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0年河北唐山5.1级地震前震源参数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冬圣 王想 +3 位作者 蔡玲玲 贾炯 李小军 王亚玲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利用谱分析方法对河北省测震台网2016年1月—2020年7月唐山老震区(117.5°~119.5°E,39°~41°N)85次M_(L)≥2.5地震进行震源参数分析,发现该时段唐山老震区应力降范围在0.1~10.3MPa,主要集中在0.1~1.0MPa,其中应力降小... 利用谱分析方法对河北省测震台网2016年1月—2020年7月唐山老震区(117.5°~119.5°E,39°~41°N)85次M_(L)≥2.5地震进行震源参数分析,发现该时段唐山老震区应力降范围在0.1~10.3MPa,主要集中在0.1~1.0MPa,其中应力降小于2MPa的地震占81%。当2.5≤M_(L)≤3.5时,应力降、拐角频率与震级之间无明显的对应关系;M_(L)≥4.0地震较少,但应力降有随震级增大而增大的趋势,拐角频率有随震级增大而减小的趋势。2019年12月5日河北丰南M 4.5地震和2020年7月12日唐山M 5.1地震之间发生了7次M_(L)≥2.5地震,震级范围为2.5≤M_(L)≤2.8,提取该震级范围的震源参数进行时空分析,发现唐山M 5.1地震前有2次明显的高应力降事件,2次高应力降事件呈现出应力降数值高、拐角频率高、震源尺度小的特点,表明单位体积所释放能量较多。2次高应力降事件均发生在唐山M 5.1地震震中17km范围内,可能是唐山M 5.1地震前震源区构造应力较高的一个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降 拐角频率 唐山5.1级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场地响应和量规函数对唐山5.1级地震的震级校正 被引量:1
2
作者 蔡玲玲 王亚玲 +3 位作者 赵英萍 李冬圣 王莉婵 李小军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3-393,共11页
利用2010年以来河北省测震台网记录到的654个ML≥2.5地震波形数据,使用Moya方法联合反演计算震源谱及各台站场地响应。河北省测震台网实时接收168个台站数据,最终反演得到151个测震台站场地响应结果。结果显示,频率1~20Hz内各台站均存... 利用2010年以来河北省测震台网记录到的654个ML≥2.5地震波形数据,使用Moya方法联合反演计算震源谱及各台站场地响应。河北省测震台网实时接收168个台站数据,最终反演得到151个测震台站场地响应结果。结果显示,频率1~20Hz内各台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场地放大效应,随着频率的变化,各类基岩台的场地响应变化较为复杂。位于第四系沉积类的台站场地响应在低频段1~8Hz内放大效应显著,在高频段8~20Hz内呈现快速衰减趋势。选取2017年以来河北省测震台网记录的ML≥2.0地震数据,对各台站单台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进行对比统计、分析,最终得出代表河北地区的地方性震级ML新量规函数。针对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5.1级地震,利用本文得到的台站场地响应结果对震级偏大且有放大作用的台站进行放大作用消除,再分别用现用地方性震级ML量规函数和河北地区地方性震级ML新量规函数对单台震级进行重新计算,结果显示震级偏差均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响应量规函数唐山5.1 级地震震级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07-12河北唐山M_(S)5.1地震震源参数及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周依 王想 孙丽娜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2-175,220,共5页
基于河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资料,采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计算2020-07-12唐山M_(S)5.1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同时采用sPL深度震相方法对震源深度进行精确测定。结果显示,唐山M_(S)5.1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143°、倾角83°、滑动角-14... 基于河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资料,采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计算2020-07-12唐山M_(S)5.1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同时采用sPL深度震相方法对震源深度进行精确测定。结果显示,唐山M_(S)5.1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143°、倾角83°、滑动角-14°,节面Ⅱ走向235°、倾角76°、滑动角-173°;sPL深度震相方法测定的主震震源深度为14 km,与CAP波形反演方法的计算结果一致。结合地震序列分布特征、等震线形态、区域地质构造及深地震反射剖面等资料分析认为,节面Ⅱ为发震断层面,并推测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唐山-古冶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M_(S)5.1地震 震源机制 sPL深度震相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地震区震源参数图像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赖晓玲 何加勇 +1 位作者 王志铄 孙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2-34,39,共4页
利用网格化插值方法处理唐山微震观测的地震定位数据,得到震级分布、发震时间和震源深度图像。震级分布图像反映了沿北东向条带状分布特征,与唐山-古冶、唐山-陡河与北东向的唐山断裂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发震时间图像反映出北东、北西... 利用网格化插值方法处理唐山微震观测的地震定位数据,得到震级分布、发震时间和震源深度图像。震级分布图像反映了沿北东向条带状分布特征,与唐山-古冶、唐山-陡河与北东向的唐山断裂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发震时间图像反映出北东、北西、北北西向等线性特征;唐山小震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中上地壳,震源深度图像的中部和北部震源深度较浅,说明断裂上盘逆冲,故上盘的震源深度较浅;而南部震源深度较深,反映断裂下盘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地区 微震观测 震源分布 震级分布 发震时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自然灾害后遗体处置应急预案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德慧 姜思朋 +3 位作者 李玉光 刘国军 王永阔 周雪媚 《灾害学》 CSCD 2010年第4期115-119,共5页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一般都会伴随着大量人员的遇难,及时妥善处置灾后众多遇难者遗体,是许多国家面临的棘手问题。借鉴我国唐山7.8级地震和汶川8.0级地震中遗体应急处置的经验与教训,从遗体的搜集、存放、运输、消毒、防腐、保存、火化...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一般都会伴随着大量人员的遇难,及时妥善处置灾后众多遇难者遗体,是许多国家面临的棘手问题。借鉴我国唐山7.8级地震和汶川8.0级地震中遗体应急处置的经验与教训,从遗体的搜集、存放、运输、消毒、防腐、保存、火化、掩埋等方面,探索遗体处理应急预案的程序与内容,从而提高政府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后大量遗体的应急处置能力,全面保障灾区群众的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自然灾害 遗体处置 应急预案 唐山7.8级地震 汶川8.0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