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陆过渡背景下混积碳酸盐岩层序地层结构及其控沉控储作用——以塔中东部石炭系巴楚组生屑灰岩段为例
1
作者 崔仕提 张少伟 +4 位作者 程钊 朱茂 郑剑锋 段军茂 邵冠铭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3-325,共13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塔中东部巴楚组生屑灰岩段层序架构不明确、沉积演化规律不清晰的核心问题,基于丰富的岩心、薄片、测井及地球化学等数据资料,深入分析了生屑灰岩段的岩石学特征,构建了生屑灰岩段的层序地层结构,并探讨了其控沉控储作用... 针对塔里木盆地塔中东部巴楚组生屑灰岩段层序架构不明确、沉积演化规律不清晰的核心问题,基于丰富的岩心、薄片、测井及地球化学等数据资料,深入分析了生屑灰岩段的岩石学特征,构建了生屑灰岩段的层序地层结构,并探讨了其控沉控储作用。研究结果显示:①塔中东部生屑灰岩段为海陆过渡背景下的混积碳酸盐岩,主要由泥晶—粉晶灰(白云)岩、砂屑—砾屑灰(白云)岩、混积岩及过渡岩性组成,陆源碎屑含量相对较高。岩性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垂向分段和平面分带特征。②生屑灰岩段与下伏东河砂岩段、下泥岩段及上覆中泥岩段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生屑灰岩段本身为一个完整的海进-海退序列,中亚段沉积时期水体相对最深。③海平面升降旋回对沉积微相的演化和成岩作用类型具有决定性影响。下亚段和上亚段沉积水体较浅,以蒸发潮坪相潮上带的云坪、灰云坪等沉积微相为主;中亚段随着相对海平面升高,发育潮间带高能碳酸盐岩颗粒滩微相,叠加高频旋回暴露的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和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可形成优质的储集体。这种白云石化的颗粒滩与发育针孔状结构的云坪构成了塔中东部生屑灰岩段最有利的储集相带,是未来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背景 混积碳酸盐岩 生屑灰岩段 层序 巴楚组 塔中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Ⅱ区鹰山组岩溶缝洞充填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正红 淡永 +3 位作者 梁彬 张庆玉 李景瑞 郝彦珍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由于充填物形成时流体性质和古水文环境不同,其碳氧同位素值也不同。因此,利用充填物碳氧同位素值可以判别缝洞充填过程中流体性质和古水文环境。通过对塔中Ⅱ区奥陶系鹰山组风化壳缝洞充填物测井曲线分析、岩芯观察与薄片鉴定,发现塔... 由于充填物形成时流体性质和古水文环境不同,其碳氧同位素值也不同。因此,利用充填物碳氧同位素值可以判别缝洞充填过程中流体性质和古水文环境。通过对塔中Ⅱ区奥陶系鹰山组风化壳缝洞充填物测井曲线分析、岩芯观察与薄片鉴定,发现塔中Ⅱ区缝洞充填物测井显示一般为高GR,主要为钙泥质充填物和角砾充填物。对充填物碳氧同位素进行分析并与基岩相比较,结果表明钙泥质充填物δ13 C值为0.6‰~1.04‰,δ18 O值为-6.8‰^-5.5‰,δ13 C值明显偏正,由此认为溶洞中钙泥岩充填于良里塔格期海相环境;小角砾充填物δ13 C值为-0.13‰,δ18 O值为-6.29‰,与基岩值一致,判断为基岩垮塌或破碎充填形成。研究可为古岩溶缝洞储层充填机理研究和古岩溶模式建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储层 充填作用 奥陶系 塔中北斜坡 良里塔格组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与APACHEⅡ评估急诊内科病人预后能力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王艳梅 卫婷婷 +3 位作者 侯铭 张丽 阿孜古丽.买买提 李萍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6年第5期1562-1566,共5页
[目的]比较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两种评分工具在急诊内科住院病人预后预测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分别对急诊内科住院的640例病人进行APACHEⅡ和MEWS评分,追踪所有... [目的]比较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两种评分工具在急诊内科住院病人预后预测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分别对急诊内科住院的640例病人进行APACHEⅡ和MEWS评分,追踪所有病人的预后,比较两种评分预测病人预后的相应预测指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预测预后分辨度的ROC曲线。[结果]在对病人病死危险性的预测能力上,MEWS评分具有较高分辨度。MEW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93,APACHEⅡ评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48,P<0.01)。[结论]MEW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可用于判断急诊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对病人病死危险性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MEWS评分因操作简单快捷,可作为APACHEⅡ评分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WS评分 APACHE评分 预后 预测能力 ROC曲线下面积 急诊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Ⅱ)束流注入区辐射场研究
4
作者 阎明洋 吴青彪 +4 位作者 丁亚东 赵晓岩 张清江 李楠 马忠剑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7,共6页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Ⅱ)正负电子束流注入阶段的束流损失,影响储存环束流注入区及防护区辐射场。本文利用束流损失监测系统(BLM系统)分析了束流注入阶段注入区束流损失的位置和束流损失率,并结合FLUKA软件模拟计算对撞实验模式下束...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Ⅱ)正负电子束流注入阶段的束流损失,影响储存环束流注入区及防护区辐射场。本文利用束流损失监测系统(BLM系统)分析了束流注入阶段注入区束流损失的位置和束流损失率,并结合FLUKA软件模拟计算对撞实验模式下束流注入阶段注入区的辐射场。结果表明:注入阶段注入区及其下游束流损失明显;辐射场内粒子能谱情况是中子为宽能谱且各向同性,切割磁铁(铁靶)出射蒸发谱峰窄,峰值约为0.9 Me V,直接发射谱不显著;真空管(铝靶)出射蒸发谱峰宽且直接发射谱显著,峰值分别为4 Me V和20 Me V;光子能谱峰窄且前向性明显,能量在5 Me V以下分布集中;中子与光子剂量率水平相当;注入阶段比非注入阶段剂量率高约2个数量级;对撞实验模式下,实验测量整个运行阶段储存环光子剂量率平均水平约为1 000μSv/h,中子剂量率比光子剂量率低1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PC 注入区 束流损失 中子 光子 FLUK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大脑皮质体感Ⅰ区与Ⅱ区联系的形态学研究
5
作者 唐廷勇 张振弘 +1 位作者 张恩健 李永俭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35-39,2,共5页
实验将HRP溶液分别注入猫大脑皮质体感Ⅰ区(SⅠ)的头面区(n=4)、前肢区(n=3)、躯干区(n=3)和后肢区(n=4)等的皮质内。观察大脑皮质体感Ⅰ区与体感Ⅰ区(SⅡ)的纤维联系。结果显示,SⅠ与同侧SⅡ、对侧SⅠ和SⅡ均存在着双向的纤维联系。这... 实验将HRP溶液分别注入猫大脑皮质体感Ⅰ区(SⅠ)的头面区(n=4)、前肢区(n=3)、躯干区(n=3)和后肢区(n=4)等的皮质内。观察大脑皮质体感Ⅰ区与体感Ⅰ区(SⅡ)的纤维联系。结果显示,SⅠ与同侧SⅡ、对侧SⅠ和SⅡ均存在着双向的纤维联系。这种皮质-皮质联系大多为同型的(即投射仅限于两个具有同样的体感代表区之间)。同时,也存在少量异型的联系。从SⅡ投射到同侧SⅠ的(SⅡ-SⅠ)联络神经元、从SⅠ投射到对侧SⅠ的(SⅠ-SⅠ)和从SⅡ投射到对侧SⅠ的(SⅡ-SⅠ)连合(胼胝体)神经元多分布于皮质Ⅵ层,其次为Ⅲ层。SⅠ与同侧丘脑的板内核、腹后核和后核也存在纤维联系。研究资料表明,SⅠ与SⅡ间及它们与丘脑间存在着双向的纤维联系,因此,两区之间的联系存在两条径路,即直接的皮质-皮质通路和间接的皮质-丘脑一皮质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质 辣根过氧化酶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缝端损伤区域的混凝土材料Ⅱ型裂缝扩展角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殿华 王向东 邵兵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6-249,共4页
根据Ⅰ型裂缝和Ⅱ型裂缝在损伤与断裂耦合方面的联系,基于Ⅰ型裂缝的损伤方程推导出更适用于Ⅱ型裂缝的损伤演化方程,得到损伤区域的计算方法。通过损伤梯度研究Ⅱ型裂缝从损伤至开裂阶段裂缝发展方向的变化规律,最终得到Ⅱ型裂缝的扩... 根据Ⅰ型裂缝和Ⅱ型裂缝在损伤与断裂耦合方面的联系,基于Ⅰ型裂缝的损伤方程推导出更适用于Ⅱ型裂缝的损伤演化方程,得到损伤区域的计算方法。通过损伤梯度研究Ⅱ型裂缝从损伤至开裂阶段裂缝发展方向的变化规律,最终得到Ⅱ型裂缝的扩展角是79°。将该扩展角与经典判据得到的扩展角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型裂缝 损伤区域 断裂 扩展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陕接壤区矿井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
7
作者 苗贺朝 董书宁 +6 位作者 王皓 杨元园 乔伟 王晓东 王东琦 付宏洋 刘禹廷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6-176,共11页
【目的】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区域由东向西转移,西部煤炭基地在国民经济基础能源供给中的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然而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发长期面临水害防治和水资源保护难以协调的困局。因此,推进矿井水管控技术走向... 【目的】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区域由东向西转移,西部煤炭基地在国民经济基础能源供给中的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然而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发长期面临水害防治和水资源保护难以协调的困局。因此,推进矿井水管控技术走向智能化,是解决西部矿区煤-水矛盾的关键途径,也是在保障煤炭企业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矿区水资源保护利用的迫切需求。【方法】针对现有矿井水配置技术存在的分级分质配置规则不完善、对矿井水资源特殊性考虑不足等问题,以地表水、地下水、矿井水和再生水为水源,构建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公平性的水资源分级分质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在制定矿区水资源分级分质配置规则基础上,结合水量平衡、水质标准和用水需求约束等条件,采用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对我国蒙陕接壤区某矿现状水平年水资源逐月配置方案进行求解,并评价了Pareto解集中经济、环境、公平效益侧重的配置方案,该案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和结论】(1)配置结果合理,矿井水年均利用率为78.4%,月平均利用率与月供需水量之差呈正相关,生态和农业需水是关键影响因子。(2)矿井水月平均利用率最高为92.2%(4月)、最低为31.4%(8月),此二月均推荐经济或环境方案。(3)1~12月环境方案,各水源利用率范围分别为100%、35.21%~100.00%、32.18%~95.11%和82.89%~100.00%。(4)生活、工业、生态、农业用水的满足度范围分别为95.00%~98.16%、97.27%~109.14%、94.35%~105.05%和81.95%~108.85%。(5)当矿井水利用率低时,其他水源利用率增大,供水结构不合理。研究结果可为矿井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并为类似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多水源 优化模型 基尼系数 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PARETO解集 蒙陕接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SGA-Ⅱ和GeoSOS-FLUS的喀什地区土地利用空间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娇娇 尹小君 +2 位作者 苟贞珍 刘陕南 王帝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9-187,共9页
[目的]对喀什地区进行土地资源的空间优化,为该区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设置了粮食安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固碳量、产水量和土壤侵蚀)作为算法的多目标函数,通过NSGA-Ⅱ算法能够得到较为科学的土地利用数量结... [目的]对喀什地区进行土地资源的空间优化,为该区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设置了粮食安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固碳量、产水量和土壤侵蚀)作为算法的多目标函数,通过NSGA-Ⅱ算法能够得到较为科学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再通过GeoSOS-FLUS模型根据数量结构优化结果、自然条件和经济因素模拟土地利用空间优化。最后,通过Fragstats 4软件对优化结果进行景观格局分析。[结果](1)在3种优化结果下,GDP、固碳量、粮食产量都比未优化前多,土壤侵蚀有所降低。产水量只有在生态效益优先情况下提高了。(2)2005—2020年,耕地、建设用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水域、林地和未利用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3)通过Fragstats 4对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经济优先、生态优先和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下优化结果进行分析。相对于优化前,3种优化结果下的香浓多样性和散布与并列指数都有所提高,斑块凝聚度和景观多样性也提高了。[结论]6种土地利用类型在景观中呈均衡化趋势分布,草地过渡型的土地利用类型有所提高。优化后的土地资源能够较好地满足喀什地区生态可持续发展,其布局更加合理,为该区未来的土地资源的配置提供辅助决策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GA- 固碳量 产水量 土壤侵蚀 GeoSOS-FLUS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8与NSGA-Ⅱ耦合算法的浅山区绿地低影响开发设施布局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泓宇 董宇翔 林辰松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6-126,共11页
【目的】雨洪问题已经成为浅山区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绿地低影响开发是解决浅山区雨洪问题的重要手段。构建一套面向径流控制效果、建设成本等多元目标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布局优化方法,能够为浅山区雨洪问题的高效解决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目的】雨洪问题已经成为浅山区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绿地低影响开发是解决浅山区雨洪问题的重要手段。构建一套面向径流控制效果、建设成本等多元目标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布局优化方法,能够为浅山区雨洪问题的高效解决提供重要技术支持,有助于浅山区的未来高质量发展。【方法】从浅山区绿地规划设计特征与径流特点入手,耦合D8与NSGA-Ⅱ算法,构建基于栅格数据的低影响开发布局优化平台,实现协同径流控制效果与建设成本优化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类型、规模空间量化布局,并将石家庄西山郊野公园作为实验对象,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结果】分别在重现期5、10和20年2 h降雨模拟情景中,得到实验对象低影响开发设施布局优化解集24、30和30个,并识别得到各模拟情景LID设施建设的“理想投资上限点”为7514.1万元、6634.4万元和6065.1万元;在ArcGIS中可视化各模拟情景所得“理想投资上限点”对应的LID设施布局方案,发现雨水花园、透水铺装、调蓄水体呈散点状分布,植草沟呈分散的小规模线性分布。【结论】D8与NSGA-Ⅱ耦合算法能够良好地匹配浅山区绿地的低影响开发情景,简化了传统绿地低影响开发繁琐的设计流程。实验结果表明:径流峰值流量与LID设施成本存在边际效益递减效应,且随着降雨重现期增大,边际效益递减效应加剧;相对其他LID设施,透水铺装与雨水花园的建设性价比更高;实验对象的可视化模拟结果基本符合设计原理与真实设计情景,能够良好地指导规划设计;未来应重点探究低影响开发设施布局优化与绿地规划设计的协同方法,同步规划设计方案以置入必要的约束条件,从而提升设施布局结果的合理性和指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山区 低影响开发 多目标优化方法 NSGA- 风景园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宽带城域网节能类型Ⅱ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然然 金顺福 +1 位作者 李博光 韩丽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73-1176,共4页
为了有效分析移动网络中移动站点的节能效率,研究了应用于移动宽带城域网的IEEE802.16e节能类型Ⅱ的工作原理,建立了一个具有两种休假机制,且在一种休假机制内可以传输少量数据帧的多重休假排队模型;构建了由能量节省率、系统切换率和... 为了有效分析移动网络中移动站点的节能效率,研究了应用于移动宽带城域网的IEEE802.16e节能类型Ⅱ的工作原理,建立了一个具有两种休假机制,且在一种休假机制内可以传输少量数据帧的多重休假排队模型;构建了由能量节省率、系统切换率和数据帧平均响应时间等组成的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各个性能指标的解析表达式。通过数值示例,刻画了系统性能与系统参数的依赖关系,表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宽带城域网 节能类型 指标体系 多重休假排队系统 能量节省率 响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覆盖型岩溶区Ⅱ类场地地震效应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忠利 齐文浩 +1 位作者 袁媛 罗云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2-521,共10页
针对广西特殊的覆盖型岩溶区的场地地质条件,通过收集区内的393个地震工程地质钻孔,利用大量的剪切波速及土工测试资料,建立了土层地震动反应分析模型,采用一维波动的等效线性化方法,对Ⅱ1、Ⅱ2和Ⅱ3三个亚类分别计算得到了地表峰值加... 针对广西特殊的覆盖型岩溶区的场地地质条件,通过收集区内的393个地震工程地质钻孔,利用大量的剪切波速及土工测试资料,建立了土层地震动反应分析模型,采用一维波动的等效线性化方法,对Ⅱ1、Ⅱ2和Ⅱ3三个亚类分别计算得到了地表峰值加速度及相关反应谱,并拟合得到了规准化反应谱,定量分析了广西覆盖型岩溶区Ⅱ类场地地震动的效应。结果表明,三个亚类场地动力放大系数均较大,场地对反应谱平台值的放大作用与对峰值的放大作用并不一致;Ⅱ1、Ⅱ2和Ⅱ3峰值加速度放大倍数分别为1.17、1.31、1.26,而平台值的放大倍数分别为1.49、1.52、1.38;反应谱特征周期分别为0.26s、0.33s和0.39s,反应谱下降段受控于输入反应谱下降段;同时给出了场地反应谱平台值、特征周期和衰减系数的推荐值。上述结果可为确定广西覆盖型岩溶区设计地震动参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型岩溶区 类场地 地震效应 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并联GABP与NSGA-Ⅱ的微铣削子午线轮胎模具侧板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杰翔 李志永 +3 位作者 张伟 刘俨后 宋山 李越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4-110,共7页
针对微铣削子午线轮胎模具侧板过程中存在刀具磨损严重和能量消耗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联GABP神经网络和NSGA-Ⅱ的多目标工艺参数优化方法。对传统多目标GABP预测模型进行了改进,以试验数据为样本建立了切削三要素为输入,刀具磨损... 针对微铣削子午线轮胎模具侧板过程中存在刀具磨损严重和能量消耗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联GABP神经网络和NSGA-Ⅱ的多目标工艺参数优化方法。对传统多目标GABP预测模型进行了改进,以试验数据为样本建立了切削三要素为输入,刀具磨损面积与切削比能为输出的并联G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刀具磨损面积预测误差降低了40.82%。以最小刀具磨损面积、最小切削比能为优化目标,利用NSGA-Ⅱ遗传算法对切削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获得了20组pateto解。最终在兼顾刀具磨损面积和切削比能的情况下,通过对原始试验数据和pareto解集进行灰色关联分析获得了最优切削参数组合:n=19185.423 r/min,f z=0.038 mm/z,a p=0.517 mm,实现了工艺参数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铣削 刀具磨损面积 切削比能 并联GABP预测模型 NSGA-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环境下核形石组构特征及成因——以中15井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核形石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耿锋 杨瑞召 +4 位作者 唐雨 沙旭光 孙尧斌 王振宇 张云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4,共11页
【目的】奥陶纪时期全球发生了一次生物大辐射,核形石研究对于揭示该期古环境特征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15井核形石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地岩心观察和室内薄片、扫描电镜鉴定,统计、分析核形石宏观形态、... 【目的】奥陶纪时期全球发生了一次生物大辐射,核形石研究对于揭示该期古环境特征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15井核形石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地岩心观察和室内薄片、扫描电镜鉴定,统计、分析核形石宏观形态、微观组构特征,探讨了其形成环境、成因及地质意义。【结果】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15井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泥质条带灰岩段为开阔台地的台内洼地沉积,中上部发育一套厚约12.3 m的深灰色含泥质条带核形石灰岩、含生屑泥晶核形石灰岩,核形石粒径大、丰度高。核心为早期台缘生屑、团块;包壳厚度大,富含细菌纹层;基质中多充填灰泥、细生屑,普遍发育泥质条带;代表了一种水体搅动及搬运作用不强烈的原地或近距离搬运沉积成因。核形石可分为球状、帽状、板条状、椭球状等四类,以帽状、球状为主。垂向上为三个核形石发育段,单个旋回含量、粒度呈变大趋势。【结论】球状、帽状核形石形成于水体搅动和静止相交替状态的环境,板条状核形石形成于弱搅动的低能环境。中15井核形石的产出受奥陶纪全球海平面上升以及生物大辐射影响,具体为丰富的核心物质来源(相邻台缘带生屑、团块)、发育程度高的细菌黏附生长、稳定或弱波动的沉积环境等因素的有机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形石 形成环境 中15井 良里塔格组 上奥陶统 塔中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深部流体对碳酸盐岩储层的改造作用 被引量:81
14
作者 吕修祥 杨宁 +1 位作者 解启来 杨海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4-289,296,共7页
塔中地区岩石及原油的稀土元素分析、二氧化碳碳同位素分析以及储层流体包裹体测温证实了深部流体的存在。盆地基底以下的深部流体通过深大断裂及火山活动进入盆地内,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对碳酸盐岩储层进行溶蚀和交代,使碳酸盐岩储集层... 塔中地区岩石及原油的稀土元素分析、二氧化碳碳同位素分析以及储层流体包裹体测温证实了深部流体的存在。盆地基底以下的深部流体通过深大断裂及火山活动进入盆地内,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对碳酸盐岩储层进行溶蚀和交代,使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孔、渗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形成深埋改造型的优质碳酸盐岩储层。塔中西部地区沿大断裂及火山活动区发现的萤石矿带是深部流体作用的产物,是塔中45油田的主要储集层类型。深部流体的来源及活动范围与深大断裂以及火山活动密切相关,深大断裂以及火山岩发育区可以作为寻找深部流体改造型储层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流体 碳酸盐岩 改造型储层 塔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走滑断裂特征、成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4
15
作者 张承泽 于红枫 +2 位作者 张海祖 张艳秋 陈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2-26,共5页
通过对塔中地区构造解析,识别出多条具一定规模的NE向走滑断裂体系,主要活动时期为加里东末期—海西早期,其形成与加里东末期塔里木克拉通南、北两侧发生的强烈碰撞作用以及盆地基底存在的北东向构造有关。走滑断裂对碳酸岩储层改造、... 通过对塔中地区构造解析,识别出多条具一定规模的NE向走滑断裂体系,主要活动时期为加里东末期—海西早期,其形成与加里东末期塔里木克拉通南、北两侧发生的强烈碰撞作用以及盆地基底存在的北东向构造有关。走滑断裂对碳酸岩储层改造、火山活动、圈闭形成、油气运移以及成藏有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克拉通 塔中地区 走滑断裂 油气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60
16
作者 曾溅辉 吴琼 +3 位作者 杨海军 钱诗友 孔旭 马中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3-229,共7页
塔中地区主要含油层系奥陶系、志留系和石炭系地层水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奥陶系、志留系和石炭系地层水矿化度很高,是阴、阳离子分别以Cl-和K+Na+为主的氯化钙型水,钠氯系数平均值在0.73-0.87,脱硫酸系数平均值在1.54-9.29,变... 塔中地区主要含油层系奥陶系、志留系和石炭系地层水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奥陶系、志留系和石炭系地层水矿化度很高,是阴、阳离子分别以Cl-和K+Na+为主的氯化钙型水,钠氯系数平均值在0.73-0.87,脱硫酸系数平均值在1.54-9.29,变质系数平均值在5.54-12.80。剖面上,奥陶系、志留系和石炭系地层水化学成分和离子比值随深度表现为反向型、正向型和稳定型3种变化类型;平面上,石炭系地层水化学相对变化不大,而奥陶系地层水化学变化比较复杂。奥陶系、志留系和石炭系现今地层水总体处于封闭的流体动力环境,但奥陶系、志留系和石炭系CⅢ油组内部的流体动力环境相差较大,油气的聚集和保存条件也相差较大;而石炭系CI和CⅡ油组内部的流体动力环境相差较小,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与保存。平面上,在古隆起和沟通浅部地层的断层附近,地层水的矿化度比较低,封闭性相对较差。奥陶系和志留系地层水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遭受过比较强烈的大气降水的入渗,为开放的流体动力环境。其中,志留系地层水曾经处于明显的开放流体动力环境,对油气的聚集和保存极为不利;而石炭系地层水一直处于相对封闭的流体动力环境,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和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度 封闭性 流体动力环境 地层水化学 塔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生物礁滩特征及储集体预测 被引量:32
17
作者 刘延莉 樊太亮 +2 位作者 薛艳梅 邱春光 曾清波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2-565,共4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发育生物礁滩,主要包括生物礁、生屑滩和灰泥丘3种,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低自然伽马、低声波时差和高电阻率性质,在地震反射记录上有直接或间接特征。纵向上礁滩发育分为两个期次,由早期礁滩向晚期丘滩转化...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发育生物礁滩,主要包括生物礁、生屑滩和灰泥丘3种,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低自然伽马、低声波时差和高电阻率性质,在地震反射记录上有直接或间接特征。纵向上礁滩发育分为两个期次,由早期礁滩向晚期丘滩转化,并有向台内迁移的趋势;平面上多呈带状分布于构造发育带、断层上盘、台地边缘、古地貌凸起、台内缓坡以及地貌坡折带附近。早期礁滩主要分布于塔中1号断裂带附近的台缘相,在Z1井—TZ23井的台内低隆处见台内礁滩,偶见台内点礁(TZ35井),在地貌上发育于古凸起、台内缓坡或者地貌变化坡折带;晚期丘滩主要分布于10号断裂带附近的台缘相,在台内低隆亦见台内滩(TZ23井—Z1井),古地貌上发育于塔中凸起或台内低隆等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地区 中晚奥陶世 生物礁滩 储集体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礁滩相碳酸盐岩岩溶作用及其对孔隙分布的控制——以塔中东部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为例 被引量:32
18
作者 屈海洲 王振宇 +3 位作者 杨海军 张云峰 于红枫 王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2-558,共7页
利用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研究塔中东部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礁滩相碳酸盐岩的岩溶作用类型、特征及对孔隙分布的控制机理。研究区经历了同生岩溶及早成岩近地表岩溶作用。在良三段-良一段礁滩复合体沉积期,同生岩溶形成具有大... 利用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研究塔中东部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礁滩相碳酸盐岩的岩溶作用类型、特征及对孔隙分布的控制机理。研究区经历了同生岩溶及早成岩近地表岩溶作用。在良三段-良一段礁滩复合体沉积期,同生岩溶形成具有大量选择性溶蚀孔隙的大气淡水成岩透镜体,发育于各期礁、滩沉积旋回的中上部,单个孔隙(洞)层厚10-30m,可增加3%~4%的绝对孔隙度。沉积期后,沉积物未经历埋藏期成岩作用就抬升、暴露,受到早成岩近地表岩溶作用,沉积地貌转换为岩溶古地貌,在距良里塔格组顶部100m深度内形成了4个岩溶带,表层岩溶带与径流岩溶带孔隙有效性、连通性较好,可增加4%~8%的绝对孔隙度。两种岩溶作用成岩阶段具有连续性、形成的孔隙空间分布具有继承性,良好的时空耦合关系是研究区有效孔隙集中发育在良三段一良一段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分布 岩溶作用 礁滩相 良里塔格组 奥陶系 塔中东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上泥盆统东河砂岩和志留系砂岩的锆石特征、SHRIMP 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19
作者 钱一雄 何治亮 +2 位作者 蔡习尧 陈跃 张军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003-3014,共12页
对塔中地区中1井等6口探井的东河砂岩和志留系砂岩中的25件重砂矿物中的锆石进行了一般特征分析,并选择了9件样品中的1666个单颗粒锆石进行了内部特征和72次微区U-Pb同位素测龄研究。研究表明:塔中东河砂岩中的锆石一般具有较高的磨圆... 对塔中地区中1井等6口探井的东河砂岩和志留系砂岩中的25件重砂矿物中的锆石进行了一般特征分析,并选择了9件样品中的1666个单颗粒锆石进行了内部特征和72次微区U-Pb同位素测龄研究。研究表明:塔中东河砂岩中的锆石一般具有较高的磨圆度、相对高比例的岩浆岩来源和稳定的再循环沉积来源特征,反映了较高成熟度和较稳定构造-沉积环境;志留系下砂岩中的锆石来源差异较大,除了再循环沉积岩和岩浆岩来源外,还有变质岩锆石,但它又不具有典型变质锆石的Th/U含量的特征,有二种可能性:一是岩浆型锆石形成后经历了重结晶作用;二是原岩锆石受岩浆或岩浆期后热液影响。锆石的地质年代主要分为:(1)太古宙-古元古代(1.8Ga、2.2Ga和2.6Ga);(2)中新元古代(0.84Ga)和(3)早古生代(477~439.8Ma、431.6~421.1Ma)。上述锆石原岩形成时代及其环境可能是一系列的大陆构造动力学事件的时代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U-PB年龄 东河砂岩 志留系 塔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地球物理预测方法 被引量:22
20
作者 卫平生 张虎权 +1 位作者 王宏斌 王小卫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40,共3页
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以石灰岩为主,次为白云岩,原生基质孔隙大多不发育,多为后期次生改造(构造作用、溶蚀作用)形成的溶洞和裂缝。从成因上看,储层类型主要有礁滩型、风化壳型和内幕白云岩型3大类。针对碳酸盐岩储层横向变化大、非均... 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以石灰岩为主,次为白云岩,原生基质孔隙大多不发育,多为后期次生改造(构造作用、溶蚀作用)形成的溶洞和裂缝。从成因上看,储层类型主要有礁滩型、风化壳型和内幕白云岩型3大类。针对碳酸盐岩储层横向变化大、非均质性强、成藏条件复杂的特点,深入分析了礁滩型、风化壳型和内幕白云岩型等不同类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运用了叠前、叠后多种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提高资料的品质,采用叠前、叠后多种技术手段综合预测了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分布,取得了明显效果,指导了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地震勘探 地震偏移 储集层 预测 塔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