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9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Gossypium arboreum L. collected in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JIA Yinhua PAN Zhaoe +5 位作者 HE Shoupu GONG Wenfang GENG Xiaoli PANG Baoyin WANG Liru DU Xiongming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2018年第3期1-8,共8页
Background: Gossypium arboreum is a diploid species cultivated in the Old World. It possesses favorable characters that are valuable for developing superior cotton cultivars.Method: A set of 197 Gossypium arboreum acc... Background: Gossypium arboreum is a diploid species cultivated in the Old World. It possesses favorable characters that are valuable for developing superior cotton cultivars.Method: A set of 197 Gossypium arboreum accessions were genotyped using 80 genome-wide SSR markers to establish patterns of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These accessions were collected from three major G. arboreum growing areas in China. A total of 255 alleles across 80 marker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Results: Three subgroups were found using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analysis, corresponding to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North China, and Southwest China zones of G.arboreum growing areas in China. Average genetic distance and Poly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 value of G. arboreum population were 0.34 and 0.47,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high genetic diversity in the G. arboreum germplasm pool. 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results concurred with the subgroups identified by Structure analysis with a few exceptions. Variations among and within three groups were observed to be 13.61% and 86.39%, respectively.Conclusion: The information regarding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from this study is useful for genetic and genomic analysis and systematic utilization of economically important traits in G. arbore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ssypium arboreum L. Population structure genetic diversity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 mark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etic Diversity of Tea Plant(Camellia Sinensis(L.) O.Kuntze)in Wuling Mountainous Area Revealed by ISSR Marker 被引量:2
2
作者 Yue Zhang Li Lu +5 位作者 Saiyan Yuan Xin Pang Wei-Dong Wang Lin Zhou John K Tanui Xing-Hui Li 《茶叶》 2013年第4期205-211,共7页
Genetic diversity and relationship of 183 tea germplasms were assessed by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 marker.The study optimized the ISSR-PCR system for tea plants.Results show that genetic similarity among 183... Genetic diversity and relationship of 183 tea germplasms were assessed by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 marker.The study optimized the ISSR-PCR system for tea plants.Results show that genetic similarity among 183 tea ascensions was between 0.52-0.93,indicating a wide gene pool and a broad genetic variation of Wuling tea resources.The highest similarity of all materials between No1 and No2 was 0.93.Dendrogram of the183 tea germplasms were protracted by UPGMA clustering analysis also revealed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relationship of the tea germplasms of Wuling mountainous area.Besides,fingerprint of the 183 tea germplasms were constru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茶树资源 武陵山区 UPGMA聚类分析 ISSR-PCR 简单重复序列 指纹图谱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南涧县古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的EST-SSR分析
3
作者 刘娇 杨雄伟 +2 位作者 何胜聪 程小毛 黄晓霞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1-268,共8页
为探究栽培型古茶树阿萨姆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采用EST-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南涧县无量山镇古茶园64份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20对引物共检测出223个等位基因,群体... 为探究栽培型古茶树阿萨姆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采用EST-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南涧县无量山镇古茶园64份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20对引物共检测出223个等位基因,群体间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48个;观测等位基因数(N_(a))为6.25;有效等位基因数(N_(e))为2.983;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1.251;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646。POPGENE分析表明遗传分化系数(F_(st))为0.063,居群间存在中度分化,基因流(N_(m))为3.710。AMOVA分子方差分析表明,阿萨姆茶的遗传变异14%发生在居群间,86%发生在居群内,说明阿萨姆茶居群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内部,且基因交流丰富。南涧县古茶园古茶树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丰富,这为阿萨姆茶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茶园 古茶树 est-ssr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中部3个野生蕉自然居群基于NTSYS和STRUCTURE软件的ISSR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赖恭梯 赖钟雄 +6 位作者 刘炜婳 叶炜 林玉玲 刘生财 陈裕坤 张梓浩 吴高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3-231,共9页
为进一步完善福建野生蕉遗传背景研究.对采自福建省三明市和福州市的3个野生蕉自然居群共100份叶片样本进行ISSR分析,并结合NTSYS、STRUCTURE和POPGENE等软件.进行居群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3条引物共扩增获得175个... 为进一步完善福建野生蕉遗传背景研究.对采自福建省三明市和福州市的3个野生蕉自然居群共100份叶片样本进行ISSR分析,并结合NTSYS、STRUCTURE和POPGENE等软件.进行居群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3条引物共扩增获得175个稳定、清晰的条带,平均扩增条带数为13.5个,扩增产物主要介于200.2000bp,其中总的多态性条带为158个.居群总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90.3%:通过NrrSYS和STRUCTUR软件聚类分析发现,岩前、莘口和赤壁野生蕉共100份样本严格按照地理来源划分为3个大组.3个大组可进一步分别划分为3、3和4个亚组;采用POPGENE进行遗传多样性参数分析发现.野生蕉居群总的变异中,群体内变异大于群体间变异,野生蕉居群内存在丰富的基因交流,3个野生蕉居群总体多样性水平较高,从高到低依次为岩前、莘口和赤壁。说明福建野生蕉居群遗传结构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水和人为因素在野生蕉群体演变过程中具有l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蕉 ISSR 聚类分析 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9份不同遗传背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邹成林 黄开健 +4 位作者 黄爱花 莫润秀 翟瑞宁 杨萌 韦新兴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9,共11页
【目的】解析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为广西玉米育种实践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69份不同遗传背景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以7份广西骨干自交系和3份我国其他地方的骨干自交系为对照,用10K SNP玉米芯片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扫描... 【目的】解析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为广西玉米育种实践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69份不同遗传背景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以7份广西骨干自交系和3份我国其他地方的骨干自交系为对照,用10K SNP玉米芯片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扫描,通过遗传相似度、系统进化、主成分和血缘同源确认(IBD)等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结果】筛选获得7565个高质量可用SNP分子标记,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平均每条染色体上有756个,标记检出率均在97.12%以上,平均检出率达99.57%。174个玉米自交系的杂合率为0.21%~7.28%,平均为0.86%,有144个玉米自交系杂合率不高于1.00%,但有5个玉米自交系的杂合率偏高(31.29%~36.36%)。174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度为0.486~0.999,平均为0.609,其中2个广西选育的西南骨干自交系B24(ZNC442)和CK_D2(桂A10341)与其他材料间的遗传相似度平均值分别为0.642和0.629。由系统发育进化树可知,包含10个参考自交系在内的179个玉米自交系划分为Reid群和热带亚热带群两大类,其中Reid群含13个自交系,占比为7.26%,热带亚热带群含166个自交系,占比为92.74%。热带亚热带群又可细分为7个亚群,其中以Suwan群和CM群为主,分别含56和51个自交系,占比分别为31.28%和28.49%。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PCA1v3中玉米自交系聚类情况与系统发育进化树聚类结果基本一致,能明显区分Reid群和热带亚热带群,且热带亚热带群中大多自交系分布在CM群和Suwan群参考自交系附近。IBD分群结果显示,Reid群、Suwan群、CM群和A群的自交系数量分别有21、47、64和47个。系统进化分析、主成分分析和IBD分群韦恩图显示,三者共属Reid群、Suwan群、CM群和A群的自交系数量分别为12、35、18和11个。【结论】广西玉米自交系来源复杂,遗传背景相似,不同分析方法的划分结果并不完全一致,需结合育种实践进行类群划分。广西选育的西南骨干玉米自交系ZNC442和桂A10341均属于A群,最理想组配模式为A群×Reid群,其次是A群×Suwan群和A群×CM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SNP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芷种质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分析
6
作者 许兰杰 安素妨 +6 位作者 余永亮 董薇 梁慧珍 谭政委 杨青 杨红旗 吴晓慧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4-71,共8页
为探明白芷亲本中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特点,提高白芷种质的利用效率,选用28个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rt co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SCoT)标记对来自5个白芷居群的78份种质进行PCR扩增,采用POPGENE 1.32、GenALEx6.502等软... 为探明白芷亲本中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特点,提高白芷种质的利用效率,选用28个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rt co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SCoT)标记对来自5个白芷居群的78份种质进行PCR扩增,采用POPGENE 1.32、GenALEx6.502等软件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结果表明,28个SCoT标记共扩增出192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59个,平均每个标记的扩增条带数和多态性条带数分别是7、6个;SCoT标记的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值(PIC)、平均Shannon’s多样性指数(I)和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800、0.350、0.240,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5个白芷居群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N_(a))、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I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1.514、1.293、0.265、0.174,以禹白芷居群的N_(a)、N_(e)、I、H_(e)最高。5个白芷居群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分别为0.135、3.195,94%遗传变异来自居群内,较大的基因流减少了居群间遗传差异。基于居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在0.96处将5个白芷居群聚为三大类,其中禹白芷、杭白芷和川白芷居群被聚为一类;基于白芷种质的GS在0.765处将其聚为三大类,分别包含73、3、2份白芷种质。综上,5个白芷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种质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应加强白芷种质资源创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 种质 SCoT标记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的67个苜蓿品种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
7
作者 赵凌平 刘佳皓 +1 位作者 杨智博 孙平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81,共8页
本研究基于SSR分子标记对67个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探究苜蓿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以期为苜蓿品种鉴定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5对引物共扩增出180条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6.33%,多... 本研究基于SSR分子标记对67个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探究苜蓿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以期为苜蓿品种鉴定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5对引物共扩增出180条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6.33%,多态性信息含量、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73、0.38和0.24,表明所选引物的多态性较高。UPGMA聚类分析将67个品种分为四大类,聚类结果与品种的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基于Structure软件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67个品种分为2个亚群和1个混合型群体,与67个苜蓿品种的主坐标分析(PCoA)结果一致,其中大多数品种(85.07%)显示出单一的遗传背景,而混合型群体表现出基因渗透现象,具有较为复杂的遗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遗传多样性 群体遗传结构 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浙江楠的遗传多样性评价
8
作者 郑永杰 张月婷 +2 位作者 刘新亮 涂白连 伍艳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574,共9页
浙江楠是我国珍稀濒危物种,研究浙江楠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可为有效保护和利用浙江楠种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自主开发的15对SSR引物,对浙江楠10个群体共计175份种质资源进行毛细管电泳检测,解析浙江楠群体的遗传多样... 浙江楠是我国珍稀濒危物种,研究浙江楠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可为有效保护和利用浙江楠种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自主开发的15对SSR引物,对浙江楠10个群体共计175份种质资源进行毛细管电泳检测,解析浙江楠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15对引物在175份浙江楠种质中共检测到113个等位基因位点(Na),平均每对引物含2.371个有效等位基因(Ne),多态引物信息含量(PIC)为0.323~0.844,平均值为0.629。浙江楠群体表现出中等程度的遗传多样性(平均观测杂合度=0.621,平均期望杂合度=0.478),平均群体内近交系数(Fis)为-0.237,平均群体近交系数(Fit)为0.082,杂合率较高,群体间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分化系数(Fst=0.275)和低水平的平均基因流(Nm=0.763)。分子方差分析表明浙江楠种群内个体间差异是主要的遗传变异来源,占总变异的78.7%(P<0.001)。群体结构分析与聚类分析将10个不同种源的浙江楠群体分为3个类群,群体间存在一定的基因渐渗。生境破碎化和人为干扰可能是造成浙江楠濒危的主要原因,应采取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相结合的措施,保护浙江楠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楠 濒危植物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雅安奶山羊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9
作者 郭家中 张一菲 +3 位作者 武国 孙学良 杨舒慧 张红平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4-451,共8页
【目的】旨在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探究雅安奶山羊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该品种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20只雅安奶山羊开展全基因组测序,并使用关中奶山羊、萨能奶山羊、川中黑山羊和成都麻羊的测序数据,在全基因组内检... 【目的】旨在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探究雅安奶山羊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该品种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20只雅安奶山羊开展全基因组测序,并使用关中奶山羊、萨能奶山羊、川中黑山羊和成都麻羊的测序数据,在全基因组内检测SNPs,开展遗传多样性、基因组近交系数、主成分分析(PCA)、遗传结构和群体分化指数(FST)等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在雅安奶山羊常染色体基因组中共检测到14875627个双等位基因SNPs,位于基因间区和内含子区的SNPs占比为89.67%。全基因组单位点的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和核酸多样性的平均值分别为0.265、0.300和0.308。每只雅安奶山羊基因组中平均含有1235个ROH,个体ROH总长度平均值为327.04 Mb。基于F_(ROH)、F_(IS)、F_(VR1)、F_(VR2)和F_(UNI),雅安奶山羊基因组近交系数中位数分别为0.120、0.106、0.125、0.112和0.103。PCA结果表明,在PC1上奶山羊与非奶山羊群体可清晰地分成两大类群;群体结构分析(K=4)和系统发育树进一步显示雅安奶山羊与关中奶山羊遗传关系更近。雅安奶山羊与关中奶山羊、萨能奶山羊、川中黑山羊和成都麻羊的全基因组25-kb滑窗FST平均值分别为0.054、0.062、0.189和0.240。【结论】雅安奶山羊遗传多样性较高,但部分个体近交严重且与关中奶山羊、萨能奶山羊无实质遗传分化,引种改良不会显著改变其种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山羊 全基因组测序 遗传多样性 基因组近交系数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P分子标记的乌饭树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
10
作者 黄婧 张敏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0-538,共9页
为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乌饭树资源,采用基因分型测序(GBS,genotyping by sequencing)技术对采集于5个地区的70份乌饭树野生种质进行了SNP分子标记开发,利用开发的标记研究了乌饭树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结果显示,通过测... 为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乌饭树资源,采用基因分型测序(GBS,genotyping by sequencing)技术对采集于5个地区的70份乌饭树野生种质进行了SNP分子标记开发,利用开发的标记研究了乌饭树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结果显示,通过测序数据分析共筛选得到9752个高质量SNP标记用于后续研究;乌饭树5个群体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23,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219,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231,其中江苏溧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分子方差分析显示整个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个体间(65.45%)。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显示5个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高,其中江苏溧阳与江西上犹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最高,为0.406。系统进化树(邻接法)显示乌饭树种质聚类为3个进化分支,种质的聚集与其地理来源无确定性关系;群体结构分析将乌饭树种质分为3个亚群,主成分分析结果与群体结构的结果类似,不同地区的乌饭树种质在3个亚群中均有分布,显示了乌饭树资源存在着广泛的基因交流。本研究可为今后乌饭树良种选育和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饭树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SNP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骆马湖翘嘴鲌种群生长特征及遗传多样性
11
作者 李大命 杨子萍 +2 位作者 刘燕山 唐晟凯 杨家新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5,共7页
翘嘴鲌是骆马湖重要的渔业资源,为了解其生长规律及遗传资源状况,通过鉴定鳞片年龄掌握翘嘴鲌种群的年龄结构,并构建其生长方程,同时利用线粒体Cytb和D-loop基因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翘嘴鲌种群由1~6龄个体构成,其中1... 翘嘴鲌是骆马湖重要的渔业资源,为了解其生长规律及遗传资源状况,通过鉴定鳞片年龄掌握翘嘴鲌种群的年龄结构,并构建其生长方程,同时利用线粒体Cytb和D-loop基因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翘嘴鲌种群由1~6龄个体构成,其中1龄个体占比最大.体长和体质量之间关系式为W=0.0065L^(3.1175)(n=102,R^(2)=0.9924),表明翘嘴鲌为匀速生长模式.体长生长方程为L t=99.69[1-e^(-0.2121(t-0.1964))],体质量生长方程为W t=11058.84[1-e^(-0.2121(t-0.1964))]3.1175.生长拐点年龄t_(i)=5.56龄,对应的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67.7 cm和3314.4 g.Cytb基因的单倍型多样性(Haplotype diversity,h)和核苷酸多样性(Nucleotide diversity,π)分别为0.272±0.087和0.00072±0.00024,相应地,D-loop基因遗传多样性参数为h:0.497±0.090和π:0.00189±0.00056.翘嘴鲌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呈现出低h和低π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骆马湖翘嘴鲌种群组成以低龄、小型个体为主,且遗传多样性也较低,必须加强骆马湖渔业资源保护,采取措施恢复翘嘴鲌资源量和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鲌 年龄结构 生长特征 遗传多样性 骆马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地区扁颅蝠的种群遗传学研究
12
作者 张杰 华攀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103,共11页
扁颅蝠(Tylonycteris pachypus)是一种栖息于竹林中的小型食虫类蝙蝠.从广东、广西等16个地区采集到450个扁颅蝠样品,基于19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扁颅蝠进行了基因分型.其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扁颅蝠的种群遗传多样性维持在较高水平,... 扁颅蝠(Tylonycteris pachypus)是一种栖息于竹林中的小型食虫类蝙蝠.从广东、广西等16个地区采集到450个扁颅蝠样品,基于19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扁颅蝠进行了基因分型.其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扁颅蝠的种群遗传多样性维持在较高水平,两个种群(中国禾坑村和马来西亚雪兰莪)经历了瓶颈效应,距离隔离模式结果证明了地理距离对扁颅蝠基因流有阻碍作用;STRUCTURE遗传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种群可以划分为5个遗传分支,彼此之间未检测到显著的基因流.研究结果揭示了扁颅蝠的遗传多样性格局,能够为扁颅蝠的物种保护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颅蝠 遗传多样性 种群遗传结构 基因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兰科兜兰属植物生理生态和保护遗传学研究进展
13
作者 韦霄 朱舒靖 杨一山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8-225,共8页
我国兜兰属Paphiopedilum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已知拥有34种原产种,其中云南和广西等省区是其主要分布区域。兜兰属植物因花型奇特、观赏价值高而广受青睐,但其长期以来面临过度采挖、栖息地破坏、种群退化等多重威胁,导致部分物种野生种... 我国兜兰属Paphiopedilum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已知拥有34种原产种,其中云南和广西等省区是其主要分布区域。兜兰属植物因花型奇特、观赏价值高而广受青睐,但其长期以来面临过度采挖、栖息地破坏、种群退化等多重威胁,导致部分物种野生种群数量急剧下降,遗传多样性受到不同程度削弱。除带叶兜兰Paphiopedilum hirsutissimum和硬叶兜兰P.micranthum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外,其他兜兰属植物均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此背景下,兜兰属植物的生理生态特性、保护遗传学及系统发育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十余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系统梳理了当前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与建议,以期为兜兰属植物保护策略的制定和后续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 兜兰属 光合特性 叶片解剖结构 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P芯片分析嘉定梅山猪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及其应用
14
作者 涂尾龙 王洪洋 +5 位作者 张莺莺 黄济 高骏 甘叶青 卞益 谈永松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2期89-95,共7页
通过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芯片对333头嘉定梅山猪进行SNP分型,分析嘉定梅山猪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计算嘉定梅山猪群体近交系数,通过进化树重新划分家系,并以新家系为基础规划保种方案,指导保种生产。... 通过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芯片对333头嘉定梅山猪进行SNP分型,分析嘉定梅山猪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计算嘉定梅山猪群体近交系数,通过进化树重新划分家系,并以新家系为基础规划保种方案,指导保种生产。结果表明:嘉定梅山猪群体观察杂合度为0.173,期望杂合度为0.175,平均基因组近交系数为0.148,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交;根据SNP芯片对梅山猪群体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并剔除生产性能较低种猪,将种猪群体划分为7个家系。据新家系制定配种计划生产,2024年嘉定梅山猪产仔数较上一年平均提高2.11头,产活仔数平均提高0.97头。该研究可为提高嘉定梅山猪生产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定梅山猪 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芯片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的江苏湖泊鳙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15
作者 李大命 刘燕山 +4 位作者 唐晟凯 张增 王超群 穆欢 王华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为掌握江苏湖泊鳙群体的遗传资源状况,利用COⅠ基因序列研究了6个湖泊(太湖、滆湖、长荡湖、高邮湖、洪泽湖和骆马湖)鳙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在分析的630 bp COⅠ基因片段中,碱基A+T含量(55.3%)高于C+G含量(44.7%)。22... 为掌握江苏湖泊鳙群体的遗传资源状况,利用COⅠ基因序列研究了6个湖泊(太湖、滆湖、长荡湖、高邮湖、洪泽湖和骆马湖)鳙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在分析的630 bp COⅠ基因片段中,碱基A+T含量(55.3%)高于C+G含量(44.7%)。223条COⅠ序列检测出14个变异位点,定义9个单倍型,6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494~0.665,核苷酸多样性为0.0009~0.0019,总体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576和0.0012,具有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的特点,表明6个湖泊鳙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99.39%),总遗传分化指数为0.0061,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为-0.0228~0.0445,遗传距离为0.0012~0.0027,表明群体间没有明显的遗传分化。单倍型系统发育树和网络结构图显示,单倍型在6个群体中混杂分布,未形成特定的湖泊分支。中性检验和歧点分布分析表明,整个鳙群体经历过显著的种群扩张。结果表明,江苏湖泊鳙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结构趋于同质化,需要采取措施提高鳙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Ⅰ基因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增殖放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艺性状和SNP分子标记的湖南78份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佳璐 璩馥榕 +5 位作者 蔡天晨 赵洋 杨培迪 刘勇 周跃斌 刘振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9-233,共15页
为明确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探明种质资源的遗传结构,并对其进行精准鉴定评价,本研究利用靶向测序基因型检测技术(GBTS)对湖南省内的78份茶树种质资源的76252个SNP位点进行了基因型检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这批资源的30项... 为明确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探明种质资源的遗传结构,并对其进行精准鉴定评价,本研究利用靶向测序基因型检测技术(GBTS)对湖南省内的78份茶树种质资源的76252个SNP位点进行了基因型检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这批资源的30项农艺性状和15项生化成分进行了精准鉴定。结果表明,78份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间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07~2.08,变异系数为2.26%~47.50%,最小的是萼片数,最大的是叶齿深度;生化成分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36~2.09,变异系数为5.90%~118.49%,最小的是水浸出物,最大的是没食子酸;欧氏距离为20时可将78份茶树种质资源分为5个类群,在第Ⅰ、Ⅲ类群中,叶长、叶片大小、叶基、酚氨比、没食子酸(GA)、茶碱(THEO)、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均存在显著差异。基于78份资源的基因型检测结果构建系统进化树,可将78份资源分为3个类群。同时,本研究挖掘出表型性状特异、高氨基酸、高可可碱、高咖啡碱等功能成分特异茶树资源23份。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精准鉴定 靶向测序基因型检测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西门塔尔牛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鑫 游伟 +3 位作者 姜富贵 成海建 孙志刚 宋恩亮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9-1202,共14页
旨在对西门塔尔牛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为配种方案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149头西门塔尔牛的全基因组进行了重测序,并利用这些基因组数据获取的高质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 旨在对西门塔尔牛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为配种方案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149头西门塔尔牛的全基因组进行了重测序,并利用这些基因组数据获取的高质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对其遗传结构、连续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ROH)以及其亲缘关系和家系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显示,149头西门塔尔牛平均测序深度为5×,质控后共鉴定到1265356个SNPs位点,平均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06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083,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121,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157。亲缘关系G矩阵与状态同源(identical by state,IBS)遗传距离矩阵具有相似的结果,大部分个体间的亲缘关系呈中等水平。在149头西门塔尔牛个体中,共检测到70个基因组ROH,且ROH总长度为127627.935 kb,其中有98.57%的ROH是长度介于在1~5 Mb之间。基于ROH计算得到的近交系数为0.0003,提示近亲繁殖程度不高。此外,进化树分析将这149头西门塔尔牛划分成为22个不同的家系分支。综上所述,西门塔尔牛群体表现出相对丰富的多样性和适度的亲缘关系。在少数个体中观察到近亲繁殖,但种群的整体近亲繁殖水平仍然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门塔尔牛 低密度全基因组重测序 群体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茶树地方品种与选育品种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的EST-SSR分析 被引量:38
18
作者 乔婷婷 马春雷 +3 位作者 周炎花 姚明哲 刘饶 陈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44-753,共10页
以茶树品种龙井43幼根为材料,构建cDNA文库并测序,获得4833条EST序列,拼接后得到3482条无冗余EST,总长2290kb。对其进行SSR搜索,共检测到577个SSR位点,分布于500条茶树幼根EST中,其中含有EST-SSR的序列占14.36%,平均每3.97kb出现一个SS... 以茶树品种龙井43幼根为材料,构建cDNA文库并测序,获得4833条EST序列,拼接后得到3482条无冗余EST,总长2290kb。对其进行SSR搜索,共检测到577个SSR位点,分布于500条茶树幼根EST中,其中含有EST-SSR的序列占14.36%,平均每3.97kb出现一个SSR。利用Primer premier5.0,对含有SSR的EST设计引物416对,通过退火温度和多态性筛选,确定可用的引物及其最佳退火温度,并从筛到的引物中选取63对及1对已发表引物作为核心引物,对浙江省茶树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64对引物均在供试材料中表现出多态性,共检测到232个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3.6个;每对引物可鉴定的基因型为2~13个,平均4.3个。供试材料多态性信息量(PIC)介于0.02~0.84,平均0.44;扩增位点的观测杂合度平均为0.44,期望杂合度平均为0.48。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略高于选育品种(系)。不同地方资源群体多态性信息量为0.24~0.36,举岩群体的多样性最高,惠明群体的多样性最低。浙江各地区以杭州资源的多态性最高,PIC达0.41;丽水的多态性最低,PIC为0.24。Structure2.2群体结构分析和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地方品种、选育品种(系)具有相对独立的群体结构,选育品种(系)根据亲缘关系的不同形成不同的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est-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的南海点带石斑鱼养殖群体遗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智超 陈永坤 +4 位作者 罗子皓 罗植森 林弘都 何雄波 颜云榕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2,共8页
【目的】分析我国7个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为全面了解我国点带石斑鱼养殖群体的遗传现状,选育石斑鱼优良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海南陵水、儋州,广东惠阳、阳西(阳江)、江城(阳江)... 【目的】分析我国7个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为全面了解我国点带石斑鱼养殖群体的遗传现状,选育石斑鱼优良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海南陵水、儋州,广东惠阳、阳西(阳江)、江城(阳江),福建东山等6地区点带石斑鱼7群体的鳍条或肌肉样品,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筛选出高质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对7群体105尾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评估。【结果与结论】测序共产生1206.82 Gb碱基数据,经质控筛选过滤后获得8327608个高质量SNPs。各群体期望杂合度(H_(e))为0.3497~0.3519,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23~0.0025,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2639~0.2759,表明各群体遗传多样性均处于中等水平,各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整体差异较小;所有群体的连锁不平衡衰减较快,表明群体的驯化程度低;遗传分化指数(F_(st))平均值仅为0.0114,说明遗传分化程度极低。遗传结构分析表明,所有群体划分为2个祖先群,各群体在进化树和主成分分析上无明显的群体聚类,表明群体间结构组成相似;群体间有2次基因流动,说明存在共同遗传混合事件。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点带石斑鱼种质资源保护、亲本选育及科学养殖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带石斑鱼 全基因组重测序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EST-SSR分析江北茶区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被引量:35
20
作者 姚明哲 刘振 +3 位作者 陈亮 王新超 马春雷 梁月荣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3-250,共8页
利用25对EST-SSR引物对江北茶区的45份茶树初级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25对引物共检测到83个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可检测到等位位点3.3个,可鉴定的基因型为6个。引物的PIC值平均为0.61,扩增位点的... 利用25对EST-SSR引物对江北茶区的45份茶树初级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25对引物共检测到83个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可检测到等位位点3.3个,可鉴定的基因型为6个。引物的PIC值平均为0.61,扩增位点的观测杂合度高于期望杂合度。45份供试种质中可观测的等位位点平均为4.2个,有效等位位点为2.8个。等位位点观测杂合度平均为0.73,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61,Shannon信息指数为1.11。江北茶区主要省份间茶树种质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Gst=0.2),而基因流(Nm=3.9)较高。AMOVA分析显示,95.97%的变异发生于居群内。45份供试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32~0.89之间,聚类分析表明供试资源在亲缘关系上未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分化。湖北、安徽和陕西三个主要省份茶树种质间的遗传距离平均为0.048,其中陕西资源在亲缘关系上略远于湖北和安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est-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