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2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armacological study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natural product in China
1
作者 Yong-xiang ZHANG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41-941,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兽药现代化与《兽医药理学》课程内容更新的协同路径探索
2
作者 薛江东 姚睿智 盖微微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7期177-180,共4页
随着我国畜牧业绿色转型与“减抗替抗”政策的推进,中兽药现代化成为兽医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但传统《兽医药理学》课程内容仍以化学药物和抗生素为核心,未能充分融入中兽医药理论与现代技术成果。该文从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创新... 随着我国畜牧业绿色转型与“减抗替抗”政策的推进,中兽药现代化成为兽医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但传统《兽医药理学》课程内容仍以化学药物和抗生素为核心,未能充分融入中兽医药理论与现代技术成果。该文从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等角度,探讨中兽药现代化与《兽医药理学》课程更新的协同路径,提出通过多学科交叉、案例教学、虚拟仿真等技术手段,构建适应行业需求的课程体系,为培养复合型兽医人才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兽药 兽医药理学 课程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医疗时代“4S-PAMA”感知型健康服务模式探索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传池 吴珊 +4 位作者 陈帅 陈南杰 李恒聪 胡镜清 张伯礼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1-908,共8页
通过分析现有医疗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智能医疗时代人们的核心健康需求,提出以人为本、个体主动健康促进为核心的“4S-PAMA”(Self-Perception、Self-Assessment、Self-Management、SelfAdaption)健康服务模式。同时以建设多层级、... 通过分析现有医疗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智能医疗时代人们的核心健康需求,提出以人为本、个体主动健康促进为核心的“4S-PAMA”(Self-Perception、Self-Assessment、Self-Management、SelfAdaption)健康服务模式。同时以建设多层级、多模块、交互式中医健康管理港湾为切入点,科技创新为手段,通过改造传统体检中心或新建新型健康管理港湾,为进一步开展“感知型健康管理”的示范性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健康 中医药 感知 信息技术 服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翘散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在抗炎、抗菌及镇痛药效的差异比较
4
作者 郭卓琳 张智恒 +7 位作者 郭新邓 杨苇巍 梁芷晴 区锦莹 曹惠慧 卢子滨 余林中 刘俊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03-1012,共10页
目的比较银翘散颗粒和传统汤剂的抗炎、抗菌、镇痛的药效差异。方法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RAW 264.7构建炎症模型,并给予银翘散(200、400、800μg/mL),利用实时荧光PCR、Western blotting评价药物抗炎效果;采用3 dpf斑马鱼分别构... 目的比较银翘散颗粒和传统汤剂的抗炎、抗菌、镇痛的药效差异。方法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RAW 264.7构建炎症模型,并给予银翘散(200、400、800μg/mL),利用实时荧光PCR、Western blotting评价药物抗炎效果;采用3 dpf斑马鱼分别构建硫酸铜、尾鳍横切、LPS和Poly(I∶C)显微注射斑马鱼炎症模型,并给予银翘散(200、400、800μg/mL),利用中性粒细胞观察和HE染色等评价药物抗炎效果;采用LPS气管滴注构建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并给予银翘散(10、15、20 g/kg),通过计算肺湿干质量比、HE染色、酶联免疫吸附法、Western blotting等实验评价药物抗炎效果。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评价银翘散颗粒及其汤剂的抗菌效果。采用热板和冰醋酸腹腔注射构建小鼠疼痛模型,并给予银翘散(10、15、20 g/kg),通过计算小鼠热板痛阈值和醋酸扭体次数评价药物镇痛效果。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银翘散能降低细胞内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的水平(P<0.01)和p-STAT3(Tyr 705)蛋白表达水平;银翘散能抑制斑马鱼中性粒细胞的聚集(P<0.001);银翘散可改善肺组织损伤,下调肺湿干质量比值、p-STAT3(Tyr 705)蛋白的表达、炎症因子TNF-α、IL-6的含量(P<0.05);银翘散在15.63、31.25 mg/mL起到抑菌作用;银翘散能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提高痛阈值(P<0.05)。结论银翘散配方颗粒和传统汤剂均具有抗炎、抗菌、镇痛的作用,两者除在细胞水平上抑制TNF-α、IL-6、IL-1β的mRNA表达有差异外,在其他体内外多个实验评价中药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翘散 中药配方颗粒 药物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甘草-鱼腥草-杜仲叶增强鸡免疫水平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段蘅烜 夏雨琴 +2 位作者 于佳玄 崔雨彤 韦春波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0-76,共7页
研究旨在探讨由甘草、鱼腥草和杜仲叶组成的中药复方在鸡免疫功能调控的潜在作用机制。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等数据库获取复方的活性成分和相关靶点,并通过NCBI和Gene Cards数据库搜索免疫相关靶点,取两者交集得到交集靶点... 研究旨在探讨由甘草、鱼腥草和杜仲叶组成的中药复方在鸡免疫功能调控的潜在作用机制。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等数据库获取复方的活性成分和相关靶点,并通过NCBI和Gene Cards数据库搜索免疫相关靶点,取两者交集得到交集靶点,对这些靶点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进一步开展GO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选取成分和相关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模拟。结果显示,试验共鉴定出90个主要活性成分,包括山柰酚、槲皮素、粗毛甘草素B等关键成分。试验获得免疫相关基因251个,PPI包括酪氨酸激酶(SRC)、信号转导和转录因子3(STAT3)、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基α(PIK3CA)、B淋巴细胞瘤-2(BCL2)、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IK3R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等关键靶点。GO功能分析涉及生物过程条目(BP)153个、细胞成分条目(CC)34个,分子功能条目(MF)67个。KEGG富集分析显示信号通路38个,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大部分结合能小于-4.25 kJ/mol,具有良好的对接活性。研究表明,甘草、鱼腥草和杜仲叶组成的中药复方通过山柰酚、槲皮素、粗毛甘草素B等有效活性成分作用于SRC、STAT3、PIK3CA、BCL2、PIK3R1和CASP3等主要靶点,结果为开发新型、安全的饲料添加剂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网络药理学 免疫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洋参有效成分治疗急性肝损伤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6
作者 刘晓丽 豆玉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7-714,共8页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中药西洋参治疗急性肝损伤的关键作用靶点以及主要信号通路。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TCMSP)查找获得西洋参的主要化学成分,在有机小分...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中药西洋参治疗急性肝损伤的关键作用靶点以及主要信号通路。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TCMSP)查找获得西洋参的主要化学成分,在有机小分子生物活性数据库(Pubchem)中获取成分的分子式,在化合物靶标预测平台(SwissTarget Prediction)取得相关靶基因,在基因卡片数据库(GeneCards)采集急性肝损伤相关靶点。通过在线工具Venny2.1取得西洋参和急性肝损伤交集靶基因,在蛋白互作关系的数据库(STRING)构建交集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经Cytoscape 3.7.1软件可视化处理。交集靶基因的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均在David网站上进行。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共获得西洋参的10个有效成分、330个药物相关靶点、急性肝损伤疾病相关靶点7795个、药物-疾病交集靶点291个。西洋参治疗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涉及216个生物学进程、30个细胞组成、44个分子功能和116条信号通路。结论西洋参治疗急性肝损伤作用机制,主要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差异基因3(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3,MAPK3)、血管上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热休克蛋白90AA1(heat shock protein 90AA1,HSP90AA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CASP3)、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等关键蛋白及PI3K-Akt、Cancer、MAPK等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西洋参 急性肝损伤 抗氧化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免疫衰老视角探讨补肾类中药在抗衰老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石悦暄 李函舟 +4 位作者 王继达 林芟 陈述尧 张睿瑄 边育红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7-173,共7页
免疫衰老是指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结构和功能改变的过程。免疫衰老会导致免疫细胞数量和活性降低,增加感染疾病及发生癌症等风险。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精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与免疫系统功能关系密切。补肾类中药通... 免疫衰老是指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结构和功能改变的过程。免疫衰老会导致免疫细胞数量和活性降低,增加感染疾病及发生癌症等风险。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精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与免疫系统功能关系密切。补肾类中药通过滋养肾精,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对抗免疫衰老。研究发现,补肾类中药可以通过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促进干细胞的分化和迁移,调节免疫细胞功能等机制发挥对抗免疫衰老的作用。本文在概括免疫衰老过程中免疫细胞及免疫器官变化的同时,综述了补肾类中药在抗衰老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特别是从免疫衰老的视角探讨各类作用机制,为中医药在抗衰老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为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药抗衰老作用机制、优化临床应用方案,推动中医药在抗衰老领域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衰老 肾藏精 中医药 抗衰老 炎症反应 药理作用 免疫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钗石斛多糖的酶解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筱玥 刘学 +2 位作者 刘春环 刘晶 杨成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7-848,共12页
采用α-半乳糖苷酶对金钗石斛多糖30%醇沉(30%为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质量分数)组分(DNP-30)进行了酶解。以酶解产物(DNP-30E)对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确定了最佳... 采用α-半乳糖苷酶对金钗石斛多糖30%醇沉(30%为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质量分数)组分(DNP-30)进行了酶解。以酶解产物(DNP-30E)对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确定了最佳酶解条件。采用FTIR、NMR、高效凝胶渗透色谱仪对DNP-30和DNP-30E进行了表征。基于体外和细胞内抗氧化活性实验、建立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刺激HaCaT细胞氧化应激模型,探究了DNP-30和DNP-30E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在α-半乳糖苷酶加酶量20 U/mL、pH=7.0、酶解温度46℃、酶解时间11 h的最佳酶解条件下,DNP-30E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平均值为85.62%。与DNP-30相比,DNP-30E还原糖含量由0.63%±0.35%升至48.66%±0.51%,重均相对分子质量由7.95×10^(5)Da降至2083 Da。酶解过程造成多糖中的葡萄糖(1α→6)-甘露糖〔Glu(1α→6)-Man〕键发生断裂,并引起葡萄糖端基氢构型翻转。当多糖质量浓度为2.0 g/L时,DNP-30E提高了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清除率;当多糖质量浓度为5.0~10.0 g/L时,DNP-30E细胞毒性比DNP-30显著降低。多糖质量浓度为0.5 g/L时,DNP-30E组比DNP-30组的活性氧含量降低了34.21%,丙二醛含量降低了50.2%,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提升了84.17%,表现出更强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钗石斛多糖 Α-半乳糖苷酶 酶解工艺优化 抗氧化活性 HACAT细胞 中药现代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知”群体更信赖中医吗?
9
作者 张敏睿 李丹 +1 位作者 何美慧 高瑞翔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44-1051,共8页
背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年轻的、高学历的、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高知”人群正成为中医药的主要使用群体。目的本研究拟依据技术接受整合(UTAUT)模型,采用变量中心与个体中心相结合的方法,更深入地探究国民中医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将人... 背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年轻的、高学历的、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高知”人群正成为中医药的主要使用群体。目的本研究拟依据技术接受整合(UTAUT)模型,采用变量中心与个体中心相结合的方法,更深入地探究国民中医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将人口学、慢性疾病、健康素养、传统文化认同、科学思维等变量纳入考量,聚焦家长是否愿意让孩子接受中医儿科治疗。方法2023年7—9月,使用自搭建的DiggMind在线心理测评平台发放问卷进行调查,通过方便取样的方式选取广东省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各1所,对717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家长的人口学变量(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户籍、患慢性疾病),采用6级Likert量表(分数越高代表“越符合自身情况”)测量UTAUT模型的6个维度及3个影响因素变量(健康素养、传统文化认同和科学思维)。使用路径分析、潜在剖面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UTAUT模型对中医儿科使用意向与行为的解释率高达72%。通过对效果期望、社会影响、便利条件、风险认知、使用意向、使用行为UTAUT模型6个维度进行潜在剖面分析,结果显示将样本分成4个亚组的方案相对最优,将本研究样本划分出“抵制组”“持疑组”“认同组”“坚信组”4个中医接受程度逐步递增的亚型。家长的科学思维和传统文化认同对中医儿科接受态度有正向作用(P<0.05),而学历、户籍类型、职业声望等变量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揭示出真正促进“高知”群体信赖中医药文化的是他们身上所具备的良好品质而非学历、职业、户籍等外在因素,为现代科学理论与传统医学实践之间的融合搭建了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儿科学 中医药疗法 调查和问卷 卫生服务管理 技术接受整合模型 潜在剖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学技术在中药抗感染研究中的应用
10
作者 孙怀远 李文跃 +3 位作者 冯佳佳 孔维华 江坤 林丽开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7-923,共7页
中药被用于感染性疾病的防控和治疗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因其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在抗感染领域表现出良好应用前景。该文详细介绍利用代谢组、蛋白组、基因组、转录组等多种组学技术在中药抗感染研究中的应用现状。组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帮... 中药被用于感染性疾病的防控和治疗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因其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在抗感染领域表现出良好应用前景。该文详细介绍利用代谢组、蛋白组、基因组、转录组等多种组学技术在中药抗感染研究中的应用现状。组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探索中药发挥抗感染的活性成分及其靶点;阐明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通路,助力新活性成分的发现;探究中药影响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机制,解读中药协同抗微生物药物的机制。随着更多研究成果的产生和验证,在未来通过结合多组学、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中药在全球范围内应对抗微生物耐药性挑战中的作用将愈加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抗感染作用 组学技术 抗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耳多糖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及对糖尿病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11
作者 宋巧英 赵宝怡 刘子晴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95-1305,共11页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DES)提取银耳多糖的工艺进行了优化。考察了银耳多糖的体内、体外降血糖活性;根据小鼠盲肠内容物高通量测序分析,评价了银耳多糖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氯化胆碱)∶n(尿素)=1∶...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DES)提取银耳多糖的工艺进行了优化。考察了银耳多糖的体内、体外降血糖活性;根据小鼠盲肠内容物高通量测序分析,评价了银耳多糖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氯化胆碱)∶n(尿素)=1∶2制备的DES-1为提取溶剂,10 g银耳粉末在料液比(g∶mL)1∶35、DES-1含水率(质量分数,下同)15%、超声时间40 min、超声温度60℃、超声功率200 W的优化提取条件下,提取液中银耳多糖含量为24.47 mg/g;质量浓度4 g/L的银耳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为72.32%;银耳多糖干预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含量,改善小鼠的糖代谢状态。与模型组相比,0.1 g/kg银耳多糖剂量组小鼠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了41.2%;氧化应激测定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酶活分别提高了31.83%和20.72%,丙二醛含量降低了39.48%;免疫指标α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2水平分别下降了43.87%、28.75%和44.05%,白细胞介素-10水平上升了208.79%。银耳多糖能显著增加小鼠肠道中脱铁杆菌门、疣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等有益菌的数量,同时减少菌弯曲菌门和变形菌门等有害菌数量;能提升乳球菌属、链球菌属、乳杆菌属、阿德勒克氏菌属的相对丰度,同时降低毛螺菌属、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普雷沃氏菌属和别样棒菌属的相对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耳多糖 低共熔溶剂 糖尿病 肠道菌群 中药现代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羧甲基化修饰准噶尔山楂多糖理化性质及降糖活性
12
作者 江升旗 柴雨阳 +3 位作者 王俊龙 边鹏 时文盼 蔺永刚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64-1572,1624,共10页
通过磷酸钠法、氯乙酸法分别对准噶尔山楂多糖(CSP)进行磷酸化、羧甲基化修饰,制备了磷酸化准噶尔山楂多糖(P-CSP)和羧甲基化准噶尔山楂多糖(CM-CSP)。采用FTIR、NMR、XRD、SEM、TGA对CSP、P-CSP、CM-CSP进行了表征,通过CSP、P-CSP和CM-... 通过磷酸钠法、氯乙酸法分别对准噶尔山楂多糖(CSP)进行磷酸化、羧甲基化修饰,制备了磷酸化准噶尔山楂多糖(P-CSP)和羧甲基化准噶尔山楂多糖(CM-CSP)。采用FTIR、NMR、XRD、SEM、TGA对CSP、P-CSP、CM-CSP进行了表征,通过CSP、P-CSP和CM-CSP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及对胰岛素抵抗人源癌细胞(IR-HepG2)葡萄糖消耗量、肝糖原含量进行了测定,考察了其体外和体内降糖活性。结果表明,与CSP相比,P-CSP、CM-CSP的黏度[(1988.00±27.25)、(1638.00±31.35) mPa·s]降低,水溶性[(132.38±0.41)、(136.47±0.25) g/L]、相对分子质量(19.74 kDa)增加,表面形貌发生改变,热稳定性提高;但单糖(甘露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和葡萄糖)组成、三螺旋结构未发生变化;CSP、P-CSP、CM-CSP对α-淀粉酶最大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3.78、1.94、3.82 g/L,对α-葡萄糖苷酶的IC_(50)分别为3.82、1.98、2.12 g/L;质量浓度2.0 g/L的CSP、P-CSP、CM-CSP的葡萄糖消耗量分别为6.61、8.23、7.62 mmol,肝糖原含量分别为6.31、7.14、6.52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 羧甲基化 准噶尔山楂多糖 理化性质 降糖活性 中药现代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化、磷酸化薰衣草多糖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
13
作者 边鹏 杜刚 +3 位作者 柴雨阳 王俊龙 蔺永刚 时文盼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86-1294,共9页
采用氯乙酸法、磷酸钠法对薰衣草多糖(LAP)分别进行羧甲基化、磷酸化修饰,制备了羧甲基化薰衣草多糖(CM-LAP)、磷酸化薰衣草多糖(P-LAP)。采用GPC、SEM、XRD、NMR、FTIR、TGA对LAP、CM-LAP和P-LAP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物性。通过1,1-二苯... 采用氯乙酸法、磷酸钠法对薰衣草多糖(LAP)分别进行羧甲基化、磷酸化修饰,制备了羧甲基化薰衣草多糖(CM-LAP)、磷酸化薰衣草多糖(P-LAP)。采用GPC、SEM、XRD、NMR、FTIR、TGA对LAP、CM-LAP和P-LAP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物性。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清除实验,考察了LAP、CM-LAP和P-LAP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并探究了LAP、CM-LAP、P-LAP对H_(2)O_(2)诱导肝细胞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LAP相比,CM-LAP和P-LAP黏度降低,溶解度提高,表面形貌发生改变,热稳定性和500℃残炭率提高;相对分子质量、三螺旋结构和晶体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其组成中的6种主要单糖(岩藻糖、甘露糖、阿拉伯糖、木糖、半乳糖、葡萄糖)摩尔分数发生了改变。CM-LAP、P-LAP比LAP具有更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对DPPH自由基的最大半抑制质量浓度(IC_(50))分别为1.28和0.98和2.84 g/L;LAP、CM-LAP、P-LAP能够降低H_(2)O_(2)诱导损伤的肝细胞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力,MDA含量由6.768 nmol/mg pro(pro代表蛋白质,下同)分别降至4.029、3.517、3.772 nmol/mg pro,SOD活力由6.086 U/mg pro分别提高至6.991、7.474、7.192 U/mg pro,GSH-Px活力由7.019 U/mg pro分别提高至8.017、8.591、8.227 U/mg p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化 磷酸化 薰衣草多糖 理化性质 抗氧化活性 中药现代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联用技术分析3味山姜属中药挥发油成分的差异性
14
作者 陈智兰 牛新迈 +4 位作者 谢旭格 黄少敏 甘姣姣 陈美安 秦华珍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33-149,共17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法和回流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3味山姜属(Alpinia)中药(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挥发油化学成分,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别采用Simca 14.1、SPSS 26.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 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法和回流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3味山姜属(Alpinia)中药(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挥发油化学成分,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别采用Simca 14.1、SPSS 26.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分别鉴定出134、130、171种成分;3味山姜属中药挥发油共有成分有24种。3味山姜属中药主要由萜类、脂肪烃类、芳香烃类、含氧类、苯丙素类等组成。(S)-4-(1-Acetoxyallyl)phenyl acetate(N31)、1HImidazole,4,5-dihydro-2-(phenylmethyl)-(N56)、3-Heptanone,5-hydroxy-1,7-diphenyl-(N100)3种成分是3味山姜属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标志物。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的共有成分分别为27、3、24种,占比分别为20.15%、2.31%、14.04%。通过对3味山姜属中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共有成分、特有成分的分析,表明亲缘关系相同的中药其物质基础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姜属(Alpinia)中药 挥发油 GC-MS联用技术 成分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农场视域下高职计算机课程融合中医药文化的教学改革研究——以前端开发课程为例
15
作者 聂飞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5期41-44,共4页
针对高职计算机课程“重技术轻文化”问题,该研究以智慧农场为场景、前端开发为载体,提出“数据赋能-文化浸润-实践融合”教学改革方案。通过构建无锡中草药种植数据库,设计“一课程一项目”模式,移动应用开发课程聚焦中医药文化推广,... 针对高职计算机课程“重技术轻文化”问题,该研究以智慧农场为场景、前端开发为载体,提出“数据赋能-文化浸润-实践融合”教学改革方案。通过构建无锡中草药种植数据库,设计“一课程一项目”模式,移动应用开发课程聚焦中医药文化推广,开发含AR药材识别、体质辨识的“本草智联”APP;Web开发课程依托“工镰”智慧农场基地,搭建中医药数据平台。数据显示,该模式使学生中医药知识掌握度提升58%,技术开发与中医理念契合度达83%。这种“以码载道、以劳传文”育人机制,既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文化传承要求,又为职业教育服务提供“技术+文化”双轮驱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中医药文化 数据赋能 实践融合 技术文化双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豚鼠模型结合网络药理学探究七白粉的皮肤美白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申蓉 黄廓均 +1 位作者 方晓萍 曹艳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41-948,共8页
目的:研究七白粉的皮肤美白作用,并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其达到美白效果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紫外线B波段(UVB)照射诱导豚鼠皮肤色素沉着,建立动物模型。观察七白粉对模型豚鼠的美白效果,同时检测黑色素细胞数和超氧化物... 目的:研究七白粉的皮肤美白作用,并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其达到美白效果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紫外线B波段(UVB)照射诱导豚鼠皮肤色素沉着,建立动物模型。观察七白粉对模型豚鼠的美白效果,同时检测黑色素细胞数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酪氨酸酶(TYR)及脂褐质(LF)等与皮肤色素沉积相关的生化指标。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七白粉美白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分子对接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进行验证。结果:在动物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七白粉可显著改善皮肤亮度,且黑色素细胞数和TYR、LF、MDA水平均显著降低,而SOD水平显著升高。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七白粉通过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茯苓酸C、别欧前胡素等关键成分,作用于蛋白激酶Bα(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表皮生长因子(EGFR)等关键靶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TNF等信号通路改善黑色素沉积而发挥美白作用。分子对接和SPR结果显示关键成分与关键靶标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七白粉可通过抗氧化和抑制TYR的活性达到美白皮肤的效果。此外,七白粉通过多成分作用于多靶点,调控多通路改善黑色素沉积而发挥美白作用,体现了中药复方君臣佐使相互协同,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白粉 美白 黑色素沉积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中药复方 抗氧化 酪氨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相关性便秘的中医护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高瞻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3-326,共4页
对化疗相关性便秘的定义及分类、病因及发生机制、中医护理技术在化疗相关性便秘防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提出中医护理技术防治化疗相关性便秘的不足及展望,旨在为中医护理技术在化疗相关性便秘中的应用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化疗相关性便秘 中医护理技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色谱技术在中药复杂成分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侯旭晖 尹健 杨松柏 《特产研究》 2024年第6期165-172,177,共9页
中药复杂成分分析是中医药研究中的关键环节,对于揭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指导临床用药以及推动中药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中药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往往难以全面、准确地鉴定及完成其定量分析过程。近年来,多维色谱技术作为一... 中药复杂成分分析是中医药研究中的关键环节,对于揭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指导临床用药以及推动中药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中药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往往难以全面、准确地鉴定及完成其定量分析过程。近年来,多维色谱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分离分析手段,已用于中药复杂成分分析。该技术利用不同色谱模式的特点,实现对复杂样品的高分辨率分离,从而提高了中药成分分析的准确性和分析效率。本综述重点总结了多维色谱技术在中药复杂成分分析中的应用进展,包括色谱及多维色谱技术的概述、不同类型的多维色谱系统应用场景及优势、多维色谱技术在中药复杂成分分析的应用领域。同时,对多维色谱技术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杂成分分析 多维色谱技术 色谱模式 活性成分 中药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遴选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19
作者 邢凯 许伟明 +2 位作者 刘陆阳 唐静 苏克雷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502-2507,共6页
目的:构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评价遴选指标体系。方法:对山东、四川等11个代表性省份进行调研和文献研究,收集、汇总已有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相关遴选指标体系;组织权威专家对既往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相关遴选指标体系遴选维度和遴选指... 目的:构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评价遴选指标体系。方法:对山东、四川等11个代表性省份进行调研和文献研究,收集、汇总已有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相关遴选指标体系;组织权威专家对既往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相关遴选指标体系遴选维度和遴选指标进行合并、增删等操作,初步得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相关遴选指标体系;组织专家开展初步遴选,收集专家对遴选指标体系的意见;组织15个省(区、市)开展正式遴选,收集各省份对遴选指标体系的建议。结果:从安全性、有效性、规范性、经济性、推广性5个维度构建了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遴选指标体系,该遴选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54个三级指标,且实现了量化评分。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遴选指标体系具有科学、系统和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可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的遴选提供参考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适宜技术 遴选 指标体系 基层 量化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位一体中医慢性病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20
作者 王娴 张洁 +7 位作者 黄铮 王燕 张芸 周盼盼 顾飞 喻金枝 李梦 祝莹莹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08-1612,共5页
目的:构建以治未病理论为指导的“预防-治疗-康复-养生”四位一体中医慢性病管理模式,为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推广提供借鉴。方法:建设中医非药物疗法特色诊疗中心,开发中医慢性病诊疗信息管理平台,制定标准化的中医非药物疗法方案,构建中... 目的:构建以治未病理论为指导的“预防-治疗-康复-养生”四位一体中医慢性病管理模式,为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推广提供借鉴。方法:建设中医非药物疗法特色诊疗中心,开发中医慢性病诊疗信息管理平台,制定标准化的中医非药物疗法方案,构建中医非药物疗法慢性病管理模式。采用“线上+线下”互动和“门诊+住院”联动方式实施,采取集中式辅以卫星式管理模式。结果:患者整体就医满意度为97.63%,门诊患者人数逐年增长,至2023年服务人次年均64万,建立慢性病患者健康档案178456份。结论:“预防-治疗-康复-养生”四位一体的中医慢性病管理模式可为患者提供全面且个性化医疗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升患者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疾病 症状管理 中医非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