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高压输电工程植被恢复过程中树草种适宜性研究——以酒泉—湖南±800 kV直流输电工程甘肃段为例
1
作者 金子惠 耿文婷 +5 位作者 李永红 安宁 徐宁 李正发 刘晓菊 成晓杰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9-207,253,共10页
[目的]开展输电工程植被恢复及适宜树草种筛选研究,为提升输变电工程植被恢复效率和质量、减少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降低生态恢复成本,保障电网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甘肃酒泉—湖南±800 kV直流输电工程甘肃... [目的]开展输电工程植被恢复及适宜树草种筛选研究,为提升输变电工程植被恢复效率和质量、减少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降低生态恢复成本,保障电网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甘肃酒泉—湖南±800 kV直流输电工程甘肃段为例,采用现场调查、实地观测和室内分析的方法,设置26个栽种观测点,观测栽种2 a和5 a草种、树种的生长情况,观测指标主要包括草种及其丛高、干草产量、树种及其株高、分枝数和冠幅。通过熵值法排序并筛选草、树种在输变电沿线各植被分区的生长适宜性。[结果]根据观测结果,初步筛选出6个草种(冰草、芨芨草、草木犀、紫花苜蓿、老芒麦和披碱草)和6个树种(多花柽柳、柠条、沙棘、梭梭、沙地柏、胡杨)。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在秦岭阔叶—落叶混交区,芨芨草、紫花苜蓿、柠条均排序第1;在河西走廊荒漠戈壁区,草木樨(第2)和梭梭(第1)排名最高;在河西走廊绿洲平原区,冰草(第2)和沙棘(第1)排名最高;在河西走廊荒漠草原区,老芒麦(第2)、多花柽柳(第1)和胡杨(第1)排名最高;在黄土高原荒漠草原区,披碱草、多花柽柳、柠条、梭梭和沙地柏排序最高,均为第2名;在黄土高原干旱草原区,芨芨草(第2)和沙地柏(第1)排名最高。[结论]输变电沿线各植被区分植被恢复适宜树草种选择应因地制宜,综合考虑生长适宜性和生态功能,推荐优先选择乡土种,如在黄土高原干旱草原区宜优先种植芨芨草、沙棘和沙地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变电线路 植被恢复 土壤理化性质 草树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的吉林土种志数据集
2
作者 郑立臣 樊月玲 +3 位作者 蒋正德 施建平 叶佳舒 陈欣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3期358-369,共12页
本数据集来源于《吉林土种志》,对书中191个土种的分布范围、形态特征、理化性质、生产力等原始数据和信息进行规范化、结构化和数字化处理。数据集包括7个数据表:土种基本信息、土种典型剖面景观、土种典型剖面发生层信息、土种典型剖... 本数据集来源于《吉林土种志》,对书中191个土种的分布范围、形态特征、理化性质、生产力等原始数据和信息进行规范化、结构化和数字化处理。数据集包括7个数据表:土种基本信息、土种典型剖面景观、土种典型剖面发生层信息、土种典型剖面理化性质、土种统计剖面化学性质、市县名以及土种行政区域分布。数据集经过质量控制,确保内容和数据无误。本数据集可用于土壤学、土地科学、生态学、地理学等相关研究,在农业、环境、生态等多个行业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并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集 土种志 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记忆对大豆土壤-植物连续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吕新云 郭丰辉 +4 位作者 刘小荣 王立 赵晶云 任海红 马俊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52-1766,共15页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记忆对大豆根际、根内和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揭示不同生态位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潜在影响。【方法】以大豆品种‘汾豆93’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在大豆出苗14天后开始进行为期15天...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记忆对大豆根际、根内和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揭示不同生态位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潜在影响。【方法】以大豆品种‘汾豆93’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在大豆出苗14天后开始进行为期15天的干旱处理,以正常水分供应为对照。在恢复供水15天后,大豆进入开花期。在开花期和成熟期,分别采集根际土壤、大豆根部和中部叶片样品,利用Illumina PE250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了根际、根内、叶际3个生态位在对照和干旱处理下细菌和真菌群落α多样性、β多样性、物种组成和共发生网络。采用差异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鉴定了对植物抗旱和产量提升有益的关键细菌和真菌类群。【结果】干旱使大豆的生物量显著显著减少了75.71%,百粒重减少了19.19%,但底荚高度增加了22.90%。从根际、根内到叶际,细菌和真菌的α多样性逐渐降低。与对照相比,干旱处理下根内和叶际微生物的多样性显著降低,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变化不显著。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根际、根内与叶际3个部位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大豆3个生态位的细菌优势菌门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真菌优势菌门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主导。在干旱胁迫后,根际细菌群落中放线菌相对丰度显著增加了43.75%,根内变形菌相对丰度显著增加了14.44%;真菌群落中,根际和根内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相对丰度分别显著增加了49.04%和31.34%。共发生网络分析表明,干旱降低了细菌和真菌网络的节点数量、边数量和网络复杂性,微生物间相互作用减弱。真菌群落的网络模块性、紧密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在干旱处理下未发生明显变化,但根内真菌网络复杂性显著降低,表现出群落重组现象。差异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鉴定出对干旱具有特异性响应的关键微生物,如细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和真菌异茎点霉属(Paraphoma),这些根际微生物作为潜在有益类群,可能参与调控大豆的抗旱适应性和产量形成。【结论】遭遇干旱胁迫后,即使复水依然显著影响了大豆根际、根内和叶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降低了微生物多样性和网络复杂性。这些变化可能导致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从而影响大豆的生理生化过程和抗旱性。关键微生物如链霉菌属和异茎点霉属,与大豆百粒重显著相关,为未来的微生物调控提供了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根际 根内 叶际 微生物群落 关键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配施有机物料对玉米田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4
作者 蒋雨洲 王甲 +3 位作者 张宏媛 冯文豪 王鹏 李玉义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78-1388,共11页
针对农田忽略有机物料投入,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降低土壤速效养分和玉米产量低等问题,探究施用化肥配施有机物料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土壤化学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揭示不同有机物料投入农田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 针对农田忽略有机物料投入,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降低土壤速效养分和玉米产量低等问题,探究施用化肥配施有机物料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土壤化学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揭示不同有机物料投入农田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组成上差异性的特征,进一步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土壤化学性质间的关系,为科学施肥、维护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供依据。基于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仅施用化肥(chemical fertilizer, CF)、化肥+秸秆腐熟物(chemical fertilizer+straw rot, CF+SR)、化肥+黄腐酸(chemical fertilizer+fulvic acid, CF+FA)和化肥+鸡粪(chemical fertilizer+chicken manure, CF+CM)处理对玉米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丰度的影响。化肥配施有机物料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玉米田投入有机物料能够影响土壤微生物(细菌和真菌)α多样性,与施用化肥对照处理相比,化肥+秸秆腐熟物处理细菌shannon指数、ACE指数和chao1指数,分别提高了2.42%、23.24%和23.19%;而真菌α多样性与之相反,呈降低趋势。细菌目分类水平的Vicinamibacterales和Sphingomonadales相对丰度高,分别是酸杆菌门和变形菌门,而真菌目分类水平的Sordariales相对丰度高,属于子囊菌门。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密切相关。综上所述,化肥配施有机物料有利于调节玉米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增强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可持续性,尤其是化肥配施秸秆腐熟物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 玉米田 腐殖酸 微生物相互作用 关键分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东部黄土区林地土壤系统分类及参比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琳 耿玉清 +3 位作者 范秋运 韩湘 师发苗 郭霞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4-222,共9页
为探讨林地土壤形成特征和在中国系统分类中的归属,以青海东部互助县黄土区9个典型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鉴定其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并将分类结果与中国土壤发生分类、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和世界土壤资... 为探讨林地土壤形成特征和在中国系统分类中的归属,以青海东部互助县黄土区9个典型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鉴定其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并将分类结果与中国土壤发生分类、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和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进行参比。结果表明:研究区林地土壤可归属为石质干润正常新成土、普通简育干润均腐土、斑纹简育湿润均腐土、普通钙积干润均腐土、钙积简育干润雏形土、普通暗沃干润雏形土和普通简育干润雏形土7个亚类。其中,3个灰褐土剖面分别归属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2个土纲、2个亚纲和2个土类;4个栗钙土剖面分别归属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2个土纲、2个亚纲和2个土类。与其他分类相比,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在设置上充分考虑了腐殖质分布的特征,更适用于天然林土壤类型的划分,也可有效减少发生分类中栗钙土同名异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土壤 系统分类 灰褐土 栗钙土 分类参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维管植物新分类群概况
6
作者 陈海玲 黄俞淞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6-405,共10页
广西维管植物物种数量随着野外调查与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增加,也更具多样性。近25年来,关于广西维管植物新分类群(新种、新变种、新亚种和新变型等)的资料分散在各种出版物中,有必要及时整理和统计,从而全面展示其种类组成、物种分布、类... 广西维管植物物种数量随着野外调查与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增加,也更具多样性。近25年来,关于广西维管植物新分类群(新种、新变种、新亚种和新变型等)的资料分散在各种出版物中,有必要及时整理和统计,从而全面展示其种类组成、物种分布、类群特色以及保护现状等,为广西植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提供重要资源保障。该文通过广泛的文献整理和数据校正,统计结果表明:(1)2000—2024年间报道的广西维管植物新分类群共683个,隶属于85科206属,科以苦苣苔科(Gesneriaceae)、秋海棠科(Begoniaceae)、天门冬科(Asparagaceae)、荨麻科(Urticaceae)为主;属以报春苣苔属(Primulina)、秋海棠属(Begonia)、蜘蛛抱蛋属(Aspidistra)和楼梯草属(Elatostema)的种类占优势。(2)新分类群具有极高的珍稀特有性,其中属于石灰岩专性植物占总种数的70.42%,广西特有种占总种数的85.51%,受威胁植物种数占总种数的49.93%,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2种,广西重点保护植物24种。(3)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喀斯特地区是植物新分类群的主要发现地,非保护区比保护区报道更多的植物新类群,靖西市是报道广西新分类群最多的县级区域。(4)科研院所是广西新分类群的主要贡献机构,其中以广西植物研究所为主导。这些植物新分类群的发现和报道展示了广西丰富的植物多样性,是广西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管植物 物种多样性 新分类群 广西 特有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黑龙江土种数据集
7
作者 王耀 陈一民 +1 位作者 焦晓光 隋跃宇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3期383-398,共16页
本数据集基于1990年10月黑龙江省土壤普查办公室与黑龙江省土地勘测利用技术中心编著的《黑龙江土种》。该专著作为黑龙江省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成果,系统梳理了书中254个土壤所属类别与典型土壤剖面的物理化学指标、空间分布状况、主要... 本数据集基于1990年10月黑龙江省土壤普查办公室与黑龙江省土地勘测利用技术中心编著的《黑龙江土种》。该专著作为黑龙江省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成果,系统梳理了书中254个土壤所属类别与典型土壤剖面的物理化学指标、空间分布状况、主要性状及农业生产适配能力等原始资料。本研究依据土壤科学的数据特征与网络服务应用需求,对原始资料实施信息化处理、标准化整理及结构化提取,建立以土种编码和土种名称为唯一索引标识的7类数据表。具体涵盖:土壤分类信息、土种基础属性数据、典型剖面景观特征、剖面发生层结构详情、理化性质分析指标、行政区域分布信息及市县行政编码数据。数据来源依据权威普查成果,采集方法遵循科学规范流程。本数据集除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提供本底数据外,还在区域土地质量评估、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土壤科学前沿研究等领域赋予更科学的判断依据。本数据集为黑龙江省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提供了关键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土种 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棉稻田农林复合系统中丰富类和稀有类微生物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8
作者 丁一鸣 董晓杰 +3 位作者 马志泽 黄光耀 任明迅 王文娟 《热带生物学报》 2025年第2期270-280,共11页
土壤微生物在农田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土壤微生物,特别是丰富类和稀有类微生物在农林复合系统中的分布规律还知之甚少。木棉稻田农林复合系统是长期保留在热带地区的一种传统农耕系统。本研究以海南省昌江县木棉稻田农... 土壤微生物在农田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土壤微生物,特别是丰富类和稀有类微生物在农林复合系统中的分布规律还知之甚少。木棉稻田农林复合系统是长期保留在热带地区的一种传统农耕系统。本研究以海南省昌江县木棉稻田农林复合系统(Kapok-rice agroforestry system)为研究体系,分析与木棉树不同距离梯度上的稻田土壤中丰富类、稀有类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稀有类细菌的丰富度在靠近木棉的地方显著较高,而丰富类细菌和真菌的Shannon指数在靠近木棉的地方显著较低(P<0.05);2)稀有类和丰富类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组成在与木棉树的不同距离梯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ANOSIM:P=0.0001);3)丰富类细菌α多样性与速效钾呈显著负相关,而稀有类细菌α多样性与总磷和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丰富类真菌α多样性与土壤因子无显著相关性,但稀有类真菌α多样性与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土壤速效养分是丰富类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变异的关键驱动因子,而稀有类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变异的关键驱动因子不仅包括土壤速效养分,还包括有机质;总体而言,速效钾是影响丰富类和稀有类微生物空间分布的最重要因素。本研究揭示了木棉对稻田各土壤微生物类群分布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子的影响,为木棉稻田农林复合系统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富和稀有类微生物 空间分布 农林复合系统 土壤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吊罗山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识别研究
9
作者 张泽 史佑海 +1 位作者 张昌达 杜彦君 《热带生物学报(中英文)》 2025年第4期606-615,共10页
为了识别国家公园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KBAs),合理分配有限的保护资源,本研究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吊罗山核心保护区域为例,采用网格法进行植物群落调查,依据《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先保护物种名录》确定研究区域内的优先保... 为了识别国家公园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KBAs),合理分配有限的保护资源,本研究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吊罗山核心保护区域为例,采用网格法进行植物群落调查,依据《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先保护物种名录》确定研究区域内的优先保护植物物种,根据样地内的优先保护物种数进行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识别。结果表明:(1)在所调查的195个样地中,共记录到67种优先保护植物,占所有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先保护植物物种的65.05%;(2)当优先保护物种≥4种时,识别为KBAs的样地占比57.44%,当优先保护物种≥5种时,识别为KBAs的样地占比40.00%,当先保护物种≥6种时,识别为KBAs样地占比25.64%;(3)白水管护辖区、新安管护辖区和南喜管护辖区具有更高的保护价值,对整体KBAs识别结果的贡献率超过70%。本研究尝试利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先保护物种名录》进行KBAs识别,识别结果能够更加具体地指导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旨在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全面开展KBAs识别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为中国国家公园KBAs相关工作提供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 KBAs 优先保护物种名录 植物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树枝条粉碎覆盖对梨园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组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天杰 王孝芳 +7 位作者 胡红菊 杨健 藕继旺 王晓祥 郝宝锋 王中华 董彩霞 徐阳春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9-561,共13页
梨树整形修剪枝条是一类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将其粉碎后覆盖于树下土壤是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为了科学评估梨树枝条粉碎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集了贵州毕节、河北昌黎、黑龙江哈尔滨、湖北枝江和河南许昌5个不... 梨树整形修剪枝条是一类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将其粉碎后覆盖于树下土壤是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为了科学评估梨树枝条粉碎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集了贵州毕节、河北昌黎、黑龙江哈尔滨、湖北枝江和河南许昌5个不同纬度梨典型种植区梨园枝条覆盖1~2年后的土壤样品,检测了土壤基础理化特性及土壤细菌、真菌和原生生物群落。结果发现,与不覆盖枝条的对照相比,总体而言覆盖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土壤细菌、真菌和原生生物群落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但对群落多样性无显著影响;覆盖处理显著富集了土壤细菌中的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真菌中的担子菌门以及原生生物中的孔虫界和囊泡虫类等类群的相对丰度。进一步利用随机森林模型挖掘了不同采样点枝条覆盖后的关键物种,模型预测准确率高达94.44%,关键物种以细菌为主,包括Acidibacter、Xanthobacteraceae、Nitrosomonadaceae等与有机残体降解有关的微生物,还发现土壤有效磷含量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驱动因子。相关研究结果初步评估了梨树枝条覆盖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组的影响,挖掘了潜在的关键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修剪枝条 覆盖 土壤理化性状 微生物组 关键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的同化利用玉米秸秆碳微生物群落演替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霄龙 郭腾飞 +6 位作者 张倩 岳克 张珂珂 宋晓 丁世杰 张水清 黄绍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0-440,共11页
[目的]研究秸秆分解过程中同化利用秸秆碳源的微生物生态演替过程,明确参与秸秆分解的主要微生物类群,为秸秆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3)C标记高丰度玉米秸秆。微宇宙室内培养试验的供试土壤为华北平原石灰性潮土。共设置3... [目的]研究秸秆分解过程中同化利用秸秆碳源的微生物生态演替过程,明确参与秸秆分解的主要微生物类群,为秸秆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3)C标记高丰度玉米秸秆。微宇宙室内培养试验的供试土壤为华北平原石灰性潮土。共设置3个处理:不添加秸秆(soil)、添加自然丰度秸秆(soil+^(12)C-straw)和添加13C标记秸秆(soil+^(13)C-straw)。培养30天时,结合同位素示踪与高通量测序等技术,测定秸秆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的激发效应,分析利用秸秆碳源的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关系。[结果](1)秸秆添加显著提高了土壤CO^(2)排放,添加秸秆对土壤有机碳的激发效应在培养第1天达到峰值,土壤和秸秆CO^(2)排放比例均在培养第3天达到峰值。(2)整个培养时期共发现参与秸秆碳同化利用的细菌微生物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_(s))238个,真菌OTU_(s)24个。细菌OTU_(s)主要属于细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与绿弯菌门(Chloroflexi),真菌OTU_(s)主要为子囊菌门中的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3)秸秆分解不同时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在整个培养时期,以热单胞菌属(Thermomonas)与溶杆菌属(Lysobacter)为代表的7个细菌属快速响应秸秆添加,以假黄单胞菌属(Pseudoxanthomonas)与土生单胞菌属(Terrimonas)为代表的6个细菌属延迟响应;两个真菌属枝鼻菌属(Cladorrhinum)与葡萄穗霉属(Stachybotrys)表现为对秸秆添加的快速响应,新赤壳属(Neocosmospora)与unclassified_f_Halosphaeriaceae为延迟响应。(4)曼特尔分析表明,细菌热单胞菌属(Thermomonas)、溶杆菌属(Lysobacter)、绿弯菌门(Chloroflexi)以及真菌裂壳菌属(Schizothecium)与碳氮转化相关土壤胞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外源秸秆添加对土壤有机碳产生正激发效应,显著增加了土壤CO^(2)排放。同化秸秆碳源的微生物随培养时间延长发生群落演替,细菌的热单胞菌属(Thermomonas)、溶杆菌属(Lysobacter)、绿弯菌门(Chloroflexi)以及真菌的裂壳菌属(Schizothecium)在玉米秸秆分解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为秸秆高效腐熟菌剂的研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玉米秸秆 DNA稳定同位素核酸探针 微生物类群 群落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化烟叶关键微生物类群与风格特色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晓敏 黄晓杰 +8 位作者 蔡昊城 何沛 朱志扬 朱益 彭光爵 秦天 马婷婷 雷佳 黎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0,共8页
分别选取清香型(云南玉溪)、浓香型(湖南郴州)和中间香型(贵州遵义)醇化1年的C2F烟叶,测定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利用相似度检验分析烟叶微生物群落差异物种,随机矩阵理论构建分子生态网络;运用Mantel分析烟叶主要化学成分与微生物群落的... 分别选取清香型(云南玉溪)、浓香型(湖南郴州)和中间香型(贵州遵义)醇化1年的C2F烟叶,测定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利用相似度检验分析烟叶微生物群落差异物种,随机矩阵理论构建分子生态网络;运用Mantel分析烟叶主要化学成分与微生物群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清香型、中间香型和浓香型烟叶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浓香型烟叶细菌及真菌群落ɑ多样性指数最高;烟叶显著富集的关键细菌类群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关键真菌类群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根霉菌属(Rhizopus)和桑帕约氏酵母菌属(Sampaiozyma);以浓香型烟叶微生物分子生态网络规模最大,结构复杂且相对稳定。总糖与还原糖含量显著影响烟叶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与结构,清香型及中间香型烟叶内关键微生物类群均与总糖、还原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浓香型烟叶关键微生物类群均与总糖、还原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化烟叶 烟叶香型 化学成分 微生物多样性 关键类群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隆中对酒业中温大曲真菌类群与理化特性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贺子豪 马佳佳 +4 位作者 王俊麟 刘博文 张莹 郭壮 王玉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2,共7页
为剖析湖北襄阳地区中温大曲真菌类群与其理化特性之间的关联性,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与纯培养技术对湖北隆中对酒业中温大曲的真菌组成进行了解析,并结合理化与风味指标对大曲品质进行了评价,继而揭示了真菌类群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 为剖析湖北襄阳地区中温大曲真菌类群与其理化特性之间的关联性,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与纯培养技术对湖北隆中对酒业中温大曲的真菌组成进行了解析,并结合理化与风味指标对大曲品质进行了评价,继而揭示了真菌类群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曲样本的各理化指标均符合QB/T 4259-2011《浓香大曲》要求,且样品间酯化力和糖化力差异较大(P<0.05)。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根霉属(Rhizopus)、双足囊菌属(Dipodascus)、曲霉属(Aspergillus)、毕赤酵母属(Pichia)、丝孢毕赤酵母属(Hyphopichia)和青霉属(Penicillium)为其主要真菌属。分离的25株酵母菌被鉴定为扣囊复膜孢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和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相关性结果表明Hyphopichia对芳香型化合物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P<0.05)。由此可见,湖北隆中对酒业中温大曲蕴含多种真菌有待发掘,且部分真菌代谢有利于有机硫化物和芳香类化合物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大曲 真菌类群 理化特性 风味品质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陵酒业高温大曲细菌类群与理化指标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凯 黄韦菁 +4 位作者 向绪军 管桂坤 刘宇 郭壮 王玉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24-132,共9页
为分析山东临沂地区高温大曲细菌类群及其理化特性,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纯培养技术对兰陵酒业高温大曲中细菌类群进行了解析,通过常规检测方法对其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探究大曲中细菌类群与理化指标之间的关联性... 为分析山东临沂地区高温大曲细菌类群及其理化特性,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纯培养技术对兰陵酒业高温大曲中细菌类群进行了解析,通过常规检测方法对其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探究大曲中细菌类群与理化指标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大曲中细菌属主要为克罗彭斯特德菌属(Kroppenstedtia)、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糖多孢菌属(Saccharopolyspora)、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红球菌属(Rhodococc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等。Bacillus subtilis、Bacillus licheniformis和Bacillus coagulans为可培养优势细菌分离株。15份高温大曲间糖化力、酯化力、酒化力和液化力差异较大。Kroppenstedtia、Staphylococcus、Leucobacter、Rhodococcus和Weissella与酯化力、发酵力、酒化力、酯化力和液化力间呈现显著相关性(P<0.05)。由此可见,兰陵酒业高温大曲中存在大量核心细菌类群,且各细菌属与理化指标间存在明显相关性,进一步为该地区高温大曲品质的改善与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大曲 高通量测序技术 细菌类群 理化指标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四环素长期暴露对序批式反应器性能、微生物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齐维毅 王倩芝 +6 位作者 楚光玉 陈文正 张雨乔 刘甲滕 高畅 鲁帅领 高孟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8,共11页
本文研究了0.5 mg/L盐酸四环素(TC)长期暴露对序批式反应器(SBR)性能、脱氮酶活性、抗氧化酶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SBR中有机物去除能力和氨氧化能力随运行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反应器运行第70天时,COD去除率从97.10%降低至70.33... 本文研究了0.5 mg/L盐酸四环素(TC)长期暴露对序批式反应器(SBR)性能、脱氮酶活性、抗氧化酶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SBR中有机物去除能力和氨氧化能力随运行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反应器运行第70天时,COD去除率从97.10%降低至70.33%,NH_(4)^(+)-N去除率从99.24%降低至67.44%,出水NO_(3)^(-)-N逐渐降低,SBR内没有出现NO_(2)^(-)-N积累。TC长期暴露降低了氨单加氧酶(AMO)、亚硝酸盐氧化酶(NOR)、硝酸盐还原酶(NR)和亚硝酸盐还原酶(NIR)等脱氮酶活性,增加了活性氧(ROS)的相对产生量、乳酸脱氢酶(LDH)相对释放量和部分抗氧化酶的相对活性。进水中加入TC后,微生物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均降低,硝化菌属(Nitrospira)和反硝化菌属(Zoogloea、Thauera、Dechloromonas、Dokdonella、Hyphomicrobium和Pseudomonas)的相对丰度发生变化,微生物群落和关键微生物具有显著性差异,从而影响了SBR的脱氮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四环素 微生物酶活性 微生物群落 LEfSe分析 关键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在低碳农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俊斌 胡广 《农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2-51,共10页
在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农业固碳增效被写入“双碳目标”,低碳农业随之兴起。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的基础,在农业低碳化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其生态作用是实现农业减排固碳的重... 在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农业固碳增效被写入“双碳目标”,低碳农业随之兴起。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的基础,在农业低碳化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其生态作用是实现农业减排固碳的重要路径。收集“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10-2022年的文献,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的关键词共现以及聚类分析,对近年来国际低碳农业中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动态、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对生物多样性的功能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结果表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是目前低碳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热点,而生物防治是生物多样性实现农业低碳化的主要途径,通过对不同生物类群多样性的生态价值进行梳理,发现生物多样性可以增加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态与经济价值。未来的研究可从生态系统和景观的尺度,探索基于生物多样性的多功能农业发展模式,从而更好地助力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低碳化 生物多样性 增产 品质提升 病虫害控制 传粉 生物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膜反硝化菌研究
17
作者 李雅媛 张旺 +3 位作者 刘兴国 肖述文 江海鑫 陆诗敏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5-783,共9页
硝态氮去除对于养殖尾水再利用及达标排放具有重要意义。为探明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移动床生物反应器的反硝化潜力和氮代谢通路特征,对其表面生物膜菌群结构和反硝化效率进行分析。Illumina测序结果显示:所有样本优势菌门均为变... 硝态氮去除对于养殖尾水再利用及达标排放具有重要意义。为探明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移动床生物反应器的反硝化潜力和氮代谢通路特征,对其表面生物膜菌群结构和反硝化效率进行分析。Illumina测序结果显示:所有样本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20.31%~25.36%)和拟杆菌门(14.42%~24.28%);在属水平上,红球菌属(0.28%~0.97%)、副球菌属(0.50%~0.99%)和假单胞菌属(0.15%~0.30%)等好氧反硝化菌主要负责硝态氮还原。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生物膜中反硝化功能基因nirK基因丰度高于nirS基因和nosZ基因,nirK型反硝化微生物是主要的反硝化微生物类群。原核生物功能注释结果表明,生物膜中存在活跃的异养反硝化代谢途径,可能受制于有限碳源,反硝化菌之间,及其和生物膜优势菌属之间以竞争关系为主。厌氧脱氮模拟试验表明,在不添加碳源条件下,填料生物膜可将对虾养殖水体硝态氮去除98.07%。基于上述氮代谢通路特征,本试验进一步提出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对虾养殖废水硝态氮去除优化策略。此结果为深入理解循环水养殖系统氮素代谢通路及未来管理、利用填料生物膜内源性碳源和潜在反硝化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rS基因 nirK基因 nosZ基因 移动床生物反应器 原核生物功能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境蓝藻次级代谢物应用研究进展
18
作者 郭敏 陶宇杰 +2 位作者 王嵘 韩睿 朱德锐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11,共10页
蓝藻多分布于海洋、盐湖和超盐环境中,因盐环境的自然选择和遗传分化,已形成特殊的自我适应生存机制,具有独特的群落结构组成、多样性分布和胞内次级代谢产物,目前针对不同盐境中蓝藻的多样性、优势属群、盐适应机制、次级代谢产物的种... 蓝藻多分布于海洋、盐湖和超盐环境中,因盐环境的自然选择和遗传分化,已形成特殊的自我适应生存机制,具有独特的群落结构组成、多样性分布和胞内次级代谢产物,目前针对不同盐境中蓝藻的多样性、优势属群、盐适应机制、次级代谢产物的种类分布以及应用,有待深入探究,系统综述不同盐境中蓝藻的种群多样性、群落结构组成和适应生存机制(积累相容溶质和抗氧化剂、平衡胞内离子以及提高抗氧化酶类活性),重点总结胞内次级代谢产物的代表种类(如聚酮类、寡肽与多肽类、生物碱类、脂类、萜类以及多糖类)、化学结构类型和主要生物活性功能等(如抗菌、抗炎、抗肿瘤、抗疟疾和蛋白酶抑制),为后续盐藻的资源挖掘和天然药物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境 蓝藻 优势类群 次级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白诗词中月景观的特征与精神内涵探析
19
作者 侯煜琳 徐瑾 张心怡 《广东园林》 2024年第3期104-111,共8页
因在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上的卓越成就,李白的涉及月的诗词在中国月亮文化的演变进程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以李白359例涉及月的诗词为研究对象,基于诗词本身讨论李白对月景观构建的主要方式,发现名词、形容词、动词、被动词、介词5种词性... 因在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上的卓越成就,李白的涉及月的诗词在中国月亮文化的演变进程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以李白359例涉及月的诗词为研究对象,基于诗词本身讨论李白对月景观构建的主要方式,发现名词、形容词、动词、被动词、介词5种词性构建了98种富含情感、动态的月景观空间组织和连接方式。结合李白的生平及月景观类群空间点位分布图,使用Rostcm6、Gephi等软件对所研究的诗词中的认知要素与情感耦合进行定量分析,得到水上泛舟-思念、城中望月-苦寂、觥筹交错-行乐、北塞战争-冷肃、峰林叠翠-清隐、山川大观-孤高、深宫议政-怀古7组具有不同景观特征和精神内涵的月景观类群,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地理空间和人生境遇下月的不同景观类群及其情感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月意象 李白 景观类群 精神内涵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樟科植物一新种--华樟
20
作者 李园园 武力 +3 位作者 吴涛 李贵祥 袁玉川 柴勇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65-1672,共8页
【目的】研究确定及报道在中国云南省南涧县发现的樟科桂属植物一新种--—华樟(Cinnamomumhua-rumY.Chai&YuanY.Li)。【方法】通过形态比较及与近缘种基于叶绿体基因组数据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证实该种为新分类群。【结果】该种与同属... 【目的】研究确定及报道在中国云南省南涧县发现的樟科桂属植物一新种--—华樟(Cinnamomumhua-rumY.Chai&YuanY.Li)。【方法】通过形态比较及与近缘种基于叶绿体基因组数据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证实该种为新分类群。【结果】该种与同属的茶果樟(C.chago)形态相似,均为羽状脉,叶对生或近对生,具长尾尖,但该种小枝被微柔毛,顶芽密被毛,叶背灰白色,被微柔毛,边缘具波状起伏,果实厚扁球形,二者具明显区别。该种的叶绿体基因组大小为154078bp,比茶果樟长1325bp,比同属的刀把木(C.pittosporoides)长1348bp,在反向重复区比茶果樟及刀把木都多了1个678bp的片段;在36种樟科植物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中,该种与刀把木和其他物种形成3个独立的平行分支,且形态与茶果樟近似,表明该种可能是桂属新的进化单元。【结论】形态学特征及叶绿体基因组分析结果支持该种为独立的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学 桂属 新分类群 叶绿体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