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薯种质资源的SRAP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凯 罗小敏 +3 位作者 蒋玉春 吴正丹 王季春 唐道彬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8-575,共8页
为了拓宽甘薯育成品种的遗传背景,筛选优良亲本,提高育种效率,本研究利用SRAP标记对48份主要甘薯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随机选用的37对SRAP引物中29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引物多态性比率为78.4%,共获得126条多态性谱带,... 为了拓宽甘薯育成品种的遗传背景,筛选优良亲本,提高育种效率,本研究利用SRAP标记对48份主要甘薯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随机选用的37对SRAP引物中29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引物多态性比率为78.4%,共获得126条多态性谱带,平均每对引物产生4.3条多态性谱带,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48份种质材料的SRAP遗传距离为0.037~0.601,当遗传距离L1=0.46时,48份材料被聚为6个类群,包括1个复合大类群和5个独立类群,其中第Ⅰ复合大类群又包括7个亚类群,聚类结果与系谱吻合性较好。采用5个重要农艺性状对供试材料进行了聚类分析,L1=3.20时,48份材料也可被聚为6个类群,聚类结果与依据SRAP标记聚类分析的结果差异较大。甘薯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差异与地理来源无必然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srap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RAP标记分析四川省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8
2
作者 梁根云 刘独臣 +3 位作者 刘小俊 房超 杨宏 李跃建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2-548,共7页
在分子水平研究四川省芋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芋种质资源的分类、保护和有效利用遗传资源以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使用28对SRAP引物组合对65份四川省不同地区芋种质资源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采... 在分子水平研究四川省芋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芋种质资源的分类、保护和有效利用遗传资源以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使用28对SRAP引物组合对65份四川省不同地区芋种质资源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NT-SYS 2.1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树状聚类图。扩增出并检测到341条条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增检测出12.18条带,多态性带251条,多态率73.6%。UPGMA树形图表明,所用的SRAP引物组合可以将65份材料分成5类,分别与这些材料在园艺分类学上按母芋和子芋的生长习性分类基本相符,与以芋叶心色斑颜色、叶柄中下部颜色、母芋芽色及母芋肉色4种形态性状组合描述具有相关性。研究表明,从四川省不同地区、不同生态环境下收集的不同类型芋种质资源间存在着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SRAP分析聚类结果与主要形态学性状分类基本一致,可以解释芋栽培种的进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ap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形态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份朝天椒的农艺性状和SRAP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曾绍贵 朱邦彤 +3 位作者 罗木旺 邱胤晖 罗英 林淑婷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71-879,共9页
采用形态学标记和SRAP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对100份不同来源的朝天椒(Capsicum annuum.L)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形态学标记分析中,11个农艺性状的的变异系数为18.36%~34.99%,100份朝天椒材料在欧式距离14处聚为4个群组。... 采用形态学标记和SRAP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对100份不同来源的朝天椒(Capsicum annuum.L)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形态学标记分析中,11个农艺性状的的变异系数为18.36%~34.99%,100份朝天椒材料在欧式距离14处聚为4个群组。在SRAP分析中,筛选出的8对引物,共检测到76条谱带,其中61条谱带呈多态性,多态性比率达80.3%,材料间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77至1.00,100份朝天椒材料在相似系数为0.815处分为2群组。SRAP聚类结果与品种的来源基本一致,表型聚类结果表现为生态环境相似、地理来源相邻地区的材料遗传关系较近。100份朝天椒材料遗传多样性丰富,聚类结果与传统形态学分类结果略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天椒 形态学 srap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地方品种和创新种质的遗传比较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孟俊瑛 郭瑞 +2 位作者 陈高 马天天 陈禅友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85-1696,共12页
观测了61份辣椒地方品种以及39份紫彩椒和红辣椒809的杂交后代选育的创新种质的12个性状以及基因组DNA的SSR分子标记信息,进行了遗传相关分析和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地方品种和创新种质两个群体间的12个性状均呈显著差异,其性状变异系... 观测了61份辣椒地方品种以及39份紫彩椒和红辣椒809的杂交后代选育的创新种质的12个性状以及基因组DNA的SSR分子标记信息,进行了遗传相关分析和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地方品种和创新种质两个群体间的12个性状均呈显著差异,其性状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1.15%~50.02%和3.27%~60.67%,其中地方品种的维生素C含量变异系数最大;两个群体的广义遗传力分别在79.24%~99.23%和87.73%~98.80%之间,说明性状主要由遗传决定。两群体间的性状分化系数在1.30%~48.95%之间,其中花色苷含量分化明显,株高分化不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两两性状间有23组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筛选出10份特异资源。筛选出20对SSR有效引物对,PCR扩增出68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例为69.39%,其中地方品种的多态性位点居多。基于12个性状和分子标记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可将供试种质划分为3个类群,地方品种大部分聚集在类群Ⅰ,创新种质大部分聚集在类群Ⅱ,类群Ⅲ仅含PP1122种质,该种质植株具有叶片大、长势旺、果实大、果皮紫色且营养成分含量高等特点,说明创新种质与地方品种亲缘关系较远,利用不同类群的种质紫彩椒和红辣椒809的杂交可拓展辣椒种质的遗传背景。本研究为辣椒种质创新和品种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形态学性状 品质性状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遗传多样性的形态学性状聚类分析 被引量:27
5
作者 黄如葵 孙德利 +2 位作者 张曼 方锋学 罗海玲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51-356,共6页
对苦瓜的33个种质资源的植株、果实和种子等28类形态学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资源可划分为3个组群,即野生型组群(组群I)、密瘤小果型组群(组群II)及长大果型组群(组群III);其中组群III又可以进一步分为3个亚组群。各组群间存... 对苦瓜的33个种质资源的植株、果实和种子等28类形态学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资源可划分为3个组群,即野生型组群(组群I)、密瘤小果型组群(组群II)及长大果型组群(组群III);其中组群III又可以进一步分为3个亚组群。各组群间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野生型及密瘤小果型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地区,长大果型则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及泰国。各地域范围内的种质遗传距离较近,而地域间的种质遗传距离较远,特别是中国大陆的苦瓜种质与发源地印度的热带区域和东南亚热带地区的种质资源间有很远的遗传距离,因此,通过从东南亚及印度、孟加拉等区域引进苦瓜种质资源是拓宽我国苦瓜资源遗传背景,在育种工作上获取突破性进展的快捷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形态学性状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种质资源形态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8
6
作者 郭丽芬 张跃 +5 位作者 徐宁生 高梅 李文昌 胡尊红 邓剑川 刘旭云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3-91,共9页
为促进红花品种改良及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以筛选出的68份优异种质为材料,对19个形态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不同地理来源红花资源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丰富,数量性状上存在较大变... 为促进红花品种改良及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以筛选出的68份优异种质为材料,对19个形态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不同地理来源红花资源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丰富,数量性状上存在较大变异。主成分分析以5个主成分因子反映了13个数量性状的全部信息。累计贡献率达85.08%,各主成分包含的信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表明主成分分析结果与参试资源和性状指标的选择均有关系。将主要农艺性状归纳为产量构成因子,生长势因子和子粒因子。采用DPS 7.0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根据19个性状在红花种质资源间的不同表现,在遗传距离13.29处将68份供试材料聚为7大类群。聚类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的种质资源多样性较丰富,聚类分析中部分地理来源相同或遗传背景相似的资源能够聚在同一类群,但也有一些地理来源及遗传背景不一致的种质资源也聚在同一类群,少部分资源品种表现差异大,表明品种类群间的性状分化与地理分布既有一定的联系又不绝对相关,即不同地区的材料聚类呈现一定的地理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红花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分枝总数为15.779 2,其次为单株有效果球数、单株产量和分枝长度,依次为15.673 9、10.617 5和10.4155,多样性指数越高,表明遗传多样性越丰富。实践证明在杂交或其他方法育种中,选配亲本材料应依据主成分的排序,具体分析与全面评价每个亲本材料综合指标的优劣,依据红花育种目标,结合聚类分析,合理地选配组合。对于红花品种改良及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形态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份野生半夏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爱华 季祥彪 文晓鹏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19,共5页
为了对半夏种质的鉴定、新品种选育及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形态学性状及ISSR标记,对来自贵州半夏主产区和其他省份的16份野生半夏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6条引物共扩增出清晰、重复性好的谱带128条,其中98... 为了对半夏种质的鉴定、新品种选育及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形态学性状及ISSR标记,对来自贵州半夏主产区和其他省份的16份野生半夏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6条引物共扩增出清晰、重复性好的谱带128条,其中98条为多态性谱带,多态性比率为76.6%;不同样品间的遗传差异性较大,形态学遗传距离变化范围在2.06~9.09,采用UPGMA法可以将16份样品聚为3类;ISSR遗传距离变化范围在0.14~0.53,以0.32为阈值可以将供试样品分为3类。结论:样品的聚类与形态特征密切相关,所选用的形态学性状在半夏资源评价中具有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半夏 遗传多样性 形态学标记 ISSR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胡麻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郝荣楷 严兴初 +3 位作者 党占海 张建平 李闻娟 赵利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4-342,共9页
为分析国内不同时期(1950-2010年)选育的96份胡麻品种遗传多样性,利用形态学标记和SRAP分子标记两种方法聚类,在欧氏距离5.77和遗传相似系数为0.69时都能将96份品种分为4个类群,但两种聚类结果在亚群的划分上存在差异,说明形态标记的基... 为分析国内不同时期(1950-2010年)选育的96份胡麻品种遗传多样性,利用形态学标记和SRAP分子标记两种方法聚类,在欧氏距离5.77和遗传相似系数为0.69时都能将96份品种分为4个类群,但两种聚类结果在亚群的划分上存在差异,说明形态标记的基因型与SRAP标记检测出的位点相关性小。将96份胡麻品种的SRAP标记数据按品种不同育成年代和地区进行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的计算发现,随着年代递进和育成品种增多,基因多样性增加,但随着品种选育目标越来越趋于一致,其遗传距离趋于相近,Shannon信息指数的增幅趋于平缓,对不同地区胡麻品种分析发现,Shannon指数的变化与品种数量有关,与地域的联系并不紧密,这与栽培种本身的广泛相互引种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Linum usitatissimum L ) srap 形态学标记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