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0年唐山古冶5.1级地震前后岩石圈磁场异常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海洋 毛丰龙 +2 位作者 王朝景 刘德强 李博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4-231,240,共9页
基于唐山及周边地区2019年9月-2021年4月连续4期流动地磁观测资料,获得唐山地区岩石圈磁场异常变化模型,以此分析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5.1级地震前后半年期岩石圈磁场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岩石圈磁场变化的水平矢量在地震前出... 基于唐山及周边地区2019年9月-2021年4月连续4期流动地磁观测资料,获得唐山地区岩石圈磁场异常变化模型,以此分析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5.1级地震前后半年期岩石圈磁场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岩石圈磁场变化的水平矢量在地震前出现明显的方向转向和幅值弱化的现象,地震前后经历了“由震中向周边分散→由周边向震中汇聚发震→方向反转”的时空演化过程;(2)震中附近各测点岩石圈磁场总强度值在地震前后具有规律性时序变化,均呈现“震前缓慢减小→同震时期急剧增大→震后急剧减小”的特征;(3)基于压磁效应和断层亚失稳模型分析,地震前后岩石圈磁场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或许是由震中附近主要断裂地应力的积累和释放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冶5.1级地震 流动地磁 岩石圈磁场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老震区现今地震活动特征
2
作者 周依 曹筠 +1 位作者 马旭东 单连君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0-440,共11页
为分析唐山老震区地震活动背景,对该区域现今地震活动特征进行研究。老震区现今地震活动与1976年唐山M S7.8地震早期余震密集区域存在一定差异,结合区域背景地震活动统计结果,认为该区域地震活动受唐山地震序列影响逐渐减弱,逐步趋近于... 为分析唐山老震区地震活动背景,对该区域现今地震活动特征进行研究。老震区现今地震活动与1976年唐山M S7.8地震早期余震密集区域存在一定差异,结合区域背景地震活动统计结果,认为该区域地震活动受唐山地震序列影响逐渐减弱,逐步趋近于背景地震。地震分布呈现出明显的3分区差异,主要集中于中区,东区次之,西区最弱。中等地震的空间分布特征显示,地震活动存在东、中、西区交替发震的规律。目前,唐山老震区构造应力积累加速,存在地震活动水平由平静向活跃转变的可能,需要重点关注唐山断裂带北段以及滦县—乐亭断裂和卢龙断裂的交汇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地震 地震活动特征 背景地震 迁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小震分布和区域应力场确定大震断层面参数方法及其在唐山地震序列中的应用 被引量:181
3
作者 万永革 沈正康 +3 位作者 刁桂苓 王福昌 胡新亮 盛书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93-804,共12页
根据成丛小震发生在大震断层面及其附近的原则,将模拟退火算法和高斯-牛顿算法结合,给出了利用小震密集程度求解主震断层面走向、倾角、位置及其误差的稳健估计方法,在此基础上考虑区域构造应力参数,给出了估计在已求得的断层面上的滑... 根据成丛小震发生在大震断层面及其附近的原则,将模拟退火算法和高斯-牛顿算法结合,给出了利用小震密集程度求解主震断层面走向、倾角、位置及其误差的稳健估计方法,在此基础上考虑区域构造应力参数,给出了估计在已求得的断层面上的滑动角的方法.该方法还可用于小震活跃地区活断层走向、倾角和滑动角的确定.将这种方法用于唐山地震序列,采用2002年4月1日至2006年5月31日发生在地震破裂区的精定位地震目录,求得了唐山地震、滦县地震、宁河及卢龙断裂带的断层面走向、倾角、位置及滑动角参数.与前人给出的断层面解进行比较,发现利用小震精定位资料和区域构造应力场得到的结果与前人采用其他资料和方法得到的结果近似,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另外,本研究首次发现滦县地震区东部的小震呈北东-南西向条带状成丛发生,可精确刻画为一条断裂带,较为精确地确定了此断层的走向、倾角和滑动角.该断裂及宁河断裂在唐山地震序列发生时是否破裂需要运用其他资料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面解 小震丛集 最小二乘解 唐山地震 滦县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大地震孤儿远期心身健康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60
4
作者 张本 王学义 +7 位作者 孙贺祥 马文有 徐广明 于振剑 孟雪梅 刘秀花 刘晓芸 李秀芝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遭受唐山大地震严重精神创伤的孤儿远期心身健康状况。方法:以经受唐山大地震且父母在地震中震亡的孤儿57例为研究组,对照组为经历唐山大地震的非孤儿47例。两组之间均完成了唐山大地震儿童心身健康调查问卷和标准化评定工具... 目的:探讨遭受唐山大地震严重精神创伤的孤儿远期心身健康状况。方法:以经受唐山大地震且父母在地震中震亡的孤儿57例为研究组,对照组为经历唐山大地震的非孤儿47例。两组之间均完成了唐山大地震儿童心身健康调查问卷和标准化评定工具的调查、评定和诊断。结果:57例孤儿中目前有13例诊断为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而对照组中仅有1例。孤儿组SAS总分和标准分、SDS总分和标准分、SCL-90中阳性项目数、躯体化、焦虑、敌对、其它因子、CMI中疲劳感、抑郁、愤怒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孤儿组目前存在心理问题较多,其原因可能是孤儿所承受的精神创伤的强度严重于对照组,尤其是缺乏父母情感依附而使孤儿应付应激能力降低,另外,反复体验创伤性经历会干扰他们正常心理活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大地震 孤儿 精神创伤 心身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地震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心理与神经内分泌变化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本 徐广明 +6 位作者 马文有 孙贺祥 刘秀花 孙太起 于振剑 苗丽玲 牛俊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817-821,共5页
目的 :研究唐山大地震所致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基础血清皮质醇浓度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方法 :唐山大地震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 3 5例 (研究组 )和 3 3例正常人 (对照组 )接受了基础血清皮质醇水平的测定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结果 :两... 目的 :研究唐山大地震所致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基础血清皮质醇浓度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方法 :唐山大地震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 3 5例 (研究组 )和 3 3例正常人 (对照组 )接受了基础血清皮质醇水平的测定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结果 :两组基础血清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 ,各组男女之间基础血清皮质醇水平分别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显著性。两组服用相同剂量的地塞米松后 ,研究组血清皮质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和对血清皮质醇的抑制作用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各组男女之间的基础血清皮质醇水平、服用地塞米松后血清皮质醇水平和对地塞米松的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 :唐山大地震所致慢性PTSD患者对糖皮质激素的敏感性增高而导致PHA轴负反馈抑制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大地震 创伤后应激障碍 神经内分泌 血清皮质醇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大地震所致截瘫患者远期心身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张本 王学义 +6 位作者 孙贺祥 马文有 徐广明 孟雪梅 于振剑 谷岩 刘秀花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研究唐山大地震所致截瘫患者远期心身健康状况。方法 :6 4例唐山大地震所致截瘫患者和 6 4例对照组完成了唐山大地震心身健康调查问卷和标准化评定工具的调查、评定和诊断。结果 :6 4例截瘫患者中有 6例患延迟性应激障碍 (posttra... 目的 :研究唐山大地震所致截瘫患者远期心身健康状况。方法 :6 4例唐山大地震所致截瘫患者和 6 4例对照组完成了唐山大地震心身健康调查问卷和标准化评定工具的调查、评定和诊断。结果 :6 4例截瘫患者中有 6例患延迟性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 ,PTSD)。PTSD现患率为 9 38%,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中PTSD的抽样调查结果。 6 4例截瘫患者有 32例地震后发生急性应激性反应 (acutestressreaction ,ASR)。目前截瘫患者心身健康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表现在SCL -90中的总分和部分因子分 ,SDS总分和标准分 ,SAS总分和标准分 ,CMI中部分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0 0 0 1)。结论 :心理创伤的严重程度与人类的心身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大地震 截瘫患者 精神创伤 远期心身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地震序列应力触发的粘弹性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49
7
作者 万永革 沈正康 +2 位作者 曾跃华 盛书中 徐晓枫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1-593,共13页
根据前人对唐山地震破裂分布、地壳波速和粘性结构的研究,考虑局部应力场、孔隙流体压力和断层附近软介质的影响,计算了唐山地震产生的,投影到后续大余震断层面和滑动方向上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结果表明,随后发生的滦县地震和宁河地震... 根据前人对唐山地震破裂分布、地壳波速和粘性结构的研究,考虑局部应力场、孔隙流体压力和断层附近软介质的影响,计算了唐山地震产生的,投影到后续大余震断层面和滑动方向上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结果表明,随后发生的滦县地震和宁河地震均发生在唐山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为正的区域.为研究唐山地震、滦县地震和宁河地震对后续小震的触发作用。根据前人对该地区构造应力场和地震破裂分布的研究,假定构造应力量值为10 MPa。求得了震源附近各处可能的小震震源机制.将上述3次地震产生的应力变化投影到可能的小震破裂面和滑动方向上.发现唐山地震、滦县地震和宁河地震产生的正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的"蝴蝶"形分布与后续小震发生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95%的余震发生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增加的区域,说明唐山地震序列中前面的大震对后续小震的发生起到了调制作用.该研究结果对大震后余震的危险性快速评估具有一定意义.如果大地震发生后能够快速确定详细的破裂分布和震源区域详细断层及滑动特性资料,本文方法可用来预测未来大余震的发震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地震 应力触发 粘弹性 应力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6年唐山7.8级地震震区现今地震震源机制分析 被引量:28
8
作者 张宏志 刁桂苓 +3 位作者 陈祺福 胡新亮 王晓山 张跃刚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共6页
利用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记录,采用双差定位法对1976年唐山地震震区近年来发生的中小地震重新定位,获得1998个高精度结果,据此将震区划分为中、东、西3个分布特征不同的区。唐山7.8级主震所在的中区南部地震分布走向NNE,主震震中北部转... 利用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记录,采用双差定位法对1976年唐山地震震区近年来发生的中小地震重新定位,获得1998个高精度结果,据此将震区划分为中、东、西3个分布特征不同的区。唐山7.8级主震所在的中区南部地震分布走向NNE,主震震中北部转为NE向;滦县7.1级余震所在的东区地震分布呈"丁"字形;宁河6.9级余震所在的西区地震分布没有明显优势方向。反演得到198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对进一步划分的5个子区分别给出平均解的应力轴取向,并结合震源位置讨论了唐山地震序列的震源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地震 震源构造 精确定位 震源机制 长期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鄂尔多斯和华北唐山震区的地壳结构差异——深地震测深的结果 被引量:44
9
作者 张先康 李松林 +2 位作者 王夫运 嘉世旭 方盛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2-60,共9页
划分大陆活动地块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它们在地壳结构间的差异。大陆不同地块具有不同的地壳结构特征。这些结构和构造上的不同反映了它们在地壳内部的变形特征和动力过程的差异。文中利用深地震宽角反射 /折射剖面的结果 ,讨论了青藏高原... 划分大陆活动地块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它们在地壳结构间的差异。大陆不同地块具有不同的地壳结构特征。这些结构和构造上的不同反映了它们在地壳内部的变形特征和动力过程的差异。文中利用深地震宽角反射 /折射剖面的结果 ,讨论了青藏高原东北缘东昆仑巴颜喀拉地块、鄂尔多斯地块和华北地块唐山震区地壳结构的差异。它们分别是变形强烈的活动地块、内部变形小相对稳定的地块和现代发生过强震的活动地块。在地壳结构上它们之间的差别是明显的。这些差异表现在地壳的分层性质、上地壳和下地壳的结构、地壳结构的不均匀尺度、壳 /幔分界的性质、壳内低速层的分布、地壳界面、特别是莫霍面的构造形态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鄂尔多斯 华北唐山震区 地壳结构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年后唐山地震所致孤儿创伤后应激障碍现患率调查 被引量:88
10
作者 张本 张凤阁 +12 位作者 王丽萍 于振剑 王长奇 王思臣 郭印川 徐广明 岳玲梅 苗丽玲 马文有 姜涛 张朝新 王馨 牛俊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69-473,共5页
目的:调查30年后唐山大地震孤儿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现患率并探讨PTSD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PTSD诊断标准对260例地震所致孤儿进行诊断;按照有无PTSD分为PTSD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社会人口学资... 目的:调查30年后唐山大地震孤儿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现患率并探讨PTSD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PTSD诊断标准对260例地震所致孤儿进行诊断;按照有无PTSD分为PTSD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社会人口学资料、地震后急性应激反应、地震后生活状况和目前心理健康状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TSD的危险因素。结果:260例孤儿中有32例为现患PTSD(12%)。患PTSD的孤儿组SAS(47.8±14.5/40.3±10.3)、SDS(53.0±12.0/45.2±11.7)、SCL-90总分(156.6±65.5/127.9±41.0)高于非PTSD孤儿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6个PTSD的预测因素,分别为经历地震时的年龄、神经质、内外向、地震发生后强烈的精神痛苦、反复出现噩梦和消极应对方式(OR值分别为4.5、0.2、5.5、3.5、5.4、3.9)。结论:灾难后孤儿幸存者30年后仍有较高PTSD现患率,青少年阶段、地震创伤的严重程度、人格倾向性及应对方式与现患PTSD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横断面调查 唐山大地震 地震所致孤儿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唐地区地壳结构与强震的发生──Ⅱ.S波速度结构 被引量:39
11
作者 孙若昧 赵燕来 吴丹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47-355,共9页
利用1986-1993年发生在京津唐地区的2516个地震的21927个S波到时进行层析成像,得出:(1)公元1000年以来研究区强震震中在下地壳的投影大多分布在低速块体内或低速块体与高速块体相交地带偏低速块体的一侧;... 利用1986-1993年发生在京津唐地区的2516个地震的21927个S波到时进行层析成像,得出:(1)公元1000年以来研究区强震震中在下地壳的投影大多分布在低速块体内或低速块体与高速块体相交地带偏低速块体的一侧;(2)唐山地震震源下方的物质,波速比Vp/Vs呈现高值,推测呈部分熔融状态,有热物质流从莫霍界面的下方沿通向震源下方的断裂入侵的迹象。(3)黄骅坳陷中心区的上地壳呈现低Vp/Vs值,推测那里为水-汽转变的地热系,这与在该地区所测量的高热流值一致。冀中坳陷区的高Vp/Vs值反映出其地下物质可能呈部分熔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波 CT 京津唐地区 强震 地震 地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大地震对胎儿神经心理发育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学义 张本 +6 位作者 孙贺祥 姜涛 张宝廷 张露萍 刘晓云 孟雪梅 SarnoffA.Mednick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92-294,共3页
目的 :探讨地震强烈应激对胎儿神经心理发育影响 ;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分别测评胎儿期受地震及不受地震经历的人群心理健康状况、智力水平和大脑生物学指标。结果 :60例经历过地震已满 18岁的学生 ,其 SCL- 90中的恐怖、精神病性因... 目的 :探讨地震强烈应激对胎儿神经心理发育影响 ;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分别测评胎儿期受地震及不受地震经历的人群心理健康状况、智力水平和大脑生物学指标。结果 :60例经历过地震已满 18岁的学生 ,其 SCL- 90中的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明显高于未经历地震的对照组 (p<0 .0 5 )。 Raven氏测验分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提示唐山大地震的应激 ,可能对胎儿的智力发育和心理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大地震 胎儿 神经心理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地震孤儿30年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丽萍 张本 +8 位作者 姜涛 张顺 于振剑 王长奇 岳玲梅 苗丽玲 马文有 张凤阁 王思臣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58-563,共6页
目的:调查唐山大地震30年后地震孤儿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以整群抽样的方法于唐山地震后30年选择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6个单位的全部地震孤儿共260例(孤儿组),同时按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原则抽取... 目的:调查唐山大地震30年后地震孤儿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以整群抽样的方法于唐山地震后30年选择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6个单位的全部地震孤儿共260例(孤儿组),同时按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原则抽取曾经经历唐山地震的非孤儿241例作为对照组,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ession Scale,SDS)、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进行施测。结果:孤儿组的SAS标准分、SDS标准分、SCL-90总分及其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其他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如SAS标准分:(41.07±11.61)vs.(35.21±9.09),P<0.05];孤儿组EPQ的N量表分(EPQ-N)高于对照组[(47.65±11.41)vs.(44.92±9.46),P<0.05],E量表分(EPQ-E)低于对照组[(55.77±10.14)vs.(58.86±10.13),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进入SCL-90总分回归方程的变量有EPQ-N和消极应对(β=0.454,0.094),进入SDS标准分回归方程的变量有EPQ-N、积极应对、受灾年龄、震后抑郁悲伤和客观支持(β=0.466,-0.173,0.148,0.119,-0.108),进入SAS标准分回归方程的变量有EPQ-N、震后紧张、社会支持总分、受灾年龄和震后出汗(β=0.461,0.171,-0.167,0.134,0.123)。结论:震后30年地震孤儿心理健康水平仍低于对照组,个性倾向内向不稳定,神经质和受灾年龄对焦虑、抑郁有正向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唐山地震 孤儿 横断面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大地震所致截瘫患者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与心身健康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本 徐广明 +6 位作者 王学义 孙贺祥 马文有 于振剑 谷岩 孟雪梅 刘秀花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 :研究截瘫患者生活方式、社会支持、生活质量与心身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康复村的患者 (n =31)和市截瘫疗养院的患者 (n =33)进行了唐山大地震心身健康调查问卷、 90项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康奈尔医学指数 (CMI)和社会支... 目的 :研究截瘫患者生活方式、社会支持、生活质量与心身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康复村的患者 (n =31)和市截瘫疗养院的患者 (n =33)进行了唐山大地震心身健康调查问卷、 90项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康奈尔医学指数 (CMI)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的调查和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在地震中所遭受的躯体损伤和精神创伤的严重程度是相似的 ,康复村患者近 8年时间里生活方式、社会支持、生活质量不同于截瘫疗养患者。目前 ,截瘫病院患者心身健康程度显著低于康复村患者 ,表现在 33例患者中有 6例患PTSD ,另外 ,在SCL -90总分和诸多因子分、CMI总分和诸多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康复村患者。结论 :本研究结果证实了生活方式、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是影响截瘫患者心身健康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大地震 截瘫患者 社会支持 心身健康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与唐山地震损失与救助之对比 被引量:16
15
作者 温玉婷 李宁 +3 位作者 刘雪琴 吴吉东 张鹏 解伟 《灾害学》 CSCD 2010年第2期68-72,111,共6页
1976年发生的唐山7.8级地震与2008年发生的汶川8.0级地震,是近年来破坏程度深、影响范围广的两次特大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都是惨重与巨大的。但是,不同时代背景下,参数相近的两次地震在灾后救援与救助方面却相差甚远,表... 1976年发生的唐山7.8级地震与2008年发生的汶川8.0级地震,是近年来破坏程度深、影响范围广的两次特大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都是惨重与巨大的。但是,不同时代背景下,参数相近的两次地震在灾后救援与救助方面却相差甚远,表现在军队人数调动、受伤人口抢救、恢复重建资金投入、国内外援助、保险再保险分担等方面。着重对比了以上几方面后得出结论:在各项应急预案颁布并实施后,我国灾害救援工作更加有序,提高了救援效率;同时,保险与再保险的参与也减轻了政府负担,为灾民自主开展家园的恢复重建提供了便捷与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8·0级地震 唐山7·8级地震 灾害救援 恢复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孕震环境:密集地震台阵观测得到的结果 被引量:45
16
作者 刘启元 王峻 +2 位作者 陈九辉 李顺成 郭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05-213,共9页
1976-07-28唐山地区发生了震惊中外的7.8级大地震。为什么在华北古老克拉通内部的唐山地区能够发生如此的大地震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是否会在唐山地区再次出现同样的破坏性地震值得认真研究。利用流动地震观测台阵数据和接收函... 1976-07-28唐山地区发生了震惊中外的7.8级大地震。为什么在华北古老克拉通内部的唐山地区能够发生如此的大地震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是否会在唐山地区再次出现同样的破坏性地震值得认真研究。利用流动地震观测台阵数据和接收函数反演方法,我们研究了唐山地区60 km深度范围内的三维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结果表明:(1)由活动断裂切割的唐山断块与周围介质存在明显差异,围限唐山断块的断裂均为超壳的活动断裂;(2)唐山大震区中上地壳具有明显的非均匀壳内低速体;(3)该地区壳幔界面表现为明显的断块式隆升,与两侧相比,唐山菱形地块下方的上地幔顶部异常隆起的高度达到10 km左右,下伏的上地幔具有异常的非均匀结构;(4)唐山大震区可能有幔源物质较大规模的侵入,形成了中、上地壳内的低速体。由于较已往的研究结果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我们得到了一些以往尚未发现的有关唐山地区深部结构的异常特征;(5)首都圈地区内破坏性地震发生的地点绝非偶然,它们均与其相应的深部构造背景密切有关,这为强震发生地点的预测提供了可能。根据本文结果,我们认为,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主因源于上地幔的垂向运动变形及壳幔之间物质及能量的交换,区域水平向应力场为次要作用。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能够在我国华北古老克拉通地区发生7级以上强震,在唐山地区再次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的可能性值得给予进一步的研究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76年唐山大地震 地震成因 地壳上地幔结构 接收函数 流动地震台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地震深浅构造关系研究 被引量:71
17
作者 尤惠川 徐锡伟 +1 位作者 吴建平 何正勤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71-582,共12页
地表观察和浅层高分辨率地震探测表明 ,唐山断裂与地震地表主破裂带的位置、产状均一致 ,且具有高角度西倾的逆冲走滑性质 ,发生过右旋水平错动和向东逆冲的垂直活动 ,而次破裂带与褶皱构造活动引起的其他断裂直接相关。根据瞬变磁场和... 地表观察和浅层高分辨率地震探测表明 ,唐山断裂与地震地表主破裂带的位置、产状均一致 ,且具有高角度西倾的逆冲走滑性质 ,发生过右旋水平错动和向东逆冲的垂直活动 ,而次破裂带与褶皱构造活动引起的其他断裂直接相关。根据瞬变磁场和深地震探测结果分析 ,唐山地区存在莫霍面斜坡和地壳“背斜”、中地壳水平滑脱和扩展断裂、上地壳高角度逆冲走滑断裂和背向斜构造 ,它们组成 1幅多层次、多级序的复式逆断裂 -扩展背斜构造图像 ,控制了唐山地震的孕育和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表破裂 浅层地震探测 地壳结构 深浅构造关系 唐山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现的唐山地震大断层 被引量:23
18
作者 邱泽华 马瑾 刘国玺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69-677,共9页
在对唐山地面塌陷的研究中发现了一条与唐山地震相关的大断层,该断层至少长90km,地面垂直错距3m,明显具有铲形正断层特点。该断层倾向NW,可分为南、北2段。南段的确定主要依据震后地面形变野外调查、水准形变资料、航片解译和石油地球... 在对唐山地面塌陷的研究中发现了一条与唐山地震相关的大断层,该断层至少长90km,地面垂直错距3m,明显具有铲形正断层特点。该断层倾向NW,可分为南、北2段。南段的确定主要依据震后地面形变野外调查、水准形变资料、航片解译和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北段的存在则有强烈线状喷沙冒水分布以及地震反射测深资料作为证据。唐山地震主震的余震大致分布在该断层地表出露迹线的NW侧,这种位置关系显示了新发现的断层对唐山地震的控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地震 断层 塌陷 喷沙冒水 航片解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地震桥梁震害回顾 被引量:46
19
作者 丁剑霆 姜淑珍 包峰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8-71,共4页
对唐山桥梁震害加以回顾分析,并参照国内外地震有关桥梁的震害规律,为今后灾区破坏桥梁的修复和重建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唐山地震 桥梁震害 桥梁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1976年河北唐山M_S7.8地震地表破裂带展布及位移特征的新认识 被引量:30
20
作者 郭慧 江娃利 谢新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6-524,共19页
1976年河北唐山MS7.8地震发生之后,诸多资料报道了唐山市南侧展布的长8~11k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该地表破裂带由10余条NE方向、具右旋走滑特征的地表破裂呈左阶形式组成,总体走向N30°E,最大右旋位移2.3m,多数地段的垂直位移为0.5~... 1976年河北唐山MS7.8地震发生之后,诸多资料报道了唐山市南侧展布的长8~11k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该地表破裂带由10余条NE方向、具右旋走滑特征的地表破裂呈左阶形式组成,总体走向N30°E,最大右旋位移2.3m,多数地段的垂直位移为0.5~0.7m。近年有学者提出,在更大范围内出现的地表破坏现象。分辨这些地表破坏现象构造属性的有效途径是,采用地质学的方法揭示地表破裂两侧的地层分布及其位移特征。在分析前人资料和对唐山地震地表破裂遗迹开展调查的基础上,在唐山市南侧31km范围内,选择3个具有唐山地震地表破裂现象的地点实施了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并在其中一个地点实施了开挖探槽。这3条钻孔测线相距4km及27.5km,共钻孔28个,总进尺1217m,采集了51个地层样品进行年代测试,其中包含7个14C测年样品。调查结果表明,这3条钻孔测线揭示出,地表之下20~60m冲积平原黏土和粉细砂地层与滨海平原淤泥质黏土和粉砂互层的地层断错现象。这些地层的断错特征是随着深度加大地层断错量值呈现单次位移量的倍数增加。孙家楼探槽开挖证实了孙家楼钻孔揭示的断层存在。由此表明1976年唐山MS7.8地震的地表破裂带向南可延伸至丰南县西河以南,总长度>47km。这次大地震是晚第四纪曾发生多期位移事件的唐山断裂带的最新活动。该地震地表破裂带的位移特征是北段以右旋走滑为主,兼有西升东降垂直位移;南段以东升西降的倾滑活动为主,兼有右旋走滑活动。这种位移特征不能单独用断层的逆冲或正倾滑活动给予解释,而是断裂带右旋走滑位移场的体现。将该项研究获得的唐山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展布及活动方式与唐山地震后依据形变资料展示的唐山地震垂直位移场和水平位移场进行比对,显示了两者之间空间位置及运动方式的吻合。此外,文中根据该地区地质断裂的平面分布及剖面特征,讨论了唐山强震构造与该区地质构造的关系,提出了应进一步开展哪些调查工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破裂带 钻孔 探槽 唐山地震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