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与单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
作者 计菁 罗敏 +1 位作者 范先群 陆剑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73-1077,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ReSTOR折叠式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和AcrySof Natural折叠式球面单焦点人工晶体在老年性白内障手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选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1例(64眼),分别植入ReSTOR折叠式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观察组,30眼/24例)和A... 目的对比研究ReSTOR折叠式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和AcrySof Natural折叠式球面单焦点人工晶体在老年性白内障手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选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1例(64眼),分别植入ReSTOR折叠式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观察组,30眼/24例)和AcrySof Natural折叠式球面单焦点人工晶体(对照组,34眼/27例)。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随访,观察术后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拟调节力、波前像差和对比敏感度。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4.7者占93.3%,裸眼近视力≥4.5者占86.6%;对照组最佳矫正远视力≥4.7者占73%,术后裸眼近视力≥4.5者占11.1%;两组间最佳矫正远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裸眼近视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拟调节力为(-3.14±0.91)D,对照组为(-1.03±0.33)D,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两组间对比敏感度在各空间频率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波前像差检查显示:小瞳孔时两组均方根值和Z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Z3-1、Z1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瞳孔时两组均方根值和Z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eSTOR折叠式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后能够提供良好的远、近视力,与AcrySof Natural折叠式球面单焦点人工晶体比较能有效提高拟调节力,但植入后引起眼的高阶像差增加和对比敏感度降低,尤其在暗视下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对比敏感度 波前像差 多焦点人工晶体 拟调节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6AD1+3.0D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洁 吴章友 朱子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6-548,共3页
探讨分析SN6AD1+3.0D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视功能。选择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8例(60眼),分为多焦点组(植入SN6AD1+3.0D多焦点人工晶体,30眼/28例)和单焦点组(植入SN60WF单焦点人工晶体,30眼/20例)。术后观察两组裸眼及最佳矫正... 探讨分析SN6AD1+3.0D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视功能。选择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8例(60眼),分为多焦点组(植入SN6AD1+3.0D多焦点人工晶体,30眼/28例)和单焦点组(植入SN60WF单焦点人工晶体,30眼/20例)。术后观察两组裸眼及最佳矫正远、中、近视力,拟调节力及视功能的问卷调查。术后两组裸眼中视力、近视力比较,多焦点组优于单焦点组;多焦点组的拟调节力为(2.65±0.48)D,单焦点组为(0.38±0.15)D;阅读脱镜率多焦点组达86%,单焦点组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人工晶体 多焦点 超声乳化吸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体(SN6AD1 MIOL)囊袋内植入术后的偏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付敏 杜之渝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2-73,共2页
目的:观察阶梯渐进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体(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MIOL)囊袋内植入术后人工晶体(intraoeularlens,IOL)的偏心情况和囊袋变化,探讨新一代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偏心的发生率、发生机理和预防措施。方法:将36... 目的:观察阶梯渐进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体(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MIOL)囊袋内植入术后人工晶体(intraoeularlens,IOL)的偏心情况和囊袋变化,探讨新一代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偏心的发生率、发生机理和预防措施。方法:将36例52眼符合条件的单纯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2组:术中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者共18例24眼设为多焦组,术中植入单焦点人工晶体者(Monofocal intraocular lens,SIOL)共18例28眼设为单焦组。术后2-4月观察2组患者的人工晶体偏心情况、囊袋变化、人工晶体襻的情况并进行关于视觉不良症状、满意度等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多焦组有6只眼偏心值≥0.5mm(25%),其中3只眼≥1mm(12.5%),单焦组有8只眼偏心值≥0.5mm(28.57%),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这些患者术后均存在着视觉不良症状,部分患者视远视近均不清楚。MIOL组和SIOL组植入术后的视觉不良症状,以眩光、视物晃动为主,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视觉症状方面MIOL组患者表现更明显(P<0.05),其中3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时仍然觉视远视近均不清楚。结论:新一代多焦点人工晶体(SN6AD1MIOL)居中性可,偏心的发生率与同种材质的单焦点人工晶体相比无增加,但其偏心时表现出的视觉不良症状明显比单焦组更严重,偏心时部分患者视远、视近均不清楚,戴镜矫正后患者视力有所提高但其主观感觉仍然不满意,故在植入MIOL前应注意对适应症的选择,术中保证撕囊连续、完整,彻底吸净晶体皮质是保持晶体居中性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焦点人工晶体 偏心 囊袋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2
4
作者 熊静娟 汤秀容 吴静芳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16期35-36,共2页
对50例(71眼)老年性白内障病人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1年,裸眼远、近视力矫正良好。提出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观察远、近视力,眼部症状,眼压及不良反应,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是使病人获得满意治疗效果的... 对50例(71眼)老年性白内障病人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1年,裸眼远、近视力矫正良好。提出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观察远、近视力,眼部症状,眼压及不良反应,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是使病人获得满意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白内障 多焦点 晶体 人工 晶体植入 眼内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绕射多焦点人工晶体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秋明 《眼科研究》 CSCD 1995年第1期67-69,共3页
绕射多焦点人工晶体的临床应用李秋明综述陆道炎审校(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200092)现代白内障手术已能使植入人工晶体后获得较满意的功能视力,但人工晶体眼缺乏调节功能,不能象正常眼那样,达到看远看近都清楚。为了... 绕射多焦点人工晶体的临床应用李秋明综述陆道炎审校(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200092)现代白内障手术已能使植入人工晶体后获得较满意的功能视力,但人工晶体眼缺乏调节功能,不能象正常眼那样,达到看远看近都清楚。为了弥补人工晶体眼缺乏调节功能之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体 植入术 绕射 多焦点 白内障摘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双眼离焦曲线对视觉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14
6
作者 凌宇 熊飞 +2 位作者 于璐 郝晓琳 程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35-1638,共4页
目的利用离焦曲线评价观察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真实生活视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间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0例(120眼),按植入晶体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60眼)。其中植入ZEISS AT LISA 809M晶体者30例(60眼)... 目的利用离焦曲线评价观察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真实生活视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间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0例(120眼),按植入晶体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60眼)。其中植入ZEISS AT LISA 809M晶体者30例(60眼)设为多焦非球面组(观察组),植入HOYA-PY60AD晶体者30例(60眼)设为单焦非球面组(对照组),术后3个月观察术眼的屈光状态、双眼离焦曲线、脱镜率并问卷调查视觉质量。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远视力及最佳矫正近视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观察组的裸眼近视力(UCNVA)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离焦曲线测量显示:观察组曲线下面积大于对照组,近距离曲线呈平滑趋势,而对照组的近距离曲线呈明显下降趋势,在-1.5 D(66 cm)、-3.5 D(33 cm)两点处两组视力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两种晶体均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裸眼远视力;真实生活中多焦点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裸眼近视力效果更佳,脱镜率更高、视觉效果满意度更高,可为白内障患者术后提供更好的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焦点 人工晶体 离焦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瞳孔下多焦点非球面人工晶体眼视觉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罗建波 李强 申晓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725-2728,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计算不同晶体消除球面相差的差值,研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多焦点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纳入2016年01月至2016年05月间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80例(180只眼),按入院顺序分为3组,各60例。其中植... 目的通过分析计算不同晶体消除球面相差的差值,研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多焦点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纳入2016年01月至2016年05月间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80例(180只眼),按入院顺序分为3组,各60例。其中植入Re STOR-SN60D3晶体者60例设为多焦非球面组(SN60D3组),植入SN60AT晶体者60例设为单焦球面组(SN60AT组),植入SN60WF晶体者60例设为单焦非球面组(SN60WF组)。术后3个月观察术眼的屈光状态、焦点深度、调制解调函数值MTF,测量高阶像差,并问卷调查视觉质量。结果术前3组患者视力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SN60D3组的UCNVA明显优于SN60AT组和SN60WF组(P<0.05);在3 mm瞳孔直径下,术后SN60D3组与SN60WF组的球差Z(4,0)均小于SN60AT组(P<0.05),术后SN60D3组与SN60WF组仅在5cpd空间频率下MTF(HOA)值优于SN60AT组(P<0.05);术后SN60D3组患者在近视力、对矫正视力的依赖、活动是否受限等方面得分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在视觉清晰度方面及白天视力波动情况好于单焦球面组(P<0.05)。结论多焦点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全眼总的球差及高阶像差更小,裸眼近视力效果更佳,其余视力稳定,可为白内障患者术后提供良好的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焦点 人工晶体 高阶像差 视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瞳孔条件下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体视觉质量评价
8
作者 武彬 丁雨溪 +3 位作者 邵雨双 王静 张劲松 马立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3-337,共5页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不同时间、不同瞳孔条件下视觉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Tecnis全光学面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体(Tecnis ZMB...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不同时间、不同瞳孔条件下视觉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Tecnis全光学面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体(Tecnis ZMB00 MIOL)植入术的24例患者(30只眼)的临床资料。术后1周和3个月时,检测裸眼和矫正后的远、中、近视力,3 mm、5 mm孔径下的散射光值、波前像差和调制传递函数(MTF)值。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对数据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1周和3个月裸眼和矫正的远、中、近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5 mm孔径下,术后3个月散射光值、球差均低于术后1周,术后1周和3个月散射光值均大于3 mm孔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 mm孔径下,术后3个月各空间频率的MTF值显著优于术后1周,20 cpd空间频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术后1周相比,术后3个月5 mm孔径下散射光值明显减小,球面像差明显降低,MTF值升高,说明Tecnis ZMB00 MIOL植入术后3个月夜间视觉质量较术后1周有提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 散射光 瞳孔 波前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评价
9
作者 张春芳 王开杰 +2 位作者 朱思泉 赵阳 李雪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评价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MIOL)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对114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为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组(ReZoom... 目的评价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MIOL)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对114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为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组(ReZoom组)和非球面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组(Tecnis ZA9003组)各57例(57眼)。术后3个月时检查裸眼及矫正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波前像差、调制传递函数值、40、63、100 cm对比度视力和拟调节力,并比较视近脱镜率。结果术后3个月,裸眼近视力和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ReZoom组明显优于Tecnis ZA9003组(P<0.05),调节幅度ReZoom组大于TecnisZA9003组(P<0.05)。瞳孔直径3 mm和5 mm时,ReZoom组总高阶像差大于Tecnis ZA900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瞳孔直径3 mm时,ReZoom组彗差大于Tecnis ZA900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40、63、100 cm对比度视力得分(VAS分值)ReZoom组均高于TecnisZA9003组(P<0.05)。5、10、15、20 cpd调制传递函数值ReZoom组小于Tecnis ZA9003组(P<0.05)。ReZoom组近用脱镜率为96.49%,优于Tecnis ZA9003组(29.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非球面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比较,虽然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高阶像差稍高,但具有一定的拟调节力,可获得良好远、中、近视力,适合于迫切要求脱镜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 人工 多焦点 视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焦深人工晶体的设计 被引量:7
10
作者 饶丰 《中国光学》 EI CAS 2012年第5期485-492,共8页
运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构建Liou-Brennan眼模型,设计了增大焦深的非球面、折射型多焦点和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并用点列图和视锐度分析了所设计的人工晶体的光学质量。对于非球面人工晶体,在3 mm瞳孔下,当人眼无球差时,最佳视锐度相当... 运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构建Liou-Brennan眼模型,设计了增大焦深的非球面、折射型多焦点和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并用点列图和视锐度分析了所设计的人工晶体的光学质量。对于非球面人工晶体,在3 mm瞳孔下,当人眼无球差时,最佳视锐度相当高,但焦深仅为1.4 m-1;当人眼球差为0.4λ时,最佳视锐度可达0.9,焦深达2.2 m-1,同时在整个焦深范围内视觉质量均优越。对于衍射型和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在明视条件下,虽然视远和视近时视觉质量良好,但是中间距离的视锐度<0.5。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只有81%的光能用于成像,远近焦点能量均分,且与瞳孔大小无关;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的远近焦点能量与瞳孔大小相关。设计的人工晶体均能增大人眼的焦深,但各有优缺点,临床上应该酌情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视光学 人工晶体 焦深 多焦点 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手术前后前房深度和瞳孔直径的测量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安志红 杨贲 张冰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1-573,共3页
目的:观察白内障手术前后前房深度的变化对瞳孔直径测量的影响,为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提供准确的瞳孔参考数据。方法:因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130眼,术前及术后均测量前房深度、角膜曲率及自然光照明下的瞳孔直径,并对... 目的:观察白内障手术前后前房深度的变化对瞳孔直径测量的影响,为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提供准确的瞳孔参考数据。方法:因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130眼,术前及术后均测量前房深度、角膜曲率及自然光照明下的瞳孔直径,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前前房深度(2.81±0.42)mm,术后(3.62±0.26)mm,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白内障术前的前房深度与年龄呈负相关(r=-0.286,P<0.01);术前瞳孔直径的测量值/解剖值的比值(M)术前为1.10±0.02,术后为1.14±0.01,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前M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278,P<0.01)。结论:前房深度随年龄增长逐渐变浅,M值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变小,因此对年轻患者有可能因前房较深而过大地估计瞳孔直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 瞳孔直径 前房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测与理论瞳孔直径下全角膜总高阶像差的差异性研究
12
作者 赵丽君 黄渝侃 +3 位作者 程胜男 陈华 高慧 李玉芷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3-578,共6页
目的观察实测瞳孔直径下角膜总高阶像差与4.0 mm中央角膜直径下角膜总高阶像差的差异。方法连续随机观察不同年龄段(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共100例受试者,使用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测不同角膜中央直径(2.0、2.5、3.0、... 目的观察实测瞳孔直径下角膜总高阶像差与4.0 mm中央角膜直径下角膜总高阶像差的差异。方法连续随机观察不同年龄段(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共100例受试者,使用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测不同角膜中央直径(2.0、2.5、3.0、3.5、4.0、4.5、5.0、5.5、6.0、6.5、7.0 mm)下的全角膜总高阶像差及明环境下实测瞳孔直径,通过拟合曲线计算出该瞳孔直径下角膜总高阶像差(实测高阶像差),并与中央角膜4.0 mm直径下结果(理论高阶像差)及最接近实测瞳孔大小的上述机测瞳孔直径下角膜总高阶像差值(近似高阶像差)进行差异化分析。结果实测瞳孔直径与年龄呈负相关,组间有显著性差异(r=-0.5866,P<0.01)。角膜总高阶像差与瞳孔直径呈正相关,随瞳孔直径的增大而增大(P<0.05)。在20~,30~及50~岁年龄段中,实测高阶像差与理论高阶像差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40~,60~,70~岁年龄段,实测高阶像差显著低于理论高阶像差(P<0.01)。各年龄段实测高阶像差与近似高阶像差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在老年人群中,实测高阶像差≥0.3μm占比显著低于理论高阶像差≥0.3μm占比(P=0.038)。结论老年人群中实测高阶像差低于理论高阶像差,此差异与老年人群瞳孔直径偏小相关,依据实测高阶像差将有更多老年患者在选择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时符合入选条件。近似高阶像差可以替代实测高阶像差以方便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瞳孔直径 高阶像差 多焦点人工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