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5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Retention Rate of Green Tea Catechins Components and Tea Polyphenol by Different Processing Technology 被引量:8
1
作者 Hong-Chun Cui Jian-Yong Zhang +3 位作者 Ji-Zhong Yu Xu-Xia Zheng Cun Ao Yu-Xiao Mao 《茶叶》 2013年第4期356-361,共6页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fixation,rolling,and drying processing technology on the retention rate of green tea catechins components and tea polyphenol.Different fixation processes(rotary dr...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fixation,rolling,and drying processing technology on the retention rate of green tea catechins components and tea polyphenol.Different fixation processes(rotary drumfiring,microwave,steam-blasting),rolling process(weight of rolling,gently press rolling and traditional rolling),drying process(stove drying,roasting dehydration,baked fried drying) were adopted.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ea processing technology on the retention rate of catechins component and tea polyphenol was analyzed.It showed that the microwave fixation process,gently press rolling process,baked fried dry process were beneficial to keep high levels of EGCG,C,EGC,EC,EC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儿茶素 加工工艺 茶多酚 保留率 组分 干燥处理 固定方法 蒸汽爆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30-Day Oral Administration Studies of Liposoluble Tea Polyphenols in Rats 被引量:2
2
作者 Liang-Peng Lin Da Sun +4 位作者 Yue-Fei Wang Da-Wei Li Shi-Kang Zhang Yue-Jin Zhu Pu-Ming He 《茶叶》 2013年第4期325-332,共8页
Tea polyphenols is a natural antioxidant with a variety of biological activity.However,the weak liposolubility and low bioavailability limit their application.As a result,structural modification of tea polyphenols com... Tea polyphenols is a natural antioxidant with a variety of biological activity.However,the weak liposolubility and low bioavailability limit their application.As a result,structural modification of tea polyphenols comes into being.The prepared liposoluble tea polyphenols was suggested as a good candidate antioxidant for edible-oil and fats products.But,safety studies on liposoluble tea polyphenols are limited.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synthesize liposoluble tea polyphenols and evaluate its toxicity in Sprague-Dawley rats on oral administration at dietary levels of 1,2 and 4% for 30 days.There were no adverse effects on general condition,growth,food intake,feed conversion efficiency,haematology parameters,clinical chemistry values and organ weights.High-dose males exhibited a higher haemoglobin concentration and a lower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levels,and high-dose females showed a lower albumin and globulin levels.These slight changes were considered of no toxicological significance.Necropsy and histopathology findings revealed no treatment-related changes in any of the organs.Thus,the results allowed us to conclude that the liposoluble tea polyphenols properly utilized in the oral administration could be devoid of any toxic ris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溶性茶多酚 口服给药 SPRAGUE-DAWLEY 大鼠 天然抗氧化剂 血红蛋白浓度 器官重量 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bility of Tea Catechins 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Green Tea Extracts as Affected by Boiling-treatment 被引量:1
3
作者 De-Song Tang Hui-Ling Liang 《茶叶》 2013年第4期394-400,共7页
Stability of tea catechins and the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green tea extracts as affected by boiling-treatment from 1 to 5h were studied.Green tea catechins were partially epimerized from epi-form to nonepi-form und... Stability of tea catechins and the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green tea extracts as affected by boiling-treatment from 1 to 5h were studied.Green tea catechins were partially epimerized from epi-form to nonepi-form under boiling-treatment.Total phenolic compounds of the samples under the boiling-treatment for 1 to 4h showed the sam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mparing with the untreated samples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reduction(P > 0.05) of total catechins when the green tea extracts were boiling-treated for 1h.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P > 0.05) reduction of the antioxidant capacity when the samples were boiling-treated for 1h,no significant(P> 0.05) reduction of the scavenging ability against DPPH and O-·2when treated for 2h,and no difference on scavenging ability against OH when treated even for 5h.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oiling-treatment for 1h had limited effect on total catehins and phenols content in green tea extracts.Green tea extracts still remained excellent in antioxidant properties and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after boiling-treated for 1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提取物 抗氧化性能 儿茶素 稳定性 沸腾 自由基清除能力 抗氧化能力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天然保鲜剂对低盐泡菜的保鲜效果
4
作者 罗爱国 董春芳 +2 位作者 史胜利 刘晓夏 胡变芳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5-140,共6页
为研究天然保鲜剂应用于低盐发酵泡菜的保鲜效果,选取新鲜白菜为原料,采用传统自然发酵泡菜制作工艺进行低盐发酵。试验选取不同浓度(0.375%、0.25%、0.125%)的茶多酚、肉桂酸钾、大蒜素3种天然保鲜剂对泡菜进行浸泡处理,在常温贮藏1,8,... 为研究天然保鲜剂应用于低盐发酵泡菜的保鲜效果,选取新鲜白菜为原料,采用传统自然发酵泡菜制作工艺进行低盐发酵。试验选取不同浓度(0.375%、0.25%、0.125%)的茶多酚、肉桂酸钾、大蒜素3种天然保鲜剂对泡菜进行浸泡处理,在常温贮藏1,8,15,22,29 d过程中测定总酸含量和菌落总数的变化,最后对泡菜的色泽、香味、滋味、质地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泡菜的理化指标与添加保鲜剂的浓度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常温下贮藏29 d后,以添加浓度0.375%、0.25%、0.125%作为参照对比分析,添加茶多酚浓度为0.375%的泡菜的菌落总数从2.26×10^(6) CFU/g下降至4.91×10^(5) CFU/g,储藏第29天时抑菌效果最好;添加大蒜素浓度为0.25%的泡菜的菌落总数从2.54×10^(6) CFU/g下降至3.72×10^(5) CFU/g,储藏第29天时抑菌效果最好;添加肉桂酸钾浓度为0.125%的泡菜的菌落总数从1.17×10^(6) CFU/g下降至4.84×10^(5) CFU/g,储藏第22天时抑菌效果最好。添加0.25%大蒜素时泡菜的感官品质最佳,能在储藏过程中维持良好的风味,减少不良风味的产生。添加保鲜剂的泡菜的抑菌效果仍然较好,泡菜均未出现腐败、胀袋现象,保鲜效果比较明显,均可有效储藏30 d,可延长产品的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盐泡菜 茶多酚 大蒜素 肉桂酸钾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茶多酚研究发展动态与热点分析
5
作者 吕朝燕 王宇星 +1 位作者 陈小琴 袁兵杰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156,共14页
茶多酚是一类从茶叶中提取的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在医药、食品和农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CNKI和WOS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应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1953-2023年茶多酚研究论文进行数据挖掘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7... 茶多酚是一类从茶叶中提取的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在医药、食品和农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CNKI和WOS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应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1953-2023年茶多酚研究论文进行数据挖掘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70年来,CNKI和WOS数据库中茶多酚研究论文数量均呈逐渐增长趋势。CNKI数据库中,论文主要发表在《福建茶叶》《食品工业科技》《食品科学》等期刊上,轻工业手工业学科的发文最多,基金资助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为主;WOS数据库中,论文主要发表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Food Chemist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等期刊上,属于Food Science Technology学科的发文最多,基金资助以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等为主;②从国家间的合作来看,中国发文量最大,同United States以及Philippines、Sri Lanka、Singapore等亚洲国家合作研究紧密,与India合作较少;③CNKI数据库中,浙江大学、江南大学、西南大学等是主要的研究机构,杨贤强、王岳飞、沈生荣等团队是国内主要的研究团队,国内研究涉及茶多酚的提取、抗氧化特性及其药理活性等方面;WOS数据库中,Rutgers University Systerm、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Zhejiang University等是主要的研究机构,Hara Y和Mukhtar H是主要的研究团队,国际研究更加关注茶多酚在医疗健康领域中的应用;④CNKI数据库中,“抗氧化”“壳聚糖”“保鲜”等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茶多酚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是国内研究的前沿领域;WOS数据库中,关键词“catechins”“epigallocatechin gallate”“inhibition”等出现频率较高,国际研究前沿聚焦茶多酚与人体健康间的互作关系。通过文献综合分析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掌握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动态,明确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文献计量 可视化分析 网络图谱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基于活性氧-线粒体途径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邓婷婷 皮锦蝉 +3 位作者 彭小平 姚于飞 李义全 李文娟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4-442,共9页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首要致死病因,其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失衡和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导致其发生的重要机制。线粒体是ROS产生的主要场所,也是ROS攻击的靶点。大量研究证实,茶多酚能够调控ROS生成和保护线粒体结构与功能,对...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首要致死病因,其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失衡和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导致其发生的重要机制。线粒体是ROS产生的主要场所,也是ROS攻击的靶点。大量研究证实,茶多酚能够调控ROS生成和保护线粒体结构与功能,对心血管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因此,本文在介绍ROS的来源及其危害的基础上,概括了ROS-线粒体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内在联系以及茶多酚对ROS的清除作用,并重点对近年来茶多酚通过ROS-线粒体途径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从ROS-线粒体视角阐明了茶多酚主要通过调控线粒体融合与分裂蛋白的表达、降低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程度、维持细胞钙稳态、减轻线粒体DNA损伤以及调控线粒体凋亡的信号转导以改善心血管疾病,并进一步对茶多酚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ROS) 线粒体 心血管疾病 茶多酚 信号转导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活性成分健康功能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曾鸿哲 文帅 +8 位作者 方雯雯 万丽玮 彭丽媛 杨小妹 白其娴 刘林美 饶慧 黄建安 刘仲华 《中国茶叶》 2025年第2期1-13,共13页
饮茶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茶叶中富含多种活性成分,主要包括儿茶素类物质、儿茶素氧化聚合物、茶氨酸、生物碱、茶多糖等。2024年,茶叶活性成分健康功能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茶叶调节代谢、延缓衰老和提高免疫力三... 饮茶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茶叶中富含多种活性成分,主要包括儿茶素类物质、儿茶素氧化聚合物、茶氨酸、生物碱、茶多糖等。2024年,茶叶活性成分健康功能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茶叶调节代谢、延缓衰老和提高免疫力三大核心健康属性。文章综述了2024年度茶叶活性成分健康功能研究进展,以期为茶叶活性成分开发与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活性成分 健康功能 儿茶素类物质 儿茶素氧化聚合物 茶氨酸 生物碱 茶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茶多酚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亚硝酸盐耐受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嘉惠 曹爱巧 +6 位作者 胡祥娜 陈希平 张佳程 邓红进 谭北平 张玲 迟淑艳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979-3993,共15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茶多酚(TP)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亚硝酸盐耐受性的影响。选择840尾平均体重为(0.25±0.00)g的健康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对照组(TP0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茶多酚(TP)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亚硝酸盐耐受性的影响。选择840尾平均体重为(0.25±0.00)g的健康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对照组(TP0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100(TP100组)、300(TP300组)、500(TP500组)、700(TP700组)、1500(TP1500组)和3000 mg/kg(TP3000组)TP的饲料。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饲料中添加TP对凡纳滨对虾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和饲料系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TP0组相比,TP500组、TP700组和TP1500组肝体比显著提高(P<0.05),TP500组肥满度显著提高(P<0.05)。2)各组间凡纳滨对虾全虾水分、粗灰分和粗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TP0组相比,TP500组、TP700组、TP1500组和TP3000组全虾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TP0组相比,TP300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甘油三酯含量、TP700组肝胰腺总胆固醇含量以及TP500组肝胰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TP700组肝胰腺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4)与TP0组相比,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TP500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脂滴密度显著降低(P<0.05);Masson染色结果显示,试验组肝胰腺阳性面积均显著降低(P<0.05)。5)与TP0组相比,各试验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热休克蛋白70(HSP70)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TP700组肝胰腺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TP500组和TP700组肝胰腺酚氧化酶(PO)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TP700组肝胰腺免疫缺陷蛋白(IMD)、对虾抗菌肽(Pen)、甲壳素(crustin)、抗脂多糖因子(ALF)和溶菌酶(LZM)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6)亚硝酸盐胁迫后,与TP0组相比,TP700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肝胰腺P53、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e-3)、半胱天冬蛋白酶-8(Caspase-8)和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500~700 mg/kg TP能够改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脂质沉积,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并增强其对亚硝酸盐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茶多酚 生长 非特异性免疫 亚硝酸盐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健康效应研究进程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丹 王姗姗 +3 位作者 张洁茹 郑芹芹 张相春 陈红平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9-392,共14页
茶多酚是茶叶里含量最高的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目前对茶多酚的研究历史缺乏系统性总结。系统梳理了茶多酚的发现、命名及功能应用的事件,并简要论述其在免疫调控、抗炎和氧化应激等方面的健康功效以及发挥活性的多酚羟基结构基... 茶多酚是茶叶里含量最高的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目前对茶多酚的研究历史缺乏系统性总结。系统梳理了茶多酚的发现、命名及功能应用的事件,并简要论述其在免疫调控、抗炎和氧化应激等方面的健康功效以及发挥活性的多酚羟基结构基础,为茶多酚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支撑。此外,对新型茶多酚纳米生物材料解决茶多酚稳定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等难题的研究进行了概述。新型茶多酚纳米生物材料具有高稳定性、安全性和多功能的特点,有望推动茶多酚的进一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茶单宁 抗氧化 茶多酚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多酚类儿茶素化合物体外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效果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坤豪 代爽 +1 位作者 席康博 王树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2-118,共7页
为明确沙棘多酚类化合物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活性及机理,采用纸片法和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沙棘多酚类化合物的最小抑菌浓度,从该类化合物对幽门螺旋杆菌的细胞膜通透性、细胞内容物泄露、膜蛋白和脲酶活力等的影响探究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 为明确沙棘多酚类化合物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活性及机理,采用纸片法和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沙棘多酚类化合物的最小抑菌浓度,从该类化合物对幽门螺旋杆菌的细胞膜通透性、细胞内容物泄露、膜蛋白和脲酶活力等的影响探究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表没食子儿茶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抑菌圈分别达到17.06、22.59 mm,用最小抑菌浓度处理幽门螺杆菌时抑制率达到50%以上;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幽门螺旋杆菌抑菌效果最好,最小抑菌浓度为156.3μg/mL,用4倍最小抑菌浓度的表没食子儿茶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处理幽门螺旋杆菌后,细胞膜通透性分别增加0.68、0.82倍,内容物泄露分别增加0.47、0.48倍,脲酶活力分别降低39%、38%。结果表明,沙棘多酚化合物,特别是表没食子儿茶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多酚 幽门螺杆菌 儿茶素 抑菌活性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地区古树和乔木普洱茶(生茶)品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汤海昆 杨方慧 +4 位作者 张艳梅 张盼盼 孙云南 张华凤 仝佳音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61-69,共9页
为探究西双版纳地区古树和乔木型普洱茶品质差异,采用液相色谱和HS-SPME-GC-MS技术对茶样儿茶素组分和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儿茶素组分检测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能较好地区分布朗古树、布朗乔木、易武古树、易武乔木。HS-SPME-GC-MS检... 为探究西双版纳地区古树和乔木型普洱茶品质差异,采用液相色谱和HS-SPME-GC-MS技术对茶样儿茶素组分和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儿茶素组分检测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能较好地区分布朗古树、布朗乔木、易武古树、易武乔木。HS-SPME-GC-MS检测结果显示,4组茶样共检出138种香气物质,其中正辛醇、香叶醇、1-辛烯-3-醇、β-紫罗兰酮、β-紫罗酮、水杨酸甲酯、右旋萜二烯、十甲基环五硅氧烷与十四甲基环七硅氧烷等9种香气物质可作为区分4组茶样的依据。相对气味活度值(ROVA)分析结果表明,乔木型普洱茶存在4种共同的关键呈香物质;古树普洱茶无论是在组间还是组内,其关键性和修饰性呈香物质没有明显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古树茶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儿茶素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接枝顺序三元共价复合物对蓝莓花青素的稳态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欣 黄金路 +2 位作者 陈梦琳 冯论益 朱桂兰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79,共7页
以乳清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PI)、结冷胶(gellan gum,GG)和茶多酚(tea polyphenol,TP)为原料,采用美拉德接枝法和碱处理法制备不同接枝顺序共价复合物(WPI-GG-TP和WPI-TP-GG)。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表明三元复合物之间... 以乳清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PI)、结冷胶(gellan gum,GG)和茶多酚(tea polyphenol,TP)为原料,采用美拉德接枝法和碱处理法制备不同接枝顺序共价复合物(WPI-GG-TP和WPI-TP-GG)。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表明三元复合物之间形成共价键,考察三元共价复合物对蓝莓花青素(blueberry anthocyanins,ACNs)的稳态化作用。WPI-GG-TP负载ACNs后负载率为21.80%,平均粒径为806.68 nm,而WPI-TP-GG负载ACNs后负载率为18.68%,平均粒径为688.08 nm。热分析结果表明WPI-TP-GG负载ACNs后,热峰温度相较于ACNs提高了2.51℃,说明WPI-TP-GG可以提高ACNs的热稳定性。抗氧化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先接枝GG的三元复合物负载ACNs后,具有更高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储存稳定性,而先接枝TP的三元复合物具有更高的羟自由基清除率、铁还原力和热稳定性,例如,WPI-GG-TP-ACNs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与游离ACNs相比提高了29.62%,而WPI-TP-GG-ACNs羟自由基清除率和铁还原力分别提高了55.96%和1.4倍。本实验结果为食品功能因子递送系统在人体消化系统中发挥优良特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蛋白 结冷胶 茶多酚 蓝莓花青素 共价复合物 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亚硝酸钠和茶多酚的油炸猪肉中碳纳米颗粒对小鼠体内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琼珠 李庆舒 +3 位作者 蒙瑶 骆莹 施琳 袁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11,共11页
【目的】在冷鲜猪肉中添加亚硝酸钠(NaNO_(2))和茶多酚(TP)后油炸,探究其碳纳米颗粒(CNPs)对小鼠体内毒性的影响。【方法】将无添加物(对照组)、添加NaNO_(2)和添加TP的生猪肉油炸后获得CNPs,分别用剂量为5、15 mg/kg的CNPs对BALB/c雄... 【目的】在冷鲜猪肉中添加亚硝酸钠(NaNO_(2))和茶多酚(TP)后油炸,探究其碳纳米颗粒(CNPs)对小鼠体内毒性的影响。【方法】将无添加物(对照组)、添加NaNO_(2)和添加TP的生猪肉油炸后获得CNPs,分别用剂量为5、15 mg/kg的CNPs对BALB/c雄性小鼠进行灌胃。【结果】CNPs可明显抑制小鼠体质量增加,显著减少血液中红细胞(RBC)数、白细胞(WBC)数、血红蛋白(Hb)质量浓度和血小板(PLT)数(P<0.05);影响小鼠肝脏和肾脏功能;HE染色结果显示,CNPs对肝脏和结肠有明显的损伤作用;显著降低肝脏和结肠中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等抗氧化酶的酶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增加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和干扰素(IFN-γ)水平(P<0.05)。相较于灌胃从NaNO_(2)浸渍后油炸的猪肉中提取的CNPs的小鼠,灌胃从TP浸渍后油炸的猪肉中提取的CNPs的小鼠的体质量缓慢降低,脏器损伤较轻。此外,肠道微生物分析显示,CNPs可改变小鼠肠道菌群的相对丰度及多样性,尤其是可减少肠道中与抑制结肠炎发生密切相关的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增加与败血症和阑尾炎相关的Bacteroides的相对丰度。NaNO_(2)可加剧肠道中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的减少和Bacteroides相对丰度的增加,而TP则可有效缓解上述肠道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变化。【结论】相较于对照组,添加NaNO_(2)的生猪肉油炸后产生的CNPs对小鼠的损害更严重;与对照组和添加NaNO_(2)的生猪肉油炸后产生的CNPs相比,添加TP可降低CNPs的体内毒性。这为预防CNPs引起的体内毒性提供了方向,也为评估红肉制品对健康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颗粒 高温加工食品 体内毒性 亚硝酸钠 茶多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萎凋过程中氨基酸和多酚在叶茎内的时空变化特征
14
作者 程海燕 屠琳玥 +3 位作者 陈琳 徐安安 谢亨通 徐平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317,共15页
叶茎内的氨基酸和多酚在萎凋过程中的变化对于形成茶叶风味物质至关重要。系统解析了叶片和嫩茎中氨基酸和多酚的差异积累模式以及在萎凋过程中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在萎凋过程中叶片的酚氨比为4.66~6.36,高于嫩茎(1.97~2.59);嫩茎中... 叶茎内的氨基酸和多酚在萎凋过程中的变化对于形成茶叶风味物质至关重要。系统解析了叶片和嫩茎中氨基酸和多酚的差异积累模式以及在萎凋过程中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在萎凋过程中叶片的酚氨比为4.66~6.36,高于嫩茎(1.97~2.59);嫩茎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鲜叶,嫩茎中游离氨基酸占干质量的7.44%,叶片中游离氨基酸占干质量的2.22%。鲜叶和嫩茎间存在44个差异积累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其中3个非蛋白质氨基酸(茶氨酸、氨基丁酸和豆叶氨酸)在嫩茎中高积累;叶片和嫩茎中茶多酚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存在97个差异积累的多酚类物质,酯型儿茶素和大部分黄酮及黄酮苷在叶片中相对高积累,而非酯型儿茶素在嫩茎中相对高积累。萎凋过程中叶片内游离氨基酸总量上升,而嫩茎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持续下降,叶片和嫩茎中分别有21个和15个氨基酸类物质的含量在萎凋过程中显著变化;叶片和嫩茎中多酚总量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分别存在49个和35个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在萎凋过程中显著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茶叶原料的叶茎比例对于后续加工中茶叶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该研究为基于原料叶茎考量的萎凋调控技术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萎凋 叶茎 游离氨基酸 茶多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褐素和茶多酚摄入对采食氧化鱼油大鼠肝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15
作者 谭大雁 王清湘 +5 位作者 毛湘冰 范祥奇 杨恒 黄冰 张斐然 王建萍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19-4528,共10页
旨在通过饲喂氧化鱼油(oxidized fish oil,OFO)饲粮在大鼠上建立动物营养性氧化应激模型,探讨灌服茶褐素(theabrownin,TB)能否改善氧化应激对大鼠肝的负面影响,并初步分析其可能机制;且以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为正对照。试验选取3... 旨在通过饲喂氧化鱼油(oxidized fish oil,OFO)饲粮在大鼠上建立动物营养性氧化应激模型,探讨灌服茶褐素(theabrownin,TB)能否改善氧化应激对大鼠肝的负面影响,并初步分析其可能机制;且以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为正对照。试验选取32只健康的21日龄断奶的Wistar大鼠(雄性),平均体重(BW)为55.58 g,随机分为4个处理(n=8),即对照组、OFO组、OFO+TP组和OFO+TB组,TP和TB的灌服剂量均为200 mg·kg^(-1)BW,含OFO饲粮从试验第9天开始饲喂,整个试验持续23 d。结果显示:饲喂含OFO饲粮降低了大鼠的体重,诱导大鼠肝发生病理变化,显著提高了肝的脏器指数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肝的总抗氧化能力及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显著提高了肝中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蛋白质羰基和8-羟基脱氧鸟苷含量(P<0.05),显著上调了Bax、Caspase3和Keap-1的mRNA表达水平(P<0.05),显著下调了Bcl-2、Nrf2、HO-1和NQO-1的mRNA表达水平(P<0.05);灌服TB或TP可以在不同程度上缓解OFO攻毒对大鼠的体重及肝的结构和功能的负面影响,提高了饲喂氧化鱼油饲粮大鼠肝的抗氧化能力(P<0.05),改善了饲喂氧化鱼油饲粮大鼠肝中细胞凋亡和Nrf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表达(P<0.05)。综上可知,灌服TB能改善OFO攻毒大鼠的肝损伤,这可能与其改善抗氧化功能和细胞凋亡有关,且TB的作用效果类似于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褐素 茶多酚 氧化鱼油 抗氧化能力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卵白蛋白可食膜对冷鲜猪肉品质的影响及微生物生长模型的构建
16
作者 杨乐 刘丽莉 +2 位作者 丁玥 程伟伟 肖枫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111,共9页
为加强茶多酚(tea polyphenol,TP)与卵白蛋白(ovalbumin,OVA)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该文针对猪肉货架期较短的缺点,将茶多酚与卵白蛋白进行复合,加入壳聚糖制备茶多酚-卵白蛋白可食膜液(TP-OVA)应用于猪肉保鲜,通过探究猪肉品质的变化研... 为加强茶多酚(tea polyphenol,TP)与卵白蛋白(ovalbumin,OVA)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该文针对猪肉货架期较短的缺点,将茶多酚与卵白蛋白进行复合,加入壳聚糖制备茶多酚-卵白蛋白可食膜液(TP-OVA)应用于猪肉保鲜,通过探究猪肉品质的变化研究可食膜的保鲜性能,建立猪肉中微生物的生长模型。结果表明,贮藏12 d后,2%(质量分数)TP膜液处理的猪肉pH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发现2%TP膜液处理的猪肉蛋白质变性温度最高,分别为58.16、81.17℃,热稳定性最好;色差与核磁测定结果说明2%TP膜液处理使猪肉具有最佳的保水性;2%TP膜液处理使得猪肉的质构特性显著优于其他组(P<0.05),且微观结构最佳。膜液处理组的菌落总数相较于空白组显著降低(P<0.05);修正的Gompertz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2%TP处理组的微生物最大生长速率最小,说明抑菌效果最佳。综上所述,TP添加量为2%膜液的抗氧化抑菌性能最佳,以期为开发天然高效的新型肉品包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卵白蛋白 可食膜 猪肉保鲜 微生物生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三磷酸和茶多酚复合处理对鲜切苹果保鲜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阮雁春 刘红艳 +1 位作者 沈宏璇 王炜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1,86,共8页
分析质量分数1%茶多酚(TP)和不同浓度腺苷三磷酸(ATP)复合处理对鲜切苹果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并初步探究TP和ATP复合处理抑制贮藏期间鲜切苹果的褐变和延长货架期的机制。结果表明:与蒸馏水(CK组)相比,TP+ATP处理能够有效延缓鲜切苹果... 分析质量分数1%茶多酚(TP)和不同浓度腺苷三磷酸(ATP)复合处理对鲜切苹果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并初步探究TP和ATP复合处理抑制贮藏期间鲜切苹果的褐变和延长货架期的机制。结果表明:与蒸馏水(CK组)相比,TP+ATP处理能够有效延缓鲜切苹果贮藏期间硬度及抗坏血酸、可滴定酸、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降低以及褐变指数和失重率的增加,促进γ-氨基丁酸的积累;TP和ATP复合处理总体上可有效提高鲜切苹果总酚含量和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抑制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且降低鲜切苹果贮藏期间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综上,TP和ATP复合处理可有效提高贮藏期间鲜切苹果的品质和营养价值,并抑制其褐变、病原菌生长,从而延长鲜切苹果的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三磷酸 茶多酚 鲜切苹果 褐变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青素W/O/W乳液的制备工艺及其特性研究
18
作者 肖宇晴 李华俊 +2 位作者 曾旖旎 石星波 邓洁红 《包装与食品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58,共10页
针对花青素稳定性差的问题,构建花青素W/O/W双重乳液。采用共色素沉淀复配混合花青素与茶多酚(内水相质量分数3%的花青素+质量分数1.5%的茶多酚),以高功率超声乳化法制备双重乳液。同时,采用单因素试验及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得出最... 针对花青素稳定性差的问题,构建花青素W/O/W双重乳液。采用共色素沉淀复配混合花青素与茶多酚(内水相质量分数3%的花青素+质量分数1.5%的茶多酚),以高功率超声乳化法制备双重乳液。同时,采用单因素试验及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得出最优工艺条件:水油比3∶7,聚甘油蓖麻醇酯(PGPR)质量分数5.19%,乳水比3∶7,乳清分离蛋白(WPI)质量分数3.23%。在最优制备工艺下,制备的双重乳液粒径为1.3629μm,Zeta电位为(-39.03±1.03)mV,具有较好的静电稳定性。液滴大小均匀分布且结构完整,储存12d后无乳析现象,包埋率保持在(70.95±1.6)%。研究为花青素在果蔬保鲜中的可控释放及保鲜膜的应用提供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青素 茶多酚 W/O/W双重乳液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羧基化纤维素纳米纤维/淀粉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9
作者 施嘉妮 张碟 +2 位作者 杨月月 焦爱权 金征宇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135-145,共11页
为了改善淀粉基薄膜机械性能和多功能性的缺陷,该研究采用刮刀涂布法,结合羧基化纤维素纳米纤维和茶多酚介导的网络纠缠和氢键组装提高纯淀粉膜的机械强度,开发了多功能茶多酚/羧基化纤维素纳米纤维/淀粉复合膜(tea polyphenol/carboxyl... 为了改善淀粉基薄膜机械性能和多功能性的缺陷,该研究采用刮刀涂布法,结合羧基化纤维素纳米纤维和茶多酚介导的网络纠缠和氢键组装提高纯淀粉膜的机械强度,开发了多功能茶多酚/羧基化纤维素纳米纤维/淀粉复合膜(tea polyphenol/carboxylated cellulose nanofiber/starch composite film,SF-CNF-TP),并对复合膜的结构及性能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羧基化纤维素纳米纤维的添加将淀粉基薄膜的机械性能(韧性值)提升了2.47倍,尤其将断裂伸长率显著增加了1.14倍。茶多酚的添加进一步提高了羧基化纤维素纳米纤维/淀粉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并成功赋予其良好的紫外线屏蔽、抗氧化和抑菌能力,SF-CNF-TP在紫外区的紫外吸收能力接近100%,对2种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李斯特菌)和2种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活性。最后,土壤降解实验和豆芽生长实验证实复合膜具备生物降解性和生物安全性。这些结果显示了SF-CNF-TP作为可持续包装材料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基薄膜 刮刀涂布法 羧基化纤维素纳米纤维 茶多酚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抑菌型卵磷脂脂质体降低犬口腔异味的效果评价
20
作者 李云亮 栾艺 +2 位作者 严子华 段玉清 马海乐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7-125,共9页
口腔微生态环境恶化是导致犬口腔异味的重要原因之一,缓解关键在于抑制犬口腔中有害菌的生长,特别是变形链球菌。本试验通过卵磷脂包埋ε-聚赖氨酸盐酸盐、乳酸链球菌素和茶多酚制备复合抑菌型卵磷脂脂质体(CAPL),测定其对变形链球菌的... 口腔微生态环境恶化是导致犬口腔异味的重要原因之一,缓解关键在于抑制犬口腔中有害菌的生长,特别是变形链球菌。本试验通过卵磷脂包埋ε-聚赖氨酸盐酸盐、乳酸链球菌素和茶多酚制备复合抑菌型卵磷脂脂质体(CAPL),测定其对变形链球菌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验证其安全性,并通过犬喂食试验,评估CAPL对犬牙菌斑率、唾液分泌量、唾液抑菌能力、口腔菌群、口腔异味度、硫化物和氨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CAPL对变形链球菌的IC50为19.93 mg/mL,相比非包埋型抑菌卵磷脂的IC50(43.13 mg/mL)降低53.79%,1.2 g/(kg·bw)的CAPL剂量属于安全剂量范围。犬喂食试验结果显示,喂食4 d时,试验组犬唾液抑菌能力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0.05),是对照组的4.85倍,正常组的1.24倍;喂食8 d时,试验组犬牙菌斑率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86.50%(P <0.05),犬口腔异味消除率达93.33%;喂食12 d时,犬唾液分泌量、硫化物含量和氨含量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 0.05),硫化物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63.83%(P <0.05),氨含量较对照组降低82.04%(P <0.05);喂食20 d时,犬口腔中链球菌属相对丰度从试验前的9.29%降至2.24%。结果表明,CAPL能有效提高犬口腔抑菌能力并缓解犬口腔异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异味 ε-聚赖氨酸盐酸盐 乳酸链球菌素 茶多酚 卵磷脂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