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调配研究
1
作者 甘容 刘进翰 +3 位作者 顾长宽 王辉 路学永 陶洁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60,共10页
为推进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受水区的高质量发展,需开展水资源调度与配置研究。采用水资源调度和水资源配置相结合的建模方法构建了多水源、多用户、多部门的水资源优化调配模型,以受水区总缺水量最小和泵站总能耗最小为目标,构建引江济... 为推进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受水区的高质量发展,需开展水资源调度与配置研究。采用水资源调度和水资源配置相结合的建模方法构建了多水源、多用户、多部门的水资源优化调配模型,以受水区总缺水量最小和泵站总能耗最小为目标,构建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基于调度模型求解的工程调水量构建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最大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利用NSGA-Ⅲ算法求解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水资源配置结果优选出3种不同侧重目标的配置方案。结果表明:引江济淮水调入后可极大缓解受水区的用水压力,在50%、75%、95%来水保证率下受水区平均缺水率为2.1%、4.0%、12.3%,有效改善了受水区地下水超采、生态用水挤占等问题;在节能方案下,3种保证率能耗降低率分别为3.75%、8.41%、0.91%,表明水资源调度和水资源配置相结合的建模方式可以在工程完成调水任务的同时优选更加节能的方式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 水资源优化调度 水资源优化配置 跨流域调水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几字弯区水网优化策略与总体格局研究
2
作者 张金良 崔萌 +4 位作者 唐梅英 张权 张钰 王建利 雷凯旋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128,共11页
黄河几字弯区是能源资源富集区、生态屏障区,与多个国家重大战略和工程交叉,然而水资源匮乏是制约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加快构建黄河几字弯区水网整体格局,对破解区域水... 黄河几字弯区是能源资源富集区、生态屏障区,与多个国家重大战略和工程交叉,然而水资源匮乏是制约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加快构建黄河几字弯区水网整体格局,对破解区域水资源瓶颈制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黄河几字弯区的引调水工程现状,辨识了重要引调水工程的关联关系与竞争互补效应,分析了分散供水与集中自流供水方案,进而提出了“集中+分散”供水的黄河几字弯区水网优化策略。建议依托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入水量,优化黄河几字弯区水网总体格局,形成以九甸峡-无定河集中供水工程和黄河干流为“纲”,古贤供水、黑山峡供水和其他引黄供水工程为“目”,防溃决能蓄水多拦沙高标准淤地坝工程和中小型水库为“结”的黄河几字弯区三级水网。该格局可充分利用黄河几字弯区各省份现状已/在建供水工程并有效实现自流,具有调蓄能力强、水源保障程度高、工程投资低等优点,可为高质量推进黄河几字弯区后续水网工程建设提供方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几字弯 引调水工程 竞争-互补效应 水网格局 水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量化理论Ⅰ的双护盾TBM掘进速度预测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延艳彬 许健 +1 位作者 陈剑 陆丽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4期200-205,共6页
以甘肃引洮一期工程9#隧洞为例,引入数量化理论I的建模原理和方法,建立了定性数据包括围岩类别和地下水情况2个解释变量,定量数据包括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泊松比和变形模量4个解释变量的预测模型,研究了双护盾TBM施工掘进速度的影... 以甘肃引洮一期工程9#隧洞为例,引入数量化理论I的建模原理和方法,建立了定性数据包括围岩类别和地下水情况2个解释变量,定量数据包括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泊松比和变形模量4个解释变量的预测模型,研究了双护盾TBM施工掘进速度的影响因素,并从理论上证实了该预测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在同等围岩力学参数条件下,围岩稳定性越好越有利于TBM的施工,反之则会阻碍施工进度,且阻碍效应会随着地下水的增多而增强;岩石的泊松比、抗拉强度对TBM掘进速度呈显著正效应,而单轴抗压强度和变形模量呈负效应。通过对实测值和预测值的比较发现,二者掘进速度的相对误差绝对值为0.23%~5.38%,平均值为0.39%,说明预测模型用于双护盾TBM掘进速度的预测是可靠的,并可用于同类工程施工进度的预测和工程进度的控制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施工 长隧洞 双护盾TBM 掘进速度 数量化理论I 引洮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水量调度
4
作者 何立新 高炳享 +3 位作者 夏浩顺 龙岩 王超 何中政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6-908,共13页
江水北调工程以向江苏境内工农业及城乡生活供水为主,同时保障改善洪泽湖、骆马湖生态,但工程运行现状存在运行成本高、湖泊弃水量大等不足。为此,采用模拟和优化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以供水缺额最小、湖泊水位超限制最小和泵站运行成本最... 江水北调工程以向江苏境内工农业及城乡生活供水为主,同时保障改善洪泽湖、骆马湖生态,但工程运行现状存在运行成本高、湖泊弃水量大等不足。为此,采用模拟和优化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以供水缺额最小、湖泊水位超限制最小和泵站运行成本最低为优先级设定目标函数,构建江水北调工程年水量调度概化模型,开展不同水平年、不同补湖水位以及高水低用3种调度情景分析。结果表明:骆马湖调蓄库容小,调水运行期使得水位波动频繁,中运河泵站会同频开启补湖,且容易达到输水能力上限;适当降低洪泽湖补湖水位,可充分利用湖泊富余水量,使调水成本降低;完全禁止骆马湖高水低用会加重洪泽湖以下梯级线路供水任务的运行负担,同时增加骆马湖的弃水量,适当允许高水低用可使成本减小,减少泵站抽水任务。建立的模型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江水北调工程调度运行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水北调 调水工程 水资源调度 湖泊调蓄 多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中游地区能源生产及其水足迹变化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媛媛 郭英 +3 位作者 刘峰贵 申一林 李开梅 沈彦俊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6-864,908,共10页
为揭示黄河上中游地区能源生产及其水足迹变化特征,基于能源统计数据,利用水足迹理论在市级尺度上定量分析能源产量、能源结构以及能源生产蓝水足迹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20年黄河上中游一次能源生产总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 为揭示黄河上中游地区能源生产及其水足迹变化特征,基于能源统计数据,利用水足迹理论在市级尺度上定量分析能源产量、能源结构以及能源生产蓝水足迹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20年黄河上中游一次能源生产总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1.5亿t标准煤增至17.1亿t标准煤,全国占比由13.7%增到41%,空间上能源生产更加集中且重心向上游转移;近30年,黄河上中游能源生产结构中原煤比重呈下降态势,由93.3%减少至88%,天然气比例增加显著,以原煤为主的城市数量明显减少,清洁能源在其能源生产结构中的比重提升;能源生产蓝水足迹由1990年的4.64亿m^(3)增至2010年为25.18亿m^(3),随着能源生产用水效率的提高和清洁能源比重的提升,能源生产蓝水足迹减少至2020年的24.24亿m^(3),其中能源加工蓝水足迹是能源生产蓝水足迹的主要组成部分,空间上能源生产蓝水足迹高值区向水资源短缺的“几字弯”地区集中,加剧了该区域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上中游地区用水效率提升、能源生产结构优化以及能-水系统协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及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结构 水足迹 黄河上中游 能-水关联关系 能源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
6
作者 陈妍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57-160,164,共5页
河南省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从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的配套工程西霞院水库引水,自西向东新建1条输水总干渠,为温孟武滩区2.18万hm^(2[2])灌区提供水源,并向武嘉灌区、人民胜利渠灌区及大功灌区补水,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 河南省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从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的配套工程西霞院水库引水,自西向东新建1条输水总干渠,为温孟武滩区2.18万hm^(2[2])灌区提供水源,并向武嘉灌区、人民胜利渠灌区及大功灌区补水,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同时也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实施“四水同治”战略首批推进的1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从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工程总体布局、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工程地质、工程设计以及建成后的工程效益6个方面对河南省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引水灌溉 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 粮食增产 工程概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济太”工程背景下河网稀释净污需水计算及其应用 被引量:20
7
作者 梁斌 王超 王沛芳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2-37,共6页
在分析河网水体稀释容量和自净容量的基础上,以太湖流域"引江济太"工程为契机,探讨河网水系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截留净化规律,建立河网稀释净污需水量的计算模式,给出引水总量和流量确定的方法.以张家港市引长江水改善市区河网... 在分析河网水体稀释容量和自净容量的基础上,以太湖流域"引江济太"工程为契机,探讨河网水系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截留净化规律,建立河网稀释净污需水量的计算模式,给出引水总量和流量确定的方法.以张家港市引长江水改善市区河网水环境工程为例,研究引长江水改善水环境的总体方案和实施的可行性,运用河网一维水量水质模型,分析计算各种引水方案,并进行引水效果预测评估,确定了张家港市区河网的引水量和引水方案,为"引江济太"工程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水工程 河网 水环境 污染物稀释 “引江济太”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汉济渭工程调水区水库群调水模式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杜小洲 白涛 +2 位作者 马旭 武连洲 黄强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7,136,共7页
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是缓解关中地区缺水,改善渭河生态的重要措施之一。黄金峡、三河口水库群、泵站群的调水模式直接决定了工程总调水量和调水效益。以多年平均调水15亿m^3为目标,设置"黄金峡水库先调水三河口水库补充调水"和&q... 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是缓解关中地区缺水,改善渭河生态的重要措施之一。黄金峡、三河口水库群、泵站群的调水模式直接决定了工程总调水量和调水效益。以多年平均调水15亿m^3为目标,设置"黄金峡水库先调水三河口水库补充调水"和"三河口水库先调水黄金峡水库补充调水"两种调水模式。通过长序列计算,对比不同调水模式下总调水量、泵站耗能和电站发电量等各项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在"黄金峡水库先调水三河口水库补充调水"的情况下,引汉济渭工程可调水量15.55亿m^3,梯级总发电量5.53亿k W·h,梯级总耗电量4.91亿k W·h,净发电量为正值;在"三河口水库先调水黄金峡水库补充调水"的情况下,引汉济渭工程可调水量14.45亿m^3,梯级总发电量6.24亿k W·h,梯级总耗电量10.86亿k W·h,净发电量为负值。研究结果对于引汉济渭工程的调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模式 水库群 调水效益 引汉济渭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5
9
作者 熊欢 丁凯 +3 位作者 李鹏辉 李庆斌 彭寿海 王东黎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8-32,共5页
在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之中,采用了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如何对其进行计算分析十分重要。在此,对现有的结构计算与数值计算这两类PCCP计算方法进行了全面的综述与评价,分析其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并给出算例... 在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之中,采用了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如何对其进行计算分析十分重要。在此,对现有的结构计算与数值计算这两类PCCP计算方法进行了全面的综述与评价,分析其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并给出算例加以说明,最后指出了未来PCCP计算方法的可能突破方向与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 结构计算方法 数值计算方法 南水北调工程 万家寨引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补水工程——引江济汉工程渠道规模优选 被引量:6
10
作者 阳书敏 邵东国 +2 位作者 刘丙军 许明祥 林德才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8-21,共4页
引江济汉工程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最重要的补水工程之一,主要任务是改善汉江兴隆梯级以下河道的农业灌溉、城市供水、航运和生态环境用水条件,使供水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得到合理的修复,以期实现“南北互利”。引江济汉工程的渠道规... 引江济汉工程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最重要的补水工程之一,主要任务是改善汉江兴隆梯级以下河道的农业灌溉、城市供水、航运和生态环境用水条件,使供水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得到合理的修复,以期实现“南北互利”。引江济汉工程的渠道规模,是影响工程量、投资费用和工程效益的重要因素,科学合理确定引江济汉工程渠道规模,对实现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和水源区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应用系统工程、渠道设计、工程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以供水量最大、生态环境需水量缺水量最小和工程规模利用率最大为目标、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基础的渠道规模多目标优选模型,首次提出了不同频率组合控制流量的多目标边际优选法,对引江济汉工程渠道规模进行了实例研究,取得了满意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道规模 水资源优化配置 多目标 边际指标 南水北调 引江济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区域(流域)调水工程的利益相关者分析——以甘肃省引洮供水工程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杜立钊 骆进仁 钱晓东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7-31,共5页
跨区域、流域调水是我国未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之一,协调好工程建设中的利益关系是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并获取实效,以及促进相关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相关利益主体进行辨析,分析他们各自福利的损益均衡条件,是建立完整的利益补偿... 跨区域、流域调水是我国未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之一,协调好工程建设中的利益关系是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并获取实效,以及促进相关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相关利益主体进行辨析,分析他们各自福利的损益均衡条件,是建立完整的利益补偿框架的基础。从产权角度分析了洮河水资源的用水权分配问题,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基于两区域的局部均衡模型对跨区域(流域)调水工程中利益补偿问题的产生给出了福利经济学解释,最后分析引洮工程各利益主体在工程实施前后的成本收益变化,为确定补偿主客体以及进一步实施有效补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洮供水工程 用水权分配:利益相关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丹河输水河道封冻期冰情演变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2
作者 樊霖 茅泽育 +1 位作者 齐文彪 刘树峰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18,共5页
根据水动力学、热力学、河冰水力学及固体力学等基本理论,针对吉林省伊丹河输水河段具体特征,建立了伊丹河的河冰数值模型,并应用1958—1988共30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对该输水河段进行了数值模拟及分析。结果表明,伊丹河输水河段冰期封冻... 根据水动力学、热力学、河冰水力学及固体力学等基本理论,针对吉林省伊丹河输水河段具体特征,建立了伊丹河的河冰数值模型,并应用1958—1988共30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对该输水河段进行了数值模拟及分析。结果表明,伊丹河输水河段冰期封冻形式为平封,可形成稳定冰盖从而实现冰期冰盖下输水,且满足冰期正常输水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期输水 调水工程 冰情演变 数值模拟 伊丹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济汉工程规划设计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许明祥 刘克传 +2 位作者 林德才 刘家明 余骐成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24-26,49,共4页
引江济汉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江上荆江河段附近引水至汉江兴隆河段。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向汉江兴隆以下河段(含东荆河)补充因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而减少的水量,恢复和改善该河段的生态、灌溉、供水和航运... 引江济汉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江上荆江河段附近引水至汉江兴隆河段。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向汉江兴隆以下河段(含东荆河)补充因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而减少的水量,恢复和改善该河段的生态、灌溉、供水和航运用水条件。简要介绍了引江济汉的工程规模、线路选择及其它规划设计关键技术问题的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汉 规划设计 关键技术 研究成果 南水北调中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细入汤”工程水权转让探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琼 王丽学 +2 位作者 赵志刚 李学森 曹桂芬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7-58,共2页
“引细入汤”工程即将本溪市境内清澈的细河水引入兰河,再经过已建成的“引兰入汤”工程,将细河水引入汤河水库。该工程跨流域、跨地区调水,从总体上合理有效地解决鞍山市水源不足的问题。分析了“引细入汤”工程水权转让的必然性和可... “引细入汤”工程即将本溪市境内清澈的细河水引入兰河,再经过已建成的“引兰入汤”工程,将细河水引入汤河水库。该工程跨流域、跨地区调水,从总体上合理有效地解决鞍山市水源不足的问题。分析了“引细入汤”工程水权转让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初始水权的确定、水权转让及“引细入汤”工程的兴建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水工程 水权 水权转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济青调水沿程氮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瑞丽 宋志文 +3 位作者 葛建华 闫超 吴裕德 周利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2-146,共5页
2011年4—6月在引黄济青工程输水沿程11个采样点进行4次取样,分析氮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结果表明,总氮在沿程呈下降的趋势,但不同月份存在差别;硝酸盐氮是氮污染物的主要存在形式,与总氮呈正相关;氨氮和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较低,沿程有一... 2011年4—6月在引黄济青工程输水沿程11个采样点进行4次取样,分析氮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结果表明,总氮在沿程呈下降的趋势,但不同月份存在差别;硝酸盐氮是氮污染物的主要存在形式,与总氮呈正相关;氨氮和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较低,沿程有一定波动,但变化较小。沉砂池对硝酸盐氮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但对总氮的作用在不同月份存在差异。农业面源污染、植物残体分解、泥沙沉积作用、植物同化作用、微生物作用等因素会影响引黄济青沿程氮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引黄济青 跨流域调水 氮污染物 迁移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引汉济渭配水工程调蓄研究的关键问题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家宏 严伏朝 +3 位作者 牛存稳 徐鹤 秦涛 杨浩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4年第3期244-248,257,共6页
引汉济渭工程是解决陕西关中地区缺水问题的战略性骨干调水工程。引汉济渭的水源区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部分重合,为优先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供水水源,留给引汉济渭的可调水过程极不均匀,供水和用水需求过程匹配性差。引汉济渭... 引汉济渭工程是解决陕西关中地区缺水问题的战略性骨干调水工程。引汉济渭的水源区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部分重合,为优先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供水水源,留给引汉济渭的可调水过程极不均匀,供水和用水需求过程匹配性差。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后,配水系统的调蓄能力成为工程供水效益能否充分发挥的关键。本文从调蓄节点选址及工程设计参数、配水管网的流量设计参数、调蓄方案及其运行管理机制和地下水参与调蓄的边界条件及运用原则四个方面探讨了引汉济渭配水工程调蓄研究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汉济渭 配水工程 调蓄研究 南水北调 关中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洮7#隧洞含水疏松砂岩地层冻结法施工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7
作者 许健 任伯锋 赵琨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0-84,共5页
为探究含水疏松砂岩地层引水隧洞冻结施工中冻土帷幕的形成过程及力学特性,对引水隧洞的冻结施工及开挖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冻土帷幕的温度场、应力及位移的分布,计算出冻土帷幕完全形成所需的时间及其压、拉、剪应力极值并确... 为探究含水疏松砂岩地层引水隧洞冻结施工中冻土帷幕的形成过程及力学特性,对引水隧洞的冻结施工及开挖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冻土帷幕的温度场、应力及位移的分布,计算出冻土帷幕完全形成所需的时间及其压、拉、剪应力极值并确定极值发生的位置。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分析了冻结过程中冻土的温度变化规律及冻土帷幕的形成机理,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疏松砂岩 引水隧洞 冻结施工法 数值模拟 引洮供水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济汉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茂华 陈又华 +3 位作者 舒华波 王正波 黄华 孙青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8-39,共2页
引江济汉工程系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配套的汉江中下游4大工程之一,工程拟主要采用人工渠道自长江枝江—荆州河段引水,跨越荆州、潜江境内众多的公路、河流、湖汊后,在潜江市高石碑—东荆河口一带入汉江,初拟年均调水量93亿m3;工程兴... 引江济汉工程系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配套的汉江中下游4大工程之一,工程拟主要采用人工渠道自长江枝江—荆州河段引水,跨越荆州、潜江境内众多的公路、河流、湖汊后,在潜江市高石碑—东荆河口一带入汉江,初拟年均调水量93亿m3;工程兴建将近距离沟通长江、汉江两大河流,补偿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汉江丹江口以下河段工农业及生态用水,改善汉江中下游生态和水文环境。在阐述引江济汉工程基本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拟建渠道工程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作初步的分析和研究,对其线路方案提出地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 地质建议 引江济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洮供水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立钊 骆进仁 钱晓东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8-41,共4页
跨区域、流域调水是我国未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之一,协调好工程建设中的利益关系是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并获取实效,以及促进相关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主要研究甘肃省引洮供水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问题,将水源区补偿分为水资源保障补... 跨区域、流域调水是我国未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之一,协调好工程建设中的利益关系是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并获取实效,以及促进相关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主要研究甘肃省引洮供水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问题,将水源区补偿分为水资源保障补偿和自然保护区补偿2大类,采用一种简明的成本核算方法计算了生态补偿额度的理论值。并对补偿机制的选择进行分析,认为市场机制难以保证补偿支付的完全实现,受水区居民的支付能力无法承担巨额补偿费用,政府补偿应该是主导机制,其最佳载体是大型公益性生态建设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洮供水工程 生态补偿 成本核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引江入渭济黄济华北工程——南水北调新方案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伯明 赵业安 +1 位作者 刘崇熙 周兴志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7-52,共6页
提出了一个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新方案,即从长江三峡水库北岸的开县小江,提水380m,进输水隧洞和渡槽,穿大巴山,跨汉江,过秦岭,注入渭河,汇于黄河小浪底水库。从而既可调水京津华北,又可解除关中平原缺水,还能冲刷渭河下游及三门峡库区淤积... 提出了一个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新方案,即从长江三峡水库北岸的开县小江,提水380m,进输水隧洞和渡槽,穿大巴山,跨汉江,过秦岭,注入渭河,汇于黄河小浪底水库。从而既可调水京津华北,又可解除关中平原缺水,还能冲刷渭河下游及三门峡库区淤积,抑制黄河中下游河床淤积抬高,利于渭河、黄河防洪减淤,长治久安,并保证黄河不再断流。且工程方案移民极少,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南水北调 输水隧洞 渡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