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苷酸、聚核苷酸和核酸猝灭Tb^(3+)-钛铁试剂络合物荧光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赵一兵 王冬媛 +1 位作者 郭祥群 许金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91-695,共5页
研究了核苷酸、聚核苷酸和核酸对Tb3+-钛铁试剂(TR)络合物的荧光碎灭机理,认为荧光猝灭过程是核苷酸、聚核苷酸和核酸分子中的磷酸基组分与TR竞争Tb3+离子,生成实验条件下无荧光的二元络合物的静态猝灭过程;用Tb3+-TR络合物荧光... 研究了核苷酸、聚核苷酸和核酸对Tb3+-钛铁试剂(TR)络合物的荧光碎灭机理,认为荧光猝灭过程是核苷酸、聚核苷酸和核酸分子中的磷酸基组分与TR竞争Tb3+离子,生成实验条件下无荧光的二元络合物的静态猝灭过程;用Tb3+-TR络合物荧光探针研究DNA嵌入剂和金属离子与DNA相互作用的实验结果说明这一机理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 聚核苷酸 核酸 荧光猝灭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配合物Tb(Sal)3·3H2O纳米微晶的制备及发光性质
2
作者 王冬梅 刘庆 +3 位作者 李媛媛 郑显鹏 徐媛媛 杜斌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69-874,共6页
利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Tb(Sal)_3·3H_2O纳米微晶和Tb(Sal)_3·3H_2O稀土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透射电镜表征了纳米微晶和稀土配合物的结构、热性质和粒径大小。利用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紫外光... 利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Tb(Sal)_3·3H_2O纳米微晶和Tb(Sal)_3·3H_2O稀土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透射电镜表征了纳米微晶和稀土配合物的结构、热性质和粒径大小。利用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紫外光谱探讨了有机配体和中心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过程。结果显示Tb(Sal)_3·3H_2O纳米微晶的粒径主要分布在50~250nm区域并且发出较强铽(Ⅲ)离子的特征荧光。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扩展稀土配合物在发光材料以及磁材料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纳米微晶 发光性质 tb(Sal)3·3H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铽(Ⅲ)、铕(Ⅲ)-1-环丙基-6-氟-7(1-哌嗪基)1、4-二氢-4-氧喹啉-3-羧酸-乙酰丙酮三元固体荧光配合物的合成与光谱表征 被引量:6
3
作者 冯林 江崇球 石敬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635-1638,共4页
0引言 镧系离子以其独特的光、电、磁、催化和分析等作用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镧系离子本身发光效率低,目前,设计并合成含有稀土离子Tb^3+和Eu^3+的超分子配合物,作为发光分子器件和荧光探针成为稀土配位化学... 0引言 镧系离子以其独特的光、电、磁、催化和分析等作用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镧系离子本身发光效率低,目前,设计并合成含有稀土离子Tb^3+和Eu^3+的超分子配合物,作为发光分子器件和荧光探针成为稀土配位化学.材料科学,超分子化学,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等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铽(Ⅲ)配合物 铕(Ⅲ)配合物 环丙沙星 乙酰丙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铽配合物的升频转换荧光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慰宗 杨一心 +2 位作者 宋应谦 忽满利 高平安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970-972,共3页
以波长为 53 2 nm的激光作为激发光 ,观测了铽 ( Tb)三种不同配合物的荧光光谱 ,讨论和分析了铽配合物的升频转换荧光的特性、发光机制及配体的影响 .
关键词 稀土铽配合物 配体 升频转换荧光 激光 荧光光谱 发光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猝灭法测定磷酰化氨基酸 被引量:3
5
作者 杨俊华 朱汉宁 赵一兵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03-306,共4页
建立了通过磷酰化氨基酸水解产生无机磷酸盐猝灭铽离子-钛铁试剂络合物(Tb3+^-TR)荧光探针的间接荧光法测定三种磷酰化氨基酸。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方法测定磷酰化丝氨酸(P-Ser)、磷酰化苏氨酸(P-Thr)和磷酰化酪氨酸(P-Tyr)的... 建立了通过磷酰化氨基酸水解产生无机磷酸盐猝灭铽离子-钛铁试剂络合物(Tb3+^-TR)荧光探针的间接荧光法测定三种磷酰化氨基酸。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方法测定磷酰化丝氨酸(P-Ser)、磷酰化苏氨酸(P-Thr)和磷酰化酪氨酸(P-Tyr)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0×10^-8~5.0×10^-7 mol/L、5.0×10^-8~6.0×10^-7 mol/L、5.0×10^-8~6.0×10^-7 mol/L;检出限分别为2.06×10^-8 mol/L、1.13×10^-8 mol/L和1.74×10^-9 mol/L。该方法最后用于卵黄高磷蛋白中含磷量的测定,取得定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3+-TR络合物 荧光探针 磷酰化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双β-二酮稀土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被引量:7
6
作者 尹显洪 冯宇 +4 位作者 白丽娟 马少妹 石展望 黄忠京 刁开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5-112,共8页
稀土离子因其特有的结构,具有较好的荧光特性,能与许多有机配体形成有良好荧光性能的配合物。简要介绍了双β-二酮配体的合成,研究了Eu3+、Tb3+双β-二酮配合物体系的荧光性能,该体系具有良好的荧光特性。通过对其紫外光谱、荧光光谱测... 稀土离子因其特有的结构,具有较好的荧光特性,能与许多有机配体形成有良好荧光性能的配合物。简要介绍了双β-二酮配体的合成,研究了Eu3+、Tb3+双β-二酮配合物体系的荧光性能,该体系具有良好的荧光特性。通过对其紫外光谱、荧光光谱测定和对比,分析了不同因素,包括溶剂、配体结构、pH值等因素对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稀土(Eu3+,Tb3+)-β-二酮体系在乙醇溶液中其荧光强度比在水溶液中大得多;乳化剂OP能增强体系荧光强度;在pH约为6时荧光最强;不同结构的β-二酮配体与稀土离子所形成的配合物的荧光强度顺序为H2L1>H2L2>H2L3;Eu3+比Tb3+能更好地与这些β-二酮匹配,其中Eu3+与β-二酮配体H2L1形成的配合物荧光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3+ Th^3+ 双Β-二酮 稀土配合物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铽-钛铁试剂络合物荧光猝灭法测定辅酶Ⅱ
7
作者 李启忠 郑洁 +2 位作者 吕雪飞 郭祥群 赵一兵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7-380,共4页
辅酶与酶蛋白组成结合蛋白酶,而结合蛋白酶催化反应的专一性取决于所含的辅酶,因此有必要建立辅酶的灵敏测定方法,并用于结合蛋白酶的催化动力学行为、构象及活性等化学特性的表征.实验表明辅酶II显著猝灭铽钛铁试剂络合物的荧光.本文... 辅酶与酶蛋白组成结合蛋白酶,而结合蛋白酶催化反应的专一性取决于所含的辅酶,因此有必要建立辅酶的灵敏测定方法,并用于结合蛋白酶的催化动力学行为、构象及活性等化学特性的表征.实验表明辅酶II显著猝灭铽钛铁试剂络合物的荧光.本文推导了ΔF与辅酶II初始浓度的线性关系式(ΔF=nk[Q]0 ),并据此建立了辅酶II的高灵敏荧光分析方法.研究了荧光光谱、缓冲液、pH范围、铽离子和钛铁试剂最佳浓度、灵敏度、检测限和干扰等分析化学特性.辅酶II在40. 0nmol/L^1. 0μmol/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线性回归方程:ΔF=0. 868C(nmol/L) -13. 1(R2 =0. 994),检测限:1. 63×10-8 mol/L,且牛血清白蛋白及其它生物学中的常见离子在一定范围内均不干扰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测定辅酶II操作简便,测定快速,并预示着该方法可应用于若干含磷酸基的重要辅酶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铁试剂 辅酶Ⅱ 络合物 荧光猝灭法 牛血清白蛋白 线性回归方程 化学特性 酶催化反应 动力学行为 线性关系式 蛋白组成 结合蛋白 测定方法 初始浓度 荧光分析 荧光光谱 pH范围 最佳浓度 浓度范围 蛋白酶 检测限 专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铽-钛铁试剂络合物荧光探针研究脱氢酶
8
作者 吕雪飞 朱颖 +1 位作者 郭祥群 赵一兵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1-385,共5页
报道了Tb3+ - TR络合物探针用于研究脱氢酶,并建立了3种典型脱氢酶的定量测定方法,测定乙醇脱氢酶(ADH)、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葡糖- 6 -磷酸脱氢酶(G 6 PDH)的线性范围分别为: 2. 14×10-6 ~5. 50×10-5 g/mL、4. 17×10-6 ... 报道了Tb3+ - TR络合物探针用于研究脱氢酶,并建立了3种典型脱氢酶的定量测定方法,测定乙醇脱氢酶(ADH)、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葡糖- 6 -磷酸脱氢酶(G 6 PDH)的线性范围分别为: 2. 14×10-6 ~5. 50×10-5 g/mL、4. 17×10-6 ~1. 03×10-4 g/mL和5. 02×10-6 ~3. 51×10-5 g/mL;检测限分别为: 1. 02×10-7 g/mL、5. 32×10-7 g/mL和1. 25×10-6 g/mL.研究结果表明,Tb3+ TR络合物除可以作为脱氢酶定量测定的灵敏探针外,还可以用作指示乙醇脱氢酶(ADH)热变性过程的灵敏探针,探测结果显示ADH的热变性过程在50~60℃有一突变,从另一角度阐明了ADH的热变性过程不是长期以来一直认为的“全或无”的过程,而是一个构象渐变的过程.由于ADH分子是由酶蛋白和NAD+组成的全酶,其变性失活过程,除了与酶蛋白有关以外,还与NAD+有关.利用Tb3+ - TR络合物荧光探针可以较灵敏地监测到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络合物 钛铁试剂 乙醇脱氢酶 NAD^+ 苹果酸脱氢酶 变性过程 磷酸脱氢酶 ADH 测定方法 线性范围 研究结果 定量测定 探测结果 酶蛋白 检测限 灵敏 突变 全酶 构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