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唐宋诗之争”二元对立的消解及自反性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唐芸芸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4-131,共8页
学界习惯视清代"唐宋诗之争"为"宗唐""宗宋"二元对立,或提出内涵更不明确的"唐宋兼宗"以示折衷。实际上清代"唐宋诗之争"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学唐或者学宋的诗歌创作主张的争论,"... 学界习惯视清代"唐宋诗之争"为"宗唐""宗宋"二元对立,或提出内涵更不明确的"唐宋兼宗"以示折衷。实际上清代"唐宋诗之争"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学唐或者学宋的诗歌创作主张的争论,"宗唐"与"宗宋"的理论基础并不相同,无法构成二元对立。从讨论宋诗的价值,深入到讨论"诗言志""性情之正""辨体""温柔敦厚""正与变""拟议与变化""学问""赋比兴"等传统诗学核心概念,才是清代"唐宋诗之争"的内核。究其实,"唐宋诗之争"或可置换为传统诗学核心概念之争。结合最终清人从探求唐宋诗的延续性,及取消唐宋对立的合理性两方面结束论争的理论思路来看,清代"唐宋诗之争"具有自反性特征。由此我们便可以清楚确定清代"唐宋诗之争"的内涵和外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唐宋诗之争” 传统诗学核心概念 二元对立 自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野诗风之归类与宋初“白体”“晚唐体”之内涵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子翼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1-118,共8页
魏野诗风归属晚唐体还是白体,在宋代就存在分歧,今人的论述也相对模糊,这涉及到对宋初白体与晚唐体内涵的理解。事实上,语言是否浅易,是否多唱和之作,是否多抒闲适之情等,并非宋初晚唐体与白体的界限,叹老嗟卑的悲哀情绪也不是宋初晚唐... 魏野诗风归属晚唐体还是白体,在宋代就存在分歧,今人的论述也相对模糊,这涉及到对宋初白体与晚唐体内涵的理解。事实上,语言是否浅易,是否多唱和之作,是否多抒闲适之情等,并非宋初晚唐体与白体的界限,叹老嗟卑的悲哀情绪也不是宋初晚唐体的特色。宋初晚唐体与白体的根本界限在于创作理念的不同。白体主张"见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晚唐体主张"象生意后",苦心经营,锻炼景联与颔联。其中前者强调对景能赋的写实,后者注重缘情布景的营构。质之魏野诗作,则明显属于晚唐体。考辩宋初白体与晚唐体不同的创作理念,是深入认识宋诗发展演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野诗风 白体 晚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古典唐诗学的总结与终结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顺贵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6-142,共7页
清代古典唐诗学进入了集成总结时期。神韵派、格调派、性灵派、肌理派、桐城派、宋诗派、汉魏六朝诗派等具有集成性质的诗歌流派的更迭起伏,钱谦益、王夫之、叶燮、朱彝尊、刘熙载、王国维等特色独具的诗人的不断涌现,均从各个方面丰富... 清代古典唐诗学进入了集成总结时期。神韵派、格调派、性灵派、肌理派、桐城派、宋诗派、汉魏六朝诗派等具有集成性质的诗歌流派的更迭起伏,钱谦益、王夫之、叶燮、朱彝尊、刘熙载、王国维等特色独具的诗人的不断涌现,均从各个方面丰富了清代唐诗学的内涵。这一时期,无论是在学理上的建构,还是在笺注、选本、评点、总集的汇纂等方面,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梳理清代唐诗学嬗变的特点,可以见其在整个唐诗学史上和清代诗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唐诗学 清代诗学 诗学史 学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初诗学语境与宋荦的诗学观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晶 赵书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9-115,共7页
宋荦在清初儒家"诗教"复兴、反思明朝诗学的背景下,提出了"诗者性情之所发"的命题,并提出了考镜源流、上下泛滥、避免模拟、悟得真诗的学诗方法论和诗歌创作论,他对清代初期形成的"宋诗热"进行了反思,批... 宋荦在清初儒家"诗教"复兴、反思明朝诗学的背景下,提出了"诗者性情之所发"的命题,并提出了考镜源流、上下泛滥、避免模拟、悟得真诗的学诗方法论和诗歌创作论,他对清代初期形成的"宋诗热"进行了反思,批评了其"尊宋祧唐"的弊病,但宋荦的反思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君主权力话语的影响,反映出当时在朝仕宦文人话语与最高权力话语的关系。在论述诗歌各体时,宋荦推崇杜甫和韩愈,同时也表露出对苏轼"弥觉神契"的审美趣味。其诗学观既反映了其在面对种种诗歌思潮时的行动,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初诗学领域的彷徨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诗学 宋荦 《漫堂说诗》 诗学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代中叶妇女诗话繁荣的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
5
作者 穆薇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6-130,共5页
清代中叶妇女诗话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其特征表现在妇女诗学意识的自觉性、诗学著作体例的成熟化和诗学理论的个性化。其成因是来自于社会和女性自身两大因素的推动。
关键词 清代中叶 妇女诗话 繁荣 特征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唐诗风蜕嬗之际的刘禹锡 被引量:1
6
作者 罗筱玉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5-120,共6页
在中唐诗风蜕嬗之际,元白、韩孟诗派极力要打破诗歌发展到盛唐时所形成的审美经典与规范,而独立于两大诗派之外的刘禹锡诗歌却仍在追求清新婉美、雄奇健举的传统风格,可视为对此经典与规范的努力维持,这与元白、韩孟诗派的开拓与创新同... 在中唐诗风蜕嬗之际,元白、韩孟诗派极力要打破诗歌发展到盛唐时所形成的审美经典与规范,而独立于两大诗派之外的刘禹锡诗歌却仍在追求清新婉美、雄奇健举的传统风格,可视为对此经典与规范的努力维持,这与元白、韩孟诗派的开拓与创新同样具有诗学史上不可替代的价值与意义。综观刘禹锡诗歌,其中既具高标远韵、清丽天然等盛唐遗意,亦有自身的独创之处,形成其独特的个性与风格。刘禹锡步武杜甫,选择的是一条尊经学古与创变求新并重的道路,对中唐以后诗人颇具启示意义,具有重要的诗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唐诗风 刘禹锡诗歌 雄奇健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人试帖》整理的价值和意义——兼论清代试律诗学与古典诗学演进之关系
7
作者 吴蔚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9-165,共7页
《唐人试帖》刊印之初正值清代康熙时期神韵诗学盛行之时。毛奇龄试律诗观如“浑然无迹”、强调“气象”脱离不了当时的诗学风尚。之后的上师大本《唐人试帖》墨批与毛氏评解比试律诗观有所发展,体现出重视自然与关合应试的矛盾;乾隆时... 《唐人试帖》刊印之初正值清代康熙时期神韵诗学盛行之时。毛奇龄试律诗观如“浑然无迹”、强调“气象”脱离不了当时的诗学风尚。之后的上师大本《唐人试帖》墨批与毛氏评解比试律诗观有所发展,体现出重视自然与关合应试的矛盾;乾隆时期纪昀之《唐人试律说》则更强调合乎“法度”和“切”题。这显示出康熙末期至乾隆早期试律诗学观由空灵到质实的倾向。一方面,清代试律诗学的成熟过程有自己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从毛奇龄到纪昀,清代试律诗学也与清代古典诗学的发展密切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人试帖》 毛奇龄 纪昀 清代诗学 试律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