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块平板对研的理论探讨
1
作者 胡鹏浩 廖进伟 +1 位作者 石照耀 管炳良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7-1415,共9页
三块平板对研法虽原理表述直观、便于操作,但缺乏理论分析,因此需要从理论上找到三块平板对研一定能获得高精度平面的原因。采用分形理论建立了平板三维模型,通过数学仿真方法模拟了三块平板对研的工艺过程。数据迭代计算揭示了三块平... 三块平板对研法虽原理表述直观、便于操作,但缺乏理论分析,因此需要从理论上找到三块平板对研一定能获得高精度平面的原因。采用分形理论建立了平板三维模型,通过数学仿真方法模拟了三块平板对研的工艺过程。数据迭代计算揭示了三块平板对研后平面逐渐平整的内在机理。依据实验数据,通过点数和平面度误差评定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原理 高精度平面 数学仿真 分形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空间飞行环境双原子混合气体黏性干扰平板流动直接模拟蒙特卡罗方法
2
作者 胡佳志 李志辉 李凡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37-1744,共8页
近空间飞行器绕流环境一方面表现为连续介质黏性干扰效应严重,另一方面因稀薄间断粒子效应而表现为物面速度滑移、温度跳跃等非平衡流动特点,导致连续流Navier-Stokes方程精细化求解困难。以20°楔角平板绕流为研究对象,借助适于蒙... 近空间飞行器绕流环境一方面表现为连续介质黏性干扰效应严重,另一方面因稀薄间断粒子效应而表现为物面速度滑移、温度跳跃等非平衡流动特点,导致连续流Navier-Stokes方程精细化求解困难。以20°楔角平板绕流为研究对象,借助适于蒙特卡罗方法的经典现象学能量交换模型为基础,通过将全部碰撞视为非弹性,控制转、平动能量参与交换比例缓解内能松弛过快,开发一种限制碰撞能量交换且解耦碰撞分子转动双松弛的直接模拟蒙特卡罗方法计算程序。对比验证程序与统一算法、开源DS2V程序、直接模拟蒙特卡罗-信息保存3种方法在超声速圆柱绕流的计算结果,结果显示,忽略统计波动影响程序能再现精细的流场激波结构且最大误差仅为5.6%;在此基础上模拟马赫数对20°楔角平板的气动力热影响并对比分析程序与二维直接模拟蒙特卡罗方法程序计算速度,发现粒子数密度、温度以及压力在楔角位置明显累计,在考虑飞行器热防护设计时,应重点关注楔角位置;相同计算条件下该程序单位时间步长计算速度相比直接模拟蒙特卡罗方法程序快2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飞行环境黏性干扰效应 Borgnakke-Larsen能量松弛模型 直接模拟蒙特卡罗方法 直接模拟蒙特卡罗-信息保存方法 气体动理论统一算法 圆柱绕流 平板扰流 马赫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分子在Cu(100)面平板模型上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文凯 曹梅娟 +3 位作者 刘书红 许莹 李奕 李俊篯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03-908,共6页
使用量子化学中的密度泛函理论和平板周期模型方法,研究了苯在Cu(100)面上的吸附方式和相对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苯在Cu(100)表面的吸附属于较强的化学作用,稳定性穴位优于桥位,顶位吸附最不稳定.在吸附过程中,C—C键有相对大的伸长,C—... 使用量子化学中的密度泛函理论和平板周期模型方法,研究了苯在Cu(100)面上的吸附方式和相对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苯在Cu(100)表面的吸附属于较强的化学作用,稳定性穴位优于桥位,顶位吸附最不稳定.在吸附过程中,C—C键有相对大的伸长,C—H键的键长变化较小,但是偏离苯环平面,并背离固体表面,顶位则是朝向表面.吸附过程中,发生了电子从苯向铜原子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100) 密度泛函理论 平板周期模型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模型水驱油物理模拟相似理论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滕起 杨正明 +2 位作者 刘学伟 熊生春 冯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478-2482,2491,共6页
为了给出明确的实验室物理模拟的可行性办法,采用一种与前人不同的推导方法——改进的检验分析法,对特低渗透油藏水驱油物理模拟相似准则进行了推导,给出了在目前实验室条件下,以再现油田生产过程,预测剩余油分布为目的的平板模型。室... 为了给出明确的实验室物理模拟的可行性办法,采用一种与前人不同的推导方法——改进的检验分析法,对特低渗透油藏水驱油物理模拟相似准则进行了推导,给出了在目前实验室条件下,以再现油田生产过程,预测剩余油分布为目的的平板模型。室内物理模拟实验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的模拟方案。模拟方案通过选取与实际油藏储层对应的露头岩心,可以实现模型与原型中两相渗流特征、毛管力特征和非线性渗流特征的相似,使得物理模拟实验能够最大程度上反映油藏中的流体渗流规律。对于压裂裂缝无法满足几何相似的情况,提出了一种等效模拟的物理模拟实现办法。按照推导得到的相似准则确定了模型参数与油藏参数进行转换的关系,所得结论为特低渗透油藏水驱油物理模拟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 物理模拟 相似理论 平板模型 水驱油 压裂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理论的全液压自行式平板车液压系统故障树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郭锐 张明星 赵静一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63,共4页
针对重型平板运输车液压系统故障分析时数据少且不确定问题,引入灰色理论分析方法。通过对其故障模式和故障机理分析,建立故障树模型,并给出故障判据和权重,进而快速准确地进行故障溯源,从而为重型平板运输车液压系统的故障预测和诊断... 针对重型平板运输车液压系统故障分析时数据少且不确定问题,引入灰色理论分析方法。通过对其故障模式和故障机理分析,建立故障树模型,并给出故障判据和权重,进而快速准确地进行故障溯源,从而为重型平板运输车液压系统的故障预测和诊断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方法。该研究成果可以应用到类似产品的故障分析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车液压系统 灰色理论 关联度 故障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平板热管流动与传热特性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程德威 胡幼明 王惠龄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2-48,共7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平板热管,这种热管整体成矩形平板状,其内部结构由许多并列的小矩形长条单元组成。对这种热管的流动特性和传热特性进行了理论建模分析,得到了热管蒸气腔内的速度分布。
关键词 平板热管 传热 理论分析 流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等Reynolds数平板绕流的动理论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樊菁 吴晨曦 +1 位作者 孙泉华 蒋建政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1-425,共5页
郭永怀先生1953年给出的中等Reynolds数下、不可压缩流体有限长平板绕流的解析解是边界层理论中的经典工作,许多研究者对平板绕流阻力系数的郭永怀公式以及后续工作进行了评估,评估的依据是Janour与Schaaf和Sherman的实验数据,本文的动... 郭永怀先生1953年给出的中等Reynolds数下、不可压缩流体有限长平板绕流的解析解是边界层理论中的经典工作,许多研究者对平板绕流阻力系数的郭永怀公式以及后续工作进行了评估,评估的依据是Janour与Schaaf和Sherman的实验数据,本文的动理论分析和计算表明:Schaaf和Sherman在低亚声速条件下(0.16<M<0.21)获得的实验数据,当Reynolds数(Re)介于1和10之间时,由于稀薄气体效应显著(所对应的Knudsen数约在0.03和0.3之间),不宜作为不可压缩理论解的依据,而其它满足不可压缩假设的实验数据都支持郭永怀解;计及稀薄气体效应时,低速或亚声速情况下平板绕流的阻力系数C_D=C_(D,c)×C_(D,FM)/(C_(D,c)+C_(D,FM)),其中C_(D,c)和C_(D,FM)分别为连续介质和自由分子流极限情况下的理论解;平板绕流速度分布的郭永怀解,与基于动理论的信息保存方法(IP)的数值解定性相符,差别表现在稀薄气体效应显著的前缘;与速度分布的Blasius解相比,当Re<100时,郭永怀修正变得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绕流 郭永怀解 稀薄气体效应 理论分析 IP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平板及其中央开槽颤振特性的CFD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祝志文 陈政清 顾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6-20,共5页
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描述法及刚性模型和计算网格同步运动的动网格技术,数值模拟了作竖弯或扭转谐振动的平板绕流场.通过计算一个运动周期内作用在平板上的总功,分析了理论平板的颤振机理.研究表明仅有竖弯自由度或扭转自由度的平板... 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描述法及刚性模型和计算网格同步运动的动网格技术,数值模拟了作竖弯或扭转谐振动的平板绕流场.通过计算一个运动周期内作用在平板上的总功,分析了理论平板的颤振机理.研究表明仅有竖弯自由度或扭转自由度的平板不可能发生单自由度颤振.计算了中央开槽20%平板的颤振导数.通过对一设想的大跨度桥梁进行二自由度颤振分析,显示平板中央开槽能显著提高其颤振稳定性.最后从气动机理上解释了平板开槽能提高颤振稳定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颤振 理论平板 计算流体动力学 颤振机理 中央开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管式平板型太阳集热器热性能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双应 张巧玲 肖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12-1217,共6页
基于热管式平板型太阳集热器吸热板传热过程的特点以及换热器的传热有效度-传热单元数法,对热管式平板型太阳集热器的被加热流体出口温度及热效率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并将结果与具有相同结构尺寸的热管式平板型太阳集热器的实验研究结... 基于热管式平板型太阳集热器吸热板传热过程的特点以及换热器的传热有效度-传热单元数法,对热管式平板型太阳集热器的被加热流体出口温度及热效率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并将结果与具有相同结构尺寸的热管式平板型太阳集热器的实验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根据提出的理论分析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与实验研究结果吻合较好,可用于分析和讨论相关参数对热管式平板型太阳集热器热性能的影响。为研究热管式平板型太阳集热器的热性能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型太阳集热器 热管 出口温度 热效率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液体负载下压电平板声板波理论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阳明益 陈继超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9-484,共6页
主要推导平板声板波受有限液体负载后能量衰减与波速改变情形,以部分波传理论分析该受液体负载的压电平板波传行为,并以一128°Y向切角的铌酸锂芯片为例,分析前20个声板波受水与甘油负载下的能量衰减,并固定某一平板板波,针对不同... 主要推导平板声板波受有限液体负载后能量衰减与波速改变情形,以部分波传理论分析该受液体负载的压电平板波传行为,并以一128°Y向切角的铌酸锂芯片为例,分析前20个声板波受水与甘油负载下的能量衰减,并固定某一平板板波,针对不同甘油厚度负载下,计算其相速度与衰减变化,该理论分析对于液体负载下的平板板波传感器应用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平板 声板波 部分波传理论 黏滞性传感器 有限厚度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4变量精确平板理论分析FG复合板的自由振动 被引量:2
11
作者 L·哈吉 H·A·艾特阿特曼 +5 位作者 A·杜尼斯 I·米查贝 N·茜安 E·A·A·贝迪亚 黄锋(译) 张禄坤(校)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66-882,共17页
应用4变量的精确平板理论,对矩形功能梯度材料(FGM)复合板进行自由振动分析.与其它的理论不同,该理论的未知函数数量只有4个,而别的剪变形理论的未知函数为5个.提出的4变量精确平板理论,协调条件有了改变,与经典的薄板理论相比,许多方... 应用4变量的精确平板理论,对矩形功能梯度材料(FGM)复合板进行自由振动分析.与其它的理论不同,该理论的未知函数数量只有4个,而别的剪变形理论的未知函数为5个.提出的4变量精确平板理论,协调条件有了改变,与经典的薄板理论相比,许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无需引入剪切修正因数——当横向剪应力越过板厚后,为了满足剪应力自由表面条件,出现抛物线状的改变,导致横向剪应力的变化.考虑了两种常见类型的FGM复合板,即,FGM表面层和各向同性夹芯层的复合板,以及各向同性表面层和FGM夹芯层的复合板.通过Hamilton原理,得到了FGM复合板的运动方程.得到闭式的Navier解,然后求解特征值问题,得到自由振动的基本频率.将该理论得到的结果,与经典理论,一阶的及其它更高阶的理论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检验了该理论的有效性.研究发现,该理论在求解FGM复合板自由振动性能方面,既精确又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梯度材料(FGMs) 自由振动 复合板 精确平板理论 Navier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型环路热管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2
作者 冷宏键 颜才满 +1 位作者 张仕伟 汤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212-8232,I0025,共22页
平板型环路热管是一种具有平板蒸发器的环路结构热管器件,其利用气液相变原理进行高效热传递。由于平板型环路热管更符合先进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具有优异的远距离热传输性能,在航天飞行器、电子设备冷却、余热回收利用等领域具备广... 平板型环路热管是一种具有平板蒸发器的环路结构热管器件,其利用气液相变原理进行高效热传递。由于平板型环路热管更符合先进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具有优异的远距离热传输性能,在航天飞行器、电子设备冷却、余热回收利用等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研究者在平板型环路热管的吸液芯、工质、工作特性、理论模型以及异型结构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总结了平板型环路热管上述方向的发展现状,提出平板型环路热管的未来发展趋势,助力先进两相散热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型环路热管 吸液芯 工作特性 理论模型 热传导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爆炸冲击波壁压理论及数值计算方法改进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晓波 李帅 张阿漫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0-132,共13页
水下爆炸冲击波是舰船抗冲击评估中重要的载荷成分,也是水中结构物毁伤程度快速预报的关键和依据。通过小当量实验发现,由于传统Taylor平板理论公式忽略了冲击波波速的非线性变化,导致其在预报近距离水下爆炸冲击波壁压脉宽时出现偏差... 水下爆炸冲击波是舰船抗冲击评估中重要的载荷成分,也是水中结构物毁伤程度快速预报的关键和依据。通过小当量实验发现,由于传统Taylor平板理论公式忽略了冲击波波速的非线性变化,导致其在预报近距离水下爆炸冲击波壁压脉宽时出现偏差。为此,给出了比例爆距R/W^(1/3)为0.11~5.30 m/kg^(1/3)(R为爆距,W为炸药质量)下的冲击波速度拟合公式,对传统Taylor理论公式进行修正。修正后,在R/W^(1/3)=0.11 m/kg^(1/3)下,壁压脉宽及冲量偏差大幅减小;在R/W^(1/3)≥0.21 m/kg^(1/3)下,两者偏差均小于12%。此外,在处理水下近场和中远场爆炸问题时,发现数值耗散会导致壁压峰值被明显削弱,于是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数值策略消除计算中数值耗散导致的削弱效应,结果与修正的Taylor平板理论公式吻合良好,峰值偏差均小于9%。改进后的冲击波壁压理论公式及数值计算方法可为舰船抗爆抗冲击领域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爆炸 壁压 冲击波 taylor平板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在Au(100)表面化学吸附的周期性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曹梅娟 陈文凯 +2 位作者 刘书红 许莹 李俊篯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5,共5页
采用局域密度泛函理论(LDA)的VWN方法,结合周期平板模型,在DNP基组下,研究了苯分子在Au(100)面的吸附情况.构型优化的结果表明,苯分子在穴位吸附活性最高,吸附能为-184.8~-184.3kJ·mol-1,苯环发生扭曲,C—C键明显拉长,出现了介于... 采用局域密度泛函理论(LDA)的VWN方法,结合周期平板模型,在DNP基组下,研究了苯分子在Au(100)面的吸附情况.构型优化的结果表明,苯分子在穴位吸附活性最高,吸附能为-184.8~-184.3kJ·mol-1,苯环发生扭曲,C—C键明显拉长,出现了介于苯和1,4-环己二烯之间的船状构型,船头的2个C原子从sp2杂化重新进行sp3杂化.苯分子在桥位和顶位的吸附活性较低,吸附能分别为-156.7~-145.3kJ·mol-1、-116.5~-117.0kJ·mol-1,苯分子构型有稍微的改变.轨道分析的结果还表明,吸附之后苯分子的轨道简并度降低,苯分子的LUMO轨道和邻近Au原子的dz2轨道叠加比较好,两个对位的C原子以双σ键形式连接到表面邻近的Au原子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100) 吸附 密度泛函理论 周期平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醛在CeO_2(111)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蒋仕宇 滕波涛 +4 位作者 鲁继青 刘雪松 杨培芳 杨飞勇 罗孟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025-2031,共7页
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和周期平板模型,研究了甲醛在以桥氧为端面的CeO2(111)稳定表面上的吸附行为.通过对不同覆盖度,不同吸附位的甲醛吸附构型、吸附能及电子态密度的分析发现,甲醛在CeO2(111)表面存在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 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和周期平板模型,研究了甲醛在以桥氧为端面的CeO2(111)稳定表面上的吸附行为.通过对不同覆盖度,不同吸附位的甲醛吸附构型、吸附能及电子态密度的分析发现,甲醛在CeO2(111)表面存在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两种情况.化学吸附结构中甲醛的碳、氧原子分别与表面的氧、铈原子发生相互作用,形成CH2O2物种;吸附能随着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小.与自由甲醛分子相比,物理吸附的甲醛构型变化不大,其吸附能较小.利用CNEB(climbing nudged elastic band)方法计算了甲醛在CeO2(111)表面的初步解离反应活化能(约1.71eV),远高于甲醛脱附能垒,这与甲醛在清洁CeO2(111)表面程序升温脱附实验中产物主要为甲醛的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铈 甲醛 密度泛函理论 周期平板模型 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仿真的平板非线性气动力系统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祝志文 袁涛 +1 位作者 陈政清 邓燕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38,共7页
为研究平板气动力系统的非线性特征,基于非定常雷诺时均Navier-Stokes(RANS)方程和SSTk-ω湍流模型,数值模拟了在单位位移激励下平板非定常运动的绕流场,获得了作用在平板上的气动力时程,并基于Volterra理论开展了平板非线性气动力系统... 为研究平板气动力系统的非线性特征,基于非定常雷诺时均Navier-Stokes(RANS)方程和SSTk-ω湍流模型,数值模拟了在单位位移激励下平板非定常运动的绕流场,获得了作用在平板上的气动力时程,并基于Volterra理论开展了平板非线性气动力系统识别.研究表明,本文建立的平板非线性气动力模型能对一定频率带宽和一定幅值范围的激励产生合理的响应;在本文研究的强迫运动位移幅值和频率范围内,平板非线性气动力模型响应没有表现出对振动幅值和频率的明显相关性,且其气动力的非线性效应并不明显,因而可以认为小攻角下的平板绕流属于气动力弱非线性系统.本文研究证明了CFD模拟在桥梁主梁气动力系统识别上的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力非线性 平板 Volterra理论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密度泛函理论研究NO在Cu_2O(111)表面上的吸附 被引量:12
17
作者 孙宝珍 陈文凯 +3 位作者 刘书红 曹梅娟 陆春海 许莹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15-1221,共7页
运用广义梯度密度泛函理论(GGA)的PBE方法结合周期平板模型,在DND基组下,研究了NO以N端和O端两种吸附取向在Cu2O(111)非极性表面上的吸附。通过对不同吸附位置的吸附能和几何构型参数的计算和比较发现:表面上配位不饱和的铜离子(CuCUS)... 运用广义梯度密度泛函理论(GGA)的PBE方法结合周期平板模型,在DND基组下,研究了NO以N端和O端两种吸附取向在Cu2O(111)非极性表面上的吸附。通过对不同吸附位置的吸附能和几何构型参数的计算和比较发现:表面上配位不饱和的铜离子(CuCUS)为活性吸附位;NO的N端吸附比O端吸附更为有利,N端吸附时吸附能可达到113.5kJ·mol-1,而O端情况下只有39.7kJ·mol-1;NO倾斜吸附在Cu2O(111)表面上,O端吸附时倾斜度更大。在两种吸附取向情况下,N-O键的伸缩振动频率都发生了较大的红移,N端吸附情况下红移150cm-1,O端时红移330cm-1。前线轨道分析表明,Cu与NO间的吸附作用主要是Cu的d轨道和NO的π*轨道间的相互作用。表面弛豫的计算表明,Cu2O(111)面的弛豫对O端吸附方式产生较大影响,考虑表面弛豫时O端吸附为很弱的化学吸附(吸附能为39.7kJ·mol-1),而没有考虑弛豫时吸附能为60.5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周期平板模型 NO 吸附 Cu2O(111)非极性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上升弹状流中Taylor气泡上升流速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夏国栋 刘亮 马重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8-62,共5页
用势流理论研究了Taylor气泡在垂直管内的上升速度.给出了液体速度分布对气泡上升速度的影响,导出了气泡头部形状方程;提出了液体流动为层流和紊流时气泡上升速度的表达式,研究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符合较好.
关键词 气液弹状流 势流理论 上升流速 taylor气泡 垂直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无网格法计算平板弯曲问题 被引量:12
19
作者 方电新 李卧东 +1 位作者 王元汉 陈晓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7-349,共3页
根据变分原理,采用罚函数法满足本征边界条件,得到了平板弯曲计算的无网格法控制方程,并应用于弹性板的计算中。算例表明该方法适用性强、精度较高,可以同时适用于薄板和厚板的计算。
关键词 无网格 移动最小二乘 变分原理 MINDLIN板理论 平板弯曲计算 弹性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双分子在Cu_2O(111)面吸附与解离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孙宝珍 陈文凯 徐香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26-1131,共6页
采用广义梯度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周期平板模型方法,在DNP基组下,研究了NO双分子在三重态和单重态两种电子组态下在Cu2O(111)完整表面的吸附情况.考虑了Cu+(NO)(NO)、Cu+(NO)(ON)及Cu+(ON)(ON)这三种构型,计算了它们的吸附能和Mulliken电荷... 采用广义梯度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周期平板模型方法,在DNP基组下,研究了NO双分子在三重态和单重态两种电子组态下在Cu2O(111)完整表面的吸附情况.考虑了Cu+(NO)(NO)、Cu+(NO)(ON)及Cu+(ON)(ON)这三种构型,计算了它们的吸附能和Mulliken电荷,分析并预测了吸附后可能产生的物种.结果表明,当两个NO分子都以O端吸附在Cu2O(111)表面时即Cu+(ON)(ON)构型,N—N键长很短,只有124.4pm,吸附的两个NO分子形成了二聚体形式,这种吸附构型有利于进一步离解产生N2或N2O并形成Cu-O表面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周期平板模型 NO Cu2O(111) 吸附 二聚体 离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