洪伟 刘军勇 《路基工程》 2018年第3期79-84,共6页
以通古勒格淖尔至额尔克哈什哈公路(蒙甘界)为依托工程,通过现场挖探、取样试验确定盐渍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水文地质情况。建立现场试验路,采用经济合理的盐渍化软弱地基风积沙和砂砾换填处治方案,研究在不同换填材料、换填深度... 以通古勒格淖尔至额尔克哈什哈公路(蒙甘界)为依托工程,通过现场挖探、取样试验确定盐渍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水文地质情况。建立现场试验路,采用经济合理的盐渍化软弱地基风积沙和砂砾换填处治方案,研究在不同换填材料、换填深度等条件下地基处治效果。通过试验段施工期与运营期沉降监测对换填效果进行验证和评价,提出适合内蒙古腾格里沙漠公路特殊路基处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格里沙漠 盐渍化软弱地基 风积沙换填处治 砂砾换填处治 换填地基沉降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南缘风积物粒度空间分布及物源指示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文婷 王斌 +1 位作者 彭俊 梁爱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9-137,共9页
为探讨腾格里沙漠南缘风积物物源,基于粒度参数分析其空间分布,采用粒度端元分析并与潜在源区对比,结合常量元素法进行了多角度探究。结果表明:黄河北岸沉积物粒度较南岸粗,两岸沉积物粒度存在较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粒度空间分布差异结... 为探讨腾格里沙漠南缘风积物物源,基于粒度参数分析其空间分布,采用粒度端元分析并与潜在源区对比,结合常量元素法进行了多角度探究。结果表明:黄河北岸沉积物粒度较南岸粗,两岸沉积物粒度存在较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粒度空间分布差异结合风沙活动、地形特征,可表明腾格里沙漠南缘的黄河北岸为南岸沉积物的上风向源区之一;就地球化学元素分析表明,沙漠南缘与祁连山区常量元素特征具有一定相似性,与沙漠腹地差异较大。提取4个端元,多角度分析表明端元1(峰值粒径范围是30~50μm)为全由祁连山北麓风成沙所组成的沉积体,端元2(100~120μm)主要由沿黄北岸风成沙和黄河二次搬运所组成。端元3(170~250μm和15~25μm)为沿黄以北就地起沙,端元4(300~600μm和10~20μm)由黄河搬运沉积物所组成。综上,可认为腾格里沙漠南部边缘区沙物质主要是由黄河、沿黄以北和祁连山北麓所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 粒度 端元分析 腾格里沙漠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层风积沙路基压实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玉红 邱睿 刘军勇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2017年第4期6-9,共4页
依托腾格里沙漠通古勒格淖尔至额尔克哈什哈(蒙甘界)公路建设项目,为解决风积沙路基填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次性摊铺厚度过大,风积沙不易压实的技术难题,通过现场试验段工程,将厚层风积沙分层松铺总厚度控制在60cm^100cm,通过弱振和强... 依托腾格里沙漠通古勒格淖尔至额尔克哈什哈(蒙甘界)公路建设项目,为解决风积沙路基填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次性摊铺厚度过大,风积沙不易压实的技术难题,通过现场试验段工程,将厚层风积沙分层松铺总厚度控制在60cm^100cm,通过弱振和强振的振动压实方式,提出了厚层风积沙路基压实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厚层风积沙虚铺厚度不宜超过80cm,可通过强振与弱振相结合的压实方式得到压实,压实度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层风积沙 路基 压实 试验研究 腾格里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穿沙公路沿线盐渍土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邱睿 哈图 +1 位作者 刘振正 刘军勇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2017年第6期17-20,共4页
通古勒格淖尔至额尔克哈什哈公路(蒙甘界)全线穿越腾格里沙漠,穿越里程约200km,公路线路通过湖盆地带,这些湖盆地带处于沙漠腹地地势低洼处,主要为盐渍土地基。文章通过现场调查、取样与室内试验对公路沿线盐渍土的形成原因及分布特征... 通古勒格淖尔至额尔克哈什哈公路(蒙甘界)全线穿越腾格里沙漠,穿越里程约200km,公路线路通过湖盆地带,这些湖盆地带处于沙漠腹地地势低洼处,主要为盐渍土地基。文章通过现场调查、取样与室内试验对公路沿线盐渍土的形成原因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该路段沿线盐渍土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格里沙漠 穿沙公路 盐渍土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义粮滩不同林龄梭梭人工林群落生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勤德 刘伟 +6 位作者 白斌 张军 何彩 李栋 董存元 谷英 任德全 《防护林科技》 2019年第11期14-16,37,共4页
为了探究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边缘的民勤县梭梭人工林群落的生态特征,对石羊河林业总场义粮滩分场不同林龄的梭梭人工林的长势、林下植被进行了调查和监测。结果表明:2004年和2011年营造的梭梭至今生长良好,目前植株高度和冠幅均大... 为了探究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边缘的民勤县梭梭人工林群落的生态特征,对石羊河林业总场义粮滩分场不同林龄的梭梭人工林的长势、林下植被进行了调查和监测。结果表明:2004年和2011年营造的梭梭至今生长良好,目前植株高度和冠幅均大于1m和1m^2,当年新生枝条长度均大于20cm;目前两年造林梭梭保存率分别为85%和73%;经过自然更新,现有密度均有所提高,林下生长有不同优势种的植物。由于林龄不同,导致两种林地梭梭生长、植被盖度和多样性以及天然更新梭梭植株数量均有很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龄 梭梭林 自然更新 物种多样性 巴丹吉林沙漠 腾格里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路域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20
作者 高青枝 罗俊宝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2004年第4期48-50,共3页
通过对内蒙古阿拉善盟腾格里沙漠月亮湖公路路域退化白刺沙堆地进行围栏封育及人工促进更新复壮效果的调查分析表明 ,在干旱荒漠地区 ,封育和人工促进更新技术可使路域植被盖度提高 17.4 % ,新增植物 13种 ,植株密度增加 2 8株 / m2 ,... 通过对内蒙古阿拉善盟腾格里沙漠月亮湖公路路域退化白刺沙堆地进行围栏封育及人工促进更新复壮效果的调查分析表明 ,在干旱荒漠地区 ,封育和人工促进更新技术可使路域植被盖度提高 17.4 % ,新增植物 13种 ,植株密度增加 2 8株 / m2 ,粗糙度增大 18.3倍 ,输沙量降低 5 .7倍 ,风速降低 11.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格里沙漠 公路 植被 封育 恢复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