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功能效应、价值审思与优化空间 被引量:2
1
作者 孙芳芳 闫志军 +1 位作者 高绣叶 臧影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42,共6页
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以其导向教学标准与教学能力培养、不唯分数的多维度评价、引领教学质量提升以及赛教融合促进教学革新等功能效应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同。然而,教学能力比赛的价值发挥还不够充分,还存在... 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以其导向教学标准与教学能力培养、不唯分数的多维度评价、引领教学质量提升以及赛教融合促进教学革新等功能效应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同。然而,教学能力比赛的价值发挥还不够充分,还存在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机制有待优化、助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尚待拓宽、助力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模式亟待创新以及辐射职业教育吸引力效应功能仍需加强等问题。鉴于此,提出优化教学能力比赛功能的路径:建立比赛与日常教学和基层教研的互动机制;完善行动导向的教学标准,健全教学能力比赛方案;建立比赛结果与教学质量之间的解释模型;建立教学能力比赛的过程性监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技能大赛 教学能力比赛 职教教师 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院校“双师”团队教师数字素养对信息化教学能力影响因素研究——科研能力与教研能力的多重链式中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兆明 奚茂龙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9-66,共8页
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对提高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助力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通过对466名“双师”团队教师的问卷调研,探究“双师”团队教师数字素养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作用机制... 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对提高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助力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通过对466名“双师”团队教师的问卷调研,探究“双师”团队教师数字素养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年龄、学历、专业和培训情况是“双师”团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个体影响因素;数字素养对信息化教学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科研能力和教研能力在数字素养与信息化教学能力之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素养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促进作用具有不同维度的差异性,数字素养对技术知识、技术教学知识、技术内容知识维度的影响最大。引入科研能力和教研能力为中介,探究职业院校“双师”团队教师数字素养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关系,揭示职业院校“双师”团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机制,以推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双师”团队 数字素养 信息化教学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框架及其指标研究
3
作者 王江涛 宁玉红 李玉珠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5-33,共9页
高职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是教育领域应对技术革新和教学创新的关键。通过文献分析梳理国内外教师数字能力标准,结合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跨界特征,提出包含4个维度的高职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框架:数字工具基础操作能力、数字工具高阶运用能... 高职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是教育领域应对技术革新和教学创新的关键。通过文献分析梳理国内外教师数字能力标准,结合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跨界特征,提出包含4个维度的高职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框架:数字工具基础操作能力、数字工具高阶运用能力、数字化教学应用能力、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能力。采用专家研讨、调查数据分析验证了数字化教学能力框架的合理性,并编制测评量表,为高职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测评及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职教师 数字化 教学能力 框架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育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樊三明 董翠香 +2 位作者 李梦欣 宋雨婷 季浏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10,共8页
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探究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育的价值、困境,并提出策略。价值:增强思政认知能力,夯实知识活化能力,优化思政设计能力,提升思政实施能力,发展反思研究能力。困境:深度熏陶不足,多元思维缺乏,师生... 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探究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育的价值、困境,并提出策略。价值:增强思政认知能力,夯实知识活化能力,优化思政设计能力,提升思政实施能力,发展反思研究能力。困境:深度熏陶不足,多元思维缺乏,师生对话不畅,言行表达生硬,自主驱动薄弱。策略:系统推进,实现深度熏陶;深挖价值,强化多元思维;创新方法,注重师生对话;转变形象,升级言行表达;协同组织,促进自主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课程思政 高校体育教师 教学能力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院校核心竞争力视角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虹 韩笑 +4 位作者 李桂清 邓博少 熊健 吴玉章 陈戬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9-443,共5页
医学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其在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方面相对于其他院校具备的独特优势和能力。教师教学能力作为医学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质培养,也关系到医学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整体提升进程。本文围绕... 医学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其在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方面相对于其他院校具备的独特优势和能力。教师教学能力作为医学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质培养,也关系到医学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整体提升进程。本文围绕医院校核心竞争力,重新界定医学院校核心竞争力,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梳理,寻找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以期提高医学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 医学院校 要素构成 教师教学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作物栽培学本科教学效果提升策略
6
作者 朱宽宇 张伟杨 +2 位作者 徐云姬 顾骏飞 张耗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9期143-146,共4页
作物栽培学是农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研究作物高效栽培的理论与实践。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也在农业领域中展现出巨大潜力。该研究分析当前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以数字化技术赋能课程升级,... 作物栽培学是农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研究作物高效栽培的理论与实践。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也在农业领域中展现出巨大潜力。该研究分析当前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以数字化技术赋能课程升级,从数字化对作物栽培学课程的影响、优化教学内容、改进课堂互动到增强反馈机制,全面探讨其提升教学效果的路径。研究旨在为农科院校同类课程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并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农业人才培养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栽培学 数字化技术 教学效果 课堂互动 学生能力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融合背景下机电专业教师职业发展实践研究
7
作者 顾裕月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5期173-176,共4页
机电专业作为工科类应用型学科,其教学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本文立足于产教融合的发展背景,通过分析当前机电专业教师在职业发展中存在的实践教学能力不足、企业实践机会有限、科研与教... 机电专业作为工科类应用型学科,其教学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本文立足于产教融合的发展背景,通过分析当前机电专业教师在职业发展中存在的实践教学能力不足、企业实践机会有限、科研与教学融合度不高等问题,结合典型高校和企业协同育人的案例,提出未来应该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优化教师评价机制、推动教师“双师型”发展路径以及完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不断长效提升机电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机电专业 教师职业发展 双师型教师 实践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PACK模型的临床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2
8
作者 邵娟娟 赵媛媛 +3 位作者 刘丹妮 陈颖 刘子毅 郑斌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80,共5页
目的构建临床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高等医学院校及临床教学基地开展临床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工具性支持。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结构式访谈法建立评价指标项目池,采用德尔菲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与修改,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 目的构建临床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高等医学院校及临床教学基地开展临床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工具性支持。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结构式访谈法建立评价指标项目池,采用德尔菲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与修改,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结果两轮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59,第二轮专家协调系数为0.531~0.613。构建的临床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4个三级指标,各级指标权重均通过一致性检验。结论咨询专家的积极性、权威性及一致性程度较高,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可作为培训和评价临床教师专业发展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ACK模型 临床教师 教学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校教师精准教学能力评价模型构建 被引量:2
9
作者 魏培文 朱珂 +3 位作者 叶海智 张潍杰 张利远 闫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116,共9页
通过精准教学以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是教育理想和国家政策的不懈追求.高校教师是实施精准教学的“基”,现有关于其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中普遍存在概念不清和多采用主观构建评价指标的问题.为此,开展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校教师精准教学能... 通过精准教学以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是教育理想和国家政策的不懈追求.高校教师是实施精准教学的“基”,现有关于其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中普遍存在概念不清和多采用主观构建评价指标的问题.为此,开展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校教师精准教学能力评价模型研究.首先,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对精准教学能力进行等级划分并构建评价指标框架,运用层级分析法建立指标权重;其次,利用BP神经网络智能学习的特性,以不同数据类型的指标值为输入,对应能力综合值为输出,检验精准教学能力分级及指标权重的合理性,进而生成较为客观的评价模型;最后,利用开发的评价系统和调查问卷进行样本数据采集和模型检验,从神经网络对数据的分类、拟合及仿真结果来看,模型能够对高校教师的精准教学能力进行客观评价,教师对模型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也具有较高认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高校教师 精准教学能力 评价模型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能力与护理信息能力及循证实践能力关系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少娟 黄素珍 +1 位作者 周建仪 张改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9-1022,共4页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能力、护理信息能力及循证实践能力的现状,明确三者的关系,为提高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2年10月至2024年3月在广东省5个城市15家三级医院选取具有本科生带教经验的740名...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能力、护理信息能力及循证实践能力的现状,明确三者的关系,为提高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2年10月至2024年3月在广东省5个城市15家三级医院选取具有本科生带教经验的740名临床护理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理信息能力量表、中文版循证实践能力评估量表及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老师教学能力问卷进行调查,运用Person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临床护理教师护理信息能力、循证实践能力及教学能力条目均分分别为(3.60±0.55)分、(3.16±0.74)分、(3.05±0.58)分,护理信息能力对教学能力具有直接效应(β=0.368,P<0.05);循证实践能力对教学能力有直接效应(β=0.590,P<0.05);护理信息能力可以通过循证实践能力间接影响教学能力(β=0.238,P<0.05)。结论:临床护理教师护理信息能力、循证实践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护理管理者应采取多项措施提升临床护理教师护理信息能力、循证实践能力,进而提高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教师 教学能力 循证实践能力 护理信息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师型”教师标准实施背景下“双师素质”探究:价值意蕴、本质内涵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11
11
作者 谢莉花 李涵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4-60,共7页
加强双师素质培养是“双师型”职教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之举。“双师型”的价值意蕴在于通过双师素质促进职业教育教师、学生和体系的发展,本质内涵在于职教教师“双师素质”合一,落脚点在于双师素质合一的专业教学能力提升。该专业教学... 加强双师素质培养是“双师型”职教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之举。“双师型”的价值意蕴在于通过双师素质促进职业教育教师、学生和体系的发展,本质内涵在于职教教师“双师素质”合一,落脚点在于双师素质合一的专业教学能力提升。该专业教学能力的提升需要在明晰职教教师队伍结构的基础上,理解“三性合一”理念下专业教学能力的核心要素及其发展阶段,落实体现双师素质要求的专业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优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双师型”教师标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师型”教师 “双师素质” 教师标准 专业教学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博士生教学能力培养课程的特征与启示——明尼苏达大学“未来师资准备项目”案例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凌云 王妍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8,I0007,共11页
无论为了促进博士生学术成长,还是为博士生的学术职业生涯做准备,亦或是为了确保本科教育的质量,都有必要对博士生进行教学能力的培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未来师资准备项目”的开展主要以课程为依托,包括基于基本教学能力培养的核心课... 无论为了促进博士生学术成长,还是为博士生的学术职业生涯做准备,亦或是为了确保本科教育的质量,都有必要对博士生进行教学能力的培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未来师资准备项目”的开展主要以课程为依托,包括基于基本教学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和面向未来教师发展的选修课程,并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课程设计原则,基于博士生教学能力生成逻辑组织课程结构,将“情境化的实践与反思”嵌入课程实施,注重多元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和重视博士生个人教学理念的形成。分析该案例,可为中国博士生教学能力培养提供一些启示:正视并重视博士生教学能力;根据高校自身特色和博士生培养现状,基于博士生教学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制定系统的个性的培养计划;重视教学能力培养的课程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博士生教育 未来师资准备 教学能力 课程建设 教师教育 职业生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农业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贺显晶 郑家三 +7 位作者 王建发 赵建军 韩欢胜 王新 曲善民 郭东华 连帅 孙东波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4年第3期56-58,62,共4页
为加强应用型农业类本科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畜牧兽医专业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笔者以地方应用型农业院校和青年教师为切入点,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定期开展教学能力培... 为加强应用型农业类本科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畜牧兽医专业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笔者以地方应用型农业院校和青年教师为切入点,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定期开展教学能力培训等方面探索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以期打造适应新农科建设和区域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为促进畜牧兽医类专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农业院校 畜牧兽医类专业 教师队伍 教学能力 提升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学术研究为基础的大学教师分类评价改革创新研究
14
作者 何菊玲 原左晔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93,共14页
在大学教师分类评价改革中,尤其是对教学型与社会服务型教师的评价存在着轻学术研究的倾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大学教师以通过学术研究与教学培养德才兼备之人才为己任。作为学术研究者,大学教师的教学与社会服务是以其学术研... 在大学教师分类评价改革中,尤其是对教学型与社会服务型教师的评价存在着轻学术研究的倾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大学教师以通过学术研究与教学培养德才兼备之人才为己任。作为学术研究者,大学教师的教学与社会服务是以其学术研究为基础的,这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本质特征。大学教师学术研究者的身份与教学和社会服务的基本角色是大学教师分类评价的根本依据。在大学教师分类评价改革中,要坚持以学术研究为基础,既不能割裂研究与教学的内在联系,也不能剥离学术与服务的相互关系。在大学教师分类评价改革中要坚持以学术为标准的价值取向。坚持同行评议优先原则,加强大学教师在分类评价中的实质性参与。注重大学教师整体学术能力的综合性评价,以学术的标准衡量教师学术研究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大学教师 教师分类评价 学术能力 学术研究 学术性教学 社会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模式研究
15
作者 李霞 刘铭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2-116,共5页
教育信息化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而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之一。研究以职前教师(师范生)为研究对象,以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为依据,采用文献研究、理论演绎、准实验研究方法,以师范生的学生和... 教育信息化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而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之一。研究以职前教师(师范生)为研究对象,以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为依据,采用文献研究、理论演绎、准实验研究方法,以师范生的学生和准教师双重角色为联结点,采取双线融合的教学模式,构建了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模式理论模型,并通过教学实践检验该模式的绩效。研究发现,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在信息素养、技术支持的学和教三个维度具有较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转化 师范生 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 被引量:8
16
作者 邢菲 陈凯 +1 位作者 戎成 卢红霞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8-87,共10页
课程思政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为载体,通过对122位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团队成员的调查发现,教师在课程思政本质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以及设计能力上稍显不足,提出通过增强思政知识学习意识、推动教... 课程思政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为载体,通过对122位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团队成员的调查发现,教师在课程思政本质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以及设计能力上稍显不足,提出通过增强思政知识学习意识、推动教改科研成果转化、开展跨专业交流与合作及参与教学方法与技能培训来提升教师个人专业素养;通过发挥团队资源共享优势、加强团队共同体沟通交流、完善团队协作与决策机制及激发团队负责人领导力来提升团队协作;通过更新管理理念与体制、优化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及完善评估与激励制度提升学校组织管理;通过加强政策引导与激励机制建设、推动制度创新与教师团队建设及加大社会支持与多维资源整合提升教育改革与政策制度环境,从而提升创新团队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职院校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课程思政 意识 能力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检核模型的建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花 王爱玲 +1 位作者 段巍 张海珠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8,共6页
职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检核模型主要是依据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采用文献资料编码、行为事件访谈、模糊德尔菲法、问卷调查等技术建构,模型包含6个基本要素和24个能力要点,每个能力要点分别从不合格、合格、良好、卓越4个层级进行解析。... 职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检核模型主要是依据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采用文献资料编码、行为事件访谈、模糊德尔菲法、问卷调查等技术建构,模型包含6个基本要素和24个能力要点,每个能力要点分别从不合格、合格、良好、卓越4个层级进行解析。职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检核模型用指标的形式使职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基本要求更加明晰化、具体化、微观化。职前教师、教师教育任课教师、教学管理者应用职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检核模型都有各自不同的价值体现,旨在促进职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前教师 教学设计能力检核模型 教学设计能力 任课教师 教学管理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培育价值及未来取向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博 王庆军 +2 位作者 康博华 胡灿灿 邹馥凯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101,110,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剖析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培育的价值、未来取向,并提出培育路径。价值:发展认知能力,提升设计能力,创新实施能力,优化评价能力。未来取向:加强教学资源供给,促进教学认知发展;重...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剖析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培育的价值、未来取向,并提出培育路径。价值:发展认知能力,提升设计能力,创新实施能力,优化评价能力。未来取向:加强教学资源供给,促进教学认知发展;重塑教学开展方式,增强教学设计效能;增强教育场景转换,推动教学实施研究;推动人机观念转变,创新多元教学评价。培育路径:推进教学资源建设,创造教学认知发展条件;搭建制度保障框架,推动实现教学设计变革;强化智能技术培训,助力教学实施研究落实;激发协同育人活力,升级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体育教师 跨学科教学能力 生成式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PACK理论—滞后序列分析的中职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倩 孙建波 +1 位作者 钱志晟 李柏颖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61,共11页
通过研究常州某中职校交通运输类X教师和加工制造类W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旨在揭示中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教师TPACK能力的现状,并提出优化策略。研究采用滞后序列分析和TPACK理论框架,通过视频分析软件和GSEQ程序对教师课堂行为进行... 通过研究常州某中职校交通运输类X教师和加工制造类W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旨在揭示中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教师TPACK能力的现状,并提出优化策略。研究采用滞后序列分析和TPACK理论框架,通过视频分析软件和GSEQ程序对教师课堂行为进行编码和分析。发现W教师和X教师的课堂均以教师主导,学生参与度有待提高,两位教师在TPACK能力的应用上存在不足。建议提高学生主动性,提升课堂互动质量,优化课堂控制行为,并深化教师的TPACK能力。未来应采取多元策略,拓展研究范畴,持续跟踪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并加强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ACK理论 滞后序列分析 课堂教学行为 中职教师 教师教学能力 学生参与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能力提升为导向的作物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20
作者 宋晓珂 史国民 +2 位作者 赵孟良 王东霞 杨莉娜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6期106-109,共4页
随着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农业教育需求的不断变化,作物栽培学作为农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实践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该文深入分析当前作物栽培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现状,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教学内容... 随着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农业教育需求的不断变化,作物栽培学作为农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实践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该文深入分析当前作物栽培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现状,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教学内容的陈旧性和学生参与实践程度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以能力提升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措施,旨在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和专业素养。通过对理论教学与田间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升,该文探索提高作物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以期为培养新时代适应新农科需求的高质量创新人才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栽培学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能力提升 创新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