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Establishment of the Post -Yan' an Literary Road |
Zhang Liqun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
2
|
大跃进文艺发生论 |
周冰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
3
|
“群众的位置”——谈延安时期文艺体制的“非制度性”基础 |
刘卓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9
|
|
|
4
|
艺术何以源于生活,如何高于生活——从“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角度的重新解读 |
艾秀梅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
5
|
对延安文艺讲话中文艺批评思想的重新认识 |
丁国旗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7
|
|
|
6
|
论延安文艺大众化的历史演变与实践 |
王贵禄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
7
|
后期延安文学道路的“确立” |
张立群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
8
|
经济困境与“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缘起 |
田松林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8 |
2
|
|
|
9
|
回到《讲话》接受史现场——以茅盾为考察中心 |
商昌宝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
10
|
现代主体诗学的清理与当代客体诗学的开启 |
曹万生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
11
|
“民族形式”:1939~1942中国文学“现代性”方案的新想象 |
张黎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1 |
3
|
|
|
12
|
赵树理小说在当代文学话语规范建构中的命运 |
张黎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
13
|
延安革命文艺理论体系的建构——以鲁艺木刻工作团为中心 |
曾荣
曾沁涵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
14
|
从苏区到延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艺思想探源 |
付甜甜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