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唐高宗的“风疾”及其治疗 被引量:7
1
作者 张维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0-67,共8页
风疾(中风)是唐高宗疾病的总名,风眩(即"头眩")、风痺、脑廱是高宗疾病的具体名。也就是说,风眩(脑血栓形成)、风痺(脑栓塞)、脑廱(脑瘤)是高宗风疾的不同发展阶段。唐高宗的风疾虽采用减负疗法、"饵药"静养、避暑... 风疾(中风)是唐高宗疾病的总名,风眩(即"头眩")、风痺、脑廱是高宗疾病的具体名。也就是说,风眩(脑血栓形成)、风痺(脑栓塞)、脑廱(脑瘤)是高宗风疾的不同发展阶段。唐高宗的风疾虽采用减负疗法、"饵药"静养、避暑疗养、温泉疗法、针刺放血疗法等,有时是两种方法的巧妙结合,但终因贵为皇帝的高宗身体虚弱,且治疗方法受到限制,因而风疾一直在折磨他,使他"头重不可忍",并最终把他送到了生命的尽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医疗 唐高宗 风疾 中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守与政局: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京师留守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永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27,共13页
唐代君主离开京师长安之时,往往设置京师留守,确保统治秩序的稳定。唐代京师留守的主要职能是维系政治秩序的正常运转,但在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由于李、武二氏围绕长安、洛阳展开争夺,京师留守衍生出特殊的政治功能,成为不同政治集团间... 唐代君主离开京师长安之时,往往设置京师留守,确保统治秩序的稳定。唐代京师留守的主要职能是维系政治秩序的正常运转,但在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由于李、武二氏围绕长安、洛阳展开争夺,京师留守衍生出特殊的政治功能,成为不同政治集团间政治斗争的重要工具。唐高宗即位之初的京师留守尚未体现出时局政争的明显痕迹,但从显庆年间武则天政治权势渐长之时起,京师留守逐渐成为高、武二人争夺长安局势控制权的重要工具。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久留洛阳,京师留守的人选逐渐为武周宗室所占据,成为武则天在长安的利益代言人。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京师留守呈现出更换频率高、与时局政争关联密切、逐渐常制化等发展特点,是唐代京师留守发展历史上的关键时期。高、武时期以后,京师留守成为唐代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至玄宗朝发展成“三都留守”之制。唐代的京师留守对五代、宋及以后各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高宗 武则天 京师留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唐代皇家写本《妙法莲华经》残卷考述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尚全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73,共9页
《妙法莲华经》是在中亚、东亚、东北亚广泛流传的大乘佛教经典。在中国汉传佛教史上,主要有三个译本,即竺法护译的《正法华经》、鸠摩罗什译的《妙法莲华经》和阇那崛多、达摩笈多译的《添品妙法莲华经》。其中鸠摩罗什译的《妙法莲华... 《妙法莲华经》是在中亚、东亚、东北亚广泛流传的大乘佛教经典。在中国汉传佛教史上,主要有三个译本,即竺法护译的《正法华经》、鸠摩罗什译的《妙法莲华经》和阇那崛多、达摩笈多译的《添品妙法莲华经》。其中鸠摩罗什译的《妙法莲华经》是经过南北朝隋直到唐高宗时期的不断修订而成,所以没有署名具体的翻译者,在唐高宗咸亨仪凤年间(671-679),由皇家书手抄写,流通全国,成为其后所有抄本和北宋以来署名鸠摩罗什翻译的官私刻本的祖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妙法莲华经》 敦煌写本 唐高宗 皇家写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朔元年苏定方东征高句丽失利原因再探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维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9-108,共10页
唐朝在取得百济作为南线军事基地后,龙朔元年唐高宗命苏定方率三十五军与新罗联合南北夹攻高句丽,虽围其都城平壤达半年之久,但最终还是无功而返。究其失利的原因,主要有4点:一是唐百济留守军陷入困境,对苏定方之大唐远征军难以形成有... 唐朝在取得百济作为南线军事基地后,龙朔元年唐高宗命苏定方率三十五军与新罗联合南北夹攻高句丽,虽围其都城平壤达半年之久,但最终还是无功而返。究其失利的原因,主要有4点:一是唐百济留守军陷入困境,对苏定方之大唐远征军难以形成有效配合;二是高句丽王廷无内讧,苏定方无机可乘;三是唐朝国内铁勒叛乱的突发事件,阻挠了唐高宗南北夹击高句丽战略的顺利实施;四是进入夏历十二月后,大唐远征军因饥寒交迫而导致最终失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征高句丽 苏定方 唐高宗 唐罗联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玉华宫兴衰考略
5
作者 穆渭生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4期88-91,共4页
玉华宫为唐初关中行宫之一,其兴筑至废为寺院的时间,前后不足30年,考察其兴衰原因,最初兴筑是出于军事需要,太宗时扩建是为了休养疗疾,高宗时废为寺院是出于"休民息兵"、实行新政的需要。
关键词 玉华宫 唐高祖 东突厥 梁师都 唐太宗 唐高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高宗谥议》读释
6
作者 李思语 陈飞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121,共8页
《高宗谥议》是唐代皇帝谥议文中颇为独特的一篇。唐代皇帝谥号主要由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御史台等部门官员集体议定,上奏朝廷确认。《高宗谥议》的作者涉及执笔者、身份作者、精神作者等多重关系,虽以中宗口吻表达,实反映武后的... 《高宗谥议》是唐代皇帝谥议文中颇为独特的一篇。唐代皇帝谥号主要由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御史台等部门官员集体议定,上奏朝廷确认。《高宗谥议》的作者涉及执笔者、身份作者、精神作者等多重关系,虽以中宗口吻表达,实反映武后的意志。其按语关于“天”“皇”“大”的解释,或循旧例,或据经典,或为新创,与武后及官方的习惯说法不尽一致。高宗谥号“天皇大帝”应理解为“天皇”“大帝”的合称,文中关于高宗谥号的解释及其“九德”的过度虚美,杂糅诸家思想学说,大抵以儒家为根本,以道家为归宿。武后将高宗神圣化,与其特定的现实背景和政治用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则天 唐高宗 天皇大帝 虚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